重视国内和国际粮价关联

合集下载

7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7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粮食与经济问题摘要本文在国际粮价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以主要粮食价格和经济指数为样本,利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粮食生产和进出口的影响。

针对问题一,研究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粮价波动的影响。

首先分析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作用过程,可以建立:国际粮价——中国粮价——中国经济的联动模型。

通过查阅四种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大豆、玉米、大米的国内外价格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后得出国内外大豆、玉米价格高度相关,而大米、小麦价格弱相关。

然后运用Eviews建立VAR模型,对四种粮食的国内外价格序列进行ADF检验,可得均为一阶单整。

然后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模拟了国际粮价波动后国内粮价所出现的波动轨迹并得出四种粮食国际、国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方差贡献度,由协整检验得出受国际粮价影响最大的是大豆,国际大豆价格上涨1%会导致国内大豆价格上涨0.929%。

最后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四种粮价国内外价格的因果关系。

表【1】国内4种农作物价格方差分解期数玉米小麦大豆大米10中国世界中国世界中国世界中国世界77.426 22.57393.288 6.71134.56 65.432 42.131 57.868然后研究国内粮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四种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零售价格指数FRPI的影响,得出大豆对FRPI的影响比重最大,其次是小麦,最后是大米和玉米。

然后并对FRPI、CPI和GDP进行相关性分析。

然后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出FRPI、CPI和GDP两个经济指标的影响。

因此可以得到四种粮食国际价格变化1%时各指标的变化量如表【3】。

表【3】四种粮食国际价格变化1%时各指标的变化量国内价格变化(%)FRPI变化(%)CPI变化(%)GDP变化(%)小麦0.2820.0740.047 0.009玉米0.4920.0680.043 0.009大豆0.9290.360.228 0.045大米0.4990.0920.058 0.012针对问题二,首先研究粮价波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2)

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2)

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2)【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其粮食国际贸易对全球粮食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从中国粮食进出口的现状入手,探讨了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对世界粮食价格的影响。

分析了中国粮食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的粮食进口与国际贸易关系紧密相连,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局势。

展望了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中的未来发展,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全球影响,粮食市场,粮食价格,贸易挑战,进口贸易,贸易关系,发展趋势,粮食安全,地位,未来展望1. 引言1.1 中国粮食国际贸易背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粮食产量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受到了国内外市场需求、政策法规、国际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粮食进出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的粮食进口需求逐渐增加。

由于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高端进口粮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的粮食出口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

中国的农业总体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导致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

中国的粮食进出口政策也对其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和关税政策等都对中国的粮食进出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背景复杂多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中的地位也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

1.2 中国粮食进出口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和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庞大的农业人口。

中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成为全球粮食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粮食进出口总额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约1800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15%。

国际市场粮价演变与国内粮价关系分析

国际市场粮价演变与国内粮价关系分析
高 。全 球 粮 食 供 需 关 系和 粮 价 问题 ,都 值 得 关 注 。在 国 内 、 国 际 两 个 市 场 联 系越 来 越 紧 密 的情 况 下 ,应 该 立 足 国 内供
给 .从 两个 市场 的联 系上把 握 和 处理 好 粮 食 和 粮 价 问题 。 关 键 词 : 国际 ; 国 内 ;粮 食 ;价 格 ;演 变 ; 关 系
强 。国 际 市 场 粮 价 变化 对 国 内 市 场 的 影 响 也 变得 越 来越 快 。1 0年 间世 界 粮 食 产 量 增 加 58%, 消 费 量 增 加 了 1_ .1 1 %,人 7
均 收 获 面积 下 降 。工 业 对 粮 食 的 需 求 有 加 快 增 长 趋 势 。 在 全 球 可 耕 地 面 积 增 长 缓 慢 的 情 况 下 ,粮 食 种 植 成 本 在 不 断提
国 际粮 价 平 均 比 2 0 0 5年 初 上涨 3 %左 右 ( 麦 、玉 0 小
米 、大 米涨 幅分 别 为 2 %、5 %、8 ,相 当于 1 9 4 5 %) 96 年 8月 份 水 平 ,但 仍 未 达 到 历 史 高 位 ,其 中 小 麦 、
玉 米 和 大 米 价 格 分 别 比 1 9 / 6年 度 的历 史 高 位 低 959
达到 每 吨 2 9美 元 ( 7 月度 平 均价格 )的历史 高 位 ,玉 米 、大 米 分 别在 1 9 9 6年 5月 、1 9 9 6年 1月达 到 10 9
美 元和 3 0美 元 的历史 高位 。 3 19 9 6年 .以小 麦 为 主 的粮 食 产 量 迅 速 恢 复 , 当
年 度 大 幅减 少 2 %。价 格 开 始 爬 升 。2 0 7 0 7年 4月 份
2 %、1 %和 1 % 右 。 8 7 2左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一、概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但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粮价波动频繁,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粮食供求现状、粮价波动的原因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将分析粮价波动的原因,包括国际市场影响、国内政策调整、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粮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包括物价水平、居民消费、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粮食流通结构等,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1. 简述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

粮食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的核心。

粮食的稳定供应是确保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粮食的充足供应可以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的自给自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粮食的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只有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外部因素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再者,粮食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

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作者:姜艳平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01期粮食价格关乎粮食安全。

世界粮食安全遭遇了粮食价格波动的巨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紧密相连,国际市场粮价的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问题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以大豆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国际国内价格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存在传导的幅度与速度的非对称性。

粮食价格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供需矛盾以及粮价上涨的威胁。

高帆(2006)认为要真正实现粮食安全必须加入粮食价格的影响。

陈纪平(2012)更加直接的指出粮食价格波动是造成目前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王锐(2011)也认为目前国内外最突出的粮食安全问题就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所导致的,同时认为可以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姚建华,张锐(2008)从社会福利角度提出粮价稳定性是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的关键。

程国强、朱满德(2014)提出应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战略,构建全面开放型的粮食安全保障。

王立清等(2010)指出我国大豆全面开放使得国际国内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影响。

王锐(2011,2012)认为大豆国际价格波动传导到国内,而国内对国际影响有限;利用格兰杰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认为粮食价格的传导不够紧密。

粮食价格的稳定性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此确定粮食价格的安全范围会对粮食安全带来积极的影响。

而对于粮食价格的非对称性研究,国外在理论与实证方面都比较成熟,但是国内研究在价格非对称性方面还未成系统。

大豆国际国内价格协整的实证分析数据来源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大豆的数据区间选择为1998年01月至2013年10月,大豆国际价格价格用美国大豆价格来表示,来自于世界银行;大豆的国内价格采用批发市场收集的价格均价表示,来自于农产品资料汇编。

协整关系检验单位根检验。

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国际国内大豆价格的原序列检验P值分别为0.7329和0.8520,序列一阶差分后检验P值均为0.0000,结论是二者的序列属于一阶单整。

粮食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

粮食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

粮食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极端重要。

着眼中长期,保产能持续增长、保供给精准有效任务艰巨。

从国内看,我国粮食增产受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现有耕地生产压力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增速放缓,绿色农产品增效有待提升;以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增产能力不足,尤其是高性能农业机械设备和油饲粮等高产品种育种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农民务农获得的经营性收入低于工资性收入,种粮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于种植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财政支农政策有待完善、支持方式有待优化,农村信贷、保险支农力度尚难以满足涉农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跨区域流通和储备调控能力有待提升;政策性储备对粮食供给端的调控空间收窄。

从国际看,随着居民膳食结构升级,我国对部分产需有刚性缺口的农产品进口依存度提高、进口来源地趋向集中、进口海运通道相对单一,进口成本增加;我国国际大粮商、跨国农业领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对国际市场粮价定价议价能力不足。

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根据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任务,优先保障口粮安全、饲料粮安全,满足居民更高水平的食物和营养需求,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大食物观的基础仍然是粮食。

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统筹利用国际合作、贸易、投资等,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进口渠道、进口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可控、可靠,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9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9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本文用部分粮食作物的价格波动来反映国际粮价的波动,通过研究这些粮食作物的价格波动与我国经济之间的关系,得到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的进出口和粮食生产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对于问题一,我们选取大豆、小麦、玉米、大米价格的波动来代表粮食价格的波动,从GDP、进出口总额、CPI、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农业产值、食品加工业产值、建筑业产值、餐饮业产值、纺织业产值十个经济指标入手,来分析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对四种粮食的价格和十个经济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求得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对所求得的灰色关联度进行检验,大于0.6的表示一致性较强,根据结果可以发现大豆和小麦对CPI、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农村消费水平指数,玉米对GDP、农业产值、纺织业产值,大米对GDP、农业产值的影响较大。

对得到的这几组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做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大米、玉米与GDP的pearson相关系数较小,相关性很弱,所以排除大米和小麦对GDP 的影响。

对通过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的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粮食价格对与其关联性强的经济指标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国际粮价对我国GDP的影响不大,但对CPI的影响较大。

在问题二中,我们通过灰色预测与傅里叶级数拟合分别对未来五年内主要粮食(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的产量和需求以及世界主要粮食价格进行预测。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的大豆供需严重失衡,大豆的缺口逐年增加。

因此,一方面,我们通过加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投资,提高科技投入等手段来提高我国大豆产量。

另一发面,在进出口方面,通过降低大豆的关税、增加特殊运输通道来鼓励大豆的进口等。

同时,我们也查阅了相关农业资料,对我国农业在可耕地面积、水利建设、机械化建设、农民积极性和科技投入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灰色预测模型GM(1,1)、傅里叶级数拟合、偏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一、问题的背景及重述1.1、问题背景近期,美国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并且没有减缓的迹象。

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思考

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思考

李先德等: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思考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思考3□李先德 王士海 内容提要:近几年国际粮价的急剧波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在世界粮食供求变化、出口限制政策以及国际资本投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国际粮价急剧震荡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飙升至30年以来的历史高位,此后又快速回落。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相对较小。

本文最后从耕地保护、市场调控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思考。

关键词:粮食安全;国际市场;粮价近几年世界粮价飙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2008年的前3个月全球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名义价格达到了近50年的最高值,实际价格达到了近30年的最高位(F AO,2008a)。

粮价上升使得全球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恶化。

粮农组织(F AO)的报告显示,全球飙升的高粮价使得2007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比2003—2005年增加7500万,达到9123亿(F AO,2008b),2008年的饥饿人数进一步增至9163亿。

近几个月,由于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粮价又大幅度下跌。

一、国际粮价波动特点及原因(一)国际粮价波动特点此次世界粮食价格波动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1粮价急剧上升。

从过去几十年农产品的价格走势来看,国际粮价以及其他农产品的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而近几年价格却持续上涨,本次粮价上涨主要是从2006年年初开始的,直到2008年的上半年,持续了20多个月。

尤其是2007年年中到2008年年初粮价上涨最为迅猛。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2008年3—4月与2006年3—4月相比,小麦价格上涨122%,大米上涨162%,玉米上涨1倍,大豆上涨98%(见图1和图2)。

2008年3月,美国硬红麦的价格达到43917美元/吨,玉米的价格在同年4月达到最高,为24616美元/吨。

大米市场波动最为明显,2007年价格虽然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大幅度飙升却是在2008年初的2~3个月。

国际粮价形成机制

国际粮价形成机制

国际粮价形成机制国际粮价形成机制是指全球范围内决定粮食价格的机制。

这一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求关系、天气变化、政策调控以及国际贸易等。

国际粮价的波动对于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农民的收入、粮食安全以及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

供求关系是国际粮价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全球粮食市场供求状况直接影响着粮价的高低。

当全球粮食产量增加或需求减少时,粮价往往会下降;而当粮食产量减少或需求增加时,粮价则会上涨。

例如,当主要粮食生产国出现丰收年份时,粮价往往会受到抑制;而当发生天气灾害或政治动荡导致粮食供应短缺时,粮价则会上升。

天气变化也对国际粮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受天气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对粮食产量造成重大影响,从而影响粮价。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干旱和洪涝,给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从而推高了粮价。

政策调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粮价的形成。

各国政府通过实施农业补贴、进口关税、粮食储备等政策手段来调控粮食市场,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

这些政策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粮价的波动。

例如,某些国家出于保护农民利益的考虑,可能会限制粮食出口,从而推高国际粮价。

国际贸易也对国际粮价产生影响。

全球粮食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都会对粮价产生影响。

贸易壁垒的减少和贸易自由化有助于促进粮食的跨境流通,增加市场竞争,从而对粮价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国际粮价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受到供求关系、天气变化、政策调控以及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对于农民、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以及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应用文-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应用文-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r\n 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xa0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xa00\xa0年一个周期。

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

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

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xa0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xa0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xa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xa0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xa0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

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xa0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xa0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xa0左右,由于2007\xa0和2008\xa0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xa0年3\xa0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xa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xa0。

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对各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在粮食价格波动下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影响因素国际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点:1.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国际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

当粮食供应大于需求时,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当粮食需求大于供应时,粮食价格相对较高。

2.季节和天气:粮食生产季节以及天气状况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导致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

气候异常、干旱、洪涝等天气灾害都可能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国际粮食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全球通货膨胀、利率变动以及汇率波动都可能间接影响到粮食价格。

影响程度与我国的挑战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还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潜在风险。

下面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挑战:1.粮食进口压力:如果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我国将面临更大的粮食进口压力。

当前,中国仍然依赖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的一部分。

2.成本上涨和通胀压力:高国际粮食价格意味着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从而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这可能对农民收入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稳定问题:粮食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高粮食价格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过高的粮食价格可能威胁社会和谐,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1.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改良传统耕作方式以及优化农产品贮存和运输系统等,能够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2.扩大农业供给: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适度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国际粮食价格是如何影响中国粮食价格的

国际粮食价格是如何影响中国粮食价格的

国际粮食价格是如何影响中国粮食价格的高 帆 龚 芳 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关联性在不断增强。

本文以1997年4月至2012年3月国际国内粮食价格数据为样本,借助协整分析和VEC模型得知国际国内粮价存在长期稳定的同向波动关系,相对于国际整体粮价、大米、大豆、玉米和小麦波动1%,国内对应品种的粮价分别波动0.614%、0.413%、0.849%、0.576%和0.362%。

整体上国际国内粮价存在1~5个月的传导时滞。

贸易传导和信息诱发是国际粮价影响国内粮价的两种基本方式,当前国际价格首先借助贸易或汇率渠道的直接传导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其后国内大豆价格借助替代效应等信息诱发渠道影响其他品种和整体粮价波动。

从上述结论出发可以引申出对我国构建粮价预警机制、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粮价 国内粮价 贸易传导 信息诱发作者简介:高 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200433;龚 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200433。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12)11-0119-08一、引 言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全局性问题,确保粮食价格相对平稳对于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熨平物价总水平急剧波动具有关键性作用(朱信凯、吕捷,2011)。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内粮食价格必定会与国际粮食价格形成关联关系,国际粮价变动已成为影响国内粮价变动的重要变量(卢锋、谢亚,2008),而探究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变动的影响方式、程度和机制对我国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化进程及其与域外粮食市场的关系均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国际粮价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品种中也有差异化表现,这暗示着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方式、程度和机制可能会呈现出动态转变和结构差异等特征。

从理论上看,现有文献对国内外粮价的关联关系做了探究,但尚未揭示国内外粮价内在关联的“全部图景”,它们在数据选择、机理分析和政策含义等方面均存在着改进空间。

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传递效应及我国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传递效应及我国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 关键词 】 国际粮 价 国 内粮 价 传 递 效 应 粮 食 安 全
【 中图分类号 】 F 7 2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6 — 2 0 2 5 ( 2 o 1 5 ) 1 O — O 0 1 2 — 0 5


近年来 国际 、 国内粮价 的变动趋势分析
产量最大的国家群体 。该 图基本显 示了全球粮食生产
( 一) 近 年 来 国际 粮 食 生 产 的 变 动 趋 势 分 析
能力 的持续增 加。
联合 国统 计 的 2 0 0 1 年 2 0 1 3年全 球粮 食生 产 指
数, 反 映了粮食 的生产质量 、 生 产 能力 以及 产 量 水 平 。
格 走 势趋 于 一 致 , 对 我 国大 豆 价 格 影 响 较 为 显 著 。 原因 在 于我 国 大 豆产 量 较低 . 是主要的大豆进 口国家 , 大 豆
图4 ( d )C R B粮 食 和 中 国籼 米
的国际定价话语权 较弱 。根据 图 4 ( c ) : 国际粮价 和我
国玉 米 价 格 走 势 波 动 性 较 为 一 致 .但 我 国玉 米 价 格 波
二、 国际粮价对中国粮价影响的传递机制分析 ( 一) 国际粮价对 中国粮价影响 的贸易传导机制 国际粮食价格对我 国粮食价格 的影 响 .贸易传导
比走 势。根据 图 4 : 国际粮食 价格和 国内粮食价格有一 定 的联动 效应 .但 这种 联动效 应并未在所有粮食 品种 上 显现 出来 。根据 图 4 ( a ) : 由于我 国是主要 的小 麦生 产 国和出 1 2 国之一 . 所以 国际粮价虽然波动较 大 . 但对 我 国小麦 价格 的走势影响并不显著 .近年来 小麦价格 趋 于平稳 。根据 图 4 ( b ) : 国际粮食价 格和我 国大豆价

国际市场粮价演变与国内粮价关系分析

国际市场粮价演变与国内粮价关系分析
维普资讯
国 际 市 场 粮 价 演 变 国 内粮 价 关 系 分析
朱 险峰
( 国家发 改 委 价 格监 测 中心 , 北京 1 0 3 ) 0 变 化 大 约 l 0年 左 右 1个 大 的周 期 , 目前 粮 价 正 处 于 1 9 95 年 以 来 的 叉 一 个 周 期 的 上 涨 阶 段 近 1 0年 来 国 内、 际 市场 的粮 价 走 势 基 本 一 致 , 国
问题 都值得关注 。在 国 内、 国际 市场联 系越 来越 紧密的情 况下 , 应该立足 国内供给 ,
从 两 个 市 场 的联 系上把 握 和 处 理 好 粮 食 和 粮 价 问题
关键词 : 际: 内; 价 ; 系 国 国 粮 关
1 近 1 0年来 国 际市场 粮 价变化
19 9 6年 以来 , 闺 际 粮 价 走 势 大 体 可 以 分 为 3 个阶段 : 11 1 9 — 0 0年 . 食 价 格 处 于 高 位 下 行 阶 段 . 96 20 粮 19 9 5年 全 球 粮 食 生 产 达 到 低 谷 . 国 际 市 场 粮 价 也 迅 速 攀 升 历 史 最 高 。其 q , 麦 在 1 9 1小 95
10 10美元 、0 10美元 和 10 1 0美 元 之 间波 动 。 3 ~4 9 ~0 5~ 7
1 20 . 0 5年 至 目前 . 价 处 于 逐 步 回 升 阶 段 3 粮 20 0 5年 全 球 玉 米 、小 麦 产 量 分 别 下 降 24 .%和 1 % , _ 3 粮 食 总 产 量 减 少 1 % , 同 时 由 于 国 际 原 油 价 格 大 幅 攀 . 4 升 .玉 米 作 为 生 产 能 源 替 代 品 的 原 料 需 求 快 速 增 加 , 带 动 粮 食 需 求 旺 盛 . 食 库 存 比 2 0 /0 1年 度 大 幅 减 少 粮 0 02 0 2 % , 格 开 始 爬 升 。 目前 ( 年 4月 份 ) 际 粮 价 平 均 7 价 今 国 比 20 0 5年 初 上 涨 3 % 左 右 ( 麦 、 米 、 米 涨 幅 分 别 0 小 玉 大 为 2 % 、5 、% ) 相 当 于 19 4 5% 8 , 9 6年 8月 份 水 平 , 仍 未 但 达到 历 史 高位 , 中小 麦 、 米 、 米 价 格 分 别 比 19/ 其 玉 大 9 5 19 9 6年 度 的 历 史 高 位 低 2 % 、7 、2 左 右 。 8 1 % 1%

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大文章——对国际粮荒和国内粮食涨价的思考

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大文章——对国际粮荒和国内粮食涨价的思考


要 : 食 安全从 根本 上说 , 粮 就是各 级领 导要 牢 固地树 立粮食 安 全 意 识 , 充分 发挥 政 府
部 门调控 粮价 的主 导作 用 。积极 探 索和建 立在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粮食 安 全 的预 警机 制 、 急调 应
控 机 制和 事后补 充机 制 。粮 食安 全核 心 , 是增加 农 民收 益 , 动农 民种粮 积极 性 。保 护农 民 就 调
认 识 有 粮食 安 全 的位 置 , 食 生 产 形 势 大 好 , 价 平 粮 物 稳, 社会 稳 定 ; 之 , 食 生产 下降 , 心慌 慌 , 会 不 反 粮 人 社
安 定 。 毛泽 东 曾 指 出 , 中有 粮 , 里 不 慌 。 陈 云 在 手 心
18 9 2年 1 O月 2 6日一 个 文 稿 上 批 示 :决 不 能 放 松 粮 “ 食 生 产 。 邓 小平 在 1 8 ” 9 6年 6月 1 日一 次 会 议 上 告 0
诫 全 党 :农业 , 要是 粮 食 问题 。农 业 上如 果 有 一 个 “ 主
Hale Waihona Puke 粮 食 产量 。上 述 措施 的实施 , 得 了 阶段 性 成 效 。但 取 长 期 以来 , 国家 粮食 安 全意 识 并 没有 在 一 些 领导 层 中
牢 固地 确立 起 来 。 当粮 食 紧缺 、 格 上 涨 时 , 导 才 价 领
月起 , 内粮 油食 品 价 格 连 续 涨 价 ; 是 国际 粮 食 价 国 二 格暴涨 , 发 国际粮荒 , 有 3 引 已 7个 国 家 出 现 粮 食 危 机 , 地 国总 理 因此 而 被罢 免 。联 合 国粮农 组 织 预 测 海 全球 粮 食 危机 可 能持 续 至少 1 0年 。 中 国政 府 对此 十分 重视 ,0 8年 3月 2 20 7日, 国务 院总 理 温家 宝 在 召 开 全 国农 业 和 粮 食 生 产 工 作 电 视

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非对称传导

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非对称传导

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非对称传导作者:韩磊来源:《当代经济科学》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利用1998—2015年月度价格数据,借助门限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国内外粮价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

研究表明:稻谷、玉米和大豆的国内外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长期来看,国际稻谷价格变动的451%、玉米价格变动的528%、大豆价格变动的676%会分别传导到国内市场,但短期内只有稻谷国际价格的变动会迅速传导到国内市场。

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当国际价格下降时,减少50%偏差玉米和大豆分别需要201个月和151个月,但价格上升时长期调整速度则不显著。

为了降低国内粮价波动及国际市场的影响,需要从价格、成本及品质等方面不断提高国内粮食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粮食市场;价格传导;非对称性;门限自回归模型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18(02)-0078-07一、引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断接轨,农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粮食进口规模快速增长。

2002—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从1417万吨增加到125亿吨,年均增长182%。

随着中国粮食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凸显。

国际粮价在2007—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期间显著上涨,同期中国粮价尤其是大豆价格也呈现出大幅上涨态势。

但2014年以来,国际粮价大幅下滑的同时中国粮食市场却保持相对平稳。

这意味着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①可能存在非对称效应和阶段性差异。

已有大量文献表明,国际粮价波动最终会传导到国内粮食市场[1-5]。

但国际粮价波动是如何传导到国内粮食市场的,国际粮价上涨和下降对国内粮食市场的传导程度是否对称,当前研究并没有确定性的经验证据。

在中国粮食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语境下,回答上述问题显得更加迫切。

基于此,本文利用1998—2015年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月度价格数据,对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中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调整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国际粮价与我国粮价的相互溢出效应分析

国际粮价与我国粮价的相互溢出效应分析

国际粮价与我国粮价的相互溢出效应分析作者:公茂刚王学真来源:《江汉论坛》2017年第12期摘要:国际粮价与我国粮价间的双向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价格水平和价格波动两个方面,在价格水平方面,我国整体粮价以及小麦、玉米和大豆国内价格都受其国际价格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国际价格的影响不显著;稻米国际价格受国内价格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国内价格影响不显著。

在价格波动方面,各类粮食价格都具有明显的波动集族性,但各类粮价波动的主要来源不一致,随着我国粮食进出口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际各类粮价波动的不断加剧,从动态相关系数表现出的价格波动间的关系来看,我国粮价波动与国际粮价波动的同步性明显增强。

要密切关注国际粮价走势,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化解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价的影响,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關键词:国际粮价;国内粮价;粮食安全;溢出效应;粮价定价权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农业内生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CJL0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我国多维度粮食安全问题研究”(17BJY117)中图分类号:F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12-0016-05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态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从2006年1月到2008年6月,国际谷物实际价格指数由93.7增加到208.5的最高点,增长了120%。

由于粮价的大幅上涨,大量发展中国家因此遭受严重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不少国家因此爆发动乱和流血冲突。

因此,研究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的关联方式和关联程度,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时提早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国内粮价剧烈波动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一个人口大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由于国际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段、不同粮食品种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国际粮价与国内粮价在关联方式和关联程度上表现出差异化特点。

Quiróz & Soto(1995)利用78个国家1966—1991的数据分析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并认为在其中60个国家中国际价格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导效应不存在或者非常低①。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论文近年来,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其变动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供不应求,进而推高了价格。

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也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

这是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相应增加,供应有限导致的。

同时,天气灾害、政策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比较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的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这是由于我国的粮食市场受到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上升。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农业生产成本较低,包括土地、劳动力和农药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差异还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

首先,需求方面的因素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对而言,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的增加也受到自然灾害、产量波动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政府政策、汇率变动等因素也会对粮食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但同时也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但也会为一些粮食出口国带来收入增加的机会。

为什么要牢牢端好中国饭碗

为什么要牢牢端好中国饭碗

为什么要牢牢端好中国饭碗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质,粮食关系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从古至今粮食常常与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关联,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基于对粮食基本属性的正确认识和粮食战略价值的准确评估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应对国际变局具有重要意义。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

对于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让人民群众吃饱饭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

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实现“十八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部分国家粮食和农产品限制出口、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粮价持续高位运行,而国内粮食供应充足、粮食价格平稳,有效避免了全球粮食短缺担忧情绪冲击国内粮食市场,同时阻断了国际粮价高涨向国内传导,切实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力稳定和保障了社会民生。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

在经济起步阶段,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度关联,粮食产量波动往往是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粮食减产、供求紧张与通胀因素叠加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极易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粮价对物价总水平的实际影响不断降低,但粮食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却始终突出。

一方面,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涉及范围广泛;另一方面,粮食产业基础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延伸范围广,与宏观经济关联紧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国内和国际粮价关联
作者:李若愚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年第21期
粮价是“百价之基”,是控通胀的基础。

现实来看,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一定独立性。

不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粮食供求结构变化、粮食价格逐步市场化,加之预期效应和比价效应的作用,国内粮价和国际粮价的关联程度趋于增强。

国际粮价维持升势仍可能给国内粮价带来一定输入性压力。

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
1、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相对独立性。

近10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粮食对外依存度很低。

另外,我国粮食价格的形成主要依靠政府调控,政府主要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收储和拍卖机制以及粮食外贸政策等来实现对粮价的调控,我国粮价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价,而非市场价。

所以,我国粮价运行与国际接轨并不密切,在2007-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时,我国粮价基本保持稳定。

2、不同粮食品种价格受国际价格变动影响存在差异。

我国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国小麦保持净出口,稻谷虽然出现净进口,但进口规模很小,稻谷和小麦的自给率在100%左右。

我国一直是玉米净出口国,但自2010年,我国玉米开始转为净进口,目前玉米的自给率为97%。

我国大豆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目前自给率仅在30%左右。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仅适用于小麦和稻谷,玉米和大豆等并没有列入,所以玉米和大豆价格的市场化程度更高。

实证分析显示,就大豆、玉米、小麦和大米四种主要粮食作物来看,不论是从长期整合还是短期波动的角度,国际价格的变动都会在相当程度上输入到我国,其中,尤以大豆为甚,玉米和稻谷次之,小麦虽然最低,但也不容忽视。

3、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影响在逐步加大。

一方面大豆和玉米需求快速增长,小麦和水稻正在遭农民弃种。

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是我国粮食消费的三大主要组成。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直接消费粮食的比例越来越低,对肉蛋奶的消费量迅速增加,替代了一部分粮食消费,因此口粮消费的增速相对减缓。

而随着饲料企业和粮食深加工业的不断发展,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

在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和稻谷主要用作口粮,消费相对稳定。

玉米和大豆有很少作为食用消费,更
多用于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

其中,玉米主要用作饲料,大豆主要用于榨油。

随着稻谷和小麦需求稳中略降,玉米、大豆的需求快速增长。

从种植的收益和成本来看,在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的利润最低,成本仅次于水稻;稻谷的利润最高,但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也最高;玉米的利润和成本适中,大豆利润最低,成本也最低。

近年来,我国水电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种小麦越来越不挣钱。

国产大豆价格不敌进口大豆,除食用外,已经基本退出压榨市场。

对于每亩净利润最高的稻谷而言,农民本应种植积极性高,但由于稻谷主产区在南方,南方农民进城务工的较多,务工收入要高于水稻种植收入,而水稻种植的用工量大,农村劳动力从事稻谷生产的机会成本高导致农民种稻积极性下降。

受成本收益影响,近年来我国小麦和水稻的播种面积占比有所下滑,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大豆的种植面积也在收缩,相比之下,由于种植玉米效益较好,其播种面积占比不断提高。

随着玉米和大豆这两类价格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粮食品种地位不断上升,粮食需求和生产的结构性变化使得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在逐步加大。

另一方面,预期效应与比价效应使国际国内粮食价格间联动增强。

预期效应是指国际粮价的上涨导致国内农民和粮食收购企业形成国内粮食的涨价预期,从而出现农民惜售和粮食收购企业抢粮的现象,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失衡,推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地区大豆、玉米和稻谷存在一定的种植竞争关系,尤其是大豆和玉米是典型的竞争作物;黄淮海地区玉米和小麦存在一定的种植竞争关系。

在需求上,小麦在我国主要用于口粮,很少用作饲料,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小麦价格低于玉米,小麦用作饲料的情况也逐渐增多,小麦和玉米在需求上也存在一定替代关系。

比价效应使主要粮食作物价格存在关联。

现实来看,我国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价格变化确实存在一定的联动。

我国粮食价格有继续稳步上升可能
1、“紧平衡”将成为我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2004-2010年,我国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这样的粮食生产形势历史少有。

在这一粮食生产的黄金时期,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分品种看,近几年我国小麦、玉米产量大于国内消费量,节余较多,稻谷产销平衡有余,大豆产销缺口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宽松是建立在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上的。

粮食生产本身存在周期性波动,而且受到有限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限制,但粮食需求却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而刚性扩张,因此从中长期看,“紧平衡”将是我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2、粮食供给较为充裕,大豆将进一步依赖进口。

粮食种植面积是决定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

据全国7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10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0万公顷。

据农业部预计2011年水稻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9%,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长2.1%,小麦面积基本持平,大豆面积调减11.2%。

从国内粮食初步种植意向看,2011年国内玉米、小麦、稻谷生产有望得到保证。

就库存来看,粮食生产“七连增”使得国内小麦、玉米和稻谷库存充裕。

由于中央及时出台抗旱浇水、弱苗施肥等政策措施,再加上后期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年初北方地区的旱灾对全年小麦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总体来看,如果2011年小麦、稻谷和玉米生产情况良好,整体供需格局有望继续维持相对平衡状态。

需要关注的是国内大豆长期依赖进口,国内种植面积下降将进一步增加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3、玉米进口量增加对市场心理影响较大。

2010年我国十年来首次大量进口玉米,全年进口玉米157万吨,同比增长近17倍,进口规模超过过去15年进口量的总和,我国也由玉米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玉米进口增长将使得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玉米价格联动性增强,而且对国内市场心理影响较大。

我国玉米进口形势的转变可能经过炒作和放大,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恐慌,使市场形成我国玉米供应不足的心理预期。

目前中国加大玉米进口已引起国际市场广泛关注,“中国因素”已成为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的重要炒作由头。

4、粮食涨价预期助推粮价。

自2008年起,政府连续3年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同年对玉米也开始实施临时收储的政策,由此市场逐步形成了粮价“只涨不跌”的预期。

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国内通胀预期不断升温,我国粮食市场参与主体的粮食涨价预期也随之上升,并助长了粮价的上涨。

近年来,随着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和市场意识的提高,逐渐具备了惜售的能力和意愿,卖粮方式由年底和春节前集中卖粮变为常年、分散卖粮。

“惜售”、“等价”已经成为大多农民的心声,售粮习惯开始改变。

5、政府库存下降,影响后期调控能力。

2010年7月15日前后,由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的价格持续走高,中储粮暂停全国范围内的小麦托市收购,也没有像往年那样启动对玉米和水稻的大量政策性收购。

据报道,中储粮2010年全年累计投放政策性粮油180批次,涉及稻谷、玉米、小麦(包括进口小麦)和大豆4个品种,总计8370.8万吨,比上年多出库1820.8万吨。

2010年的“少收储”加上“多拍卖”使中储粮的粮食库存有所下降。

尤其是近年来玉米拍卖力度加大,国储和临储玉
米库存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国家2011年通过公开抛售临时储备玉米来调控市场的空间不大。

6、粮食面临成本推动的涨价压力。

在目前粮食生产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人工成本,其次是化肥,这两种成本升势也最为明显。

就2009年粮食生产的成本来看,在“三种粮食”的种植成本中,人工成本占38.8%,化肥占24%,机械设备占21%。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占粮食生产成本最高的人工成本将继续上涨。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原材料、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一直在上涨,这是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也是长期趋势。

同时,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化肥价格的涨势,带来粮食种植成本上升的短期压力。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