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择校热,推进教育公平

合集下载

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对策

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对策

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对策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它关乎着每个个体的发展机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公平的现状如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来促进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实现呢?从现状来看,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让绝大多数孩子都有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新建和改善了大量的学校,尤其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其次,在政策层面,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扶持政策,如“两免一补”,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减轻了经济负担,保障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

再者,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选拔机会,使得更多有才华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进入理想的大学。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当前教育公平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在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陈旧,课程设置也不够丰富。

这导致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质量上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教育机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一些贫困地区则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水平落后的困境。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导致了“择校热”的现象。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重点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家庭经济条件对教育的影响。

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无法承担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费用,而在综合素质的发展上处于劣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当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

同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走均衡发展之路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教育

走均衡发展之路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教育

师 14 09人 , 占义务教育 学校专 任
教 师 的 1%,校级领 导交 流 比例 9
达 4 %以 上 。 0
区义 务 教 育 学 校 的教 师 进 行 统

调配 , 势推进教 育均衡发 展 , 强
市教育局 还将优 势学校与 薄 弱 学校 结 成 固定 的 办学 共 同体 ,
这 一 惠 民举 措 在 古 城 如 皋 传 为
城 区学校校 长会 、均 衡配置 工作
组成员 会议 ,组 织人员 逐一核 实
义 务教 育 是 教育 公 平 的基础 , 义
每位 教师 的基 本信 息 ,分 门别 类 进行 汇总 。组 织专 门力量 ,起 草 并 出 台了《0 1 如城 城 区义 务 21 年
教 育 学 校 教 职 工 均 衡 配 置 实 施
开学后 , 均衡 配置成 效显 现 。
外 国语学 校刚成 立不久 ,加之 原 来 不少教 师来 自城郊 的小学 和初
各班级优 秀教 师 比例 一致 ,年 轻 教师 与老教师进 行搭 配 ,确保 师 资力量 的均衡 。 实验 初 中齐心协力 夯实 常规 管理 。 校狠抓学生 常规管理 , 学 在
为 了把 这一惠及 百姓 的事办 好 , 育局党 委多次 召开党 委会 、 教
师 不少于交 流教师 的 1%。2 1 5 0 1 年 ,全市义务 教育学 校共交流 教
当一流 的精 神 ,取得 了持续跨 越
发 展 的优 秀业绩 。2 1 0 1年 , 们 他
更 以前 所 未 有 的力 度 对 如 城 城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走 均 得 筮 屡 之 路
呙 生捉 供 公 干仇 吹教 育

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指导性强,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论述强调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如入园难、择校热、教育不公平等。

这有助于缓解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焦虑,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其次,论述提出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论述强调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为全体学生创造同等发展的机会。

教育重要论述对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学前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都是按照这些论述精神推进的。

这些改革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教育重要论述还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强调破除“五唯”,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减少应试教育现象。

教育重要论述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强调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在这一指导下,我国教育战线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扎实知识基础、勇于创新担当的人才。

此外,论述还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

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公平,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不断出台政策,努力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教育公平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公平的重要性1. 保障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在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教育公平的实现,使得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一个公平的教育体系,能够使不同背景、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在竞争中享有平等的机会,从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提升国家整体素质教育公平有助于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当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时,他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育公平的实践探索1. 优化资源配置我国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

例如,在农村地区,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待遇,确保农村孩子享有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

2. 实施精准扶贫针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我国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发放助学金、提供免费午餐、改善校舍等措施,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 推进教育改革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改革考试招生制度,降低择校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成长。

同时,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4.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公平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努力。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公平提供有力保障。

为什么会有择校热

为什么会有择校热

为什么会有择校热现在择校是个很热门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下面小编就同大家聊聊关于为什么会有择校热,希望有所帮助!全会报告把“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民办初中‘择校热’、中小学生校外培训乱象”作为全面推进“改革攻坚行动”的一项任务,以此回应老百姓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关切。

为何会“热”?杭州小升初“择校热”的焦点主要在“国有民办”初中学校。

2000年前后,杭州实施初高中分离,重点高中的初中部逐步分离出去,采取了“国有民办”的体制,通过收费机制抵制各种各样的“关系择校”,在当时,这为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为杭州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作出了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沿袭下来的“国有民办初中”,实际上成了变相的“公办学校”,但又可以参照民办收费、允许择校的“重点初中”。

这样下来,“国有民办教育”实际上是游离在“法规”之外的特殊教育形态。

《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法律规定了孩子“就近入学”的原则,虽然其中的“近”没有明确规定,具体计算也非常困难,但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择校则是明确的。

“国有民办”的名称不仅自相矛盾,所谓“民办”名不副实,学校的硬件设施大部分是政府性投资,大部分老师也是占用公办事业编制,但他却享受着“民办”的优惠政策,可以不执行“就近入学”,具有一定的自主招生权,可以通过原有“重点初中”的先天优势,跨区域选择优秀生源。

这种倾向性地择优自主招生,市区小学的优秀生源几乎被几家“国有民办初中”瓜分殆尽,进而拥有较高的中考升学率,形成广告效应,造成“择校热”。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这些学校在管理、教学方面的严谨与负责,老师们为之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也是与众不同的。

小升初优质生源的过度集聚,直接导致多数公办初中教学质量“公信力”的消解,直接导致小升初“择校热”的加剧,读民办小学升民办初中,读了民办初中才能考一流高中,读一流高中才能考入一流大学,杭州读“名校”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了小学阶段。

从“择校热”看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从“择校热”看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的 比例超 过在校 生 的 1 0 %,进入 城市 重点 高 中的 比例 达到 了 2 5 . 2 % ,有 些 重 点高 中甚 至达 到 4 0 % 以上 。【 】 由之前 的“ 就近入 学 ” 转变 成 “ 争先 择校 ” ,
“ 被 自愿” 交纳“ 择校费 ” 也被央视列为“ 八大教育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9
作者简介 : 李 禺签( 1 9 8 6 - ) , 男, 四川遂宁人 ,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 市场经济
与教 育改 革 。 龙燕萍( 1 9 8 8 一 ) , 女, 湖南邵 阳人 ,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研 究生, 研 究方向 : 教 育基本理论。
挑战, 它破坏了教育公平 , 通过对教育资源分配的 不均 , 加 大校 际与受 教 育者 间的差 距 , 从 而造成 受
教育 者 的两极 分化 。


如何看待“ 教育公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要求选择 非教 育部 门指 定 的普通 高 中就读 的现 象 。它通 常 通过高于学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 择校费” 来获得 进入 该校 的选择 权 。 近些年来 , “ 择校”问题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
发展 。
是递减的 , 也就是说 , 高投入不一定带来高产 出。 然而受教育者家长大多都抱有 “ 高投入与高产出 成正 比的成才幻想” , 对重点高 中重点大学给予盲 目的憧 憬 与崇拜 ,在某 种程 度 上忽 视受 教育 者 自 身的实际情况 , 坚信“ 高投入 , 高 回报 ” , 不顾一切 通过“ 择校” 跻身“ 名校 ” , 这样的做法是有违理性 主义精 神 的 。

教育公平语境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问题调查与研究——以临夏市中小学为例

教育公平语境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问题调查与研究——以临夏市中小学为例

教育公平语境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问题调查与研究——以临夏市中小学为例王艳1 择校与教公平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1.1 本文择校概念的阐释择校在英美等多国被支持,认为是对受教育者接受个性化教育权利的尊重,并不必然与教育公平发生联系。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语境下,由于人口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性与受教育者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无限性形成了一对矛盾,受教育者择校权利的全面落实还不具备条件。

由于教育政策的倾斜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校际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我国出现了择校现象,后来成了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1995年,国家教委原主任朱开轩在“义务教育阶段高收费问题”谈话中,首次提出了“择校”一词。

“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现象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引来了一片质疑,政府也在积极履行政府职能,积极治理“择校热”问题,提出了“学区制”,提倡就近入学。

就近入学本身也是一种择校行为,只不过它的择校主体是政府,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家长的择校行为,通过社会实践,着重调查临夏市中小学学生家长择校的原因、内容、途径等问题,从而透视家长的择校心理,找出临夏市中小学“择校热”问题的症结,探寻出路。

1.2 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从法律层面看,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全体适龄少年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他们应尽的基本义务。

义务教育普适全民的特定内涵规定了其具有公共性,换句话说,它是公共物品。

换个角度,从经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看,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教育做为文化的重要形式,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各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的发展等,都需要依托教育,这些成果由教育创造,又可供全社会共同享用,一旦把这些成果提供给社会,便难以防止其他人享用,即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

既然义务教育是文化的种属,又做为公共物品服务于社会发展,那么,它的社会效益应该居于首位,而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应当是义务教育的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供大家参考选择。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育起点公平。

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

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归根到底体现于教育过程均等,它在教育过程中的表征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如师资、财力、教育设施的公平投入,还有教师的职业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幼儿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

幼儿教育的公平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问题,还是一个关乎教育内容和课程的问题。

我们不能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儿童都能进入幼儿园并接受同样的教育课程,而是应该为每个学前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并为他们提供适合自身情况的有所差别的课程。

这就涉及到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涉及到每一个教育的细节行为。

因此,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思想认识开始,从教师的身边小事做起,逐渐找到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办法。

那么,我们能为教育的公平做些什么?教育作为心灵的艺术,其过程绝不仅仅是技巧的施展,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和平等的现代意识。

就幼儿园教育而言,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教师、家长充分地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1 让孩子感受教育的公平。

我们引导教师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需要,给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班上的许多活动都让幼儿充分感受集体内部的民主与平等,如我们的成长足迹就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手册,里面有教师对每一位幼儿客观、具体的跟踪观察和评价。

教师还给予每个幼儿公平的展示机会,每日小班长快乐故事营每日新闻等活动都让每个孩子有轮流在集体面前表达及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

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

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其公平公正与否,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影响着国家的繁荣与进步。

在当今社会,推进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提高这些地区的师资水平。

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多的学生。

其次,改革招生制度是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

当前,一些地区的招生制度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比如“择校热”“学区房”等问题,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离家较近的学校接受公平的教育。

同时,在高中和大学招生中,逐步减少加分项目,规范自主招生,杜绝招生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特权现象。

推进阳光招生,让招生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

再者,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也是实现公平公正教育的重要方面。

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在接受教育时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对于贫困家庭子女,要加大教育资助力度,确保他们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设立关爱服务站等方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另外,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内在要求。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开作业申论-形考作业一51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申论-形考作业一51参考(含答案)

题目:【给定材料】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1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

这一数字虽比上年增长0.38本,但与日韩等国相比,差距依然不小。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人读书少?又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国人的阅读呢?此次调查从去年9月启动,覆盖我国29个省份,调查对象为全年龄人口。

据统计,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七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

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工作忙”成为成年人“不读书”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家庭藏书量平均为34.51本。

其中城镇居民家庭平均藏书量为47.08本,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的19.93本。

除了城乡居民藏书量差距较大之外,居住地距离最近购书点的距离方面,城乡也存在较大差距。

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居住地距最近购书点的平均距离为3.48公里,其中城镇的平均距离为2.11公里,农村的平均距离为4.96公里。

根据调查,农村居民对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的期望程度高于城镇居民。

问题:结合材料和社会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国人阅读量少的问题? (50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250字。

答案:【参考答案】1.加大公共图书馆法规建设力度。

以法律的形式对公共图书馆运行发展所涉及的问题予以调整规范,从制度层面保障公共图书馆履行职能。

2.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各级图书馆应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特色和网络优势,扩大馆藏资源。

遏制公办教育学校择校现象的方案(二篇)

遏制公办教育学校择校现象的方案(二篇)

遏制公办教育学校择校现象的方案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失衡是普遍现象,首先,就近入学政策忽略学校差距;其次,教育管理体制自相矛盾;办法:1、实现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化,实现教育公平,消除学校差距;2、革除等级制度;学校的等级评定,根据无非是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质量。

关于遏制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的建议。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失衡是普遍现象,且有越来越不均衡之忧。

以各种名义存在的重点中学、小学越办越大,师资力量薄弱的中小学师生及学生家长信心和希望备受打击。

家长们削尖脑袋、想尽办法把孩子往所谓的名校、名班挤。

择校,虽然倍受谴责与___,但至今仍然是一个棘手难题。

为了遏制中小学生择校问题,必须先分析产生该问题的深层原因:首先,就近入学政策忽略学校差距。

目前推行的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没有注意学校之间差距的现实,忽视学校布局的不均衡。

一些地区采取的与之配套的措施,即“电脑派位”等,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以一个学生家庭为中心画一个圆,东南西北都有学校,而且好学校非常近,结果电脑给派到既远又不好的学校,家长只得想方设法找关系。

结果导致票子、条子取代了卷子,成为选择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管理体制自相矛盾。

国家法规明令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就近入学,禁止择校;教育部门又制定严密的评估体系,把公办学校划出层次分明的等级——薄弱学校、普通学校、区级学校、市级学校、省级学校。

教育管理体制如此自相矛盾,怎能叫老百姓不择校。

为此建议:1、实现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化,实现教育公平,消除学校间差距。

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遏制择校热的根本办法。

实现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化,阻力当然不是来自广大学生和家长,而是来自于择校热中的既得利益者:名校、证书培训机构及与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管理部门一些人。

他们不会支持均衡教育资源,反而可能与教育公平私下唱对台戏,比如强调困难,拖延时间,或诱使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些不切实际、执行不下去的政策。

择校问题调研报告

择校问题调研报告

1.问题的提出由于种种原因,择校这种教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正常的现象,目前竟已成为冲击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影响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热点问题。

“择校热”不仅使家长们疲于应付,学校自身也深受其害,广大师生身心疲惫不堪。

为了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就近入学”“电脑派位”“三限”等政策措施,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而由择校所引发教育内部收费不规范行为,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深入分析、切实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今年下半年省教育厅把择校问题作为下半年调研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也把这项工作和市教育局的调研月工作结合在一起。

在区县教育局纪委监察室的配合下,组成课题组开展了本次择校问题调研工作。

2.调研情况简介调研情况。

2007年9月课题组制定了调研工作的具体方案,2007年10月,课题组在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雨花区、江宁区和溧水县等七个区、县各抽取150名左右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生家长参加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26份,回收问卷957份,其中有效问卷896份。

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课题组还在发放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校长问卷217份,回收有效问卷201份。

家长问卷对家长的自然情况、对择校的态度、对择校费所持的态度和择校动机和效果进行了调查;校长问卷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校长本人对择校的态度、对解决择校问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有关说明。

2.本次调研由于有教育行政部门参与,七个区县均选择了小学、初中择校热门学校和非热门学校各1所,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但是也是因为如此,导致问卷发放的主观性过强,没有能做到随机抽样。

由于问卷统计是由区县初步统计后再汇总到课题组的,且不少区县缺乏统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统计结果难免有疏漏之处,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择校的真实情况和原因。

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3、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普 遍性原理
承认矛盾。 〈任何社会都有矛盾〉
矛盾的特 殊性原理
全面的看问题(公平与效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的观点
两点论与 重点论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B、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矛盾的主次方面
〈总体和谐,也存在不和谐的方面〉
4、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
平具有一致性。(2分)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
❖ ②政府必须履行政治、文化和公共服务等职能。 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推进农 村教育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政府应有的责任。
❖ ③这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对贯彻科学 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6分)
❖只看到效率和公平 对立的一面,没有看到两者统一的一面。(2分)
❖ 分析该市制定就业政策具体做法的方法论依据。 ❖ 答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
市根据本地实际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措施。 ❖ ②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发展
认识。该市在总结原有政策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 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 ❖ 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该市制定政策时既考虑到政 策的力度,又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 ❖ ④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该市既重视 解决阶段性、局部性的突出问题,又考虑长期性、 全局性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内容要点: 1.上学难、上学贵的原因: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 配置的不均衡引起的择校热;各种教育乱收费、高收费 现象屡禁不止。 2.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 别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 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阳区小升初第二批次单校划片八十分

朝阳区小升初第二批次单校划片八十分

朝阳区小升初第二批次单校划片八十分摘要:一、朝阳区小升初第二批次单校划片政策简介1.政策背景2.政策内容3.政策目的二、八十分政策具体内容1.定义及作用2.实施方式3.相关数据及案例三、政策对家长和学生的影响1.选择学校的影响2.学习压力的影响3.教育公平的影响四、对政策的评价和建议1.优点2.不足3.改进方向正文:朝阳区小升初第二批次单校划片八十分政策是北京市朝阳区为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而实施的一项举措。

该政策对朝阳区小升初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该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并提出一些评价和建议。

一、朝阳区小升初第二批次单校划片政策简介(1)政策背景:近年来,择校问题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朝阳区小升初第二批次单校划片政策便是其中之一。

(2)政策内容:该政策规定,朝阳区小升初的学生在第二批次志愿填报时,只能选择一所学校,且该学校需为所在学区内的单校划片学校。

(3)政策目的:通过限制学生择校范围,降低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

二、八十分政策具体内容(1)定义及作用:八十分政策是指在朝阳区小升初过程中,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学校。

这一政策旨在平衡各校的生源,避免优质学校过度竞争。

(2)实施方式: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将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学校。

其中,八十分政策所占比例为80%,其他政策所占比例为20%。

(3)相关数据及案例:以某年朝阳区小升初为例,全区共有1000名学生参与八十分政策派位,其中800名学生通过该政策进入学校,200名学生通过其他政策进入学校。

三、政策对家长和学生的影响(1)选择学校的影响:在八十分政策实施后,家长和学生只能在所在学区内的单校划片学校中进行选择,这使得家长在择校时更加理性,减轻了择校压力。

(2)学习压力的影响:由于择校范围缩小,学生之间的竞争相对减弱,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教育公平的影响:八十分政策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使各校生源更加均衡,有利于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开展教育领域专项整治暨监督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开展教育领域专项整治暨监督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开展教育领域专项整治暨监督工作交流发言材料教育是民生之基,涉及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通过一年多的专项整治,排查了一批问题线索,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治理了一批难点问题,完善了一批规章制度,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稳步提升,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市监委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聚焦5项整治重点,督促各地制定整治方案,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

(一)聚焦“择校热”问题,监督推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择校热”一直是全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三是统筹保障不同群体入学。

(二)聚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积极推动教育“双减”工作。

充分发挥“监督的再监督”职责,紧盯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明察暗访,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显著。

一是督促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市未审批注册的办学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的未审批培训机构予以关停。

二是监督各地教育部门深入推进落实校内课后服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多措并举、大力解决学生去校外培训机构补课的问题。

(三)聚焦校内违规收费问题,肃清教育领域不正之风。

校内违规收费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已成为不易被发觉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教育领域专项整治中,也多次发现多收校服费、服务费、增订资料费等违规收费问题。

(四)聚焦校园欺凌问题,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

校园欺凌是多年存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将列入教育领域专项整治重点工作,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问题发生。

(五)聚焦师德师风专项治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然教育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和与市人大常委会联合调研,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教育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教育公平普惠还需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还需深化。

教育公平推进2024年学校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公平推进2024年学校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公平推进2024年 学校教育改革方案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2024
添 教方
改实保
加 育案
革施障

公 目年 措



平 标学 施


项推


标进


题背






0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差距 大
增加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推进数字化教育,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建立健全教育资源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待遇, 吸引优秀人才投 身教育事业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素 养和教学能力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保障教育公平政策的 实施和执行
培养创新型人才
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措施:加强创新教育,开设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意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施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确保目标的实现
04
改革措施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国际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THANK YOU
汇报人:XX
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
风险评估:对改革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 战进行预测和分析,制 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对策略:针对可能出 现的问题和挑战,制定 具体的应对措施和解决 方案,确保改革顺利进 行。
监测与调整:对改革过 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 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上海市教师轮岗制度历史

上海市教师轮岗制度历史

上海市教师轮岗制度历史一、引言教师轮岗制度是上海市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该制度自实施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为上海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市教师轮岗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教师轮岗制度的初创期上海市教师轮岗制度的初创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当时,为了缓解城区与郊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上海市开始尝试推行教师轮岗制度。

这一时期的轮岗主要是在同一区域内的学校之间进行,目的是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师轮岗制度的探索与发展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开始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师轮岗制度。

2003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教师轮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这一时期的轮岗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同一区域内进行,也开始涉及到跨区域的交流。

此外,除了普通教师,学校领导干部也逐渐成为轮岗对象。

四、教师轮岗制度的成熟期2014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交流与支教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教师轮岗制度进入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轮岗工作更加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通过“影子校长”、“名师工作室”等形式,让优质学校的校长和名师到薄弱学校进行指导,帮助其提升办学水平。

同时,上海市还推行了“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了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

五、教师轮岗制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目前,上海市教师轮岗制度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校际间的交流,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加强了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学区房等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轮岗教师的待遇和编制问题、跨区域交流的困难等。

未来,上海市将继续完善教师轮岗制度,进一步扩大轮岗范围和深化交流层次,同时加强政策配套和保障措施的完善。

六、结论上海市教师轮岗制度的历史发展表明,该制度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区基础教育工作汇报范文

全区基础教育工作汇报范文

全区基础教育工作汇报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代表区教育局,就我区基础教育工作向大家做一次全面的汇报。

本汇报将涵盖过去一年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工作计划。

一、引言基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对培养合格公民、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区一直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始终将其作为提升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二、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学校布局优化:过去一年,我区对学校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确保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办学条件改善: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支持,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教学设备更新换代。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育质量提升:推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区基础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城乡教育差距: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素质教育推进难: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特殊教育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特殊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我区特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还不够。

四、工作成绩教育公平取得进展:通过实施就近入学政策,有效缓解了择校热,促进了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教育扶贫工作成效突出: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资助政策,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础教育。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我区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五、未来工作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深化教育改革: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加强特殊教育: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积极探索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缓解择校热,推进教育公平
本报记者 姜泓冰
《 人民日报 》( 2011年02月15日 06 版)
一项意外的测试成绩,将崇尚“多做少说”教育”、建机制,更专业的事交给校长和社会组织
“你们该去柳营路小学看看,那里的老师也许不能培养出高分学生,却在改变着影响学生终身的习惯,甚至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尹后庆主任向记者们大力推荐的,是虹口区一所普通公办小学。因为所处社区外来人口密集,从2004年起,该校开始全面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者往往因忙碌、无力顾及孩子学习,老师们主动“在放学后为学生保留一张书桌”,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们还集体观察孩子受环境影响形成的不良习惯,细分出81种“天天好习惯”,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成为合格的城市公民。
在这里,消除薄弱、实现教育均衡,没有一味依靠行政手段,而是试图建立符合市场化原则和科学规律的新机制,更多调动办学、教学主体的力量,做“专业引领”。
“政府只是管教育的,办学要靠校长,教好课程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而客观、公正地评估教育水平,则要靠第三方社会评估机构。”薛明扬主任这样定位。
像其他省市一样,上海也早已试行了赴农村任教职称评聘优先优惠、郊区农村教师津贴和奖励政策,城郊区县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师资刚性或柔性流动机制等多种措施,提高郊区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
更重要的一步,则是调动名校积极性的“托管”和“捆绑办学”的探索。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办性质、产权隶属关系、政府拨款、收费标准不变,但管理责任转移,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给城区学校或非政府的专业教育机构管理,后者享有办学自主权。此举突破了现行体制机制下学校人、财、物等资源跨区域流动难的瓶颈,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顺利、有效地辐射郊区农村,快速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软件差距。
像柳营路小学这样单以成绩论籍籍无名却切合社区和学生实际,努力将教学、育人做得更细致、专业的一批学校,眼下正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弘扬。因为,上海的教育评估体系不再是一把尺子评判所有学校,而是认可差异,让“好学校”更加丰富多样。
眼下,上海已在全国率先接收了47万余名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两年开始,上海小学新生中,非沪籍孩子已占了五成以上。
这项测试,就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策划、每3年进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考查的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创新、实践,应对未来社会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009年底,第一次参加测试的上海,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15岁在校学生的阅读、数学及科学三项指标得分,均名列首位。
这次PISA测试,上海共有152所学校、5115名15岁在校学生参加。参与学生由评估项目组严格抽样,无从“应试”或“作假”。
可以说,这一覆盖各类学生群体的测试成绩,在国际比较中,真实体现了上海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抬高底部”,均衡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这证明了我们持续20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均衡优质发展的方向正确,有了成效。”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对中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校舍新建和改造,让各个学校“硬件”环境基本均衡。2006年起,市级财政不仅对低于全市义务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的区县予以转移支付,而且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远郊区县和财政相对困难区县发展义务教育。
比起“全球第一”,更让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人兴奋的,是更细致具体的教育评价指标:PISA将学生阅读素养分成7级,上海不仅在预示一个地区未来高端竞争力的最高两个等级的学生比例最高,处在最低等级的学生比例更是仅占4%,是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低的。上海初中学生阅读成绩差异主要是学校因素造成的差异只占28%,明显好于OECD中学阶段总体情况;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处于最低1/4的学生,阅读平均成绩也远高于OECD平均水平。所有指标,都显示出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际差异小、学校均衡程度高,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高质量的教育。
刘京海现在“托管”着10所学校,其中8所是农村薄弱学校。在每所学校,他建立标准化办学管理机制。东沟中学、三灶学校等在他托管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生源纷纷回流。
对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新校,上海还组织名校开展“捆绑办学”,规定名校和新校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管理、考核统一实施,保证后者高水平起步。目前,参与“捆绑办学”的中心城区品牌已有10余所。而从2009年推广的第二轮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委托管理的学校数则达43所。
于是,上海治理教育的重心逐渐下移,让各区县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于是,上海鼓励每所学校根据各自的学生基础和不同需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为促使师资顺畅流动,上海从2009年起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全市统一标准;为打破区县壁垒,发挥优质教育辐射力,上海正在大力培育非营利性的社会教育组织;建立以优质和多样为特征的全面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社会评估机构,以便逐步打破单一学业为王的评价习惯……更宽的眼界、更深的思考、更实的举措,关注内涵发展,致力机制建设,尊重科学,做事精细,这是上海基础教育在优质、均衡发展中成绩斐然的根本奥秘。
“硬件”均衡,考较的不仅是政府的教育投入能力,更是超前谋划、科学布局的眼光。
随着城市形态变化,上海中心城区与市郊区县中小学生人数之比,从30年前的3∶2变成今天的1∶2。幸好,依据对人口出生及城市规划的分析预测,上海早早在郊区大力布点建校。“十五”期间,上海投资74亿元,在郊区建设完成566个教育基建项目;“十一五”期间,再投资130亿元,在郊区建设完成639个教育基建项目。
均衡不是“均贫富”,重在打破壁垒,让资源流转
一般说来,“硬件”易造,有赖于师资水平、办校传统和社区环境等因素的教育水平“软件”提升却难。但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却自信地告诉记者:“只要理顺机制,盘活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规范标准,学校就可能迅速改变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化,不是‘均贫富’,把各种教育资源平均分配给薄弱学校,要做增量均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