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外: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名词作状语,对内。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
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
14、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文言文名词做状语
文言文名词做状语
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南指”“向南指”。
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名词,例如:(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处恭边枷装磺膘委博莲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
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名词作状语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名词作状语晚晴09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一、名词直接作状语练习1指出名词作状语类型,并翻译句子。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相如廷斥之。
3、人皆得以隶使之。
4、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5、芙蕖日上日妍。
练习2指出名词作状语类型,并翻译句子。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3、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
4、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5、狐凭鼠伏。
6、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不然,将杖杀汝。
9、丁壮号哭,老人儿泣。
10、夫饮食既不以礼,临池牛饮。
11、楚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12、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
13、舜勤于民而野死。
14、皆谦而礼交之。
15、操刀携盾,猱进鷙击。
16、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17、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8、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0、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练习3:理解文段,指出名词作状语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景公问晏子曰:“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
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
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练习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导读:引导语: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
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
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
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
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
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
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
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
汉语常识文言文名词作状语详细分析_023文档
2020汉语常识文言文名词作状语详细分析_023文档EDUCATION WORD汉语常识文言文名词作状语详细分析_023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名词作状语详细举例分析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①表示比喻。
例如: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
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
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如: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
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例如: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
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
名词作状语文言文
名词作状语文言文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这种用法通常是为了强调名词的特性或状态,或者是为了表达一种比喻或拟人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例子: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在这个句子中,“风烟”和“天山”都是名词,但是它们被用作状语,描述了“净”和“色”的状态。
意思是说,风和烟都消散了,天空和山峰都呈现出同样的颜色。
2. 庭下如积水空明。
在这个句子中,“庭下”是名词,被用作状语,描述了“积水空明”的状态。
意思是说,庭院下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 驴不胜怒,蹄之。
在这个句子中,“蹄”是动词,但是“驴”被用作状语,描述了“蹄”的方式。
意思是说,驴因为愤怒而用蹄子猛击。
4.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在这个句子中,“云”和“响”都是名词,被用作状语,描述了“集”和“应”的方式。
意思是说,天下的人们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响应号召,带着粮食争先恐后地追随。
总之,名词作状语是文言文中的一个重要语法现象,它能够通过强调名词的特性或状态来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
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子
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子
以下是 8 条关于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子:
1. 其一,“蚕食桑叶”,你看那蚕宝宝可不就是像小馋猫一样一点点地吃着桑叶么!就如同士兵蚕食敌方阵地一般。
2. 其二,“犬坐于前”,那狼像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你说怪不怪呀!这“犬”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狼的坐姿呢。
3. 其三,“席卷天下”,哎呀呀,这势力就好像一阵大风把天下都给卷起来了,多霸气呀!“席”字多妙。
4. 其四,“云合而响应”,大家不就像云朵聚集一样纷纷响应号召,真有气势呀!这里的“云”可不就把那种聚集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5. 其五,“蜂拥而至”,人们就像一群蜜蜂似的呼呼地涌过来了,多热闹啊!这不就是名词作状语的妙处嘛。
6. 其六,“狼奔豕突”,那场面就像狼和猪慌乱地奔跑逃窜,“狼”“豕”不就是很好的状语嘛,真有意思。
7. 其七,“星驰电掣”,好家伙,那速度就跟流星飞驰、闪电急驰一样快呀,“星”“电”多形象啊!
8. 其八,“土崩瓦解”,就像土堆崩塌、瓦片破碎似的一下子就垮掉了,“土”“瓦”作为状语多生动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真的是太有表现力啦!能让语言变得特别鲜活有趣呢!。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有时可以作为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起到限制、修饰、强调等作用。
常见的有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各种状语。
一、时间状语
1. 时日:如“时至日暮”、“日久见人心”。
2. 年岁:如“年少轻狂”、“岁月如梭”。
3. 时节:如“寒冬腊月”、“春风化雨”。
4. 时辰:如“时近中午”、“黄昏时分”。
二、地点状语
1. 地名:如“江南水乡”、“长安城里”。
2. 方位:如“东南西北”、“左右前后”。
三、方式状语
1. 方式:如“徐徐而行”、“快马加鞭”。
2. 程度:如“甚为艰难”、“稍有不慎”。
3. 比较:如“比翼双飞”、“胜似闲庭信步”。
四、原因状语
1. 缘故:如“无故而终”、“因病辞职”。
2. 原由:如“本因无心”、“为此大怒”。
在阅读文言文时,理解名词作状语的用法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1 -。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用丹 谓 下砂视 其语辙 , 登 轼 而 望 之 。
向谓 下杂 然语而 前 陈 者 , 太 守 宴 也 。
在前 谓 面语
上使外将兵
在外 谓 箕 畚边运 于语渤 海 之 尾
用箕畚谓 其 岸 势语 犬 牙 差 互
像狗的牙齿一谓样 语
课堂小结
像… …词作 状语
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课堂小《结夸父逐日》
16、中军置酒饮归客 中军:在中军帐里。《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
样。 《狼》
18、复前行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 《核舟记》
20、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
的山谷里。《三峡》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情境导入
其 一 (狼) 犬 坐 于 前 。
定主
谓 补语
语语
语 “像狗一样
省
”,修饰谓
略 主语
名词 语“坐”。
谓
起修饰
语
或限制
作用
知识讲解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 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作用,从而 充当了谓语的状语。
。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
13、四面竹树环合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狐呜呼曰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2.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论语>八则》)3.石青糁之青:用石青。
(《核舟记》)4.妇手拍儿声手:用手。
(《口技》)5.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小石潭记》)8.失期,法皆斩法:按照法律。
(《陈涉世家》)9.山行六七里山: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10.东临碣石东:向东。
(《观沧海》)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黔之驴》)14.四面竹树环合环: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15.手自笔录手:亲手。
笔: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16.孔子东游东: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狼》)18.复前行前:向前。
(《桃花源记》)(二)名词作动词1.负者歌于途歌:唱歌。
(《醉翁亭记》)2.妇抚儿乳乳: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宴:宴请。
(《口技》)5.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狼》)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做太守。
(《岳阳楼记》)11.任意东西东西: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12.每至晴初霜旦霜:下霜。
(《三峡》)13.临表涕零涕:流泪。
(《出师表》)14.浑欲不胜簪簪:插簪。
(《春望》)1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17.故自号日醉翁也号:取别号。
(《醉翁亭记》)18.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所谓活用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七、意动用法 主语对于动词的宾语含有认 为……怎么样 翻译:
以……为…… 认为……是…… 把……当做……
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吾妻之美我者 3、渔人甚异之 4、如鸣佩环,心乐之 5、不耻下问 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木兰诗》) 3、表动作趋向 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向(往)……”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名词作状语类型 4、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解释时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5、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解释时在时间名词 加上一个“每”字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6、表动作进行方式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 2、学而时习之 3、石青糁之 4、空谷传响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山行六七里 10、东临碣石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4、手自笔录 15、其一犬坐于前
16、复前行
二、名词作动词
当名词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就 可能活用为动词了。
1、鞭数十,驱之别院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有仙则名 5、腰白玉之环 6、一狼洞其中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以光先帝遗德 9、名之者谁 10、故自号曰醉翁也
总结方位名词做状语的句子
总结方位名词做状语的句子一、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可以翻译成“像……那样(一样)地”。
例如:庶民子来。
(《诗经·大雅·灵台》)“子来”即“像儿女一样地来归”;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可以翻译成“像对待……一样地”。
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兄事之”即“像侍奉兄长那样侍奉他”。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可以翻译成“用(按)……来”。
例如: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汉书·霍光传》)“剑斩”即“用剑斩”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可以翻译在“在……(地方)”。
例如:秦焚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
(《汉书·艺文志》)“壁藏”意思是“在墙壁中藏(书)”。
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状语、定语?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
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
状语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
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一、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特征、状态。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翼”修饰动词“蔽”,表示动作的特征。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修饰动词“坐”,表示动作的特征或状态。
二、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对待的方式。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侍之:“兄”修饰“事”,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修饰“待”,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客人那样”。
三、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1.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已入:名词“船”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载”所用的工具。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箕畚”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运”所用的工具。
四、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名词“间”用做状语,表示动词“至”发生的处所“小路”。
(译:刘邦已经离开,估计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名词“廷”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见”发生的处所“殿堂”。
(译: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她回国。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课堂小结
13、四面竹树环合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 14、北饮大泽 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 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中军置酒饮归客 中军:在中军帐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19、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 20、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 21、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雪岭:名词作状语,像雪岭一样。《观潮》 22、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 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伤仲永》 24、夜篝火,狐鸣呼曰 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陈涉世家》
按法律
谓语
表示动作行为 的工具、依据, 常译为“用 (按)……”。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用苫草 谓语
知识讲解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
主语 像对待宾 客那样 宾语
表示主语对宾 语所持的态度, 常译为“像对 待……那样” 或“当作…… 一样”。
实战演练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找出下列句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解释这个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情境导入
其 一 (狼)
定语
犬
坐
谓语
于
前。
主 语
省 略
补语
“像狗一样”, 修饰谓语“坐”。
主语
名词
起修饰或 限制作用
谓语
知识讲解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注意
• 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 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 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 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
• 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 言形式区别开来。例:
• 村中少年好事 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村中少年之好事
虫。
• 中心语+定语+者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中心语+之+定语
• 马之千里者。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中心语+之+定语+者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
之大,有几人欤? • 中心语+而+定语+者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以其无礼于晋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延伸检测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翻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
的人在树下休息。 •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翻译:请让我奉你的命令向孙将军求救。 •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翻译: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 •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 翻译:(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
课后作业
•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 代为冠族。
•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 • 卢循窃据广州……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
命三军入城乃食。 • 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
杖杀之,远近称伏。
定语后置
• 定语: • 现代汉语中,定语是在名词或者
初中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句
初中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
3、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4、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
6、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
7、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小例子
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18、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下”,作动词“临”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滕王阁序》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名词作状语,简称名作状。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举例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名词“夜”充当“驰”“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
13、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
14、吾得兄事之(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
25、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项脊轩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名词作状语的七种情形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
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
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名词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
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
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
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
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
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
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例子俯拾皆是。
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西行”等,译时加介词“向”;
“外调”“上访”等,译时加“到”,而“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外”、“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中的“内”与“外”译时均得加上介词“对”。
规律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应译为“在朝廷上”,“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中“郊”也得译为“在城郊”,“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中的“草”和“露”,需译为“在草丛中”、“在露天里”,而“沛公已去,间至军矣”、“道芷阳间行”两句中的“间”就应译为“从小道”了。
规律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中的“隶”,“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列传》)中的”客” ,就需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奴隶一样”,“像对待宾客一样”。
规律七: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按照”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下面的例子,“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采草药》)中的“古法”(译为“按照古代的方法”),“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次”(译为“按次序”),“灵运所未至,理未足怪也”(《雁荡山》)中的“理”(译为“照理”)“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中的“分”(译为“照名分”)等。
至于“义不赂秦(《六国论》)”,“义不食周粟”(《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中的“义”若译为“按照正义”是可以的,但若稍微灵活一点,译为“坚持正义”似乎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