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帖赏析

合集下载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的代表,记录了中国悠久历史中一些杰出的书法家的作品,无论是笔法、用纸、墨迹还是题字,都堪称经典之作。

这些名帖以其出色的艺术价值、独特的字体风格和传世收藏的价值,成为了世人所公认的艺术珍品。

这篇文章旨在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通过对每一张名帖的传世背景及其特点的介绍,展示中国书法的卓越成就和无穷魅力。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名帖,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千年前的文化遗产,更可以体验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文中,我将依次介绍十张传世名帖,并探讨它们的背景故事、字体特点以及在书法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通过对这些名帖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书法家在不同时期所倡导的书法理念和技法,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

最后,本文将总结这些传世名帖的共同特点,探讨它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名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典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名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汲取灵感,传承发展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1. 引言部分: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篇文章的目的。

2. 正文部分:依次介绍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每个名帖的介绍包括背景介绍和名帖特点。

2.1 传世名帖1: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2 传世名帖2: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3 传世名帖3: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4 传世名帖4: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中国各朝代书法名帖欣赏

中国各朝代书法名帖欣赏

中国各朝代书法名帖欣赏
中国各朝代书法名帖欣赏
2011-03-20 10:54:51| 分类:诚兰书画收藏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一名《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二名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三名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四名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五名中华第一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六名中华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七名中华第一美帖:米芾《蜀素帖》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八名天下一人绝世墨宝: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九名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中国各朝代名帖赏析第十名明代奇才草书绝品: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祝允明《草书诗帖》。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

行书十大名帖引言行书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行书以其气势恢宏、书法流畅而著称,被誉为中国书法的顶峰之作。

在众多行书作品中,不乏优秀的名帖,它们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行书十大名帖。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这些名帖,以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书的一篇序文,它以其雄浑大气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健硕有力:王羲之的行书筆势挺拔有力,展現出良好的力度掌握和篆刻般的线条。

–飘逸自然:在力度之外,王羲之的行书又别有一番风韵,自由而灵动,给人一种飘逸自然之感。

–传世之作:《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世模仿学习的对象,对于中国行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所书的题辞,其独特的风格和气势使其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横冲直撞:欧阳询笔下的行书横冲直撞,豪放不羁,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决然的品格。

–笔画丰满:他的字体粗壮而丰满,构图疏密有致,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

–影响深远:《九成宫醴泉铭》作为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对行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怀素《战国策》1.简介:怀素的《战国策》是一部以战国时期的著名策略家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怀素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2.特点:–奔放流畅:怀素的行书作品奔放流畅,独具风采,线条流畅自如,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感觉。

–风格多变:怀素的行书风格多变,既有刚健有力的一面,又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展现出了他的成熟和卓越。

–传世之作:怀素的《战国策》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影响力为后世行书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四、赵孟頫《赵子昂七言诗》1.简介:赵孟頫的《赵子昂七言诗》是他根据唐代诗人赵子昂的名句所书写的行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行书的经典之作。

名人字帖欣赏

名人字帖欣赏

名人字帖欣赏名人字帖被视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些名人字帖,不仅展示了大师的书法技巧和个人风格,更蕴含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和情感。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圣手”,他的《兰亭集序》堪称千古绝世之作。

这篇字帖是王羲之为了庆祝弟子王献之举办宴会而书写的序文,以表达他对弟子的赞赏和期望。

字帖的整体布局优美,笔画疏密有致,体现出了王羲之行草书法独特的韵味和境界。

同时,王羲之以此篇字帖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领悟,他借用兰亭集序的意境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思考人生意义的思索,体现出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崇高情怀。

二、张献忠《苕溪诗稿》张献忠是明代末年著名的农民领袖,他在剿灭明朝的战斗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苕溪诗稿》。

这部字帖共十四行,张献忠运笔疾速,气势磅礴。

这些文字虽然在字体上没有太多的文人气息,却流露出农民领袖的坚毅和豪情。

通过这篇字帖,不仅可以欣赏到张献忠的特殊书法风格,更能感受到他当时深陷战乱的历史背景下的不屈与坚定。

三、米芾《花卉》米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与文学家,擅长行书和楷书,被誉为“米老行书”。

他的《花卉》字帖体现了他的行书境界和气韵生动。

通过对花卉的书写,米芾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能力,还表现出了他的豁达和淡泊。

字帖中的每一个字都富有生命力,以独特的笔画展示花朵的娇艳与尊贵,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四、董其昌《寒食帖》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寒食帖》充分展示了他的行草书法艺术。

这篇字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寒食时节的冷峻景象,墨色黑白分明,触目生寒。

通过对字帖细致的观察,我们可以感受到董其昌真挚的感受力和才情。

《寒食帖》不仅是一篇书法作品,更是表达了董其昌对寒食风俗的热爱和推崇。

五、黄庭坚《石鼓文》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石鼓文》以其简约、深邃的气质而为人称道。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宜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2-1007:30•听月工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清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__题记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

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

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

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

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

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代书法发展的新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宛,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祭竹、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r雄浑渊懿的书风。

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卜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

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

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田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莹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桂i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埔。

金代时期著名书法家十二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金代时期著名书法家十二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金代时期著名书法家十二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金代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

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

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朝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制。

军事上采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

金朝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一统”的朝代。

金朝本是辽附庸的一个女真部落,但因当时辽受宋的影响,所以建国时就使用契丹文字和汉字,金太祖时,完颜希尹和叶鲁奉命创造女真大字,其文字参考契丹文和汉字的结构,有些则是照搬汉字。

在联合宋灭辽以后,采用汉制,后挥师南下攻破宋朝汴京,北撤时不仅掳了徽、钦两位皇帝和臣僚百官,更将公私收藏的图书文籍、名人法帖一并席卷,后来定都燕京,这对金代的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涌现出了很多名家,可以说那时候的金朝书法和南宋的书法可谓南北并立。

因为金朝的书法家,或原为宋臣,或为宋臣之后,都得益于宋人的书学传统。

金代金章宗瘦金体书法赏析金代书法受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影响最深。

金章宗学宋徽宗的瘦金体,很有成就。

王竞擅长草隶,尤工大字,两都宫殿榜题都是竞所书。

党怀英擅长篆籀,为学者所宗。

赵沨擅长正、行、草书,亦工小篆,正书体兼颜、苏,书画雄秀,当在石曼卿上;行草书备诸家体,时人以沨配党怀英小篆,号“党、赵”。

吴激得其岳父米芾笔意,王庭筠在当时学米诸人中,造诣最深,其书法为元初巙子山诸人所不及。

任询具有多方面的才艺,书法为当时第一,《中州集》称他:“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

范成大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范成大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范成⼤⼗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1-12 09:10·听⽉⼯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房四艺,是⽂⼈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悦⽬,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活⽤品、⼭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们的⽣活⽅式和科技⽔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番趣味。

——题记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分显著,但在⾼宗赵构的⽰范作⽤下,南宋⼠⼦的书法热情颇为⾼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

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均保持着极⾼的书法热情。

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

甚⾄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化的热情,在很多⽅⾯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

这其中,内府与⼠⼈的法书收藏与鉴赏、⾦⽯学与⽅舆学著作对历代⽯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个⽅⾯。

下⾯我们⼀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四⼤家之⼀范成⼤经典书法作品。

范成⼤(1126年6⽉26⽇-1193年10⽉1⽇),字⾄能(《宋史》等误作“致能”),⼀字幼元,早年⾃号此⼭居⼠,晚号⽯湖居⼠。

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南宋名⾂、⽂学家。

范成⼤善书。

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字宗黄庭坚、⽶芾,虽韵胜不逮,⽽遒劲可观”。

范成⼤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是北宋四⼤书家之⼀蔡襄的孙⼥。

范成⼤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

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已万⼈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

六幅王羲之草书名帖:岁忽终 感叹情深

六幅王羲之草书名帖:岁忽终 感叹情深

六幅王羲之草书名帖:岁忽终感叹情深许以熟知,先以真知。

王羲之导语: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

由于年代久远,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

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

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以下是六幅王羲之的草书作品,虽为摹本,但仍能感受到其“书圣”之风范!“岁忽终感叹情深”《平安帖》《平安帖》,是王羲之的书法精品力作,曾被乾隆帝盛誉可以媲美“三希堂”瑰宝,《平安帖》可称顶级藏品,《平安帖》最早见于《宣和书谱》著录,四行,四十一字。

草书《平安帖》因隔水上标题“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平安帖”而名。

绢本墨迹本《平安帖》与北宋《绛帖》法帖第六收刻的《告姜道帖》前半部分内容相同。

《告姜道帖》九行七十四字,墨迹本《平安帖》四行四十字。

徐邦达在所著《古书画伪讹考辨》一书中认为是南宋勾摹本。

金运昌在《管窥草书〈平安帖〉》一文中则认为是北宋王诜临本。

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绢本墨迹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字【释文】原文:十二月六日。

告姜道等。

岁忽终。

感叹情深。

念汝不可往。

得去十月书。

知姜等平安。

寿故不平。

复悬心。

顷异寒。

大意: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诸人,岁月如逝,转眼又快要到年终了,深为感叹。

我很想念你们,但又不能前往见你们。

收到你们去年十月的来信,知道、姜等人的近况尚好,只是寿的旧病尚未恢复,令我十分担忧。

最近天气异常寒冷。

草书《平安帖》在元代为柯九思收藏,在绢面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

明初收藏于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徵明所得,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文氏认定为唐人所摹。

文徵明又将《平安帖》传与长子文彭。

后被明代朱忠僖、王世懋、孙鑛等收藏。

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琮生处。

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梁清标去世时被收入清内府。

叹为观止,王羲之十大传世名帖,看看让你叹服的是哪篇

叹为观止,王羲之十大传世名帖,看看让你叹服的是哪篇

叹为观止,王羲之十大传世名帖,看看让你叹服的是哪篇每个领域之中都有让初学者绕不过的大山,如同物理领域上的牛顿,哲学领域上的康德,书法领域则是绕不过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王羲之的十大名帖。

《兰亭序》《神龙兰亭》兰亭序为行书法贴,又被世人称为《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这一书帖被众多人推崇为王羲之书法作品之顶,不过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永绝于世。

上图为唐摹最出名的“神龙本”,亦称为《神龙兰亭》。

《丧乱帖》《丧乱帖》《丧乱帖》先行后草,时行时草,足以变现出王羲之书写时的感情剧烈波动。

在用笔结字上,一般认为相比较《兰亭序》,《丧乱帖》更显古意。

书帖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又被世人称为《曹娥碑》。

后世公认《曹娥碑》为王羲之生前最后一幅小楷。

《黄庭经》《黄庭经》《黄庭经》《黄庭经》《黄庭经》的由来有一段小故事。

相传有一道士听说王羲之爱鹅,为了得到他的书字特意准备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

王羲之果真为了这群鹅给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

所以《黄庭经》也被后人开玩笑称作《换鹅帖》。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对于《快雪时晴帖》,此书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怀所写,很多人都称赞为仅次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一幅传世行书代表作。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此三帖连为一纸,因此一并展示出来。

《长风帖》《长风帖》《长风帖》,草书,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长风帖》其实为三贴,分别为《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三帖。

不过因为临摹在一卷上,世人取之为“长风”。

《上虞帖》《上虞帖》最后展示王羲之的一幅《上虞帖》。

关于此贴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叫法——《夜来腹痛帖》。

看着这些书法帖真是的让人沐浴在美的世界之中,不由叹为观止。

明朝时期江南第一才子著名书法家唐伯虎三十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明朝时期江南第一才子著名书法家唐伯虎三十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明朝时期江南第一才子著名书法家唐伯虎三十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明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1368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1387年平定辽东,实现统一(1368年~1644年)。

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为稳固统治,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加紧了思想控制。

致使明代文化,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冲突对立状态,是我国思想史上斗争颇为酷烈的一个时期。

明代行草书的社会需求与前此其他时代已经有了不同。

明代建筑趋于高大,同时商人阶层日渐庞大,附庸风雅的愿望颇高,这使得对挂轴一类作品的需求渐多,书法作品渐渐由案头走上墙头,书法家们籍此作出了许多探索,使传统行草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和风格。

明初书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国势承平,复以文章翰墨粉饰治具,培养了一批御用书家,遂使台阁书风兴起。

刻帖一定程度上对书法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

明成祖时,大力复兴文化,招募擅长书法的人,并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习书之风。

明中叶,江浙一代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也因之而起,成为书法的核心地区。

一些文人淡于仕进,优游文艺,逐渐成为具有一定职业化特征的书画家,以出售书画为生。

这使其创作目的、风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文人化”的清雅气息逐渐有所减弱,而好异尚奇之风逐渐兴起。

书法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出现了一大批雄视一时的书法家。

以李东阳、沈周、吴宽为代表;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书法的又一书法昌盛时期。

以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人为代表。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争日趋尖锐,从心学中衍生的个性解放思想蓬勃发展,而外来的军事压力也渐渐增大,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进一步影响了文艺活动。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名家之作,其赏析如下:
1. 字体规范:曹全碑字帖的字体规范严谨,线条秀丽,笔画遒劲可人。

他独特的字体风格,以秀丽俊美为主,结构严谨,字形端庄工整。

2. 笔力饱满:曹全碑字帖的笔力饱满有力,表现出勾画的浑厚和骨力。

他的笔画长短相间,变化多样,以粗细相间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感。

3. 线条流畅:曹全碑字帖的线条流畅优雅,笔势挥洒自如。

他的线条有着曲折、圆润的特点,质感鲜明,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4. 结构稳健:曹全碑字帖的字形结构稳健有序,层次分明。

他的字形呈现出均衡的整体布局,在视觉上给人以稳定感,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感受。

5. 书法精湛:曹全碑字帖的书法精湛非凡,集中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巧。

他的字迹端庄大方、雄劲有力,尽显书法家的造诣和魅力。

总体而言,曹全碑字帖赏析的重点在于他的规范字体、饱满笔力、流畅线条、稳健结构和精湛书法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曹全碑字帖成为了书法家们学习和模仿的典范,也成为了传世之作。

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鉴赏

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鉴赏

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鉴赏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鉴赏上下两卷,每卷三十幅作品,正好六十幅!姨母帖《姨母帖》,行楷,载原裁于唐人摹《万岁通天帖》。

硬黄纸本。

纵26.3厘米,横53.8厘米,藏博物馆。

《万岁通天帖》又名《王氏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王羲之后裔王方庆家物,收王氏家族二十八人法书。

王方庆于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6)上进武则天,武命人临摹后将原本又赐还王方庆。

现存《万岁通天帖》为摹本,包括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慈、王志等七人共十帖。

此帖钩填技术极其精妙,可谓“下真迹一等。

”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此帖曾摹刻于《戏鱼堂》、《真赏斋》等丛贴。

现存王羲之的字面貌不尽相同,大凡有流便和古质两种,《姨母帖》属于后者.守敏说:“观此一帖,右军亦以古拙胜,知不专尚姿致。

”此类作品可能是他早期所写,其结字和用笔都还存有较浓厚的隶书笔意,和现在出土的晋代简牍帛书有相近之处。

如“一”“十”“痛”等字中的横画,隶书的笔意都很明显;“痛”“日”“何”等字的转折处都较生拗峭拔,并残存横式。

这些都是隶书笔势孑遗。

另外笔画质朴凝重,出笔入笔比较自然,不像唐以后那样强调一笔三折。

这些都使此幅作品具有一种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还有一幅《行穰帖》和此帖比较接近。

初月帖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

遣信昨至此。

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

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

力不具。

羲之报。

此帖为《万岁通天帖》第二帖,草书,藏博物馆。

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可能是较早的作品。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

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

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

王羲之书法名帖及其释文1《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

纵26.9 厘米。

3行,20字。

行书。

字间倾侧、俯仰、钩连,笔画轻疾、圆转、牵引,结体多有取横势者。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1.1王羲之《孔侍中帖》摹本,纸本。

纵26.9 厘米。

6行,42字。

行书。

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

不知领军疾后问。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报。

2.姨母帖《姨母帖》行书,纸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

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释文: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

王羲之顿首顿首。

3.初月帖《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

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

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

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

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梁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

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

’此书正当其时,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任情的俊气,逸笔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

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

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

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

方陟道忧悴,力不具。

羲之报。

4.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全貌王羲之《平安》帖点击浏览高清晰图片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不多得《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为尺牍。

北宋时期中华第一美帖米芾五十二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北宋时期中华第一美帖米芾五十二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北宋时期中华第一美帖米芾五十二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

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

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

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

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

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

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

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

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

经典碑帖赏析

经典碑帖赏析

经典碑帖赏析
经典碑帖是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些碑帖的赏析,可以深入了解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下是一些经典碑帖的赏析:
1.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代表作。

其笔法圆润、气韵生动,整体章法上疏密得当,表现出一种自然美和动态美。

2. 《玄秘塔碑》: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品,其笔法刚劲有力,结构严谨,是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3.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品,其笔画匀称、结体方正,被誉为“唐楷之冠”。

4. 《黄庭经》:王羲之的小楷代表作品,其字迹娟秀、神韵自然,是学习小楷的珍贵资料。

5. 《张猛龙碑》:魏碑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笔法奇崛、结体茂密,表现出一种古朴自然的美感。

在赏析经典碑帖时,可以从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入手,了解其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同时,要注意把握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碑帖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书法名帖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书法名帖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些书法名帖,以下是一些比较知名的书法名帖:
王羲之《行书雨后帖》:这是一件宋人临摹本,运笔徐疾有致,笔势流畅而遒逸,字体偏丰腴,笔画间时见牵丝连带,有纵展之势。

学者认为,本品保有羲之原作的部分神貌,又加入了书者的个人风格,对研究羲之书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米芾《行书研山铭》:米芾创作的大字行书,书于澄心堂纸,笔锋提按灵活,既有力胜千钧的细笔,又有大巧若拙的粗笔,极变化之能事。

布局亦不求工,凸显米氏书写时的率意。

此作符合米芾所称“意足我自足”的艺术追求。

徐邦达先生评为“沉著痛快,妙造自然”“绝世真迹神品”。

除了以上两件名帖,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藏有琅玡台刻石、曹全碑、龙藏寺碑、虞恭公碑、多宝塔碑、泉州本阁帖、大观帖、张光砖志、独孤信墓志、独孤思贞墓志、刘熊碑等书法名帖。

这些名帖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值得临摹的书法名帖

值得临摹的书法名帖

值得临摹的书法名帖
1.《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行笔流畅自然,变化无穷,是学习行书的必临之作。

2.《荐季直表》是钟绍京的代表作品,其用笔沉着痛快,气势浑厚,给人一种豪放之感。

3.《灵飞经》是小楷中的名作,用笔细腻,结构严谨,对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范本。

4.《勤礼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品,其笔画粗壮有力,气势磅礴,充满了力量感和运动感。

5.《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品,其结构严谨,用笔方正,给人一种庄重之感。

6.《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品,其用笔灵动自然,变化多端,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7.《石门颂》:这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其风格自然、大气,对于学习隶书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范本。

8.《华山碑》:这是汉代篆书的代表作品,其线条流畅、婉转,给人一种高雅之感。

9.《颜家庙碑》:这是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品,其用笔雄浑有力,气势恢宏,充满了豪迈之感。

10.《多宝塔碑》:这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其用笔精细,结构严谨,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范本。

11.《玄秘塔碑》:这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品,其用笔瘦劲有力,
结构紧凑,给人一种刚劲之感。

12.《洛神赋》:这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品,其用笔温润如玉,结构优美,充满了女性的柔美之感。

13.《曹全碑》:这是汉代隶书的另一代表作,其风格秀丽、清新,对于学习隶书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范本。

这些书法名帖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临摹这些名帖,可以深入了解不同书体的特点、风格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东晋时期王羲之书法艺术赏析(下)

东晋时期王羲之书法艺术赏析(下)

东晋时期王羲之书法艺术赏析(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大师王羲之二十二幅传世经典书法名帖赏析(下)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东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东晋是中国书法史的第一个辉煌时代。

汉代造纸术技术的普及为书写提供了可行的物质基础,汉魏末年中国书体完成了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东晋时代,便于流畅书写的楷体、行书得到大力推广,书体已完全成熟,书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书法作品成果丰硕,书法家群体各呈风采。

东晋各种艺术门类中,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最为瞩目。

在这名家云集的书法盛世,以琅琊王氏家族为首的书法成就又可谓其巅峰的代表。

琅琊王氏的书法作品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最,可惜不止《兰亭序》真迹未能流传下来,传世的其他王氏作品也多为双钩摹本。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书法作品。

王羲之侧头像取自《集古像赞》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

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

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

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

《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书法赏析伯元帖

书法赏析伯元帖

书法赏析伯元帖伯元帖是中国古代书法中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是书法界公认的国宝级作品。

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创作的,被誉为“欧阳询之绝品”。

伯元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造诣,更在于其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巨大影响。

下面我将从伯元帖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赏析。

伯元帖的艺术特点是其书法风格的独特性。

这件作品采用了楷书的风格,字体端庄严肃,线条流畅有力。

欧阳询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将每一个字的笔画都雕刻得淋漓尽致,字形规整、结构严谨,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伯元帖的字体线条优美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的每一个字都显示出欧阳询的才情与个人风采,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伯元帖的历史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件作品创作于唐代初期,当时正是中国艺术繁荣的时期。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相继出现,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欧阳询作为当时的书法大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伯元帖可以说是欧阳询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伯元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伯元帖所展现的楷书风格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端庄、庄重、典雅的一面。

通过欣赏伯元帖,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伯元帖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法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重要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通过欣赏伯元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独特性。

希望伯元帖能够继续为后人所珍视,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和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 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峄山又名东山,相传魏武帝 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
《峄山碑》风格解析
直观感受:
章法:
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 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
《峄山碑》风格解析
风格精致典雅 一派贵族风范 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结构对称均衡 形体清瘦修长 线条骨气丰匀,方圆 绝妙严谨工稳 增强“中锋”意识
吴昌硕临 《石鼓文》
吴昌硕临《石鼓文》相关信息
名称:临《石鼓文》 书体:大篆 书家:吴昌硕(1844-1927) 材质:纸本 年代:清 成就:西冷印社首任社长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
碑与帖
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
“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 “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 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 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 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 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 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 资料。

出现于东汉之初, 极盛于汉桓帝、灵 帝时期。 将歌功颂德、立传、 纪事的文字,先按 字的点画墨道两侧, 钩摹在石上,成 “空心字”,或是 直接用红色颜料写 在石上,即书丹上 石,然后再经镌刻 而立于某纪念处的 称“碑”,古代碑 石上的字为书法名 家、高手所书,字 迹可供后人取法。 将碑石上的字用薄 纸、焦墨捶拓下来 再经装裱的称为 “拓本”,通常也 称为“碑”。
小篆后的第二座高峰。因书家自身才能、审美取向以及在金石学诸方面的修养和对书法创作理解的差异性, 清代篆书可分为两大流派:一派以王澍、钱坫、孙星衍、洪亮吉、罗振玉为代表,长于金石考据,在古文字 研究方面修养深厚;另一派是将其他书体笔法融入篆法,将才情、审美观念注入到字里行间,在前人的基础 上另辟蹊径,以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黄牧甫为代表。前者有倡导 之功,后者则有承前启后之力,二者各有所重,共同构成了清代篆书创作的主线。就对篆书的发展有启示及 推动之功的当为后者。
历史评价:
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 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 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 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 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 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清杨守敬也说:“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 《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 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平碑记》)
名称: 《白氏草堂记》 书体:小篆 年代:清(62岁,去世前一年) 书家:邓石如(1743—1805)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 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 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规格:六条屏 背景:清朝中期帖学派渐渐走向没落,碑学中兴,流派纷呈,蔚然成风,篆书名家辈出,迎来了自秦朝
原文笔画圆润劲健,古朴整肃
用墨以浓湿为主,饱墨铺毫,意韵生动,有 时墨尽笔枯,更添苍老稚拙之味。
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遒朴而有逸气。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善 用中锋,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 谨。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在石 刻中极为突出。”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释文: 南抵石涧,夹涧 有古松、老杉, 大仅十人围,高 不知几百尺。修 柯戛云,低枝拂 潭,如檀树,如 盖张,如龙蛇走。 松下多灌丛萝茑, 叶蔓骈织,承翳 日月,光不到地。 北据层岩,积石 嵌空,奇花异草, 盖覆其上。绿阴 蒙蒙,朱实离离, 不知其名,四时 一色。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相关信息
粗壮、规矩、整齐、 漂亮、有劲
整齐、瘦长、 均匀、干净
整齐、开阔、 均匀、干净、秀美
赏析的一般流程
专业型(全面深入):
硬件资料信息 • 作品名称、年 代、规格、材 质、书体、 • 现藏址 背景资料信息 • 作者、历史背 景、镌刻人、 撰文、内容、 译文 风格流派信息:
作品技法解析 • 章法、结构、 笔法、墨法、 节奏
• 师承关系、成 长历程、风格 变迁、历史影 响、他人点评
篆书篇
《峄山碑》 吴昌硕临《石鼓文》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峄山碑》
译文:
《峄山碑》相关信息
名称:《峄山刻石》 书体:小篆 原作: 秦,李斯撰文并书 重刻: 徐铉 年代:南唐 现藏:西安碑林 规格:
碑高1.9米,宽0.48米,。正面、左侧面刊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 书。小篆体,每面5行,共222字。
《曹全碑》风格解析
典雅逸静。 不激不励,中正平和。 文字清晰,刻工精良,字口清晰,棱角分明,结 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 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
技法特征: 一、纯用圆笔,内含蕴藉。 二、运笔平实柔顺。 三、线条凝练、简省,意到为止。 四、结构稳定调匀,字形扁平,左右舒展。
︽ 礼 器 碑 ︾
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 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原石规格:
唐初发现,共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
原石背景: 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的内容记述了秦穆公时期
名家品评:
刘墉陆锡熊:“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曹文埴:“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包世臣《艺舟双楫》:神品第一 赵之谦:“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 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 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 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 芒鞋的邓石如。”
著名碑帖赏析
汉翔学术部 肖金石
目 录
1 2
碑与帖
赏析一般流程与举例 篆书类
李斯《峄山碑》 吴昌硕临《石鼓文》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Contents
3
4 5
隶书类
《曹全碑》 《礼器碑》 《乙瑛碑》
魏碑类
《牛橛造像记》 《爨宝子碑》 《元显俊墓志铭》
唐楷类
《九成宫醴泉铭碑》 《勤礼碑》 《雁塔圣教序》
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化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
名家品评:
唐张怀懽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 丰匀,方圆绝妙”,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 (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
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南海康有为先生则认为其与《孔宙碑》为“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徐树钧在其《宝鸭斋题跋》中称其碑阴书法“神味渊隽,尤耐玩赏”。 《曹全碑》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是典雅逸静。与其同时代粗拙的汉碑相比,《曹全碑》若一 位翩翩君子,具有极高的修养,其个性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 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纸本 帖最早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 作。后来写得优秀的墨迹难以流传, 于是把它们刻在木头、石头上,可 以多次拓制,这样就把刻于木石上 的这些原来的墨迹作品及其拓本统 称为帖。 绢本
简牍
Hale Waihona Puke 拓片先试着品评一下。。。。
赏析的一般流程:准确赏析不易
简析型(或凌乱型):
整体感 受
布局
结构
笔画
简析型(或凌乱型)举例: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风格解析
隶法作篆,纵横开合,字体微方,线条圆涩厚重, 雄浑苍茫,古茂浑朴,臻于化境。
笔法遒劲坚挺,行笔凝炼,略带枯涩,力透纸背,入木三 分,厚重之感溢然纸上;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 功力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韵味醇厚。
结体开合自如,收放随意, 合处、收处紧实,如月照密林; 开处、放处疏朗,似走马平川。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王敏、王毕等立石。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 人。碑文主叙曹全为弟分忧,弃官还乡,又遇禁纲,于家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 禄福长等身世,从侧面反映了以张角为首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荡。
历史评价:
清孙承泽赞誉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
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似“各自为政”,却互有关照, 彼此呼应。
隶书篇
《曹全碑》 《礼器碑》 《乙瑛碑》
︽ 曹 全 碑 ︾
《曹全碑》相关信息
名称:《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 书体:隶书 年代: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十月 书家: 规格: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 发掘: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莘里村 现藏: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 背景:
《礼器碑》风格解析
细劲雄健,结体宽绰 端严峻逸,方整秀丽 瘦劲如铁,变化若龙, 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用笔力注笔端,如干将莫邪,锋利无比。 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含疏秀于严密内, 结字上下紧凑,左右开张,犹如大鹏展翅, 翩翩有凌云之势
《乙瑛碑》
拓本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