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6

合集下载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应用新闻结构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新闻结构图,快速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选用合适的新闻结构,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受中国航天人在科学探索之路上不畏艰险的崇高之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成为理性读者。

教学重点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难点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方法微课教学、任务驱动法、例文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创新亮点一、例文教学举一反三《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新闻在学生阅读之前,有如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片混沌,但混沌之中,必有以突破的途径。

本课我从新闻结构入手,让学生读懂新闻。

通过学习这“一文”的阅读技巧,实现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的阅读技巧的提升,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

二、角色代入不离新闻突破了实用文教学窠臼。

实用文实用的特征,决定了实用文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文章的信息,而非文学鉴赏。

常规课堂教学信息获取与分析枯燥无趣,学生始终是一个看客,游离与教学之外。

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新闻任务,设置了播音员、编辑、记者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主代入。

学生在新闻中完成新闻知识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以上为微课视频截图)2、发放导学案第一课时:1、我是播音员——我播新闻重温新闻这一刻:给定新华社新闻报道,以主持人身份播音朗读。

2、我是编辑(1)画图解惑本文刊发在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

第二天就收到个别读者来信,表示本文文不对题,且结构混乱不符合新闻要求。

如果你是编辑该如何解答?尝试用结构图的方式解决读者疑问。

(2)填补结构图请在已画出结构图的基础上,摘取本文航空大事件,填补结构图。

(3)撰写结语为纪念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报社想做一个中国载人航天历史回顾专题展。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一的一篇优秀新闻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本课从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结构构严。

文章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把握文章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新闻的相关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明晰新闻的内容、分析结构特点。

但大部分学生对新闻阅读的学习还留表面,不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把握新闻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1.巩固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通讯的特点,了解并能划分本文的脉络层次。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通过提前预习,充分了解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感受航天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1.巩固新闻写作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通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感受航天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难点:掌握新闻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会概括新闻。

六、课前准备1.学生完成《导学案》P92—P94。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神舟”五号发射视频。

问:同学们,刚才的视频里讲了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课题)追问: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指什么?图片(二)预习反馈1.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载人(zài)翌年(yì)横亘(gèn)2.名词解释(1)谈笑风生: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

多指平时说话。

(2)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人教版高中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程》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目录•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背景及内容概述教材版本课文标题内容概述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

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01 02课时安排第1课时第2课时030201课时安排与进度计划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梳理及写作特点分析文章结构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为引子,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的发展历程。

文章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写作特点本文采用了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语言简练、准确,信息量大。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语句解读与情感表达探讨关键语句“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同时,“金色的秋日”和“勇敢的中国人”等词语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情感。

情感表达本文通过叙述中国航天事业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

文本主题思想阐释及价值意义挖掘主题思想价值意义知识拓展与延伸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回顾早期探索阶段载人航天阶段深空探测阶段国内外航天领域最新动态关注国际合作与交流介绍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如中俄联合月球探测、中欧航天合作等。

商业航天的崛起关注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展,如SpaceX、蓝色起源等,以及它们对传统航天领域的影响和挑战。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4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4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总结并复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2. 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3. 能够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复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难点: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篇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复习。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

Step 2 理解课文1. 学生阅读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b. 人类为什么有飞向太空的梦想?c. 为什么航天事业是一项困难而又充满挑战的事业?d. 飞船发射和进入太空需要哪些条件和技术支持?e. 为什么人类要探索太空?Step 3 分析观点和论证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b. 作者通过哪些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c. 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Step 4 总结归纳1. 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将其写成一篇小结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小结文章。

Step 5 表达思想和观点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

Step 6 课堂展示1.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让他们在全班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学生共同评价和讨论。

Step 7 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学生在阅读和表达方面的提升。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困惑。

Step 8 课后作业1. 学生要求阅读下一篇课文《宇宙漫游者》,并做好阅读笔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及【学习目标】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学习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方法。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习重点】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学习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堂导入】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虽然不久前“神舟”六号也已经发射成功,但还是让我们重温一下2003年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设计意图:概括文意。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1.给加点字注音翌年(yì)横亘(gèng)橘红(jú)九霄(xiāo)....酝酿(yùn)(niàng)嫦娥(cháng)(é)揽星摘月(lán).....设计意图:积累重要的字音。

2.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吗?明确:①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过程。

②我国航天人为实现航天梦奋斗的历程。

设计意图:了解标题的作用,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合作交流】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学生朗读相关段落,以把握读新闻的语气)明确:1―3段①交代了神州五号发射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场面和意义。

2.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明确:①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4.3《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4.3《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基础知识】重要字音:遁(dùn)世黯(àn)然谙(ãn)熟诞(dàn)生涎(xián)皮重要字形:云霄橘红翌年摘星揽月横亘型谱融会不同凡响诞生遁世谄媚拔地而起渊源振动垂涎扬眉吐气【文本释要】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

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

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8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8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的】1.潜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2.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潜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教学难点】1.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2.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教学准备】彩图系列《万户飞天》《嫦娥奔月》《太空风光》《神六双雄》【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然而,只有到了这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明白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这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

.那么,就让我们立刻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盼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好处。

(描述式+评论式)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航天大事记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1980年,回到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1986年,863计划出台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资料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群众力量的可贵。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__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⑵了解中国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⑶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__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CAI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提问,神州六号的情况(学生自己介绍)。

二、字词闯关(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三、自读课文,分析课文1、结构分析:导语:(1~3)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主体:(4~26)飞天航程。

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

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自豪、赞美。

4、__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描述,也是评论。

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

生动感人,有情感。

5、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6、中国人飞天航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7、“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天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主要有哪些困难?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安全返回技术。

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四、理__线索__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点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出示幻灯片一、中中)一、导入有一个人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有一个人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出示幻灯片二、标题)二、向学生展示“飞天” 组图(出示幻灯片三)飞天梦之一龙在九天我们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那是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在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翱翔天宇的渴望。

(出示幻灯片四)飞天梦之二嫦娥奔月嫦娥奔月让飞天梦具有了浪漫色彩,更引发了后人无数的幻想。

(出示幻灯片五)飞天梦之三敦煌飞天甘肃敦煌地区的大量的飞天形象,是飞天梦走向现实的一种体现。

(出示幻灯片六)飞天梦之四万户飞天六百多年前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

(出示幻灯片七)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

三、写作背景飞天梦终于变为现实,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四、(出示幻灯片八)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导语: 第1~3段主体: 第4~26段结语: 第27~30段五、(出示幻灯片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

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思考:1.本则新闻的标题包含了几层信息?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了解新闻报道的要素和价值,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新闻报道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客观性,培养其对新闻事业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新闻报道的要素和价值,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新闻报道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感受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客观性,以及应对相关难点问题。

3.解决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太空航程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

2.学习新课(30分钟):(1)讲解:“《飞向太空的航程》”的背景介绍、人物及事件描述等。

(2)分析:深入剖析课文,包括主题、情节、人物性格及社会背景等方面。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新闻报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

(4)课堂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就太空探索的未来发展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3.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板书等。

3.课堂互动方式:教师提问、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

4.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音频素材及相关背景资料等。

5.评估方法:课堂练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及作业等。

选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原因和优点:这些方法和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必修一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一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结构特征,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师在这方面予以引导。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对家事国事的关注比较少,引导学生体会本文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新闻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掌握新闻特点,学习写新闻,通过把握文章结构来体悟作者表达的自豪感,与作者达成心灵共鸣。

2.难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细致分析、真情感受,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9月3日的阅兵式导入,激起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的情绪,自然引出本文。

二、略读课文,整体把握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导语: 第1~3段主体: 第4~26段背景: 第 5~26段结语: 第27~30段三、精读课文,讨论探究一)导语部分1、听范读,边听边勾出导语部分包含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

(注意字数限制)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二)主体部分1、自读主体部分,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注意勾画时间)(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3)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分组讨论探究:(1)这篇新闻中有很多精确的时间、数字,说说其作用?a、能体现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b、符合航天精确的时间要求;c、也可以渲染当时人们紧张急切渴盼的心理,传达出激动和欣喜之情。

高一必修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高一必修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高一必修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课文精讲激趣导入:有一个人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有一个人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21个小时的征天之旅成就了飞天梦,当浩瀚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问天路永无穷尽,浩瀚深邃的太空必将留下中华儿女更加灿烂辉煌的足迹!学习要点:一、重点1. 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和脉络。

2.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贡献。

二、难点1. 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 准确分析本文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课文精析:一、整体感知1. 背景介绍2019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理想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对于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解放日报》的三位记者,充满民族自豪感地进行了报道,同时回顾了为了这一时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所作的努力。

2. 文章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3. 结构梳理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导语(第1~3段):“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主体(第4~26段):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结语(第27~30段):“神五”发射成功,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二、重点研读(一)分析新闻的导语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导语的重视。

(二)分析新闻的主体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最新发生的事件,本文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中国的航天史?具体联系文本,说说是如何描述航天史的?明确:一、可以了解中国航天工程经过的艰辛历程,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二、可以使飞天梦圆的意义更加突出;三、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教学过程:1、导入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2、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3、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一: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问题二: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问题三: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通过此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十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究竟考验.六是神州号的成功发射.3、学会写新闻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6 新人教版必修1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背景知识(一)、写作背景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

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

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三)、重点字词耸入云天翌年扭转乾坤横亘三、教材全析(一)、结构内容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

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

”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

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

新闻通讯的标题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

所以记者在写新闻标题时下力气很大,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语文必修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语文必修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语文必修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第1篇一、说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

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1.了解通讯。

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点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出示幻灯片一、中中)一、导入有一个人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有一个人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出示幻灯片二、标题)二、向学生展示“飞天”组图(出示幻灯片三)飞天梦之一龙在九天我们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那是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在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翱翔天宇的渴望。

(出示幻灯片四)飞天梦之二嫦娥奔月嫦娥奔月让飞天梦具有了浪漫色彩,更引发了后人无数的幻想。

(出示幻灯片五)飞天梦之三敦煌飞天甘肃敦煌地区的大量的飞天形象,是飞天梦走向现实的一种体现。

(出示幻灯片六)飞天梦之四万户飞天六百多年前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

(出示幻灯片七)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三、写作背景飞天梦终于变为现实,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四、(出示幻灯片八)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导语:第1~3段主体:第4~26段结语:第27~30段五、(出示幻灯片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

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思考:1.本则新闻的标题包含了几层信息?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1飞向太空的航程(6)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1飞向太空的航程(6)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飞向太空的航程》设计者单位授课年级高一章节名称《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时1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新闻类作品阅读的表述目标:博观约取,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把握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阅读新闻通迅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这一单元中《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新闻特写,《包身工》是报告文学,本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通讯,选取了选取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并依次回顾了中国的飞天梦,透露出自豪与骄傲之情,突出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神州”五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人类航天史也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教学重点提取主要信息,掌握课文整体结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这是根据新课标的“博观约取,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等内容确立的。

教学难点学习叙议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者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

因而我将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确立为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1、授课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本班学生整体水平较差,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差,自学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高一语文课程的教学。

本次课程的内容是《飞向太空的航程》,包括故事的背景、主要人物、情节展开以及故事的寓意等方面,通过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熟悉故事背景、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

•理解故事寓意,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够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一、故事背景介绍•通过讲述人类勘探太空的历史,引入故事的背景。

•介绍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对于太空探索事业的探究和思考。

二、故事情节展开•带领学生阅读每一章节,注重语言、情节的描写和叙述方式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故事寓意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展开相关的讨论。

•鼓励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 教学步骤第一步:认识故事背景(10分钟)•讲解故事背景,引入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步:阅读故事(20分钟)•分段阅读故事,注重节奏和情节的描写。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第三步:故事情节梳理(20分钟)•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和情节串连起来。

•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概括。

第四步:讨论故事寓意(2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思考故事对于人类探索太空的启示和提醒。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和回顾课堂所讲内容。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并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及其寓意,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阅读和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寓意等;3.抽象推理法:在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时,采用抽象推理方法,通过类比和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度推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高一必修) 2008-11-24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2003年的9月14日,日本发射了探月卫星——“月亮女神”,而我国也将于当月24号下午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日本抢先中国开始了探月计划。

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为我们的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等人成功实现太空行走(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

(放映幻灯片)
二、课文分析∶
1. 看了幻灯片,我相信同学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这篇新闻报道。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段)∶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3.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4.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5.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

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

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6.结束∶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神州五号”的发射以及中国航天事业的艰辛历程,但这仅仅是一种书面的、抽象的回忆。

下面,我想带同学们去“神州五号”发射现场真实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