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主要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
在开设此课程前,应该学习《管理学》等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公共事业管理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设置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其认识和使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规律来正确分析和解决公共事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行政工作的需要和国家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公共事业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和方法。
其内容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统一、综合性和独立性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统一、规范性和适应统一等特点。
因此,在课程教学上,都要注意这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
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或习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进行科技产品牛.产和提供的制度安排;制订科技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发展科技事业;管理科技市场。
思考题:L按照科技事业活动的性质,科学技术研究应如何分类?2.按照研究活动的目的和功能,科学技术研究应如何分类?3.如何理解不同类别的科学技术研究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的非竞争性?4.如何理解科技创新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应制订哪些公共政策?5.怎样理解政府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问题?6.科技产品交易有哪些基本特征?科技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第七章教育事业管理教学目的:在本章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教育的经济价值,使学生明白教育事业管理的限度,并能够熟悉教育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教育事业管理的限度、教育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教育的经济价值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的经济价值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三、教育经济价值的视线第二节教育事业管理的限度分析一、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二、政府参与教育事业活动的必要性三、政府参与教育事业活动的有限性第三节现代社会教育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一、确立教育发展规划二、制订教育政策三、颁行教育法规四、管理教育市场五、保障教育经费六、实施教育督导评价七、引导舆论导向第四节教育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一、教育管理价值取向人本化二、教育体制调整,扩大办学自主权三、教育规划体现平等四、教育投入多元化五、课程改革追求卓越六、引导终身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推进家庭教育七、教育督导凸显民主、专业、高效、服务的理念本章小结:教育既是一种生产乂是一种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大纲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学分:3学分总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学位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事业》课程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概论性的介绍。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学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理论。
我们希望通过开设《公共事业管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观察、解释公共事业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概论》、《公共管理学》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社会公共事业管理概述(9学时)一、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1、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2、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3、社会公共需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二、社会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1、社会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理论基础2、社会公共事业资源的提供方式三、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1、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特点2、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因素3、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特性第二章社会发展与公共事业(9学时)一、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公共事业1、公共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2、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二、现代国家的形成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1、国家职能的扩大推动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2、国家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影响与制约的理论假说三、公共事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公共事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2、公共事业是培育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摇篮第三章现代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管理(9学时)一、外部性理论与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1、人类活动的外部性及其普遍性2、外部性使私人市场提供公共事业与服务无效率3、外部性与政府对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二、信息不对称理论同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及管理1、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提供的低效率2、公共事业领域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3、“委托——代理”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三、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公共事业制度1、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制度2、公共事业制度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第四章国家对公共事业的管理(9学时)一、政府干预与公共事业管理1、公共事业组织的社会公益性2、公共事业组织的非营利性3、公共事业领域的管制性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环境1、公共事业管理的行政环境及其影响2、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环境3、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环境及其影响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及其变革1、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3、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深化改革第五章组织管理理论及其对公共事业机构的意义(12学时)一、组织管理理论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应用1、组织管理理论应用的社会条件2、应用组织管理理论是现代公共事业及其组织发展的要求二、科学管理理论及其意义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2、科学管理理论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三、科层组织理论及其意义1、科层组织的基本特点2、科层制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四、人际关系理论及其意义1、人际关系理论的若干观点2、人际关系理论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意义第六章教育事业管理(6学时)一、基础教育及其资源配置1、基础教育事业概述2、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二、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及其改革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2、现行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三、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体制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管理特征及其改革2、现行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体制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魏志春.公共事业管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周德明,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曾锡环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樊勇明.公共经济学导引与案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六、课外学习要求关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实践,并学会用所学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用)课程代码:JX2301GGI1英文名称:Pub1icAffairsofAdministration教学单位: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学时:40学实践学时:8学时;其他学时:0学时;时;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成绩评定:百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础;制;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入门课和基础课。
课程以公共事务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系统论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环境、主体系统、原则、目标和职能、层次、方法等。
重点分析公共事业的战略管理、经费配置及效率、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熟悉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事业管理过程等基本问题的分析,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掌握公共事业分类管理的概貌,学会从宏观到微观分析处理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手段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四、理论教学导论[目的要求】定义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公共事业管理;列举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权力;描述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
【教学内容】1.我国传统“事业”及其转型;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事业基本内涵及特征2.定义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组织概述);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权力;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重点)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计划学时】2学时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目的要求】定义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含义、特征和类别;列举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公共关系环境和国际环境;描述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
【教学内容】1.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政治和经济环境对不同层次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2.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国际环境3.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和类别;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重点)【计划学时】2学时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目的要求】定义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类型及历史演变;列举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机理和特点;描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与体制。
《公共事业管理学》教学大纲(改)
《公共事业管理学》教学大纲(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四年制本科适用,参考学时48学时)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主要任务课程的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各环节(主体、客体、目的、职能和方法)及各领域(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管理、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并结合时代发展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实践发展探讨了公共事业管理变革的方向。
主要任务1.了解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运用所了解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3.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一)绪论教学内容1.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特征、含义。
2.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内容、特征。
3.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
4.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公共需要、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及主体的含义、特征、手段。
2.熟悉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的区别及公共事务与公共事业关系。
3.了解公共产品理论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
重点公共需要、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及主体的含义、特征、手段。
(二)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内容1.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
2.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与特征。
3.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西方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沿革,基本特征。
2.了解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重点西方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沿革,基本特征。
(三)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内容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
2.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3.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Public Service administration课程代码:220518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32 上机/实验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公共事业管理财政学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院系:公共管理系教材:娄成武、李坚,公共事业管理概论(21世纪公共事业管理系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要参考书:赵立波主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王立国,项目评估理论与实务(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核心课经典系列教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张良等著《公共管理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新专业。
其专业基础是高等院校已经开设的教育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体育管理等专业,其主要学科背景是管理学特别是公共管理学。
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由于其适应现实需要、具有突出的应用性而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公共管理乃至整个管理学科成长迅速、社会应用前景广泛的“显学”。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课程。
然而,对于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科定位、基本范畴、逻辑框架等重大问题,理论界还存在许多不同认识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导论第一章公共事业的概念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界定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第五节小结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环境和国际环境第五节小结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第四节小结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和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和特点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和原则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确认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中的公共项目管理第三节公共事业中的公共财产和资源管理第八章公共事业管理的经费及配置效率分析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第二节不同类别的公共事业管理经费分析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经费的配置效率分析第九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伦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伦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伦理第十章国家与公共事业管理第一节市场机制、国家机制、社会机制比较分析第二节国家事业职能的基本划分第三节现阶段国家所有者职通报基本界定第四节政府管理方式变化与公共事业生产方式第十一章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与特征第三节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第十二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第一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第三节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第十三章教育事业管理第一节教育事业的基本内容、类别划分和特性分析第二节教育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我国教育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完善第十四章科技事业管理第一节科技事业的基本内容、类别划分和特性分析第二节科技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第三节我国科技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完善第十五章文化事业管理第一节文化事业的基本内容、类别划分和特性分析第二节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完善第十六章卫生事业管理第一节卫生事业的基本内容、类别划分和特性分析第二节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完善第十七章体育事业管理第一节体育事业的基本内容、类别划分和特性分析第二节体育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我国体育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完善第十八章公用事业管理第一节公用事业的基本内容、类别划分和特性分析第二节公用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我国公用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完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基本规范和问题,即认识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把握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使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总学时: 52 讲课学时: 44 实践课时:8学分: 3考试方式:考试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科学化,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益和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增进人民福祉。
因此,要加强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课程有关说明本课程采用朱仁显主编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本书分为11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章主要讲授“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第三章主要讲授“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
第四章主要讲授“教育事业管理”。
第五章主要讲授“科技事业管理”。
第六章主要讲授“卫生事业管理”。
第七章主要讲授“文化事业管理”。
第八章主要讲授“基础设施管理”。
第九章主要讲授“公共住房管理”。
第十章主要讲授“社会保障管理”。
第十一章主要讲授“环境管理”。
1、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室,使用课件教学。
2、考试评分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具体包括考勤15分、作业8分以及课堂表现7分。
3、作业:本课程有4次作业任务,分别在第3章、第6章、第9章和第11章后,利用所学知识对于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5学时)第一节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的特征熟悉:公共需要的特征了解:公共事业的含义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第四节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学生自学)本节应了解: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第二章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本节应掌握: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熟悉:现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了解:近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与特征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本节应掌握:改革的基本内容熟悉:改革的启示了解:改革的基本动因第三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熟悉: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了解: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成因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本节应掌握:前期的改革举措熟悉:1998年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了解:改革的历程第三节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本节应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熟悉: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第四章教育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本节应掌握:教育与教育管理熟悉: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管理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国外教育事业管理体制、模式和经验本节应掌握:一、集权制高等管理体制及模式二、分权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三、混合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熟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第三节我国教育事业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熟悉:一、对我国高等管理体制的简要评价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了解: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沿革第五章科技事业管理(5学时)第一节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本节应掌握:现代科技的社会化熟悉:现代科技的综合化第二节科技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式本节应掌握:科技管理的方式熟悉:科技管理的内容了解:科技管理的原则第三节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本节应掌握:各国科技体制变革的共同趋势熟悉:国外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和变革的经验了解:美国、日本、韩国的科技管理第四节我国科技管理的改革与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熟悉:我国科技管理的完善了解: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第六章卫生事业管理(5学时)第一节卫生事业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一、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二、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三、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熟悉:卫生事业中的政府干预了解:卫生事业的含义第二节国外的卫生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卫生行政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熟悉:医学规范管理和卫生经营管理第三节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本节应掌握:医疗保障制度熟悉:一、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几点经验二、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发展概况第四节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改革本节应掌握: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目标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策略第七章文化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文化事业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文化事业管理的目标体系熟悉: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文化事业管理的内涵第二节中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比较本节应掌握:一、政府指令型二、社会调节型三、政府主导型四、多元复合型熟悉:我国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熟悉:目前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深化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第八章基础设施管理(5学时)第一节基础设施概述本节应掌握:基础设施的特点熟悉:基础设施的社会作用了解:基础设施的含义第二节基础设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本节应掌握: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物质杠杆熟悉:发挥大国优势的重要领域了解:中国现代化的先导第三节基础设施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本节应掌握:基础设施领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熟悉:基础设施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了解:基础设施是政府实行特殊管理的领域第四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本节应掌握:中国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熟悉: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第九章公共住房管理(3学时)第一节公共住房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公共住房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原则熟悉:一、公共住房的概念及其特征二、住房问题了解:加强公共住房管理的意义第二节国外的公共住房及管理模式本节应掌握:一、英国二、美国三、日本熟悉:新加坡了解:法国第三节我国公共住房的改革与发展本节应掌握:我国公共住房管理系统熟悉:我国当前公共住房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了解:我国公共住房发展的历史沿革第十章社会保障管理(5学时)第一节社会保障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熟悉:社会保障体系了解:社会保障管理的一般意义第二节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趋势与启示本节应掌握: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熟悉: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启示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本节应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熟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节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本节应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熟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第十一章环境管理(4学时)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熟悉:环境问题的由来第二节国外的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环境管理体制熟悉:环境管理政策了解:国外的环境立法第三节我国的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一、环境法规体系二、环境政策三、环境管理制度熟悉:改革与完善了解:环境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四、实践教学要求实践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朱仁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参考书: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徐双敏主编,张远风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5037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15行政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一门系统阐述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及规律的课程,涵盖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从而把握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选择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的发展和创新的模式。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养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方向等内容。
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公共事业建立、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分析研究解决公共事业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借助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掌握公共事业的基本特性,掌握我国公共组织的四种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书所研究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双重内容。
云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3/3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二、课程简介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
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
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文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当前我国事业的转型和事业单位改革需要的分析,通过对公共事务、公共产品尤其是准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新型的事业及公共事业的理念,并通过对公共权力、公共组织等分析,形成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411257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目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综合型课程。
此课程要突出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中介性”的特点,明确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范围、对象、主体和客体、职能、效率、评价等,形成公共事业管理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体系,并统领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要为其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经济管理系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经济学、管理学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案例法、现场教学等。
(二)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考试相结合。
四、学时分配总学时:68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章绪论(6学时)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学。
重点与难点:准公共事务的特点。
学生掌握要点: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企业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准公共事务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主要区别。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6学时)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重点与难点:特征及作用学生掌握要点:公共事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含义,公共事业组织为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与效率(6学时)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效率。
重点与难点:公共事业管理中领导的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激励、控制的各自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方法。
学生掌握要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中领导的素质要求,.试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激励、控制的各自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方法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6学时)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主编:阳盛益编委:(排名不分先后)冯国境刘其君张建伟刘国翰刘婷婷钟冬生韩娅宁汪维佳金蕾李力东王莹校对:阳盛益张建伟前言教学大纲是学校组织教学、选用或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学习以及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和信息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落实201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多类型多规格人才的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组织学院(部)对各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制)订。
本次修订以专业为单位, 结集成册形成了这套课程教学大纲。
每册大纲均包括该专业的通识课程(其中全校性通识课程独立汇编成册)、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各学院(部)教学负责人、系主任承担了本单位课程大纲的编写组织工作,许多教师参与编写或审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学校各级领导也对此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只是该课程的基本内容。
我们期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及时充实本学科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教学特色,争创“精品课程”。
本套教学大纲汇编的完成还只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推动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对本套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改进、不断完善,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铸造坚实的基础。
二○一三年六月目录《公共管理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1)《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4)《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11)《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16)《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22)《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27)《数据库及其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33)《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38)《机关文秘写作》教学大纲 (44)《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双语) (50)《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56)《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 (62)《行政管理学A》教学大纲 (68)《逻辑学》教学大纲 (73)《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79)《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 (83)《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87)《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93)《博弈论》教学大纲 (98)《非营利组织管理》教学大纲(双语) (102)《新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110)《社会管理学》教学大纲 (114)《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教学大纲 (119)《各国公务员制度》教学大纲 (124)《区域发展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129)《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大纲 (138)《行政伦理学》教学大纲 (142)《经济法学B》教学大纲 (146)《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 (15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157)《城市管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161)《领导科学》教学大纲 (168)《公共管理原著选读》教学大纲(双语) (174)《公共行政与行政法B》教学大纲 (180)《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183)《环境管理》教学大纲 (187)《决策技术与方法》教学大纲 (191)《教育行政管理》教学大纲 (196)《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教学大纲 (200)《社会保障与管理》教学大纲 (204)《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8)《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212)《办公室管理》教学大纲 (218)《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大纲 (223)《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227)《劳动和社会保障法B》教学大纲 (232)《社区管理》教学大纲 (241)《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教学大纲 (246)《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253)《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259)《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262)《管理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264)《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267)《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269)《公共管理学科导论》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管理学科导论课程代码:82550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ublic Management as a Discipline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16学时学分:1先修课程:无面向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开课系(室):公共管理系一、课程教学目标公共管理学科导论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性的基础性课程,将初步介绍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公关危机管理等方向的相关理论及案例,加强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学习和了解,有助于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学好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1239英文名称:The legal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utilitie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限定性选修课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选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 课程目的《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内涵,提高法学理论修养,加强对行政法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的理解。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法学概论》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公共管理法律基础》(第一版). 毛昭晖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参考书目:(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比较宪法与行政法》(第二版).龚祥瑞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3)《行政法学》.罗豪才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行政法学》(第一版).郑传坤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5)《法理学》.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本课程以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对“公共管理法律制度”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形式有:出勤、作业等;考试成绩或论文成绩占60%。
9. 课外自学要求认真完成课堂有关的复习思考题,阅读相关资料及网络信息。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公法与私法基本内容:第一节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一、划分的历史二、划分的标准三、我国关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四、实践中的公法与私法第二节私法一、私法的组成二、私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三、私法的指导思想:个人本位的自由观四、私法制度第三节公法一、公法的组成二、公法与法治三、公法传统第四节私法和公法的社会化一、私法社会化二、行政法社会化三、社会法的产生第五节法律结构要素的配合一、结构要素之间的区别二、法律体系及法律结构要素的互补基本要求:本章为非重要章节。
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ublic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课程编码:MAGT3743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公管学院本科生先修课程: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2]娄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3]孔昭林.实用公共事业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性质:专业主干课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理,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它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课程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公共事业主体的合理选择、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及通过评价和监督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方向等内容。
三、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确定3.熟悉各分类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4.具有结合理论分析实际公共事业管理事件的能力四、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绪论1.公共事业2.公共事业管理3.公共事业管理学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二章公共事业组织1.国家和社会的关系2.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3.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之一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1.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2.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3.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1.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2.公共事业中的公共项目管理3.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4.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监督1.公共事业组织的责任与监督2.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3.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1.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概述3.事业单位法律制度4.社团法律制度5.基金会法律制度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七章公共教育事业管理1.公共教育事业管理概述2.公共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3.公共教育事业管理的目标及发展趋势4.公共教育事业管理管理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八章公共科技事业管理1.科技事业活动2.科技管理的内容与类型3.科技事业管理的原则和方式4.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九章公共文化事业管理1.文化事业管理概述2.文化事业管理内容3.文化事业管理的分类4.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十章公共卫生事业管理1.卫生事业概述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3.医疗保障制度改革4.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十一章公共基础设施管理1.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概述2.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内容3.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第十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1.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发展的背景2.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3.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4.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五、实践环节调查身边的NGO组织,描述这个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教育学院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72学时适用专业: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是河南教育学院公共事务管理专科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和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全过程,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对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公共事业管理理念,切实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对问题的务实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要求学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了解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发展的背景。
理解:要求学生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并能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些概念,能够比较中外公共事业管理相关制度的异同。
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对策,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意义,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内涵;公共事业管理学研究的意义难点: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第一节公共事业一、公共需要1、需要理论2、公共需要公共需要的特点:客观性、社会性、多样性等二、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提供三、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四、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指由特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以满足社会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某些公共物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进行的活动或事务。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1、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2、正确把握定义的五个方面三、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1、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3、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区别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学一、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定义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实现特定的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及其规律科学。
二、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研究的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组织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认识和掌握现代市场体制、现代国家体制、公共事业组织职能优势和局限性,并能够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公共事业组织职能优势和局限性难点:公共事业组织职能优势和局限性;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第一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市民社会”1、市民社会理论的由来与发展2、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特点二、“第三部门”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一、组织的概念与分类1、组织的概念2、组织的分类二、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与分类1、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2、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国际上的分类;国内的分类三、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1、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灵活性2、公共事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区别了解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和企业的区别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之一一、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1、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2、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二、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1、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2、现代国家体制的局限性三、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职能优势和局限性1、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2、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3、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4、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职能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各个不同环节的内容,并能够全面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全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各环节管理的特点难点:公共事业管理几个环节的特点和作用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一、公共事业管理领导权力合法权;惩罚权;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二、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1、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的时代性2、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3、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的层次性三、公共事业领导行为和领导体制1、领导行为含义;领导行为就是领导者领导群体去实现目标的行为2、四种领导体制:第一、独裁式的领导第二、开明专制式第三、协商式领导第四、参与式领导四、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1、素质不同2、工作方式不同3、人事权限不同4、与大众传媒关系不同5、绩效评估不同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含义1、公共事业管理沟通含义2、公共事业管理沟通目的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三、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基本方式1、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四、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中的原则1、准确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策略性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五、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含义1、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含义2、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含义二、公共事业管理者激励的基本原则1、目标认同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4、随机制宜原则三、公共事业管理激励方式1、内容型激励了解并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激励、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2、过程型激励了解并掌握期望激励和公平激励3、行为改造型激励四、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含义1、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的含义2、全面理解控制的含义,应该注意几个方面(1)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既包括对现成社会秩序的维护,也包括社会秩序的建立。
(2)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既包括对越轨行为的惩罚这种消极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对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予以奖励这种积极的控制行为。
(3)公共事业管理的控制既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者队一般社会成员的控制,也包括公共事业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以及公共事业组织成员队管理者的监督。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的功能1、社会秩序的保障2、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保证三、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1、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2、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3、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4、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5、强制性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四、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方式1、强制性控制方式:法律和纪律2、非强制性控制方式:道德和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一、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概念1、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概念2、衡量和考察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原则二、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1、不存在利润指标2、对目标和战略有更大的制约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4、缺乏竞争5、员工大多都是专业人员三、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1、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意义2、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办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四、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1、打破垄断,引人竞争机制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3、分权4、电子化建设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的内容,掌握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类型、原则和发展趋势,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类型、原则和发展趋势;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难点: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一、公共责任二、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1、最高责任和最低责任2、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目标第二节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一、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的早期努力1、英国“行政监督模式”的确立2、美国非管制模式的确立和特点二、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1、监督主体国际上存在主体多元化和专门化机构两种模式2、监督规则发达国家的主要规制有注册登记制度、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财务规制、投资规制和“不公平竞争”的规制3、发展趋势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第三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责任分担与监督机制一、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分担二、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关的侵蚀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3、薄弱的社会监督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三、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与公共事业组织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条款,认识到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掌握不同公共事业组织的相关法律制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特点和问题;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法律规定难点: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比较;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节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一、登记要求:不同国家对公共事业登记要求不同二、登记条件:不同国家对公共事业登记条件不同1、对注册资金的要求2、对活动范围的限制3、对个人额外经济收入的限制4、登记时限的限制三免税1、免税幅度2、影响免税的因素3、捐赠4、被动收入5、商业收入6、免税资格与登记注册7、对免税资格的限制四、减税五、资金的构成1、MAE法2、严格的法律诠释3、对国外资金的限制六、内部管理七、责任制度与报告要求1、年度报告2、公众审察与信息公布3、责任制度与监督八、解散1、自愿解散2、非自愿解散第二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概述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历史沿革1、新中国成立以前2、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3、改革开放时期二、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年度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三、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1、公共事业组织单行法的缺失2、立法权威性的缺失3、实体法的缺失4、立法内容的缺失第三节事业单位法律制度一、事业单位的概念1、事业单位的含义2、事业单位的特征特征包括:以公益为目的组织;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二、事业单位的范围1、行使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2、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事业单位三、事业单位的成立1、事业单位成立的条件2、事业单位成立的程序四、事业单位的财产关系1、事业单位的收入2、事业单位的支出五、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第四节社团的法律制度一、社会团体的概念二、社团登记的法律制度1、登记和管理机关2、登记条件3、登记程序4、变更登记三、社团财务管理的法律制度1、财产经费的筹措2、财产的使用四、社团内部管理的法律制度1、管理模式2、内部关系五、对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1、重大业务活动的报告制度2、年度检查3、清理整顿4、进行行政处罚六、社会团体的变更七、社会团体的终止1、社会团体终止的原因2、社会团体终止的程序3、社会团体终止后剩余财产的处理第四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制度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概念1、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含义2、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特征特征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公益为目的;业务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举办者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范围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成立1、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条件2、民办非去也单位成立的程序3、民办非企业单位不予登记的理由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产关系五、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分支机构问题第五节基金会的法律制度一、基金会的概念1、基金会以公益为目的2、基金会的财产来源是多方面的3、基金会是非营利性法人二、基金会的行政管理体制三、基金会的成立四、基金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1、董事会2、经理部3、监事会五、基金会的财产管理我国基金会的财产取得途径:捐助、捐赠、存款利息和进行证券投资的收入六、基金会资助的领域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加强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并熟悉公共事业品德和养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