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8n 离散
离散化原理及要求和常用的几种数值积分法
精品文档
30
① r=1,此时c1=0,a1=0,k1=f(t,y),则 y (t h ) y (t) h 1 f( b t,y )
取b1=1,即得一阶龙格-库塔法 ② r=2 kk12ff((tt,y)c2h,y(t)a1k1h)
将 f(tc2h ,y(t)a 1 k1 h )在点(t,y)展开泰勒级数
如果: uˆ(tk)u(tk) yˆ(tk)y(tk)
即: eu(tk)u ˆ(tk) u (tk)0两模型等价。
ey(tk)y ˆ(tk)y(tk)0
精品文档
5
u(t) 原连续模型yf(y,u,t) y(t)
ey(tk ) 0
-
+
h uˆ(tk )
仿真模型 yˆf(yˆ,uˆ,tk)
yˆ(tk )
数值解yn 1 0.9 0.819 0.7519 0.6594 0.647 … 0.4628
误差在10-2数量级
精品文档
23
(2)改进的欧拉法(梯形法)
又称二阶龙格-库塔法 曲边梯形的面积
f(t) 误差 f
S 1ttn n 1f(t,y)d ty(tn 1)y(tn)
直边梯形的面积
S 2 1 2 h f ( t n ,y n ) f ( t n 1 ,y n 1 )0 tn
其中:
kij(i 1,2,...n,; j 1,2,3,4)是微分方程组中 第i个方程的j个第RK系数, n为系统系数 即一阶微分方程, 的m个 为数 递推下标。
精品文档
34
龙格-库塔法的特点
在计算yn+1时只用到yn,而不直接用yn-1,yn-2等 项;
步长h在整个计算中并不要求固定; 精度取决于步长h的大小及方法的阶次 一阶龙格-库塔公式——欧拉公式
代码实现离散傅里叶变换8 点dft
《代码实现离散傅里叶变换8点dft》一、介绍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处理方法,它可以将一个离散时间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
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DFT被广泛应用于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代码实现8点DFT,通过代码实现,我们将了解DFT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二、DFT原理DFT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其中,$x[n]$是输入的离散时间域信号,$X[k]$是变换后的频域信号,$N$表示采样点数,$n$表示时间域的采样点,$k$表示频域的采样点。
DFT的计算复杂度为$O(N^2)$,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来加速计算。
三、8点DFT实现代码接下来,我们将使用Python来实现8点DFT的代码。
我们需要导入numpy库来进行数学运算:```pythonimport numpy as np我们定义一个函数来实现8点DFT的计算:```pythondef dft(x):N = len(x)X = np.zeros(N, dtype=npplex)for k in range(N):for n in range(N):X[k] += x[n] * np.exp(-1j * 2 * np.pi * k * n / N)return X```以上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长度为$N$、元素类型为复数的数组$X$,用于存储变换后的频域信号。
使用两层循环来计算DFT的每个频域采样点$X[k]$。
四、代码测试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验证我们实现的8点DFT函数:```pythonx = np.array([1, 2, 3, 4, 3, 2, 1, 0], dtype=npplex)X = dft(x)print(X)运行以上代码后,我们将得到变换后的频域信号$X[k]$。
离散化算法
离散化算法离散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它将实数区间映射为离散的数值区间。
在数据挖掘、统计学、机器学习或者人工智能等领域中,离散化广泛应用于特征构造、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决策树建模等任务中。
离散化的算法包括等频离散化、等宽离散化、聚类离散化和基于频率的离散化等。
以下是这些离散化算法的详细介绍。
1. 等频离散化等频离散化是将数据划分为k个等分位数的离散化方法。
首先,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序,然后将排序后的数据分为k等份。
每一等份内的数据的频率都是1/k,最后将每个数据映射到所在的离散化区间。
优点:受离群值干扰程度小,适合对非线性分布的数据离散化。
缺点:对于密集区间数据分割效果不好,分割的分界点可能是略带随机性的。
优点:容易理解和实现,计算速度快,适用于数据的分布相对均匀的情况。
缺点:易受离群值的影响,不适用于数据分布不均匀或者值域较大的数据。
3. 聚类离散化聚类离散化是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离散化方法。
首先,通过聚类算法将原始数据分为k个簇,得到k个聚类中心。
最后,将每个数据映射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
优点:对于数据分布不均匀,离群值较多的情况下,聚类离散化的效果较好。
缺点:需要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和聚类中心数量;KMeans算法的初始化和迭代过程等决策,可能导致聚类结果有些波动。
4. 基于频率的离散化基于频率的离散化是一种基于数据出现频率的离散化方法。
首先,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序,然后计算每个数据在原始数据中出现的频率。
然后,将数据按照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序,将出现频率最高的k个数据划分为一个簇,接下来将剩余的数据逐个加入簇中,当这个簇内的数据的总频率到达t时,设置t为下一个簇的出现频率,继续进行聚类操作。
缺点:可能出现连续数值被分成不同分位的情况,难以确定合理的k值和阈值t。
总的来说,离散化是一种数据预处理的常用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效率和准确度。
在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分布情况、离散化方法的特点和需求场景来选择合适的离散化算法。
7-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n
c(k ) 5c(k 1) 6c(k 2) r (k ); r (k ) 1(k ); c(0) 0, c(1) 1。
试用递推法计算输出序列c(k),k = 0,1,2,…,10。
解 采用递推关系 c(k+2) = 1+5c(k+1) - 6c(k); 得 c(0) 0;c(1) 1;
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1. 离散系统的数学定义
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及其解法
3. 脉冲传递函数 4. 组合环节的等效脉冲传递函数 5. 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计算
6. Z变换的局限性及修正Z变换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与连续系统类似,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 离散系统数学模型有三大类:差分方程 ( 时域 ) 、 脉冲传递函数 ( 复数域 ) 和状态空间模型。本节重 点讨论差分方程及其解法、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 概念、开环和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建立方法。 1. 离散系统的数学定义
k 1
2
z c(kT ) ( z 2)( z 3)
z k 1 ( z 1)( z 2) z 3
z 1
z ( z 1)( z 3)
k 1
z 2
0.5 2
k 1
0.5 3 ,k 0;
k 1
c(2) 6; c(3) 25; c(10) 86526;
┇
k
c(0) 1; c(1) 1 0.5 1.5;
lim c(k ) 1.0;
这两个示例表明,用递推法求解差分方程, 计算过于烦琐,不易得到c(k)的通项表达式。
(2) Z变换法(例7-17 )
矩阵离散化公式
矩阵离散化公式离散化(discretization)是指将连续型数据转化为离散型数据的过程。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中,离散化是一个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数据压缩、特征选择、分类和聚类等任务。
离散化的目的是将连续型数据转化为一组有限的数值或者符号,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离散化的公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离散化方法及其公式:1.等宽离散化(Equal-Width Discretization):等宽离散化是将数据按照等宽的间隔进行划分。
其中,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范围被平均分为n个区间(或者箱子),每个区间的宽度相等。
等宽离散化公式:bin_width = (max_value - min_value) / nbin_labels = [min_value + i * bin_width for i in range(n)]discrete_value = bin_labels[index]2.等频离散化(Equal-Frequency Discretization):等频离散化是将数据按照等频率的方式进行划分。
其中,数据被按照频率从高到低排序,然后根据分位数进行划分为n个区间,每个区间包含相同数量的数据。
等频离散化公式:n=数据总数bin_size = n / kbin_boundaries = [sorted_data[int(i * bin_size)] for i in range(k)]discrete_value = bin_boundaries[index]3. 基于卡方统计量的离散化(Chi-Square Discretization):基于卡方统计量的离散化是一种基于统计假设检验的方法,通过最大化卡方统计量来确定划分的边界。
该方法可以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找到最佳的划分点。
基于卡方统计量的离散化公式:chi_square = (O - E)^2 / EO:实际观测值E:期望观测值4. 基于信息熵的离散化(Entropy Discretization):基于信息熵的离散化是一种度量数据不确定性的方法,通过最小化划分后的熵来确定最佳的划分边界。
mnl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 -回复
mnl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回复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是一种用于设计和分析离散选择试验的工具。
离散选择试验是指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让被试从若干个不同的选择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其需求或偏好的选项,来了解被试对不同选项的偏好程度。
而设计矩阵则是将试验的各种因素进行排列组合的方式,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来获取全面的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离散选择试验的目标和要素。
离散选择试验的目标是了解被试对不同选择项的偏好程度,从而确定最符合其需求或偏好的选项。
试验的要素通常包括选择项的属性,被试的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相关因素。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选择项的属性。
选择项的属性是被试用来评价选择项的特征或因素。
在离散选择试验中,选择项通常由若干个属性组成,每个属性都有多个可能的取值。
例如,如果我们在研究消费者对汽车的偏好程度,选择项的属性可以包括车型、品牌、价格、油耗等。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被试的特征。
被试的特征是被试个体的个体特征或条件,可能会对其对选择项的偏好程度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我们在研究消费者对汽车的偏好程度,被试的特征可以包括年龄、性别、收入、对车辆功能的需求等。
在设计矩阵中,我们将选择项的属性和被试的特征进行组合,以产生一系列不同的试验条件。
例如,如果选择项有3个属性,每个属性有2个取值,被试有2个特征,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将属性的取值和被试的特征进行排列组合,得到8个不同的试验条件。
接着,我们需要确定试验的次数和顺序。
试验的次数取决于试验条件的数量和研究的需求。
一般来说,试验次数越多,得到的数据越全面。
试验的顺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
完成试验后,我们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离散选择试验的数据分析通常使用统计学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解释试验数据中的差异、关联和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选择项的属性进行优化和调整。
通过对选择项属性的优化,可以使得选择项更符合被试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提高选择目标的实现效果。
离散化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离散化方法及其精度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进步,我们能够对越来越多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而对于一些连续的变量,我们需要将其离散化,转换为离散的取值,进行更加精细地计算和处理。
离散化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将连续型变量转化为有限个可能值的算法。
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中,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离散化,然后通过一些离散数据来建立模型,寻找规律或者进行分类预测。
离散化方法主要包括等距离散化、等频散化、K-Means聚类、最大间隔离散化等。
在离散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分段数、分段范围、分段方式等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离散化方法,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
1. 等距离散化等距离散化是指将连续变量通过等距划分的方法转化为有限的离散值。
例如将体温按照每0.5度划分一段,得到相应的分段范围。
等距离散化方法简单易用,但是会受到数据分部、噪声的影响,不适合处理实际数据。
此外,等距离散化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因数据分布不均匀而损失一些有用的信息。
2. 等频散化等频散化是指将连续变量按照相同的样本个数进行分段,将得到的相同样本数的数据分段后,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段范围。
等频散化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处理数据,而且准确性较高,适用于数据特征明显的情况。
但是,等频散化方法在处理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3. K-Means聚类K-Means聚类是指通过向量之间的距离和相似性,在计算机学习和数据挖掘中将相似的数据组合到一起的算法。
数据样本通过计算和选择距离最小的质心来进行聚类。
K-Means聚类方法相对于其他的离散化方法,具有更高的自适应性和高维性。
不过,该方法可能产生不稳定的聚类结果,且较难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
4. 最大间隔离散化最大间隔离散化是指根据最大间隔原理,将连续数据划分为离散值的算法。
距离相近、相似性高的数据将被聚成一类。
最大间隔离散化方法在处理噪声数据时能够使计算结果鲁棒性提高,但在处理不均匀分布的数据时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同时也加重了计算的复杂度和耗时。
离散卡尔曼滤波
(k j) (k j)
• 初始状态旳 一、二阶统计特征为:
EX 0 mx0 VarX 0 Cx0
• Var{·} 为对{·}求方差旳符号 • 卡尔曼滤波要求mx0和Cx0为已知量, • 且要求X0与{Wk}和{Vk}都不有关
2.2 离散卡尔曼滤波方程
• 状态一步预测方程 • 状态估值计算方程 • 滤波增益方程
(4)一步预测均方误差方程
P P Q k / k 1
T k ,k 1 k 1 k ,k 1
T k 1 k 1 k 1
• 从下式能够看出,求Kk必须先求出Pk/k-1
• 式中 KX~kXkˆ1k1P旳kX/ˆk均k11H方kTX误(Hk差k1Pk,阵/k为,1H即kTXˆ:kR1k )旳1 估计误差,能够看
T k ,k 1 k 1 k ,k 1
T k 1 k 1 k 1
Pk / k 1
K
k
Pk / k1
H
T k
(Hk
Pk
/
k
1H
T k
Rk
)1
Kk
k k 1
Pk
(I
Kk H k )Pk / k1(I
Kk Hk )T
K
k
Rk
K
T k
Pk
增益计算回路
2.3离散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使用要点
1.滤波初值旳选用 • 在滤波开始时,必须有初始值 Xˆ 0 和 • 为了确保估值旳无偏性,应选择:
Xk-1旳卡尔曼滤波估值 利用Xk-1计算得到旳一步预测
也能够以为是利用k-1时刻和此前时 刻旳量测值得到旳Xk旳一步预测
(2)状态估值计算方程
X k X k / k 1 K k (Z k H k X k / k 1 )
数字信号处理Matlab练习第三章-080802084朱桂香
1.编写一个Matlab程序,用一个N点的复数离散傅里叶变换计算两个长度为N的实数序列的N点离散傅里叶变换,并将结果同直接使用两个N点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n=0:11; %设定n的范围x1=cos(pi/6.*n); %给定序列x1[n]x2=(4/5).^n; %给定序列x2[n]w1=x1+1i*x2; %由序列x1[n]和x2[n]组成复数序列w1[n]w2=x1-1i*x2; %序列w1[n]的共轭序列w2[n]figure,subplot(2,1,1),stem(n,x1); %指定位置1,绘制序列x1[n]xlabel('n'); %设定序列x1[n]的横轴标注和纵轴标注ylabel('x1[n]');subplot(2,1,2),stem(n,x2); %指定位置2,绘制序列x2[n]xlabel('n'); %设定序列x2[n]的横轴标注和纵轴标注ylabel('x2[n]');figure,subplot(4,1,1),stem(abs(w1)); %指定位置1,绘制序列w1[n]幅度谱xlabel('n'); %设定横轴标注,纵轴标注和标题ylabel('magnitude');title('W1的幅度谱');subplot(4,1,2),stem(angle(w1)); %指定位置2,绘制序列w1[n]相位谱xlabel('n'); %设定横轴标注,纵轴标注和标题ylabel('phase');title('W1的相位谱');subplot(4,1,3),stem(abs(w2)); %指定位置3,绘制序列w2[n]幅度谱xlabel('n'); %设定横轴标注,纵轴标注和标题ylabel('magnitude');title('W2的幅度谱');subplot(4,1,4),stem(angle(w2)); %指定位置4,绘制序列w2[n]相位谱xlabel('n'); %设定横轴标注,纵轴标注和标题ylabel('phase');title('W2的相位谱');X1=fft(x1); %求序列x1[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X1(k)X2=fft(x2); %求序列x2[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X2(k)W1=fft(w1); %求序列w1[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W1(k)W2=fft(w2); %求序列w2[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W2(k)Y1=(1/2)*(W1+W2); %由W1(k)和W2(k)来求X1(k)Y2=(1/(2*1i))*(W1-W2); %由W1(k)和W2(k)来求X2(k)figure,subplot(2,1,1),stem(abs(X1)); %指定位置1,绘制|X1(k)|xlabel('k'); %设定横轴标注和纵轴标注ylabel('|X1(k)|');subplot(2,1,2),stem(abs(Y1)); %指定位置2,绘制|Y1(k)|xlabel('k'); %设定横轴标注和纵轴标注ylabel('|Y1(k)|');figure,subplot(2,1,1),stem(abs(X2)); %指定位置1,绘制|X2(k)|xlabel('k'); %设定横轴标注和纵轴标注ylabel('|X2(k)|');subplot(2,1,2),stem(abs(Y2)); %指定位置2,绘制|Y2(k)|xlabel('k'); %设定横轴标注和纵轴标注 ylabel('|Y2(k)|');结果图:nx 1[n]024681012nx 2[n ]图1 序列x1[n]和x2[n]02468101212nm a g n i t u d eW1的幅度谱24np h a s eW1的相位谱02468101212nm a g n i t u d eW2的幅度谱024681012-4-20np h a s e图2 w1和w2的幅度谱和相位谱图246k|X 1(k )|246k|Y 1(k )|图3 两种计算X1(k)的方法比较024681012246k|X 2(k )|024681012246k|Y 2(k )|图4 两种计算X2(k)的方法比较2.编写一个Matlab 程序,用两个N 点的复数离散傅里叶变换计算一个长度为2N 的实数序列的2N 点离散傅里叶变换,并将结果同直接使用一个2N 点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离散系统常用基本运算单元
在离散系统中,常用的基本运算单元包括一些逻辑运算和数字运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离散系统基本运算单元:
1. 逻辑门(Logic Gates):逻辑门是执行逻辑运算的基本单元,包括与门(AND)、或门(OR)、非门(NOT)等。
这些门用于处理二进制信号,执行逻辑运算。
2. 加法器(Adder):加法器用于执行二进制加法操作。
全加器是一种常见的加法器,可以对两个二进制数字进行相加,并处理进位。
3. 寄存器(Register):寄存器是用于存储二进制数据的元件。
在离散系统中,寄存器通常用于存储中间结果或其他需要暂时保存的数据。
4. 计数器(Counter):计数器用于对输入的脉冲或信号进行计数。
它在许多应用中用于跟踪事件的数量。
5. 状态机(State Machine):状态机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状态和状态转换的模型。
它在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能够响应输入并根据当前状态执行相应的操作。
6. 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多路复用器用于从多个输入中选择一个输出。
它在数据传输和信号处理中常用于选择特定输入通道。
7. 比较器(Comparator):比较器用于比较两个输入,并产生相应的输出,通常包括等于、大于和小于等比较结果。
8. 移位器(Shifter):移位器用于对二进制数进行左移或右移操作。
这在位操作和乘除法的实现中很常见。
这些基本运算单元通常被组合在一起以执行更复杂的离散系统功能。
不同的应用领域可能使用不同的组合和变体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第四章离散化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离散化的基本方法离散化是将连续型变量转换为离散型变量的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将连续型变量进行离散化处理,如数据特征的分箱、数据聚类等。
本文将介绍离散化的基本方法,包括等宽离散化、等频离散化、聚类离散化和有序离散化等。
1.等宽离散化:等宽离散化是将连续型变量划分为相同宽度的若干个区间。
首先需确定离散化的区间数目,然后计算变量的极差,再计算每个区间的长度。
最后,根据各区间的长度划分变量的值。
如果变量的取值范围较大,可以采用一些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如标准化或归一化。
2.等频离散化:等频离散化是将连续型变量划分为相同频率的若干个区间。
首先需确定离散化的区间数目,然后将变量的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再按照等频率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区间。
等频离散化能够保证各个区间内数据点的分布比较均匀。
3.聚类离散化:聚类离散化是通过聚类算法将连续型变量划分为若干个区间。
首先需确定离散化的区间数目,然后选择一个聚类算法,如K均值聚类或层次聚类。
将变量的值作为聚类算法的输入,得到各个区间的中心点,再根据各个中心点的位置划分变量的值。
聚类离散化能够更好地考虑变量的分布情况。
4.有序离散化:有序离散化是将连续型变量根据指定的顺序进行离散化。
对于有先后关系的变量,可以根据专业背景知识或经验将其划分为几个有序的类别。
例如,将温度划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这些类别是有明确先后关系的。
有序离散化能够更好地表达变量的内在规律。
在进行离散化处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区间数目的选择:当区间数目过少时,无法很好地表达变量的内在规律;当区间数目过多时,会造成过拟合的问题。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区间数目。
2.区间边界的确定:区间边界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以保证各个区间的数据点分布均匀。
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经验法则,如四分位数法则或箱线图法则。
3.离散化后的效果评估:离散化后,需要评估离散化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离散化进行调整。
离散前域domR计算法则
离散前域domR计算法则
离散程度计算公式:η=G/(G+G动),离散程度是指通过随机地观测变量各个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用来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试验各种结果的实值单值函数。
随机事件不论与数量是否直接有关,都可以数量化,即都能用数量化的方式表达。
可用来测度观测变量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有很多,在统计分析推断中最常用的主要有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等几种。
通过对随机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观测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的指标对各个观测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
通过对随机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随机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瘦俏或矮胖程度。
dom:domain的缩写,意思为定义域,如果在计算机数学之中的离散数学的关系里面,指求关系R的定义域,同样的,ran为range的缩写,意思为值域。
离散数学domr是求的定义域。
设R是二元关系,R中所有有序对的第一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R 的定义域domR={x|$y(<x,y>∈R)}。
有限元分析离散方法
有限元分析离散方法有限元分析是一种解决工程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它广泛应用于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电磁学等工程领域中。
该方法通过将复杂的连续介质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简单单元,然后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得到整个系统的响应。
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如下:1.建立数学模型:首先确定要分析的问题的几何形状,并建立力学方程、边界条件和材料性质等的数学模型。
2.离散化:通过将结构划分成有限数量的单元,如三角形、四边形、三维六面体等,然后在每个单元内对物理场进行逼近表示。
同时,定义在每个单元上的位移变量和变形函数。
3.建立单元方程:利用变形函数和力学方程,构造每个单元的局部方程。
根据变形函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单元,例如三角形元、矩形元、四面体元等。
4.组装全局方程:将所有单元的局部方程组装成一个整体方程,该整体方程描述了整个系统的行为。
在组装方程时,需要将单元之间的边界条件和位移约束考虑进去。
5.求解方程:通过数值方法(如高斯消元法、共轭梯度法等)求解全局方程,得到系统的位移场或其他需要的结果。
6.后处理:通过对位移、应力、应变等进行插值或后处理,得到问题的解。
通常还会对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数值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有限元分析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例如,在离散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和参数,并进行较为复杂的几何剖分工作。
同时,由于单元的刚度矩阵求解和全局方程的组装需要大量的计算,有限元分析的计算量较大,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
此外,误差传播和数值稳定性也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总之,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强大的工程计算方法,通过将连续介质离散化,可以解决各种复杂的工程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有限元分析方法已经成为工程师设计和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modbus 线圈 离散量 理解
modbus 线圈离散量理解摘要:一、Modbus 通信协议简介二、线圈和离散量的概念1.线圈2.离散量三、Modbus 中的线圈和离散量1.线圈状态2.离散量输入3.输入寄存器4.保持寄存器四、理解线圈和离散量的重要性正文:一、Modbus 通信协议简介Modbus 是一种通信协议,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领域。
它最初由施耐德公司为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制定,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中。
Modbus 支持多种数据类型,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线圈和离散量的概念在Modbus 中,线圈和离散量是两种重要的数据类型。
理解它们的定义和特性对于使用Modbus 协议进行通信和控制非常重要。
1.线圈线圈是一种开关输出信号。
它表示一个设备的状态,如开或关。
线圈的状态由一个二进制位表示,该二进制位可以是0(关)或1(开)。
在Modbus 中,线圈状态对应开出(遥控),可以用于远程控制设备的状态。
2.离散量离散量是一种只能用自然数或整数单位计算的量。
它表示一个设备或系统的离散状态,如设备运行次数、故障次数等。
离散量通常由多个二进制位表示,每一位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离散状态。
在Modbus 中,离散量输入对应开入(遥信),可以用于远程监测设备或系统的离散状态。
三、Modbus 中的线圈和离散量在Modbus 协议中,线圈和离散量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
了解这些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线圈和离散量的应用。
1.线圈状态线圈状态对应开出(遥控)。
在Modbus 中,线圈状态用于表示设备的状态,如开或关。
它可以通过Modbus 消息进行远程控制,以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
2.离散量输入离散量输入对应开入(遥信)。
在Modbus 中,离散量输入用于远程监测设备或系统的离散状态。
例如,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次数、故障次数等离散信息。
3.输入寄存器输入寄存器对应只读的模拟量(遥测)。
在Modbus 中,输入寄存器用于读取设备或系统的模拟量信息,如温度、压力等。
matlab求解离散时间黎卡提方程
matlab求解离散时间黎卡提方程
离散时间下的黎卡提方程可以表示为:
X(k+1) = A*X(k) + B*u(k)
其中,X(k)是状态向量,u(k)是输入向量,A和B是系统矩阵。
如果要求解离散时间下的黎卡提方程,可以使用matlab中的
控制系统工具箱来进行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系统矩阵A和B,以及初始状态向量X(0)和输入向
量u(k)。
2. 创建状态空间模型,使用命令:sys = ss(A,B,[],[])。
3. 使用step命令求解系统的输出响应,即状态向量序列:
[y,t,x] = step(sys,[],[],[])。
其中,y是输出响应,t是时间序列,x是状态向量序列。
4.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绘制状态响应曲线,使用plot命令绘制
状态向量序列x的曲线,例如:plot(t,x)。
这样就可以求解离散时间下的黎卡提方程并得到系统的状态响应曲线。
矩阵离散化公式
矩阵离散化公式离散化(Discretization)是一种将连续化数据转换为离散数据的过程。
在矩阵计算中,离散化可以用于处理连续数据,使其适用于离散方法的应用。
本文将从介绍离散化的基本概念开始,然后讨论常见的离散化方法,并介绍离散化的公式。
离散化的基本概念是将连续数据转换为一组离散的数值或类别。
离散化可以通过将连续数据分割成若干区间,然后将每个数据点映射到与其对应的区间来实现。
离散化的目的是简化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以及减少数据的噪音和复杂性。
常见的离散化方法包括等宽离散化、等频离散化和聚类离散化。
等宽离散化是指将数据分割成相等宽度的区间。
具体来说,可以将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范围等分成指定数量的区间,然后将数据映射到对应的区间。
等宽离散化的公式如下所示:```区间宽度=(最大值-最小值)/区间数量区间编号=(数据值-最小值)/区间宽度```等频离散化是指将数据分割成相等数量的区间。
具体来说,可以计算出数据的分位数,并将分位数作为分割点,将数据映射到对应的区间。
等频离散化的公式如下所示:```区间数量=总数据数量/区间数量区间编号=数据的秩/区间数量```聚类离散化是指使用聚类算法将数据分割成若干个簇。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聚类算法(如K均值算法或层次聚类算法)将数据点归类到不同的簇中,然后将每个数据点映射到与其对应的簇。
聚类离散化的公式如下所示:```聚类算法```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离散化方法,如基于决策树的离散化和基于关联规则的离散化。
总结起来,离散化是将连续数据转换为离散数据的过程。
常见的离散化方法包括等宽离散化、等频离散化和聚类离散化。
离散化的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方法选择相应的计算方式。
离散化可以简化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以及减少数据的噪音和复杂性,是矩阵计算中常用的处理连续数据的方法之一。
数值特征离散化方法
数值特征离散化方法
数值特征离散化是将连续型的数值特征转换为离散型的数值特征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值特征离散化方法:
1. 等宽法:根据属性的值域来划分,使每个区间的宽度相等。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受离群点的影响而使性能不佳。
2. 等频法:根据取值出现的频数来划分,将属性的值域划分成个小区间,并且要求落在每个区间的样本数目相等。
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特征相同却不在一个箱子中的情况,需要在划分完成后进行微调。
3. K-means聚类算法:首先由用户指定离散化产生的区间数目,K-均值算法首先从数据集中随机找出个数据作为个初始区间的重心;然后,根据这些重心的欧式距离,对所有的对象聚类:如果数据距重心最近,则将划归所代表的那个区间;然后重新计算各区间的重心,并利用新的重心重新聚类所有样本。
逐步循环,直到所有区间的重心不再随算法循环而改变为止。
4. 基于卡方的离散方法:将数值特征的每个不同值看做一个区间,对每个相邻的区间计算卡方统计量,如果大就合并,如果不大于阈值就停止。
5. 基于熵的离散方法:使用合成或者分裂的方法根据熵计算和阈值判定来决定是合成还是分裂。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监督离散化方法(如1R方法)
和非监督离散化方法等。
具体使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数据特征和业务需求来选择。
卡尔曼滤波离散化公式
卡尔曼滤波离散化公式卡尔曼滤波是一种常用的估计方法,用于从不完全或包含噪声的测量数据中估计系统的状态。
它结合了系统的先验知识和测量数据,通过递归迭代的方式,不断更新系统状态的估计值。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计算和实现,通常需要将卡尔曼滤波器的连续形式离散化。
离散化是指将连续时间下的卡尔曼滤波器转化为离散时间下的形式。
在离散化过程中,需要将连续时间下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转化为离散时间下的形式。
离散化公式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
考虑连续时间下的卡尔曼滤波器状态方程:x(k+1) = A*x(k) + B*u(k) + w(k)其中,x(k)为系统在时刻k的状态,A为状态转移矩阵,B为控制输入矩阵,u(k)为控制输入,w(k)为过程噪声。
为了将状态方程离散化,我们引入采样时间Ts,将连续时间下的状态方程转化为离散时间下的形式:x(k+1) = F*x(k) + G*u(k) + w(k)其中,F为状态转移矩阵,G为控制输入矩阵,满足:F = exp(A*Ts)G = (A^-1)*(F-I)*B接下来,考虑连续时间下的卡尔曼滤波器测量方程:z(k) = H*x(k) + v(k)其中,z(k)为测量值,H为测量矩阵,v(k)为测量噪声。
同样地,我们引入采样时间Ts,将连续时间下的测量方程转化为离散时间下的形式:z(k) = H*x(k) + v(k)离散化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涉及到连续时间下的积分和离散时间下的累加的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数值方法或近似方法进行计算。
常用的数值方法包括欧拉法、梯形法和龙格-库塔法等。
利用离散化公式,我们可以将连续时间下的卡尔曼滤波器转化为离散时间下的形式,从而实现对系统状态的估计。
离散化后的卡尔曼滤波器可以更方便地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
总结一下,卡尔曼滤波器的离散化公式是将连续时间下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转化为离散时间下的形式的关键。
离散化后的卡尔曼滤波器可以更方便地计算和实现,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离散标准化
离散标准化
离散标准化(Discretization)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它的目的是将连续的数值变量转化为离散的类别变量。
所谓的离散变量是指只能取有限个值的变量,而连续变量则指可取无穷多个值的变量。
离散标准化可以改善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它可以将连续变量转换成离散变量,从而减小特征空间的大小,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提高运算效率。
此外,由于离散变量使用起来比连续变量更为方便,而且较为容易解释,因此,离散标准化往往也用于实现业务目标。
离散标准化的基本步骤为:首先,确定离散的值的范围;其次,将连续变量的原始值根据范围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三,统计每个类别的频率;最后,根据统计的频率,将连续变量的原始值转换为离散变量,即有限类别变量。
在离散标准化过程中,值域划分至关重要。
广义上有两种划分方法:等宽划分法和等频划分法。
等宽划分法是指将连续变量的值域划分为等宽的多个区间,每个区间的范围相同,构造出有限个离散值。
等频划分法是指将连续变量的值域划分为等频的多个类别,每个类别的频率是相同的,从而构造出有限个离散值。
等宽划分法更多的是针对变量的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若原始变量分布不均匀,则等频划分法更加合适。
离散标准化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它既可以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性能,又可以更好地实现业务目标。
在离散标准化的过程中,
值域划分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变量分布情况,要正确选择适合的划分方法,以保证离散标准化的效果最大化。
mnl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 -回复
mnl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回复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MNL)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用于研究人们在面临多个选择选项时的决策过程。
MNL设计矩阵是通过将被试者与各种情境下的选择选项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研究结果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案。
接下来,我将逐步介绍MNL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的步骤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和目标。
MNL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实验研究,不论是市场调研还是心理学。
确定好主题和目标后,我们可以开始构建实验因素和水平。
实验因素是指可能影响被试者选择的各种因素,比如产品特征、价格、品牌等。
水平则是每个因素的具体取值,比如产品特征可以有A、B、C 三个水平,价格可以有低、中、高三个水平。
根据实验因素和水平,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实验设计矩阵。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实验设计矩阵的大小。
实验设计矩阵的大小取决于实验因素和水平的组合数。
如果有n个实验因素,每个因素有k个水平,那么实验设计矩阵的大小就是k^n。
确定好实验设计矩阵的大小后,我们可以开始填写矩阵。
在填写实验设计矩阵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些原则。
首先,要保证每个实验因素和水平在矩阵中都有充分的表示。
其次,要尽量避免重复和冗余的组合。
最后,要随机分配实验因素和水平的组合,以避免实验结果受到先验因素的影响。
填写好实验设计矩阵后,我们可以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为每个被试者提供矩阵中的一部分选择选项,然后观察他们的选择行为。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对每个被试者随机选择一部分选项,并记录他们的选择结果。
进行实验之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离散选择模型(Choice Model)来分析实验数据。
离散选择模型可以通过统计方法估计被试者对不同选择选项的偏好程度,并预测他们在其他情境下的选择行为。
最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通过离散选择试验设计矩阵,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因素和水平对被试者选择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实际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计算组合权向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计算组合权向量(
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 组合权向量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
二. 层次分析法的广泛应用
• 应用领域: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 应用领域: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 人才选拔和评价,生产决策,交通运输, 人才选拔和评价,生产决策,交通运输,科研选 产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 题,产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 • 处理问题类型:决策、评价、分析、预测等 处理问题类型:决策、评价、分析、预测等. •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是关键一步,要有主要决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是关键一步,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是关键一步 策层参与. 策层参与 成对比较阵是数量依据 • 构造成对比较阵是数量依据,应由经验丰富、判 构造成对比较阵是数量依据,应由经验丰富、 断力强的专家给出. 断力强的专家给出
(3) W (3) = [ w1(3) , ⋯ , w n ]
构造矩阵
则第3层对第 层的组合权向量 则第 层对第1层的组合权向量 层对第 层对第1层的组合权向量 第s层对第 层的组合权向量 层对第
w
(3)
=W
(3)
w
( 2)
w(s) = W (s)W (s−1) ⋯W (3) w(2)
其中W 是由第p层对第 其中 (p)是由第 层对第 p-1层权向量组成的矩阵 层权向量组成的矩阵
一致性检验
对A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已知: 阶一致阵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已知:n 阶一致阵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 可证: 可证:n 阶正互反阵最大特征根λ ≥n, 且λ =n时为一致阵 时为一致阵 定义一致性指标: 定义一致性指标 CI =
λ − n CI 越大,不一致越严重 越大,
时通过一致性检验 定义一致性比率CR = CI/RI 当CR<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 定义一致性比率
选择旅游地” “选择旅游地”中 准则层对目标的权 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最大特征根λ=5.073
准则层对目标的成对比较阵 准则层对目标的成对比较阵
1 2 A = 1/ 4 1/ 3 1/ 3 1/ 2 1 1/ 7 1/ 5 1/ 5 4 7 1 2 3 3 5 1/ 2 1 1 3 5 1 / 3 1 1
最大特征根 λ1 权向量 w1(3)
λ2
w2(3)
组合权向量
k 1 0.595 0.277 0.129 3.005 0.003
层对第2层的计算结果 第3层对第 层的计算结果 层对第 2 0.082 0.236 0.682 3.002 0.001 3 0.429 0.429 0.142 3 0 4 0.633 0.193 0.175 3.009 0.005 5 0.166 0.166 0.668 3 0
• 便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便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尺度
a ij
1 相同
2
3 稍强
4
5 强
6
7
8
9 绝对强
Ci : C j的重要性
明显强
aij = 1,1/2, ,…,1/9 ~ Ci : C j 的重要性与上面相反 • 心理学家认为成对比较的因素不宜超过 个. 心理学家认为成对比较的因素不宜超过9个 • 用1~3,1~5,…,1~17,…,1p~9p (p=2,3,4,5), d+0.1~d+0.9 (d=1,2,3,4)等27种比较尺度对若干实例构造成对比较 等 种比较尺度对若干实例构造成对比较 算出权向量,与实际对比发现, 尺度较优. 阵,算出权向量,与实际对比发现, 1~9尺度较优 尺度较优
A =
w1 w1 ⋮ wn w1
w1 w2 ⋮ wn w2
⋯
⋯
w1 wn ⋮ wn wn
• A的秩为 ,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 的秩为1, 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 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的秩为 • A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 的特征向量 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n 的任一列向量是对应于 • A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一.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例. 选择旅游地
目标层
如何在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 如何在3个目的地中按照景色、 费用、居住条件等因素选择. 费用、居住条件等因素选择.
O(选择旅游地 选择旅游地) 选择旅游地
准则层
C1 景色
C2 费用
C3 居住
C4 饮食
C5 旅途
方案层
P1 桂林
P2 黄山
P3 北戴河
“选择旅游地”思维过程的归 选择旅游地” 选择旅游地 纳 • 将决策问题分为 个层次:目标层 ,准则层 , 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O,准则层C, 方案层P;每层有若干元素, 方案层 ;每层有若干元素, 各层元素间的关系 用相连的直线表示. 用相连的直线表示 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 •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及各方 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目标的权重 案对每一准则的权重. 案对每一准则的权重 • 将上述两组权重进行综合,确定各方案对目标的 将上述两组权重进行综合 综合, 权重. 权重 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完成以上步骤,给出决策问题的定量结果. 完成以上步骤,给出决策问题的定量结果
允许不一致,但要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允许不一致, 考察完全一致的情况
W ( = 1) ⇒ w1 , w2 , ⋯ , wn
⋯ ⋯
令aij = wi / w j
w = ( w1 , w2 , ⋯ , wn ) T ~ 权向量
成对比较阵和权向量 成对比较完全一致的情况 满足 aij ⋅ ajk = aik , i, j, k =1,2,⋯, n 的正互反阵A称一致阵, 的正互反阵 称一致阵,如 一致阵 性质
wk( 3)
λk
CI k
w(2) 0.263 0.475 0.055 0.090 0.110
RI=0.58 (n=3), CIk 均可通过一致性检验 = 方案P 对目标的组合权重为0.595×0.263+ …=0.300 方案 1对目标的组合权重为 × 方案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为 (0.300, 0.246, 0.456)T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成对比较阵 和权向量 元素之间两两对比, 元素之间两两对比,对比采用相对尺度
设要比较各准则C 对目标O的重要性 设要比较各准则 1,C2,…,Cn对目标 的重要性 1 Ci : Cj ⇒ aij A = (aij ) n×n , aij > 0, a ji = aij 选 择 旅 游 地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 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层(目标— 准则或指标—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 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 准则或指标 方案或对象),上层受下层影响,而层内 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 各因素基本上相对独立
组合权向量
记第2层 准则)对第 层 目标) 记第 层(准则)对第1层(目标) ( w ( 2 ) = ( w1( 2 ) , ⋯ , wn2 ) ) T 的权向量为 方案层对C 费用 费用) 方案层对 2(费用 的成对比较阵
1 1/ 3 1/8 Β2 = 3 1 1 / 3 8 3 1
n −1
为衡量CI 的大小,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 RI——随机 为衡量 的大小,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 随机 模拟得到a 形成A,计算CI 即得RI. 模拟得到 ij , 形成 ,计算 即得 Saaty的RI结果如下(已知数据) 的 结果如下 已知数据) 结果如下(
n RI 1 2 10 11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3 4 5 6 7 8 9
同样求第3层 方案 对第2层每一元素 准则)的权向量 方案)对第 层每一元素(准则 同样求第 层(方案 对第 层每一元素 准则 的权向量 方案层对C 景色 景色) 方案层对 1(景色 的成对比较阵
1 B1 = 1 / 2 1 / 5 2 1 1/ 2 5 2 1
…Cn
…Bn … λn … wn(3)
广泛应用
例1 国家 国民 实力分析 收入
军事 力量
国家综合实力 科技 水平 社会 稳定 对外 贸易
1 2 A = 1/ 4 1/ 3 1/ 3 1/ 2 1 1/ 7 1/ 5 1/ 5 4 7 1 2 3 3 5 1/ 2 1 1 3 5 1 / 3 1 1
A~成对比较阵 成对比较阵 A是正互反阵 是正互反阵
要由A确定 要由 确定C1,…,Cn对O的权向量 确定 的权向量
权向量(特征向量)w =(0.263,0.475,0.055,0.090,0.110)T 权向量(特征向量) 一致性指标 CI = 5 .073 − 5 = 0 .018 5 −1 查表) 随机一致性指标 RI=1.12 (查表 查表 一致性比率CR=0.018/1.12=0.016<0.1 一致性比率 通过一致性 检验! 检验
2)构造成对比较阵 )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 尺度, 用成对比较法和 尺度 成对比较阵. 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 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量. 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量
对于不一致(但在允许范围内)的成对比较阵 , 对于不一致(但在允许范围内)的成对比较阵A, 建议用对应于最大特征根λ 的特征向量作为权 向量w 向量 ,即 Aw = λ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