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节水的运动学业分层测评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1
一
二
三
(1)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雪融水 B.湖泊水 C.雨水 D.地下水
(2)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
一
二
三
尝试解答:第(1)题,对流层气温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约6 ℃的
分布规律
高原和高 高大的山 山气候 地、高原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南 美安第斯山脉
气候垂直
地势高,地形起 伏大
变化明显, 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
降低
一
二
三
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一般方法:以“温”定半球、定带,以“水”定型。 利用气温高低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气温高,12、1、2月气温低, 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利用气温确定温度带,利用降水量 的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型。
一
二
三
尝试解答:①图中最冷月1月的气温
(填“大于”或“小于”)0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所以为
气候;②图中最冷月1
月的气温
(填“大于”或“小于”)0 ℃,最热月的气温在25 ℃以
上,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为
气候;③图中最冷月1
月的气温
(填“大于”或“小于”)0 ℃,降水量集中在7月份,为
气候;④图中最冷月1月的气温
本章整合
①热力环流 ②海陆热力性质 ③气旋 ④对流 ⑤地面 ⑥ 矿物 ⑦沉积岩 ⑧外力
一
二
三
一、判断地壳运动过程的方法 1.根据地层厚度判断 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或时间长,或者是 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或时间短,或沉积物 来源少。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2大气环流中图中图高一地理
合作学习
EZUOXUEXI
D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主题(zhǔtí)活名动师精讲
典例剖析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本次冷空气的发源地在哪里? 提示: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亚洲高压中心。 (2)冷空气所在地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势力强劲的冷高压。
纬度 30°~40°的大 陆西岸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纬度 40°~60°的大 陆西岸
12/7/2021
第七页,共五十页。
首页
Z H 自主预习 IZHUYUXI
合作学习
EZUOXUEXI
D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zhǔtí)名活师动(mínɡ s典hī例)剖精析讲(pōuxī)
12/7/2021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页。
首页
Z H 自主预习 IZHUYUXI
合作学习
EZUOXUEXI
D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tànjiū) 探究(tànjiū) 探究(tànjiū)
一
二
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名师精讲
【例题2】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第六页,共五十页。
一
二
三
三、大气环流(huán liú)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 带
热带雨林气 候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水的运动(2)教案 中图版必修1(2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水的运动(2)教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水的运动(2)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水的运动(2)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问题讨论:俗语说:无风不起浪。
你赞成这个观点吗?学生讨论:略2、课件展示(Flash动画):月相与潮汐现象。
潮汐是在日、月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当日、月、地呈直角关系时,引潮力减少,形成小潮。
【承转】在三种形式的海水运动中,洋流规模巨大,对地理环境影响广泛是海水运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也是本课要讲的重点内容。
(板书:二、洋流的形成与分类:)【实验观察】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不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读图过渡】读教材上“地球上风带模式图与洋流模式图”(如下图).对比两模式图,联系刚才的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据洋流模式图,给洋流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海洋表层的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运动叫洋流。
2、仔细观察:风带中的风向与洋流的流动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这说明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洋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与风向一致,这说明定向风的作用是形成风的主要动力,主要原因。
【世纪金榜】2016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精讲
亚洲东 新西兰 部岛弧、 南北二 海沟 岛
边界类型
消 亡 边 界 ↓ ↑ 俯 大陆板块 冲 ↓ 边 ↑ 界 大洋板块
示意图
明显地形
海岸山脉 、 _________ 陆缘岛弧、 海沟
实例
太平洋 西部的 海沟、 岛弧链
【图文助记】
1.内外力共同作用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
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如
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和谷地。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向平坦,如
亡边界)附近。
(2016·哈尔滨模拟)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
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4.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
【解析】3选B,4选D。第3题,根据图中轮廓判断甲位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砂岩
)
B.花岗岩
C.大理岩
流纹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可
判断为向斜,从地貌特征看为山岭,即向斜槽部受挤
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乙处岩层向上
拱起,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球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 共同作用的结果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划分: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
断裂带 分割成六大板块,分别为_____ 欧亚 板块、太 是被_______ 印度洋 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_____ 南极 平洋板块、_______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中图中图高一地理
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还不一定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
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误区警示(jǐnɡ
shì)
5.南、北半球中纬度(南北纬40°~60°)西风(xīfēng)漂流均为寒流。 实际上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dìbiǎo)蒸发、降水、径流、
下渗等环节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第七页,共四十一页。
5、人类活动(huó dòng)对水循环的影响
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影响(yǐngxiǎng)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
时间分配(fēnpèi)不均---- 修建水库
回顾 旧 (huígù ) 知水 圈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相互转
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yī ɡè)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
地
海洋水
球
上
的
大气水
冰川水 河流水
水
地表水 湖泊水
陆地水
地下水 生物水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第二页,共四十一页。
第二节 水的运动(yùndòng)
第三页,共四十一页。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据某报2009年7月22日报道:英国一男子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bù tónɡ) 城市。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近日来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
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据此回答3~4题。
3.“近日来”,戴维冲浪所借助(jièzhù)的风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水的运动(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第二节水的运动第一课:水循环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这一点很重要。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水循环过程的简明描述;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学生可以增强他们对水资源苦难的意识。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实验、问题讨论、理结合实践,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激动人心的设计和介绍]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事实上,从地理的角度来看,这句流传数千年的好句子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
你知道哪里不对吗?违反了什么地理原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循环板书:水循环【实验探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好教材中的“模拟水循环”实验。
为了使实验更加明显和快速,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件,将“直接在阳光下烘干或用台灯直接照射”的条件改为“用酒精灯加热”。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
容器中的水和小瓶中的沙子在现实中等同于什么?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3、要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水从容器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冷凝,然后直接从石头下面滴到小瓶中的沙子上,这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相似。
[课件展示]为了更直观、准确地反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情况,教师有步骤地播放多媒体课件:水循环,如下图。
jbdieiac在播放课件时,FHG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1。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能量交换讲解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课时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设计者:
中关村中学刘文静、马珏、黄爽、王为民、娄春娟、
一、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具体要求:运用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示意图,描绘其主要天气特点,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情况。
活动建议: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影响本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并指导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概念。
2.运用简易天气图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天气系统及其形成原因。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难点: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四、教学方式:指导观察法、探究法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五、教学流程
六、板书设计
气团 锋。
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水在各自然要素中表现为最活跃,在自然界的分布也最为广泛,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通过水循环各环节使各种水体处在不断循环和交换更新中,将四大圈层紧密联系起来,也是联系各种水体的纽带,维持着物质和能量的动态平衡。
本节介绍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及水循环意义,水循环运动规律是阐明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理论。
学情分析:通过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有了初步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可以自主学习掌握水循环概念、各环节甚至可以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合作探究水循环的意义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图2-2-3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能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绘图、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形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水循环运动过程,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2、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各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预。
教学方法:多媒体件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绘图法、比较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情景导入新课: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了吗?由此引入新课。
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课件展示让学生回答问题:1.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起来?2.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个类型?3.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教师分别展示图片,在白板上绘图阅读教材P47内容完成:读“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图,完成下题:(1)类型:A为循环,B为循环,C为循环。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环流(1)教案 中图版必修1(2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环流(1)教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环流(1)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环流(1)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大气环流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全球风带的风向特点及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2.地位与作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季节移动的教学,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也是下一节教学内容“行星风系与气候”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找出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形成原因;辨别各风带的风向特点,说出风向的分布规律;能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原因。
2.通过阅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等示意图或演示FLASH,学会观察,思考并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提高读图识图和表述能力。
3、培养积极思考、仔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及分布规律,移动规律.2.难点:全球气压带的成因;风带的风向特点及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形成原因.四、教学流程示意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利用PPT展示新华网网页,2006年10月18日上海要闻,标题为“上海今夏以来天气连破多项历史记录”.设计情境问题:上海今年夏天天气如何,你还有印象吗?猜猜看,破了哪些历史记录?【设计思想】利用新闻网页的标题来导入课题,以吸引学生注意。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课件中图版必修1
一二三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巨大的洋流系统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 量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 洋流对世界渔场的地理分布有显著影响。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易形 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和北海渔场。 3.对航海的影响 顺着洋流航行比逆着洋流航行的速度要快。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影响海上航行。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利于近海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净化,但使污染范围扩大。
一二三
一、洋流的形成和分类 1.海洋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海浪、潮汐、洋流。 2.洋流 (1)定义: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 (2)主要动力:盛行风。
暖流:洋流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 (3)分类
寒流:洋流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
思考讨论 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高吗? 提示:不一定。若在相同纬度,则暖流水温比寒流水温高;若在不同 纬度,则暖流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
一二三
思考讨论 为什么欧洲西侧北极圈附近的摩尔曼斯克港口为世界 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 提示: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世界洋流的分布
世界各洋流的分布,用想象法分数式“
8 0
”联想记忆:中间线为赤道,
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方法技巧洋流分布规律的判断应用 (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 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 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中高纬海域。 (3)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 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 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中图版必修1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地形是向斜
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
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
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以下五图
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
2.等温线的判读技巧 (1)等温线走向。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 是太阳辐射;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 海陆位置。
一
二
三
四
(2)若两条等温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判读原则是“大于大的,小于 小的”,即它的值若与温度值大的相等,则闭合区域气温值高于温度 值大的那条等温线值;两条等温线之间的闭合曲线的值若与温度值 小的相等,则闭合区域气温值低于温度值小的那条等温线值,如图1 所示。
一
二
三
四
(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
地壳上升形成的(如下图)。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
一
二
三
四
2.分析图中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 此分析山脉的走向,分水岭所在位置、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度 差等。若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 般来说,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 地势的高低起伏情况。
一
二
三
四
2.判断气压场类型(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例)
一
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
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
3.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关系。
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
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
2.主要类型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判断1.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没有本质区别。
( ×)2.风蚀蘑菇和沙丘都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 √)3.沙丘、沙陇、冲积扇、三角洲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结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2.物质循环过程(1)转化的岩石:如岩石的名称。
(2)循环环节⎩⎪⎨⎪⎧a.冷却凝结b.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
(2)外力作用:夷平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
判断1.花岗岩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 × )2.岩浆岩和其他两类岩石可以直接转化。
( × )3.只有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形成的。
( √ )探究点一 外力作用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 000年历史的“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
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 中图版必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
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4课时
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二、课件:《大气运动》.ppt
三、学习活动过程: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 中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阅图,学生能够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通过阅图,学生能够自已学会分析内力、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科学美的观念.教学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教学难点:读图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有条件的地方到野外实地考察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问题引入: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在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许多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活动:你还能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教师提问:那么,地壳为何会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从而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板书:一、地质作用:)(板书:1、地质作用的含义:)教师讲解: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及时检测: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B、大寨梯田C、岩层的断裂、错位D、荷兰的围海造田E、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板书:2、地质作用的分类:)教师讲解: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高中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二节 热力环流
高中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_第二节热力环流1.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通过分析大气的温室效应在农业中的运用,学生能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激发了运用创造能力;3.通过对大气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形成科学的大气观。
2学情分析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在第一章中已经学过了宇宙中的地球,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对本堂课的大气环境内容学习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并且,本单元学习的大气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的感观上的认识。
在以上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堂课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较好地认识。
而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却是接触不多,并且想象能力不足,加之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很多同学在初中没有学过地理,大气知识抽象复杂,学生理解很困难,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要作为难点重点讲解,利用动画和图表等内容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重点难点(一)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和温室效应;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3.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4.4.全球性大气环流5.(二)难点: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温室效应;2.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3.全球性大气环流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读图、绘图,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层次大气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4.1.2学时重点大气各层次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4.1.3学时难点各层次气温变化曲线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嫦娥奔月之后的生活如何呢?引出大气的组成及作用活动2【活动】探究新知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水的运动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现象、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下图为某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FE为高空,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将海洋水输送到陆地上
C.环节③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2.若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中的副热带环流,S线代表纬线,则 ( )
【导学号:32980099】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解析】第1题,①为降水,能补给地表淡水,②为径流输送,陆地水流向海洋,③为海水蒸发,④水汽输送量会受到地形的影响,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第2题,副热带海域呈逆时针流动为南半球大洋环流,①为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西风漂流,③为寒流,对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④为南赤道暖流。
【答案】 1.A 2.B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该区域降水增加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D.地下径流增加
4.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 ) A.封山育林B.退耕还林
C.修建梯田D.修建小型水库
【解析】第3题,毁林开荒、植被破坏导致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
第4题,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修建小型水库能进一步增加该流域的水资源。
【答案】 3.B 4.C
读下列四幅洋流示意图,回答5~6题。
5.属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的是( )
A.a B.b
C.c D.d
6.属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第5题,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是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
第6题,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是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由三支洋流构成。
【答案】 5.A 6.C
读图,回答7~8题。
7.若此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
【导学号:32980099】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8.若此图为太平洋,箭头①表示的洋流名称是( )
A.东澳大利亚暖流B.千岛寒流
C.秘鲁寒流D.阿拉斯加暖流
【解析】第7题,从图中所示的纬度可知是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再从逆时针方向流
动可知是南半球的大洋环流。
第8题,由第7题可知是南半球的大洋环流,而①又是暖流,且位于太平洋,所以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答案】7.D 8.A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Ⅰ~Ⅳ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别是:Ⅰ______洲,Ⅱ________洋,Ⅲ________海峡,Ⅳ________河。
【导学号:32980100】
(2)图中大陆东岸的洋流性质为________,西岸的洋流流向为________,其洋流名称为________。
(3)图中河流为________河,主要参与________循环,属于该循环的________环节。
(4)图中①、②、③三支洋流,________洋流沿岸有荒漠景观,________洋流附近有大渔场。
(5)若在C点处有一艘油轮发生石油泄漏,B、E两点受污染较严重的是________。
【解析】据大陆轮廓判断,图为南美洲大陆,大陆东岸为巴西暖流,西岸为秘鲁寒流。
亚马孙河属于外流河,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为地表径流。
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在此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由于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故C处的石油污染会随洋流流向B海区。
【答案】(1)南美太平麦哲伦亚马孙
(2)暖流自南向北秘鲁寒流
(3)亚马孙海陆间地表径流
(4)③③(5)B
[能力提升]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关于a、b两处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
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
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11.M地沿海海域因( )
A.上升补偿流形成大渔场
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12.M处的气候类型及影响该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南赤道暖流
B.地中海气候——西风
C.热带沙漠气候——秘鲁寒流
D.温带海洋性气候——山脉阻挡
【解析】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该海域位于南美大陆西侧,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洋流a向西北流动,从而形成上升补偿流b,使该海域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M处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0.C 11.A 12.C
13.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图,回答问题。
图1 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图2 北印度洋夏季季风示意图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
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导学号:32980101】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方向)流动。
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__海区。
(3)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上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上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解析】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是越向南温度越低,因此位于南半球。
虚线的等温线向高纬方向突出,因此水温较高。
从流向上看,暖流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在南半球为向南流。
①~④四个地点中,只有①地位于南半球且洋流向南流动,因此图1海域只能位于①海区。
图2中②地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下层海水上涌。
【答案】(1)南高暖增温增湿
(2)南①
(3)有些大陆沿岸海区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上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上升流。
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