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AP内切酶1的克隆

合集下载

第3章 基因工程-【必背知识】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师版)

第3章  基因工程-【必背知识】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师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知识梳理第三章基因工程第一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制品。

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重组DNA技术。

一、分子手术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1.全称和简称全称:_限制性内切核酸酶_简称:__限制酶_2.来源:主要是从_原核生物__中分离纯化出来的3.作用:①能够识别_双链_DNA分子的某种_特定核苷酸序列。

①使_每一条_链中_特定部位_的_磷酸二酯键__断开。

4.作用部位:_磷酸二酯键__5.识别序列: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_6_个核苷酸组成,也有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_4_个、_8_个或__其他数量_的核苷酸组成。

6.切割结果: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__黏性末端_和__平末端__。

(1)EcoR①限制酶切割EcoR①识别序列为GAATTCEcoR①切割部位为GA之间的磷酸二酯键(2)Sma①限制酶切割Sma①识别序列为CCCGGGSma①切割部位为CG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二、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功能:将__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_,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_磷酸二酯键__。

2.种类E·coli 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T4噬菌体特点只缝合黏性末端缝合黏性末端平末端作用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比较与名称作用部位作用底物作用结果限制酶磷酸二酯键DNA将DNA切成两个片段DNA连接酶磷酸二酯键DNA片段将两个DNA片段连接为一个DNA分子DNA聚合酶或热稳定DNA聚合酶磷酸二酯键脱氧核苷酸将单个脱氧核苷酸依次连接到单链末端DNA(水解)酶磷酸二酯键DNA将DNA片段水解为单个脱氧核苷酸解旋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DNA将双链DNA分子局部解旋为单链,形成两条长链RNA聚合酶磷酸二酯键核糖核苷酸将单个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到单链末端三、分子运输车——载体1.作用:携带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

河南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3377)

河南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3377)

河南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分析题(5分,每题5分)1. 写出原核表达实验步骤。

答案:原核表达实验步骤如下:(1)按上述步骤提取该组织工作的RNA,反转录为cDNA。

(2)以cDNA为模板,用上述引物扩增出带酶切位点的A基因片段。

(3)用BamHI和EcoRI分别切割目的片段和抓手,连接酶将A 基因和载体紧密连接构成重组质粒。

(4)将重组质粒转入感受态的大肠杆菌BL21中,涂布,根据载体所携带的抗性标记筛选出稳定遗传重组的质粒酸二钠。

(5)摇菌、扩大培养,待菌液生长到对数生长期,收集菌体,裂解、收集蛋白质。

(6)将总蛋白制备成溶液通过镍柱,由于A蛋白携带有His标签,可以被吸附在镍柱上时,然后加缓冲液将吸附在镍柱上的A蛋白洗脱下来,即可得到A蛋白溶液。

解析:2、判断题(55分,每题5分)1. 癌细胞生长旺盛,因而内质网特别发达。

()答案:正确解析:内质网是细胞内除核酸以外的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核酸,如蛋白质、脂类(如甘油三酯)和糖类合成的基地。

癌细胞生长旺盛,能够大量的蛋白质、脂质、糖类等,因而内质网特别发达。

2. 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沿5′→3′方向合成,在滞后链上则沿3′→5′方向合成。

()答案:错误解析:DNA复制时在前导链上和滞后链上DNA均沿5′→3′方向合成。

3. 蛋白质可解离的基团都来自其侧链上的基团。

()答案:错误解析:蛋白质可解离的集团来自侧链基团和两端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4. T4 DNA连接酶和E.coli连接酶都能催化平末端和黏性末端的连接。

()答案:错误解析:E.coli连接酶只能乙烯黏性末端的连接。

5. 内含子的剪切反应都不需要ATP。

()答案:错误解析:酵母tRNA和hnRNA内含子的填充需要ATP提供能量,而Ⅰ型和Ⅱ型内含子的剪切不需要能量。

分子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双螺旋模型。

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染色体组成:(1)组蛋白:H1、H2A、H2B、H3、H4。

(2)非组蛋白(3)DNA(4)RNA染色体包装:①核小体:200bp左右DNA分子盘绕在H2A、H2B、H3、H4各两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外,H1位于核小体外。

7②螺线管:染色细丝盘绕成而成,每一个螺旋包含6个核小体。

6③超螺旋:30个30nm螺线管缠绕而成。

40④染色体:超螺旋圆筒进一步压缩。

5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①基因组庞大;②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序列;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⑤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⑥存在大量顺式作用元件;⑦存在大量的DNA多样性,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⑧具有端粒结构。

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①结构简练;②存在转录单元;③有重叠基因。

DNA的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DNA的二级结构: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①右手螺旋:A-DNA:与B-DNA比大沟变窄,小沟变宽。

每圈螺旋11个碱基对B-DNA:是大多数DNA的构象。

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即顺中心轴方向,每个0.34nm有一个核苷酸,以3.4nm为一个结构重复周期,双螺旋的直径为2.0nm。

②左手螺旋:Z-DNA:每圈螺旋含12对碱基,大沟平坦,小沟深而窄,核苷酸构象順反相间,螺旋骨架成呈Z字形。

DNA的变性:DNA溶液温度接近沸点或者pH较高时,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

复性是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从单链恢复成双链的过程。

Tm值:DNA在260nm处吸光度最大。

将吸光度相对温度变化绘制曲线,吸光度增大到最DNA的解链温度(熔点)。

DNA修复的五种方式

DNA修复的五种方式

DNA修复的五种方式作者:杨蕙萱肖义军来源:《中学生物学》2015年第07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细胞在受到致癌因子作用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使细胞发生癌变。

除此之外,作为细胞中最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偶尔也会发生碱基错配的情况,如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等,都会对DNA的结构造成损伤,使其复制与转录都受到阻碍,进而引起细胞突变。

然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能对受到的不同损伤进行修复,修复的方式主要有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应急反应(SOS)。

1 错配修复错配修复是指DNA分子在复制的过程中,有碱基的插入/缺失而引起碱基错配时,而采用的一种修复方式。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2“DNA的复制”中,DNA作为生物体最主要的遗传物质,在复制的过程中,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但这种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不是就一定能保证碱基配对不会发生错误呢?而在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中,又介绍了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等,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由此可见,DNA分子在复制时虽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但碱基配对偶尔也会发生错配的情况。

一旦DNA分子中出现碱基错配,细胞就会启动错配修复系统来修复,进而减少突变的发生。

这种修复方式主要是依靠细胞中的Dam甲基化酶,它能在母链GATC序列上使腺苷酸N6位甲基化。

在DNA分子复制时,复制叉只要通过复制的起始位点,在DNA合成前的数分钟,母链就会被甲基化。

若DNA出现碱基错配,该系统就会通过辨别母链和子链(新合成时未被甲基化)来将子链切除,同时以母链作模板,再合成新的子链片段。

以大肠杆菌为例,在其修复过程中需要许多酶的参与,如:特异性修复蛋白(MutS、MutL、MutH)、核酸外切酶(ExoⅠ、ExoⅦ、ExoX、RecJ)、DNA解旋酶Ⅱ、DNA单链结合蛋白(SSB)及DNA连接酶等。

具体过程是二聚体MutS先找到DNA错配位点,之后与之结合,随后二聚体MutL结合上来,和MutS组成复合物(MutSL),MutSL在ATP水解提供能量的驱使下,能沿DNA双链向两方向移动直至遇到GATC序列为止,然后MutH再与MutSL结合,并在未被甲基化的子链GATC序列的5′端(沿5′→3′方向由ExoⅦ或RecJ将链切除)或3′端(沿3′→5′方向由ExoⅠ或ExoX将链切除)把核酸链切开,最终再由DNA聚合酶Ⅲ依照模板序列合成新的DNA链,由DNA连接酶将缺口连接。

在双链DNA中的尿嘧啶是在人类细胞中的底物的核苷酸切口修复途径

在双链DNA中的尿嘧啶是在人类细胞中的底物的核苷酸切口修复途径

在双链DNA中的尿嘧啶是在人类细胞中的底物的核苷酸切口修复途径意义水解尿嘧啶胞嘧啶脱氨生成一个高度突变的DNA碱基病变被认为是生物体自发突变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们报告,人类重大嘌呤/嘧啶(AP)核酸内切酶,APE1,是一种脱氧尿嘧啶核苷核酸内切酶,可以去除尿嘧啶DNA糖基化酶独立核苷酸切口修复途径中残留。

这一新的修复古人类在进化上保守的AP核酸内切酶功能,指向一个可能的进化起源自发在一个共同的祖先,所有的生命形式的DNA损伤的DNA修复机制。

自发水解胞嘧啶脱氨尿嘧啶(U )在DNA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来源是一个常数。

这种诱变的过程,大大提高在高温下,在单链DNA 。

如果不修复,这些尿嘧啶残基的C→T 的过渡,这是最常见的在生物体中发生的自发突变在人类肿瘤中,常常发现产生。

在大多数物种中,尿嘧啶残基从DNA由特定的尿嘧啶- DNA糖基化酶中的碱基切除修复途径除去。

另外,在某些古生物体,尿嘧啶残基被淘汰嘌呤/嘧啶(AP )的核苷酸切口内切酶修复途径。

在这里,我们主要人力AP核酸内切酶1 ,APE1 ,其特征在于底物特异性,对U的双链DNA 。

APE1裂解寡核苷酸双链含单U ⋅G碱基对,这个活动强烈地依赖于序列上下文和对面的基地到U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参数表明,的APE1具有高亲和力的DNA含有ü但切割DNA双链在一个非常低的速度。

的反应产物的MALDI -TOF-MS分析表明,一个U ·G双工APE1催化裂解产生预期的DNA片段,含有5'-末端的脱氧尿苷一磷酸。

APE1在体外识别和切割双链DNA中的U的事实表明,这个属性的AP核酸内切酶的核酸外切酶III系列显着保守的古细菌对人类。

我们建议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作为备份删除尿嘧啶胞嘧啶脱氨产生的核苷酸切口修复可能采取行动。

自发水解尿嘧啶胞嘧啶脱氨生成一个高度突变的DNA碱基病变。

(70-200 )的基因组,每天的胞嘧啶碱基转化为尿嘧啶在每个人的细胞(1,2)。

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分⼦⽣物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简述分⼦⽣物学的主要内容。

1.DNA重组技术(⼜称基因⼯程)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物⼤分⼦的结构功能的研究——结构分⼦⽣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物信息学研究⼆.什么是遗传学的中⼼法则和反中⼼法则?遗传学中⼼法则:描述从⼀个基因到相应蛋⽩质的信息流的途径。

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转录成RNA,然后RNA翻译成多肽。

反中⼼法则:由RNA逆转录到DNA,再由DNA转录到RNA,然后RNA翻译成多肽、蛋⽩质。

第⼆章染⾊体与DNA⼀、名词解释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条链作为模版,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带DNA分⼦,每个⼦代DNA分⼦中都含有⼀条亲代DNA链的复制⽅式。

冈崎⽚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 3 的多个短⽚段,这些不连续的⼩⽚段称为冈崎⽚段。

复制⼦: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个复制单位,叫复制⼦。

插⼊序列:最简单的转座⼦,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它们是细菌染⾊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

DNA的变性和复性:变性:指DNA双链的氢键断裂,完全变成单链。

复性:指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双向复制:复制从⼀个固定的起始点开始,同时向两个⽅向等速进⾏。

引物酶:⼀种特殊的RNA聚合酶,在DNA模版上合成⼀段RNA链,这段RNA链是DNA复制起始时必需的引物。

转座⼦:存在与染⾊体DNA上可⾃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碱基切除修复:⾸先由糖苷⽔解酶识别特定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上形成AP位点,由AP核酸内切酶把受损的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移去包括AP位点在内的⼩⽚段DNA,由聚合酶Ⅰ合成新⽚段,DNA连接酶最终把两者连接成新的DNA链。

DNA重组修复:即“复制后修复”。

机体细胞对在复制起始时尚未修复的DNA部位可先复制再修复。

在复制时,先跳过损伤部位,在和成链中留下⼀个缺⼝。

现代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知识点1.DNA的双螺旋模型特点: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base pair, bp)重复一次,间隔为3.4 nm。

其意义: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

2.核小体(nucleosome):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亚基,由约200 bp的DNA和组蛋白八聚体所组成。

每个核小体含有约200bp的DNA,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2份拷贝,1份拷贝的H1组蛋白位于核小体外侧。

H1组蛋白不同组织和物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酵母中不存在)。

微球菌核酸酶(micrococcal nuclease)处理染色体可得到单个核小体。

每个核小体有2圈DNA。

3.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

携带很多基因的分离单位。

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才可见的形态单位。

4.染色体的组成:组蛋白,非组蛋白,DNA ,少量RNA5.组蛋白的特性(组蛋白分为H1、H2A、H2B、H3、H4):(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AA分布的不对称性(4)组蛋白的修饰作用(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6.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基因组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2)结构简练;不转录部分很少且常是控制基因表达的序列(3)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mRNA,这些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协同表达。

(4)有重叠基因;同一段DNA能携带两种一同的蛋白质信息,主要是:一个基因完全存在于另一个基因内。

部分重叠: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的重叠。

7.C值(C-value):单倍体基因组中DNA的总量.在真核生物中,每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总是恒定的,称为C-值8.C值矛盾(C-value paradox):一个有机体的C值与它的编码能力缺乏相关性称为 C值矛盾。

现代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and简答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and简答题

1.基因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基因组基因组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集合,是指某个特定物种细胞内全部DNA分子的总和。

3.顺反子由顺/反测验定义的遗传单位,与基因等同,都是代表一个蛋白质质的DNA 单位组成。

一个顺反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4.基因表达DNA分子在时序和环境的调节下有序地将其所承载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系统转变成蛋白质分子(或者RNA分子),执行各种生理生化功能,完成生命的全过程。

5.ribozyme【已考试题】即核酶,由活细胞所分泌的具有像酶那样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6.SD序列原核生物起始密码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一段保守序列,能与16S rRNA 3′端反向互补,被认为在核糖体-mRNA的结合过程中起作用。

7.RFLP即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指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的遗传差异。

这些差别引起相关限制性酶切割产生不同长度片段。

RELPs可用于遗传作图,将基因组与常见的遗传标记联系起来。

8.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相关位置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9.内含子和外显子真核细胞DNA分子中能转录到mRNA前体分子中但会在翻译前被切除的非编码区序列称内含子。

而编码区称为外显子。

10.C值和C值反常现象C值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一般随生物进化而增加,但也存在某些低等生物的C值比高等生物大,即C值反常现象。

原因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含大量非编码序列。

11.卫星DNA在DNA链上串联重复多次的短片段碱基序列。

因能在密度梯度离心中区别与主DNA峰而单独成小峰而得名。

12.重叠基因一段能够携带多种不同蛋白质信息的DNA片段。

13.断裂基因【已考试题】在DNA分子的结构基因内既含有能转录翻译的片段,也含有不转录翻译的片段,这类基因称断裂基因。

14.复制子【已考试题】DNA分子上一个独立的复制单位,包括复制原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

分子生物学考试要点第二章1、染色体成分:DNA和蛋白质2、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为什么?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储存的信息的表达,高度螺旋化的棒状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3、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其具体组成成分为:•在真核细胞染色体中,蛋白质与相应 DNA 的质量之比约为2:1,这些蛋白质在维持染色体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 DNA 组成核小体。

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为H1、H2A、H2B、H3及H4。

5、组蛋白的特性:①进化上极端保守性。

②无组织特异性。

③富含赖氨酸的特殊组蛋白H5。

④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

⑤组蛋白的修饰作用。

⑥进化上极端保守性:保守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3=H4>H2B=H2A>H1。

⑦无组织特异性。

⑧富含赖氨酸的特殊组蛋白H56、C值(C 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谬误( C value paradox):指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度不一致,某些地低等生物却具有较大的C值。

7、染色体四级结构分别为:核小体、螺线管、超螺旋圆筒、染色单体8、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 组成的。

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的外面。

每个核小体只有一个H1。

9、螺线管是由10nm染色质细丝盘绕形成的螺旋管状细丝,表现为30nm纤维。

超螺旋圆筒:由30nm的螺线管缠绕而成,压缩比为40。

染色单体由超螺旋圆筒再压缩5倍而成。

10、DNA的结构DNA的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结构。

(DNA分子内部的两种作用力:碱基堆积与离子键)DNA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相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盘绕结构。

(DNA有三种构象:A-DNA、B-DNA、Z-DNA。

DNA的高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旋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请以人为例,简述碱基切除修复机制

请以人为例,简述碱基切除修复机制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本人r,BER)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DNA修复机制,用于纠正DNA中的碱基损伤或修复碱基。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的一系列酶和蛋白质协同作用,完成了DNA碱基的切除和修复,维护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碱基切除修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损伤识别:当DNA中的某个碱基受到损伤时,损伤识别酶(如DNA glycosylases)会识别并结合到受损碱基上。

损伤识别酶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损伤,如碱基的氧化、甲基化等。

2. 碱基切除:一旦损伤识别酶结合到受损碱基上,它会通过切除酶的作用,切除掉受损的碱基。

切除酶一般是内切酶(AP endonuclease),它能够在损伤碱基周围切割DNA链。

3. 修复酶的介入:在碱基切除之后,DNA链上会留下一个空位,这时修复酶(如DNA聚合酶)会介入到空位上,并根据模板DNA的信息,合成新的DNA链。

4. 连接过程:修复过的DNA链与原始DNA链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步骤,碱基切除修复机制能够及时、准确地修复DNA中的碱基损伤,保持DNA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这一机制在维护细胞遗传信息、预防细胞突变和肿瘤的发生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人为例,碱基切除修复机制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的DNA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损伤,如紫外线、化学物质、放射线等,都可能导致DNA中的碱基损伤。

如果没有及时修复,这些碱基损伤将会导致细胞的突变或逝去,甚至引发癌症等疾病。

然而,人体内的碱基切除修复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修复DNA中的碱基损伤,保证了DNA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在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中,这一修复机制能够确保新生的细胞拥有稳定的遗传信息,避免了细胞的突变和异常发育。

无论是在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是在维持成年人体健康状态中,碱基切除修复机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碱基切除修复机制是维护DNA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障,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现代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学问点1.现代分子生物学争辩内容: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基因表达调控争辩,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争辩,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争辩。

2.人类基因组争辩包括遗传图(Genetic Map)绘制、物理图(Physical Map)构建、测序、转录图(Expression Profiling)绘制和人类基因组的序列图及基因鉴定等方面的工作。

3.DNA的双螺旋模型特点: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base pair, bp)重复一次,间隔为3.4 nm。

其意义: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

该模型的提出是20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进展的基石。

4.一级结构的表示法:结构式,线条式,字母式5.双螺旋DNA的松开导致负超螺旋,而拧紧则导致正超螺旋。

负超螺旋是细胞内常见的DNA高级结构形式。

正超螺旋是过度缠绕的双螺旋,目前仅在一种嗜热菌内发觉了活体内的正超螺旋。

超螺旋DNA的性质:结构紧密,粘度较低,浮力密度大,沉降速度快。

6.复制子(replicon):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

7.复制眼(Replication eye):在一个长的未复制区域内DNA已经复制的区域8.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双螺旋DNA两条亲本链分开使复制能进行的部位。

9.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tive replication):由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AP内切酶1的克隆和蛋白质纯化

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AP内切酶1的克隆和蛋白质纯化
第2 6卷 第 6期 20 0 8年 1 2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 1 f h ei n esy N tr c ne 0na o i z U i r t( a a si e ) l Sh v i ul e
V0 . 6 12
№ . 6
De c.2 8 00
文章编号 :0r78 (o80_r 30 l0.33 2o )60l.4 7 7
碱基切除修复的反应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般认 为碱基切 除修 复首先 由 D A糖 基酶 切除 N
12 蛋白质 纯化 系统 .
快速液相蛋白质纯化系统( EH a 1 r)硝酸 G elc e 、 na
纤维 素 ( a nP 1、t叫r ( n I a hr wh咖a l)f s c S柱 A ls m Pa_ e e eh
构建 A E 克隆重组体的质粒为 P R2 1 0 o P1 c . T P .
( vI e) 转 化 菌 株 为 E cl1 O 0sa ( 0o I io n , n t学 .0 DP 1 tj Tp i rn T l i tIvI e) AC0 I n1 g ,niD n 。构 建 A E tg P 1表 达 重 组 体 的质 粒 为 p 2b( oae ) 表 达 菌 株 为 E. Ⅱ 0 N vgn ,
H ca i eh 、 P柱 ( H r a h c i eh 、 l i Bo c )Q H a t A Is m P 咖 i B0 c) eh a t
H pI ( r rs 锄 P a lc i eh 、 ue I 0 ea n An h i e hn ai Bo c ) Sp e 2 0 1 a t x 柱 ( nr 锄 P a nc i eh 。 es h hⅡ ai Bo c ) a t

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

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

光的吸收 TGTCATTGCCGCAC ACAGTAACGGCGTG
酶的释放
TGTCATTGCCGCAC ACAGTAACGGCGTG
2,烷基转移修复
烷基转移酶类:将从O6甲基鸟嘌 呤或甲基磷酸二酯键的甲基转移至该 酶的一个半胱氨酸上,酶自身失活。
3,嘌呤的直接插入
嘌呤插入酶
二,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
新合成链 …TTTT
ll l l
模板链 …AAAAACTG…
…TTTT
llll
…AAAACTG…
A
…TGGCAATG… llllllll
…ACCGATAG…
…TTTTGAC…
lllllll
…AAAACTG… A
新合成链 …TTTT
llll
模板链 …AAAAACTG…
T
…TTT
lll
…AAAACTG…
O
NH
=O 紫外线 S-N
NCHH3
PO
=O
S-N
NH
=O CH3
NH =O
H CH3
H CH3
S 脱氧核糖;P 磷酸基团 2,其他损伤 DNA链断裂;DNA与蛋白质交联等。
DNA损伤的物理因素
1, 紫外辐射 产生相邻碱基的二 聚体,T=T最常见。
2,电离辐射 直接作用 于DNA分 子或间接作用(电离辐射产生的活性 氧);碱基损伤,糖环断裂,DNA链断 裂或交联。
NH3
鸟嘌呤 黄嘌呤(X) X不能与任何碱基配对
NH3 胞嘧啶 尿嘧啶(U) U-A C-G转换成T-A
(三)烷化剂引起的DNA损伤 1,种类
(1) 单功能烷化剂:将烷化剂加到 DNA的一条链上。

APE1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APE1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APE1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奚蕾;应明真;曹向明;沈伟生;王雅杰;刘宝瑞【摘要】目的了解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APE1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2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经治的病理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织标本133例. 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APE1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 133例患者失访14例,有效随访病例为119例. 患者中位年龄53岁, APE1蛋白阳性表达者96例(72.18%),阴性表达者37例(27.82%). APE1蛋白阳性表达和雌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以及分子分型相关(P<0.05),和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 生存分析提示APE1蛋白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APE1蛋白表达与雌激素受体表达、Her2表达、分子分型相关. 相比于APE1阴性表达患者,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xpression of APE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 in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analyze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PE 1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data , 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with Pro APE1.Methods Data from 133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December 2012 in Jiangy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and Changhai Hospit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e -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Pro APE1 wastest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 and a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patho-logical data was made .Survival function was done with Kaplan-Meier estimator, the survival distributions with Log-rank test was and compared.Results We missed 14 patients at the end of study and median age of the rest patients was 53 years old.96 of them manifes-ted positive Pro APE1 expressing (72.81%) and 37 of them manifested negative APE1 expressing (27.82%).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P<0.05), HER-2 positive (P<0.05), the molecular typing (P<0.05) were statistically related to Pro APE1, while age (P>0.05), size of tumor (P>0.05), lymph node situation (P>0.05), and historical stage (P>0.05)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Sur-vival function shows that patients with negative Pro APE1 expressing had a longer OS than who had positive expressing (P<0.05). Conclusion Expression of geneAPE1in invasive ductal breast cancer was associated to estrogen receptor , HER-2 and molecular typing . Compared with patients of APE 1 negative expressing , patients of APE1 positive expressing suggested a poor prognosis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5(044)010【总页数】4页(P114-117)【关键词】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作者】奚蕾;应明真;曹向明;沈伟生;王雅杰;刘宝瑞【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肿瘤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肿瘤科;210008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ap核酸内切酶名词解释

ap核酸内切酶名词解释

AP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简称APE或AP endonuclease)是一种能够识别并切割DNA中脱嘌呤/脱嘧啶(apurinic/apyrimidinic,简写为AP位点)的蛋白质。

这些位点通常是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因为它们可能由于氧化、去甲基化或其他化学修饰而失去了正常的嘌呤或嘧啶碱基。

在DNA复制或修复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错误或受损的碱基,细胞会激活相应的修复机制来恢复DNA的完整性。

AP核酸内切酶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元件之一,它能识别出DNA链上没有正常碱基的部位,并在那里进行剪切,以准备进一步的修复步骤。

这种剪切作用通常发生在AP位点的5'端,从而生成一个3'-OH末端和一个5'-磷酸末端。

AP核酸内切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基础的DNA修复途径,例如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

此外,它们还与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调控有关。

人类体内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AP核酸内切酶:APE1(也称为HAP1或Ref-1)和APE2。

其中,APE1是最常见且研究最深入的一种。

切除修复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切除修复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对多种DNA损伤包括碱基脱落形成的无碱基点、嘧啶二聚体、碱基烷基化、单链断裂等都能起修复作用。

此系统是在几种酶的协同作用下,先在损伤的任一端打开磷酸二酯键,然后外切掉碱基或一段寡核苷酸;留下的缺口由修复性合成来填补,再由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

不同的DNA损伤需要不同的特殊核酸内切酶来识别和切割。

切除修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碱基切除修复,它是在DNA糖基化酶的作用下从DNA中除去特定类型的损伤或者不合适的碱基。

另一种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它是一个识别广谱DNA损伤的系统,这些损伤被一个多功能的酶复合物除去,产生一个能被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修复的缺口。

(1)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主要修复那些影响区域性染色体结构的DNA损伤,包括由紫外线所导致的双嘧啶二聚体(purimidine dimer),化学分子或蛋白质与DNA间的DNA附加物(DNA adduct),或者DNA与DNA形成的交联(cross-link)等。

这些损害的形式若没有适时的排除,DNA聚合酶将无法辨识而滞留在损害的位置,这时细胞就会活化细胞周期检查点以全面停止细胞周期的进行。

主要包含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和转录偶联的核苷酸切除修复。

大致过程为:损伤识别---蛋白复合体结合到损伤位点----在错配位点上下游几个碱基的位置上(上游5’端和下游3’端)将DNA链切开----将两个切口间的寡核苷酸序列清除----DNA聚合酶合成新的片段填补缺口----连接酶将新合成片段与原DNA链连接起来(2)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 BER)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够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作业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1、绝大多数的真核生物染色体中均含有HI、H2A、H2B、H3和H4五种组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它们的保守性表现在(A)A.H3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2A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B. H2A和H2B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4的保守性比较低C. H1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D. H1和H3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4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中组蛋白在进化上极端保守性。

其中H3、H4最保守,H2A、H2B比较保守,H1较不保守。

2、下列叙述哪个是正确的(C )A. 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正相关B. 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负相关C. 每个门的最小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是大致相关的C值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不同物种的C值差异很大,随着生物体的进化,解析:物种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其C值就越大。

但是,在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同一类生物中,甚至在亲缘关系分接近的物种之间,它们的C值可以相差10倍乃至上百倍。

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并非线性相关,为C值矛盾。

C值矛盾描述了真核基因组中编码潜力和DNA 含量并非一致。

涉及到真核基因组绝对和相对的DNA数量。

3、真核DNA存在于( C )A. 线粒体与微粒体内B. 线粒体与高尔基体内C. 线粒体与细胞核内D.细胞核与高尔基体内E. 细胞核与溶酶体内解析:DNA作为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存在。

4、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C )A. 2‵-3‵磷酸二酯键B. 2‵-5‵磷酸二酯键C. 3‵-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解析: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无分支结构,核酸的共价结构也就是其一级结构,这种一级结构5、所有生物基因组DNA复制的相同之处是(A)A. 半保留复制B. 全保留复制C. 嵌合型复制D. 偶联型复制解析:生命遗传实际上是染色体DNA自我复制的结果。

DNA碱基切除修复

DNA碱基切除修复

二、物理因素引起的损伤
1. 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 • 紫外线(UV)照射引起的DNA损伤主要是形成 嘧啶二聚体。 2. 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 • 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 种途径。前者指辐射对DNA直接沉积能量,并引 起理化改变;后者是指电离辐射在DNA周围环境 的其它成分上沉积能量,而引起DNA分子的变化。 电离辐射的结果可以引起DNA的碱基损伤、链断 裂以及DNA的交联。
三、错配修复
• 错配修复可以纠正几乎所有的错配。此外 对于对于插入或删除引起的DNA遗传信息 的改变也有作用。 • 错配修复是以底物链上的信息为模板进行 的,因此这个系统有区分底物链和新合成 链的机制,细胞通过识别DNA链的甲基化 状态来区分底物链和新合成的链。整个修 复过程可以分为识别、切除和修补等步骤。
一、自发性损伤 1. 复制中的损伤
• 复制中的损伤指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时发 生的误差再经过DNA聚合酶“校读”和单 链结合蛋白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仍然存在的 DNA损伤。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复制过 程中的错配率为10-10左右。 • 影响复制过程诸因素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 题,错配率就会增高,如DNA本身功能和 底物的改变,二价阳离子的改变等。
烷化剂对dna的损伤烷化剂是一类亲电子的化合物极容易与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大分子的亲核位点起反应烷化剂核dna作用时就可以将烷基加到核酸的碱基上去
第十一章 DNA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第一节 DNA损伤
• DNA损伤即是指在生物体生命过程中DNA 双螺旋结构发生的任何改变。 • DNA损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单个碱基 改变和结构扭曲。
2. 碱基类似物对DNA的损伤 • 碱基类似物是一类结构与碱基相似的人工 合成的化合物,它们进入细胞以后,便能 替代正常的碱基而掺入到DNA链中,干扰 了DNA的正常合成。最常见的碱基类似物 是5-溴尿嘧啶(5-BU)。

毒理学简答题精选全文

毒理学简答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毒理学简答题第一篇:毒理学简答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一阶段)(1)两种品系、35天染毒、毒性量效曲线,推荐临床使用途径;(2)器官毒性试验、死亡情况、体重变化、血液学、临床生化学、组织学检查;(3)致突变活性第二阶段筛选;(4)生殖毒性试验;(5)受试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6)行为试验;(7)协同、增效、拮抗作用。

第三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二阶段)(1)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半年以上);(2)哺乳类动物致突变试验;(3)啮齿类动物2年致癌试验;(4)人类药代动力学试验;(5)人类临床试验;(6)短期和长期用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四、简答题1.毒物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药物固有的作用特征(2)到达靶器官的量和滞留时间(3)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4)机体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2.在那些情况下测定血浆或体液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更重要?(1)当受试药物为前体药物而其代谢产物已知是活性药物时;(2)当药物可被转化为一种或多种具有药理或毒理活性代谢产物,且这些产物可导致明显的组织器官反应时;(3)受试药物在体内可被广泛生物转化时;五、论述题1.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1)通过给药剂量、药物体液浓度和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阐明引起试验动物全身申毒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2)结合药物毒性研究中出现中毒症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预测这些毒理学结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供资料;(3)明确重复用药对动力学特征的影响;(4)明确是原形药物还是某种特定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5)明确动物毒性剂量和临床剂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2.毒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包括哪些内容?(1)药物毒性效应的量化(2)采样时间点的调整(3)确定剂量水平以达到合适的中毒量(4)中毒程度的评估(5)毒性作用复杂因素探索(6)给药途径(7)代谢产物的测定(8)数据的统计评价(9)分析方法(10)报告1.论述肝损伤的评价过程中血液学试验并介绍指标的意义?(1)血清白蛋白(意义自己写)(2)凝血酶原时间(3)血清胆红素(4)染料廓清试验(5)药物廓清试验(6)血清肝脏酶测定三、简答题1.环孢素A的临床肾毒性表现在?(1)急性可逆性肾损伤;(2)急性血管损伤;(3)慢性肾间质纤维化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6期2008年12月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malofShihez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V01.26No.6Dec.2008文章编号:IiX/7.7383(2008)06-0713-04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AP内切酶1的克隆和蛋白质纯化顾永清1,一,KAMIYAKenji2(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2;2日本广岛大学原爆放射线医科学研究所,广岛7348553)摘要:碱基切除修复途径是去除氧化和甲基化碱基的最主要途径。

在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多个蛋白质,诸如DNA糖基酶、APEI内切酶、DNA聚合酶beta和DNA连接酶在体内的精密调节下高度协调地作用,从而切除受损碱基,使DNA恢复正常序列。

碱基切除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及抑制肿瘤发生等生理过程有重要作用。

为了迸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APEI的作用机制,我们从HeLa细胞的eDNA文库中克隆得到APEI基因,使APEI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用蛋白质纯化的快速液相层析法经过一系列层析柱纯化了重组APEI蛋白质,APEI的生物化学功能研究正在进行中。

关键词:碱基切除修复;AP内切酶l;蛋白质纯化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ADNA复制的保真性是维持物种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但由于DNA不稳定的化学性质每天每个细胞会发生10,000个自发损伤…。

其中最常见的损伤是由体内氧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引起的碱基氧化。

此外,DNA碱基还能被甲基化试剂及体内甲基化酶甲基化【2J2。

碱基切除修复就是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切除受损碱基的修复机制[2'3]。

碱基切除修复是涉及众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很多病例表明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基因突变能够引起癌的发生,从而暗示了碱基切除修复在人体内是一种肿瘤抑制机制【4,5】,但目前对碱基切除修复的反应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碱基切除修复首先由DNA糖基酶切除受损的碱基,产生无嘌呤/嘧啶位点(apurinie/apyrimi—dinicsites,APsites),AP位点能被AP内切酶切除,最后由DNA聚合酶beta以及DNA连接酶完成修复过程【6-8]。

其中AP内切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细胞中数量最大最重要的AP内切酶是APEI(棚.nie/apyrimidinicendonuclease1)【9|,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APEl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所知甚少。

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APEl的作用机制,我们从HeLa细胞的eDNA文库中克隆得到了APEI基因,使APEl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用蛋白质纯化的高效液相法经过一系列层析柱纯化了重组APEI蛋白质,APEl的生物化学功能研究正在进行中。

1材料与方法1.1所用菌株与质粒构建APEI克隆重组体的质粒为PCR2.1-TOPO(1nvitrogen),转化菌株为E.coliTOPOIOstrain(TopoTACloningKit,Invitrogen)。

构建APEI表达重组体的质粒为pET20b(Novagen),表达菌株为E.co//B121(DE3)(Promega)菌株。

1.2蛋白质纯化系统快速液相蛋白质纯化系统(GEHealtheare)、硝酸纤维素(矾at砌nP11)、ResourceS柱(Am脯hamPhar-maciaBiotech)、Q职柱(AlI.e隋h舢PhanmciaBiotech)、Heparin(AmerShamPharmaciaBiotech)、Superdex200柱(AmershamPharmaciaBiotech)o1.3克隆所用引物正向弓l物:5’.CATA僦CGAAG℃GTGGBAAAAA.GGGA;收稿日期:2008-09.12作者简介:顾永清(1970-),女,剐教授,从事DNA损伤修复、DNA解螺旋酶及砷毒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e-mail:yqgu96@yahoo.唧n。

714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6卷反向弓I物:5’一G刁X、rrCACAGlY姗AG研AT^G。

1.4质粒构建以HeIJa细胞的eDNA文库为模板,通过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PCR扩增APEI阅读框(ORF),插入PCR2.1-TOPO(Invitrogen)克隆载体,转化pET20b(No-vagen)菌株产生重组克隆质粒pAPEl。

pAPEI经Ec—oRI和NdeI酶切插入Ec0Iu和NdeI酶切的表达载体pET20b(Novagen),产生重组表达质粒pETAPEl。

1.5重组蛋白质APEl在大肠杆菌中的过量表达和纯化重组质粒pETAPEl转化E.coliBL21(DE3)(Promega)菌株,于10L含有250/唔/mL的LB培养液中培养,当细菌培养物生长到分光光度计(U.2800,HitchHi【gh—TeehnologiesCorporation,Japan)波长为600nmol/L,吸光度值为0.6时加人Im(200/maol/L)。

继续培养90min,于4℃,8000r/min,收获细胞,并悬溶于BufI50mmol/LhepesNaOH(pH7.5),lmmol/LEDTA,0.Immol/LIYlT,10%sucrose,于液氮中冷冻。

将159冷冻细胞于冰水融化,再于5mLBufI(含有lOOmmol/L亚精胺,4mg/mL溶菌酶)裂解。

裂解液冰浴30rain,37℃水浴2min,再冰浴30min,85,嘁离心30min,2次,得到细胞裂解液(fractionI)。

细胞裂解液于55%硫酸铵盐析,溶解蛋白质再用80%硫酸铵沉淀,沉淀蛋白质用BufA50mmol/LhepesNaOH(pH7.5),Immol/LEDTA,0.1mmol/LⅣ兀',10%Glycerol,100mmol/LNaCI悬溶并于BufA透析(fraction1I)。

将fractionII加到20.mL的磷酸纤维素柱,用含有100~750mmol/LNaCI的BufA洗脱APEI蛋白质,收集含有APEl的洗脱峰并于BufA(100mmol/LNaCI)透析(fraction11I)。

透析液上样于ResourceS柱,用含有100~250mmol/LNaCl的BufA洗脱APEI蛋白质,收集含有APEl的洗脱峰(fractionⅣ)。

洗脱蛋白质上样于QHP柱,用含有100~1000mmol/LNaCI的BufA洗脱,收集含有APEI的流出液(fractionV)I-_样于Hep-arin柱,用含有100~700mmol/LNaCI的BufA洗脱APEl蛋白质,收集含有APEl的洗脱峰(fractionVI)。

上样于Superdex200柱,用BufferA(200mmol/LNaQ)洗脱,收集APEl洗脱液(fractionVlI)。

2结果2.1APEl蛋白质在大肠杆菌的表达含有APEl蛋白质的重组质粒pETAPEl经DNA测序证明序列正确,转化大肠杆菌,由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可见一诱导表达蛋白质,SDS.PAGE后分别由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银染色证明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6kDa(图1),与APEI(35.6kDa)大小一致,表明APEl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

a:考马斯亮蓝染色b:银染;M:Marker;1:WIG诱导前;2:IFIV,诱导后图1AP白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SDA-PAGE分析2.2重组APEl蛋白质的纯化含有APEl蛋白质的大肠杆菌热裂解法裂菌,经55%硫酸铵沉淀杂蛋白质,再由80%硫酸铵沉淀APEl重组蛋白质,透析除去多余盐分后上样于磷酸纤维素柱,经含有100~750mmol/LNaCl的BufferA洗脱后,在大约330mmol/LNaCI处洗脱出APEI蛋白质洗脱液(图2),收集洗脱峰fraction43—48,经100mmol/LbufferA透析后,再上样于ResourceS柱,经含有100—250nm砸L/L的BufferA洗脱后,APEl蛋白质于210mmol/LNaCI处洗脱出来(图3)。

图2AP日蛋白质经磷酸纤维素柱层析后的SD§PAGE分析第6期顾永清,等: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AP内切酶1的克隆和蛋白质纯化715M:marker;load上样液;36~54:蛋白质洗脱液;箭头:APEI蛋白质;大括号:杂蛋白质;2~6:190—2[IinmO./LNaG的洗脱液;7—16:2[I)一22Ymlnd/LNaG的若t脱液;17—20:225~235nffimULNaO的洗脱液图3gl:,El蛋白质经Ft药axseS柱层析后的SD&PAGE分析收集洗脱峰fraction43~46,再上样于Q.肿柱,回收流出液上样于Heparin柱,APEl蛋白质于478mmoVLNaCI处洗脱(图4),收集洗脱峰frac.tion31,32,上样于Superdex200,APEI蛋白质在大约15.1mL处洗脱出来,收集洗脱峰fractionl5,即为纯3讨论Fr:蛋白质洗脱液:箭头;APEl蛋白质;1—4:192—340mmol/LNaCl的洗脱液;5~14:340—46(hnmol/LNaCI的洗脱液;15—19:460~5ID隆瑚d/LNaO的洗脱液圈4#J:E1蛋白质经HE阳一n柱层析后的SDS-PA(芏分析化的APEI蛋白质(图5)。

纯化的APEl蛋白质浓度以BSA做标准蛋白质,Bio.Rad蛋白质定量法测得浓度为3.2tc,/mL。

各阶段的纯化组分SDS.PAGE见图5。

a'-考马斯亮蓝染色b:银染箭头:APEl蛋白质;星号:降解的APEI蛋白质;M:Marker;l:∥11G诱导前;2:IPIG滂导后;3~8:fractionll.Vll,蛋白质的上样量为2p.g圈5Pd:'E1蛋白质各个纯化过程所得样品的SD§PAGE分析碱基切除修复途径是除去氧化和甲基化碱基的最主要途径。

在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多个蛋白质,如DNA糖基酶、APEI内切酶、DNA聚合酶bea和DNA连接酶在体内的精密调节下高度协调作用,从而切除受损碱基,使DNA恢复正常序列[6-8]。

因此,碱基切除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稳定至关重要。

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蛋白质的功能丧失可导致肿瘤发生,暗示了碱基切除修复可能是人体内的肿瘤抑制机制[10’121。

流行病学的研究也支持这一推测。

遗传性非息肉结肠癌主要是由于参与切除修复DNA的基因突变,这提供了一个直接证据说明DNA碱基切除修复的功能下降会导致肿瘤发生【4,5J。

由于碱基切除修复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肿瘤发生等很多生理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碱基切除修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