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到底改什么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在国内,国家对教育的改革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台的《新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更是引起了全社会关注,使许多有关新课改的内容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获得一次性学习和证书学习的新机会。
它旨在增强学生获得现代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优化课程体系:根据新高考改革要求,强化中小学课程体系改革。
新课程体系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管理机构的要求,积极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灵活、实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增强课程开放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增强课程开放性,使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历,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能更多地学习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知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鼓励学校积极开展不同类型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类课程、课外活动类课程等。
3、改进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广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合理使用电子化教学资源,突出实践性、活动性和交互性,注重加强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4、增强综合评价: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增强综合评价,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不仅要强调考试成绩,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全面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新课改的发展对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改是系统性的、综合性的,要发挥其实质作用,必须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开放性;改进教学方式,增强综合评价,使其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改革,必须以相对完备的组织力量等保证进行深入持久的推进。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我国新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项重要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课程目标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课程目标的改变。
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
新课程改革还涉及到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而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辅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新课程改革还涉及到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新课程改革强调综合评价,包括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还注重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
因此,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
这些改革内容的实施,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焦点之一,旨在推动教育转型升级,培养未来人才。
下面,我将以小学、初中、高中为阶段,分步骤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小学阶段1. 优化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道德、思维能力、健康等方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优化核心素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设置核心素养的考核标准,引导教师和学生掌握这些能力,并将之进一步提高。
2. 加强实践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实际动手操作来提高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实验、实物、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阶段1. 提高学术竞赛水平学术科技竞赛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对中学生学术竞赛的鼓励支持,提高参赛人数和水平。
通过竞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高技能人才。
2. 引入职业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在初中阶段引入职业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接触各种不同的职业选择,了解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职业教育的介绍,能够让学生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环境做好准备。
三、高中阶段1. 科学拓展领域高中阶段应该对之前学习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拓展和扩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科内容更加深入,搭建学生科学创新的平台,培养兴趣、展示才华,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我国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2. 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把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必要内容。
学生应加强自身能力的发展,增强职业竞争力,提高素养能力。
此外,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发扬自己的特长,实现技能培训素质提升。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促进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一起前行,努力实践。
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及意义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及意义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发展的教育。
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在21世纪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提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目标新课改提出全新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的课程目标反映了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同时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能一味地老师讲一点学生学一点。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的最终目的,也不单单是为了毕业考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和世界的价值观。
课程结构提出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综合和分科相结合为主,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同时在小学到高中阶段,设置综合实践课程,目的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尽可能的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
学习方式提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的学习方式,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有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课程评价新的课程评价模式,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指出: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课程管理有以前的国家统一管理,统一教材,到现在的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使课程的管理更加合理和精确。
新一轮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教师的共同提高,呼唤个性的张扬、创新潜能的开发。
于师于生都是一种解放,避免了程式化、成人化的教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
新的课程改革在合适的时刻适时地提出,对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改什么?
新课程改革改什么?一、改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往往决定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进程。
因此新课改必须彻底改变教育理念。
首先,在质量观上作为学校要认识到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应该对学生的将来负责。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学生观上,要认识到未来的社会是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学习化的社会,不仅要在智力上发展他们,更要在情感、态度、习惯、人格等方面影响他们,使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二、改教师扮演的角色新课改,必须改教师扮演的角色,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演角色变为导演角色。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敬业精神。
其次,应具有广博、精湛的学识,应当扮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潜力的开发者、创造思维的引导者、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更是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
三、改教学观念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师说》里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千百年来,教师们一直以此为教条,并乐此不疲。
把知识的传授仅限于教材,照本宣科,教师成为教案和习题的传声筒,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等成为主要教学方式,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时时处处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其拘泥于固定的框架和模式,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特长,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同时教学中还应渗透学会做人、学会相处的教育内容,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提升。
四、改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不只表现为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主要体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化,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意不同知识内容的整合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创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改革也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之一。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体现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更新。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它不再是教师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种必要手段。
信息化教学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和发挥创造潜能,提高效率和质量。
四、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道德、智力、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品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实用的能力,提高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六、评价制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估,不再只是单纯地看成绩。
评价制度改革注重的是实际能力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总之,教学改革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标是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下面将阐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一、科学思想方向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思想方向,将研究型、实践型、探究型学习方式融入教学内容中。
教师不再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启发式的问答、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取、交流和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高科技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四、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旨在打破以往传授知识的模式,通过实施综合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以情境化、启发性、创新性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再将学生的表现简单、粗暴地用分数评定。
除传统的考试外,还鼓励教师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在线评价等多种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素质”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多学科融合、跨学科渗透、开放式学科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七、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广泛、高效的职业素养,包括知识更新、教学创新、教育科技应用、学生情感教育等。
需要强调“让学生学会,不让学生听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管理者。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大胆尝试,是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革命。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注重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3. 改善课程实施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规范教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定教程开发与管理的规范,建立完善的教程审查和更新机制,确保教程的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和适应性。
5. 建立新的课程评估体系:建立新的课程评估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创新。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包括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革,旨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课改改什么
1、课改到底是改什么?李: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认识程度上回答,课改表面上看是改课堂结构,是少讲多学,实质上是改变的教学关系,也就是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下,重构新的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改变教育教学思想。
一节课究竟看什么?我以为要看到课堂背后的两个支撑,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识,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那么,课改则变成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考验。
2、您多次说过课改是改人,如何理解?李:当我们说课改是改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时,实际上就是在改造人。
然而,很多学校至今还把课改理解成改结构、改方法,当然,改总比不改强,但要真正让课堂完成质变,仅仅靠改“技术”(课堂结构流程、教学方式方法)是无法抵达最终目的的。
改人,其实意味着的是教师要敢于转变角色成为“新教师”,那么,能不能完成这个新“角色”是一个考验,如果这个“角色”不改变,说到底仍然完不成课堂的本质变革。
3、教师要完成真正角色的转变,很难。
李:是的。
一方面,教师受旧有教育教学经验和观念的支配,缺少“自我否定”的勇气和智慧;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现实性和功利性让很多教师不敢轻易去改变;同时,传统的教育教学不习惯于“放手”和“信任”学生,唯恐一旦让学生动起来不好管理,不能不承认中国教育缺少一些“人本”情愫和“人文”关怀。
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是我们的大多数教师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
4、为什么说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李:教育即“人学”,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首先从儿童出发,或者说,唯有儿童才是真正重要的课程,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一旦离开了对儿童的研究、认识和发现,则无法称其为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蛊惑下,我们缺少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发现,我们一味地研究书本、教法、教学目标等,因为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忘记了成人和儿童的差异性,而让教育失却了“人性”,让教学失却了“情感”。
课改到底改什么
课改到底改什么梁恕俭一提到“课改”,有的老师第一反应是“瞎折腾啥呀——我都教了十几年了——教材倒背如流,讲起来头头是道”;有的老师看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恹恹欲睡,也想改,可不知道从何改起;也有的老师在“课改”的过程中,不相信学生,舍不得放手,在扭扭捏捏中画虎不成反类猫。
那么,课改到底改什么,如何改,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到杜郎口采访。
让人激动得落泪的课堂赵林女士是新疆的语文高级教师,因为读了李炳亭先生的《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杜郎口旋风》、《高效课堂22条》等书籍,又在网上广泛阅读杜郎口信息,最终耐不住那份好奇,自费到杜郎口中学考察。
赵老师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果不是耳闻目睹,怎么也不敢相信“学习居然可以如此快乐,课堂居然可以如此精彩”。
赵林第一次到杜郎口是09年的春天,她是带着满腹疑问与困惑前去的,她不相信“零作业而升学率还百分百”,她不相信“老师不讲学生照样能学会”,她还不相信“学习可以在狂欢中完成”。
可到了杜郎口的课堂,赵林被深深震撼了,她说:“教了那么多年学,习惯了‘一言堂’,也接受了‘生本说’,可把学生解放得如此彻底,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得如此高涨,课堂如此激昂,学习如此高效,真是奇迹!”赵林在听一节历史课时,激动得落下泪来。
她说:“那些孩子太可爱了,发言是那么踊跃,神情是那么专注,表现是那么自信——我们的孩子也完全可以享受得到啊,老师怎么就不给他们机会呢?”去年九月,赵林毅然决定将13岁的独生儿子送到杜郎口学习。
三千公里的路程啊,来回坐飞机都不容易。
但赵林说:“我那儿子个性太强,很有主见,最不喜欢老师夸夸其谈,又因为迷恋网游,转了三家学校,越转越厌学。
我相信杜郎口能教育好我的孩子,更相信我的孩子会在杜郎口获得新生。
”学生何以能如此地狂欢赵老师的孩子叫李然。
李然初到杜郎口即受到特别的关注,不仅班主任嘘寒问暖照顾周到,宿舍管理员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李然虽然想家,想念新疆的小吃,但他适应能力特别强,很快与同学打成一片。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其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调整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核心素养包括语文素养、数学素养、外语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和健康素养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的质量和实用性,注重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一方面,课程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教学、讨论教学、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提倡综合评价,强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而新课程改革强调综合评价,包括学业评价、能力评价和素质评价。
学业评价主要通过考试和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能力评价主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来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素质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来评价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
五、教师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包括教师的专业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的职业发展。
初一话题所谓的“课改”
所谓的“课改”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初一,初二年级迎来了课改。
所谓的“课改”其实就是课程改革,就是让课堂从以往的老师“填鸭式”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
新的一轮改革,不同于以前的改革,新课改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自己得出答案,不但提高了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课改让我们的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一次,在政治课上,老师让每一小组以各种各样的情绪为主题,来演一个小短剧。
每个小组编的短剧各式各样,同学们瞬间都变成了小演员,说哭立马就流出了眼泪,说笑马上哈哈大笑。
生动形象的表演令同学们捧腹大笑,就这样,那些平时枯燥无味的语句,转眼间就变得通俗易懂。
课程改革令我们的课堂变成了互动的平台。
课改后,我们每个小组都配了小黑板来方便我们分析题目。
座位也变成了两两相对,教室的前后墙上都有大黑板,上课时,老师总会让我们每个小组把一些问题的答案,经过讨论写在小黑板上,去讲台上展示给大家。
大家个个积极发言,情绪高昂,跃跃欲试。
在热烈融洽的气氛中,原本费解的知识也变得通俗易懂了。
课改同时也令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以往课堂都是老师们的“一言堂”,但现在不同了,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直接站起来就可以,省去了举手这一环节,更减少了我们的心理压力。
课堂上的东西在预习时就已懂了大半,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课,使我们的学习更加主动。
课改也对我们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对老师们的要求也更高了。
为此,学校特意组织老师们去课改名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取经,把那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过来使我们的课堂更丰富。
希望今后能有更好的改革进入到我们的学习中,让我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课改总结文档
课改总结引言课改,即课程改革,是指在教育体系中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课改旨在推动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当前的课改进行总结,并讨论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课改的目标课改的目标有三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改倡导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也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体育技能和艺术才能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课改将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课改的重点措施为了实现以上目标, 课改采取了一系列重点措施: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质教育课改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置上,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结合,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行学科整合和课程改革课改推行学科整合和课程改革,通过对现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综合性的考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多元评价制度传统教育系统注重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而课改强调多元评价,包括不同形式的考核和评估方式,如口头报告、实践项目和小组合作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课改对学生的影响课改对学生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学习兴趣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培养综合素质: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课改到底改什么
课改到底改什么
1、当然是改课。
变教师控制的课堂为学生自主的课堂,变知识灌输为水平生产,变厌学为乐学。
2、但不但仅是改课。
改课的背后是改变教育教学思想。
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我概括为4个字:信仰学生。
3、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思想都必须转化成途径和方法,核心是从学生出发。
激励、点燃、调动学生。
4、儿童有两大不可忽视的天性:好奇心、展示欲。
教育说穿了就是满足这两大天性。
什么是天性?答曰自然之性。
5、教师对课改的最大质疑来自于对教的迷信和对学的陋见。
6、我们为什么而教?这个问题,一般人不愿意去思考,只埋头于教!
7、学生不会学是很多教师阻止课改的理由。
难道因为不会学就霸占课堂?
8、教育其实就是围绕“学”重建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无他!
9、我为什么说课改要走好四步路?理念变观点、观点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
从文化的角度如何看课改?
10、课改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改?。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
他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课改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
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课改改什么六大改变:1、改变知识传授,强调三位一体。
2、改变学科本位,注重学科整合。
3、改变“难、繁、偏、旧”,加强联系、兴趣。
4、改变接受学习,倡导自主探究。
5、改变一元评价,实施多元评价。
6、改变单一课程,实行三级管理。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一)教师自身能力要提高学生心目中的老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储备可以使音乐教师文化底蕴丰厚起来,视野更加开阔。
同时知识的更新,可以不断调整知识结构,积累知识,适应教学需求。
只有教师的知识丰富了,教师的教学魅力才能得以显现,教师才更具个人魅力。
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如:唱歌、乐器演奏、创作、指挥等,以适应新课程下教学的多标性、变动性、复杂性,更好地表现教师的自主性。
(二)教师素质修养要提高1、新课程更需要教师有敬业精神教师不仅要学识广博,精通业务,而且要宽厚、仁慈,对学生有耐心,能温和、亲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投入教学工作,才能全心会意引领学生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创新。
2、教师要敢于否定固有陈旧经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作为一名新型音乐教师,既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精心设计教法,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又能关注音乐课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教师只有把情感一抛向学生,彼此沟通了悟感体验,才能创造出最佳的审美情境,学生才能在无拘无束美好的心境下,不自主地走进音乐天地。
a、教师要以共同学习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b、教师要把爱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举手,一投都传递着情感的信息,在安排教学中的每一细节时,都应向自己提出“是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来检查自己的安排正确与否。
新课改内容
新课改内容1、转变课程功能。
2、改革课程结构。
3、改革课程内容。
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发生改变过去过分特别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少资源整合的现状,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高度关注学生的自学兴趣和经验,优选终身自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发生改变课程实行过分特别强调拒绝接受自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予、乐意探究、勤奋好学动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以获取崭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直面新课改,社会各界的教育工作者特别就是一线教师须要不断地扩充自己,提升自己,发生改变自己,只有这样,就可以逐步适应环境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式,并使自己沦为一个具备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崭新教师”。
初中与高中改革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结合的课程,主要包含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身心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课堂教学活动。
积极主动提倡各地挑选综合课程。
学校应当不懈努力创造条件开办报读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强化写字教学。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课程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
课程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课程目标――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课程结构――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第三,课程形态――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四,教材改革――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第五,教学改革――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六,评价改革――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第七,课程管理――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
新课改的文件名称
新课改的文件名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
2.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3.新课改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正文
一、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中,课程改革始终是核心环节。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适应 21 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课改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新课改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新课改将课程目标从过去的知识本位转向学生发展为本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2.课程结构:新课改优化了课程结构,设置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3.课程内容:新课改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引入现代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4.课程实施:新课改强调课程实施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课程评价:新课改改革了课程评价方式,倡导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三、新课改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新课改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成效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对于新课改的认识不足,实施力度不够;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教育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课程资源不足,难以满足新课改的需求等。
总之,新课改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课改路漫修远
课改路漫修远自古以来,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未来的根基。
从近代开始,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想拥有强大的国家实力,都必须把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教育也不例外,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改进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国的教育走上了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课改之路。
课改,即课程改革,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的完善、更新和改进。
我国的课改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课改已成为一项不断推进的长期任务。
在中国的课改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课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改变课程的设定、调整课程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师队伍、推行教育信息化、实现素质教育等。
改变课程的设定。
传统教育体系下,往往以各科名义设置课程,而课程之间往往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和陈旧的,不能很好地提供多种维度和多方面的知识。
在课改中,学科教育逐渐向综合教育转变。
现在的课程设计结构一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思想政治和体育等板块,课程内容涉及到科学、艺术、文学、经济、医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调整课程的内容。
在知识时代,课程的内容也需要新的补充和调整。
例如,关注社会趋势,设置生态环保、实践经验等选修课程。
教育是跟随时代发展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跟随时代发展变化才能够保持竞争力。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课改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调从理论、实践和体验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在让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和盈于其中。
例如,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堂演讲、强调实践和场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优化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优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到底改什么
梁恕俭
一提到‚课改‛,有的老师第一反应是‚瞎折腾啥呀——我都教了十几年了——教材倒背如流,讲起来头头是道‛;有的老师看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恹恹欲睡,也想改,可不知道从何改起;也有的老师在‚课改‛的过程中,不相信学生,舍不得放手,在扭扭捏捏中画虎不成反类猫。
那么,课改到底改什么,如何改,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到杜郎口采访。
让人激动得落泪的课堂
赵林女士是新疆的语文高级教师,因为读了李炳亭先生的《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杜郎口旋风》、《高效课堂22条》等书籍,又在网上广泛阅读杜郎口信息,最终耐不住那份好奇,自费到杜郎口中学考察。
赵老师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果不是耳闻目睹,怎么也不敢相信‚学习居然可以如此快乐,课堂居然可以如此精彩‛。
赵林第一次到杜郎口是09年的春天,她是带着满腹疑问与困惑前去的,她不相信‚零作业而升学率还百分百‛,她不相信‚老师不讲学生照样能学会‛,她还不相信‚学习可以在狂欢中完成‛。
可到了杜郎口的课堂,赵林被深深震撼了,她说:‚教了那么多年学,习惯了‘一言堂’,也接受了‘生本说’,可把学生解放得如此彻底,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得如此高涨,课堂如此激昂,学习如
此高效,真是奇迹!‛赵林在听一节历史课时,激动得落下泪来。
她说:‚那些孩子太可爱了,发言是那么踊跃,神情是那么专注,表现是那么自信——我们的孩子也完全可以享受得到啊,老师怎么就不给他们机会呢?‛
去年九月,赵林毅然决定将13岁的独生儿子送到杜郎口学习。
三千公里的路程啊,来回坐飞机都不容易。
但赵林说:‚我那儿子个性太强,很有主见,最不喜欢老师夸夸其谈,又因为迷恋网游,转了三家学校,越转越厌学。
我相信杜郎口能教育好我的孩子,更相信我的孩子会在杜郎口获得新生。
‛
学生何以能如此地狂欢
赵老师的孩子叫李然。
李然初到杜郎口即受到特别的关注,不仅班主任嘘寒问暖照顾周到,宿舍管理员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李然虽然想家,想念新疆的小吃,但他适应能力特别强,很快与同学打成一片。
杜郎口的寄宿制生活将李然的生物钟调整得极有规律,定时醒,按时睡,没有可能上网吧,也没有空闲烦恼。
李然说,上课紧张得如网游冲关,稍有走神就跟不上节奏。
再说了,时时有人盯着,经常需要交流,还要走动、爬黑板、到聚焦处展演,根本没有打盹的可能。
记者问他喜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李然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为什么喜欢?‛
李然说:‚乐呗!你看我们上课多自在,走来走去,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可以倾听也可以分享,简单的问题自己就能学会,稍复杂的问题在小组内也能解决,剩下难的问题,听听同学来讲解,感觉特别受用,老师偶尔的插话,我们都特想听……‛
记者:‚我只问了一句,你咋那么能说呢?‛
‚呵呵,锻炼出来了,我们同学比我能说的多得是。
‘能说会道是生活的需要’,瞧,这墙上都写着呢。
‛
这回轮到记者乐了,墙上还真写着这句话,下一句是‚不敢展示是进步的大敌‛。
李然说:‚杜郎口没有作业,但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好多事情都是自己想去做。
想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就得多下工夫;想给别人挑错,就得认真倾听;想比别人优秀,就得多付出汗水(这一句又是墙上的标语)。
‛
课改就是改思想
崔其升校长说:‚反思三年成名师。
‛杜郎口的教师每周都要公示‚收获、不足、措施‛,每天还有两次反思会,这种‚入木三分找差距,精益求精谋发展‛的精神,或许就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某某某(点名道姓)老师,你的课上,有一个问题,分明有两位同学会,你嫌他们说得啰嗦,没有耐心启发,而是直接将答案讲了出来,这很不好!‛批评者毫不顾忌情面,挨批者也视为理所当然。
‚张某某老师,你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板面的利用率不够,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你又没有有效地解决,你这节课得0分!‛张老师即刻出列检讨:‚展示不够充分是因为预学时间不足,我不该为赶教学进度而违背教育规律。
严格是最大的关爱,批评是最好的福利。
我一定听取领导的训示,及时改正,想法弥补。
‛如此直来直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双方胸怀坦荡宠辱不惊,但听者却心领神会受益匪浅。
当然,杜郎口的反思会并非批评会,它还是提高会、促进会、交流会,甚至联欢会。
杜郎口的反思文化已经上升到教育信仰的高度,无论谁说什么,怎么说,都是那么的坦诚,那么的令人信服。
老师借助这种反思,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反思会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务实为上。
有经验的总结、挫败的教训、心得的分享,也有时事的关注、学法的探讨、问题的交流,有时,还会安排两个节目,为老师们减压、助兴。
所有的反思都围绕着‚学生、学情、学法‛进行,‚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杜郎口的宗旨,‚一切从学生出发,激励、唤醒、鼓舞‛是老师的使命与责任,‚满足好奇心与利用展示欲‛是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
张代英副校长直言:‚课改就是改思想,改什么思想,就是变以‘教’为中心改为以‘学’为中心,并围绕‘学’重建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
‚蝶变‛的阵痛
今天的杜郎口,风光无限。
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早已突破了50万,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外出报告讲学已达3000多人次。
去年暑假期间杜郎口中学外出仅飞机票费用达28万多元,这一切都使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感到:做老师真好,做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更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正如冰心《成功的花》诗中写得那样: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杜郎口中学业务主任徐利,谈及当年的课改阵痛,仍然万分感慨。
徐老师课讲得好,教学成绩出色,课改前即是学科带头人。
但在变革初期,徐老师相当保守,甚至找崔校长理论,要求停止课改。
他认为:当时的状况,是摸着石头过河,光‚讲‛都接受不了,不‚讲‛怎么行!这种模式,可能对文科还行,理科是绝对不行。
认识上的冲突给了徐老师很大的压力,他找过崔夫人谈想法,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
还争取过妥协,想把初三数学放一放,其他年级科目先搞。
崔校长大手一挥,坚定不移地搞课改。
认准的路,必须走下去。
可满是泥泞的课改小路,谁也不知通向何方。
真正让徐利转变思想的还是一次‚开会‛,当时正学‚圆‛,徐利认为,没有老师是不会有学习效果的,匆匆布置了任务就开会去了,没想到,开完会回来,孩子们给了他大大的惊喜——初三几何切线的证明,孩子们想出了11种解法,让老师都傻眼了。
就这样,给孩子一个机会,给孩子归
还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在‚课堂驾校‛的培训会上,作为课改专家的徐利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老师们,深有感触而又略带自豪地说:‚教改最难改的是老师的理念。
越是好车,在高速公路上调头越慢。
在传统课堂上讲得好的老师一但调过头来,照样跑得快,因为你知识储备好啊!‛谈及课改‚众师相‛,张代英副校长第二个例子就举了物理老师刘桂喜,说刘老师属于‚痛苦的执行派‛。
刘老师为人忠诚厚实,特别敬仰崔校长,校长既然下令了就要坚决执行,可执行起来又是那样地痛苦,直到有一天,完成破蛹化蝶的蜕变。
现在的刘老师已是名校中的名师。
杜郎口给参观者的启示
安徽省利辛启明中学的苏岐校长带着两位副手,第三次到杜郎口取经。
苏校长说:‚杜郎口太值得学习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复制成功。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苏校长还到茌平县三中去追踪杜郎口的毕业生,三中的老师告诉苏校长,杜郎口的学生后劲足,综合素质明显优越。
‚杜朗口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让教师意识到‘教’的功用不过如此,离开了老师的‘教’,学生照样会学,而且能学得更好。
杜朗口的课堂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权利和尊严!同时,把教师不可一世的权威消解了淡化了,还原为和
学生平等的学习合作者。
‛河北省固安县英才中学校长何志杰如是说。
‚教育改革就是解放自己,让学生暴露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来自云南大理的孙华祥老师在杜郎口考察了一个月,他说杜郎口的‚捆绑理念‛最值得学习——班主任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体,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只有一个团体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所以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努力,都要有一种危机感,在这种环境下,迫使每一个学生都要努力学习,不给组里拖后腿。
‚杜郎口教学模式,摸透了课堂实质。
‛广州市玉岩中学的王秋川深有感悟,‚评比是武器,评比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评比,就会有积极,就会有先进,就会有榜样,就会产生引领的作用和效果,就会形成一股积极上进、勇于改革之风,正是这股潮流在推动课改。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右后旗一中李芬评价杜郎口: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理念,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其中的‚预习、展示、反馈‛无一不是从学生角度提出的,这种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的观念。
这种形式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由‚教什么‛转变为‚学生要学什么‛。
只有首先转变思想,才能带来行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