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2.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 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3.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 “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谢谢观看
为什么停止开发 “北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 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2.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高中地理 .3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从容说课生态环保,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主题,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近年来严重影响东北亚地区各国生态环境的沙尘暴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正联手防治沙尘暴,在中国、蒙古等沙尘源区进行防治荒漠化的跨国协作。
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根据当时国家发展的战略,决定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的开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从大环境来看,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落实振兴东北战略,推进“东北再造”,迫切需要建设“绿色东北”。
这是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问题研究的逻辑框架是:教材首先从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出发,让学生对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地形图有更深的掌握;其次,通过给学生大量的材料,让他们分析“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最后,从落实新的发展观、振兴东北的战略角度,分析建设“绿色东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绿色东北”的总体思路;从可操作性层面,提出建设“绿色东北”的重大举措,并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教学重点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教学难点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2.3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湿地的保护)
资料3 资料分析: 3.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 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洞庭湖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湿地 类型
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 (2)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河湖:河湖密布,水产养殖发达。
萎缩的洞庭湖
湿地 类型
面积6000平 长期围垦
1.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 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资料3 资料分析:
1.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 什么影响?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资料1: 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水面积达50
多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个。目前因水位下 降而枯涸者占三分之二。湖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 同步,大型的明水面日益萎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 大型的湖泊正在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昔日的水 乡泽国已成历史。
气候异常,干旱
资料3 资料分析: 1.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1.三江平原成为良田后,可能导致降水减少、水 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质变差、生物灭绝等生态 环境问题。
资料3 资料分析: 2.怎么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2.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 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 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 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 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特 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项重要 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 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 少,地下水位下降。因此我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必修3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农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北方干旱季节加长
B.
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影响: 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析简述其成因。
• 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
• 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珍稀动植物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图现2中在② 我.现③国两停地止在湿了地对我广三布江国,平请原分的停析开简发止述,其切了成实因保。护对了湿三地。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增为国加什酸 么雨停家的止次开对数发“北三大荒江” D.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1 • 水环境受到污染破坏;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增加酸雨的次数
D.
跨湘鄂两省,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 气候恶化,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黑土退化; 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
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 探究:P38思考
3.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 “退田还湖”?
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田的危害 • 湖泊不断淤积,湖泊面积减少; • 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水患(洪涝)增加; • 土地生产潜力下降;
3 • 生物多样性减少。 退田还湖的原因 • 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水的发生; • 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 •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高二地理必修三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江平原气候变化
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区, 50年代最大降水量可达800mm,可是近些年 来降水量逐年减少。据气象部门资料,近年 来,降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180mm,比其它 地区多减少了100mm,年递减率是松嫩平原 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两倍,夏季平均气候比 20年前高2℃左右。1970年—1990年的20年 间与1949年—1969年的20年相比,旱灾发生 频率增加39.5个百分点。1949—1999年的50 年中构成春旱并造成作物减产的有26年。 1949年—1990年的41年中,累计旱灾减产粮 食100亿kg。
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组成部分之一,又称三江 低地。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 苏里江冲积而成,面积10.3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 的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读P37资料1了解)
•属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夏秋多雨;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土质黏重 •河网密集 •地下水位高 •沼泽广布
“ ”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转变原因(读资料2了解)
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 家决定在“北大荒”大规模开垦,并相继建立 一批国营农场.经几十年的开垦, 发展成为我 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 基地,这就成为了”北大仓”
1.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 势?
D 湿地的保护已经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 湿地
4
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的原因是( C )
A 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 保护森林资源 B 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 为商品粮基地 C 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 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D 该区剩余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地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一、背景介绍"北大荒"教案是我国农村经济开放初期一项重要的实践探索。
1974年,由北京大学实施农村的一个农村综合试验站被成为"北大荒试验场",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模式,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诞生的早期,"北大荒"教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教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和经验。
二、停止开发的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原本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北大荒"教案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失去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2.实践效果不理想:"北大荒"教案虽然在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比如,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企业化程度和农民意识之间的矛盾,以及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教案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停止开发的必要性。
3.社会、经济转型:我国经济正面临深刻的转型,实施新的农村措施和政策迫在眉睫。
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为新的农村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停止开发的影响1.效益降低: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能会导致原本由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
这将对相关地区和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释放: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后,原本用于该教案的资源将有可能被重新配置,用于其他核心农业项目的开展,从而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率。
3.探索新路径: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促使农村者去寻找新的路径和模式,推动农村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江平原—曾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 三江平原 曾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 曾称为 世纪50 中期以后,进行大规模开垦, 中期以后,进行大规模开垦,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 北大荒” 粮基地 ,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现在国家 北大荒 变成了“北大仓” 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区, 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区,50 年代最大降水量可达800mm,可是近些年 年代最大降水量可达 , 来降水量逐年减少。据气象部门资料, 来降水量逐年减少。据气象部门资料,近 年来,降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 年前减少了180mm,比 年来,降水量比 年前减少了 , 其它地区多减少了100mm,年递减率是松 其它地区多减少了 , 嫩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两倍, 嫩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两倍,夏季平 均气候比20年前高 年前高2℃左右。 均气候比 年前高 ℃左右。1970年— 年 1990年的 年间与 年的20年间与 年的20 年的 年间与1949年—1969年的 年 年的 年相比,旱灾发生频率增加39.5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年相比,旱灾发生频率增加 个百分点 1949—1999年的 年中构成春旱并造成作 年的50年中构成春旱并造成作 年的 物减产的有26年 年的41年 物减产的有 年。1949年—1990年的 年 年 年的 累计旱灾减产粮食100亿kg。 中,累计旱灾减产粮食 亿 。
三江平原湿地变化
三江平原在未开发之前是一片草原、沼泽、 三江平原在未开发之前是一片草原、沼泽、 森林相间分布的没有人烟的处女地。 森林相间分布的没有人烟的处女地。其中 沼泽占平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 沼泽占平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约 34000km2)。五十年代沼泽湿地占平原总 )。五十年代沼泽湿地占平原总 面积的五分之三( );八十年代 面积的五分之三(28305km2);八十年代 占三分之一( ),目前仅剩 占三分之一(16316km2),目前仅剩 4489.93km2如不加以限制,估计到 如不加以限制,估计到2010年 年 以后,除了几个规模较大的自然保护区外, 以后,除了几个规模较大的自然保护区外, 三江平原的湿地将被开垦殆尽。 三江平原的湿地将被开垦殆尽。
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洞庭湖
洞庭湖
洞庭湖
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水系复 杂,河网密布,号称“八百里洞庭湖”。1852年洞庭湖天然湖面 近6000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至1949年湖面 缩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293亿立方米。此后30年间,由于大 规模开发和垦殖等原因,湖面与容积迅速缩小。自80年代之后, 情况得到控制。至1995年,实测湖面为2623平方公里,容积167 亿方米。
效益: •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水量、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1
• 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矿物资源,能 源与水运。
• 社会效益:观光旅游、教育、科研。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湿地的保护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 严禁不合理经济活动,禁止大规模采伐湿地植物; 综合利用湿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 停止围垦,退田还湿,人工补充湿地水量;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 探究:P37思考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 势条件? 2.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水分条件(排水)。
2 因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肥力,农作 物无法正常生长。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分别是(B)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3.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B )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保护洞庭湖湿地?
恢复和保护长江上游植 被(封山育林、退耕还 林)、退田还湖等措施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
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
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 “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规
划分布示意图”, 回答1~3题。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地球之肾” “鸟类的乐园”
沼泽
滩涂
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 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
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
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
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
北大荒
北大仓 北大“荒”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 ●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 ●决不能以牺牲生态来发展经济
关于湿地
陆、水过渡带
1、含义 2、类型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
天然湿地: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红树林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
3、作用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一、湿地
4、问题
湿地数量不断减少 水旱灾害增多,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 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教学设计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北大荒”的开发历史和现状,理解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停止开发“北大荒”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利用等方面。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大荒”的开发历程和现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和影响,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北大荒”昔日开发景象和如今生态现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曾经大力开发的‘北大荒’如今要停止开发了呢?”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2)讲述“北大荒”的开发历史,从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开垦到如今的政策转变。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停止开发“北大荒”对当地经济发展会有哪些影响?(2)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停止开发“北大荒”有哪些必要性?4、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由于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案例,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与“北大荒”的关联。
5、原因总结(15 分钟)(1)生态平衡破坏讲述大规模开发“北大荒”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重点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教案难点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教案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三江平原开发前的录像片或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观图片、地图等。
板书: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2400~25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112千卡/平方厘M。
年降水量多为500~600毫M,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于夏秋,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陆面可能蒸发量为550~650毫M。
(学生探究讨论)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要是由三江平原地势低、多雨,排水不畅造成的。
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黏重,夏秋多雨,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河漫滩、阶地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还有季节性的沼泽化土地。
根据调查和统计,本区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草甸130多万公顷。
板书:地势低平,沼泽广布师三江平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我国开发较晚和未充分开发的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很大。
目前国务院已将该区列为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要求建成稳产高产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以大豆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畜产品供应基地和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基地。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师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孟傲男淮北市天一中学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2、学会沼泽地的成因分析
3、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的阅读查阅,掌握湿地的作用
2、了解洞庭湖的缩小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采取的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团结意识、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教学难点
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四、教学过程
五、课堂总结
追求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做到可持续发展。
六、板书设计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2、景观特点——沼泽广布
二、为什么要开发“北大荒”
1、人口剧增
2、优势条件
3、不利条件
三、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1、湿地
①定义
②环境效益
③破坏带来的危害
2、“北大荒”的回归
七、课堂反思。
1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知识与技能: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3.在对湿地环境效益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多媒体,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
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转变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教学重点:1、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
2、学会读图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3、学会分析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优势条件和需要改造的条件。
4、理解记忆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的基地优势。
2.湿地生态环境效应。
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观图设问:“北大荒”在哪儿?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是那三江?(学生总结“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并回答)。
教师总结:得出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板书:一、三江平原概况1.地理位置和范围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资料1和景观图;回答设问三江平原最显著的自然特点是什么?资料1 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面积10多万平方千米。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土地130多万公顷。
(学生回答: 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教师小结并板书:2.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地势低平,沼泽广布教师继续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根据资料1分析,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师生共同得出答案: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问题研究_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ppt成品
资料3 湿地的生态效益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 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 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
珊瑚礁
滩涂
沼泽
河流
湖泊
红树林
人工湿地
我国在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 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并依法加 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严禁盲目围垦。我国 三江平原是国内最大的、最有保护价值的湿 地之一,因此国家于1998年决定停止开发三 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
蒙新干旱、 半干旱湿 地
东北湿地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云贵高原 湿地
长江中下 游湿地
沿海湿地
空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地球之肾”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产生粮食、药材、工 业原料、农副产品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 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 “北大荒”变“北大仓”的历史意
历史上,三江平原曾经是以狩猎和捕鱼为 生的满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直至新中国成 立前,依然人烟稀少,沼泽遍布,故有“北大 荒”之称。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有14万转 业官兵和45万知识青年“屯恳戍边”,昔日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荒芜 景象,才渐至今日“北大仓”——国家重要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达1500万吨,商品 率更是高达70%!
思考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分析: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 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 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 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 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 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 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 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 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 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 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一、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特点
(一).位置和范围
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河流的名称: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
(3)写出平原的名称: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三江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北迄黑龙江,南抵兴凯湖,“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
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土地130多万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东北平原是海拔最高的平原(200m),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
优点:雨热同期;缺点:热量不足
3、河流水文特征:流量较大,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
两个汛期: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气温有关);夏汛(大气降水补给)
结冰期长,部分河段有凌汛(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含沙量小
4、土壤: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5、植被:低山丘陵地带分布有针阔混交林
6、自然资源:煤、石油、天然气
(三)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有(答出三方面):
①;②;③。
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答出三方面):
④;⑤;⑥。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个自然条件?为什么?
三、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陆、水过渡带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红树林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
注: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
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
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案例:萎缩的洞庭湖
清末:面积6000平方公里
20世纪70年代:面积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
湖。
跨湘鄂两省,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它北
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号称“八
百里洞庭湖”。
据资料记载,1852年洞庭湖天
然湖面近6000平方公里。
由于泥沙淤积和人
类活动影响,至1949年湖面缩小为4350平方
公里,容积293亿立方米。
此后30年间,由
于大规模开发和垦殖等原因,湖面与容积迅速
缩小。
自80年代之后,情况得到控制。
至1995
年,实测湖面为2623平方公里,容积167亿
方米。
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
田”到“退田还湖”?
练习:
(2013高考题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
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3.(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4.(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
5.(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6.(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②风暴潮频发③长江径流量加大④海平面上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