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父母的心作者川端康成简介苏教版0
八年级语文上13.父母的心(苏教版)优秀PPT课件
理清层次
(一)破题:(1—2段)交代
(二)开端:(3—6段)送一个孩子给她
(三)发展:(7—12段)送走长子 用次子换回长子 用女儿换五)结局:(13—16)团聚
细读感悟
1.写出下列情境时“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贵妇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一份没有父母守候陪伴的成长,必定是残缺的,缺乏安全感的,是没有温度的成长。这种残缺,缺乏安全感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所以,有些早上女儿起的早,我就没有更文,这和我之前每日一文的决心有点背离,但我还是想有机会的时候,把这点专注的时间,给女儿。 如果你也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无论你每天的时间里,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时间是用来陪孩子的,请做到这一点时间的专注性,全身心的和孩子融在一起,暂离手机,暂离电视,暂离平板。 一份专注的陪伴,是给孩子幸福的基础。或是寒风料峭,或是身子每况愈下,时序渐近严冬,阵阵寒意从脚底直往上窜, 我回家从门后取下尘封已久的布鞋,掸掉蛛网,拍去灰尘,穿在脚上,顿觉舒适、温暖,股股暖流遍布全身。穿上布鞋,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计难以保障,著衣穿鞋更难以讲究,不能讲究。华丽的衣裳,漂亮的鞋子是我们孩子梦中的奢望,我的母亲却能想方设法,把我们兄弟姐妹装扮得漂漂亮亮。家中上有年迈的祖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虽然每天的劳作很辛苦,但是母亲总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我每每在半夜梦中惊醒时,总看到母亲还在熟练敏捷地运针拉线,嘴里哼着小曲,没有一丝倦意。 母亲年轻时是方圆几个村落有名的针线活能手,年轻情侣赠送情物往往是布鞋、鞋垫,大多出自母亲之手,寿酒上的礼物,也有我母亲的杰作。那时一到天黑,母亲在忙完家务后,就在油灯下做针线活,乐此不疲。我们几个村落有嫁女娶媳的人家,从十多里的地方,提着火把,赶到我家里求我母亲,不上两天就乐呵呵地拿走布鞋、鞋垫,在人家赞不绝口声中,母亲退下人家的重礼。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父母的心》备课资料苏教版
父母的心【重点难点点拨】一、需掌握的注音濑户(lài)吩咐(fēn fù)冷酷(kù)犹豫(yóu yù)褴褛(lán lǚ)酬谢(chóu)妥(tuǒ)缘故(yuán)二、形似字正音组词四、词语积累褴褛:(衣服)破烂。
寒酸:本文形容穿得破烂而显得不体面。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五、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在日本,在世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其实,他的散文与他的小说一样,也给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增添了光彩。
我国著名散文家刘白羽读了川端康成的散文名篇《我在美丽的日本》后“深为那清淡而纯真的日本文学之美所倾倒”“真正感到川端康成之美”,并说,川端康成这篇名文“向世界展示了东方的美”。
2.作者散文作品的特点川端康成的散文作品,形式很多,诸如游记、小品、随笔、杂文、叙事文等等。
无论哪一阶段或哪一形式,都很像他的小说,表现出清淡而隽永,委婉而含蓄,质朴而真实,不时抹上淡淡的哀愁和感伤,乃至东方的虚无色彩。
同时,他的散文大都是扎根于实际写生的基础上,不仅描写景物、事物的轮廓,而且注意心理的剖析,常常是散文小说化,或小说散文化,展示了日本文学之美。
六、文章结构全文共十七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段),一位高贵妇女求一位贫穷的父亲,要求他送一个孩子给她。
文章一开始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两个人,一位是风度极佳、引人注目的高贵妇女,身边还有女佣和打杂的,极言她的富贵;一位是衣衫褴褛,寒酸相十分显眼的孩子的父亲,极言他的贫穷。
这一对比为下文打下伏笔。
接着叙写了女佣和孩子父亲的一段对白,从各自的语言中我们了解了双方的情况:贫穷的父亲共有四个孩子,已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了,但绝不会把他们扔了。
这里第一次反映了父亲对孩子们的爱;那高贵妇女的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日子很富足,只是没有孩子,所以要求送一个孩子给他。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父母的心》课件
出生于日本大阪,幼年父母双亡 ,后成为孤儿。少年时期开始文 学创作,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 、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
写作背景
01
《父母的心》创作于1927年左右 ,正值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社 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
02
川端康成通过《父母的心》反映 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和无 奈,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 对社会的批判。
重点句子解析
挑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他们一 家六口人终于又团聚了。”,并对其修 辞手法、表达效果等进行深入解析。
难点解析
主题思想探讨
深入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即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牵挂,以及家庭亲情的珍贵。
写作手法分析
分析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以及这些手法对表达主 题的作用。
语言点解析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篇文章,当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05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叙事技巧
叙事线索
文章以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为叙事 线索,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 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深深关爱。
叙事角度
作者从父母的视角出发,通过他 们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让读者感 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叙事节奏
母亲
关心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努力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 定。
孩子
展现出对父母的理解、支 持和关爱,成为家庭情感 的纽带。
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
情感表达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丰富的语言表 达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朴实自然
语言平实自然,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和接受。
作品评价
《父母的心》被认为是一部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父母的心 (1)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三年之后,1972年4 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 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 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 只字遗书。
作品风格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怨
学习目标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 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 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 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检查预习
濑 là i 褴褛 lá lǚ n 如数奉还shù 女佣 yōng u 酬 谢chó
合作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夫妻一个孩子也不送, 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替自己的孩子着想,他们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 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 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 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的爱子之心。这样写 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 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有如此,才能使作 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父母的心
日本 川端康成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 日本现、 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 学界“泰斗”级人物,亚 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 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 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 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年 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1968年因《雪国》《千羽 鹤》《古都》获诺贝尔文 学奖。
贵夫人要小孩
表情
犹豫不决
父 送走长子 母 的 送走次子 心
送走女儿
爱
难割难舍
无精打采
失魂落魄
要回女儿
失声痛哭
穷夫妇的心理活动
(1)那位父亲犹豫不决,要和孩子的妈妈商量后才决定。 (2)贫穷父母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以让 他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 (3)实在舍不得长子,要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老二 去换老大吧,就说长子是接班人,不论怎么穷,也不能 将长子送人。 (4)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女 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样,扔了他 就如扔了婆婆,这不孝啊。 (5)女儿太小,也舍不得。现在拿了人家的钱怎么办? 如数奉还,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1
父母的心
日本 川端康成
作者介绍Biblioteka 川端康成 日本现、 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 学界“泰斗”级人物,亚 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 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 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 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年 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1968年因《雪国》《千羽 鹤》《古都》获诺贝尔文 学奖。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三年之后,1972年4 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 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 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 只字遗书。
读课文,讲故事
这是发生在日本一艘 轮船上的故事……
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 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 三次换送子女。 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
一家六口团聚。
抓线索,理情节
送走(大儿子) (二儿子)换( 大儿子)
(女儿 )换(二儿子 )
要回( 女儿 )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品细节,细体会
找出穷夫妇三次换送子女时 的表现,细细体会。
眼含热泪
爱
无精打采
失魂落魄
痛哭失声
体会感悟
讨论:穷人夫妇为什么要把孩子 送给富太太? 你赞成穷人要回孩子的做 法吗?为什么?
; 滑环-360° 滑环-360°旋转导电通气装置-深圳市默孚龙(MOFLON)科 技有限公司 ;
存在血脉/也只不过沦落为普通人而已/只能重头再来/但马开很快就笑咯起来:不管黑袍相信什么/她终究相信本人の黑袍姐/|恁の意思相信说/惜夕所要の血液/壹定要相信那些体质特殊人の血液?或者相信绝强者后裔の血液/马开好奇の问道/老疯子点点头道/天地间存在万族/睡 古の血液/欧奕金娃娃包括咱の血液/都曾给惜夕用过/帮助她压制寒气/可每壹种血
苏教版八上《13、父母的心》课文原文
苏教版八上《13、父母的心》课文原文父母的心川端康成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懒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贵夫人。
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离贵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
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
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孩子多。
真快乐啊!”“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
穷人孩子多了更苦。
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
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
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贵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
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完全可以“。
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贵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
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
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
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
他已经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
这太可怜了。
如果您允许,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贵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稍有点不高兴,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
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八年级语文上册 14《父母的心》教案 苏教版
父母的心一、文本细读《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小说字里行间既表现了浓浓的爱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学作品情感复杂多样的艺术魅力。
川端康成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
在这里,无论多么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掷地有声,只因为有亲情的力量、爱的力量!川端康成无论是泼墨描写浓浓的亲情,还是轻点丹青流露淡淡的哀怨,总能扣动读者的情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展示其大手笔的魅力。
“父母”的“心”的含义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爱心。
二、教学流程:【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特点;2.品味作者细致的描写;3、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感受作者对亲情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品味作者细致的描写;2.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感受作者对亲情深沉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读字音写字形:读准字音:濑.户内海衣衫褴褛..酬.谢一模.一样用手指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些字形:酬.谢衣衫褴褛..无精打采.(一)导入:有人说:上帝疼爱世人,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
于是也有了这么一颗心,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看看在他的笔下,父母有一颗怎样的心?(三)读课文初感知从体裁来看,课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情节”。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你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先自己理一理、说一说)开端:一对贫穷的父母带着三个孩子在轮船偶遇一个贵妇人,贵妇人提出优厚条件向这对父母们要一个孩子;发展、高潮:父母先将长子送给贵妇人,后又以次子替代,接着又用女儿替代将次子要回,最后又将女儿要回。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原文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原文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原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诸位,把眼睛闭上五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想想父亲或者母亲试试看,[原文]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你们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爱着你们,怀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么温暖、多么广阔,直到现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的么?啊,用不着闭上眼睛,你们大家无论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双亲之恩么?这个故事,肯定也是让你们知道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的故事之一。
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海港开往遥远的北海道幽馆的船上。
船出了濑户内海,航行在广阔的志摩附近海面的时候。
聚集在甲板上的人们之中,有一位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40左右的高贵妇女。
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
与此成对照的是,也有一位40岁上下的男人,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也引人注目。
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男孩七八岁。
孩子们长相都很聪明可爱,但是孩子们的衣服却相当的脏。
那位高贵的夫人早就频频地注视这贫穷的父亲和孩子们,最后她和女佣耳语了一阵之后,那女仆来到那父亲和孩子们跟前说:“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呵!”“谢谢。
他们下边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哪。
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因为有孩子日子就更苦。
说起来怪难为情的,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为了孩子们,现在我一家6口这就去北海道找活干哪。
”“方才你说的如果确实是实际情况,我就想跟你说说相求的事了。
——我的东家是幽馆的财主,在某大公司当总经理,老师笔记《[原文]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日子过得很富足,但是只有一件事不如人意:年过40没有孩子。
我家太太方才跟我说,从你家的孩子之中能不能匀出一个给她,你去说说看看。
到了她家的孩子,当然是继承财主的家业啦,孩子也享了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作者川端康成简介 苏教版
父母的心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
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
1924年毕业。
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
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鹤》(19 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
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
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
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生平】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
2岁丧父,3岁丧母,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
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
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 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父母的心》课件 苏教版
点,共同提升 (3)创设情境法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 以多媒体音乐《天下父母心》导入引导学生闭 上眼睛感悟歌曲。
吃了多少苦 受了多少累 你们为抚养儿女 遭了多少罪 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 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 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 你们为培养儿女 多少心力被操碎 换一杯茶水铺一下床被 问一问饭菜合不合口味 父母如今到了这个年岁 健康长寿多少钱也买不回 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 才能真正的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老人的健康长寿 多少钱也买不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伟的父母心这个主题,会联系自己,体会父 母的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文章写法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
节特征。 • 教学难点 • 感悟至爱亲情
二、教法
✓朗读法
✓
创设情境法
✓
研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诵读法 分角色朗读,跟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欢乐一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情结的曲折性,学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手法; 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品位优美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感受文中的浓浓的亲情。 相互合作讨论,分析,探究,交流体会。
结合作者川端康成的经历、性格特点、作品特点来感受 小说中所表现的浓浓的爱意,以及川端康成式的淡淡的 哀怨。
• 《父母的心》
• 作业 • 1、为父母做一件事,洗洗碗,捶捶背等 •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小作文500字左右。
谢谢大家! 欢迎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我们有了儿女 才能真正的体会 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 儿女长大要去飞 老人怕给添累赘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十三 父母的心》 (6)
近作者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一生创作小说 100多篇,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 《浅草的少男少女》、《山之音》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 一个获此殊荣的日本人,也是第二位 荣获此奖的亚洲人。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紫色的,
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 的哀怨。他的作品犹如潺潺春雨夜, 悄悄开放的一树淡淡的紫花,在没有 月色的冷风里,独自忧戚。
拓展探究
文章第16段,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 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 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 理解,而且也美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 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思考:财主夫人有“父母的心”吗?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 起缆车坠落事故。
据说,缆车里还有一名男游客在车体下落的瞬间,用身
体紧紧护住了自己前面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试图用自己 的身体减小孩子们的受伤程度。结果,两个孩子的性命保 住了,而这个勇敢的游客却永远地留在了马岭河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迅速浏览课文 ,试用一句 话简要的概括本文的内容。
提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请再次阅读课文第7到16段, 小组合作,任选一种方式理清 故事情节。限时五分钟。
提示:①用文字表述 ②用图表显示
三读课文,探究父母心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 父母每次要回孩子的理由,细细 品读,揣摩父母的心。
在抢救现场人们看到缆车扭曲变形,许多伤员下肢粉碎性骨折和
脊椎骨折,里面的人手脚缠绕,互相重叠,一些人的胳膊、腿骨折 断后穿出肌肉,血肉模糊。很快死伤者便摆满了整个平台,几百里 的山路被鲜血染红。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父母的心》精美课件
舱
初读课文
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初读课文
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 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斗争过程,感动人们的正是那最纯洁、最无私、最令人感动的父母的心啊!
其次:从表达方法上看,前三次是略写,最后一次是详写。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令简单 的故事情节摇曳生姿,产生一波三折的效果。让读者随着作者的叙述而感动,为故事情节的 铺展而感染,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内容详解
本文为什么起名“父母的心”?“心”在文中有何含义,起到什么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积累语言材料, 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
2、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为主,采用学生自由朗读的方法。内容
上引导学生体会一波三折的结构特点。 3、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体会至爱亲情, 并珍视亲情。
字词积累
濑
佣
褴褛
酬谢
内容详解
文章结尾写到“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我们为他们的团聚感
到高兴,大家设想这一家六口的生活。
明确:比如担心主人公的命运;他们能否度过艰难的岁月;他们会 不会真的“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等等。
课堂总结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 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 的、真挚的、深沉的。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 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比 如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说一些话……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课文的原文内容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课文的原文内容课文原文内容学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川端康成《父母的心》课文的原文内容篇1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懒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贵夫人。
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离贵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
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
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孩子多。
真快乐啊!”“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
穷人孩子多了更苦。
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
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
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贵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
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完全可以“。
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贵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
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
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
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
他已经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
父母的心苏教版课件
作业
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 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 一起好”,设想一下,这家人在 团聚以后命运会怎样,为文章续 写一个结尾。(字数250左右)
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赞美 父爱母爱 的诗歌、 谚语、歌曲吗? 说给大家听听吧!
世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野间文艺奖(1954)
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
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三年之后,1972年4 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
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 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 只字遗书。
读课文,讲故事
这是发生在日本一艘 轮船上的故事……
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 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 三次换送子女。 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 一家六口团聚。
抓线索,理情节
送走(大儿子) (二儿子)换( ) 大儿子 (女儿 )换(二儿子) 要回( 女儿 )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品细节,细体会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父母的心
日本 川端康成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 日本现、
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 学界“泰斗”级人物,亚 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 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 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 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年
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1968年因《雪国》《千羽 鹤》《古都》获诺贝尔文 学奖。
1、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 担长。(中国谚语)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父母的心》ppt课件(2)
母
的 心
川端康成(日本)
语文课件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
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学 界“泰斗”级人物,亚洲 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 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 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 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 年写《伊豆的舞女》一举 成名。1968年因《雪国》 《千羽鹤》《古都》获诺 贝尔文学奖。
设想一下他二儿们子换在大儿自子 己房内商量无的精打对采 话,来感 受夫妇三折对孩子的爱。
女儿换二儿子
失魂落魄
索回儿子
失声痛哭
语文课件
送
夕阳斜斜的甲板上,把夫妇俩的身影拉得很 长很长。那位父亲苦着脸向妻子讲述了事情的 经过,一然波 后紧紧地盯着妻子的脸庞,希望她能 够拿出一个送主来大意儿子。他的妻子眉头难割皱难舍着,眼角带 着淡淡的忧二愁儿子,换大沉儿子默了半天说:无精“打采我可怜的孩 子,我怎三折么能够舍得送出去呢?”“可是人家 的条件优越女,儿换送二儿走子一个孩子可以失魂让落魄他过上好日 子,我们自索己回儿的子负担可以减轻一失声些痛哭啊。”“那---好吧!就送大儿子吧,他生下来就没少吃苦。” 妻子强忍住眼泪不再言语。
人,次序不对
三 女儿换二儿
母亲不好意思,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 怎么要?要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
二儿子像婆
失魂落魄
婆,已5岁 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样,扔了他
就如扔了婆婆,这不孝啊。
要回女儿 四
夫妻二人失声 痛哭
女儿太小,也舍不得。现在拿了人 家的钱怎么办? 如数奉还,我们
。 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语文课件
父母的心
爱子之心
次 数
送换情况
所去的人及表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3.13父母的心课件苏教版
品析课文发展(fāzhǎn)部分(7-12自 然段)
部分来自(lái zì)《点 拨》
6.“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不论怎么 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况且,把老大(lǎodà)给 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如果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 下老大(lǎodà)。”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 对比。交代人物身份,突出(tū chū)强调两种人贫富的 悬殊。通过对比勾勒了富人和穷人两个不同的 形象,不仅为故事的展开,矛盾冲突的发生奠 定了基础,而且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照,产生 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十七页,共36页。
部分来自(lái zì)《点 拨》
第四页,共36页。
来自(lái zì) 《点拨》
作者自幼父母双亡,只好寄居在体弱多病、住在郊区的祖父 家中。不久,祖父也辞世。由于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因而 特别渴望父爱母爱,他的许多作品(zuòpǐn)中都反映了这一倾向 。《父母的心》以他惯有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 一个感人肺腑的亲子之爱的故事,催人泪下。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yíwèn)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十一页,共36页。
部分(bù fen)来自 《典中点》
1.故事(gùshì)中的父母换了几次孩子? 【答案(dá àn)】首先送大儿子(眼含热泪)→用二儿子 换 大儿子(无精打采)→ 用三岁的女儿换二儿子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一次是详写。最后一次的理由是实质性的理由。“与 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这就是父母 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情节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的,曲折的情 节,表现了父母复杂曲折的心路历 程,“优越条件”与“爱子女之心”之间经过(jīngguò)尖锐曲折的冲突 ,最后“爱子女之心”终于战胜了“优越条件”,父母的个性也越来越鲜 明,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有力的表现。作者采用一波三 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委婉动人,展示出人物鲜明 的个性特征,表现了深刻的主题。
《父母的心》苏教版全面版
作业
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 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 一起好”,设想一下,这家人在 团聚以后命运会怎样,为文章续 写一个结尾。(字数250左右)
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赞美 父爱母爱 的诗歌、 谚语、歌曲吗? 说给大家听听吧!
世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野间文艺奖(1954)
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
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三年之后,1972年4 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 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 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 只字遗书。
读课文,讲故事
这是发生在日本一艘 轮船上的故事……
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 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 三次换送子女。 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 一家六口团聚。
抓线索,理情节
送走(大儿子) (二儿子)换( ) 大儿子 (女儿 )换(二儿子) 要回( 女儿 )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品细节,细体会
川端康成是个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 小说、散文、评论等。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 了超过500部(篇)小说(含140多篇掌小说),中长篇小说一 般都在八万至十二三万字内,掌小说短者仅有数百字。他一生 获得过很多荣誉:
菊池奖(1944)
艺术院奖(1952)
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父母的心
日本 川端康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心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
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
1924年毕业。
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
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鹤》(19 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
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
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
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生平】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
2岁丧父,3岁丧母,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
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
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 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父母、祖母、姐姐,祖父相续过世,这种对于死亡的体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生的。
孤独的川端康成一边拒绝现实中的热量,一边在文字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热量,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源氏物语》,在他的一生中,这本书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评价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语》。
中学时,川端康成对于《源》还仅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体会到的感觉,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
16岁时,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来。
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
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内里的诗情,在这里也显露了康成的创作才华的端倪。
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
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
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过去所写的诗文稿子,装订成册,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开始具有文人的意识,最初的写作欲望已经萌发。
1912年,川端康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大阪府立茨木中学,在所有考生中,他的成绩名列榜首,虽然当时他的画画非常出色,却只因发现因为有一个学生比他画得更好,便从此不再画画,由此可见,川端康成是一个十分好强的人。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作天分,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为文学家。
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皈《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肩扛教师的灵柩》,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
《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
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
他在大学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他们一起谈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日本很流行的俄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
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同三个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改革和更新文艺,复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描写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是比较成功的,受到文坛老前辈的称赞。
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这位文学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坛。
川端发表了《招魂节一景》以后,由于恋爱的失意,特别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约,他感到幸福的幻灭,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
此后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又借助自己手中的笔,为杂志写出短篇小说《林金花的忧郁》和《参加葬礼的名人》。
与此同时,他在爱与怨的交织下,以他的恋爱生活的体验,写了《非常》、《南方的火》、《处女作作祟》等一系列小说,有的是以其恋爱的事件为素材直接写就,有的则加以虚构化。
川端这一阶段的创作,归纳起来,主要是描写孤儿的生活,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描写自己的爱情波折,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
这些小说构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感伤与悲哀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
川端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踏上社会,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
他积极与横光利一等人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著名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和创作了《感情的装饰》、《春天的景色》、《浅草红团》等少数几篇具有某些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并无多大的建树,他甚至被称为“新感觉派集团中的异端分子”。
后来他公开表明他不愿意成为他们的同路人,决心走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机会,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他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中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
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
川端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了。
1926年,除了发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也被拍成电影,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又到意识流,1931年的《针、玻璃和雾》可以说是其中一个的代表,接下来,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并获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
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对于战争的反抗而宣布停笔不写文艺时评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相关活动。
1940年,川端康成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
1941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满洲等地,访问结束后他自费留在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回到日本。
第二年,川端康成编辑了《满洲各民族创作选集》。
1944年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
1947年,历经13年《雪国》定稿。
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只鹤》开始连载,1952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
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写作《古都》,同年获得文学勋章。
1968年10月17日,凭借《雪国》、《千只鹤》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也是继泰戈尔、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二位后第三个获此奖项的东方人。
当他在瑞典科学院领奖时朗诵了论文《美丽日本之下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这篇论文中川端康成引用了几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体验。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
川端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1972年4月16日,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在日本古都镰仓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
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
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编辑本段]【创作作品】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
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
《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表现了底层人群生活与情感上的矛盾纠结,比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
一般说来这类作品在思想价值上要超过第一类作品,其中如《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等名篇更是如此。
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
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态度,或流露出作者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如《舞姬》、《名人》和《古都》等堪称代表。
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以表现官能刺激、从《千只鹤》、《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这些作品中川端康成独创的继承了日本传统的风雅精神,超越了世俗的道德而纯粹的表现人体的美,以及空虚的幻影的描写,是日本美的另一种象征。
他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
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
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属模仿式的小说——《针与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
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
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
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雪国》起笔于1935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侵华战争的阴云密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