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单元推进政治文明第6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框感受法治进程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复习课件1
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3)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
6.只要有了②新的新环境的保护特法,点雾霾:等环总境问人题就口都解增决了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
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及取得的成效。 (1)原因: 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 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2)成效(意义):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 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 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 叠加效应,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4)影响(危害): 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③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8.面对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影响(危害): ①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 ②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③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7.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原因是什么?造成哪些影响 (危害)? (1)环境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具体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 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弘扬法治精神1.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是()A.对行政权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制约和监督B.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C.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惩治执法腐败现象D.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2.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A.完善执法程序B.严格执法C.科学立法D.公正司法3.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A.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B.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力就有义务C.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D.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力就有义务4.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A.多领域B.多层次多领域C.深层次D.多层次5.健全普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
A.政府B.党委和政府C.领导D.党委6.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A.保证公正司法B.社会全面公开政府权力C.政务公开D.行政执法公示制度7.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害。
A.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B.权力公平、机会公平C.权利公平、规则公平D.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8.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特点提高法治教育的()A.教育性B.理论性C.实践性D.指导性9.健全落实普法责任制,实行国家机关()的普法责任制。
A.学法、用法B.学法、知法、守法、用法C.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D.谁执法,谁普法10. .下列关于法律的显著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2017年9月5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透露,警方近日成功抓获一名杀人后潜逃十五年的犯罪嫌疑人,等待他的将是正义的审判。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第一框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课件(2023秋)
新课讲解
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图
新课讲解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②人口素质偏低
新课讲解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跌至半世纪以来新低
思考:上图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特点是什么?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
新课讲解
时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新课讲解
探究与分享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看出我国近年来劳动力人口状况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 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新课讲解
2.结合生活事例,说一说劳动力人口状况的变化对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少将引发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问题,造成劳动力 资源短缺,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 少会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企 业从依靠大量人力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来。③可能引发养老、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安定、和 谐。(具体事例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陈述即可)
新课讲解
2.自然资源的作用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 质基础。
新课讲解
讨论探究:表格反映我国怎样的资源形势?原因?危害?
资源名称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占世界总量排名 第三 第三 第四 第六
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例 1/3 3/5 1/3 1/4
新课讲解
思考:面对我国人口现状,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危害?
人口过多直 接影响我国 经济的发展 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正视发展挑战》培优课教案_16
九上6.1《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此外,本课所依据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中的第六课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现状和基本国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
三、学情分析当前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这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或多或少地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事件也有所耳闻,自身也能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现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2.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20-2021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站 弘扬法治精神课件 北
规的重要主体, 行政机关 应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 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既 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
(3)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 保障 。 公正 是法 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公正司法, 就是要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保护和 救济 ,使违法犯 罪活动受到制裁和惩罚,努力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 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司法不受权力干扰,不受金钱、 人情、 关系 干扰。
被交警查获。查明情况后,警察代驾护送谭妻到医院,
孩子平安出生。事后谭某充满感激地接受了处罚。这件 事尽管结果令人欣慰,但谭某的行为提醒我们( D ) A. 行政机关要依法办事 B. 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 C. 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保障 D.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 定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该法及草案说明在中国人 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表明( B ) ①我国法律体现广大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②我国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 会主义国家 ④我国加强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 基础 。全民守法, 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难点详解
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科学立法、严格 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随堂检测
1. 截至2017年12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新
行任何单位、个人违反法定职责或者法定程序、有碍司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清单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清单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框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P59)形成: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薪火相传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6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0-6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内涵)③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重要性复兴。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65)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章节知识框架梳理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
知识网络
○走向共同富裕
知识网络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改变生活知识网络
○创新永无止境知识网络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生活在民主国家知识网络
○参与民主生活知识网络
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
○夯筑法治基石知识网络
○凝聚法治共识知识网络
第三单元文明与发展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延续文化血脉知识网络
○凝聚价值追求
知识网络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正视发展挑战知识网络
○共筑生命家园知识网络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知识网络
○维护祖国统一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我们的梦想
知识网络
○共圆中国梦知识网络。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站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一课一练PPT课件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2.为什么说法治优于人治? (1)人治强调“圣贤”的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个别指引作 用,法律只是作为办事的参考。 (2)法治强调法律制度的理性及其一般指导作用,任何组织和个 人都要服从法律。 (3)法治是公开透明的规则之治和程序之治,具有可预期性、可 操作性、可救济性等优点,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从而有效 确立社会秩序,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3)作为小公民,应如何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 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①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认真学法、知法、守法、 护法;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③依法行使权 利,自觉履行义务;④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等等。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感受法治进程 改革开放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
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Hale Waihona Puke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3.法治与法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法治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关注的是法律的至上权 威;法制属于制度范畴,关注的是秩序。 (2)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 和归宿。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 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某中 学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假如你 是该校学生,请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时事解读】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3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1框 正视发展挑战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法治教育)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一、政治认同1.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2.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
二、道德修养践行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做社会的好公民。
三、责任意识1.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南极气温创新高的相关报道。
教师提问:(1)导致南极气温升高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你的了解,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南极气温上升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具体表现,形成因素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据科学家介绍,气候变暖会使极地动物面临生存危机,数量减少,继而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会带来海平面的上升,甚至冰川的融化,还会释放一些古老的病毒,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的挑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的特点活动(阅读教材P75“相关链接”和P75~76“探究与分享”):思考:我国人口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小结: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材料展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单元推进政治文明第6课建设法治中国第2框弘扬法治精神学案北师大版20181017253
弘扬法治精神【学习目标】1.知道并理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面守法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四大要求。
(重点)2.懂得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每个公民共同参与,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难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68—72页,完成下列填空:1.十九大报告指出, 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 ,推进 、 、 、 。
2.依法治国四大要求的重要性:【合作探究】1.思考: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立法呢?2.看漫画,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你如何看待漫画中的行为?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回答: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公民应该怎么做?【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当 ( )①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③培育法治精神 ④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求.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立法机关科学立法 ②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④全民尊法学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是 ( )①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在我国,依法治国 ( ) 重要性 依法治国的要求 前提 关键 保障 基础 未 看 到 某部门 某部门 某部门 找建筑 公司 找建筑 公司 找建筑 公司只好堵路讨薪了!讨 薪①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必须实行良法之治③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①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 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能力提升6.材料: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目的是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诈骗。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感受法治进程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感受法治进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包括()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C.周到的法律服务体系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下列哪个原则不是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3.宪法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A.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C.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D.详细规定了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的具体行为模式4.按照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我国宪法属于()。
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部分成文、部分不成文宪法D.无法判断5.《依法治国决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的地位不包括()。
A.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B.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D.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6.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许多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0部法律和有关决定,其中《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处处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
上述材料表明()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D.我国开始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7.法律渊源即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制定法的首要渊源,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要严格。
A.立法法B.宪法C.经济法D.行政法8.《依法治国决定》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新举措,其中对完善立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A.推进制度立法B.推进广泛立法C.推进法官立法D.推进科学立法9.政府是法治建设、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加强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建设法治中国》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求建立法治社会的历程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 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 振兴的必然选择。 (3)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 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 治国的时代进程。
探究一 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 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法治政府的含义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一项重要目标。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 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法治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强国富民的重要 性,体会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
2.通过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感受国家实施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的正确性。
3.通过了解良法善治的要求,知道我国法律反映人民意志 和利益,维护公平正义,从而提高尊崇法治、遵守法 治和捍卫法治的水平和能力。
4.依法行政 (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 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 则。 (2)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 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 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 范政府的行政权。
(4)意义: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 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 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 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②“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 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 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教案 北
弘扬法治精神教材分析本课《弘扬法治精神》分为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三部分,要求我们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在可能违规时调整好自己的不良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教学难点】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文字引入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入今天的课堂。
【设计意图】文字片导入,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1.读案例,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立法的重要性?2012年某市出台«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要求园林、旅游、交通等人员集散场所的公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市民生活活动的影响,每个公厕苍蝿应少于两只。
标准一经技露,随即引发热议。
实际上,这类“施行困难”的“空头规定”并非个案。
近年来,从“工作冲前头、工资拿零头、同工不同酬”到“回家看看虽入法,父母仍难盼儿归”,一些法规虽然初衷良好,但却因操作困难、脱离实际、执行不力等诸多原因成了“僵尸条文”而各受争议。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讲义 北师大版
第二站 弘扬法治精神
一、文字引入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 外出游玩也要的课堂。
二、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 1.读案例,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2012年某市出台«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 要求
五、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
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j责。这 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同时引 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 围 。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 定捍卫者。
识
四、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保障。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 用, 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 。 公正司法 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保护和救济,使违法犯罪活动受到制 罚,努力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司 权力干扰,不受金钱、人情、关系干扰。 法律工作者要密切 众识, 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 开的关注和期待。
六、总结 依法治国,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 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3.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因 步推进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 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 拓宽公民 立法途径。
三、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 名人名言:张居正曾经说过:“天
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而雄于法之必行”。 这句话说明执法的重要性,分析执法的意 义在于什么?
游、交通等人员集散场所的公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市民生 影响, 每个公厕苍蝿应少于两只。标准一经技露,随即引发热议 这类“施行困难”的“空头规定”并非个案。近年来,从“工作 工资拿零头、同工不同酬”到“回家看看虽入法,父母仍难盼儿 法规虽然初衷良好,但却因操作困难、脱离实际、执行不力等诸 了“僵尸条文”而各受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法治进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包括()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C.周到的法律服务体系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下列哪个原则不是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3.宪法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A.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C.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D.详细规定了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的具体行为模式4.按照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我国宪法属于()。
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部分成文、部分不成文宪法D.无法判断5.《依法治国决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的地位不包括()。
A.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B.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D.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6.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许多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0部法律和有关决定,其中《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处处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
上述材料表明()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D.我国开始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7.法律渊源即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制定法的首要渊源,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要严格。
A.立法法B.宪法C.经济法D.行政法8.《依法治国决定》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新举措,其中对完善立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A.推进制度立法B.推进广泛立法C.推进法官立法D.推进科学立法9.政府是法治建设、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加强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和重点。
A.全面建设法治中国B.全面建设法治政府C.全面建设法治社会D.全面建设法制政府10.新中国建国之初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1.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在立法法总则中增加了坚持立法公开原则,将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由“二十日”延长到“三十日”。
这一修改旨在()①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②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③坚持立法先行,引领社会发展④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清末主导修律运动,随着清王朝覆灭无疾而终。
民国初年,领导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北洋军阀的连年混战中形同具文。
()A.康有为;黄兴B.沈家本;孙中山C.梁启超;宋教仁D.谭嗣同;宋庆龄材料新法律法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以及新修订的《邮政普遍服务》自2017年3月1日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
13.新法律法规的实施说明了什么14. 新法新规的出分和实施行何积极影响?15.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张某,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请结合材料三,帮助他完成这份提案。
参考答案【答案】1.C2. C3. D4. A5.A6.C7. B8. D9. B 10.A11.D 12. B13. (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14. (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保障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5. 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案由:关于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建议主要存在的问题: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规则日益完善,价格、竞争、供求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体现。
但各种弊端也开始凸显:1、国家层面:法律规范尚不完善;市场监管方面过多采取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手段;对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多;市场准入和竞争方面,还存在对方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各类市场主体的实际法律地位不平等。
2、市场主体层面: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还不强;一些市场主体唯利是图、缺乏诚信,市场主体遵守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面临考验。
建议:1、国家层面:(1)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2)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科学地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3)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对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2、市场主体层面:(1)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2)企业要遵守社会公德,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提案小组或提案人(签名):张某【解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C项表述不正确,当选。
2.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基础,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尺度。
效率和公正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
效率并不享有优先地位。
C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3.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但并未对D项的内容进行规定,它只是给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方式等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范。
D项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4.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
不成文宪法则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而且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
我国的宪法属于成文宪法。
答案为A。
5.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6.材料中每句话都与法律有关,“宪法”,《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极大地体现了法律保障社会民主的观点,故选C。
7.本题考了宪法和其他法律地位的区别,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领土的全境及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综合作用的产物。
它集中反映了一国之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了革命胜利的成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题干描述的是宪法的地位。
故选B。
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提高立法质量,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9. 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和重点,A,C,选项表述错误。
从题干中也可推断是法治政府。
10.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11.选项①表述有误,人大在立法中不处于主导地位,在立法法总则中增加了坚持立法公开原则,将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由“二十日”延长到“三十日”则体现了科学民主立法,以及提高立法质量,选项③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12.沈家本是著名的法学家,具有丰富的官场历练与谋略,在清末激烈的思想与权力交锋中,终于使得一系列与世界接轨的法律条文,得以问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由孙中山领导制定。
故选B。
13.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政策,结合材料可得:(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14. 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作用及现实意义:(1)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保障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4.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职能,要求帮助这些委员完成一份提案。
材料中涉及的行为主体是政协委员。
提案明确从两个方面来提,一是国家层面,二是市场主体层面。
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撰写提案要站在政协委员的角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