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第6讲 形象鉴赏

合集下载

专题3 第6讲功 功率 动能定理

专题3  第6讲功 功率 动能定理
P =2×103 N v1
(4 分)
当轿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有F阻=2×103 N
(2分)
(2)在减速过程中,发动机只有 1 P 用于轿车的牵引。根据动能
5
定理
1 1 1 Pt F阻 L mv 2 2 mv12 5 2 2
(4分) (2分)
代入数据得Pt=1.575×105 J
的轻质细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其下方有一个倾角为θ 的光滑斜面 体,放在水平面上,开始时小球与斜 面刚刚接触且细绳恰好竖直,如图所示,现在用水平推力F缓 慢向左推动斜面体,直至细绳与斜面体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由于小球受到斜面的弹力始终与斜面垂直,故对小球不做功 B.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始终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故对小球不做 功 C.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对小球做功为零,故小球在该过程中机械 能守恒 D.若水平面光滑,则推力做功为mgL(1-cosθ )
2 2 2
=113.28(m),约为无阻拦索时的 1 , A正确;在0.4~2.5 s
10
时间内,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即阻拦索的张力的合力恒定
不变,阻拦索的夹角逐渐减小,张力逐渐减小,故 B错误;在
滑行过程中,0.4~2.5 s时间内加速度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a 70-2.45 0.4- 10 m / s 2 28.1 m / s 2, 飞行员所承受的最大加 2.1
B正确。当恒力与速度成小于90°的夹角时,把速度沿恒力方
向和垂直恒力方向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速度一直增大,故 C错。当恒力与速度成大于90°的夹角时,把速度沿恒力方向 和垂直恒力方向分解,开始在与恒力相反方向上物体做减速运 动直至速度为0,而在垂直恒力方向上物体速度不变,某一时 刻物体速度最小,此后,物体在恒力作用下速度增加,其动能 经历一个先减小到某一数值,再逐渐增大的过程,故 D正确。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学案:专题三第6课 英雄的舞蹈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学案:专题三第6课 英雄的舞蹈 Word版含解析

第6课 英雄的舞蹈张小赖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和英雄梦想的人,他生活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为了维护旧有的文化秩序,他竭尽全力与胡琴进行两次抗争,在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方面体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疯癫特征,他最终以生命为代价赢得胜利,演绎了一场末路英雄的舞蹈。

字音辨识(一)单音字亲狎.(xiá) 干瘪.(biě) 刀枪剑戟.(jǐ) 显赫.(hè) 厄.运(è) 瘦削.(xuē) 蹂躏..(róu)(lìn) 眩.晕(xuàn) 瞥.见(piē) (二)多音字澄⎩⎪⎨⎪⎧澄.澈(chéng ) 澄.泥浆(dèng ) 哄⎩⎪⎨⎪⎧哄.笑(hōng )哄.骗(hǒng )起哄.(hòng ) 秘⎩⎪⎨⎪⎧秘.鲁(bì)神秘.(mì) 识⎩⎪⎨⎪⎧款识.(zhì)识.辨(shí) 字形辨认⎩⎪⎨⎪⎧jù盘(踞)jù(倨)傲 ⎩⎪⎨⎪⎧l íng 乱(凌)líng (陵)墓 ⎩⎪⎨⎪⎧l à烛(蜡)là(腊)月 ⎩⎪⎨⎪⎧y á生(涯)yá山(崖) 词语辨析1.突然·忽然突然:表示情况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突如其来,令人觉得很意外,一时无法应付。

忽然:表示事情很快地发生或变化的意思。

但比起“突然”,令人意外的程度比较小。

2.消失·消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两者虽然意思很接近,但还是有区别的。

要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区别,首先要搞清楚“失”与“逝”这两个语素的区别。

“失”的意思是“失掉,丢掉”;“逝”的意思为“过去”,多指时间、水流等。

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

消逝: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路翎(1923-1994),原籍安徽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原名徐嗣兴。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课件(江苏专用) 专题三第6讲( 2013高考)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课件(江苏专用) 专题三第6讲( 2013高考)

结。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 其历史性转折
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1)正确的探索:1956年9月中共八大
主要 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______ 矛盾 __________的变化,是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轻巧识记】
我国建国后民主法制
建设“一、二、三” (1)一个壮举:举行开国大典,建立 了新中国。 (2)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分别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3)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中
(2)内容 解放思想 ①思想上: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 实事求是 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②政治 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来。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2)政策 ①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 ②1954年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 国宪法 ____________》,正式确认民族区域 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①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 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 一个中国 话,指出:坚持____________原则,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 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专题03《使至塞上》知识梳理(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专题03《使至塞上》知识梳理(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使至塞上》知识梳理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作者作品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二、写作背景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三、重点字词:属(shǔ)蓬(péng)萧关(xiāo)侯骑(jì)燕然(yān)四、词语解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3)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4)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5)长河:即黄河。

(6)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7)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8)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9)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五、译文:(我)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浩瀚沙漠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到萧关时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六、作品鉴赏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21版32一轮新高考1语文教参目录

21版32一轮新高考1语文教参目录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42第一讲感知高考整体阅读 .................... 2第二讲文言实词.............................. 10第三讲文言虚词.............................. 17第四讲文言文断句............................ 19第五讲古代文化常识.......................... 22第六讲概括和分析文意........................ 24第七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8第一讲感知高考整体阅读.................... 42第二讲选择题突破............................ 47第三讲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 50第四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53第五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57第六讲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66专题二文化经典研读36第一讲感知高考整体阅读.................... 36第二讲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常见题型.......... 39专题四名句名篇默写72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 72第二讲灵活记忆过目不忘 ................... 73第二部分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77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89第一讲感知高考整体阅读...................... 77第一讲感知高考整体阅读 ..................... 89第二讲信息筛选与概括推断..................... 83第二讲选择题突破 ........................... 95第三讲图表题突破 ........................... 98第三讲论证结构与论证方法..................... 86第四讲概括内容要点和分析文体特征........... 101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105第一讲感知高考整体阅读................... 105专题八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144第一讲感知高考整体阅读................... 144第二讲小说、散文、现代诗歌选择题全通关……… 117第二讲理解散文词句含义(意)………………… 150第三讲概括分析小说的情节................... 120第三讲理清散文的结构思路................... 153第四讲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128第四讲小说和散文技巧、语言赏析全通关……… 158第五讲分析小说的形象....................... 132第五讲探究散文内容......................... 165第六讲探究小说的标题、主题意蕴………………139专题九整本书阅读169第四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语段综合173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173专题十三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203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203第二讲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76第二讲考点突破题型通关.................... 204第三讲辨析并修改病句 ....................... 182第四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187第五讲语句复位.............................. 191专题十一补写语句、语句排序与逻辑推断193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 193第二讲考点突破题型通关 ................... 194专题十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98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 198第二讲考点突破题型通关 ................... 199专题十四语言表达简明、得体208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208第二讲考点突破题型通关................... 209专题十五图文转换213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213第二讲考点突破题型通关................... 214专题十六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含创新题型)218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218第二讲考点突破题型通关................... 219第五部分写作专题十七写作222第一讲感知高考备考导航 ........................................................................... 222第二讲审题立意———明明白白你的心 ...................................................................................................................................... 227第三讲谋篇布局———风景这边独好 .......................................................................................................................................... 230第四讲语言打磨———间关莺语花底滑 ...................................................................................................................................... 237第五讲应用文体写作技法———“体”到用时方恨少................................................................................................................. 242第六讲临场作文的十个实战技法———笔落惊风雨.................................................................................................................. 246夯基提能作业本249专题对点限时练........................................................................................ 249提分滚动组合练........................................................................................ 339增分册375文言文教材复习........................................................................................ 375背背佳|晨读晚诵........................................................................................... 389。

第三章-专题三-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

第三章-专题三-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

第三章-专题三-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核心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故事讲述,关注其方式、效果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2.叙述视角(1)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使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5.语言变形特点 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 异的语言形式,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古诗语言的 “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 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由 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 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变形” 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2)“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3)“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4)“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 (5)“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6)“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2.“知”作者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 时所处环境。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多表现远离浊世、向 往朴素的田园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具有质朴、清新、恬 淡、闲适的风格。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多描写戍边将 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同时也包含望月思乡 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之情。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 生疾苦,感情深沉,风格多沉郁、顿挫、朴素、凝重。作者蕴含的信息 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是显性词语。首先抓表明诗眼的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 露了诗的主旨。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中的“空”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怀报国热忱,一 直到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然后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如杜甫《登 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字就是情感语 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深秋时不尽的伤感之情。
3.章法结构特点

专题检测卷(6) 专题三 第6讲功 功率 动能定理

专题检测卷(6)  专题三  第6讲功 功率 动能定理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检测卷(六)功功率动能定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三个固定的斜面底边长度相等,斜面倾角分别为30°、45°、60°,斜面的表面情况都一样。

完全相同的三物体(可视为质点)A、B、C分别从三斜面的顶部滑到底部,在此过程中( )A.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B.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C.物体C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D.三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多2.(2012·福建高考)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剪断轻绳后,A 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3.(2013·南昌一模)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功率P、速度v0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为F0。

在t1时刻,司机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为,此后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t2时刻,汽车又恢复到匀速运动状态。

下面是有关汽车牵引力F、速度v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t2后的牵引力仍为F0B.t2后的牵引力小于F0C.t2后的速度仍为v0D.t2后的速度大于v04.(2013·扬州二模)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从同一高度向上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越来越大B.在t=t1时刻两物体的高度相同C.在t=t1时刻甲所受拉力的瞬时功率大于乙所受拉力的瞬时功率D.在t=t2时刻甲所受的拉力大于乙所受的拉力5.(2013·安溪一模)质量为m的物块在平行于斜面的力F作用下,从固定斜面的底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上滑,经B点时速率为v,此时撤去F,物块滑回斜面底端时速率也为v,斜面倾角为θ,A、B间距离为s,则( )A.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ssinθB.整个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sC.上滑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Fs-mv2)D.从撤去F到物块滑回斜面底端,摩擦力做功为-mgssinθ6.(2013·宁波一模)将一个苹果斜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依次飞过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1、2、3。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1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1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微知点】 鉴赏景物形象的三个步骤 描绘诗中展
现的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 括景物所
营造的氛围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分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 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性词语 查找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 意象
可转换为“细柳”“红花”
描绘 要找出诗中所写的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画面 描绘画面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切忌直接翻译
抓住描述该景物的关键性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 在特征。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去体味。形容 概括 词要抓住形容描摹的声、形、色、味等体味。还需关注有关 特征 景物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的词语
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突出了居庸关怎样的环境特征? 【我的分析】 本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前四句写景, 后四句写感。颈联写面对时局混乱,良臣进阶无路的现状,诗人十分失 望、愤懑,想暂居家中;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 动的故事。 (1)指出首联交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首联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是冬日傍晚,地点是古镇 青山口,天气是寒风呼啸,这些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
【注】 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 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
这首词上阕刻画了桂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我的分析】 这是一首咏桂花词。分析桂花的形象,可以从形(外 在形象)、神(内在品质)两个角度考虑。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 Word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 Word版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鉴赏景物形象也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事物形象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寄托,二是景物作为意象营造的氛围或意境以及作者情感的寄托。

常见的是咏物诗、写景诗和杂诗。

(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

“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

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鉴赏事物形象的诗,即咏物诗,如咏梅(竹、菊、桃、柳)写法往往是托物言志。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三篇 时事热点 直击考场 专题六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建党、奥运精神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三篇 时事热点 直击考场 专题六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建党、奥运精神

【考点链接】 1.共享多样文化。2.文明互鉴。3.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4.中华文
化的特点。
1.(说明类)中国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说明了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 越大。(3)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 互鉴而丰富。(5)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的魅 力。
4.(体现类)在 2021 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健儿不负党和人 民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 誉。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列举类)每块奖牌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在每块奖牌的背后, 是广大奥运健儿积极备战和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辛付出。在奥运健儿身上 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材料二:2021 年 6 月 29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七一勋 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 重要讲话。
材料三:2021 年 7 月 23 日至 8 月 8 日,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在日 本东京举行。中国奥运代表团收获 38 金 32 银 18 铜,共 88 枚奖牌,位 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中国队派出了 431 名运动员参加本次东京奥 运会,在女子 10 米气步枪、举重女子 49 公斤级等多个项目中夺得金牌, 跳水女子 3 米板项目更是实现了五连冠壮举。伴随着一次次国旗升起、
1.(是什么)伟大的建党精神(奥运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6 第6讲 深化欣赏水平 含答案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6 第6讲 深化欣赏水平 含答案

第6讲深化欣赏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欣赏艺术技巧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这类考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要求较高。

就散文艺术技巧而言,高考常以表达技巧鉴赏和语言特色鉴赏两类题型进行考查。

对于这两类题型,均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透彻分析。

题型一鉴赏艺术技巧一、什么是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等。

(一)“三审”题目明方向散文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同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三点:1.审题型即审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

2.审范围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

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

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鉴赏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

“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即审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

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

“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

散文鉴赏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二)“三步”答题保规范典例1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文本见第3讲[典例1]《汴京的星河》。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题点3语言技巧题课件(共45张PPT)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题点3语言技巧题课件(共45张PPT)

这 时这日里两蹉个有跎字时、是日一“蹉久事”跎无“又,一成”。的事①意无“思成久。的”含万意有里思万作。里客③作,光客珠阴、虚久:度绣离,着忽故然珠乡又饰的到的愁了苦单秋。衣风②,代萧“又指飒”
歌 的表季舞达节了女,对表子时面。日看④蹉,只摩跎是诃、抒池光写:阴摩留虚诃滞度池异、即乡年的汙华客池老愁,在去和的锦对感城时慨西序及。更一迭为事的隋无悲将成叹军、,实萧壮际摩志上未诃包酬
效果 品词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
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 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含蓄蕴藉、韵律和谐
答题 答题时一般先解析字义,再指出其手法和表达效果(生动形 模板 象、词约义丰、含蓄蕴藉、平添诗歌韵味等)
专题六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9-



2.紧扣技能本身赏效果 不同的表达技能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 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照到达突出强调之 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 能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 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 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没有这些 术语表达是不到位的。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7-



三、紧扣“效果”赏析技能 1.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 (1)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能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 能+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 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 运用这种技能,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把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画了 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的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 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 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 表达技能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对抒情目的 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分 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学习任务3:分析散文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新高考卷版)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学习任务3:分析散文形象-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新高考卷版)
两年的时光消度过去了,我们到了南京。落日黄昏,山边水崖,你总是惆怅地向远 遥望着,怀念烽烟的北国。江南的山水,你一点也不留恋,你只想呼吸离家较近一点的 地方的空气。你不能安于这种平静的生活,终于在一个迷雾蒙蒙的早晨,又背起你的小 行囊,向北迈开你的步子。回北平不久,信来了,仿佛生活得非常痛快,如心。接着来了
9
目录
“七七”。七月二十八日北平失守,你被困在里面了,情形混乱,敌兵到处搜查,拘捕, 风声鹤唳。你呢,家里的接济断了,两个铜板,到街上换一个烧饼,不是为了果腹,只是 为了运动嘴唇,慢到不能再慢地咀嚼着。有时连这也得不到,便只有硬呷两口白开水。 ……读到这个地方,我用尽所有的力量抑止我眼泪的外流也不可能了。我们无愧于我 们的祖国,不是为了她,在家里我们并不缺乏温饱。你嘱我不要为你的贫苦伤心,这对 你是一种磨炼,一种经验。你那故作宽慰的苦心双倍加重我的悲哀。没有比有心地隐 藏自己的悲哀更可悲的了。
17
目录
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
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
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
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
你到了长沙。你学习怎样运用你的“武器”。而现在,你是向北方去了,你所怀念 的地方。
12
目录
我不留恋,也不伤感。我为你欢喜,为你祝福。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忧患,感情脆 弱得像一支绷紧的弦。这不成:时代不容许我们。你劝我要坚强,现在我自己勉励自己 。别以为我们的苦难是偏得的不幸,我们不过是苦难的祖国的一个小小章节,放开眼睛 ,有多少人失掉乡土,拆散了家,有多少灵魂,为我们的祖国,把血洒在大地上。我们,后 死者们,得接替上去,继续把血液输送给祖国的土地,滋养她,肥沃她,使自由在这上面 生长。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17第二部分专题一任务四第6讲赏析叙事艺术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17第二部分专题一任务四第6讲赏析叙事艺术
“老人真的吝啬吗?”我忽有所悟地自问:“我不是从来没听见过拐杖敲 楼板的声音吗?不正是因为那团绑在拐杖上的橡胶给了我安宁吗?”
我的心被一种暖暖的东西充实着,老人比谁都慷慨啊!
第6讲 赏析叙事艺术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课时质量评价
楼上的声音更大了,我觉得好像连我屋里的东西都在抖动!我睡意全无 了!该怎么办呢?“拐杖!”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我披衣下床,到楼 梯转角处拿了那根拐杖向楼上走去。
第6讲 赏析叙事艺术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课时质量评价
2.《变形记》在使用第三人称叙述过程中穿插使用第一人称,这样安排起到什 么效果? 答案:①小说讲述主要情节时采用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可以拉开与读者的距 离,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②穿插运用格里高尔的视角,通过他去观 察环境和他人,表现他本人的心理体验。这一视角聚焦于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 活动,让读者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这种有限视角获得真切的阅读 感受。③两种视角并存时而错落,时而叠合,贯穿整个事件的叙述,带来一种 奇妙的审美感受。
者,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一开始“我”帮老人
修拐杖,误会她吝啬,到后来认识到老人的善良和爱心,都是“我”的亲身经
第6讲 赏析叙事艺术
历,使故事情节真实可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第一人称“我”能更直接表达 对老人的感念之情。如楼上的新住户在开舞会让自己烦躁时,直接抒发自己的 感慨,“我怀念起以前的安宁来,怀念起那位已经去世了的行动不方便的老人 来,我忍不住叹道:吝啬的老人啊!你的拐杖还没有磨损多少呢!橡胶还 在”;再如后面“我的心被一种暖暖的东西充实着,老人比谁都慷慨啊”;结 尾的点睛之笔“老太太在世时,她庇护着我,使我得到了安宁。而现在她的拐 杖又庇护着我。生活远远不止一根绑有橡胶的拐杖那样简单。也许,这些朴实 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叫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精读形象
1.第②段: “渡船是慢悠悠的”表现老艄公悠闲自得。 2.第③段: “老艄公没脾气,即使你骂他,他照样笑嘻嘻的”表现老 艄公性情温和。 3.第④段: “只要不是人满为患,老艄公一般不会赶小孩下船”表现 老艄公性情温和。 “老艄公讲的神鬼,多是善良的,他们在暗中帮助着我们, 帮我们度过了好多难关,而我们却不知道,也很少感恩”表现 老艄公敬畏自然、懂得感恩。
解析:D 项,“主要通过语言、心理进行描写”说法不当,应 为“主要通过语言、行为进行描写”。
答案:D
返回
3.(对点题·形象特点概括分析)老艄公的形象有什么特征?请结 合全文分析。(4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见后面[例一]。
4.文章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古渡的荒凉景象,照应标题,与首段的 景物相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②渲染了荒凉而又不失 古朴自然的环境氛围,烘托出老艄公古朴淳厚、悠闲自得的 形象特征。③为句末点出“乡愁”这一主题做了铺垫,寄托 了作者对老艄公、古渡口的怀念以及乡愁无处安放的怅惘之 情。(每点 2 分)
尖的人发现,老艄公的影子一闪,闪出了对岸的林子,渡船就
朝着这边缓缓过来了。
返回
③这一天的水流急,老艄公叫了个帮手,帮手撑着船,老 艄公自己摇着,慢悠悠地来到此岸。将船停稳,老艄公为自己 倒上了一小碗酒,自在地喝上了。酒不喝完,你怎么催都没用, 酒一喝完,自然就走。有急事的人催他,能不能快点,老艄公 咧开一口黄牙:“你急,我又不急。”老艄公没脾气,即使你骂 他,他照样笑嘻嘻的。
返回
第三步:规范作答。 答题时,答案要点要清晰,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 含,不要只简单地回答特点,还要分别列举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①悠闲自得、性情温和。渡船慢悠悠,别人骂 他,也照样笑嘻嘻;一般不会赶小孩子下船。②敬畏自然、懂得 感恩。敬畏河神与大海,放生小鱼和大鱼;他讲的神鬼,多是善 良的,在暗中帮助着我们;感恩河神保佑。③善良本分、尊重隐 私。他守口如瓶,不惹是非,在渡船上看到的有些事,从来不讲, 宁愿让这些事烂在肚子里。(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⑤老艄公对河流很敬畏,他说河有河神。他从不往河里扔 垃圾和烟蒂,坐渡船的人,可以把垃圾扔在他的船上,却不许 扔进河里。逢年过节,老艄公会端上供品,去渡口,祭祀河神。 他说,他的渡船能年年平安,是河神保佑的。他很感恩,说河 神待他很好,自从做了摆渡以后,他一年到头,小毛小病都很 少。在他看来,所有的河流都通向大海,所以在敬河神的时候, 也不忘祭祀一下龙王。
(3)(2015·北京高考)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 质 ”“ 性 格
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 特 点 ”“ 形
格调?(物象特点概括分析)
(《说起梅花》) 象 ” 等 表 答
(4)(2013·天津高考)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 题 方 向 的 名
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概括分析)(《胡杨人家》) 词。
返回
⑥我那时还没上学,常去渡口玩。摆渡不忙时,老艄公会 和我一起抓鱼。那时河水清澈,鱼也多。老艄公不抓小鱼,只 抓大鱼,说小鱼还没长大呢。但有一次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 老艄公也把它放生了。老艄公说,老鱼通常会修成精的,或许, 它已经是个鱼精了,还是放生为妙,万一真冒犯了神灵呢?村 里人说,老艄公书看多了,脑子出了“问题”,就会讲些“古怪” 的事情。
④那时渡船是集体的,过渡不收费,老艄公挣的是集体给 的工分。我很喜欢坐渡船,没事就来回地坐,只要不是人满为 患,老艄公一般不会赶小孩下船。没人渡河的时候,老艄公也 喜欢有几个小孩作伴。老艄公会讲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多半是
返回
关于神仙鬼怪的。老艄公说是从书上看来的,村里识字的人不 多,但他识字。从他的故事里,我才知道,在我们生活的世界 外,还有着我们虽然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神鬼。老艄公讲的 神鬼,多是善良的,他们在暗中帮助着我们,帮我们度过了好 多难关,而我们却不知道,也很少感恩。
返回
解析:B 项,“可见老艄公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颇深,所以 村里人都讨厌他,认为他脑子出了问题”说法不当,应该是 写出老艄公敬畏自然、懂得感恩、善良本分等品质,多角度 表现人物。 答案:B
返回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中第②段将等渡船的人们和老艄公一急二缓进行对比, 极具生活情趣,两个“闪”字写出了人们的急切心情。
返回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 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 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 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 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 94 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 离开她的驯鹿。
目录
CONTENTS
1 课前自主精读 2 课堂逐点突破 3 高效提能训练
返回
NO.1 课前自主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返回
夕阳古渡
陈于晓
①一场雨后,河水渐渐地涨了起来。原来已经裸露出河滩
的石头,又被淹了。河水是浑浊的,裹了太多的泥沙。这些泥
沙,来自河的上游或者两岸的田野,水面上泛着草叶、野花和
第6讲
形象鉴赏
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 象,散文的内涵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 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 作品的思想感情。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 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常考题型: 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 当从多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
返回
4.第⑤段: 老艄公祭祀河神,表现老艄公敬畏、感恩河神。 5.第⑥段: 放生小鱼和大鱼,表现老艄公敬畏自然。 6.第⑦段: “有些在渡船上看到的事情,老艄公从来不讲”表现老艄 公善良本分、尊重隐私。
返回
读懂文章•做对题目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尽管很多人没有什么要紧事,人们也不愿意等着,而老艄 公总是慢悠悠的,以自己的节奏摆渡。
庄稼的枝叶。水流打着漩涡,比原先要湍急多了。
②老艄公在河对岸,他和他的渡船,暂时还被对岸茂密的
林子掩映着。这边的人们,在焦急地张望,等着渡河。其实大
多数人,都没有什么要紧事,只不过等着总会心急一些。然而
渡船是慢悠悠的,乡村的时间本来就比城里要慢,老艄公总是
不急不缓,以他固有的“速度”景概括分析特点(2 结合) 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 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 时代背景。
返回
(二)“3 步骤”概括分析物象特点
返回
[例一] 阅读《夕阳古渡》一文(原文见本讲“课前自主精 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艄公的形象有什么特征?请结合全文分析。(4 分) [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 第一步:检索文中有关老艄公的典型语言、动作描写文字 和叙述、议论文字。 第二步:对检索到的文字,进行加工提炼,概括分析老艄 公的形象特点。
标答 任任公公先先生生的的语语言言、、神神态态、、动动作作等等语语句句。。再再依依据据这这些些描描写写,,概概括括其其形形象象 分析 特特点点,,如如肖肖像像描描写写,,可可见见其其潇潇洒洒、、自自信信;;开开场场白白,,可可见见其其幽幽默默、、谦谦逊逊;;
演演讲讲内内容容丰丰富富而而有有趣趣,,可可见见其其博博闻闻强强识识、、学学识识渊渊博博;;演演讲讲过过后后,,大大汗汗 淋淋漓漓,,状状极极愉愉快快,,可可见见其其感感情情充充沛沛;;语语言言旁旁征征博博引引,,可可见见其其风风趣趣、、博博 闻闻强强识识;;动动作作描描写写““手手之之舞舞之之足足之之蹈蹈之之””,,可可见见其其自自由由洒洒脱脱。。
返回
三、怎样答形象特点概括分析[学考贯通] (一)“3 角度”“2 结合”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事件角度)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 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 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B.最后一段细腻地描写了两幅乡村图景:慢吞吞行走的老牛 的影子落在古渡、芦花绵绵地摇曳过古渡。
C.文末作者点出了“乡愁”这一主题,看似突兀,实则在文 中有多处铺垫,如对故乡的人、景、事记忆深刻,回到故 乡还打听老艄公的消息等。
D.全文对老艄公主要通过语言、心理进行描写,虽然细节描 写不多,但人物形象仍然刻画得真实而生动。
B.文中多处写到老艄公口中的神鬼世界,可见老艄公被封建 迷信思想毒害颇深,所以村里人都讨厌他,认为他脑子出 了问题。
C.老艄公有时喝酒,酒不喝完,就不会走,有急事的人催他, 他也不急;骂他,他照样笑嘻嘻的。
D.我离开故乡以后,渐渐淡忘了故乡的回忆,大桥通了以后, 渡船也就没有用武之地,渡口早已荒芜。
返回
⑨正是一场雨后,河水依然打着漩涡,浑浊地流淌着。夕 阳很美,不知道谁家还养着一头老牛,在古渡附近的河岸边, 慢吞吞地行走着。夕阳下,老牛拖着长长的影子。当老牛拐过 弯时,它的影子恰好落在了古渡上。当年的渡船,哪里去了呢? 渡口早已是“野渡”了,依稀有芦花摇曳着,绵绵地摇曳过古 渡。我知道那儿,泊着我乡愁深处的老家。
返回
⑦但有些在渡船上看到的事情,老艄公从来不讲。比如张 家寡妇偷了生产队的东西,一大早过河去镇上卖了;谁家女人 跟老公吵了架,哭哭啼啼回了娘家。这些,我们都是后来从别 人口里听说的,老艄公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他让这些事情烂 在肚子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