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合集下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研究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研究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研究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每个行业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要推动这一进程,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则是创新型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和建设创新型人才,以及如何建设创新型团队呢?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1.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是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他们从事创新活动的核心所在。

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让员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2.倡导自主学习在现代社会,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企业需要培养员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自我更新和提高。

企业可以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让员工可以在学习中自主发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需要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需要创设各种创新平台,让员工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并不断寻找突破现状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4.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团队合作能力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团队训练、团队建设等形式,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学会倾听、协作和沟通,从而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并形成高效的创新团队。

二、建设创新型团队1.注重团队氛围建设创新型团队的第一步是要注重团队氛围的建立。

企业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热情洋溢、人人受益的团队文化,从而让每个人都能够融入其中,并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企业需要注重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让员工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2.注重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建设创新型团队需要注重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同行业的技术交流、组织领域专家的访谈等形式,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打造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学人才--广西师范大学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成果之一

打造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学人才--广西师范大学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成果之一

打造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学人才--广西师范大学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成果之一周世中;钟林林【摘要】国家特色建设点工程的实施,是教育部为了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举措。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于2010年成为教育部资助的国家特色专业。

经过3年的建设,取得了成功经验,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法学人才。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西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点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为高等学校的法学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pecialityi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distinctive feture which is car-ried ou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in w speciality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became the national distinctive speciality in 2010.After three years construction,we gained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the country to cultivate the outstanding legal talent.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ill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optimize curriculum,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on-struction.It will play an exemplary role in law speciality construction and reform.【期刊名称】《高教论坛》【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3页(P20-21,31)【关键词】法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作者】周世中;钟林林【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设立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2009年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规划,在有关学校和单位推荐基础上,由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的。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优势。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不仅仅是教育体系的责任,也需要企业、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

下面将提出一个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传统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创新型人才更需要的是思维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教育机构应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科研、创业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总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机构、企业、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改革教育体系,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高职特色专业建设之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高职特色专业建设之一
【 特别关注 】
创新人才培 养模 式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 —
推进 高职特色 专业建设 之一
周述积 , 洪 玮, 王竞 男 , 建 明 余 ( 江 汽 车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江 临 海 37 0 ) 浙 浙 10 0
摘要 : 学 习、 在 贯彻 和 落 实全 国教 育 工 作会 议 精 神 与 《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展 规 划 纲 要 (0 0 22 年 ) 国 2 1— 0 0 》 中 , 文 结 合 浙 江 汽 车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模 具 设 计 与 制 造 专 业 建 设 的 实 践 介 绍 了依 托 吉 利 企 业优 势 , 本 实施 “ 企 合 作 , 校 工 学结 合 ” 教 学 改 革 试 点 方案 以及 硬 件 、 件 同步 加 强 的 校 内 实训 基 地 建 设 情 况 和初 步效 果 。 的 软 关键 词 : 新 ; 才培 养模 式 ; 创 人 实训 基 地 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 神推动教育事 业科学发展 ,是去年 全 国教育 工作会议精神 的聚焦点 。在学 习贯彻 和落实
全 同教 育T作会议精 神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 划纲要(0 0 2 2 年 ) 中 , 2 1—0 0 》 我们深深 感到 , 事高等 从 职 业教育 , { 突f 学生职业技能 的培养 , I 从根本上讲 , 就是 要通过 改革创新 , 有效开 展“ 校企合作 、 T学结合 ” 的人 才培 养模式 , 深化课 程体 系和教学 内容改革 , 视实训 重
产实 习等 ) 与课程内容培训 , 专业技能培养 , 综合技能训 练 。第 _年则根据 学生就业实况分散安排顶岗实习 , 二 完
成 与 企 业 生 产 相适 应 的专 业 能 力 培 养 和 毕 业 设计 。 “ 三 明治 ” 划 执 行 原 则 如下 : 计

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与措施

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与措施

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与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和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大学应该发展自己的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可以是学科方向的独特性,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独创性,也可以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培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的学生,学校可以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资源。

为了发展专业特色,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加强学科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团队。

他们可以提供学科方向的独特性和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研究资源。

2.推进创新教学方法:学校应该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3.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措施。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判,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因此,需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1.建立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交流和合作。

2.引入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学校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机会。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竞赛,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特色专业建设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特色专业建设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c n r d t a h u t a in p o r m s h g l a g td a d e t n i e a a tb l y a d t i p oe so a mp o me tr t a e n o f me h tt e c l v t r g a i ih y tr ee n x e sv d p a i t n h s r fs i n l e ly n ae h s b e i i o i S
走 向厚 基础 、 宽专业 的模 式 。为实现 这一 目标 , 采取 了如下 措施 , 并取得 了很 好 的成效 。
佳 木 斯 大 学 材 料 成 型专 业 的 培 养 方 案从 满 足 经 济社 会 发展 所需 人 才 出发 , 据社 会 对人 才 的需 依
收 稿 日期 :0 2 0 — 0 2 1- 3 2 作者简介 : 荣守范 (9 6 , 教授 , 15 一)女, 工学博士 , 佳木斯 大学材
tp c s y e a d i s i t n tp , i h i r v st a h n f ce c n r a e st e su e t r f si n l o io s t d n s ae, y e, a e tp n n p r i e whc mp o e e c i g ef in y a d b o d n h t d n ' p o e s a r n . u e t r ao y i s o h z S
Cul v to Pr g a i t a i n o r m
R NG S o _n L - i GU iw i J n g n Z o g c a g S N O h u , n,IMU qn, O J- e, u - a g,HU Y n - h n , U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特色我校隶属于徐州市教育局,是以三年制中专学历教育为主体的中等专业学校。

从1988年至今先后合并了4所学校。

学校以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为根本,以“明德强技、行知合一”为校训,以“文明向上、勤奋有为”为校风,以“爱生善导、务实敬业”为教风,以“善思勤学、苦练巧干”为学风,以标准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素质优良,一专多能,特长鲜明”的合格人才为己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面向徐州市五大百亿产业,以培养建筑、机电、汽车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等岗位群所需的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坚持“年年有主题,阶段有目标”的建设发展思路;制定了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引企入校,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对口单招、注册入学、自学考试、“3+3”衔接等方式努力构建学生升学成才立交桥。

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高职衔接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原创性经验,在同类学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深度整合6S管理制度、育人理念与管理模式,出台了一系列全新的学生管理制度及标准;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通过“八礼四仪”实践教育活动、校园红五月技能节、心理健康月、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干部素质拓展、文明宿舍评比等途径,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业水平测试,强化技能训练,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训练,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学校5次参与省政府、徐州市政府有关职业教育政策、文件的研究、起草、修订工作,先后承办了江苏省职业学校第三届班主任沙龙活动、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第九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演观摩活动、江苏省德育和文化艺术教育教学大赛、徐州市对口单招语文教学研讨会、徐州市导游、酒店服务项目技能大赛等19项市级以上重要活动。

党建、职业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产教融合等成果丰硕,并形成特色,办学经验和特色引起了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148次。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三个要素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的核心。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是一个大学的重要基础,是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和优化。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科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学科特色等。

专业建设是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的过程。

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适应市场需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同时,高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校需要通过合理的招生计划、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育,为人才提供全面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具体而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和资源,而人才培养则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

因此,高校需要统筹考虑这三个方面,以实现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高校还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策略。

例如,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可以积极推动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海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以特色专业点建设为契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特色专业点建设为契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量。

及时发布人才引进信息 , 加强对拟应聘人员资料的收集 整理 , 发现有合适的人选 , 尽快安排其前来面试考核。 学 院主要领导和相关教师组成专家组对其教学 、 科研和其 他方面能力进行考核。教学方面的考核主要通过试讲。 试讲需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 的授课方式 , 主要考查 其语言表达能力 , 逻辑思维 、 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熟悉 程度等。 2 强团队建设 , . 加 实行课程小组 制 , 加强对青年教 师的培养 : 为加强老教师对青年教 师的传 、 、 帮 带作用 ,
报教 学 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 题 , 论 解 决 问 题 的方 法 。 讨
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制订的 “ 年教师能力提升计 青 划”对新进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 , 安排有经验的 教师帮助 青年教师尽快过好 教学关 。鼓励青年教师到 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深造 , 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交
虽 然中国已成 为世界 制造大国 ,但还不是制造强 国。中国在 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 、 先进制造工艺和
1 . 重视人才引进工作 , 把人才引进质量关 : 严 为应 对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学生人数逐年扩张的局面 , 学院领导提前做好人才引进规划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
装备 以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仍然存在
【 科学管理 】
以特色专业 点建设为契机
( 侨大学 华
提升人才培 养质量
. 3 12 ) 6 0 1
戴秋莲 , 江开勇 机 电及 自动化 学 院 , 福建 厦 门
摘要 : 随着创建创新型 国家宏观战略的实施 ,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传播 、 知识创新 、 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国家
创新体 系建设 中的重要 力量 , 其在 未来社会经济发展 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增强, 高等教 育的发展和人 才培 养的质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第2卷 期 7 第2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
V . o o 7N. 1 2 2
Jn. 00 ue21 ,
21年 6 J UR LO HE I GOC A N V R I YH 00 月 O NA FZ JAN E NU I E ST (UMA T E CE E) NII SS INC
专业建设应体现以创新为特色 , 创新人才培养应作为高校学科建设 的重要 内容 , 这也是高校特色专业可持 续发展 的根本途径【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 , 1 】 。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依
托舟山的地理优势 , 抓住这一契机 , 围绕社会需求 , 与地方企业 紧密合作 , 结合沿海地区经济建设 、 社会发展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 科学确定专业培养 目标 ,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深入改革教学 内容 , 努力强化师资队伍 建设 , 大力加强学生实践、 动手能力和科研 能力 的培养 , 办出了优势和特色 , 0 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 2 7 0
[ 收稿 日期] 0 0 0 — 4 2 1— 3 0 [ 作者简介] 楼林燕(9 2 , , 18 一)女 浙江诸暨人 , 助教 。
12 1
浙 江海 洋学 院学报 ( 文科 学版 ) 人 Ju a oZ eag ca n e i ( u ai s c ne or l f hj n en i r t H m n i i c ) n i O U v sy t Se e
第 2 卷 7
利被批准成为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关 于特色 专业 建设 的 目标 二)
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 ;密切与产业和行业 的联 系, 加紧紧缺人才培养” 。作为地方院校 , 专业建设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 , 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精选8篇)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精选8篇)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精选8篇)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篇1(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些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社会科研、社会体育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管理等技能指导型人才,同时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开发等原发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作了强调,但是却缺乏对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过多强调体育教育专业。

(二)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平均为2691.9学时,总学分平均为173.1学分;对比可发现,在学时上除西安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规范内上下起伏;在学分上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的则在规范值内。

(三)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经调查:发现,各地方性院校开办的主干课程相对类似,而专业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缺相差很大,特别是学科课程,种类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这当中既有像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这种及其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像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学这种上下位的课程,又有传统课程又有体育休闲娱乐导论、健康保健等新兴课程。

(四)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分析。

八所院校中只有四所院校将体育教学方向归入其专业方向当中。

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要以市场做为主导,将体育、健身等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性和未来职业中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依据,加快专业性建设,加强社会体育专业中现有的专业基础,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服务,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社会化、大众化、专业化。

摘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临床教师扮演着教师和医生两个角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临床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运用古今中外医学界优秀人物,传播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对学生进行闪光点教育,从而实现在临床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特色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特色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术 专 业 的根本 任务 , 固确 立 质量 是 学科 建 设 的生 牢 命 线 ,牢 固 确立 教 学 工 作 在各 项 工 作 中 的 中心 地
位 。为 此 , 重点 规划 以下 建设 内容 : 1 真 进行人才 培 养方案 的实 施及 修订 ;. 强 . 认 2加 师 资 队 伍 建设 ; . 化 教 学 内 容 、 3优 方法 与手 段 ;. 4加
实践 教 学 环节 、 教学 管 理 等 方 面科 学 规划 专 业 建设 方案 , 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 , 成了 自己 大 形
的专 业 优 势 和 特色 ,0 8年 1 20 2月 获 批 江 西 省 特 色 专业 。为 此 , 文 以我 院 特 色专 业 建设 及 其 人 才 培 本 养 为例 , 阐述 特 色专 业 建设 中在 培 养创 新 型人 才 方
建设 体 系 。 12 特 色专 业建设 的创 新人 才培 养 目标 . 依 据 教 育 部 对 本 科 教 学 质 量 工 程建 设 目标 中
面 积 累 的一些 成 功 经验 及 取 得 的显 著 成 效 , 仅 为 不 本 专业 下 一步 申报 国家 级 特 色专 业 奠 定 基础 , 为 也
其它 专业 建设 和 发展 提供 借鉴 。
1 特 色专 业 建 设 及 其 人 才 培 养
11 特色 专业 建设 的 目标 与工 作思路 .
有 关人 才培 养模 式改 革 的要 求 , 特色专 业建 设 应符
合 国家 经 济 社 会发 展 的需 要及 对 高 素质 人 才 的要 求 , 据 高 校 自己 的办 学 定 位 , 过 专业 建 设不 断 根 通 增 强学 生 的实 践能 力 和创 新 精 神 , 养能 适 应 社会 培
第3 O卷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行业发展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行业发展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行业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智能制造逐渐成为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

为了满足智能制造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以培养能够引领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 专业群概述智能制造专业群聚焦于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方向,围绕工程学科,涵盖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实践,旨在培养具备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为了打下学生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建议设置如下基础课程:- 数学分析- 物理学- 电子技术基础-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2.2 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对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建议设置如下专业课程:- 智能制造导论-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 自动化系统与控制- 智能工厂设计与管理- 工程实践项目3. 实践教学在专业群建设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建议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例如:-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实际智能制造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开发和操作流程。

- 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的智能制造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实验室实践:建设智能制造相关的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和科研项目的场所。

4. 师资团队建设为了保证专业群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建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引进外籍专家:邀请国际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学生提供前沿的教学和研究指导。

- 产学合作:与智能制造企业展开合作,聘请优秀的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提供实际经验和案例分析。

5. 创新创业支持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建议提供以下支持:- 创业导师制度: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配备导师,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创新人才更是宝贵的资产。

如何建设一支创新的人才队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实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二、创新人才队伍的组成一支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多学科整合的能力;2.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专业能力;3.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思维;4.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5.愿意钻研、不断进取的实践精神。

这些素质,将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研究与开发起到重要作用。

三、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1.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

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把握员工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对于初入企业的年轻人才,企业应该提供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规划。

2.创新人才培训。

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机制。

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参加外部培训。

邀请行业领袖进行内部培训,同时,创新型企业也应该为员工提供学历教育支持。

3.创新人才储备。

创新型企业还需要拥有强劲的创新人才储备。

企业可以通过实习、兼职或者合作等方式给予有实力的学生或行业人士机会,培养并发掘潜在的创新人才。

四、创新人才队伍管理1.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积极性。

创新人才往往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符合员工激励机制的回报机制。

除了薪酬外,可通过股权激励、升职机会及感性激励等多种方式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团队合作。

好的团队合作是创新型企业的保证。

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思维和机制上的培训,在团队中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合作精神,同时,团队协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响应外部环境变化。

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需要处理好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确定新的战略和计划,以及对内部组织和人员进行调整,都是创新型企业的必修课。

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研修总结

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研修总结

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研修总结
在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研修中,我学到了许多对我个人和学校发展非常有益的知识和经验。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研修的总结:
1. 了解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和过程:本次培训研修让我对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确定一流专业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并掌握了制定一流专业发展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我今后参与学校一流专业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2. 掌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在培训研修中,我学到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

我意识到了传统的一刀切培养模式的不足,并学会了如何设计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3. 学习和分享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案例:在培训研修中,我还有机会学习和分享了一些成功的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案例。

这些案例给予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 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培训研修中,我参与了一些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活动,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让我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研修对我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非常有益。

我将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学校的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会继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双高建设 人才培养高地建设 特色经验与做法

双高建设 人才培养高地建设 特色经验与做法

双高建设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特色经验与做法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高地建设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做法。

以下是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

2. 优化专业结构: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提高专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 深化课程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5. 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共用。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7.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8. 营造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

以上经验做法仅供参考,各双高建设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跨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意味着学校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

其次,专业建设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和产业需求,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同时更新传统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入最新的科技和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专业建设还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中,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项目,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另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还需要关注国际化发展。

学校可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
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总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需要学校、行业和政府共同努力,结合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各高校纷纷调整专业设置,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是指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这种模式下,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中,高校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一些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

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可以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以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创新人才。

在新能源领域,可以增设太阳能、风能等专业,以培养更多的新能源创新人才。

通过增设这些专业,高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中,高校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他们亲身参与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中,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还包括思维方式的创新。

高校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同时,高校还应该通过开设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中,高校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只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信通过高校的努力,我国的创新人才队伍将不断壮大,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组织机构或教育机构为了培养人才,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的计划。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具备一定的特色与创新。

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培养方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使学生过多地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要人才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能力。

其次,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传统的培养方案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潜力。

而现代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实践性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再次,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培养方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因此,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提供跨文化教育和交流项目,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使其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工作和交流的能力。

总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程、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点(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点(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点(1)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学院确立了“培养具有职业道德良好、上岗竞争能力强劲、具有创新素质和专业拓展能力,能快速胜任岗位、适应一群岗位、面向装备制造业和湖南省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装备制造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机械设备装配、维护、维修的能力,机械产品装配工艺编制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产品装配、设备维护维修等相应岗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专业培养方案时,本专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深入企业了解岗位需求。

成立了以企业代表为主的机械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机械制造行业的负责人进行专业教学指导和咨询。

专门召开专指委会议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等进行深入研讨,各专职委成员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我们还通过对企业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了解更多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在就业市场调查、访谈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装备制造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机械设备装配、维护、维修的能力,机械产品装配工艺编制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产品装配、设备维护维修等相应岗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及职业定位准确合理,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切入口,讨论特色专业建设中教学体系的构成、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环境的建设和专业竞赛的激励机制等,总结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教学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1]。

构建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新世纪确立的一项宏伟任务,而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是具有宏伟抱负和国际视野、素质高、业务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材。

特色专业是指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办学条件、建设水平和教改成果在同类高校中达到一流水平,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专业[3]。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6年成为校级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我们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是: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社会需求和轨道交通对新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建设“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人才,建设特色专业的成果最终也将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

因此,围绕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
系统合理的、体现计算机学科最新发展方向的科学教学体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数十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一贯注重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学进步、个性需求的具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计划制定中,遵循教育部关于教学计划制定的原则意见,努力处理好公共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结构和比例,尽量满足学生就业、深造、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注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通过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模块化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我们始终坚持“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充分发挥我院多学科优势,整合资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素质,既能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广泛需要,又能满足我国轨道交
通事业快速发展需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3个专业方向。

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等多元化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制定了“基础课群”和“专业套餐”相结合的课程框架。

按照“智能信息处理”、“多媒体与虚拟现实”、“嵌入式应用”和“网络与互联网技术”4个方向开设特色专业套餐,作为学生的专业必选课程。

我们还开设了学科前沿讲座课程,使学生对本专业发展方向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开办教授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进行学术讲座,承办国际会议,让本科生对各个研究热点有充分的了解。

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计算机基础理论教育,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宽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较广泛的专业知识。

同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技能,配合个性化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突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

2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一系列课程来完成的。

规范的课程教学有利于严谨的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及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运用、创新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4]。

以建设省级和校级精品课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微机与接口技术为契机,以操作系统双语教学为突破口,强调教学内容更新、研究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考核等环节,努力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其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充分地、广泛地进行课堂互动。

这样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火花,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除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要求科研一线的教授带领博士生、硕士生团队参与本科生创新实践指导,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和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通过发展学生科技社团,广泛建立各种兴趣小组,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增强应变能力。

3良好的实验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建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在实验中加大创新实验的力度。

我们在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其经费投入,及计算机硬件设计制作工程实践中心,构建“嵌入式实验系统”、“游戏与人机交互
系统”、“网络综合创新设计实验环境”和“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实验环境”四个实验平台和环境。

为本科生提供特色专业创新实验、个性化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毕业设计的实验环境。

围绕这4个实验平台即专业发展方向,从2007年起,学生开展了“嵌入式Linux下的无线IC卡读写器驱动程序设计”、“基于DSP的视频车辆实时检测系统”、“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SUPA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演示系统”及“基于I-Miner的分类算法对比研究”等几十个创新实验项目。

他们在各专业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学习前沿研究领域知识,学会团结协作、学以致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成果。

如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实现演示系统或软件、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等。

这些为适应精英教育的需要和具有个人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创新实验题目,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4专业化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措施
专业学科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与应变等创新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名利中树立正确人生观[3]。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组织和参加国际国内各种专业学科竞赛的力度,在经费和条件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保证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在具体的举措上,我们以省级特色专业创新实验平台建设为契机,开放研究型实验室,设立本科生科研与工程实践专项基金,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开展3S(Student Science Series)科技创新综合赛事,涵盖“挑战杯”预选赛(每年2月—5月),“电子设计大赛”(每年6月—9月),“数学建模大赛”(每年9月份),“ACM 程序设计大赛”(每年10月—12月),“嵌入式大赛”(每年8月),“机器人设计大赛”(每年6月),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每年6月)等系列赛事,充分调动本科生参与专业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