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和其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文献部分名词解释:
1、文献(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古典文献:所谓古典文献,主要是指先秦至辛亥革命期间所产生的各种不同载体、不同文字文献的总称。
在这众多的文献中,古籍图书数量最大,是古典文献的主体。
在古籍图书中,又以汉语言文字文献最多,所以,古典文献主要研究和讨论汉语言古籍文献的有关问题。
2、《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编成《汉书〃艺文志》。
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
开创“史志目录”。
3、《七略》,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具有相当学术系统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
《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
《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
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
《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4、《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中叶在朝廷的主持下积十年之功编纂而成的一部大型丛书。
是由总纂修官纪昀等将《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所撰古籍提要汇编而成的。
在编排上,《总目》“以经史子集,提刚列目,经部10,史部15,子部14,集部五类”。
对封建时代图书分类法做了总结,将四部分类法推向高峰。
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庞大的一部官修目录,中国封建社会图书分类法(目录著作)的集大成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一部提要目录。
通过总序、小序、案语、提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书籍进行评价,对中国古代学术典籍作了一次总结。
5、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目的),辑录古籍中各门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如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等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人们检索或征引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起源于三国魏文帝时的)《皇览》---类书始祖。
现存较早而又较完整的一部类书是唐虞世南的《北堂书钞》。
6、四部分类法:是指我国历史上对文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将文献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再分若干大类。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对古典文献分类的主要方法。
(~)
7、政书: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图书。
它收集历代或某一朝代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典章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学术史的性质。
始于清代修《四库全书》。
主要包括“会要”、“会典”和“十通”等。
A 有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讲的,如《通典》《文献通考》等(最早之政书为唐刘秩的《政典》,杜佑扩充为《通典》);b有把某一朝制度分类编纂的,如《唐会要》《五代会要》等;c 有把当时制定的文件汇集成册的,如《大明会典》《大清会典》等;d 还有专讲某一部分制度的档案书籍,如《唐律疏议》《大清律例》等。
8、《易传》产生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伪托孔子作的较早的释《易》著作,有7种10篇,称为《十翼》,即为“经”的羽翼。
它作为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是我们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篇目。
9、总集:指的是汇录多人的多题材的作品成为一书,创始于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10、纬学:兴起于西汉末年,与方术、图谶有关,思想上与今文经学关系密切,都宣扬天人感应的迷信理论。
广义的纬书包括图谶纬候等书在内,狭义的专指《七纬》(即七经纬),内容多托古作伪。
11、经书:“经”本为织物的纵线、直线。
引申为“常道”,即经久不变的义理、法度或原则。
后来又把含有这种常道、可作为典范的书叫经。
12、“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刻成,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儒家经典。
“开成石经”现藏西安碑林
博物馆。
其他:
1、中国古代目录的体例创自汉代刘向、刘歆的《别录》《七略》。
《别录》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群书提要目录。
(始于刘向刘歆的注重学术源流这一目录学宗旨,成为衡量目录学著作水平高低的尺度。
)
2、最早的采用雕版印刷术的书籍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也是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唐刻本。
3、我国古代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编辑的古代诗文总集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辑的《文选》,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和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
4、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刘宋范晔、晋司马彪)《三国志》(晋陈寿)
5、“《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6、儒家经典刻石:汉熹平石经、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等。
7、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隋末唐初虞世南)《艺文类聚》(唐欧阳询)《初学记》(唐徐坚)《白孔六帖》(白居易、宋孔传)
8、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广记》(宋李昉)《太平御览》(宋李昉)《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玉海》(宋王应麟)
9、清代四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陈孟雷)《渊鉴类函》(清张英)《佩文韵府》(清张玉书)《骈字类编》(清张廷玉)
10、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录主要有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
11、“三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12、“六通”清乾隆时作,《续通典》《续通志》《续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续皇朝文献通考》
13、九流十家指的是先秦各派学说,即九流指的是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外加“小说家”成“十家”。
14、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与《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15、《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
16、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17、常璩的《华阳国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地方志
18、清代文献整理工程最大者为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之编纂,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
19、康熙年间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20、纪昀负责写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典目录学的高峰,以及编撰的《四库全书简目》,相当于汉代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
21、“北四阁”:文渊阁——北京故宫博物馆、文溯阁——沈阳故宫博物馆、文源阁——圆明园、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22、“南三阁”:文宗阁——镇江金山行宫、文汇阁——扬州天宇寺行宫、文澜阁——杭州圣因寺行宫。
23、现存最早之石刻文为秦刻石鼓文,现存唯有琅邪石刻。
后汉“熹平石经”(著名书法家蔡邕书写后刊刻)、曹魏“三体石经”亦是著名石刻文字。
24、《诗经》是我国最早之诗歌总集,后来归入“经部”。
25、刘向编辑《楚辞》,后世有称为“总集之始”。
26、古代以训释字形为主的称字书或字典,如《说文解字》——最早之字书;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的称,如《尔雅》——最早之词典;以讲字音为主者称韵书,如《广韵》。
27、《四库全书》是一部大型古籍丛书。
该书是清代乾隆年间修纂而成,本书的总纂官是纪昀。
28、目前最有影响的两部提要式古籍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9、类书的主要功用是(1)查考词藻典故和诗词文句的出处;(2)查考史实和事物掌故、图像;(3)辑佚和校勘古籍;(4)具有专门资料索引的功用。
30、查考古籍内容主要可通过那两条途径:(1)利用提要式古籍目录;(2)利用辞典、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