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修养材料分析题1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新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新

哲学与⼈⽣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新第四单元学习指导参考答案第⼗课历史规律与⼈⽣⽬标(⼆)多项选择题(三)辨析题1.此观点是⽚⾯的。

⼈⽣⽬标的实现需要许多条件,⾸先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其次需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

第三,需要制定详细计划、付诸实施。

第四,要能坚守正确的⼈⽣⽬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此观点是错误的。

实现⼈⽣⽬标需要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

要全⾯分析所处的外部环境,也要全⾯分析⾃⾝所具备的条件,包括⾃⾝的优势和不⾜、兴趣和特长。

只有分析清楚⾃⼰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实现⼈⽣⽬标才切实可⾏。

好⾼骛远,不切实际的⽬标是难以实现的。

(四)材料分析题1. 实现⼈⽣⽬标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将宏⼤的⼈⽣⽬标进⾏分解,制定短、中、长期计划。

⼀个⼈的⼈⽣⽬标通过层层分解、最终会落实到每⼀天、每件事⽅。

以最近的⽬标为指南,做好每⼀件事情,通过⾃⼰踏实的努⼒付诸实施,宏⼤的⼈⽣⽬标实现就有可能。

2.(略)第⼗⼀课社会理想与个⼈理想(三)辨析题1.此观点是⽚⾯的。

选择好了专业,将来的⼯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向,不等于已经确⽴了理想。

将⾃⼰所选的专业学好,努⼒成为职场中优秀的员⼯才是职业理想的确⽴。

理想是对未来美好⽬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是前进的巨⼤的动⼒,理想是战胜困难的⼒量源泉。

充分发挥理想对个⼈成长的巨⼤作⽤。

2.此观点是正确的。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法实现,幻想有⼀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实现的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1.(1)个⼈理想包括⽣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燕想⾃营⼀家酒店的理想属于职业理想。

(2)⼀⽅⾯,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理想,个⼈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另⼀⽅⾯,社会理想以个⼈理想为基础,个⼈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中国梦具有⼈民⼤众性。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民梦的有机统⼀,既是国家、民族的强盛梦,⼜是⼈民的幸福梦;既是中国⼈民的集体梦,⼜是每个中国⼈的个⼈梦。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目及答案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目及答案

大学思修考试选择题目及答案
1.在哲学思考中,思维是指: A. 人类的智力活动 B. 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C. 抽象的思维过程 D. 意识的呈现形式
答案:A. 人类的智力活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命题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
答案: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A. 动态性 B. 实用性 C. 社会性 D. 生产力
答案:A. 动态性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 A. 实践 B. 辩证法 C. 唯物史观 D. 革命斗争
答案:B. 辩证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D. 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建构的世界观是: A. 唯物论世界观 B. 唯心论世界观 C. 辩证法世界观 D. 科学世界观
答案:A. 唯物论世界观
7.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 A. 唯物辩证法 B. 阶级斗争理论 C. 功利主义 D. 社会主义
答案:A. 唯物辩证法
8.。

马原大题

马原大题

案例分析(第一章)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抓住其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2)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方面,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1)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2)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大象”和“蚂蚁”的竞争中,“大象”要学习“蚂蚁”军团灵活的作战特点,创造条件,使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通过竞争使“大象”和”蚂蚁”同时得到发展。

案例分析(第一章)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大学思修主观题题库

大学思修主观题题库

大学思修主观题题库一、哲学基础篇1.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研究宇宙的本质、人类思维与认识的规律以及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

2. 为什么说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因为它通过对宇宙本质、人类思维与认识规律以及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3. 人类思维如何认识世界?人类思维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通过理性思维、科学研究等手段,认识世界。

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但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人类的认识可以不断地得到深化和拓展。

4. 在哲学中,对人类自由的思考有哪些观点?在哲学中,对人类自由的思考有自由意志论、决定论、中庸观点等。

自由意志论认为人类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决定论认为一切都受到因果律的支配;中庸观点认为自由是在有限的、受限制的条件下实现的。

5. 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人类存在的目的是多元的,不同的哲学流派有不同的观点。

例如,存在主义认为人类存在的目的是自己创造和选择自己的意义;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社会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基础篇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阶级斗争学说。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等规律;阶级斗争学说认为社会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性的学说,因为它批判了旧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和思维方式,并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争取社会解放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3. 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权力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多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剥削和占有,形成了剩余价值。

4.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社会进步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是由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革命的推动而实现的。

社会进步是社会变革的结果,而社会变革又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儒家思想的“仁”概念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2.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庄子C. 列子D. 鬼谷子3. “知行合一”是哪位中国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4.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哲学流派中?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以下哪部著作是墨子的主要思想来源?A. 《墨子》B. 《道德经》C. 《孟子》D. 《荀子》6. 宋明理学中,提出“格物致知”的哲学家是?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7. 以下哪位思想家是“易传”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8. “非攻”和“兼爱”是哪家学派的基本主张?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9.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中10. “中庸之道”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为而治B. 柔弱胜刚强C. 以德报怨D. 天人感应2. 以下哪些是儒家“礼”的内容?A. 五伦B. 八德C. 社会等级制度D. 音乐教育3. 法家代表人物包括哪些?A. 韩非子B. 商鞅C. 李斯D. 墨子4. 以下哪些是《周易》的主要思想?A. 阴阳变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八卦预测D. 人生哲理5. 以下哪些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A. 知行合一B. 心外无物C. 良知即是天理D. 格物致知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中立的态度。

()2. 老子的“道”是一种超越世界的绝对存在,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包。

()3. 墨子主张的“兼爱”和“非攻”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社会的不公。

《思想道德修养》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人生观的含义。

2.人生观在人生中有什么意义?3.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4.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5.简述追求人生价值的认识前提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体条件。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只有在承担责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意义?2.人生道路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能否正确地应对人生挫折成为战胜挫折的关键一步。

请你谈谈怎样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应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三、讨论题:1.请看以下材料:“苏菲奖”是一项由苏菲基金会设立的关于国际环境与发展的奖项。

该奖项自1998年起每年颁发一次,到1999年,已经有一位非洲人、一位美国人、一位印度人获得此奖。

2000年6月,一个杰出中国女性——廖晓义获得了“苏菲奖”,她是2000年此奖的惟一获得者,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此奖。

此奖是对廖晓义献身环保,忘我奋斗的一个全面肯定。

廖晓义,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的一天,廖晓义在社科院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正在恶化,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尚十分薄弱。

从此,廖晓义开始自觉投身于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

为了环保宣传,她八方游说,到处求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编导、主持和剪辑,拍成了电视片《环保时刻》;为了环保事业,她离开了年幼的女儿,放弃了自己的美国博士梦,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

与此同时,她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建立了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建立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指导创立了全国首家垃圾分类清运回收系统,并且积极倡导、推动全国著名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绿色社区”的工程。

她的努力逐渐被社会认可,她所追求的事业正在成为众人的追求目标。

讨论:通过廖晓义的行为考察她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请看以下材料:《中国大学生》杂志2000年第9期刊发了这样一篇报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测验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测验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绪论测验题一.单选题1.“中学没有时间不自由,大学有了时间也不自由”指的是大学在哪方面的改变()A.学习环境B.生活环境C.人际环境D.管理制度2.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A.要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B.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C.要虚心求教D.要细心体察3.“最坚强的战士乃是时间和忍耐力”这句话是谁说的?()A.托尔斯泰B.托斯妥耶夫斯基C.雨果D.泰戈尔4.创新学习的基础是()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求真务实D.善于思考5.“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不是告别学习”指的是()A.应终身学习B.应在生活中学习C.理论应用于实践D.学海无涯6.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应是()A.社会活动B.培养动手能力C.恋爱D.学习7.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全面建社小康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8.在2022年,我国颁布了第几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A.八B.九C.十D.十一9.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家庭观10.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思想?()A.德才兼备B.德为才先C.才为德先D.不学无术二.多项选择题1.人们常说的“三观”是指()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道德观2.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哪些方面的显著变化?()A.学习要求的变化B.生活环境的变化C.个人身心的变化D.社会活动的变化3.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要做到()A.合理确定学习目标B.科学安排学习时间C.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D.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要做到全面学习应当()A.学好专业知识B.学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C.掌握科学的方法D.学会做人5.大学生应培养优良的学风,具体应做到()A.勤奋B.严谨C.求实D.创新三.辨析题(请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1.市场经济讲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自测与练习及答案(第二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自测与练习及答案(第二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自测与练习及答案(第二组)一、单项选择题1.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A.物质现象B.精神现象C.文化现象D.经济现象2.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这体现了理想具有()A.阶级性B.预见性C.时代性D.主观性3.下列是几位同学关于理想认识的几段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没有理想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C.“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D.“理想产生于现实,但不是对现状的模写,而是对现实的超越”4.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上划分,理想可分为()A.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B.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C.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D.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5.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谋一个合适的职位,干一番有益于人民的事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下列关于信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信念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jcfy81精品资源,欢迎下载!(页眉可删除,文档可编辑)最新海量范文模版:竞聘考核,年终总结,公务员国考,ppt模版,绩效管理,述职述廉,规章制度,临床医学,论B.信念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C.信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D.信念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7.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

这体现的信念的()A.阶级性B.稳定性C.多样性D.科学性8.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思修综合试题1

思修综合试题1

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表格里,否则无效)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话表明()。

A.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B.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D.马克思主义注重创新2.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基本方针A.互不干涉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共同发展D.协助发展3.下列错误描述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两者关系的是:()A.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B.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C.两者都共同体现爱国主义D.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需要提倡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已过时。

4.()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书本知识B.价值目标C.能力D.社会实践5.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A.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B.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需要关系C.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权利关系D.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义务关系6.关于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需要纯粹是个人的B.社会需要可以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C.个人需要是社会需要的反映D.以上说法都不对7.个体对自身需要的满足,是()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内在价值D.现有价值8.人生价值观是()A.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B.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C.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D.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9.个人道德从发展到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A.自我学习B.家庭教育C.道德实践D.潜心修炼10.道德所调整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方面,但实质是调整()A.社会关系B.政治关系C.利益关系D.伦理关系11.现代社会,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体育健身、网上冲浪等等,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哪一特点:()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主体的多元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12.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是()。

分析题答题模版

分析题答题模版

分析题答题模版一一、是什么?(阐述原理)联系原理: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照抄方法:**原理要求我们(原理包含的方法论)二、怎么讲?(过渡部分)联系材料: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解释说明:如果有错误观点要批驳(以上观点具有完全的欺骗性,是毫无根据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是把xx 问题政治化)三、怎么干?(行动性的语言)提出行动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自然条件+科技(主体、客体、媒介)分析题可能之形式34-38 题:10×5=50 分34. 马原(哲学)35. 中特+马原(政经)36. 毛概+近现代史37. 思修法基(思修)38. 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析题:马原(哲学)1.实践(人与自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3.必然性和偶然性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题模版一:马原(哲学)——实践、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一、是什么必背1.实践的定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客观性=物质性=无条件性=绝对性2.范畴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3.基本特征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①人与自身意识②人与人(思想道德修养)③人与自然(马哲)二、怎么讲必背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哲学概论试题库

哲学概论试题库

《哲学概论》试题库一、命题阐释:1、哲学是“厮杀的战场”。

2、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的时候起飞。

3、哲学犹如“同一句格言”,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其含义是大不一样的。

4、作为哲学观的普遍规律说5、作为哲学观的认识论说6、作为哲学观的语言分析说7、作为哲学观的存在意义说8、作为哲学观的精神境界说9、作为哲学观的文化批判说10、作为哲学观的文化样式说11、作为哲学观的实践论说1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3、哲学是“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14、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无效15、没有语言学的认识论、本体论无效16、哲学不是常识的“延伸”和“变形”,而是对常识的超越。

17、哲学的知识论立场。

18、哲学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19、哲学在“无家可归”的时候,实现了“四海为家”。

20、拒斥形而上学。

二、简答题1、真正的哲学具有哪些重要品格。

2、怎样培养和训练哲学思维。

3、怎样培养哲学的生活态度。

4、为什么说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智慧与爱智的区别何在?5、试举例说明熟知未必就是真知。

6、试述王国维先生的读书三境界。

7、黑格尔用一个什么比喻说明哲学不是教人思维的。

8、黑格尔用“庙里的神”比喻哲学,是要表达什么思想?9、怎样理解歌德的下述论断: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着知识一道增长。

10、为什么说哲学就是对假设的质疑,向前提的挑战?11、试述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12、试述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13、简述人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几种重要方式。

14、如何理解哲学是“意义”的“普照光”。

15、简述哲学的常识的本质区别。

16、简述哲学反思科学的主要内容。

17、试述反思活动的基本特性。

18、何谓思想前提,它有哪些基本特性。

19、本体论追求的合理性和真实意义是什么?20、本体论问题的当代理解。

21、思想客观性问题的基本内涵。

22、为什么说近代西方哲学的原则并不是“淳朴的思维”?23、如何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理解哲学的派别冲突?24、如何认识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25、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形而上学的非批判性?26、简述实践论的反思方式。

国开23秋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2:结合材料,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

国开23秋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2:结合材料,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

思想道德与法治-试题2一、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0分,共80分。

)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未来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矢志不渝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结合材料,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答:一、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第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无数革命先烈,正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崇高的理想,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排除万难、坚持斗争、无私无畏、不怕牺牲,就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革命道德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要为群众服务、为大众谋幸福、为人民利益献身,并认为这是对一切革命人士和先进分子的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贯穿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从事革命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为革命利益而奋斗,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极大地激发了革命者为集体而献身的斗志,使革命队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使革命事业不断蓬勃向前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在要求一切革命者和先进分子自觉地服从革命利益的同时,也要求革命的集体和领导始终不渝地从各个方面照顾每个革命成员的个人利益,关心他们的事业成就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习题(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一、单选1、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C )。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B、社会关系的形成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D、社会分工的不同2、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C )。

A、经济基础的形成B、社会舆论的形成C、社会关系的形成D、风俗习惯的形成3、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B )。

A、社会意识B、社会实践C、社会认可D、社会规范4、( A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A、道德B、法律C、法规D、规范5、人类最初的道德以( B )等形式表现出来。

A、社会舆论B、风俗习惯C、法律条文D、法律规范6、道德的(D)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认识功能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 B )为核心。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共产主义D、社会主义8、社会道德的原则是( A)。

A、集体主义B、利己主义C、利他主义D、爱国主义9、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 B )。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伦理规范10、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A、社会关系的形成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C、人类的产生D、阶级社会的产生11、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CA、科学实验B、社会关系C、生产实践D、意识的发展12、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B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导向功能D、激励功能13、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AA、道德评价B、社会舆论C、传统习惯D、人们的内心信念14、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由(B )所决定A.道德的内容决定B、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C、道德主体所决定D、以上都不对15、道德发展的规律是A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B、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始终不一致C、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始终一致D、以上都不对16、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BA、“夙夜在公”B、“公义胜私欲”C、“先义后利”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源泉是AA、中国革命道德传统B、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C、毛泽东思想D、儒家思想1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A.为人民服务B.为他人服务C.为什么人服务D.为社会献身19、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CA.“公义胜私欲”B.言行一致C.集体主义D.为人民服务20、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AA.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B.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C,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D.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2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DA.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B.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D.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22、(A )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C.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D.国有经济23、(A )为集体经济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爱国统一战线D.工农联盟24、(D )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A.爱国主义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26、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BA.平等原则B.集体主义原则C.仁爱原则D.诚信原则2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A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互不侵犯,相安无事28、(C )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互不侵犯,相安无事29、“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是( A )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A.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B.共产党员、先进分子C.我国公民D.所有人30、(B)就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的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培养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31、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AA.诚实守信B.爱国守法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32、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是BA.勤俭自强B..诚实守信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33、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CA.刻苦学习C.诚实守信C.与社会实践相联系D.勤俭自强34、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AA.在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B.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C.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D.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二、多选1、道德是(ABD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课程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其代号填入相应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于()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2.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这体现了理想具有()A.阶级性 B.预见性 C.时代性 D.主观性3.下列关于信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信念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想法 B.信念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C.信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D.信念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4.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这里强调说明的是()A.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 B.艰苦奋斗是革命斗争成功的传家宝C.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D.坚定的信念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5.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

”高尔基也曾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这说明()A.理想等同于现实 B.理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C.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D.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目标和动力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实现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樱桃好吃树栽,不下功夫花不开。

”理想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想是不会自动实现的。

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逐步确立坚定信念8.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说明,在当代中国()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D.爱国主义与爱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9.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

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材料题汇编

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材料题汇编
8、阅读下列材料
他们虽然一土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的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4.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他的研究都是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把它看着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后者。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
(3)①态度;亚里士多德对恩师尊敬但不盲从,敢于追求真理(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2分)②说明:认为恩师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2分)③启示:既要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独立思考,善于创新。(1分)
(2)“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大学思想品德 期末复习题-9 -第2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B卷

大学思想品德 期末复习题-9 -第2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B卷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广东商学院试题纸20XXXX-20XXXX学年第 2 学期考试时间共 20XXXX0 分钟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卷课程代码 20XXXX20XXXX33共 2 页…………………………………………………………………………………………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XXXX分)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B、社会主义荣辱观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费尔巴哈说“住在皇宫里的人与住在茅屋里的人想的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理想具有()。

A、时代性B、阶级性C、现实性D、多类型性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

A、科学性B、革命性C、崇高性D、实践性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通过(),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爱国主义D、改革创新5、人生价值的实现除需要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A、个人的主观努力B、制度环境C、科学文化素质D、生理心理素质6、 20XXXX年20XXXX月,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有关单位联合发布(),提出“五要五不”的网络道德要求。

A、全国“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B、“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C、《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D、“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7、在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句。

它强调的是()。

A、恪守诚信B、仁爱和谐C、谦敬礼让D、道德理想8、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A、20XXXX0XX2B、20XXXX0XX8C、20XXXXD、20XXXX9、下列不属于人格权的是()。

A、姓名权B、肖像权C、隐私权D、配偶权20XXXX、( )是目前发生率最高、影响最恶劣的腐败形式。

马原大题

马原大题

案例分析(第一章)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抓住其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2)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方面,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1)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2)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大象”和“蚂蚁”的竞争中,“大象”要学习“蚂蚁”军团灵活的作战特点,创造条件,使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通过竞争使“大象”和”蚂蚁”同时得到发展。

案例分析(第一章)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大学思修材料分析题库

大学思修材料分析题库

大学思修材料分析题库第一题材料一:社会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然而,在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比如,当下社会中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少数人拥有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则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状态中。

这种不公平现象不仅夺走了大多数人的机会,也会导致社会矛盾的积累和激化。

因此,要实现社会和谐,我们需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材料二:社会和谐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组织,也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

问题:如何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个人在实现社会和谐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第二题材料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改变。

比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购物、交流等活动。

同时,移动支付的普及也让人们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现金,生活更加便捷安全。

材料二: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也给人们的个人隐私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在网络上,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互联网上存在着很多的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等问题。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会导致一些职业的消失和就业形势的紧张。

比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取代了一些传统工人的劳动力,加剧了就业压力。

问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和改变?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第三题材料一:公民权利是一个成熟和健康社会的基础。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权利享受公民权益,同时也有责任履行公民义务。

公民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言论自由、参政权等。

而公民义务则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等。

材料二: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公民权利受到了侵害,一些公民义务被忽视。

思修教材课后题答案

思修教材课后题答案

思修教材课后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课后题一: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包括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使得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课后题二: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怎样形成的?答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在实际斗争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他们深入分析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在思想家和学者们的理论交流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学说。

他们最终以著作《共产党宣言》为标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课后题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根本活动。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本质。

2.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推动的。

人类社会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过程,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3.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的总和。

这些社会现象包括生产、生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课后题二: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与其他人类观的比较有哪些特点?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与其他人类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强调要从整体上看待人类社会和人的本质,从对矛盾的认识中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

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

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

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

他按照书上给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

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答:(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

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2.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

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

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

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

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答案要点】(1)丁玲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她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的观念出发进行推论。

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

(2)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

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3.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

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

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

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答案要点】(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

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

(4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5分)4.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是,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一生的哦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答:(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换位思考反映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分)(注:考生从其中任一角度回答均可得分)(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类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

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病”,更要“看人”(3分)(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4分)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

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答案要点: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而梅兰芳大师这件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所以说失误的错误时难免的。

2、梅兰芳大师将舞台事故的错误变成成果经典之作,是因为他的这种成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是由于梅兰芳大师的应对突发事故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才使得错误变成经典之作。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