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四讲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合集下载

第5单元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优质课件

第5单元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优质课件
图1
• 三、实验器材
•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 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 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 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 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 四、实验步骤
• 1.按如图1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 平衡摩擦力.
•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 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 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这一组数 据记入表格.
图5
• 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 B.木板倾斜的程度太大 • C.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斜角太小 • D.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
• 解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小车先加速 再减速,说明开始时橡皮筋的弹力大于摩 擦力,随后又小于摩擦力,因此没有完全 平衡摩擦力.
• 答案:CD
• 3.(2010年山东德州期末)某实验小组在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该 小组同学画出小车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图 象如图6所示,根据该图线形状,某同学 对合外力做的功w与物体的速度v的关系 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
()
• 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做功,让小车通过 的距离依次为x、2x、3x、……进行第1次、 第2次、第3次、……实验时,力对小车做 的功就是W、2W、3W、……
• 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
• C.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在实验中每次橡 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2条、 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第2 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 做的功就是W、2W、3W、……
• 七、思考与讨论:
• 1.如何平衡摩擦力,平衡到什么程度, 如何验证?
• (让木板有一微小的倾角;使重力沿斜面 向下的分力等于摩擦力;轻推小车可使之 匀速运动.)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报告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报告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的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的成立。

实验器材:1.平滑水平台面2.弹簧测力计3.动能定理实验装置(包括轨道、可运动的车、测量时间的器具等)实验原理:动能定理是物理力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物体动能与物体所受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

按照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

即动能定理公式为:Ek=W。

实验步骤:1.将平滑水平台面放置于实验桌上。

2.安装动能定理实验装置,包括轨道、可运动的车以及测量时间的器具。

3.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平滑水平台面上,确保测力计的刻度能够清晰可见。

4.首先调整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使得测力计的刻度与轨道一致。

5.将可运动的车放在轨道的起点,确保车与测力计始终保持接触。

6.用手将车推动起来,车在轨道上运动。

7.在车运动的过程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示值,并记录。

8.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分别改变车的起始位置和推动力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弹簧测力计的指示值,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

然后,根据施加的力和物体的位移,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外力所做的功。

最后,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得出物体的动能。

将物体的动能和所受外力所做的功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说明动能定理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能定理成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物体的动能和所受外力所做的功的值相等,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例如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而产生一定的读数误差,以及由于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等因素,使得动能定理的验证结果不完全准确。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使用更精确的测力计,减小读数误差。

2.减小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例如通过给轨道表面涂上润滑剂。

3.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探究了动能定理,并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成立。

课件2: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课件2: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CD [解析] 重物受力不变,可以利用下降

求 高度关系表示功,所以必须测量下落高度,再

利用纸带计算对应各点的瞬时速度,重力加速
度是直接给出的,故选项 C、D 正确,A、B 错 误.
返回目录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实 验
2 方法二:利用物体带动小车探究动能定理,
溯 研究小车的合外力做功与其动能变化的关系.
源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加量.
3.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
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
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
板合适的倾角.
(2)当小物体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
小车的合外力近似等于小物体的重力.






图 S5­7
探 究
(3)实验测得 A、B 的质量分别为 m=0.40 kg、
M=0.50 kg.根据 s-h 图像可计算出 A 木块与桌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
效数字)
(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 μ 的测量结
果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减小 B 的质量或增大 A 的质量来减小加速度,通过
增加细线的长度或降低 B 的起始高度来缩短加速时
考 间.

(2)s-h 图像如图所示.
互 动
(3)本实验测动摩擦因数的原理是动能定理,即

究 由 Mgh-μmgh=12(M+m)v2,-μmgs=-12mv2,求
得 s=μ(MM-+μmm)h,图像的斜率 k=μ(MM-+μmm),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复习要点:1.探究的内涵:依据已有资源,设计简单实验,组合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探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做出解释和评价,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2.书本实验方案回顾:①橡皮筋弹射小车,小车拖动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不同个数橡皮筋W 和v 的关系; ②类似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和质量的关系装置,钩码拖动小车匀速运动,探究重力做功与小车速度之间的关系;3.实验重点考查内容:①平衡摩擦力;②计算瞬时速度;③确定处理数据的方法,分析实验结论,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重点题型1.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师,实验主要过程如下:(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 、2W 、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 出小车的速度1v 、2v 、3v 、……;(3)作出W v -草图;(4)分析W v -图像。

如果W v -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v ;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 ∝2v 、W ∝3v 、W ∝v 等关系。

①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_____。

A .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 、2W 、3W 、……。

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

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 、3W 、……。

B .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

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 .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绳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

第五章-第五讲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第五章-第五讲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测量的物理量表示)v=xT (T 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
②实验数据记录。
橡皮筋 条数
位移 x/m
速度二次方
时间 t/s 速度 v/(m·s-1) v2/(m2·s-2)
③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在坐标纸上(图 3)画出 W-v 或 W-v2 图象
(“W”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④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
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第二步:如图乙所示,保持
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
重锤,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
木板靠近滑轮处,将滑块与
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
时器。
第三步:接通电源释放滑
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
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其中打下计数点 O 时,滑块的
速度为零,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
x6-x4
(1)根据纸带求打点计时器打 E 点时滑块速度 vE=__2_T_____。
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5讲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知|识|梳|理
微知识 探究动能定理 1.实验目的 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 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变化,为简化实验可将物 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图 1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 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
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 v。
3.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 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 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5~ 6 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4.实验步骤 (1)按如图 1 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 1 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匀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第五章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4-
六、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使小车连着纸带并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由 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选点测速:测小车的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 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部分。 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 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2������
第五章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17-
(4)在图上取两点算得斜率k≈4.71(4.5~5.0均正确),
故v2=kW,k=(4.5~5.0) m2·s-2·J-1。
k
的单位为m2·s-2
J
=
m2·s-2 kg ·m2 ·s-2
=
1 kg
,
所以与斜率有关的物理量是质量。 (5)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则 W≈12m0v2,故 v2=���2���0 W,斜率与质量 有关。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则 W=12(m0+m)v2,故 v2= 2 W。图象仍为过原点的直线,故选 A。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23-
1.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物体速度 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 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记为W。当用2条、3 条……n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n 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被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 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甲为某次实验中 打出的纸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变力做功问题中的动能定理应用
弹簧振子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是变力。通过测量振子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和 动能,可以探究弹簧弹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流体阻力
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流体阻力的作用。流体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 速度和介质性质有关。通过测量物体在流体中不同位置的速度和动能,可以研究 流体阻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结果的准确性。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如保持 恒温、恒压等条件,以减小环境
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加强数据处理能力
采用更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软 件,对数据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和 处理,以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精
度。
05
动能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
碰撞问题中的动能定理应用
弹性碰撞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动能守恒,即碰撞前后的总动能相等。 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验证动能守恒定律。
生拓展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03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需要学生具备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通过独立思
考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02
实验器材与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
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
重锤
作为下落物体,提供动力 。
刻度尺
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 :单体、多体、系统 。
动能定理表达式:
W=ΔEk

Fs=1/2mv^2-
1/2mv0^2。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的目的
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01
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动能定

必修2 第五章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doc

必修2 第五章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doc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一、基本原理与操作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1)安装: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平衡:须平衡摩擦力,垫高木板一端 (3)条件:m M ,即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拉力F 的大小等于砝码和小盘所受重力的大小(4)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1.(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计算纸带上选定的点对应的速度v n =x n +x n -12T 。

(2)测出小车某两计数点的位移,计算拉力在该过程中对小车做的功W 和小车动能的变化量ΔE k 。

2.比较各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数值,从而得到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注意事项平衡摩擦力:实际操作中是采用把木板的一端垫高,用小车重力的分力和阻力平衡的方法来消除阻力的影响。

误差分析1.实验中我们把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与砝码和小盘总重力所做的功认为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二者并不相同。

2.在m M 时,细绳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误差较小;m 越大,误差越大。

因此实验中应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

热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命题角度 实验原理与基本操作【例1】 (2017·江苏单科,10)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小车的质量为M =200.0 g ,钩码的质量为m =10.0 g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 的交流电。

图1(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

选择某一点为O ,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

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记录在纸带上。

高考物理新攻略总复习课件第五章实验四探究动能定理

高考物理新攻略总复习课件第五章实验四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意义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不仅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正确性,而且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实验 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该实验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为后续的物理学习 和研究打下基础。
04 拓展应用与讨论
动能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交通工具安全设计
动能定理在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等)的碰撞安全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 研究和应用动能定理,工程师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能量吸收结构和安全装置,以 减少碰撞时乘客受到的伤害。
02 实验器材与步骤
实验器材
光滑斜面
用于提供物体下滑的轨道,减小 摩擦力的影响。
小车
用于装载砝码并在斜面上滑动。
砝码
用于改变小车的质量,从而改变 小车的动能。
刻度尺
用于测量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从而计算小车的速度。
纸带
用于记录小车的运动轨迹和打点 计时器的打点情况。
打点计时器
用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动的时 间。
天体物理研究
在天体物理领域,动能定理用于分析 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例如,在研 究行星、恒星和星系的运动时,动能 定理可以提供关于天体质量、速度和 距离的重要信息。
动能定理与其他物理定律的联系
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与动量定理密切相关。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动量的变化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而动能定理则 描述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合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两者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相互补充。
实验步骤
安装实验器材、调整打点计时器、释放纸带并打点、测量纸带上点的 间距和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动能变化。
实验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物体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做功的关系,验证 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 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图(乙)所示的纸带回答).
GK
类型二:利用其他装置探究
【例2】 (2009年广东卷)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 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 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 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 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 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 质量之和,|v22-v1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 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 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3= __0_.6_0_0__,W3= ____0_.6_1_0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除 了 图 ( 甲 ) 中 已 有 的 实 验 器 材 外 , 还需要导线、开关、铁钉、刻度尺 和 ______ 电 源 ( 填 “ 交 流 ” 或 “ 直 流”);
交流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二、实验器材
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小车、纸带、电源、导线、 刻度尺、木板、钉子等.
三、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仪器,由于小车在运动中会 受到阻力,把木板装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用薄木块略 微垫高,平衡摩擦力.
2.把纸带拴在小车的后面, 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先用一条 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 伸一定长度,放开小车.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实验原理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2W、3W、….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一、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二、实验分析1.数据采集(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xT(其中T为打点周期).如图所示中测出AB两点间距离.(2)数据记录: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上表中并算出v2值.(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线三、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四、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动能定理1、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C )A.W=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B.W>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C.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2、如图,AB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是光滑的圆弧轨道, 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高中物理课件第5章 第4节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课件第5章 第4节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 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请将第 2 次、第 3 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
(5)从理论上讲, 橡皮筋做的功 Wn 和物体速度 vn 变化的 关系应是 Wn∝ v2 n ,请你根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图所示
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线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6) 若在实验中你作出的图线与理论的推测不完全一 致, 你处理这种情况的做法是 案或测量手段,重新进行实验 分析误差来源, 改进实验方 .
(4)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 时存在摩擦力的作用,使得重锤获得的动能往往小于它所 减少的重力势能,为减小误差,重锤应选密度大一些的.
【解析】(1)重锤下落的高度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而与
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则需要利用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规律公式计算得到.(2)重锤由 B 点到 D 点势能减少量 1 的表达式为 ΔEp=mg(x3-x1),动能增量的表达式为 ΔEk=2 1 2 1 x4-x2 2 1 x2 2 mx4x4-2x2 2 mvD- mvB= m( ) - m( ) = .由于重锤 2 2 2 2T 2 2T 8T 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 会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 实验中动能增量总是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答案:(1)C D (2)mg(x3-x1) mx4x4-2x2 8T2 小于
(1)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及导线、开关、交流电 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刻度尺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 的措施是 衡摩擦力 把木板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 ;
(3)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 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 应选用纸带的 测量; 点距均匀 部分进行
考点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1.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某同学是用下面的方法和器材进行实验的: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由静止开始在几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运动,小车拉动固定在它上面的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要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B.重复实验时,虽然用到橡皮筋的条数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
C.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密集的部分进行计算
D.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稀疏的部分进行计算
答案:ABD
2.(2010·山东潍坊调研)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
②改变木板的倾角,以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
③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
④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测出x 、x 1、x 2(如图乙所示),查得打点周期为T.
判断重力的一个分力是否已与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________.(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答案:不挂重物时纸带上点迹间距相等 小车的质量M 、砂及砂桶的质量m
2221112222x x mgx M M T T ⎛⎫⎛⎫=- ⎪ ⎪⎝⎭⎝⎭
3.在探究功和动能之间的关系时,初动能为零,试判断下列各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由W=12mv 2-0知. W-v 图线应当是抛物线,故选A. 答案:A
4.(2010·苏州模拟)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
B.天平;
C.秒表;
D.低压交流电源;
E.电池;
F.纸带;
G.细线、砝码、小车、砝码盘;
H.薄木板.
(1)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_(填对应字母),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 (2)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_.(填对应字母)
(3)下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质量为m)在恒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测量数据已用字母表示在图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请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否验证动能定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出做法,并对这种做法做出评价.
解析:(1)计算小车速度是利用打上点的纸带,故不需要秒表.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故多余的器材是C 、E.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要用毫米刻度尺,故缺少的器材是毫米刻度尺.
(2)测量时间的工具是A 打点计时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B 天平.
(3)能 从A 到B 的过程中,恒力做的功为W AB =Fx AB 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
22
222221111122222224B A B A kB kA B A x x x x E E mv mv m m m T T T
-⎛⎫⎛⎫-=-=-= ⎪ ⎪⎝⎭⎝⎭ 只要验证222124B A AB x x Fx m T -=即可. 优点:A 、B 两点的距离较远,测量时的相对误差较小;
缺点:只进行了一次测量验证,说服力不强.
答案:(1)C 、E 毫米刻度尺 (2)A B (3)见解析
5.(探究创新)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 2
v (a)所示,PQ 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 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 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质量的理由是什么?
(2)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度释放,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物体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b)所示的L-v图象.根据绘制出的L-v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 )
A.L-v2图象
C.L-1
v
图象
(3)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解析:(1)因为W=ΔE k,而W=mg(sinθ-μcosθ)L,ΔE k=1
2
mv2,等式两边都有m,所以探究
W与v的关系可以不用测量质量m.
(2)由于题图(b)是关于“L-v”的图象,该图象为曲线,不便于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所以,下一步应作出“L-v2”的图象,应选A.
(3)在实验中,由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的合力是确定的,即F合
=mg(sinθ-μcosθ);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不会影响L和v的关系.
答案:(1)见解析 (2)A (3)不会
6.(2010·广东高考)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_______,重复②的操作.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
解析:(2)ΔE 3=1
2M|v 12-v 22
|
=1
2×0.500×2.40 J
=0.600 J
W 3=F 3·|AB|=1.220×0.500 J
=0.610 J.
(3)
答案:(1)①小车 ②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③减小砝码
(2)0.600 0.610 (3)见解析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