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月相变化与观测论文
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月相变化与观测
小组成员所记录的《月相变化观察与记录图表》
日期
天气
月相
备注
2013.05.09 (农历三月三十)
雨
由于天气原因未观 测到月相
2013.05.11 (农历四月初二)
阴
未观测到月相
2013.05.13 (农历四月初四)
多云
无
2013.05.15 (农历四月初六)
雨
由于天气原因未观 测到月相
2013.05.17 (农历四月初八)
A.非常了解,平时很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B.知道一些,偶尔听老师、同学说起过 C.完全不了解,对此一无所知
从数据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所调 查的同学中,对月相的知识非常了解的, 仅占17%;有一半的同学知道一些关于月 相的的知识;还有10%的同学对月相的知 识完全不了解。
问题2 您 对 月 相 变 化 规 律 了 解 多 少 ?
多云
无
小组成员所记录的《月相变化观察与记录图表》
2013.05.19 (农历四月初十)
雨
2013.05.21 (农历四月十二)
雨
2013.05.23 (农历四月十四)
多云
2013.05.24 (农历四月十五)
多云
2013.05.25 (农历四月十六)
多云
由于天气原因未观 测到月相
无
手机拍摄图片
手机拍摄图片, 不属于原拍摄计划 如图,为手机拍摄 的当日宿舍楼上空
晚上,一中上空的月亮正被黑云笼罩 月相与潮汐
小
组
所
印
发
的
调
查
问 卷
在老师的初步指导下,小组成员首先对
分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明确了各
成员的任务。随后,小组成员们对所要研究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 高一(11)班_New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高一(11)班月相观测结题报告课题:月相观测班级:课题组长:成员:指导老师:月相观察论文摘要:人们常说:月亮圆时,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证实了月亮的升落以及阴晴圆缺的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影响。
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对月相方面的知识是十分贫乏的,这是我们研究月相的原因。
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3.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通过一个月连续的观测,我们初步掌握了月相产生的机理,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
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我们所掌握的规律。
关键词:月相,观测,变化一、课题的提出月亮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夜幕降临,一弯明月高挂半空,月光倾撒大地。
但月亮的出现却经常会有变化,有时候弯,有时候圆,有时候天未暗就已出现在天空中,有时候等了大半夜都不见它的身影。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决心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出原因。
在进行初步的了解后,我们制定了一个月的连续不断地观测计划,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的观测,来获得感性材料,从而为理解月亮圆缺变化成因及其规律提供实践观察经验。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地理的规律有效教学、高中地理教学难点探讨…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中地理的规律有效教学2、高中地理教学难点探讨3、高中地理的资源整合建设探讨4、培养学生对高中地理的自主学习能力5、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策略全文总字数:14374 字篇一:高中地理的规律有效教学高中地理的规律有效教学摘要:高中地理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结合新课程标准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根据高中地理规律,有效地开展地理知识教学。
本文简要分析高中地理规律概念及重要性,结合现阶段高中地理规律教学存在的各类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希冀促进高中学生能够增强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关键词:地理规律;高中生;教学策略;主体地位一、引言地理规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由于地理规律,教学存在着众多问题,也大大限制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难以掌握地理学习规律。
由于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对地理规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高中地理学习也是有章可循。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简要阐述了高中地理规律概念及重要性,并提出了高中课堂上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策略:二、高中地理规律概念及重要性高中地理规律能够揭露地理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地理规律能够加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综合性概括,处于推理级层次。
由于高中地理学习可以分为地理演变规律,地理关联规律,地理分布规律等三大类。
通过不同的地理规律,开展不同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
由于高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复杂,所以进行地理规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能够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循环和地理循环要素的变化过程。
通过地理规律的学习,能够明晰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时间变化规律,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当前高中地理规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综合水平不完善在新时期下开展高中地理规律性教学,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地理规律认知,但是部分地理教师虽然能熟悉地理知识,但是却对地理规律是知之甚少,难以把握地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只能够根据教学经验进行盲目教学。
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探明宇宙的秘密一直是人类永不放弃的梦想。
作为中学生,我们亦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广阔无际的太空中,无疑,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相变化具有的周期性、规律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尺度之一。
为了揭开月相变化的神秘面纱,加深对高中地理教材中“月相”这一课堂教学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小组成员对地理的浓厚兴趣,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目的是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机理、了解月相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实地观测法,查找资料法,计算机模拟实验法,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在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观察得出来的记录材料中,我们经过讨论总结,得出以下初步结论:月相的变化以一个月为周期,具有规律性,其出现的地点与时间的不同也表明月相的产生与太阳、地球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带着这个初步的结论,我们通过查阅参考书,网上搜索等途径,获得了大量的关于月相的资料,使得我们的成果更具权威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经过总结,整理,将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如下:众所周知,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能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面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如下图: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渐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月相的变化规律-学生小论文
月相的变化规律-学生小论文
月相变化大体上分为朔、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望、亏凸月、下弦月、残月等几个阶段。
农历初一时,月球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的背面被太阳照亮,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它。
这种月相称为“朔”,也叫“新月”。
在这一天,月亮与太阳几乎同时升起,同时落下。
在朔之后,月球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太阳落山后不久,在西边天空可以看到状如眉毛的弯弯月牙,被称为“蛾眉月”。
“蛾眉月”的月面突出部分朝西,呈反C状。
农历初七左右,上弦月会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南方天空,从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右半边被照亮,呈半圆状。
农历十五、十六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都会被照亮,圆圆的月亮整晚可见,这时的月相称为“望”,又称“满月”。
每个月都会看到满月,不是只有在八月十五才能看到。
到了农历二十二左右,在下半夜的东南方天空可以看到近似半圆状的“下弦月”,从北半球上看,月亮的左半边被照亮。
之后到了农历月末,黎明时分可以在东方天空看到“残月”,月面突出部分朝东,像字母“C”。
月相从残月又回到朔,再度开始新一轮的周期变化。
月相变化规律与观测
浅谈月相的变化规律与观测地球一边自西向东自转也一边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边自转也一边绕地球公转,两者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且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这称为同步自转),约为27.32日。
这样就造成月球总是同一面(或同一个半球)向着地球。
若是只考虑月球的公转,则月球相对于天空中某一遥远恒星公转一周的时间叫恒星月(图1 恒星月与朔望月)。
恒星月是月球本身的公转周期,约为27.32日。
月球属于卫星,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能被太阳光照射而变亮。
由于日(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从而形成了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被照亮部分出现不同形状(即从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望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
这种月亮(球)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见图2月相成因图)图1恒星月与朔望月图2 月相成因图仔细观察月相成因图,可发现月相变化规律:自农历初一到十五,月球明亮部分从西部边缘开始向东扩展到满月;自十五(十六)到三十,月球阴暗部分从西部边缘开始向东扩展到新月。
读图2还可以看出,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①当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面,此时月相为新月(或朔月)。
②当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太阳照亮月球的西半部分,此时月相为上弦月。
③当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直线上,地球居中,太阳照亮月球向着太阳的半球面,此时月相叫满月(或望月)。
④当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太阳照亮月球的东半部分,此时月相为下弦月。
从新月,经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回到新月的月相变化周期约为29.53日,这叫塑望月。
塑望月为什么比恒星月要长(看图1,恒星月与塑望月)。
如图,以某一遥远恒星为参考点,这时地、月、星在同一直线上(位置e1),日、地、月也在同一直线上(月相为满月),我们把这时作为恒星月的起点,也作为朔望月的起点,经过27.32日后地球运行到第二个位置(位置e2),这时月球公转一周,地、月、星又重新回到同一直线(恒星很遥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完成一个恒星月,但由于地球的公转,日、地、月并没有回到同一直线上,因此还没有完成一个朔望月,待地球继续运行约2.21天,月球又转过了一个较大的角度,使日、地、月又重新回到同一直线(满月)(位置e3),完成了一个朔望月,所以朔望月比恒星月长。
高中关于地理的研究性课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地理(一)(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整理(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7)自然带与旅游特色(8)城市功能分区(9)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10)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1)月相变化观测(12)读(某地)地图和照片研究(某地)的变化(13)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14)火山模型的整理(15)利用GIS信息技术整理(某地)人口分布特征图(16)(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中国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18)(某地)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地理(二)1、月相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2. 对于时间和日期变化的研究3. 关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4. 关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研究5. 地球大气运动规律的研究6. 世界大洋洋流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影响7. 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8. 太阳与地球关系的研究9. 地球自转意义的研究10. 时区划分与日界线的意义研究11. 对黄赤交角的研究12. 地表形态成因的研究13.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4. 某地区人口结构调查15. 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的研究16. 人与资源的关系研究17. 旅游区的环境保护研究18. 莘县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19. 莘县使用一次性制品的调查与研究20. 城市光污染现状调查与危害分析21. 城乡结合部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22. 互联网对聊城旅游业的影响23. 莘县商业现状调查24. 商店区位微观研究25. 莘县的传统饮食文化调查26. 旅游行为与旅游心态27. 莘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8. 莘县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29. 高温期间居民用电状况调查30. 区域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调查31. 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32. 区域剩余劳动力调查33.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防治34. 莘县水质污染监测35. 莘县不同季节和气候空气洁净度评价36. 来自自然的威胁――--酸雨37.莘县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38、小区域水量平衡调查39、小区住房环境调查40、太阳活动对人的寿命有影响吗?41、汽车消费――鼓励还是控制42、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43、衣着与气候44、服装的地理风格45、饮食与地理46、饮食习惯的地理成因47、性格与地理环境48、信息技术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作用49、中国灾害分布50、我国海岸灾害的影响51、中国红树林分布与现状52、谈谈我国季风53、莘县的旅游业与旅游资源54、歌曲中的地理知识55、古代文学与地理56、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演示模型57、气候类型复习活动转盘整理58、风带与气压带演示模型59、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实验60、季风成因实验设计61、噪声污染及危害62、莘县大气污染及危害63、关于贫困地区与人口问题的探讨64、关于城镇绿化的研究65、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66、莘县自然灾害的调查与研究67、如何充分合理开发莘县的河流资源68、莘县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之我见69、城区噪声污染指数分析70、徒骇河某河段水污染状况调查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所谓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共同参与下,提出问题并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和研究过程,获取、分析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学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表达在信息技术很大水准成为师生学习、探索、获取的相关信息的工具平台,而不但仅局限于课件的研发上和使用。
这种模式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协助下,获取信息、分析、交流应用相关的地理信息,并最终能以各种信息平台汇报交流学习成果(一般多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下面以《探索月相的变化规律》地理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为例,来说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有以下六大步骤:1、地理活动课题的选择因为活动课题的选择主要涉及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有实际和实践意义的地理活动内容的选择,这个步骤一般不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比方在小组选定《探索月相的变化规律》研究课题,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题的研究意义等情况,组织学生选择此课题的。
此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辅导,组织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和任务、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展开活动;以及向学生交待一些必要的考前须知(如安全)等。
学生可利用Word等字处理软件制作表格(见表一、表二),便于今后研究过程和总结汇报使用。
表二《探索月相的变化规律》研究过程情况表3、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在收集此课题相关地理信息过程实际就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信息平台(如地理野外观察、调查访问、图书馆检索查找资料、实验室实验、网上收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
表达学生利用各种工具或途径获取信息水平,是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一重要理念。
所以信息技术在这层面上与地理研究性整合是最紧的。
本课题着得通过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网上收集和图书馆查找相关地理资料三种途径获取地理相关信息。
这个过程除了组织学生一个月连续持续地观测月相变化以外,还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月相的知识信息,比方星期的由来、常娥的故事、天狗的传说、日、月食现象等等。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doc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月球上南中学温安林时间:2001年12月20日上午第二节地点:上南中学科艺楼三楼电脑房班级:高二(6)班一、教材分析与课题选择:《高中地理》(上海市版)第一章第三节是月球。
该小节由三部分组成:月球概况(选学课文);月球对地球的意义(必修课文);潮汐成因(阅读材料)。
必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月相变化。
月相的变化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关。
弄清月相变化的现象、规律与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宇宙空间概念和推理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空间科学的兴趣。
由于该课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而在师生之间容易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地处城区,城区学生在夜晚不需要利用月亮作自然照明、历法、潮汐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很少,他们很少观察和注意月相及其变化规律。
但是“嫦娥奔月”的传说和人类“登月”的奇迹,仍然使学生充满幻想和憧憬。
我校建有天文台,每年都举行天文观测活动,是上海市科普特色学校之一,学生中不乏天文爱好者。
月球尚有不少人类未知的奥秘,也增添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因此,“月球”课题对我校高中学生而言,有作比较深入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相变化的过程和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对有关月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关键:知识方面:月相变化的原理。
能力方面:提出和发现有关月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网络化环境下教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六、教学手段: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学生每人一台连接局域网的电脑(装有“月球“软件)。
七、教学流程框图:月球课实录1、复习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四页。
上两节课我们介绍了“太阳和太阳系”。
通过“太阳和太阳系”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太阳之所以会发光发热,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评析:停顿一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思考)----质量。
由于它的质量巨大,所以他会发光;太阳系的其他成员之所以围绕太阳转,原因是什么呢? (再次停顿)----质量小。
海二中高二二班 研究性学习 地理 月相变化与观测
课题开题报告“月相变化与观测”结题报告高二(2)班指导老师:李虹海二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目录:一、课题的来源背景二、现状及发展趋势三、课题研究目标四、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五、意义六、研究感悟正文:一、问题提出背景来源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科书》第一册月相及其变化中说,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这便是月相的成因。
但是,众所周知月球作为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也根据月相的周期变化创造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
因此书上一些简单的介绍并不能满足我们对月相的好奇心,这便是我们研究月相的原因之一。
来源二:人们常说:月亮圆时,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证实了月亮的升落以及阴晴圆缺的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影响。
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对月相方面的知识是十分贫乏的,这是我们研究月相的原因之二二、现状及发展趋势月球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系尤为密切。
月相变化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天体现象,我们计量时间的尺度如我国的农历月,就是依据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而制定的。
通过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月相产生的机理,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农历和月相之间的关系;通过“月相观察及分析”这一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及技能。
三、课题研究目标1.了解月相的成因、规律;2.了解月相变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3.通过研究锻炼自己查找资料、观察事物的能力;4.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培养自身与人合作的能力;5.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等。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1、月相的概念:月相即指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
2、月相的观测:我们小组6人分成3小组,每组对月亮进行拍摄,拍摄地点为家里,观测方位基本保持不变(根据具体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
我们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 月相变化规律记录表日期天气拍摄时间月亮方位及形状日期天气拍摄时间·月亮方位及形状农历12月初1 下雪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初2早上阴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初3 晴7:09p.m.农历12月初4晴7:06p.m.农历12月初5 晴8:51p.m.农历12月初6晴9:31p.m.农历12月初7 阴雪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初8阴有云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初9 阴有云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初10晴转阴有云8:46p.m.农历12月11 晴8:45p.m.农历12月12晴6:30p.m.农历12月13 阴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14阴9:30p.m.农历12月15 晴8:45p.m.农历12月16小雪转阴8:37p.m.农历12月17 晴、多云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18睛、多云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19 晴、多云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20晴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21 阴有时有小雪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22阴有时有小雪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23 晴5:25a.m.农历12月24雪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25 晴、多云5:30a.m. 云太厚,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26晴5:17a.m.农历12月27 阴、多云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28阴雪看不到月亮农历12月29 晴看不到月亮由于天气状况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所观测到的月相变化过程并不完整,但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如下规律:①月亮升起与下落的时间逐天推迟:农历初一与太阳同升同落,农历十五左右太阳落山后月亮才升起来,农历二十三左右月亮半夜时升起,农历二十九与太阳升起落下时间基本相同。
地理研究性学习
1.连续观测一个月(至少半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2.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3.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4.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5.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
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6.针对“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
你支持哪一方意见?用搜集的资料论证你的观点。
7.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8.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9.找两幅或两幅以上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对比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该区域面积、人口等统计资料,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10.对比你的家乡与你所观察或通过传媒了解的地理区域,分析这两个区域在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11.你的家乡附近有山地或丘陵吗?如果有,目前该山地、丘陵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怎样?你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12.近几年来,你家乡农村的种植业结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13.当地有没有人外出谋生?到什么地方去谋生?有没有外地人来本地工作?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行业?这种人口流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14.观察商店里的某种商品,了解它是哪个公司的品牌;这个公司的总部设在哪个国家或国内的哪座城市;这种商品是在什么地方生产的,该地区生产这种商品有何优势条件;这种商品在当地的销售情况如何。
浅谈高中地理课外观察观测活动的有效开展
1H ;丁天象观测 、 野外地形观察 、 河湖及海岸观察 、 土壤和
一 天然 植 被 观察等 。它是 学 生深 入 了解 地 理 环境 及 其
关, 掌握重点。 除课堂直观教学外, 大可借助地理课外观测
活动 来变 抽 象为 具 体 , 学 生 调调 味 , 给 于是 确定 “ 测 日影 观
发 展变 化 规 律 的 重 要手 段 , 发 展学 生 地 理 智 能 、 养 学 足 培 生科 学研 究 能力 的重 要途 径 。 中地 理新 课 程 中安排 了一 高 系列 课外 观 察 观测 活 动题 , 月相 观 测 、 如 日影 观 测 、 易 测 简 量正 午 太 阳高 度 、 外 沼皱 构 造 观 察 、 壤 和 天 然 植 被 观 野 土 察等 。如 何有 效 开 展课 外 观 察观 测 活 动 , 分 发挥 其 特 殊 充 作用 , 须做 好下 列 三部 分 。
明显 ; 场地 选择 要严 , 如空 旷 、 坦 。 : 平 细 影子 细微 变化都 要 细分; 测量 长度 、 算 数据 要仔 细 。 : 手快 、 计 快 指 眼快 、 脑快 。
() 强 交流合 作 , 别是在 观测 过程 中出现新 问题 。 2加 特 ( ) 服 困 难 的 挑 战 , 要 指 天 气 条 件 、 间 条 件 面 临 3克 主 时
点 ; 午 , H影 杆 的 下 当 影端 又 落在 圆周 上 时 , 标 记 为 B点 ; A、 再 将 B两点 连成
直线 , 其 中 点 C, 中点 与 圆 心 连 成 直 线 O 取 将 C。④ 第 二 天 , H影 杆 的影 子 与 直 线 O 当 C重 合 时 ( 学校 所在 地 的 即
示 意 图 , 要 求 回答 如 下 问题 : 如 何 正 确 理 解 日影 与 并 ①
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实验
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实验月相变化规律:月亮就像个爱变脸的“超级巨星”,在夜空中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妆容”。
一个月内,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时像弯弯的镰刀,有时像圆圆的玉盘,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从新月开始,月亮逐渐变圆,到满月时达到最亮最圆,然后又逐渐变缺,再回到新月,如此循环往复。
月亮为啥会这样“变脸”呢?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光影魔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
想象一下,月亮就像一个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太阳是那盏照亮舞台的大灯,而地球就是台下的观众。
当月亮绕着地球转动时,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有时候,月亮跑到了地球和太阳中间,这时候太阳照亮的是月亮的背面,我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亮啦,这就是新月。
随着月亮慢慢转动,它开始露出一点点脸,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只敢露出一点点微笑,这就是峨眉月。
然后月亮露出的部分越来越多,就像小姑娘慢慢变得大方起来,这就是上弦月。
当月亮转到地球的另一侧,太阳照亮了月亮的大半部分,月亮变得又大又圆,像个光芒四射的大明星,这就是满月。
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收起自己的光芒,变成下弦月,最后又变成了只能看到一点点的残月,直到再次回到新月,开始新的一轮表演。
比如说,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通常能看到又大又圆的满月,一家人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
而在月初或者月末,我们只能看到细细的月牙儿挂在天上。
据天文学家的长期观测和研究,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约为 29.5 天。
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渔民来说,根据月相的变化来判断潮汐的规律,能更好地安排出海捕鱼的时间。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通过研究月相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月球的地质结构和运动规律。
总之,月相变化的规律就像大自然为我们上演的一场永不落幕的精彩演出。
它不仅给我们的夜晚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如果您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感兴趣,不妨多抬头看看夜空,或者阅读一些关于天文的科普书籍,比如《夜观星空》《通俗天文学》,也可以观看一些天文科普节目,像《斗转星移》等,相信您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让我们一起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探索更多的奥秘吧!。
月相观测实验报告文字
一、实验背景月亮,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它那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不仅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了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为了深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我们小组于2023年9月开展了月相观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月相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 探究月相产生的原因。
3. 培养团队成员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器材1. 天文望远镜2. 相机3. 月相观测记录表4. 日历四、实验方法1. 选择一个晴朗的夜晚,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的形状。
2. 拍摄月亮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
3. 每隔三天记录一次月相变化,包括月亮的形状、亮度、位置等信息。
4. 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
五、实验过程实验从2023年9月1日开始,至2023年9月30日结束,共计30天。
在这期间,我们小组共进行了10次观测。
1. 9月1日:观测到月亮为新月,几乎不可见。
2. 9月4日:月亮逐渐显现,形状为一弯新月。
3. 9月7日:月亮形状变为蛾眉月,亮度有所增加。
4. 9月10日:月亮变为上弦月,亮度继续增加。
5. 9月13日:月亮变为满月,亮度达到最高。
6. 9月16日:月亮开始逐渐变暗,形状变为下弦月。
7. 9月19日:月亮形状变为残月,亮度继续下降。
8. 9月22日:月亮再次变为新月,几乎不可见。
9. 9月25日:月亮逐渐显现,形状为一弯新月。
10. 9月28日:月亮形状变为蛾眉月,亮度有所增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月相变化呈现周期性规律,大约每29.5天完成一个周期。
具体表现为:1. 新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几乎不可见。
2. 蛾眉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部分被太阳照亮,呈现一弯新月形状。
3. 上弦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侧面,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为半圆形。
4. 满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对面,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为圆形。
5. 下弦月: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侧面,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为半圆形,但亮度较上弦月低。
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月相变化与观测论文
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月相变化与观测论文月相变化与观测邓承忠第四小组全体成员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探明宇宙的秘密一直是人类永不放弃的梦想。
作为中学生,我们亦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广阔无际的太空中,无疑,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相变化具有的周期性、规律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尺度之一。
生活中的许多事实证明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是我们却对此不甚了解,如为什么上半月的亮面朝西,下半月的亮面朝东,为什么同样时间里月亮有时在西边天空,有时在东边天空,等等。
为了揭开月相变化的神秘面纱,同时培养小组成员对地理的浓厚兴趣,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目的是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机理、了解月相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月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实地观测法,查找资料法等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成员近一个月的实地观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讨论总结、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什么是月相,月相是天文学术语。
(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中国古代人民就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月相的变化同中国农历日期相对应。
二、月相是如何形成的,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总是一面亮一面暗,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
因为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
可见,月相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方向;二是地球上人观察月球的方向。
三、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让地理插上飞翔的翅膀——地理实践活动《月相观测》感悟
让地理插上飞翔的翅膀——地理实践活动《月相观测》感悟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
实践力无法通过书本传授获得,只能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实施和内化形成。
本文设计的地理实践活动《月相观测》,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观察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调查、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和粘合剂,它能够很好地综合体现其他三个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地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地理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发展,促进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力无法通过书本传授而直接获得,只能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总结内化形成实践力的高低,也只能通过实践活动的表现来评价,地理实践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唯一主要途径。
[3]在地理实践活动中首先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
因为观察是能力的基础。
本文笔者进行的《月相观测》实践活动的设计,旨在更深刻的理解地理知识,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能力。
(一)活动方案设计: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地点,制定观测计划,预计连续观察一个月内月相及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进行记录、核实。
(另著论文《落实地理实践力,拓展地理课程资源》)(二)课堂精彩展示时间:2020.11.10晚自习地点:高一(16),任务:地理实践小组对这一个月以来的月相观测成果向同学们做汇报交流。
图1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月相图2 学生示意图讲解月相成因[模拟实验] 模拟月相变化·1、在教室黑板上贴上太阳,一名同学站在中间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然后举一个乒乓球,代表月球,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高一(11)班
月相观测结题报告高一(11)班月相观测结题报告课题:月相观测班级:课题组长:成员:指导老师:月相观察论文摘要:人们常说:月亮圆时,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证实了月亮的升落以及阴晴圆缺的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影响。
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对月相方面的知识是十分贫乏的,这是我们研究月相的原因。
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3.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通过一个月连续的观测,我们初步掌握了月相产生的机理,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
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我们所掌握的规律。
关键词:月相,观测,变化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 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的机理;2 培养通过观察法研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初步的实验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4 培养同学养成坚持不懈观察的毅力,热爱科学、寻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揭秘月相作文600字
揭秘月相作文600字揭秘月相作文600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揭秘月相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时夜晚无聊的时候,我总爱看天上悄悄变化的月亮,因为我从小是个“小问号”,所以我的脑子里又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月亮会变化呢?星期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解开了我脑子里的“小问号”。
老师把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发一份实验器材,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包装,做起了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很快用零件拼出了一个月相模拟器。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老师告诉我们月相有八种,分别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残),下弦月和残月。
老师手里拿了一个月相模拟器转动让我们观察,“月亮”在纸板上转动,我们先看到一个黑球,这是新月。
然后慢慢变白,这是娥眉月。
随着“月球”的转动,白色的部分越来越大,我们又依次看到了上弦月、凸月、满月……老师又放下月相仪告诉我们:“古代民间认为月食是‘天狗吞月’,必须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
在汉朝时,张衡就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前面把太阳光挡住了。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没有想到小小的'月亮也有如此大的学问啊!我们通过学习和观察,知道了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是一颗不透明的球体,它绕着地球逆时针公转,月球的亮面始终朝太阳一侧,地球观察者看到月相的亮面角度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月相了。
现在,月亮为什么会变化我有了答案。
不过,还会有更多问题在等待我解答。
月相的探索
月相的探索青海昆仑中学高二六班袁永盛摘要:圆缺的各种形状,我们都是司空见惯的,但对月相产生及变化却不甚了解,如为什么上半月的亮面朝西,下半月的亮面朝东?为什么同样时间里月亮有时在西边天空,有时在东边天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都没学过,5月初在物理选修3-4简谐运动的描述这一节中,我们在科学漫步中了解了一些月相的知识,但是还是不太明白,所以们从这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我和几位同学在课余时间到处收集相关材料,企望有所收获。
以下就是我对月相的探索结果。
关键词:月相、月亮、太阳系、地球、朔望月、农历、成直角、新月、连线、每月。
一、什么是月相?月相,天文学术语。
(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二、月相是如何形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月相变化与观测论文月相变化与观测
邓承忠第四小组全体成员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探明宇宙的秘密一直是人类永不放弃的梦想。
作为中学生,我们亦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广阔无际的太空中,无疑,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相变化具有的周期性、规律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尺度之一。
生活中的许多事实证明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是我们却对此不甚了解,如为什么上半月的亮面朝西,下半月的亮面朝东,为什么同样时间里月亮有时在西边天空,有时在东边天空,等等。
为了揭开月相变化的神秘面纱,同时培养小组成员对地理的浓厚兴趣,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目的是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机理、了解月相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月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实地观测法,查找资料法等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成员近一个月的实地观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讨论总结、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什么是月相,
月相是天文学术语。
(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中国古代人民就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月相的变化同中国农历日期相对应。
二、月相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总是一面亮一面暗,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
因为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公转,所
以,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
可见,月相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方向;二是地球上人观察月球的方向。
三、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如图1)。
图2 图1
第二阶段: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
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如图2)。
第三阶段: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如图3)。
第四阶段: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如图4)
图3
图4
第五阶段: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如图5)
第六阶段: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如图6)。
图5 图6
第七阶段: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如图7)。
图7 图8
第八阶段: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如图8)。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如图9)。
图9
四、月相的影响
1、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月球的引力引起的
古人云:“涛之起者,随且盛衰。
”从此可知人们很久以前就知道潮汐现象和月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表面的海水都产生引力,虽然太阳比月球大得多,但是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所以引力主要以月球为主,另外,地球上的海水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在三个力合力作用下,初一、十五六时海水受合力最大,出现大潮;上弦月(初七八)、下弦月(二十二、三)时,海水受合力较小,出现小潮。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2、除潮汐外,月相对地震以及暴雨的产生都有一定影响
某些自然灾害也和月相也有关,或者说是一种未知的巧合,比如,地震、洪水、风暴、火山爆发等。
如1952,1979年27年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先后发生的5次地震都发生在月球诱发最大潮汐的满月或新月期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最大暴风雨一般也发生在朔日后的1,3天或望日后的3,5天。
五、研究感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天气等因素的干扰,使研究结果有所误差,但并不妨碍我们得出较为科学的研究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收集到了许多关于月球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关于月球的知识,也算是个额外收获。
成员在加深了对“月相”这一天文现象理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地理课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不少科学研究方
法,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将是非常有益的。
附:
月相变化观察与记录表
天气日期月相备注
由于天气原因未观测到2013.05.09(农历三月三十) 雨月相 2013.05.11(农历四月初二) 阴未观测到月相 2013.05.13(农历四月初四) 多云无
由于天气原因未观测到2013.05.15(农历四月初六) 雨月相 2013.05.17(农历四月初八) 多云无
由于天气原因未观测到2013.05.19(农历四月初十) 雨月相
2013.05.21(农历四月十二) 雨无
2013.05.23(农历四月十四) 多云手机拍摄图片
手机拍摄图片,不属于原2013.05.24(农历四月十五) 多云拍摄计划
如图,为手机拍摄的当日2013.05.25(农历四月十六) 多云宿舍楼上空的月亮
2013.05.27(农历四月十八) 阴无
由于天气原因未观测到2013.05.29.(农历四月二十) 雨月相 2013.05.31(农历四月廿二) 多云无
由于天气原因未观测到2013.06.02(农历四月廿四) 雨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