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课标版生物练习:课时跟踪训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基础练+提升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基础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促进碳循环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体内调节生长的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4.下列信息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楝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5.某同学依据生态学原理制作了“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瓶的稳定性越强B.需不断向生态瓶内输入能量C.要对生态瓶中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D.白天给予生态瓶适宜的光照,晚上做保温处理6.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
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传递给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给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二、非选择题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高2020届高2017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34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
第34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也来源于无机环境;捕食关系的存在,对食草动物有利,也有利于牧草的更好生长发育。
2.(2019·江西宜春月考)如图所示,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烟草叶片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捕食B.在烟草叶片保护其不受蛾幼虫侵害时起作用的信息类型是物理信息C.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竞争D.图中所示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可表示为【解析】:烟草叶片可通过释放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保护其不受蛾幼虫侵害,发挥作用的信息类型为化学信息。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的,该过程所涉及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C.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属于行为信息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解析】: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的,光对昆虫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8”字舞通过行为动作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萤火虫闪光,光属于物理信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
4.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来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五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五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新人教版(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题6分,共54分)1.萤火虫经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猫竖尾巴向对手示威;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收获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早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区分表达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以传递信息的载体为依据来划分的。
萤火虫发光,光属于物理信息;猫竖尾巴强调的是行为,属于行为信息;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2.(2021·全国卷Ⅱ)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动摇时无能量输入和流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动摇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应调理有利于生态系统坚持相对动摇【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任何生态系统都需求不时失掉来自系统外的能量,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用。
【解析】选B。
此题主要考察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用。
A项,空气、阳光、温度、水分等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生物成分,故正确。
B项,一切生命活动都随同着能量转化,且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时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没有能量的输入就没有生态系统,故错误。
C项,信息能调理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摇,故正确。
D项,负反应是生态系统自我调理才干的基础,有利于坚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动摇,如益虫增多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以控制益虫的数量,故正确。
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
如蝉在夏天的鸣唱;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下降,扇动翅膀向雌鸟收回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虽然做得很洁净无声,还是惹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
高优指导2017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3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答案:B解析: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是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生物的特殊行为等来传递和表达的。
2.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B.部分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也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且这种传递都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是单向的,所以某些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状态及方向。
3.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答案:A解析:题中体现的是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行为信息),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4.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生态价值。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3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只有以上三种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了信息的作用,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信息的作用除了题目所述三种外,还有很多作用。
有的甚至肉眼看不到,需进一步研究。
答案:D2.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能杀死棉铃虫解析:本题结合实际考查了信息传递在生产上的应用,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不是利用信息的作用。
答案:D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信息作用等知识,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信息传递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C项错误。
答案:C4.济宁模拟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侵害的密切相关状态解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即为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利用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结实率,从而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练33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解析)
课时提升练(三十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 )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②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②③④均为物理信息。
【答案】 B2.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读图知A与B为捕食关系,信息既可由A传向B,也可由B传向A,即A与B间可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答案】 C3.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致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该能力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相关。
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可以使其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进而可以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4.(2015·珠海模拟)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解析】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同时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导致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很不容易维持,进而使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分层限时跟踪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性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分层限时跟踪练3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限时:45分钟)[基础练]扣教材练双基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由图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地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而不是分解者的呼吸增加造成的;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生物细胞的呼吸,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答案】A2.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性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的关系【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小,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大。
故A、C、D三项都是正确的。
【答案】B3.下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解析】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A、D 正确。
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C正确。
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B错误。
【答案】B4.(2016·南通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解析】B项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畴。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同步检测必修3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2.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6.下列生物现象是受温度这一物理信息影响的是()A.蛾类在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 D.柳树喜欢在强光下生长7.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下列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是()A.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内 B.狼捕食兔子C.雌蚊能找准血管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 D.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和工蜂8.一阵微风吹过,蜘蛛在蛛网上静待不动;一阵狂风来袭,蜘蛛迅速逃离蛛网;一只小飞虫被粘在蛛网上拼命的挣扎,蜘蛛大步奔向小飞虫所在位置,美餐一顿。
由以上不同情况下蜘蛛的行为差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蜘蛛可以从蛛网的振动中获得信息B.风的大小可以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C.蛛网上有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的化学物质D.小飞虫的挣扎为蜘蛛提供了行为信息9.雄孔雀开屏、蝙蝠捕虫时的“回声定位”,干旱季节蚯蚓的“深居”行为分别体现出动物的什么信息传递()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10.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荧光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11.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起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动物只有在求偶时才表现出行为信息12.连年种植花生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蛴螬(一种昆虫),严重危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
高考生物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解析:选B 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之一,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
2.橘小实蝇危害多种水果和蔬菜。
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B.使用性引诱剂不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C.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D.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C 橘小实蝇的幼虫及卵活动范围有限,活动能力弱,应使用样方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对于橘小实蝇的成虫采用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因此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寄生关系,D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解析:选A 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被大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二者相互依存,D正确。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计时双基练(三十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10%的荔枝同化量B.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寄主是平腹小蜂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所有以荔枝为食的动物至少获得10%的荔枝同化量,以荔枝为食物的动物不仅仅是荔枝椿象,A错误;从题干信息可知,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为寄生关系,但寄主是荔枝椿象,B 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由题意可知,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D错误。
答案 C2.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用力抖动两翼属于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
由于该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鸟之间,因此不能证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从而保证本物种不会灭绝,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答案 C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解析B项体现的是生态因素——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稳定性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解析】注意两种稳定性的区别,“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C2.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解析】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相对简单,食物链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生物发生耐旱突变不是因为环境干旱造成的,干旱环境只是将耐旱突变选择出来。
水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答案】B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C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仅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B.化学信息在种群内部传递C.行为信息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D.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解析】物理信息传递可以在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进行;化学信息可以在种群内部及种群之间传递;沿食物链信息可以双向传递;行为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故选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解析)新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建议用时:40分钟)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萤火虫通过发光来识别同伴B.植物通过开花吸引蜜蜂来采蜜C.含羞草在声音刺激下,小叶合拢,叶柄下垂D.豪猪遭遇敌害时,将其体刺竖直,赶跑敌人D[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A、B、C都属于物理信息;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
]2.(2020·赣州市高三模拟)在某草原上存在甲、乙和丙三种主要牧草,牛羊对牧草喜食程度甲>乙>丙,放牧强度越大,使草地上生物量越小。
牛羊对牧草的啃食造成的损伤能促进牧草产生和积累单宁,使牧草的口感变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牧草返青后能为牛羊提供物理信息B.过度放牧可能导致牧草发生群落演替C.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单向性D.牧草防御机制的形成是牛羊与牧草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但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C错误。
] 3.(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破坏前的状态。
某一退化生态系统向其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退化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退化生态系统向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适当投入相应的物质和能量可加快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D.生态系统的退化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A[退化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4.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
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B.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获取能量的方式相同C.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D.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B[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不一定相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各级消费者利用上一营养级现成的有机物, B错误。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题3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一、全员必做题1.(2019·邯郸摸底)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D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在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选C即便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持稳态也需要太阳能的输入;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人工生态缸的稳定性比较弱,阳光过强会晒死植物及一些小动物,因此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3.(2016·长春质检)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解析:选D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4.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一、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D 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在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选C 即便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持稳态也需要太阳能的输入;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人工生态缸的稳定性比较弱,阳光过强会晒死植物及一些小动物,因此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第四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2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
解析:选 C 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
也十分稀少;人工林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
单;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容易维持;人工林生物
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11.(2016 ·江南十校模拟 ) 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态;根据图乙可知 P 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F 点表示该环
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 S”型曲线中的 K值。
二、非选择题
13.(2015 ·安庆二模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 1:“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
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坠入水中,减少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
(4) 下面为能量流经稻田中鲤鱼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
C 表示鲤鱼自身呼吸消耗量,则
D中能量的去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对该“稻鱼共生系统”进行了调查后,提出了在稻田中适当增加
肉食性鱼数量,减少植食性鱼数量的建议。请分析,他们提出此建议的依据是
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循环
解析:选 C 图中 ① 、 ② 、③ 、 ④ 依次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大气中的
CO2 库,
⑤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⑥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⑦是消费者的呼吸作
用。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产者占有的碳元素最多。促进物质循
群落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2,CO2 不携带能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在温室内施用农家肥,同时培养蘑菇,既能为蔬菜提供无机盐又能提升室内温度。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温室大棚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蘑菇等呼吸提供的热能B.蘑菇等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C.碳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流动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大棚内有害昆虫,属于化学防治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流入温室大棚的能量不包括蘑菇等呼吸提供的热能;碳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大棚内有害昆虫,属于生物学防治。
答案: B2.(2015·北京东城联考)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解析:芦苇湿地既需要从外界获取光能,又需要与外界要进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A错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与负反馈调节有关,C错误;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可吸收有机物被分解后形成的无机物,D错误。
答案: B3.下列有关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及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群落中植物种类越多,动物种类就越多B.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螟蛉有子,蜾嬴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间的捕食关系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解析: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栖息场所等,植物种类越多,动物种类就越多;许多土壤动物虽有较强活动能力,但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五)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答案] C2.雌萤火虫通过发光来招引雄萤火虫完成交尾;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壤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得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属于行为信息;植物根分泌的化合物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 B3.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
防治稻田害虫,可以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
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项正确。
卷叶螟的数量减少,拟水狼蛛摄食褐飞虱增多,褐飞虱的种群密度将下降,D项正确。
[答案] B4.(2014·山东威海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由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产生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类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解析]信息可以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负反馈调节和信息传递有关,如田鼠和鼬可通过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调节,使二者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化学信息等信息的传递实现的。
[答案] B5.(2014·江苏泰州期末)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解析]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
[答案] C6.(2014·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中,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解析]雌蛾可通过分泌化学物质传递信息,A项正确;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项正确;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C项正确;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D项错误。
[答案] D7.(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输入和输出基本持平,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 项正确。
[答案] B8.(2015·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数量的变动及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而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种群密度的调查与此不符,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较多,其数量的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物种的数量及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等;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隐藏自己,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息,且并不是在同类之间传递信息。
[答案] B9.(2014·江苏淮安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
[答案] C10.(2016·河北七校联考)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全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杂草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无需除杂草C.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D.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2015·武汉二月调研)“稻鱼共生系统”是水稻与鱼共生实现自我平衡的一种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病原体的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瘟病病原体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稻飞虱与鲤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与单独种植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更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稻鱼共生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流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在识记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难度较小。
(1)稻瘟病病原体从水稻植株体内获得营养,二者之间是寄生关系。
鲤鱼能捕食稻飞虱,二者是捕食关系;稻飞虱是水稻的害虫,以水稻为食物,同时稻叶能给鲤鱼提供食物,说明稻飞虱和鲤鱼都以水稻为食,故二者还有竞争关系。
(2)与单独种植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因而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都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1)寄生捕食与竞争(2)生物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复杂(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2.(2015·长春三模)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
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
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________关系相互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
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
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等,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应用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
(1)珊瑚虫捕食浮游生物,说明珊瑚虫是消费者,虫黄藻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虫黄藻是生产者。
珊瑚虫和虫黄藻共同生活在一起,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因此,二者构成了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2)珊瑚礁区的不同生物占据不同的位置,主要通过食物关系相互依存,因该区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故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小鱼在大鱼面前舞蹈,这是行为信息,其还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这是化学信息。
[答案](1)消费者生产者互利共生/共生(2)食物链/营养/食物/食物网抵抗力(3)基因物种(4)行为信息、化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