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知多少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常见病,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到:
一、严格控制热量、脂肪的摄取:日常饮食中要注意保持低盐、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尽量严格的控制热量、脂肪的摄取,防止身体发胖以及血脂升高。
注意多食富含钾的食品。
忌食生冷、辛辣的具有一定刺激性的食物,严禁吸烟、浓茶、浓咖啡、烈性酒、辣椒等。
、
二、不搬抬过重的物品:因为搬抬重物时需要弯腰屏气,此类状况对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此为中老年人患冠心病而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精神的放松,生活的乐观、积极。
保证进行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像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
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方法:立刻就地休息;积极与急救站和医院联系,忌扶患者勉强步行;有条件者,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亦可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急性心梗是指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往往会出现胸痛、气促、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院前急救的关键性护理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一、保持患者平静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慌和不安。
这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加重病情。
急救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应该耐心劝慰患者,帮助其保持平静,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二、确保患者舒适心绞痛患者需要保持体位,可供应氧气,避免活动。
患者应该脱下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有胸部不适,可让患者用放松自如的姿势坐着或者卧着。
患者若服用硝酸甘油后,没有减轻胸痛,可让患者坐着休息,每隔5分钟给患者一颗硝酸甘油含化片, 直至3次若效果不明显可继续给药,直到急救车到来。
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急性心梗突发时,家属或周围人员首先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情况和地址。
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急救中心,并告知医院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对心梗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疼痛剧烈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家属或旁人应该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
四、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疼痛剧烈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急救人员应该将患者平放在坚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1秒钟,每个周期呼吸15次 - 20次。
同时进行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压迫1.5-2英寸,每按压后松开,但不要断续的或急促的进行胸部按压。
五、监测生命体征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应该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
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化,必要时调整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避免让患者吞服口服药物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患者由于疼痛难忍,有时会吞服过多药物,这样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心梗病人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
心梗病人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
心梗病人需要接受及时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康复。
一、护理措施:1.保持安静:心梗病人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安静的环境,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负荷。
2.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心梗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以及体温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如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不齐或过快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心电监护:心梗病人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4.氧气供应:心梗病人可能出现缺氧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氧气供应,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
5.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心梗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以减轻心脏负荷,促进血液循环。
6.心理支持:心梗病人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
二、观察要点:1.疼痛观察:心梗病人常常伴有剧烈的胸痛,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的放射范围。
并及时记录,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心律观察:心梗病人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心率、心律的情况,如有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应处理。
3.血压观察:心梗病人的血压可能出现升高或下降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降压药物或补液等。
4.呼吸观察:心梗病人呼吸可能出现加快或不规则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规律,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5.体温观察:心梗病人可能出现发热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体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如给予退热药物或冷敷等。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心梗病人的心脏功能,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点
目录 患者的急救 患者的病情观察 患者的药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护理
患者的急救
患者的急救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一片阿司匹林 若患者意识丧失,进行心肺复苏术
患者的病情观 察
患者的病情观察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 情况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变 化
患者的病情观察
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液标本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患者的药物治 疗
患者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 脉 给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 率和血压
患者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次梗 死 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抗凝剂或溶栓药 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护 理
患者的康复护理
提供患者合适的饮食,低盐低 脂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和锻炼
患者的康复护理
教育患者关于心脏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定期复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液指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由于血管狭窄或阻塞而造成心肌缺血。
当心肌供血不足时,会产生激烈的疼痛,并可能导致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已逐渐上升,对于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一、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1、及时救治: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生病情时应及早就诊,前往医院接受急救措施和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2、休息: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激烈运动,确保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
3、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病人在疾病期间会有严重的心理影响,如抑郁、焦虑等,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和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病人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4、饮食护理:病人应当合理饮食,避免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和瘦肉类。
5、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病人需要依据医嘱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帮助病人正确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和其他不良后果。
6、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病后康复:心肌梗死病人需要在康复期进行物理治疗、作业疗法和心理治疗等,帮助他们重新适应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1、日常生活要注意:避免疲劳、压力过大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
2、定期体检:定期检查心血管功能和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3、饮食调理: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健康饮食方式,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多吃些水果和蔬菜。
避免过多吃肉和油脂等高热量的食物。
4、控制体重:心肌梗死病人需要注意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的身材,避免肥胖和过度发胖。
5、坚持锻炼:适当的锻炼对于心肌梗死病人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身体素质和心脏功能,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潜在并发症——猝死与心肌缺血坏死,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坏死,心肌传导系统结构改变有关。
4.体温过高与心肌坏死后机体吸收热有关。
5.自理能力缺陷与心肌梗死后限制活动有关。
6.恐惧与剧烈疼痛伴濒死感有关。
【护理要点】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收住监护病房,疼痛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
2.观察病人疼痛部位、程度和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吗啡止痛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
及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症状。
3.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4.溶栓护理①溶栓前配合医生做18导联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型等;②建立静脉通路;③观察溶栓药物有无过敏反应;④记录胸痛缓解程度及时间;⑤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⑥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尿道及颅内有无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征象,及时报告医生。
5.急性期病人应采取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逐渐过渡到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6.病人因卧床改变了排便习惯,容易造成便秘。
遵医嘱给予缓泻剂,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可能导致的心脏猝死。
7.记录出入量,当尿量<30ml/h时应考虑是入量不足还是肾功能下降引起的,及时报告医生。
8.急性期病人全身症状较明显,如虚弱、疲倦、乏力,恐惧、濒死感,护士应多给病人解释、安慰,缓解病人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9.出院指导①家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家属要帮助、鼓励病人,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②警惕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③定期门诊复诊。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
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理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2.患者胸痛发作时禁食,2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
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1小时1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4.遵医嘱予氧气吸入。
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6-8L/min。
5.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6.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护理常规护理。
9.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
2.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时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专业看护
提供心理支持
应对焦虑:采用放松技巧,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教育患者和家 属
教育患者和家属
饮食指导: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 饮食建议 运动建议:指导适当的运动,提高心肺 功能
教育患者和家属
药物使用:向患者和家属详细 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 专业看护
目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监测病情 保持通气道畅通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和家属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的护理概
述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护理目标:减轻症状、恢复心 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护理重点:监测病情、保持通 气道畅通、提供药物治疗、提 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和家属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给予适当的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血管扩张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 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供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给予适当的镇痛药 物,缓解胸痛
提供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倾听患者的情绪,提供积极 的心理支持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 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监测病情
监测病情
心电监测:连续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 心律失常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 整药物治疗
监测病情
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氧供需 平衡,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保持通气道畅 通
保持通气道畅通
姿势:保持半坐位,有利于呼吸道通畅 氧疗: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疗浓度
保持通气道畅通
咳嗽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 咳嗽,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内容,供医院业务培训使用。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进行动态观察。
护士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的连续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第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护士的参与。
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镇痛药等,掌握合理的用药原则。
护士需要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并进行准确的给药记录。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处理还需要注意心理援助。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严重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最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护士需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关注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心肌梗死的预防知识,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协助患者制定个人康复计划,通过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涉及早期干预、监护、药物治疗、心理援助和康复等方面。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度过难关,提高其生活质量。
主管护师考试考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主管护师考试考点: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1.疼痛时绝对卧床休息,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小量多餐;防止便秘。
2.吸氧:鼻导管间断或持续吸氧,重者可以面罩给氧增加心肌氧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3.止痛治疗的护理: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静滴,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
4.溶栓治疗的护理:不足6小时的病人给予溶栓治疗。
5.便秘的护理
6.心律失常的护理。
溶栓疗效观察:
①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②心电图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变或消失;
④cTnI或cTnT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小时内,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以内)。
②和④最重要。
也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7.活动安排
急性期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
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鼓励在床上行肢体动;
若无低血压,第3天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运动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心率增加10~20次/分为正常反应,运动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进入高一阶段的训练。
若运动时心率增加超过20次/分,收缩压降低超过15mmHg,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电图ST段缺血型下降>0.1mV或上升>0.2mV,则应退回到前一运动水平,若仍不能纠正,应停止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业务学习
急性期护理措 施
急性期护理措施
病情评估:包括查体和相关检 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变 化。
监测心电图:通过连续心电监 测,及时掌握心电图变化,判 断梗死范围和类型。
急性期护理措施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 ,及时给予镇痛药物或其他措 施缓解疼痛。
复苏期护理措 施
复苏期护理措施
体位护理:保持舒适的半卧位,减 轻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凝、抗 栓、抗血小板等药物,阻止梗死的 进一步扩展。
复苏期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和安 慰,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 心理压力。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业务学习
目录 护理基础知识 急性期护理措施 复苏期护理措施
护理基础知识
护理基础知识
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血液供 应中断导致的心肌组织缺血和坏死 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 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 的完全或部分阻塞。
护理基础知识
临床表现:急性胸痛、心电图 改变、血液生化指标异常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在临床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正常情况下这一病症的患者发病及时,病毒死亡率也比较高,在近些年当中发病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二三十岁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于该疾病进行说明,并对于该疾病的护理进行探讨。
1.急性心肌梗死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突发急性闭塞,从而导致的血流中断,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当中该病有一定的突发性,并且会伴随着剧烈的胸痛,患者的血清酶发生增高,并且现在图的动态演变也发生变化,在发生缺血性心肌坏死之后,患者还可以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该疾病九成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药硬化后,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血栓,学生堵住了冠状动脉,从而突发急性的闭塞。
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炎症等导致。
该病症的发生通常会有一些诱因,例如患者在发生前通常会有过劳或是大出血或是较为激动或是外科手术等情况。
在临床当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会出现乏力,活动时会出现心悸烦躁以及心绞痛等情况。
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患者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质和心绞痛相同,并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常常在患者安静时感觉疼痛较重,并且这一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患者会感受到数天或者数小时的疼痛,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片之后,也并不能够缓解,同时会伴有烦躁不安的情况,存在一种濒死感,只有少数的患者并不疼痛一开等严重情况,患者的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一些患者的疼痛会出现放射的情况,放射到整个颈部或是背部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全身的症状当中还会存在着发热,白细胞升高,心动过速等情况,患者体温会升高到三十八摄氏度,持续时间在七天左右。
患者的胃肠道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状况。
2.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应当尽早发现并且住院。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对于心肌进行挽救,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初级护师资格考试复习笔记: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1.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2周,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更换体位不可过猛,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探视等外界不良刺激,第3周可在床上活动,第4周可下床适量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以自己能耐受为宜。
2.饮食护理:
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有心衰者应低盐饮食。
少食多餐,避免饱餐引起腹压升高,膈肌上抬,加重心脏负担。
3.大便护理:
保证足够高纤维食物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急性期严禁患者自行下床用力排便诱发猝死的危险。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猝死。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1. 监测生命体征: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出现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变化、呼吸快速等情况。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监测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 掌握病情资料: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信息,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嘱咐,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剂量、频率和途径。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利尿药等,它们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4. 保持患者安静:心肌梗死后的患者需要保持相对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
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和受到过度的刺激。
5. 提供营养支持: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一种高营养摄取以促进心肌修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6. 规律监测心电图:心电图是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方法。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嘱咐,规律地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情况,并向医生报告。
7. 管理疼痛: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胸痛。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评估疼痛程度,并按照医生的嘱咐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给予镇痛药、改变体位等。
8. 提供心理支持: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强烈的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顾虑,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安慰、鼓励、启发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缓解情绪压力。
9. 预防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AMI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并防止AMI的并发症。
以下是AMI护理的几个重要措施:1.快速诊断和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和血清心肌酶谱能够确认AMI的诊断。
ECG监测应从入院开始,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新的心电图变化。
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2.疼痛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或不适,应尽快给予镇痛治疗。
通常使用硝酸甘油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减轻胸痛,可以通过舌下含片、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给予。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尝试吗啡等强力镇痛药。
3.血栓溶解治疗:AMI患者血栓溶解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UK)、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rPA)等。
溶栓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特定时间窗口内使用。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包括血管再通及出血等并发症。
4.维持血液循环稳定:AMI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血流稳定。
5.心脏监护和治疗:AMI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护,包括持续ECG监护和定期测量心室功能。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给予负性肌力药物、抗凝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6.控制危险因素:AMI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和药物治疗等。
7.心理支持:AMI对患者来说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打击。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并指导患者和家属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以上措施只是AMI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AMI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知多少
作者:张丽梅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R47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7-01
急性心肌梗死在全球范圍内都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脑卒中是致残的首要原因。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于首位,明显高于肿瘤以及其他疾病,农村地区的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渐超过并且持续的高于城市水平。
据临床统计,目前阶段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高达100万人以上,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常识以及患者的护理要点需要进行广泛的科普。
1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体,是由于人体冠状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心肌血流的供给发生长时间持续性的中断,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冠状动脉中形成的血栓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直接原因。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显示,超过九成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可发现冠状动脉中有血栓形成。
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中,冠状动脉血栓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多发生在Ⅲ—Ⅳ级的狭窄处。
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在正规检查中的检出率与发病时间有直接的联系,检查距离发病时间越短,检出率越高。
在发病6小时以内送往医院检查,检出率可以达到80%。
6-12小时内检查,检出率为59%。
12-24小时进行检查,检出率为53%。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结果可分无Q波性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无Q波性心肌梗死,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血栓检出率一般在10%-32%。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的危险因素受到年龄段身体素质的影响较大,同样条件的危险致病因素对于老年人和中青年人的影响不完全相同。
1.1 过重的体力劳动
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患者,心肌功能性较差,冠状动脉无法进行正常的扩张。
在过重的体力劳动中患者的心脏会承担过大的工作量。
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对于氧气的需求量提升,再加上心肌功能的功能性缺损,共同造成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发生破裂,最终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2 情绪激动
冠状动脉硬化或冠状动脉中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激动、紧张、愤怒、悲伤等极端情绪变化中,容易发生冠状动脉斑块破裂。
1.3 低温刺激
冠状动脉在低温的环境下容易受到较强的刺激,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所以冠状动脉血栓与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防寒,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候条件和气温的变化较大,极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1.4 暴饮暴食
冠状动脉中的血脂浓度,会因为暴饮暴食而快速提升,导致冠状动脉中的血液粘稠度升高,在冠脉中形成血栓。
如果冠状动脉既往有血栓形成,或者冠脉本身发生狭窄,暴饮暴食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加剧冠脉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1.5 便秘
在便秘时人在排便的过程中会屏气并用力,这个过程极容易导致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发生破裂。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需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2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
2.1 出现无诱因的胸痛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心血管类疾病,可以针对已经明确了的诱发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如劳累、激动后等诱因。
如果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出现胸痛症状,同时还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夜间休息时,如果发生胸前区的疼痛,需要及时注意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
2.2 突发心慌胸部憋闷
如果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突然感受到之前从未发生的胸部憋闷、心慌、全身无力等症状。
或者是在运动的状态下感受到气短、无力问题的加重,需要立即前往就诊,以免急性心梗的前期症状逐渐加重。
2.3 心绞痛症状加重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的轻重程度来进行警惕。
如果心绞痛患者在进一个月之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胸前区疼痛的现象越来越频繁,疼痛程度越来越重,疼痛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应将上述症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对待,及时服药并到医院就诊。
2.4 全身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症状。
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时间为一天。
胃肠道症状主要是在疼痛剧烈的同时,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要点
3.1 严格控制血压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平常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按时服用受体阻滞剂,严格控制血压。
冠心病患者的血压需要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伴糖尿病或肾损害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蛋白尿指标检测结果大于1g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3.2 合理健康饮食
为了避免冠状动脉中形成血栓或狭窄,在日常的饮食结构中应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盐的摄入,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等含油量大的做法制作的食品,合理控制食物中的热量。
少吃肥肉、奶油,多吃蔬菜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3.3 戒烟戒酒
逐渐减少直到彻底不接触烟酒,才能降低胆固醇指标,有效预防动脉硬化、心肌梗死及再梗死、心绞痛、中风等病症。
3.4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运动,不可过于频繁和力度过大。
在体育锻炼中应遵循“一、三、七的原则”,“一”是指体育锻炼的频率需要达到每天一次。
“三”是指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长需要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
“七”是指运动过程中的心率需要进行控制,控制的限度为170减去患者年龄。
3.5 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应急药物,以免病情突发造成生命安全威胁。
为了警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量结伴出行,便于及时对发病者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