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畲族美食

合集下载

畲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身为盘瓠后裔的畲族人)

畲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身为盘瓠后裔的畲族人)

畲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身为盘瓠后裔的畲族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存在很多,民族起源有争议的少数民族。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彝族、土家族,还有侗族、瑶族和今天要说的畲族。

关于这些少数民族起源历史,时至今日也是学术界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焦点。

畲族是一个具有其民族特点的单一少数民族,截止2020年其人口总量不足一百万人。

作为55个少数民族中的“微型”民族,畲族主要聚居于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四省。

相传其原始居住地在潮州市凤凰山,这也是畲族人自称“山哈”的主要依据。

如果按照畲族民族语言畲语进行翻译,“山哈”即为“住在山上的客人”之意。

从其民族自称“山哈”也可以证实,畲族先民应该起源于潮州市凤凰山。

但后来因为历史变迁、民族变革,或者外族侵扰亦或是寻求生路,畲族人才东迁进入福建及其他省份。

畲族人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福建的少数民族,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去深入挖掘,可以得知畲族人确实是由潮州市凤凰山,历尽千辛万苦不断迁入福建省。

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从客观层面,进一步承认了畲族迁入说。

畲族作为我国境内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其民族起源可谓众说纷纭。

目前,比较受认可的说法就高达五种,而且主要集中于迁徙说和土著说两大类。

笔者认为无论哪种说法其实都有一定道理,而关于畲族起源的核心争论焦点,其实就是畲族的民族发展史。

关于畲族的民族起源,直到今天依然众说纷纭。

但从各家说法中可以清晰的窥探出,畲族应该是一个仅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代民族。

而且学术界普遍认为畲族在古代社会中的活动区域,应该是在唐代闽、粤、赣三省交界的。

作为一个古老的南方山地游耕民族,畲族的历史活动范围亦或是迁移活动,大致在唐、宋、元以及明、清阶段。

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畲族的历史参与度也并不是很高,换个角度来讲就是畲族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少数民族。

一、畲族名称由来1.畲族“畲”字寓意相信很多人在看到畲族时,都会感觉特色拗口,实际上畲族中的“畲”字历史非常久远。

“畲”字的主要涵义就是以火耕地,再确切一点说就是指粗放耕种的田地。

畲族

畲族

§名称由来
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 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 当为客人。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元、明、清时期,从原 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史书对畲族 的族称记载相当混乱,称呼也因时因地而异。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对畲族 的族称问题十分重视。经过商议,改“畲”为“畲”(取“人一一小田” 的“畲”为族称,意为新中国每个族人都拥有了那一片小小的天地)。 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 族。从此,“畲族”(写作“畲”,音shē)成为法定的族称。
§畲族歌舞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 的重要部分。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常借用 汉字记畲语音法手抄许多歌本。旧社会畲民没 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歌唱歌作为一种重 要文化生活。所以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民歌 普及率较高,畲民常以歌代言,以歌论事,以 歌传知,以歌传情;内容生动活泼,题材广泛, 寓意深刻,韵调和谐,对仗工整,唱起来琅琅 上口易学易记。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 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
畲族凤冠的头饰,汉族称笄,各地畲 族的笄,也不尽相同,福安珍藏的这 款凤冠,为民国制造,重350克,制作 精良,工艺繁杂。主要用白银、毛竹、 笋壳及棉布制成。上部顶端正中央饰 着银质照妖镜,内有直尺、剪刀、屏 风、镜子;用浮雕或阴刻工艺在整个 银饰上雕刻有:太阳、星星、龙、弥 勒佛、张果老、铁拐李、蝴蝶、镂空 银蝙蝠、梅花、及不规则的如意花纹 和小篆寿字;
把竹杆或木头两头削尖,用以挑柴草、农产 品。表演时,参加者腰佩刀鞘(俗称割吊), 一手握柴刀,一手持枪担,且敲且舞。以柴 刀击枪担、刀鞘,以刀柄、枪担撞地,清脆 悦耳,节奏分明,整齐中富于变化。

畲族的风俗习惯

畲族的风俗习惯

畲族的风俗习惯导读: 畲族的风俗习惯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两省,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

浙江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为709592人。

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畲族无论是在婚嫁丧娶方面还是农耕生活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

婚俗文化福建是着名的畲乡,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旧时,畲族男女一般在十一二岁时就可论婚,由父母包办婚姻。

男家托媒往女家求亲,要开生辰“八字”,经算命合婚后,认定上婚或中婚,才决定相亲,定亲,送吉日,迎娶。

媒人初到女家说亲,女家有诚意才进行相亲。

“相亲”,首先女方由姑母或姨母陪同前往男家看“人家”。

男家备酒菜招待,双方互相了解情况,如果男家备上点心、蛋,女方来人肯接受,即表示同意,可留在男家宿夜。

第二天回去前,男家送“收手信”糍粑等。

妇方回家后即由男方父母进行定亲,讲聘礼、定结婚迎亲吉日。

畲族男女青年社交比较开放,双方在劳动中、唱歌中找对象,自许终身。

自由恋爱常以歌当话,经过对歌比“肚才”,求相悦、探情意、察忠贞、挑选意中人。

当双方认定是真正的情人,就暗订终身。

女方私赠男方银质手镯或戒指。

男方递送白色“兜肚”(畲族称“肚稿袋”)或其他珍贵物品给女方。

而男方就主动托媒向女方父母求亲,取得同意后,备些糕饼、枣、线面、猪蹄和聘金若干呈送女家叫做“小定”。

随后男女双方经常来往,男方可主动到未婚妻家助工、犁田、插秧、秋收等。

定婚畲语叫“得定”,即正式“定婚”。

一般选择农历五月端午节或八月中秋节前后的吉日。

男方备好礼物,一般有长寿面二包、红枣、礼饼5公斤、猪蹄一个6公斤、猪肉若干公斤、鱼鲞一合、衣料一套、制“凤凰冠”的“髻栏”一合、银手镯一副、银戒指一只(带响铃)、聘金(银元)若干,托媒人送往女家。

女方将礼物点收后,则商定婚嫁时间。

这时女家用红纸再次写女儿的生辰交给媒人,带回给男家,并给回盘猪肉二刀、黄金或糯米粽40至60粒。

蜜兰香单枞

蜜兰香单枞

名字由来潮州市凤凰山区自宋代得天独厚出产凤凰水仙茶,至今幸存有若干百年茶树,凤凰单丛是在凤凰水仙种的群体种中选育出优异单株,根据各个单株形态或品味的不同特点,自成品系(株系),进行单株采收、单株制作,故称单枞,因其是众多优异单株,故总称凤凰单枞。

每枞茶树独一无二的各有一种自然花香果味,其中一单株因成品茶蜜味浓厚,且带有芝兰花香味而得名“凤凰蜜兰香单枞”。

简介:蜜兰香单枞是凤凰单枞十大花蜜香型珍贵名枞之一,是凤凰水仙群体中的杰出单株,属乌龙茶系列,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是我国商业部评出的全国茗茶之一。

其成品茶有明显的甘薯“蜜味”,且芝兰花香,蜜香高锐持久,芝兰香幽雅细长,滋味醇厚回甘,有“浓蜜幽兰”特韵,饮后满口生香,极耐冲泡。

汤色清澈黄亮,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茶多酚和生物碱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

蜜兰香单枞茶冲泡时在几步之外便能闻其吞味,饮之回味无穷,一向以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而闻名。

凤凰水仙繁殖方式:凤凰水仙一直沿袭有性繁殖,因此,叶片形态特征呈多样性,叶型长椭圆或椭圆或披针,叶色绿或深绿或黄绿,叶面平,也见微隆或隆,叶缘平滑或波状,叶身平展或稍内折或内折。

目前,凤凰水仙传统的有性繁殖方式已经淘汰,面积规模也在逐步萎缩。

凤凰单从通过短穗扦插无性育苗和嫁接换种技术,得到有效应用,面积已超过4万亩。

功效:1、提神益思、生津止渴。

蜜兰香单枞中含有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氨茶碱等生物碱。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咖啡碱,如有人每日饮茶4-5杯,则可摄取咖啡碱0。

3克,咖啡碱,能兴奋中枢,振奋精神,增强人的思维活动。

2、消脂去腻、减肥。

我国唐代的《本草拾遗》中记载有“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蜜兰香单枞茶叶中含有咖啡碱、黄烷醇类、维生素类等物质能促使脂肪氧化,除去人体多余的脂肪,多饮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3、抗辐射。

蜜兰香单枞茶叶中的茶多酚、脂多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能通过综合作用捕捉放射性物质,对长期在电脑前工作者起到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畲族

畲族

畲族一、畲族概述畲族,现有人口63.4万(1990年)人。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居住地多属江南丘陵地带。

其先民是长河"武陵蛮"的一支,后来经多次迁徙,大约在13世纪、14世纪来到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的山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户。

公元7世纪就已生息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

有人认为畲瑶同源;有人认为畲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还有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东夷"里靠西南的一支"徐夷",与畲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发祥地。

但这个名称不见于史书记载。

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畲"字作为民族名称,大概是由于他们从事刀耕火种的农耕而被命名的。

畲族人主要姓氏为“蓝”、“雷”、“钟”、“李”、“吴”等,历史上曾有“盘”姓。

古代畲族是山地游耕民族,其民族发展史也是民族迁徙史。

在封建时代,畲族的迁徙活动大约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为唐、宋、元时期,后期为明清时期。

前期迁徙以家庭或家庭中若干成员为单位徐徐而行,迁徙主要基于畲族山地游耕的传统,后期迁徙主要基于畲区的封建社会已经确立,经过长期的动荡和迁徙之后,基本往闽、浙、粤、皖等省的山区固定下来。

自唐代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畲族人民一直没有中止过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而且往往与当地汉族人民共同起义,并肩战斗。

唐代有雷万兴、苗自成、蓝奉高等领导的起义,坚持近50年;元代畲族人民积极参加张世杰、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而且产生了妇女起义领袖许夫人。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畲族人民的深重灾难,畲族人民积极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

畲族祖地的民间信仰习俗

畲族祖地的民间信仰习俗

畲族祖地的民间信仰习俗【内容摘要】畲族先民在宗教信仰上,同样都曾经历自然的原始崇拜阶段,相信万物有灵,拜祭山神、水神、石神、树神、田头伯爷、土地爷、门神、灶君等。

“招兵节”是凤凰山畲族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一个以祭祀、祈福为主要形式的图腾崇拜和先祖崇拜相结合的传统民俗活动,反映了植根于畲族的祖先崇拜。

其历史久远,世代相传,是凤凰山畲族文化的亮点。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处理好民间信仰问题,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

没有民间信仰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畲族祖地民间信仰文化思考畲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历史神话传说“盘瓠”崇拜更是独具特色。

它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融合交织的产物,核心是先祖崇拜。

畲族崇拜的“盘瓠”——龙麒,是他们最早的先祖神。

他们以祭祖祈福消灾,祈求安康长寿。

畲族祖图被誉为本民族的“族宝” 在祭祖中展祖图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

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

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

凤凰山区各畲族村历史上都有“祖图”。

其形制基本上都是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50多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

畲族民间还有长篇叙事史诗“高皇歌”。

“高皇歌”记述的是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高风亮节、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

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

意溪镇雷厝山畲族自然村则一直沿袭“春秋两祭”,即在每年农历的春分和秋分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这显然是沿袭了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遗风。

凤凰山畲族同胞的“多神”崇拜,以信仰道教为主,也信仰佛教和其它世俗神灵。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他们一直沿袭着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招兵节”。

畲民举行“招兵节”这一民俗活动,旨在纪念先祖驸马王的垂世功勋。

通过这样的活动祈祷驸王在天之灵下凡,并请天兵神将庇佑畲村安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平安,并籍此增强民族凝聚力。

畲族村:乡间最美的风情

畲族村:乡间最美的风情

畲族村:乡间最美的风情作者:张文锋来源:《寻根》2019年第01期江西省龙南县黄沙乡有一个畲族村,从105国道进入黄沙畲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畲族风情的寨门。

寨门立有四根浑圆的门柱,镌有两副对联:“汝水源流来百世,蓝田玉种绍千秋。

”“敬程列祖遗风光世第,永兴新围盛世裕孙谋。

”这里说的“敬程”就是指龙南黄沙畲族蓝姓的开山祖敬程公,而“永兴”则是黄沙畲族聚居的围屋——永兴围。

永兴围又叫船形围,取“永世兴旺”之意。

一般来说,畲族人的聚居地都叫村寨,古代分为“竹竿寮”和“走马寮”两种。

但是,随着畲、汉民族的和睦相处,受汉文化的融合与影响,畲族人也改变了先前的村寨聚居的生活,和客家人一样建起了高高的围屋。

畲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凝成了独特迷人的风情。

畲族的溯源畲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赣、闽、浙、粤、皖等省份。

据《姓氏考略》记载:畲族蓝姓起源蓝田,始祖秦子向。

梁惠王三年,秦子向为蓝君。

有学者考证:蓝氏的出处是蓝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蓝田县,全国蓝姓都是从那里迁移出来的。

赣南的畲族蓝姓同属于客家民系,于元、明时期从福建一路辗转迁入赣南开山定居,主要分布在赣县、南康、信丰、龙南等地,有的继续南迁广东地区繁衍生息。

畲乡不仅保留着一些独特的民族建筑,还留存着畲族人崇拜的盘瓠以及凤凰图腾的文化。

畲族人自称为山哈,意即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畲乡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有一只凤凰;畲族人说他们来自广东凤凰山,他们的始祖名叫盘瓠,又叫龙麒,是一个英雄,死后就葬在凤凰山上。

高辛帝的时候,龙麒问世,因为龙麒平番有功,高辛帝便将三公主嫁给了他。

后来龙麒来到广东凤凰山居住,并繁衍生息。

他们生了三男一女,老大姓盘,老二姓蓝,老三姓雷,小女儿嫁给了一个姓钟的,盘、蓝、雷、钟四姓就组成了一个畲族。

公主出嫁时,着凤衣,戴凤冠,装扮得像凤凰一样漂亮。

从那以后,凤凰装成为畲族妇女世袭的装束。

至今,畲族女子头上,依然红笄首开,银簪插髻,椎结高娥,流苏飘逸,远看极像画上的凤凰。

介绍凤凰古城的特色美食

介绍凤凰古城的特色美食

介绍凤凰古城的特色美食
凤凰古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这里有许多特色美食值得品尝。

以下是一些凤凰古城的特色美食:
1. 酸汤鱼:这是凤凰古城最有名的特色菜之一,是用酸汤和鱼制作而成的。

酸汤是由糯米粉发酵而成的,味道浓郁,口感独特。

2. 苗家酸菜粉:这是凤凰古城苗族人的一种传统小吃,由糯米粉和苗家酸菜制成。

苗家酸菜是苗族人用糯米发酵后制成的酸菜,味道独特,口感爽口。

3. 腊肉炒饭:凤凰古城的腊肉炒饭是一种特色小吃,由糯米和腊肉炒制而成。

腊肉是凤凰古城的一种传统食品,味道浓郁,口感独特。

4. 糍粑:这是凤凰古城的一种传统食品,由糯米和糖制成。

糍粑口感软糯,甜而不腻,非常受游客欢迎。

5. 苗家酸萝卜:这是凤凰古城苗族人的一种传统食品,由糯米和酸萝卜制成。

苗家酸萝卜味道酸爽,口感清脆,非常适合夏天食用。

6. 凤凰古城油茶:这是凤凰古城的一种传统饮品,由茶叶和食用油制成。

油茶味道香浓,口感丝滑,非常受游客欢迎。

以上是凤凰古城的一些特色美食,如果你来到这个美丽的古镇,一定不要错过这些美食。

畲族节日

畲族节日
由于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新正初一,不宜安葬。如何处理尸体?最后阿爷决定先把尸体藏在灶前的草料中。初二才去择地安葬,然后再把房间打扫干净,还烧纸钱给她。最后把所清理的垃圾与所烧的纸钱灰倒在路口 。
后来,由于富家的善举得到回报,从此更加发达。因有此行为,大家也学他们的做法,把初二所扫的垃圾及纸钱灰带到路口倒掉。因而也就有了这些习俗。
大年三十除夕,封井之后,就是祭祖公。据介绍,祭祖公过程中有不为人知的仪式。这是畲族同胞中特有的。
潮州凤凰山畲胞也象潮州人一样,把除夕称为“廿九夜(芒)”或“三十夜”。除夕夜里彻夜不熄灯,就是点着松明子也要点到天亮。他们认为这样有“人丁兴旺”之义。畲胞还要彻夜不睡觉,称为坐夜,也称为“喜歌夜”。整夜的主要活动是由村中老辈教唱畲歌或讲述族中的故事。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
从初六起,开始正常的生产、劳动、工作。家里家务劳动又要像平常一样全部由妇女承担。春节期间,畲族同胞还有对山歌、织彩带,祭图腾(正月初八)、做寿等风俗活动。
除夕夜, 畲族叫三十夜,除全家吃团圆饭外,家家户户在灶前的火塘中、燃烧起一段大而干燥的树根或木头,少要一直煨到大年初一、谓之隔年火种, 是不能让火灭掉。平常人家过年要在火塘里煨火柴头, 烟火不熄,预兆来年大吉,能养一头大肥猪,因而也称为煨年猪。如烧到半夜熄掉、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这种习俗慢慢演变成潮州人的三十夜的灯要点至正月初一的这一习俗。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广东潮州凤凰山地区畲族语言使用情况与经济发展关系

广东潮州凤凰山地区畲族语言使用情况与经济发展关系

广东潮州凤凰山地区畲族语言使用情况与经济发展关系作者:林佳雯廖敏烔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本文在搜集畲族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与跨学科研究法,归纳广东省潮州市畲族村落语言使用情况与经济发展情况,经研究认为二者存在冲突与共生关系,以山犁村、李工坑村和石古坪村为代表展开论证。

关键词:畲语;语言使用;经济发展;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地方方言为潮汕话。

普遍认为,潮州市凤凰山一带的畲族村落是畲族发源地(1)(石古坪村认可度最高)。

当地畲族村落分布呈现分散特点,远离潮州市中心,交通闭塞,经济水平低。

据已有研究表明,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语言——畲语(2)。

凤凰山地区的畲族村使用畲语和潮汕话,语言使用情况错综复杂。

古坪村、李工坑村和山犁村,是本文主要讨论的三个类型的畲族村。

一、凤凰山畲族村语言使用情况潮州市凤凰山畲族村分散而居,各村往来频率极低,对潮汕话的接纳程度和畲语的保留程度各不相同。

根据对各村的实地调查,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情况。

归湖镇的山犁村属于第一种情况。

虽一开始是畲族村,但畲汉杂居,总人口362人,常住人口60人,15户汉族。

老人使用畲语,与年轻人、外来人交流用潮汕话。

70年代以后出生的畲民,使用潮汕话,基本无接触畲语。

77岁的雷和祥母语畲语,回忆起其上小学的时候,说当时学校课堂潮汕话授课(3),除了与父母交流,没有要用到畲语的场合,畲语的学习被忽视。

五六十年代兴建学校,村民开始接触普通话。

该村畲民对使用语言以实用和便利为主,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第二种情况以文祠镇的李工坑村为代表,畲语用于家庭以及畲民内部日常交流,全村掌握。

目前村民658人均为畲族,对外以及学校(李工坑基础小学,已停办))课堂使用潮汕话。

《凤凰山畲族志》中提到,传统畲村“可卖子孙田,不忘祖公言”,“族规明令:‘娶汉族媳妇,应半年内学会畲话’”,这在83岁的蓝惠英身上得到了印证。

凤凰单枞茶简史

凤凰单枞茶简史

凤凰茶出产于凤凰镇。

凤凰镇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之北的凤凰山之中。

镇因山得名。

凤凰茶也因山而得名。

相传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也是乌龙茶的发源地。

在隋、唐、宋时期,凡有畲族居住的地方,就有乌龙茶树的种植;畲族与乌龙茶树结下不解之缘,共同繁衍。

隋朝年间,因地震引起山火,凤鸟髻山狗王寮(畲族始祖的居住地)一带的茶树被烧死,仅存乌岽山、待诏山等地仍有种植。

随着部分畲族人向东迁徙,乌龙茶被带到福建等地种植。

宋代时,凤凰山民发现了叶尖似鹪嘴的红茵茶树,烹制后饮用,觉得味道比乌龙茶好,便开始试种。

时逢宋帝赵丙被元兵追赶,南逃入潮州。

于是,民间流传“赵丙路经乌岽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茶汤,丙饮后,称赞是好茶”的故事。

因此,后人称它为宋茶;也有“宋帝丙发现茶、传种茶”的传说。

更有神化了的“凤凰鸟闻知赵丙等人口渴,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因此,“鸟嘴茶”的名称也在民间便渐渐地叫开来。

传说归传说,事实上,南宋时期,凤凰山民已在厝前屋后零星种植了鸟嘴茶树。

他们已懂得茶叶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助消化、祛痰止咳等功能,因此,户户种植。

乌岽村李老汉不仅种植鸟嘴茶树,而且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了。

明弘治年间,出产于待诏山的凤凰茶已成为贡品,称为“待诏茶”。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饶平总兵官吴六奇派遣兵士和雇用民工在乌岽山腰开垦茶园,种上“十里香”单丛品种。

后来,采制的茶叶不但供给凤凰山太平寺和饶平县衙的人饮用,而且在县城、新丰、内浮山市场销售。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饶平县令郭于蕃巡视凤凰山,鼓励山民要大力发展茶叶生产。

光绪年间,凤凰人带着乌龙和鸟嘴茶渡洋过海,到中印半岛、南洋群岛开设茶店,进行茶叶的销售活动。

民国四年(1915年),开设在柬埔寨的凤凰春茂茶行,选送两市斤凤凰水仙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并荣获银奖。

因此,有力地促进了茶叶商业在中印半岛的发展。

至1930年,许多凤凰人到海外开设茶行,金边有20多间,越南10多间,泰国也有10多间。

三月三美食!畲家特色美食“十大碗”

三月三美食!畲家特色美食“十大碗”

三月三美食!畲家特色美食“十大碗”每年的三月三都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畲歌、畲舞、畲族体育、畲服展示......然而,对于吃货们来说,最期待的还是畲族美食啦!畲家“十大碗”绝对不能错过。

01、畲药鹅汗畲药鹅汗,采用家养大鹅与畲药同蒸,具有祛风湿、强肝脾的功效。

畲药“鹅汗”至少有500多年历史。

相传,秦汉时期儒家学者浮丘伯曾携双鹤隐居于景,因沐鹤于溪,故有鹤溪之名。

据《景宁县志》记载及历代县志序文阐述,应为鹤溪文明之有历史记载之始。

多年以后,从鹤溪边走出去的潘琴写了《招鹤辞》,虽没招回鹤,鹤溪却意外飘来一对大白鹅,由此畲乡就有了生态大鹅,民间还研究出很多吃法,以中药蒸鹅汗的吃法,就是为人所熟悉的一种。

02千峡鱼头千峡鱼头汤汁奶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益智健脑,食材为千峡湖里的野生鱼。

由于高山峡谷大荒流,水质绝佳,鱼儿自由驰骋,运动量很大,还有漫山遍野的花粉滋润,因此千峡湖的鱼,肉质细腻鲜嫩、大补。

在民间,这道美食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马夫人十分孝顺,有一次,婆婆想喝羹汤,马夫人发挥神奇脚力,来去百余里,从县城雇主家捧回热热的羹汤,回来孝敬婆婆。

婆婆见汤还是热的,认定马夫人说谎,生气将汤打翻在地上,汤水流进溪里,水中的鲢鱼喝了马夫人羹汤,就变了鲜美无比的大头鱼。

03工头大肉工头大肉是我县民间特有的犒赏雇佣工工头的滋补佳品,选用养1年以上的农家大猪五花大块肉,文火烹制,汤至浓稠,肉泽红亮,入口肥而不腻,醇香滋补无与伦比。

在明代,景宁采矿业发达,尤其白银的开采和冶炼。

矿头陈璗以大量白银资助朝廷抗击倭寇有功,被授予“赈边承事郎”。

一向宅心仁厚的陈璗每餐给工头烹制大块肉,工头大块肉此后形成传统。

早先在我县民间,婚娶喜庆宴请,参与宴席的每人均有两块大肉,寿丧祭祀造房子等宴席则每人一块大肉。

肉块大块有分量,表示主家富裕豪爽。

04黄精凤鸟畲族人称大公鸡为凤鸟,是最主要的生活、祭祀、喜庆用品。

黄精凤鸡的制作,选取两三斤重左右的土鸡,放入大漈灌中,加入中药黄精,炖制而成。

畲族民俗风情教案

畲族民俗风情教案

勇善战的统领,分统五路兵马。

至今,每年的四月初九,蓝姓畲民,必抬蓝大将军牌位挨家挨户去巡寨,五路兵马必与同行。

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祖图又称为“盘瓠图”。

用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高皇歌》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

畲族无文字,有自己的语言叫畲家阵(畲民独立的家族话语)畲语在语法上习惯用倒装语,比如普通话:客人公鸡母猪小鸟,畲族话:人客鸡公猪娘鸟仔如畲族人问:“你的牛牵过栏了?”就是问结婚否,结了就牵过栏了。

问家里几口人?称家里有“有几个碗”,有几兄弟称“一根竹子分几瓣”等。

畲族歌舞畲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丧嫁娶、生产劳动、待人接物时,都喜爱用歌声表达感情,因此畲乡有“歌的海洋”之誉。

由于畲族人们上山劳动时经常以歌对话,畲歌又称为山歌。

【歌舞欣赏】《高皇歌》过渡句:在畲族生活中,少不了彩带,彩带是畲族的吉祥物,在畲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畲族工艺在畲族有这样一首《带子歌》:—条丝带斑又长,送给郎子束身上。

彩线拦边双手织,太着带子太着娘。

这里的太着是看到的意思,从诗看来,彩带不仅是吉祥物、生活用品,它还是姑娘送给心上人的信物。

所以,畲族女孩从6、7岁就要跟着妈妈编彩带。

长大后定亲时,男方下聘礼,女方必须拿一条自己编织的彩带作为回礼。

说到畲族的彩带,老师不得提一提一个人,她是畲家彩带传人——蓝延兰,她从小跟着奶奶学织彩带,在1999年11月,在温州举行的“99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上,蓝延兰的参展作品喜获特别金奖,成为大展的最高奖项。

进入新世纪,蓝延兰又编织出一条长4米余、宽10.6厘米,织有全国56个民族名称的彩带王,在畲乡传为美谈。

【知识链接】畲族彩带的传说四.畲族节日过渡:畲族的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但他们也有自己特色的节日。

你知道畲族有哪些特色节日吗?“三月三”“二月二”、招兵节、封龙节。

三月三是畲族的乌饭节。

畲族介绍ppt课件

畲族介绍ppt课件
1
人口:709592 通用语言:汉语 宗教:盘瓠
分布:福 ,浙 ,江 ,安 ,广
基本姓氏:钟,盘,雷,蓝
2
别称:山哈,輋民
景宁畲族自治区
3
• 历史起历源史起源 • 饮食 饮食 • 节日 节日. • 服饰 服饰 • 禁忌 禁忌 • 生,成婚,丧婚习,俗丧
4
• 始祖盘 • 广东潮州凤凰山 • 迁居
20
• 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廷军队围困 在大山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找食物。时 值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 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来一把带回营地, 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 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25
26
婚礼特点
• 山歌为媒 • 新郎山歌唱得酒饭来 • 出嫁戴凤冠 • 离开娘家要吃“千斤饭” • 骂进婆家的新娘 • 长夜对歌
27
悬棺葬
28
火葬
• 由于不断地迁徙,居所不定,火葬可以将 骨灰收藏在一个容器中,方便携带
29
土葬
• 丧葬过程:人死报丧 超度亡灵
净尸入殓 出柩落葬
30
31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
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
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
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
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
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

湖州安吉凤凰山简介

湖州安吉凤凰山简介

湖州安吉凤凰山简介
浙江是个好地方,那儿有秀丽的风景,有丰富的物产。

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浙江吧!
浙江有许多景点:普陀山、西湖、乌镇、千岛湖等,而我就来介绍介绍浙江的一座山——湖州凤凰山吧!
湖州凤凰山是一座很漂亮的山,山上有很多树木。

春天,山上开满了花,像给山穿上了一件花衣服。

秋天,山上的树都掉光了叶子,好像穿着金黄色的秋衣。

冬天,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和树干。

春天来了,山上又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就像给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新装。

湖州凤凰山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凤凰山上有一个小洞,叫“仙人洞”;那里有一块大石头,叫“老虎石”;凤凰山上还有一座小庙……
湖州凤凰山还是个旅游胜地:春天,有花、草、树;夏天有荷花;秋天有菊花……冬天也不冷!
湖州凤凰山是个美食胜地:安吉竹笋、湖州麻鸭、安吉白茶……
湖州凤凰山不仅风景优美,美食也很丰富!
—— 1 —1 —。

畲族 5

畲族 5
中国民族调查
——畲族
民族简介
畲族,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
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 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90%以上 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1956年中国国务院正式 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 从此,畲族成为法定的族称。
饮食习惯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 简朴。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 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 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 皮、海带、豆腐等。尤喜饮“米酒”和“麦酒”。
饮食禁忌:忌吃狗肉、蛇肉;小孩忌吃鳝、 鳗;忌用筷子打猫,忌吃猫肉;忌用单只手捧茶 招待客人;酒桌上忌空碗;上别人家做客,吃 点心时忌吃光,应有所剩余;年初一忌喝菜汤 ,不然插田要下雨,整年出门要打伞;忌用脚踩地上饭粒,否则会被雷击死等等。
典型食品:畲家独具特色的典型食品有:卤姜;咸菜,畲族风味菜,常用辣椒、 姜、萝卜等腌制而成,称为糟辣椒、糟姜等;端午粽子,民间称牯角;乌饭,三月 三的节令食品,是乌饭树(畲语称乌枝)的嫩叶捣细,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乌 黑发亮的乌饭。据说吃了乌饭即不怕蚂蚁咬。
服饰特点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 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 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佩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 显得格外艳丽夺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统节日
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不论过什么节日 都要做糍粑。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宰鸭外,也要做糍粑。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 称“乌饭节”。乌米饭就是用一种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 乌色。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着畲族 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 靠吃一种叫‘呜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 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 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

潮汕文化中的畲族文化

潮汕文化中的畲族文化

潮汕文化中的畲族文化□文化源流陈训先饶宗颐先生在《何以要建立“潮州学”?——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一文中,郑重地指出,“潮州人文现象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是分不开的。

先以民族而论,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

陈元光开辟漳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即与畲民结不解缘。

华南畲民分布,据专家调查,皖、浙、赣、粤、闽五省,畲族保存了不少的祖图和族谱,无不记载着他们始祖盘瓠的传说和盘王祖坟的地点均在饶平的凤凰山,换句话说,凤凰山是该族祖先策源地。

”由此可见,畲族文化与潮汕文化的关系历史上就是极其密切的。

倘若运用“文化之源多层次说”的观点,对“潮汕文化”这一文化综合体,来一个“血液会诊”与“源流”考察,那么,人们将会立即发现,粤东畲族祖先所创造的文化,无疑是潮汕文化中一支古老的来源,也就是潮汕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

本文先从文化学的语言、音乐、戏剧、民俗等要素入手,作一简要的记录。

畲歌。

潮汕人把用方言唱出来的歌谣,统称为“畲歌”。

“畲歌”的涵义,其实就等同于“潮州歌”。

其一般格式为七言一句,四句为一“条”(首),每条成一个乐段,亦即一个叶韵单位。

这一格式完全被今天的“潮州歌册”采用。

根据调查材料,在非常古老的时候,畲族就有规模盛大的“盘诗会”风俗。

盘诗会在固定的节日举行,以《高皇歌》和《麟豹王歌》为核心内容。

就歌唱形式言,有“小说歌”、“杂歌”和“斗歌”。

《高皇歌》和《麟豹王歌》都是反映盘瓠王英雄事迹的史诗。

如《高皇歌》的歌词开篇说:“当初出朝高辛皇,出来游戏看田场。

皇后耳痛三年许,挖出金虫三寸长。

挖出金虫三寸长,便置金盘拿来养。

一日三时望长大,变成龙期丈二长。

变作龙期丈二长,五色斑烂尽成行。

五色斑烂生得好,龙眼变作荔枝样。

……”这个龙期又被描写成“半如麒麟半如山豹”的形状,故盘瓠王歌又称《麟豹王歌》。

潮汕歌册吸收了畲歌的各种形式。

它以历史上的英雄故事和恋爱故事为主要题材,实际上就是畲歌的史诗形式,或者说是“小说歌”(“小说歌”不同于《高王歌》等史诗。

米字旁一个果

米字旁一个果

米字旁一个果米字旁一个果组成的字是粿,读作guǒ,粿是一种食物,采用米、麦以及其他杂粮所制成的副食品称为“粿”。

guǒ粿的诞生与畲族的祭祀文化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清明做粿、吃粿是畲族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潮汕人是疍家、畲族、俚族、汉族等融合的后裔,畲族对潮汕文化的深远影响。

畲族的尝新节,就是以新米为祭祀物,传说中,稻米原为天庭的珍珠米,畲族始祖盘瓠不忍子民挨饿,就从天庭上偷回稻谷,后被天庭追杀,盘瓠最后被打落在潮州的凤凰山,稻谷也撒了,最终将稻种带给了人间。

例如从粿粉的来源,就包括了米粉、糯米粉、麦粉、薯粉等等,用一种还是多种,比例不同,发酵与否,做法差异,都可能会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粿品,例如甜粿与钱仔粿,都是糯米做的,但做法不同配料不同,就是不同的粿了,前者很多时节会用到,后者一般是潮阳地区用于七月半。

而如果再往里头加一些别的食材,又会衍生出新的粿品出来,例如大家熟知的鼠壳粿,就是加了鼠壳草;菜头粿,就是加入了白萝卜;揭阳的乒乓粿,则是加入了槟醅麸;荷兰薯粿,就是往里头加了土豆泥。

而即使粿粉成分相同,馅料不同也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例如无米粿(韭菜馅)、芋泥粿以及笋粿,就是粿皮相同,粿馅不同。

这些粿的诞生,与畲族的祭祀文化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采用米、麦以及其他杂粮所制成的副食品称为“粿”。

福建、潮汕、海陆丰、台湾等地均有此称谓,而客家人则称之为“粄”。

粿的品种繁多,美味爽口,成为食文化的一个缩影。

常见的有清明粿、观音粿、九层粿、黄粿,这些粿品的制作要求精细、调味多样、烹调考究,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堪称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粿的真正精髓在千千万万普通人家里,而且融于节庆文化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