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文档
八年级数学上册 14.2.1 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教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4.2。
1平方差公式重点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
五、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引导式探索发现法、主动式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六、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
多项式乘法法则及符号表达式时怎样的?2。
在符号表达式中,如果把m,n都用x表示,写出变形后的符号表达式。
3。
如果变形后的符号表达式中的a,b有着某种特殊关系比如a=b或a=—b又将会得到什么特殊结果呢?学生活动:1.思考,个别生回答2。
写,个别生板演3.思考二.探究归纳规律:平方差公式1.计算下面各题:(1)(x+3)(x—3)(2)(1+2a)(1—2a) (3)(x+4y)(x—4y)2。
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
把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4.出示乘法的平方差公式的符号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a+b)(a-b)=a2—b2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5。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引言。
同课异构活动是指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下,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活动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同课异构活动的方案,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活动建议。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意义。
同课异构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因此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呈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同课异构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同课异构活动的方案。
1. 视频学习。
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视频来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例如,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制作讲解视频;对于实践操作的教学,可以制作实验演示视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进行学习。
2. 小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同课异构的小组讨论活动。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讨论主题或角度,来深入探讨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更好地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3. 实践操作。
针对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或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内容进行学习和实践。
4. 课外拓展。
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可以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或研究课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
5. 艺术创作。
针对文学、艺术等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艺术创作活动。
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来表达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三、同课异构活动的实施。
1. 教师的角色。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
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优秀教案同课异构化学
初中优秀教案同课异构化学年级:初中科目: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同类异构体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同类异构体的命名方法;3. 能够区分和举例说明同类异构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类异构体的概念和特点,命名方法。
难点:理解同类异构体的区分和举例说明。
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板书设计;2. 实验室用具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入同类异构化学的概念,举例说明同类异构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15分钟):1. 介绍同类异构体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同分子式、不同结构式、性质不同等;2. 分别介绍同类异构体的链构同分异构体、环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3. 讲解同类异构体命名的方法和原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命名规则。
实验(20分钟):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区分和辨别同类异构体;2. 在实验中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同类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同类异构体的应用和重要性;2. 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同类异构体的特点和命名方法。
总结(5分钟):1. 总结同类异构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练习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同类异构体的相关知识;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其他同类异构体的例子。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对同类异构体的理解深度和实验操作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目标;3. 针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鱼》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15)
鱼课题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备课日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种多样的鱼.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识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鱼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2、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鱼类的呼吸.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阅读法、比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第四节鱼一、多种多样的鱼海水鱼、淡水鱼(四大家鱼)二、观察鱼1、鱼的体形2、身体分部3、鱼的体表4、鱼的鳍5、鱼的侧线三、鱼的呼吸(鳃)含氧气多的水→口→鳃→水含氧气量下降,二氧化碳量增加→鳃盖后缘四、鱼的主要特征五、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式导入提问:前面三节内容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的类群?这六大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是?引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列举几种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动物,并进行比较回顾:前面三节内容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的类群;这六大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通过看书总结: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概念和区别.观察鲫鱼的骨骼标本,指出脊柱和脊椎骨. 说出几种常见的有脊柱和无脊柱的动物名称.利用已有知识和直观教具进行比较,明确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为后续学习作准备二、多种多样的鱼引导学生阅读p20-21鱼类的图片,认识水中的“四大家鱼”和海洋中的常见的鱼类. 并思考问题:鱼类为什么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学生阅读p20-21鱼类的图片,认识淡水中的“四大家鱼”和海洋中的常见的鱼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同的鱼类具有不同的食性;鱼是变温动物,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 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通过学生阅读课本提高学生的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问: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有: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探究活动一:鱼的外形和运动1、鱼的体形:引导学生观察鱼的体形像什么?思考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2、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鱼的图片,找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认真观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学生观察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通过疑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交给学生一种观察与学习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3、鱼的体表:引导学生回忆用手触摸鱼的体表的感觉,思考体表鳞片和粘液的作用.4、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学生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引导总结出: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5、鱼的鳍:提问:鱼靠什么运动?鱼的运动只靠鳍就能完成吗?鲫鱼的哪些部位的肌肉最发达?还有哪些结构与运动有关?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学生通过回顾,总结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思考得出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学生回答:鱼靠鳍运动了解各鱼鳍的名称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鲫鱼的运动除了和鳍有关还与尾部和躯干部有关.的方法.通过触觉感受,激发思维化抽象为形象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和假设,激发学生思考鲫鱼的运动和什么有关,提高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活动二:鱼的呼吸提问:鱼是用什么呼吸的呢?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提问1: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为什么既多又细?问题2: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用毛笔的鼻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给予学生提示)提问:水流人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回答: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鳃.根据已有知识回答:富含毛细血管,便于气体交换观察毛笔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体会鳃丝在水中增大接触面积的特点.回顾毛细血管的特点,复习旧知识采用模拟法,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鳃丝的特点.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初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初中同课异构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同课异构活动是指在同一个课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提供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科技创新展示活动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展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活动内容:(1)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技项目,进行讨论和合作,确定研究方向。
(2) 素材收集:学生使用科技手段,收集相关素材和信息,为项目研究做准备。
(3) 实践创新: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自主设计并制作科技创新作品。
(4)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评议。
2. 活动名称:运动与健康体验活动目标:通过运动与健康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身心健康。
活动内容:(1) 健康知识学习:学生学习健康知识和运动技巧,了解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 分组合作: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运动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3) 训练实践:学生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运动训练,培养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4) 比赛展示:学生进行友谊赛,展示自己的运动成果,并互相观摩学习。
3. 活动名称:艺术创作与表演活动目标:通过艺术创作与表演,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培养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1) 艺术研究: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和学习。
(2)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如绘画、舞蹈、音乐等。
(3) 排练与彩排: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排练与彩排,提高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成果展示: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展示与表演,与观众互动交流。
三、活动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学习收获和个人成长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评价,给予积极鼓励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九上《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同课异构教案 (vip专享)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 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 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 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 力. 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 学问题 的策略.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 与创新精神.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 能掌握这个结论. 2.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教学难点 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 线上的三个点作圆.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3.4A) 第二张:(记作§3.4B) 第三张:(记作§3.4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 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两点、三点……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探索. Ⅱ.新课讲解 1.回忆及思考 投影片(§3.4A)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作法. 2.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生]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 相等.作 法:如下图,分别以 A、B 为 圆心,以大于 1 AB 长为半径画弧,在 AB 的两侧 2找出两交点 C、D,作直线 CD ,则直线 CD 就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直线 CD 上的任一点 到 A 与 B 的距离相等.[师]我们知道圆的定义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叫做圆.定点即为圆心,定长即为半径.根据定义大家觉得作圆的关键是什么?[生]由定义可知,作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圆心和半径的问题.因此作圆的关键 是确定圆心和半径的大小.确定了圆心和半径,圆就随之确定.2.做一做(投影片§3.4B) (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 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2)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 A、B.你是如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 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 AB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 A、B、C(A、B、C 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你是如 何作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师]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已知,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下面请大家互 相交换意见并作出解答. [生 ](1)因为作圆实质上是确定圆心和半径,要经过已知点 A 作圆,只要圆心确 定下来,半径就随之确定了下来.所以以点 A 以外的任 意一点为圆心,以这一点与点 A 所 连的线段为半径就可以作一个圆.由于圆心是任意的.因此这样的圆有无数个.如图(1).(2)已知点 A、B 都在圆上,它们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因此圆心到 A、B 的 距离相等.根据前面提到过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 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则圆心应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取一 点,都能满足到 A、B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都可以作为圆心, 这点到 A 的距离即为半径.圆就确定下来了.由于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有无数点,因此 有无数个圆心,作出的圆 有无数个.如图(2).(3)要作一个圆经过 A、B、C 三点,就是要确定一个点作为圆心,使它到三点的 距离相等.因为到 A、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到 B、C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这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满足到 A、B、C 三点 的距离相等,就是所作圆的圆心.因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所以只有一个圆心,即只能作出一个满足条件 的圆.[师]大家的分析很有道理,究竟应该怎样找圆心呢? 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投影片(§3.4C)作法图示1.连结 AB、BC2.分别作 AB、BC 的垂直 平分线 DE 和 FG,DE 和 FG 相交于点 O3.以 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 ⊙O 就是所要求作的圆他作的圆符合要求吗?与同伴交流. [生]符合要求. 因为连结 AB,作 AB 的垂直 平分线 ED,则 ED 上任意一点到 A、B 的距离相等; 连结 BC,作 BC 的垂直平分线 FG,则 FG 上的任一点到 B、C 的距离相等.ED 与 FG 的满足条 件. [师]由上可知,过已知一点可作无 数个圆.过已知两点也可作无数个圆,过不 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4.有关定义由上可知,经过三角形的三个 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circumcircle of triangle),这个三角形叫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circumcenter).Ⅲ.课堂练习 已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 心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 解:如下图.O 为外接圆的圆心,即外心.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 上,钝角三角形 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下: 1 .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 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Ⅴ.课后作业 习题 3.6 Ⅵ.活动与探究 如下图,CD 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 AB.怎样使用这样的工具找到圆形工件的 圆心?解:因为 A、B 两点在圆上,所以圆心必与 A、B 两点的距离相等,又因为和一 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圆心在 CD 所在的直线 上.因此使用这样的工具可以作出圆形工件的任意两条直径.它们的交点就是圆心.。
八年级数学上册 14.3.2 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教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 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 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 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平方差公式一、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是对整式的一种变形,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相乘的形式,它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的关系,因式分解是后续学习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是解决整式恒等变形和简便运算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初步体会了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已经建立了较好的预习习惯,为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提供了先决条件.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联系。
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整体思想。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善于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1)(x+1)(x-1);(2)(y+4)(y-4).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两道题目,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问题:1.分解因式:x2-1; 2.分解因式y2-16.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的特点:(1)一个二项式。
“同课异构”课教案:一节课,多种教法
“同课异构”课教案:一节课,多种教法。
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责任人法、小组讨论法和交替教学法。
责任人法是指在同一堂课中,有多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每个学生要负责掌握一部分内容,并要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加强他们的知识沉淀和自信心。
小组讨论法是指在同一课堂中,教师会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要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并要给出自己的结论和建议。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思考,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
交替教学法是指在同一节课中,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授课,如用PPT展示、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内容,加深他们的印象并提高学习兴趣。
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以便于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能及时补充课程中的漏洞。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三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觉性。
四是要灵活应对学生的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反应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便让课程效果更加明显。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注意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灵活应对学生的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同课异构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创新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
创新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对于创新设计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发现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以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同课异构课教学方法被广泛使用,因为它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
本文将探讨“创新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一、学科特点创新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在设计方面创造性的思考和研究。
创新设计学科是一个有着严谨性和连续性的学科系统,它的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都非常完整。
从更具体的角度来看,创新设计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实用性强:创新设计学科是一门形式美、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为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
创新设计学科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学习的知识点可以直接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案例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创造性强:创新设计学科的本质在于探索新事物,发掘未知的智慧。
学生们需要具备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在学科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3.多元性强:创新设计学科不仅可以走艺术审美路线,还可以从工程、科技、社会等方面展开,达到跨学科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在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时,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创新设计学科中,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实践性:创新设计学科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养成探究、研究、创新的能力:创新设计学科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科,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创新出新的解决方案。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设计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团队合作教学,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调沟通、互相尊重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案设计流程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部门在该学科领域的要求,确定课程的整体规划,包括课程的内容和难度等级,以及考试的形式和要求等。
高中化学同分异构教案
高中化学同分异构教案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同分异构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同分异构体系的命名方法;
3. 能够运用同分异构理论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同分异构的概念和特点;
2. 同分异构体系的命名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教师讲解同分异构的概念和特点,示范同分异构体系的命名方法;
2. 组织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同分异构体系的变化;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引出同分异构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同分异构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
教师讲解同分异构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同分异构体系的存在意义。
第三步:示范同分异构体系的命名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示范同分异构体系的命名方法,让学生掌握规则和技巧。
第四步:实验(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同分异构体系的变化。
第五步:小组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第六步: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内容安排。
六、作业布置:
完成同分异构的习题,加深对同分异构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反馈:
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对同分异构概念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错误和弥补不足。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1.1.2 余弦定理 探究导学课型
探究3: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请问两 定理之间有何联系? 提示: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 殊情况.
【拓展延伸】利用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和 勾股定理证明余弦定理 ①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 作CD⊥AB,D为垂足,则CD=bsinA, DB=c-bcosA,则a2=DB2+CD2=(c-bcosA)2+(bsinA)2 =b2+c2-2bccosA,其余两个式子同理可证;
【探究总结】对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两点说明 (1)余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反映了三角形中三条边与一 个内角的余弦之间严格确定的量化关系. (2)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还可改写为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有时应用它求三角函数值会很方便.
二、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探究1:根据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形式,可以解哪两类三角形 问题? 提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可以解决以下两类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角.
2.将余弦定理的变形式代入,转化成边的关系,化简变形后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自主解答】1.选B.因为a=2bcosC=2b· a2 b2 c2
所以a2=a2+b2-c2,即b2=c2,
2ab
所以b=c,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
2.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a2(b2+c2-a2)+b2a(cb22+a2c2b-2cb2a)2=c2b(ac22+b2a2c2-ac2b)2, c
同课异构_精品文档
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相同课程的考试或评估中,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出现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学习动力等个体差异所导致的。
同课异构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每位教师都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
而教师在面对同课异构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同课异构的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喜欢听讲,有的喜欢阅读,有的喜欢实践等。
在相同的教室里,教师很难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偏好,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或失去兴趣。
2. 能力水平差异:学生们在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个领域非常出色,而在另一个领域可能相对较弱。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某个学科中表现出色,而在另一个学科中表现较差。
3. 学习动力差异: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也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个任务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个学科或某个任务缺乏兴趣,学习动力较低。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不够,学习效果差。
面对同课异构,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应对这种挑战,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机会:1. 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
比如,对于喜欢听讲的学生,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来传授知识;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指导;对于喜欢实践的学生,可以设计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
2. 不同学习资源的提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
这包括课堂教材、教学工具、学习网站、视频资源等等。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们在不同领域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3.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差异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旨在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档】数学同课异构评课-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数学同课异构评课篇一:三年级数学组同课异构评课记录三年级数学组同课异构评课记录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组的全体老师观摩了陆飞玲老师和赵艳依老师分别执教的《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结合各自分工,形成了观课后报告。
曾礼鲜老师:我的观课点是新课学习环节的设计和时间分配。
在新课学习环节,陆老师分为两大环节:自主探究明算理,小组合作清算法,共用时26分10秒。
第一个环节,自主探究明算理(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环节,用时17分32秒,设计了6个层次的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炼数学问题列算式,估算,独立计算、交流算法,圈算式、自主突破难点,纠错中巩固。
从时间上看,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独立思考、汇报交流,自主突破难点,纠错中巩固这几个小环节的教学上。
在时间上保证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理解算理。
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解决难点,既激发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清算法,用时8分48秒。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找到因数中间有0的独特算法。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找出画竖线的方法,找出规律。
在此过程中,渗透计算找窍门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计算计算,是用“计”来算,这不是教师的生硬灌输,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体验。
从整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上来看,复习导入3分钟,新课学习24分,巩固提升和总结 13分,从时间的分配上可以看出,陆老师课堂上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解算理,小组合作提炼算法。
从时间上为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提供了保证。
通过前测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于0的乘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赵老师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弱化例5,强化例6的策略。
湘教数学七下《 代入消元法》同课异构教案 (2)
代入消元法 【教学三维目标】 1、了解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2、了解代入法是消元的一种方法.3、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过程【教学过程】一、预学学一学:阅读教材P 6 -7的内容. 你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代人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些呢?与你的同伴交流.二、探究知识点1、代入消元法 的概念1,比较此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4.466.5=-+x x ⎩⎨⎧=-=+6.54.46y x y x ()()21 ()4.464.466.5=+=-+y x x x 与议一议: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归纳总结同桌同学讨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想法是 叫做代入消元法.三、精导知识点1、利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已知方程2x+3y -4=0,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y=___ ____;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为:x= .2.讨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想法是什么?例1:解方程组 ⎩⎨⎧+-=-=-1395x y y x ()()21讨论:怎样消去一个未知数?解出本题并检验.3.解方程组 ⎩⎨⎧=-=-175032y x y x ()()21 讨论:与例1比较本题中是否有与13+-=x y 类似的方程?怎样解本题?草稿纸上检验所得结果.四、提升解下列方程组:(1)⎩⎨⎧-==-.57,1734x y y x (2) ⎩⎨⎧=+-=-.1023,5y x y x (3)⎩⎨⎧=-=+;153,732y x y x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六、作业P8练习1,2.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人教版生物七上《生物的特征》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8)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二、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课前准备:1、生物的录像.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3、教学课件五、教学设计:预学:阅读教材第二页生物的特征上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要求有明确的___.(2)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什么是生物?2、阅读教材三、四、五页,完成以下的问题: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把它总结在下面:2.想一想,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征,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共同特征?探究: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精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提升: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的树干越长越粗3.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A.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生物生活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C.生物都能进行繁殖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5、1999年在我国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珍贵植物应有尽有,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其中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是 .6、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宇航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1)小球藻是生物吗? .(2)依据是 .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后,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六、教学反思: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学设计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上一框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执政方式等知识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现实中有许许多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通过本课的学习,从理论的高度使学生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可结合本课内容,教育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二)、能力目标1、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难点: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学情分析学生平时通过传媒对这一框的内容有所感受,但负面的报道也比较多,需要教师从理论上加以澄清。
从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看,高一学生虽然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但思想容易偏激,往往以偏概全,所以教师须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五、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自学引导法。
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六、课前准备1、搜集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2、搜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材料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
这节课是上节课内容的深化,就是从指导思想方面了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会学习心得
石河子二十一中何娜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会学习心得10月28日,在校媒体教室我参加了“石河子第三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活动为期一天。
总共观摩了小学一、三、五3个年级6位老师的课。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这次活动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影响颇深。
下面我就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年级上的《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两位教师教学设计理念新颖,江南风光旖旎,是我国的旅游胜地,课文教学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组织旅行团出游”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一定的情境中了解江南、认读生字、感知图画、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加栩栩如生的展示了江南如画美景。
让学生留连其中。
作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老师没有忘记认字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做游戏,过智慧桥等游戏,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字的认识更加深刻。
对于文中“树木密”“顺水流”“鱼米乡”也都做了讲解,这样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生字,同时也理解了文章。
三年级的两位教师为大家展示的是《盘古开天地》一课,两位教师以与身体有关的生词入手,随着课文的深入,学生发现盘古正是用这些身体上的东西把大地创造得如此美丽,教学到这,教师再让学生回读开始读的生词,那么学生就由开始机械地读而上升成嘴里读着词脑里浮现画面的境界了。
善于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
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是学生们对于盘古那种博爱,无私的精神有了近一步理解。
另外,两位教师都精心制作了课件,栩栩如生的课件,向
学生们形象的展示了盘古开天地的画面。
在讲解文章时,还请全体同学演示盘古为了使天合地分开而头顶天,脚蹬地的动作,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的印象,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七律·长征》是由五年级两位教师执教的。
为了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使学生走进文本,对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有深刻的体会,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搜集了关于毛泽东同志以及红军长征的大量资料。
老师们精心制作了课件,剪辑了红军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化空洞的叙述为具体的感知,图片的展示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形象的画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
在讲解文章时,重点通过“暖”与“寒”的对比,来启发学生展开思考。
抓住“不怕难、只等闲”这些词来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战士那种不拍困难,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又让学生体会了律诗的特点。
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洋溢着新课改前进的步伐,体现了第三学区课改的新风貌。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