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 断 学-血液一般检查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三.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 :100×109/L~300×109/L。
血小板 减少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
血小板消耗增多: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肝硬化等
(2)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
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 苷或6一巯基嘌呤等。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 则表示预后不良。
2.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 (1)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1
※贫血的原因: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
③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
④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
⑤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
6
(2)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 ①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
大学中医诊断学临床血液检查

参考值: 开始溶血(最小抵抗力):4.2g/L-4.6g/L NaCl溶液 完全溶血(最大抵抗力):2.8g/L-3.4g/L NaCl溶液
临床意义:
➢ 脆性增高:开始溶血5.2g/L-6.8g/L NaCl溶液, 完全溶血0.38% NaCl溶液: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遗 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血液学检查(II)
教学目标:
掌握:;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溶血性贫血的检测 贫血实验室检测的程序和诊断思路
熟悉: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重点
溶血性贫血的筛检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 铁代谢的检测及在贫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难点
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程序和病因诊断思路
(五)其他
HbH包含体、HbS胶溶试验、红细胞镰变试 验、 HbC检测、异丙醇试验、热不稳定 试验。
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自身抗体和补体对红细胞的破坏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Coombs test)
抗人球蛋白抗体是完全抗体, 可与不完全抗体的Fc段结合, 导致红细胞凝集。
参考值:正常人直接及间接 Coombs test均 阴性。
贫血分类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 MCH MCHC
疾病
(fl) (pg) (g/L)
80- 26-32 正常 AA、急性失血性贫血、
100
溶血性贫血、白血病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 正常 巨幼细胞贫血及恶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26 正常 慢性感染、炎症、肝病、 尿毒症、恶性肿瘤、风湿 性疾病等继发贫血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临床诊断第二章-一般检查

跨阈步态
第二节 皮肤检查 一 颜色
① 苍白 (pallor) 由贫血或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引起, 如
寒冷、惊恐等。仅见肢端苍白, 可能与肢体动脉 痉挛或阻塞有关, 如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等。 ② 发红 (redness) 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及增多以及红细 胞量增多所致, 在生理情况下见于饮酒;疾病情 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 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 猩红热以及某些中毒(如阿托品、一氧化碳)等。
③发绀 (cyanosis)
发绀是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主要为单位 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高所致。可 见于心肺疾病、亚硝酸盐中毒等
④黄染 (stained yellow )
1 黄疸, 早期或轻微时见于巩膜及软腭粘 膜, 较明显时才见于皮肤。
2 胡萝卜素增高, 过量食用胡萝卜、橘子 3 长期服用带有黄色素药物, 如阿的平、
• 理想体重(kg)=(身高-100)×0.95(女×0.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常 理想体重±10%
超重
>10%~20%
肥胖
>20%
消瘦
<10%~20%
明显消瘦 <20%
2 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2
正常范围 18.5~24
消瘦
<18.5
肥胖
>25
3 上臂周径(arm circumference)
(一)体温(temperture )
1 体温的测量及正常范围
2 体温的记录方法
将体温检测的结果, 要按时
记录到病历中的体温记录 单上, 连成曲线, 即成体温 曲线。许多发热性疾病, 体
温曲线的形状有一定的规 律性, 称为热型。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血液学一般检查(一)一、选择题1、APTT正常和PT延长多见于()A XIII 缺陷症 B.血友病 C.VII缺乏 D. X缺乏 F.纤溶亢进2、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A VIII缺陷症B,血友病 C.VII缺乏 D.X缺乏 F.纤溶亢进3、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A VIII缺陷症B,血友病 C.VII缺乏 D.X缺乏 F.纤溶亢进4、血友病甲是由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A.IIB.VIIC. VIIID.IXE. XI5.DIC最常见的病因是()A.严重创伤B.严重感染C.恶性肿瘤D.产科意外E.大面积烧伤6.使用普通肝素首选的监测指标是()A.APTTB.PTC.血浆肝素浓度D.抗因子VIII活性E.pt计数7、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首选的监测指标是()A.APTTB.PTC.血浆肝素浓度D.抗因子VIII活性E.pt计数8.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是()A.VIIIB.XC.XIID. XIIIE.血小板9.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常用什么作监测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3~5倍?A.PTB.APTTC.TTD.TGTE.BT二、填空题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血液凝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选择:1.C 2.B 3.D 4.A 5.C 6.B 7.A 8.B 9.C 10.C填空:1.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吸附)收缩2..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溶蛋白血液一般检查(二)一选则题1、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A. HbAB. HbA2C. HbFD. SHbE. HbH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 多发性骨髓瘤C.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 再生障碍性贫血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A. 正常B. 活跃C. 低下D. 重度低下E. 以下均不是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A. 流血性贫血B. 急性失血C. 巨细胞性贫血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高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A. 影红细胞B. 口型细胞C. 锯齿状细胞D. 球性细胞E. 椭圆形细胞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A. 脂蛋白变性B. 胞浆内残留的DNA变性C. 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D. 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留物E. 纺锤体的残留物7、铅中毒时,血中哪种细胞明显增多()A.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 有核红细胞C. 泪滴形细胞D. 多色性红细胞E. 镰形细胞8、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 缺铁性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流血性贫血D. 铅中毒E. 海洋性贫血9、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A. 缺铁性贫血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急性流血性贫血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0、红细胞数降低的程度比血红蛋白更显著,最可能的诊断是()A. 缺铁性贫血B. 流血C. 失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巨幼细胞性贫血二、配伍题问题1—4A. 球形红细胞B. 裂红细胞C. 镰形红细胞D. 口性红细胞E. 棘形红细胞1、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易见到()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易见到()3、红细胞含HbS易见到()4、Β—脂蛋白缺乏症易见到()问题5—8A.红细胞丢失过多B. 红细胞寿命缩短C. 造血原料不足D.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E. 神经,体液调节异常5、消化性溃疡()6、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7、铁粒幼细胞贫血()8、蚕豆病()三、填空题1、红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包括(),(),()和()2、红细胞的生成受()和()的调控。
【练习题】西医诊断学—血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下)

西医诊断学——血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下)1、下列哪项可见血白细胞总数增多A、伤寒杆菌感染B、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失血D、使用氯霉素影响E、脾功能亢进2、下列选项常可出现血沉明显增快,除哪项外A、风湿病病情趋于静止时B、亚急性细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C、重度贫血D、心肌梗死E、多发性脊髓瘤3、下列引起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的是A、睡眠B、妊娠末期C、休息D、缺氧E、情绪激动4、下列疾病可出现凝血时间缩短的是A、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B、纤维蛋白原缺乏症C、DIC早期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严重肝病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伤寒杆菌感染出现暂时性白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时粒细胞破坏过多,再障和使用氯霉素可使白细胞总数减少。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好转是血沉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恢复到参考范围。
3、【正确答案】 B9/L以上,答案解析: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5x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妊娠最后一个月波动于(12-17)x109/L,分娩后2-5日恢复正常。
达34x10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DIC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T缩短,其余各选项均导致CT时间延长。
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及临床意义(下)要点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一)参考值9/L。
白细胞计数:成人(3.5~9.5)x105种白细胞的百分数和绝对值见下表。
(二)临床意义9 /L称为白细胞增多,<3.5x10/L称成人白细胞数>9. 5xl0为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后期、分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
病理性增多分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种。
反应性增多见于:①急性感染: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链球菌肺炎阑尾炎等;也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某些寄生虫感染,吸虫病等。
《诊断学》---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b)

(一)发育
发育受遗传、内分泌、 营养代谢、生活条件及 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内分泌的改变: 巨人症 侏儒症 呆小病
•
• •
内分泌的改变: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病
性激素异常对发育的影 响:阉人症(男人女性 化)、女人出现男性化、
幼年时期营养不良亦可 影响发育,如维生素D 缺乏时可致佝偻病。
④冲击触诊法:用于大量腹水时触诊肝脾等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医师向病人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
病人的密切配合。适当与患者交谈以分散患者注意力。 2、医师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由浅入深,由健侧到患侧。在检查
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表情。
3、通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腿稍曲,腹肌尽可能放松。检 查肝、脾、肾时也可嘱病人取侧卧位。
(T)、脉搏(P)、呼吸(R)和血压(BP)。
(一)
体温
⒈体温( temperature)测量及正常值:
⑴口测法: ⑵肛测法: ⑶腋测法:
体温测量方法
⑴口测法:将体温计置
于舌下,闭唇5分钟
正常值:36.3℃~ 37.2℃。
体温测量方法
⑵肛测法:让病人侧卧, 将肛表头端涂润滑油后, 徐徐插入肛门达体温计 的一半以上,5分钟读 数
不同的声音。医生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帮助判断 体内器官状况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 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
2.间接叩诊法
注意事项:
(1)叩诊检查时要求室内环境安静。 (2)根据叩诊部位不同,嘱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胸部 叩诊时采取坐位或卧位,腹部叩诊时采取仰卧位。 (3)叩诊检查时,既要注意叩诊音的变化,又要注意叩诊 部位的震动感差异,同时应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和鉴别。 (4)叩诊检查的力度应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组织的 性质、范围、深浅等情况而定,如叩诊心脏、肝脏相对 浊音界时力度应轻柔,叩诊心脏、肝脏绝对浊音界时应 用中等力度。
诊断学绪论、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

体 征
是指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如疼痛.胸闷.恶心
定义
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的可察觉的改变。
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
症状和体征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存在
定义
诊 断 学 ↓ 绪 论
体格检查 ( physical examination)
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检查方法
Percussion:
空气-组织比值 频率、振幅
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经传导至其下组织和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适用范围: 1)确定肺尖的宽度、肺下界的边缘、胸膜的病变及胸膜腔中液体或气体的多少,肺部病变的大小和性质 2)纵膈的宽度,心界的大小与形状 3)肝脾的边界,腹水的有无与多少,子宫、卵巢、膀胱有无胀大 4)有无叩痛
触诊 Palpation
Palpation:医生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 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查 方法
适用范围:广,尤其为腹部
运用部位:指腹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
检查内容: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感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
触诊方法:
浅部触诊法
深部触诊法
深部滑行触诊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浅部触诊法
特点:不产生紧张或痛苦;可触及深度为1cm
触诊方法:
浅部触诊法
是用一手放于被检查的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
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腹部检查如压痛、肌紧张
实验诊断学PPT诊断血液学课件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MDS等。 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包括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 细胞贫血。 3.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如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骨髓纤 维化等引起的贫血为骨髓病性贫血)。 4.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等,这些疾病均可抑制骨髓增殖,尤其对红系抑制等)。
>170g/L >16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因素
1.RBC/Hb相对性增多: 由于RBC增高和Plasma↓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等。
2. RBC/Hb绝对性增多:
根据有无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单纯 红细胞增多症。前者为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所致 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后者为单独红系增生。
ESR↑ ③组织损随晚期肿瘤出现 ,明显增快提示肿瘤转移。
⑤高球蛋白血症: ESR↑可>100/h,见于 MM和巨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清蛋白 丢失,球蛋白相对增高。
⑥其他 :贫血,<90g/L时, ESR↑伴有胆固 醇↑疾病, ESR↑
MCH = Hb / RB参考值:成人 26~33 pg ,儿童35~42 pg
2.红细胞平均参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单位容积
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MCHC = Hb / HCT 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20~360g/L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2.血红蛋白测定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emoglobin
• 方法method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hemiglobincyanide (HiCN)method
Hemoglobin Structure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THE NORMAL HUMAN HEMOGLOBENS
20ul血液 数
充池、静止
镜下计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Neubauer计数盘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WBC
3mm
WBC
WBC
WBC
1mm 计算:WBC/L=N/4×10×106×20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2)自动血液分析仪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AHA
• 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ICSH分为4型:正常周围血Ⅲ型网织红细胞约为0.2~0.3,IV 型约0.7~0.8,但骨髓红系明显增生时,可出现I型和II型网 织红细胞。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检测方法: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用活体染色(煌焦油
蓝等染液)方法显示红细胞内网状结构
2)网织细胞计数仪法 用荧光染料(如吖
啶橙、派若宁-Y、噻唑橙)使含RNA的网织红 细胞着色,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计数并计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病理性变化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最 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anemia。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原因的 出血。 ②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 ③造血原料不足 ④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展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展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场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场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安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男患,24岁,农民。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乙杜华平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乙杜华平背景介绍实验诊断学是指应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人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等进行检测、分离、分析、鉴定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实验诊断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实验诊断学中的血液检验是诊断和治疗医学领域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据估计,全球约有70%的医疗决策依赖于血液检验结果。
乙杜华平是一种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用于治疗高胆固醇、高血脂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等病症。
在进行乙杜华平治疗前,医生们通常会给患者进行血液一般检验。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液一般检验的相关内容。
血液一般检验血液一般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之一。
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整体体质,检测血液中各种元素和成分的数量和质量,并给出一份血液检查报告。
血液一般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主要起运输氧气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红细胞计数也就越高。
2.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战力。
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和种类对人体的健康指标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主要负责促进血液凝固,并参与各种炎症反应和修复过程。
在检查中,我们可以通过计数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来了解患者的凝血情况。
乙杜华平治疗前的血液一般检验在进行乙杜华平治疗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一般检验。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对其治疗进行更加精确的定向。
在血液一般检验中,乙杜华平治疗前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检测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乙杜华平治疗前,医生需要检测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以便在治疗时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医生需要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
2. 检查患者肝和肾功能是否正常因为肝脏和肾脏是排泄乙杜华平的重要器官,所以在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功能检查,以评估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名词解释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
实验诊断学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名词解释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6.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7.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8.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9.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
(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实验诊断习题-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1.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 DA.细胞体积变小B.细胞核偏位,常常位于左侧C.分叶超过5叶以上者超过3%D.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更早阶段的粒细胞E.细胞数明显增高2、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核常为 CA 1-2叶B.2-3叶C.3-4叶D.4-5叶E.5-6叶3、、核常呈肾形、扭曲、折叠的细胞是 BA 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 嗜酸粒细胞D 嗜硷粒细胞E 中性粒细胞4、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 DA 正常红细胞B 畸形红细胞C 网织红细胞D 有核红细胞E 球形红细胞5、大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 BA 胞浆的颜色深浅B核染色质的松紧与胞浆含量的多少C 核的形状D有无嗜天青颗粒E 细胞的大小6、成熟白细胞中核主要呈圆形的为 AA 淋巴细胞B 单核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硷性粒细胞7、WBC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什么部位有秩序地检查 BA 涂片头、体部染色较好处B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较好处C 涂片体部染色较好处D 涂片尾部染色较好处E 涂片的两侧染色较好处8、健康人的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后,见到的白细胞中最多的是哪种 BA 单核细胞B中性粒分叶核细胞C中性粒杆状核细胞D 淋巴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9、核常偏于一侧,染色质呈车轮状的是 CA 淋巴细胞B嗜硷性粒细胞C 浆细胞D 组织细胞E 单核细胞10、幼稚细胞中有Auer小体,见于 CA 巨幼细胞性贫血B 慢性白血病C 急性白血病D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1、五种白细胞中,下列哪种细胞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 DA中性粒分叶核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12、在胞浆中出现粗大、圆而均匀,呈桔红色染色颗粒的白细胞为 B A中性粒分叶核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淋巴细胞D 单核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3、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时采用的染色方法是:(C)A.煌焦油蓝染色B.抗酸染色C.瑞氏染色D.活体染色E.荧光染色14、典型的缺铁性贫血属于 DA.大细胞性贫血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5、女性,18岁,Hb80g/L,属于 CA.正常B.轻度贫血C.中度贫血D.重度贫血E.极重度贫血16、卡波氏环可见于哪个细胞胞浆中的异常结构 A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粒细胞E.血小板17、判断是否贫血,应该看以下何项指标 C A.MCV、MCH和MCHCB.Hct和RDWC.RBC、Hb和HctD.RBC、WBC和BPCE.网织红细胞数和Hb18.可反映外周红细胞大小不一的参数是 A A.RDWB.MCVC.MCHD.MCHCE.Hb19、正常成年人体内HbA占 AA.98%B.60%C.50%D.3%E.<1%20、根据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BA.大细胞贫血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贫血D.单纯小细胞贫血E.大细胞高色素贫血21.用于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常规检测的真空管采用的抗凝剂是 C A.肝素B.枸橼酸盐C.EDTA-K2D.草酸盐E.氟化钠22.下列不属于红细胞形态异常改变的是: CA.染色质小体B.胞浆嗜多色性C.杜勒氏小体D.卡波氏环E.细胞大小不一23.ICSH推荐测定Hb的首选方法是: D A.沙利氏酸化法B.碱羟高铁血红蛋白法C.十二烷基硫酸钠法D.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E.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24.能反映外周血红细胞平均大小的参数是 D A.RBCB.RDWC.MCHD.MCVE.MCHC25.红细胞形态不整最常见于 A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HbS病C.地中海贫血D.缺铁性贫血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6.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BA.急性失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6.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最常见于 DA.急性失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7.能使血沉加快的因素不包括 CA.纤维蛋白原B.免疫球蛋白C.清蛋白D.急性时相反应蛋白E.胆固醇28.影响血液分析仪红细胞计数值减低的因素不包括 DA.巨大血小板B.血小板聚集C.红细胞聚集D.红细胞大小不一E.白细胞极度增高29.HbA肽链的组成是 DA.ζ2/ε2B.α2/ε2C.α2/γ2D.α2/β2E.α2/δ230.评价网织红细胞最好的指标是 D A.网织红细胞相对值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C.网织红细胞校正值D.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E.红细胞计数。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查

0.420
160.3
0.520
198.5
124.0
0.425
162.2
0.525
200.4
126.0
0.430
164.1
0.530
202.3
127.9
0.435
166.0
0.535
204.2
129.8
0.440
167.9
0.540
206.1
131.7
0.445
169.8
0.545
208.0
133.6
0.480
183.2
0.580
221.4
146.9
0.485
185.1
0.585
223.3
148.9
0.490
187.0
0.590
225.2
150.8
0.495
188.9
0.595
227.1
250
200
200
150
150
浓度
100
100
吸光度
50
50
0
0.130 0.260 0.400 0.530
1
准 浓 度 (g/L)
比色杯直径 1cm 仪器号: 20000448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114.5
0.400
152.7
0.500
190.8
116.4
0.405
154.6
0.505
192.7
118.3
0.410
156.5
0.510
194.7
120.2
0.415
15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4
(二)形态异常
.
35
(二)形态异常
.
36
(二)形态异常
.
37
.
38
.
39
(三)染色反应异常
.
40
(三)染色反应异常
.
41
(四)结构异常
.
42
.
43
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 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属 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多见于重金属 中毒,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标。
诊断学
R
R
.
1
血液学检验
• 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指的 血液学变化的检查。是以血液学理论为基础,以检验技术 为手段,以血液病为对象的检验医学,为临床提供诊断信 息。
血液一般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R
R
.
2
血液一般检查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血涂片中见到圆形, 大小较一致,直经6-9um,平均7.5um,边缘部厚度约 2um,中央约为1u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面中央 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直径的1/3-2/5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
红细胞形态异常
1. 大小异常 2.形态异常 3.染色反应异常 4.结构异常
.
.
20
真红(血涂片)
.
21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红细胞 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
22
.
23
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将贫血分为
• 轻度
Hb低限—90g/L
• 中度
90-60g/L
• 重度
60-30g/L
• 极重度 <30g/L
.
24
A 生理性 婴幼儿、老年人和妊娠中、后期 B 病理性 各种贫血
15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一般经多次检验: 单位容积血液中RBC数及Hb量高于参考值高限
.
16
.
17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I、相对性增多
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 → 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出汗、烧伤、慢性肾上腺 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和酸中毒 等
63
.
18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II、绝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RBC增多 促红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新生儿、
高原、严重的心肺疾患 促红素非代偿性增加,Epo↑与某些肿瘤
或肾病有关如肾癌等
.
19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因未明,RBC持续增多,可达7-
10×10 12/L,HB可达180-240g/L,血容量 、WBC、血小板亦增加,绝对性增多(红细 胞增多症)
31
(一)大小异常
①小红细胞(microcyte) 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大红细胞(macrocyte)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32
③巨红细胞(megalocyte)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④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直径相差一倍以上 ,见于病态造血
.
33
(二)形态异常
①球形细胞(spherocyte):见于遗传球,>20%有意义 亦可见自免溶贫
.
44
(四)结构异常
.
45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正常红细胞形态
.
46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红细胞大小、染色异常
.
47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球形红细胞
.
48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椭圆形红细胞
.
49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口形红细胞
.
50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靶形红细胞
.
51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镰形红细胞
.
52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镰形红细胞
.
53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棘形红细胞
.
54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泪滴形红细胞
.
55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泪滴形红细胞(电镜扫描)
.
56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裂红细胞
.
57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
58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红细胞结构异常
.
59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扫描电镜)
.
60
.
61
.
62
.
.
6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
7
.
8
.
9
.
10
.
11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载体从 肺部携带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 二氧化碳运送到肺而呼出体外。这一切功能主 要通过其内所含Hb来完成的。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120天,衰老红细胞在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降解为铁、珠蛋白、胆色素
.
12
三、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25
.
26
病理性减少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将贫血分成三大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2.红细胞破坏过多 3.失血
.
27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
.
28
四、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通过血涂片Wright染色观察RBC大小、形态、胞浆 的着色及结构方面有无异常改变,对诊断的病因有帮 助
.
29
正常红细胞
Blood Routine Test
.
3
血液一般检查的内容
• 血常规检查 • 网织红细胞检查 • 红细胞沉降率
.
4
• 传统的血常规检查 • 目前的血常规检查
.
5
血液一般检查的内容
血常规检查 对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质量
及其相关参数的化验检查,包括RBC、Hb、WBC及白细 胞分类计数(DC),同时注意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及 白细胞形态有无异常,某些情况下应注意观察有无异 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标本采集
静脉采血1ml,EDTA抗凝,常用EDTA-K2或EDTANa2
• 注意事项: 一般以上午采血为宜,标本需充分抗凝
.
13
.
14
结果判断的影响因素
• 病人全身血液总容量有无改变—大量失血早期 • 全身血浆容量有无改变—失水或水滞留 • 病人的性别、年龄及居住地海拔的差异结果判断的影
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