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血液学一般检查

合集下载

血液学一般检验(绪论、第一章)PPT

血液学一般检验(绪论、第一章)PPT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功能检测
除了计数,还需要检测血小板的功能,如聚集、释放等,以评估止血和血栓形成 的风险。
血沉测定
• 血沉测定:血沉是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用于评估炎症、 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活动程度。正常值范围男性为0~15mm/h, 女性为0~20mm/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液一般检验的临床意义
协助诊断
监测病情
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医 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协助 其对疾病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
通过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动态监测,医生可 以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为调整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预后
指导用药
某些血液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 度和预后情况,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风 险评估和预后判断。
注意事项
采集血液样本时应避免剧 烈运动、情绪激动和进食, 同时应确保采血器具的清 洁和干燥。
血液标本的处理与保存
分离血清或血浆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一 段时间后,离心分离出血 清或血浆,用于后续的检 验项目。
保存方式
将分离出的血清或血浆保 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密 封好,存放在2-8℃的冰箱 中,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保存中的质量控制
定期检查血液样本的保存温度和时间,确保样本质量稳定可靠。
04
第三章 血液一般检验的指标与检测
方法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红细胞增 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范围为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4.5×10^12/L。

《血液学一般检验》PPT课件

《血液学一般检验》PPT课件

谢谢
贾甜
感谢下 载
二 血液常用检查

1、白细胞检验
• 参考值:
• 成人: (4-10)×109/L
• 儿童: (5-12)×109/L
• 6个月-2岁: (11-12 ) ×109/L
• 新生儿: ( 15-20 ) ×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占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占50%-70 % 嗜酸性粒细胞(E) 占0.5 % -5 % 嗜碱性粒细胞(B) 占0 % -1 % 淋巴细胞 (L) 占20 % -40 % 单核细胞(M) 占3 % -8 %
.
• 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这可 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有关);急 性中毒(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化学 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中毒);肿瘤性或持续性 增多如粒细胞性白血病。
• 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理 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 脾功能亢进。
(嗜酸性粒细胞)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浓度 MCHC
•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 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均值 CHCM
• 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 宽度 HDW
• 白细胞计数 WBC
•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NE
三分群项目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
• 淋巴细胞百分率 LY
•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
• 单核细胞百分率 MO
• 血液学一般检验


一 概论
1.血液的概念
•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 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 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 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 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 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 断疾病。

血液学一般检验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血液学一般检验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单脉冲的激光。在镜头片(一次性)的配合下,细微的光束打在采血者手指的滑 囊处,其瞬间温度可达1000°C,作用时间极短(不超过万分之四秒),使得皮肤
表皮组织溶解、挥发,出现一个0.3mm的小孔,而打孔后的残留物呈现出等离子
状态,吸附在镜头片的表面

采血方法:
(一)静脉采血法
1、步骤(普通采血法) 核对 容器准备
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
2、步骤:
触摸 消毒 固定 针头成60°角穿刺 血液自动注入容器
首 选
(三)真空采血法(目前大、中型医院普遍采用)
优点:1、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血液外溢,有利保存。 2、标准真空采血管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 加剂种类和试验用途。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
• 3.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通过循环与身体各部位广泛 沟通,对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体温恒定有 重要作用,使机体保持一个适宜而稳定的理化环境。 • 4.防御功能 白细胞、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具有强 大免疫功能。血小板、凝血因子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1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 的采血方法
颜色
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 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呈暗红色。 严重贫血者血液红色变浅。 严重CO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高脂膳食后,血浆呈乳白色。 溶血患者血浆呈红色 .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 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呈均匀混悬状态。与红细胞 膜表面的唾液酸根(形成Zeta电位使红细胞间相 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 • 正常血浆成分 • 血浆粘度 • 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血液学一般检查实验课PPT课件

血液学一般检查实验课PPT课件
6
Blood Test
7
Blood Test
8
Blood Test
9
Blood Test





10
Blood Test
11
Blood Test
12
Blood Test
13
Blood Test
红细胞数/L=N/5*25*201*10*10E6
=(N/100)*1012
五个中方格计数和求均值乘 以中方格数量乘以稀释倍数
3
Blood Test
Micropipettes
Markers: 10ul
4
20ul Warning line
Blood Test
【试剂】 红细胞稀释液:枸椽酸钠1.0 g ,36% 甲醛液1.0ml,氯化钠0. 6 g,加蒸馏水至100 ml,混匀,过滤两次后备用。
【标本】 EDTA-K2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将0.1微升体积内的 细胞数换算成升
【参考值】 ①成年人:男性(4.09~5.74)×1012/L,女 性 (3.68~5.13) ×1012/L。 ②新生儿:(5.2~6.4) × 1012/L。 ③婴儿:(4.0~4.3) ×1012/L。 ④儿童:(4.0~4.5) ×1012/L。
14
Blood Test
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吸管插入小试管中白细胞稀释液的 底部,轻轻放出血液,并吸取上层白细胞稀释液清洗吸管 2~3次。 3.混匀 待细胞悬液完全变为棕褐色。 4.充池 再次将小试管中的细胞悬液混匀。吸取细胞悬液 1滴,注入计数板的计数池中,室温下静置2~3min,待 白细胞完全下沉后再做白细胞计数。 5.计数 将光圈调到最小,光线调暗,用低倍镜找到计数 区和格子线,用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 格内的白细胞总数。

【医学PPT课件】血液一般检查

【医学PPT课件】血液一般检查
d诊i—ag断n—ost学i薄cs 红霞
长治医学院检验医学系
2020/6/30
长治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薄红霞
三、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
血液通过有规律的循环系统的作用,流经全身的每个部 分,与各组织器官发生密切的联系,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 将机体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机体各种正常生理活动 的进行。因此,除了造血系统本身的各种疾病可以直接引起 血液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外,机体发生全身或局部病变,也 可影响血液各种成分的数量和质量改变,并由血液检验反应 出来。所以,血液检验不仅帮助诊断各种血液病,对其他系 统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血液检验对疾病 的治疗效果、预后观察,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病理性增多
病 理 erythrocytosis 性 变 化
病理性减少
reduced
相对性增多
erythrocytosis
Plasma 容量减少
严重呕吐
脱 多次腹泻 水 大量出汗
大面积烧伤
尿崩症
primary增多 Polycythemia vera
绝对性增多
真性RBC增多症
erythrocytosis
四、RBC平均值的计算
3、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 MCHC指每升RBC•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以g/L表示
每升blood中Hb含量 MCHC=
(g/L)
每升blood中RBC积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2020/6/30
原因未明
慢性系统性疾病伴发的anemia 慢性感 染、炎症、恶性肿瘤、肝病、风湿性 疾病、内分泌病

《血液一般检查》PPT课件

《血液一般检查》PPT课件

6. 泪滴形细胞:骨髓纤维化、 溶血性贫血
7.棘形细胞:棘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 酒精性肝病
8.刺形细胞:
9.裂细胞: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心血管创伤性溶血
10.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红细胞呈串状叠连 在一起,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4。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胞内散在大小不易、数量不等的紫红小 体,见于红系增生旺盛并伴有紊乱时, 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尤其在 铅、汞等重金属中毒
病理性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丢失过多
贫血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A.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系祖细胞异常:纯红再障、肾性贫血、 内分泌病性贫血。 多种机制异常:慢性病性贫血、骨髓浸润性贫血。 B.分化细胞生成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VitB12缺乏、叶酸缺乏。 Hb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三.中性粒细胞核型改变:
是指中性粒细胞核的分叶情况,它反映了粒 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时外周血以3叶核细胞 巨多,可见到5%以下的干状核细胞。
核左移:干状核增多,甚至出现干状核以上 更幼稚阶段的细胞。
核右移: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 过3%。
(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再生性核左移。 表示机体的反应强,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
《血液一般检查》PPT课 件
原红细胞
红系祖细胞 (CFU-E,BFU-E)
多能祖细胞 (CSF-S)
全能干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EPO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循环流程图
幼稚 红细胞
网织 红细胞

21_血液学一般检查ppt课件

21_血液学一般检查ppt课件
射比模式,开盖调0,闭盖调100;吸光度模式比色。
实验一
2 . 白细胞计数
[ 原理] 血液用白细胞稀释液(2%醋酸溶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实验一
[ 器材]
1. 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 2. 血红蛋白吸管(具有10µl
及20µ l刻度) 3.1ml吸管,小试管,玻棒 4 . 光学显微镜
实验一
[ 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2%冰醋酸
[ 标本来源] EDTA-K2抗凝全血或毛细血管采血
实验一
[ 操作]
1. 加稀释液: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一干净小试管中。 2. 加血:用血红蛋白吸管取全血20µ l,轻拭管尖外余血,准确调节血
实验一
实验一
实验报告(注意学号,报告下次实验交)
1 原理(0.5分) 2 简单步骤(0.5分) 3 实验结果(2分)
原始数据、最后报告各1分
4 分析讨论(2分)
实验一
附注
1、实验操作不考核,但实验成绩占整个实验 诊断成绩总分的15%,包括实验报告成绩及 平常表现。 2、共4次实验,当堂的实验报告在下次的实 验课交,最后一次实验不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纪律、值日安排
实验一
原 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血红蛋白被 高铁氰化钾[K3Fe(CN)6]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Hi),后者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 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特定波 长(540nm)和光径(比色杯内径1.0cm)条件 下具有一定的吸光度,通过用标准液制备的标 准曲线,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来。
0.20g 0.14g 1.0ml
蒸馏水
加至1000ml
上述试剂为淡黄色 溶液,贮存于棕色 瓶中室温保存,其 中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可加速溶血,缩 短转化时间,防止 因血浆蛋白改变引 起的混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高于6.8×l012/L,应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②低于3.5×1012/L为诊断贫血 的界限,应继续寻找原因。
③低于1.5×l012/L应考虑输血
二、血红蛋白测定
(一)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及成分 (二)血红蛋白的种类 (三)血红蛋白的代谢 (四)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一)血红蛋白分子结构
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组成的球形大分子化合物、 具有四级空间结构的四聚体。
检测原理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2.其他测定法
❖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Hb)法 ❖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法 ❖ 碱羟血红蛋白法 ❖ 沙利(Sahli)酸化血红蛋白法 ❖ 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血红蛋白测定法(CTAB)等
血红蛋白
高铁氰 化钾
540nm
高铁血 红蛋白
(3)巨红细胞:指直径大于15μm的红细胞。最常见于 巨幼细胞性贫血 。
(4)红细胞大小不均: 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 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 上。常见于严重的增 生性贫血,巨幼细胞 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2.红细胞内血红蛋 白含量改变
(1)正常色素性:见于 正常人外,还见于 急性失血、再生障 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等。
溶血活力强,但不破坏白细胞, 精密度和准确性低 适合自动化分析
质量控制
❖ 1. 血标本:血清浊度增高可导致假阳性,如脂血 ❖ 2.采血部位 ❖ 3.方法:操作要准确 ❖ 4.器材:仪器要校正 ❖ 5.试剂:转化液保存在棕色玻璃瓶
参考液要符合标准 质控物
参考值
①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llO~150g/L
质量控制
❖ 1.分析前 (1)患者准备:生理因素影响,运动、精神紧张、 体位、药物等 (2)标本采集部位:末梢比静脉高 (3)温度:室温、4℃可温定3天
❖ 2.分析中(手工法) (1)采血部位不当 (2)操作规范 :稀释倍数不当、充池、稀释血液 未混匀、血液凝固等等
(3)注意白细胞影响 (4)固有误差 ❖ 3.分析后
(2)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参考值
成年:男性(4~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医学决定水平
指该项目结果如高 于或低于某一个值时 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 施,为患者处理起提 供依据的作用。
(二)血红蛋白的种类
❖ 氧合血红蛋白(HbO2) 还原血红蛋白(HHb)
❖ 碳氧血红蛋白(HbCO)
高铁血红蛋白(Hi)ຫໍສະໝຸດ ❖ 硫化血红蛋白(SHb)
(三)血红蛋白的代谢
血红蛋白

血红素
铁代谢库
氨基酸组分
珠蛋白
蛋白质、多肽
方法学评价
❖ Hb测定方法大致分为4大类: ①全血铁法 ②比重法、折射仪法 ③血气分析法 ④光谱法(定量)
❖ 染色原理 瑞氏染色
细胞对酸性及碱性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从而 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 质量控制
1.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 2.注意完整的检查顺序
临床意义
❖ 1.红细胞大小不一 (1)小红细胞:指直径< 6μm的红细胞.提示Hb合成
障碍,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大红细胞:指直径大于l0μm的红细胞常见于巨幼 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不用剧毒试剂、无公害,操作简 便,呈色稳定,准确度和精度高
①KCN有剧毒 ②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可致浑浊。 ③HbCO转化慢
①SDS-Hb消光系数未确定 ②SDS质量差异性大。 ③SDS溶血活力大,不适于同时 进行自动化分析
同HiCN法,不用剧毒试剂
不便于自动检测、氯化血红素纯度 达不到标准
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试剂毒性低 HbCO转化慢
②新生儿:170~200g/L ③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122g/L
女性:87~112g/L
临床意义
①轻度贫血,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100g/L;
❖ ②中度贫血<90g/L; ❖ ③重度贫血<60g/L; ❖ ④极度贫血<30g/L。
三、红细胞 形态检查
双凹圆盘形,大小相似,平均直径7.2μm,血红蛋白充盈良好, 中央1/3生理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吸光度
CN-
氢化高铁 血红蛋白
血红蛋 白浓度
HiCN转化液:即文齐氏液 淡黄色透明液体变绿、变浑浊则不能使用
❖ 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
Hb(g/L)=A‫ג‬540HiCN×64458/44000×251 =A×367.7
方法
HiCN
SDS-Hb
AHD575 HiN3 CTAB
优点
缺点
操作简便、快速(5min),结果稳 定可靠, 试剂容易保存,便于 质控,为参考方法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
中性粒细胞
红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45%)
有形成分
血小板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尘
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 清蛋白
血浆 (55%)
固体成分
球蛋白
(8 ~ 9%) 非蛋白氨、葡萄糖、脂类等

无机盐
全血
血浆 血清
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1.颜色 2.红细胞在血浆中 的悬浮稳定性 3.粘滞性 4.比密和渗透浓度 5.pH值
注意结合临床资料 ❖ 仪器法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室内和室间质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1)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2)精神因素 (3)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 (4)气压降低 (5)妊娠中、后期
2.病理性变化
(1)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量减少
红细胞生成障碍、 造血原料缺乏和利用 障碍、红细胞破坏过 多和失血等
血液学一般检查 红细胞检查
目的
1. 贫血的初步诊断与形态学分类 2. 骨髓造血功能评价与疗效观察 3. 动态观察疾病的变化 4. 治疗监测与安全防护
主要内容
概述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形态检查 血细胞比容测定 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概述
㈠血液的组成 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㈢血液的功能 ㈣血液的生长发育
❖ ㈢血液的功能
❖ 作为呼吸载体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并协 同维持酸碱平衡
一、红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1.手工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法:
计数原则: 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
方法学评价
1.手工显微镜法 ①血液分析仪的校正 ②白细胞减少时的对照核实。 ③血小板计数受小红细胞干扰时的校正
2.血液分析仪法 方法精确,且操作简便、快速,已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