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备考-咏史怀古诗鉴赏(44张)-优秀课件

高考语文备考-咏史怀古诗鉴赏(44张)-优秀课件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古人即我,我即古人
分析: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1、昭君入宫被妒,他入朝被妒; 2、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 间”(《咏怀古迹》其一); 3、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4、“每依北斗望京华(都城)”昭君敢于“怨 恨”,他不敢怨君; 5、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 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 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在鉴赏这类诗词时 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 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 作品的深刻寓意。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 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 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 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 题。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 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 价)
分类一
怀古人(贾谊王昭君为最)
1、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
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 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 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 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咏史怀古诗鉴赏精美课件

咏史怀古诗鉴赏精美课件
注释:①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②吴宫:三国时吴国 的王宫;③衣冠:指掌握朝政的豪门大族;④古丘:古坟;⑤浮 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1.作者使用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意在表达什么 情感?
答:吴、晋是六朝的代表,均为盛极一时的王朝,而作 者所在的金陵正是六朝的古都。作者用此来感慨六朝繁 华一去不返,引发作者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本诗最后一联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他为何而愁?
比喻、借代。表达作者为君王被奸邪蒙蔽,自己不得 重用而愁。
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已叹人生
学习目标
1:掌握咏史诗的特征,明白什么是 咏史诗。
2:学会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表达效果:通过描写如今的景象,侧面烘托物是人非、王朝更迭的 事实
(5)用典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 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宋) 辛弃疾
表达效果:含蓄蕴藉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当堂训练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⑴,晋代衣冠成古丘⑵。 三山半落青天外⑶,二水中分白鹭洲⑷。 总为浮云能蔽日⑸,长安不见使人愁。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完美版PPT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完美版PPT
不可以。其一:“森森”,是祠堂所在的 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奠定景仰的感情基调。
其二:碧草映阶,自为春色——因游人行 踪难至;黄鹂隔叶,空作好音——因诗人 无心倾听。 渲染苍凉的气氛,奠定了伤感 的感情基调。
总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总结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赤壁、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枢纽。
伤己 《金陵怀古》(唐,许浑)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பைடு நூலகம்人,落脚点在自己。
同病相怜型:自己
李商隐《贾生》
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宣室求贤方逐臣,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
贾生才调更无伦。
己的不得意 可怜夜半虚前席, 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如此推重贤者,
怀人 不问苍生问鬼神。 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
挖掘二者连接点
人物
诸葛亮
角度
时代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杜甫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才情 理想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社稷,志在救国
付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昔 盛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归。(喜悦)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 (骄傲) (承)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对 比
今 只今惟有鹧鸪飞。 衰
(转)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 (凄凉)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不得意,感慨身世, 观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感伤怀才不遇(怀古伤己)的 心境。如杜甫的《蜀相》,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 一生,为他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礼贤下士、诸葛亮雄才大 略、君臣相契。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 室,有统一中国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 满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 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 出现类似英雄平定天下; 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 写诸葛亮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 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 主义精神。
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 似,都用了对比手法。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 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 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转出主意。苏台 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 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 巧。
(三)历史事件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 一己感慨;此类诗作,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高度, 独抒机杼,表达对历史事实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 些诗作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 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词鉴赏PPT2[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词鉴赏PPT2[优秀课件资料]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 的愤懑。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 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 止,最后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最后一联一吐胸 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 “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的英雄本色。
2、类比对比,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 酬。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 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豪 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 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 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 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 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 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 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 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 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 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再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
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 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 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 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 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 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 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 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 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

怀古诗讲解课件

怀古诗讲解课件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 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 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 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 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 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 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 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 7、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 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 8、记行诗(行旅诗):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羁旅诗。或描述个人 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 9、爱情诗: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 10、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 歌。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 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 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 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 么思想感情?
•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 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 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 “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 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 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 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 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1)、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北宋百年间虽然出现 了《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 娇·赤壁怀古》(苏轼)、《题李愬画像》(惠洪)、《绝 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等名篇,但更多的咏史之作已少见 唐人咏史诗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嘲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社稷,志在救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 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 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 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 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三)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总结三: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 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五、咏史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答题方法
(一)咏史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思想感情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被贬)
(二)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连 接 点
讨论
唐朝(中唐)
对象 角度
石头城
唐朝(中唐)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 经历贞观之治、开 此,彻夜笙歌、欢乐 元盛世;繁盛兴旺 无时;繁华 今 至唐初废弃,成为一 牛李党争、宦官专 座“空城”; 冷落荒 权、藩镇割据; 衰微破败 凉 总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 结 贵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物事人非的感慨 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此外,更是在讽喻现 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昔
总结二:怀古伤今 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 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 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 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 情、不满或是警戒。怀古尽管触点 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 烈关注。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 李白的《越中览古》 繁华远去,只留荒芜, 越王勾践灭吴归,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风景依旧,朱颜已改。 刘禹锡的《石头城》 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问: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情感有何不同?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 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 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 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 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 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 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问:请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 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 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二、高中教材咏史怀古诗回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 (一)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 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 • (二)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 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 姑苏、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赤壁、隋堤、马嵬、 华清宫、汴河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乌江亭、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 乱等。
总结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 伤己
同病相怜型:自己 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 己的不得意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方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负,建功业,得遂心愿, 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 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 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 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理解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 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 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四、典题赏析
(一)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接点?
讨论
挖掘二者连接点
人物
角度
诸葛亮
杜 战争不断
甫 安史之乱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协助先主立业开基 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桑; 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 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 用典
答题方法
找准连接点
•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二)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 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②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 居临政的地方。③六朝:金陵曾作为六个王朝的都城④结绮、 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⑤《后庭花》:乐曲名,相传陈 后主游宴后庭,为张贵妃作此曲,不久亡国。
1. 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
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1. 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
韦诗写台城物是人非,寄托昔盛今衰的感 慨;刘诗借古讽今,道出六朝灭亡缘于竞相 豪华奢侈。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韦诗: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 限伤痛与感慨。 又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借 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凄 清而令人伤感的气氛。 刘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 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又直接发 表议论,指出台城成野草是由于竞豪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