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生理学复习笔记之血液

合集下载

生理复习第三章血液经典总结

生理复习第三章血液经典总结

EPO调节RBC生成的负反馈
三、血小板(platelet)生理
㈠ 正常值与形态
正常值:(100~300)×109/L 少于6 ×10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理功能
1、维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2、参与止血、凝血过程
(二).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P57)
1.粘 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2.释放反应(血小板分泌): 致密体释 放ADP、ATP、5-羟色胺、Ca;α颗粒释放
生理性止血过程—P61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
TXA2 ①血管收缩 凝血系统激活 血小板激活 5-HT (粘附、聚集、释放) ② 血小板止血栓 纤维蛋白形成
(初步止血)
③ 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
二. 血液凝固(63)
㈠ *概 念P61
血液由流动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 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原理: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在一 系列酶的作用下变成不溶性的 纤维蛋白细丝,网络血球,形成 血块,赌塞伤口. 是一 酶促反 应生化过程
二. 红细胞的血型
(一) ABO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 :红C膜上所含凝集原的种类
血型 红细胞 (凝集原) A B A,B 无 血清 (凝集素) 抗B 抗A 无 抗A、抗B
A B AB O
2 ABO血型鉴定
A型 (抗B)
B型 (抗A)
抗B血清
抗A血清
血型
+ - +
- + +
A B AB O


三. 输血原则(74)
低分子物质 有机化合物
电解质
血浆
溶质
1. 血浆蛋白的功能P48
1)形成胶体渗透压
2)维持激素的活性
3)运输作用

生理学复习重点(表格)(血液开始)

生理学复习重点(表格)(血液开始)

第三章血液一、简述血液的基本功能。

1) 运输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物、有害物质等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2) 维持内环境稳态:各种物质的运输可以使新陈代谢正常顺利进行;血液本身可以缓冲某些理化因素的变化;通过血液运输为机体调节系统提供必须的反馈信息。

3) 参与体液调节:通过运输体液调节物质到达作用部位而完成。

如:激素的全身性体灌调节作用。

4) 防御保护功能:各类白细胞的作用,血浆球蛋白的作用,生理止血、凝血过程的发生,扩凝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存在等均可以体现出血液的防御保护功能。

二、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如何?组成:包括晶体溶质颗粒(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溶质颗粒(血浆蛋白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血浆晶体渗透压能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膜的完整;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维持血容量。

三、血液凝固的概念概念: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过程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过程,该过程有12个凝血因子参与,大致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如下图所示:因子X的激活(Xa)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1)内源性激活途径是由血浆中的因子Ⅻ的激活开始的。

因子Ⅻ与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纤维接触激活成Ⅻa。

此后,Ⅻa相继激活因子Ⅺ和Ⅸ,Ⅸa与因子Ⅷ、血小板因子3和Ca2+组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即可激活因子X。

(2)外源性激活途径始动因子为组织因子Ⅲ。

指损伤的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参与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的凝血途径。

该途径生化反应步骤简单,故所需时间短于内源性凝血。

因子X的激活与凝血酶原的激活都是在血小板因子3提供的磷脂表面进行的,因此称为磷脂表面阶段。

在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中,Ca2+都是不可缺少的。

四.血浆中的抗凝物质及其作用机理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整理)西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生理学笔记4

(整理)西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生理学笔记4

西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生理学笔记4第三章血液一、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60%体重的体液(40%细胞内、20%细胞外)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代谢至关重要细胞外环境即机体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重要条件稳态的保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重要条件稳态的维持:各个功能器官的代谢活动,神经体液的正常调节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特性一、组成二、特性1、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红细胞表面积较大,S/V升高,与血浆间摩擦力大,不易下降血沉反映此性:男3mm/h;女10mm/h主要取决于血浆成份,不决定于红细胞血浆中白蛋白增加,血沉减慢,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则红细胞血沉增加(易发生叠连而减小表面积) 2、血液粘滞性:为水的4—5倍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比容:数量增加,粘滞性增加3、血浆渗透性:渗透脆性:血浆的主要成份是晶体,晶体渗透压约为血浆渗透压1)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钠、氯影响细胞膜两侧水份的移动(高渗—>皱缩;低渗—>肿胀)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升高则表示: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弱正常值为0.9%,RBC在0.42%的NaCl中部分溶血,RBC在0.35%的NaCl 中全部溶血2)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中的白蛋白,决定血管内外和毛细血管两侧水分的移动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等张溶液:红细胞在其中能保持其正常体积形态的溶液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第二节、红细胞及其功能1、生成部位:胎儿2月后肝脾;5个月后肝脾造血减少,骨髓造血增加,出生时主要为骨髓造血,4岁内造血功能升高可代偿性肝脾造血,4岁后若仍有髓外造血则为病理性2、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可进行自我复制,定向祖细胞分化定向祖细胞阶段:只能向特定方向增殖分化,几无自我复制能力红系、淋巴系、粒单系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阶段:早幼、中幼、晚幼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3、红细胞形状:双凹圆盘形:S/V很大(不易下降,可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易变形)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CO2,红细胞比容指的是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4、红细胞生成的原料:铁和HbVB12和叶酸是胞核合成DNA时的辅酶,缺乏时DNA合成降低,细胞不能分裂,出现大细胞贫血和巨幼贫血。

北京协和医学院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笔记

北京协和医学院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笔记

北京协和医学院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理功能的调节调节:使机体的功能活动与内外环境相适应方式:神经(主导)、体液、自身调节失血—>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厉害;冠状血管、脑血管收缩?小(一)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反应:受刺激组织的适应性变化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具有种属特异性(种中的每一动物都存在)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具有个体特异性(个体差异)见山楂流口水:条件反射;山楂放嘴里流口水:非条件反射(二)体液调节:意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器官来改变它们的活动。

又称全身(远距离)体液调节广义上讲也包括旁分泌和自分泌旁分泌:组织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组织液扩散到周围影响周围细胞的活动自分泌:组织细胞自已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自身细胞膜受体缓激肽—>缓激肽受体—>PLC—>IP3—>Ca++—>NO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构成反射弧的一个传出环节冷—>皮肤—>中枢—>下丘脑—>TRH—>腺垂体—>TSH—>甲状腺—>T3T4—>组织产热恶性刺激作用于耳的听神经,传到中枢,交感神经兴奋神经调节:作用部位准确,持续短,作用范围小,快、迅速体液调节:作用不精确但是范围大,作用持久,作用慢(三)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组织或器官自身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心肌:异长自身调节(离体心脏的自身调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Q=δP/R肾血管平滑肌组织的自身调节以上三者都属于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系系)负反馈: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作用的方向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制约作用,以使机体功能活动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正反馈: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作用的方向相同,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促进作用以使机体的生理过程迅速完成或使该反应迅速达到极限。

北京大学医学部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

北京大学医学部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

北京大学医学部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之血液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之血液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之血液考纲要求1.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3.血细胞及其机能。

4.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5.血液凝固与止血。

6.ABO及Rh血型系统及临床意义。

考纲精要一、血量与血液的组成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8%,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有60~80ml。

一次失血不超过全血量10%对生命活动无明显影响,超过20%则有严重影响。

血液成分:液体成分——血浆50%~60%有形成分——血细胞40%~50%记忆方法:可以认为全血中血浆与血细胞各占一半左右的容积,血浆稍多于血细胞,记成血浆50%+,血细胞50%-。

这点记住了,也就记清了红细胞比容的数字:50%-。

(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近似等于血细胞比容)。

至于男性红细胞比容略于女性是由于雄激素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血液是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必由之路。

将营养物质运至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的尾产物运至排泄器官。

2.缓冲功能:血液中含有丰富的缓冲物质,主要是NaHCO3/H2CO3缓冲对,对血液的酸咸度起缓冲作用。

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都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抗凝物质、血小板等在机体凝血、止血和抗凝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是一种防御功能。

三、血浆的理化特征1.比重:血浆比重1.025~1.030,与血浆蛋白浓度成正比。

2.粘滞性:血浆粘滞性为1.6~2.4,与血浆蛋白含量成正比。

3.血浆渗透压(1)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生理学考研重点(二)

生理学考研重点(二)

生理学考研重点(二)第二章血液第一节概述一、血液的组成1.血细胞与血浆2.血液与体液二、内环境1.概念: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

三、血液的功能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2.运输作用3.调节作用4.防御和保护作用四、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和比重2.粘滞性3.渗透压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4.酸碱度第二节运动对血量的影响一、成年人总血量:体重的7%——8%。

约每公斤体重70——80毫升。

二、失血:三、运动项目:第三节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2.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1)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运动中红细胞数量的暂时性增加,在运动停止后便开始恢复,1-2小时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2)长期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原因:红细胞工作性溶解加强→刺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生理意义:安静状态下降低血黏度,减少循环阻力,减少心脏负荷;运动状态下血液相对浓缩,保证血红蛋白量相应提高为优秀运动员有氧工作机能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4.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1.白细胞的生理特性正常值:4000——10000/立方毫米2.运动时白细胞变化的三个时相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生理机能:在止血、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保持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血小板数量的增加与负荷强度高度正相关。

2.运动处于机能应激状态,第四节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一、血红蛋白的功能结构:珠蛋白(96%)、亚铁血红素(4%)部位:完整的红细胞膜内。

如膜破裂(溶血),血红蛋白逸出,则功能丧失。

功能:1.携带氧(亚铁离子氧合作用、氧离作用)和二氧化碳(氨基,二氧化碳的结合和解离)2.缓冲对,缓冲血液酸碱度3运动能力评定指标: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有氧运动能力等影响因素:同红细胞。

三、血液

三、血液

三、血液西医综合考试大纲本章节部分: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O2、CO2、电解质、小分子物质血浆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大差别(组织液蛋白含量低) 含量决定血浆比重肝脏产生的血浆蛋白:α1-球蛋白、β-球蛋白、清(白)蛋白浆细胞产生的血浆蛋白:γ-球蛋白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血管内水分②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结合,使之不会很快从肾脏排出③脂质的运输载体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等生理过程⑤抵御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反映血液中RBC的相对浓度,决定全血的粘度影响血液分布的因素均可影响血细胞比容(↓见于动脉血流量临床意义:血液中RBC越多,全血比重越大;血浆蛋白越多,血浆比重越大;RBC内Hb含量越高,RBC比重越大②粘度:全血粘度4.0~5.0,血浆粘度1.6~2.4临床意义:全血的粘度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流率298.7mOsm,胶体渗透压1.3mOsm=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晶体所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缓冲对:血浆中: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临床意义:血浆pH决定于血浆中NaHCO3/H2CO3比值+的距离称RBC沉降率叠连:RBC相互以凹面相贴力)颗粒中的碱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有一定的杀菌力GP Ⅰb 是参与黏附的主要糖蛋白②释放:PLT 受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③聚集:是指PLT 之间的相互黏着PLT 释放内源性ADP 所致聚集的过程需要:纤维蛋白原、Ca 2+、PLT 膜上GP Ⅱb/Ⅲa(即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复合物)、von Willebrand 因子的参与生理性致聚剂主要有ADP 、胶原、凝血酶、TXA 2等细胞完整性)是合成Hb 的重要辅酶缺铁性贫血:铁摄入不足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肾性贫血:EPO 缺乏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 12吸收障碍→巨幼贫胃大部切除→壁细胞↓→内因子分泌↓→Vit B 12吸收↓→巨幼贫EPO 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②性激素:雄激素主要通过刺激EPO 的产生而促进RBC 的生成雄激素→EPO ↑→RBC 生成↑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栓,最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PLT与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有关,局部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出血时间比成分:除因子Ⅳ,即钙离子(Ca),其他均为蛋白质存在部位:除因子Ⅲ(即组织因子)存在于组织中外,其他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合成部位:因子Ⅲ(内皮细胞合成)、因子Ⅳ(Ca2+)、因子Ⅴ(内皮细胞和PLT合成),其A(甲)型血友病:缺乏Ⅷ;B(乙)型血友病:缺乏ⅨⅧ可被凝血酶激活来自PLT的磷脂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FⅫ外源性凝血途径:又称组织因子途径,始动因子:FⅢ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根本区别在于始动因子不同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交汇于FⅩPs: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液体①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具有抗凝血和抗PLT的功能②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体内抗凝机制中起重要作用③体内抗凝系统(生理抗凝物质)⑴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血浆中含有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包括抗凝血酶、肝素辅因子Ⅱ等抗凝血酶:血浆的正常成分,由肝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最主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灭活凝血酶和FⅨa~FⅪa,为最主要的抗凝物质,占凝血酶抑制活性的75%可封闭Ⅱa、Ⅶa、Ⅸa的活性中心缺肝素时,抗凝慢而弱,作用具有肝素依赖性,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2000倍主要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而增强血管内皮的抗凝功能⑵蛋白质C 系统:由肝脏合成,包括蛋白质C 、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 和蛋白质C 的抑制物蛋白质C 可水解灭活F Ⅶa 、F Ⅴa,抑制F Ⅹ及凝血酶原的激活,活化的蛋白质C 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蛋白质S 是蛋白质C 的辅助因子,可使激活的蛋白质C 作用显着↑ 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物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但缺乏抗凝血酶时,其抗凝作用很弱,可使抗凝血酶亲和力↑100倍凝血酶的速度华法林(双香豆素):为Vit K 拮抗剂,可抑制F Ⅱ、FⅦ、F Ⅸ、F Ⅹ,体内抗凝肝素:体内、外均抗凝纤维溶解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存在天然抗体,多属IgM,不能通过胎盘RBC 凝集:是指将血型不兼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RBC 发生凝集成簇的现象,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原:指镶嵌在RBC 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质或糖脂,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指能与RBC 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为γ-球蛋白,存在于血纤维蛋白(原)反应,但第二次或多次输入Rh(+)的血液时,即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次侧:受血者RBC与供血者血清进行配合试验例:A型献血者主侧不凝,次侧凝,受血者为AB型结果:①交叉配血的两侧都没有发生凝集反应→配血相合,可以输血②主侧发生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格→受血者不能接受该供血者的血液③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发生凝集反应→配血基本相合,见于将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

306西医综合考研真题笔记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306西医综合考研真题笔记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306西医综合考研真题笔记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

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

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

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

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

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

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

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生理学笔记一:绪论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①肾,脑血流量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⑤球管平衡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⑥管球反馈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闻到香味,唾液分泌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以上,都是前馈调节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

这题反过来了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只要记住一句话: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笔记二:细胞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3、Na?-Ca2?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2?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4、@重吸收是指从小管腔,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所以既有继发性主动转运(小管腔到上皮细胞),也有易化扩散(上皮细胞到血液)。

反正从管腔到细胞要主动转运,从细胞到血液为易化扩散5、cAMP-PKA通路: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血液病的诊断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血液病的诊断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血液病的诊断一、病史采集血液病的常见症状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或易感染,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对每一患者应了解这些症状的有无及特点。

还应询问有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营养及饮食习惯,手术史,月经孕产史及家族史。

血液病的诊断二、体格检查皮肤粘膜颜色、出血点,皮肤结节或斑块,黄疸,舌乳头、浅表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有无肿大,腹部有无肿块等。

三、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为最基本的化验检查。

(二)网积红细胞计数,以了解骨髓增生情况。

各种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定,对贫血患者进行形态学分类,有助于寻找贫血的原因。

(三)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对某些血液病有确诊价值(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及参考价值(如增生性贫血)。

(四)出血性疾病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为基本的检查。

尚可做血块回缩试验、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试验以了解血小板功能。

(五)溶血性疾病检查常用的试验有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Rous/试验、尿潜血(血管内溶血);酸溶血试验、蔗糖水试验(PNH);渗透脆性试验(先天性球成形红细胞增多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酶缺乏);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贫)等以确定溶血原因。

(六)细胞化学染色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价值,如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等。

(七)活体组织检查如淋巴结或浸润包块的活检对诊断淋巴瘤或恶性血液病的浸润有诊断价值。

(八)生化及免疫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及淋巴系统常有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近年来已应用单克隆抗体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

(九)器械检查如超声波、CT对纵膈及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

(十)放射性核素应用于红细胞寿命、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骨髓显像、淋巴瘤显像等。

2016考研跨考医学专业备考指导非医学考生跨专业考医学还是相当有难度的,首先就是初试的专业课,医学门类的专业课都是300分,所以要思考好在复习过程中专业课对复习时间的占用,如果你觉得自己专业课可以自学的话就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复试临床操作的考查了,众所周知医学临床操作技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不是几个月的复习就能够完全搞懂。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整理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整理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血液生理概述
考纲: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
●2、血液的理化特性
●3、血液的免疫学特性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考纲: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考纲: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血细胞的生成部位和一般过程
●2、红细胞生理
●3、白细胞生理
●4、血小板生理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考纲: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考纲: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和抗凝)考纲:生理性止血(纤维蛋白溶解)
●1、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2、血液凝固
●3、纤维蛋白的溶解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考纲: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考纲:血量和输血原则。

●1、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2、红细胞血型
●3、血量和输血原则。

生理学西综3(血液 )

生理学西综3(血液 )
12
09-4. 维持血浆平衡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2-1
A. Na2HPO4/NaH2PO4 B. NaHCO3/H2CO3
C. K2HPO4/K2PO4
D. KHCO3/H2CO3
答案:B
13
2-2
09-24. 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
A. 血浆蛋白总量 B. 白蛋白含量
C. 氯化钠浓度
D. 氯化钾浓度
17
二.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M:RBC 4.0~5.5×1012/L,Hb 120 ~ 160 g/L F:RBC 3.5~5.0×1012/L,Hb 110 ~ 150 g/L
18
二.红细胞生理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 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的变形能力 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 (表面积/体积比大) 红细胞内黏度低,膜的弹性高
等渗溶液: 0.9%NaCl、1.9%尿素、 5%葡萄糖
等张溶液 0.9%NaCl
5%葡萄糖
11
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 (四)血浆的pH值: 7.35 ~ 7.45
血浆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 ① NaHCO3 /H2CO3 (最重要) ②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主要是Hb) ③ Na2HPO4/NaH2O4
生理学(西综) (血液)
1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 各类血细胞 3. 生理性止血 4. 红细胞血型
2
血液的功能: 1. 运输 2. 缓冲,维持稳态 3. 防御,保护
3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渗透压)。
4
一. 血液的组成

血液(生理学) 学习笔记

血液(生理学) 学习笔记

⾎液(⽣理学)⾎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液与内环境的关系1、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40%,细胞外液占20%(⾎浆5%,组织液15%,淋巴液和体腔液);细胞外液阳离⼦主要是Na+,阴离⼦主要是Cl-和HCO3-;细胞内液阳离⼦主要是K+,阴离⼦主要是以HPO42-和蛋⽩质为主2、体液与内环境稳态:动态平衡(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液的组成:由⾎浆和⾎蛋⽩组成(上层⾎浆,中层⽩细胞+⾎⼩板,下层红细胞);2、⾎细胞⽐容:⾎细胞在全⾎中所占的容积百分⽐3、⾎浆蛋⽩:清蛋⽩,球蛋⽩,纤维蛋⽩原;功能(①形成⾎浆渗透压②作为载体运输脂溶性物质③参与⾎液凝固和纤维蛋⽩溶解④维持酸碱平衡⑤免疫反应⑥营养功能)4、⾎液的⽐重:正常⼈的全⾎⽐重为1.050~1.060,取决于⾎液中红细胞的量;⾎浆⽐重为1.025~1.030,取决于⾎浆蛋⽩的量;红细胞的⽐重为1.090~1.092.取决于红细胞内的⾎红蛋⽩的量5、每个成年⼈的⾎量占体重的8%,正常⼈体液量占重量的60%6、⾎液的粘滞度:红细胞发⽣叠连,⾎液的粘滞度增⼤7、⾎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晶体渗透压(Na+,Cl-,维持细胞内外的⽔平衡和细胞形态),胶体渗透压(⾎浆⽩蛋⽩,维持⾎管内外的⽔平衡)8、等渗不等于等张;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9、⾎浆的pH:7.35~7.45⾎细胞⽣理⾎细胞的⽣成1、造⾎中⼼迁移:卵⻩囊→肝脾→⻣髓红细胞⽣理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双凹圆碟形,⽆细胞核和线粒体内含⾎红蛋⽩;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4.0~5.5)x10*12】,成年⼥性红细胞计数【(3.5~5.0)x10*12】,新⽣⼉红细胞计数【6.0x10*12】(妇⼥妊娠后期由于⾎浆量相对增多,单位容积⾎液中红细胞数减少;⻓期居住⾼原的居⺠红细胞数和⾎红蛋⽩量均⾼于海平⾯的居⺠)2、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3、红细胞的⽣理特性1、红细胞通过摄取葡萄糖经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产⽣能量⽤于Na+—K+泵的活动2、可塑变形性:影响(①表⾯积与体积的⽐值,⽐值越⼤变形能⼒越强②红细胞内的黏度,黏度越⼤变形能⼒越弱③红细胞膜弹性:弹性越⼤变形能⼒越强)3、悬浮稳定性:以红细胞在第⼀⼩时末在⾎浆中下沉的距离来表示,沉降率越⼤代表悬浮稳定性越差。

考研生理学复习血液

考研生理学复习血液

(三)血液(三)血液 (1)1 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1)2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2)3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4)4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

纤维蛋白的溶解。

(4)5 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7)1 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plasma + blood cells血浆的基本成分:晶体物质溶液血浆的另一种成分为血浆蛋白,盐析法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白蛋白40-48g/L,球蛋白15-30g/L。

血细胞分为RBC、WBC和platele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成年男性40-50%,女性37-48%。

血量: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

如体重60kg的人,血量为4.2-4.8L。

血液的理化性质:①比重:1.050-1.060 ②血液的粘度(viscosity):全血的相对粘度4-5,当温度不变时,全血的粘度决定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度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③血浆渗透压:300mmol/L=770kPa=5790mmHg 主要来自于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80%来自钠和氯。

胶体渗透压(colloid)1.3mmol/L,75-80%来自白蛋白。

p④血浆H值:7.35-7.45。

血浆内的缓冲物质主要包括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

2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红细胞:成年男性:女性:生理特性:①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红细胞正常的双凹圆碟形非常重要。

②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红细胞下沉缓慢。

2022西医综合考研基础复习:血液

2022西医综合考研基础复习: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只由无氧糖酵解产生;一旦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

这种形态改变一般是可逆的。

可随着ATP的供能状态的改善而恢复。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

它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

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

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血小板(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支持功能:血小板能对视沉着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而留下的空隙,另一方面血小板可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因而他有维护、修复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2)生理止血功能:血管损伤处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同时发生血小板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以堵塞血管的破口。

最后在血小板的参与下凝血过程迅速进行,形成血凝块。

(3)凝血功能:当粘着和聚集的血小板暴露出来单位膜上的磷脂表面时,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促进血液凝固。

(4)在纤维蛋白溶解中的作用:血小板对纤溶过程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而释放大量的5-HT,则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的激活物,激活纤溶过程。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指导生理学复习笔记血液循环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指导生理学复习笔记血液循环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指导生理学复习笔记(3)血液循环考纲要求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原理,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和调节,心音。

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简要原理,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植物性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3.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微循环。

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及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及其他反射。

心脏和血管的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肌肉运动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5.血量及其调节:血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急性失血的生理反应。

考纲精要一、心动周期与心率1.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2.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3.心脏泵血(1)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①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末期,心房收缩,心房内压升高,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

随后心室开始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而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入射血期。

③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在射血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心室压力上升很快,射出的血量很大,称为快速射血期;随后,心室压力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生理学复习笔记之血液
考纲要求
1.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3.血细胞及其机能。

4.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5.血液凝固与止血。

6.ABO及Rh血型系统及临床意义。

考纲精要
一、血量与血液的组成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8%,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有60~80ml。

一次失血不超过全血量10%对生命活动无明显影响,超过20%则有严重影响。

血液成分:液体成分——血浆50%~60%
有形成分——血细胞40%~50%
记忆方法:
可以认为全血中血浆与血细胞各占一半左右的容积,血浆稍多于血细胞,记成血浆50%+,血细胞50%-。

这点记住了,也就记清了红细胞比容的数字:50%-。

(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近似等于血细胞比容)。

至于男性红细胞比容略于女性是由于雄激素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血液是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必由之路。

将营养物质运至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的尾产物运至排泄器官。

2.缓冲功能:血液中含有丰富的缓冲物质,主要是NaHCO3/H2CO3缓冲对,对血液的酸咸度起缓冲作用。

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都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抗凝物质、血小板等在机体凝血、止血和抗凝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是一种防御功能。

三、血浆的理化特征
1.比重:血浆比重1.025~1.030,与血浆蛋白浓度成正比。

2.粘滞性:血浆粘滞性为1.6~2.4,与血浆蛋白含量成正比。

3.血浆渗透压
(1)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
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2)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原因:晶体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见第二章),而可以自由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因此,晶体渗透压仅决定细胞膜两侧水份的转移;蛋白质等大分子胶体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决定血管内外两侧水的平衡。

(3)注意点:①临床上常用的等渗等张溶液有:0.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

②血浆蛋白含量变化会影响组织液的量,而不会影响细胞内液的量,细胞外液晶体物质浓度的变化则会影响细胞内液量。

2016考研跨考医学专业备考指导
非医学考生跨专业考医学还是相当有难度的,首先就是初试的专业课,医学门类的专业课都是300分,所以要思考好在复习过程中专业课对复习时间的占用,如果你觉得自己专业课可以自学的话就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复试临床操作的考查了,众所周知医学临床操作技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不是几个月的复习就能够完全搞懂。

当然考生要选择跨专业考医学也有优点,那就是医学每年的分数线都比较低,尤其是在英语方面要求也不高。

临床医学硕士是近年新增的一个专业型硕士,相对于传统的科研型硕士来说,临床医学硕士的要求更低,并且不影响大家的就业,这也是在这里要向跨专业的学生推荐的一个专业。

提醒大家:对于决定要跨专业考临床医学硕士的考生来说,要做好以下的复习准备工作。

1.了解专业背景情况,对跨专业考进行可行性的评估。

重要的一点,首先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

考前首先要熟悉所考专业的具体情况,它是做什么工作的,研究生要做那些研究,自己是否感兴趣,能否从事相关的研究,并把它作为以后的职业。

如果符合上述要求,其次就该去查询本科所学的课程和考研所考的课程,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在半年或一年当中达到考研初试专业课的要求。

同时要搜集各种信息,比如说每年的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分数线……学校会公布的分数线是基本线,每个专业还有自己内部的分数线,这要问清楚,看自己复习一年能否达到。

所以目标一定要选合适,不能太低,也不要太高。

如果这个专业是重点高校的重点学科,还要考虑知识的广度。

2.专业课集中复习,扩展专业背景知识。

确定目标后,开始专业课集中复习。

复习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一门专业课,那样往往没有收获。

除此之外最好旁听你要报考的专业课,把大二和大三的主要专业课列表排序,集中在一学年或一学期来学习。

3.考前集中备考复习。

7月至10月,考生就要对考研所有科目集中复习。

这段时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课的复习上,千万不要落掉。

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一般不会达到很高的程度,1年的突击比不得4年的系统学习,所以公共课的优势一定要发挥出来。

4.对于专业课西医综合,实行统考后,特别是2007年以300分计入总分后,其重要性尤为突出,而且医学专业在复试中还有专业课复试(可能还有操作),这就对非临床专业的跨专业考生增加了难度,即使顺利通过了初试,也有可能在复试环节不敌激烈的竞争。

所以这
就需要跨专业考生在专业课复习时间上加大比重,做到看的细,理解透,并且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