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页)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全集汇总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1-9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1-9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1-9课1. 课程简介本导学案是针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1-9课内容进行的导学辅助活动。

通过本导学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

2. 使用方法根据每一课的教材内容,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使用本导学案作为辅助研究材料。

可以在课前预时使用,也可以在课后复时作为巩固练。

3. 导学活动- 第一课:识字练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研究和巩固新词汇的拼写和意义,可以编写词汇表,列出本课的重要单词。

- 第二课:听力训练通过听力练,学生可以提高听力能力,掌握课文中的重要信息。

可以准备一些听力问题,学生听完课文后进行回答。

- 第三课:语法研究研究本课的语法知识,如本单元的时态、语序等。

可以编写一些语法练题,让学生进行练和巩固。

- 第四课:口语训练通过对话或情景练,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运用本课的语言知识。

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景。

- 第五课: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进行回答。

- 第六课:写作练通过写作练,学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题目,要求他们写一篇短文。

- 第七课:文化背景了解研究本课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国家、城市、俗等。

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并展开讨论。

- 第八课:课外拓展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额外的练和研究,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网上资源。

- 第九课:复测试对前几课的知识进行复测试,检查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可以设置选择题或填空题等形式的测试题目。

4. 总结本导学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1-9课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中的活动进行预、复和巩固练,提高对课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汇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汇编

1.春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朗润钻出嫩绿眨眼酝酿鸟巢宛转蓑衣稀疏抖擞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2)比喻姿态优美。

()(3)炫耀。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三、作者简介四、整体感知1、寻找文章的画面美。

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你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理由?3、你在文章中发现了哪些语句优美,试着说说你的理由?4、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是什么?5、你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赶快拿起笔来描述一下吧,至少用上两种修辞。

2.济南的冬天一、学习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镶响晴温情安适狭窄贮蓄着落慈善水藻澄清髻看护妇2、解释下面词语。

(1)响晴:(2)温晴:(3)安适:(4)出奇:(5)秀气:(6)着落:三、作者简介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写了几幅美景,你能试着给他们命名么?3、济南的冬天很美,美在什么地方?根据课文,以“济南的冬天很美,美在----------”的句式来写写你的体会。

4、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3.雨的四季一、学习目标1、研读文章,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感受画面之美。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 副本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 副本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姓名班级1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黄晕.()披着蓑.()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设问导读】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3)薄.烟()薄.弱()薄.荷() A bî B bï C báo(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ã B hâ C huî D huï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完美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完美版)

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淡紫色、白
色……
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1)选词填入文中空白处。
嫩绿 翠绿 草绿 浅绿
(2)解释下面词语。 朦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最新
1《春》导 学 案
学习目标
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1.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2.背诵第 3 至 7 段,要求:准确流利,重音和停连恰当。
1《春》导学案
第 2 课时
一、检查作业 检查背诵:准确流利,重音或停连恰当。 (小组接龙背诵比赛) 二、品味春景之美 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会《春》之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品

初语七上教案执教者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目标:全面了解和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相关内容。

一、导入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们需要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本导学案将帮助你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思考。

二、基础知识梳理在开始学习全册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

1. 教材内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训练- 交际与阅读- 写作与表达- 阅读与鉴赏2. 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注意课文朗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细心品味课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情感;- 多读课外书籍,扩宽词汇量和阅读广度;- 坚持写作练习,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三、课文导读接下来,我们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一次导读。

1. 第一单元传统文化- 《小杨递春联》- 《小状元和大夫》- 《小时了了》2. 第二单元名人佳话- 《贺老板巧计多》- 《屈原写作业》- 《女娲补天》3. 第三单元交通与安全- 《人类的朋友——车》- 《神奇的机动车》- 《交通安全就是生命》4. 第四单元文学与人生- 《奶奶的作文》- 《小强和她的作文》- 《素质教育的影响》4. 第五单元劳动与创新- 《太阳的后裔》- 《小明做饭》- 《劳动创造美好的世界》五、知识巩固通过课文导读,我们了解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知识巩固。

1. 解析词语请根据上述课文,解析以下词语的意思:- 夜幕降临- 好高骛远- 出其不意- 聪明才智- 劳动创造2. 句子理解请根据上述课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小强和她的作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A) 一个女孩如何写作文;B) 老师对作文的评价;C) 小强努力提高写作的经历;D)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10、《论语十则》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和运用已知的材料,了解孔子及其弟子和作品。

2、通过点拨、讨论,获得思想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懂得如何做人。

2、培养学习探究文言文的兴趣和方法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学习难点1、掌握实词的用法。

2、了解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资料链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预习检测(加点的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 )乎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诲女.( )知之乎不知为.( )不知是知.( )也三、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歌咏自然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

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

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

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

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

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春》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填空。

《春》的作者是,原名,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

1927年写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黄晕.()蓑.()衣应和.()斗笠.()朗润.()嘹.()亮婉.转()静默.()舒.()活3.解释下列词语。

(1)卖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风,草。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看,,,,密密地斜织着,。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刚起头儿,,。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一)整体感知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2.文中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有:3.文中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有:(二)问题探究1.“一切景语皆情语”,即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

试谈谈本文的艺术特色。

2.试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春天的。

3.结尾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如果把三个比喻句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导学案

1(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春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 副本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 副本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姓名班级1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23套100页)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全集汇总教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朗rùn() wǎn()转酝酿()() 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二、课内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5.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6.赏读第三段:本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几句是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哪几句是从侧面来写春草的?衬托了春草给人带来的什么感受?7.第四段中作者主要写的是春花,他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方面的特征?三、知识点训练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位下列句子的语言美.(1)盼望着,盼望着……(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四、课堂小结《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抓住春景的特点,描写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其中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春》参考答案:1.润宛 yùn niàng 嘹烘 hè2.zhǎng(涨价) sǎn(零散) yūn(晕车) cáng(捉迷藏)涨散晕藏zhàng(涨红了脸) sàn(散步) yùn(黄晕) zàng(宝藏)3.(1)欣欣然(2)呼朋引伴(3)花枝招展(4)舒活(5)朗润(6)酝酿(7)一年之计在于春4、D 6、(1)朱自清踪迹背影(2)写景抒情江南对春天的赞美热爱生活、积极进取(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4)闭上眼,熟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5.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 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6.先正面写“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种子从肥沃的土壤中发芽,小草悄悄地安静的生长;“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最后两句写出了春草给人欢乐和充满活力的感受,通过春天“人”在春草上的活动,“风”吹拂春草的景象,侧面描写出春草新、嫩、绿的特点,令人喜爱不已.7.四个角度. 自上而下:树上的花,树中的昆虫,树下的野花;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由眼前的花想到了结的果;调动了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突出了春花花色艳,花朵多,花味甜三个方面的特点 .8.(1)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4)运用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5)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6)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7)“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春雨的细密.教学案2 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2.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学法指导1.在阅读文本时,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假如让你写家乡的冬天,你会怎么写呢?不论你会怎么写,请带着你对该问题的思考,再去读《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2.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体味老舍先生所刻画的风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济南的冬天是一幅水墨画,请你尝试着将画境在笔下勾勒出来;3.试着阐述老舍先生所描写的冬天的特点;4.划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简要分析修辞手法在作文时所发挥的作用.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水zǎo() chéng()清宽chǎng ()水藻()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济南()镶上()髻()看护妇()2.解释下列词语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探究3.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4.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几幅动人的图画)?5.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6.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并说出推荐的理由.知识点训练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4)山坡山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8.品味语言. (提示:运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体现了什么感情)(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最美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学习小结《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 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 语言层面写的是济南的“温晴”,所要表达的是济南冬天的温情:“温晴”是所见的外象,是借以表现心象的客体和媒介;“温情”是心象(心灵感受),它蕴涵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审美感受. 文章不惜笔墨写景,实际是抒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蕴、文章的核心.参考答案1.藻澄敞 zǎo zhǎi zhù jǐ xiāng jì kān2.响晴:响:非常. 晴朗高爽,或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安适:安静而舒适.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透明 . 本文意思为清净.3.“温晴”.4.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济南冬天的水色.5.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 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6.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 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句中用“晒”“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7.(1)比喻拟人(2)拟人(3)比喻(3)比喻拟人8.(1)用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赋有生命,表现了冬天济南“暖和舒适”的特点. 写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总体感受.(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围成一圈”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3)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济小山秀气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射下雪景的娇美,蕴含着景中情和内在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案3 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4.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知识链接作者及其散文:刘湛秋,男,(1935-2014),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本集中选的80篇散文,可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超时空的田园心态,篇中无论写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悉. 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学法指导:1.在进入文本之前,请回忆一下,你关心过你家乡的雨天吗?它是怎样的状态,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变化吗?2.阅读过程中,请标记出打动你的句子并进行批注;3.题目为《雨的四季》,可是只有气温有四季变化,难道雨也有四季变化吗?如果有,请分析它们是如何变化的.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棱镜()jìng 粗犷cū()静谧jìng( ) ( )lìn s è( )毛jiémáo ( )沥xīlì()临lì lín 草()cǎoduò咄咄逼人()bīrén 绿()lǜyīnyīn2.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高邈:莅临:咄咄逼人:二、课内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3.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绘的四季的雨的特点.4.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文章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6.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7.冬天的雨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8.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以第四段为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9.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知识点训练10.品析下列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 “这句运用了(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表述出来.示例: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1)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3)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4)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学习小结参考答案1.Léng guǎng mì啬睫淅莅垛 duō茵2.高而远. 邈,高远.来到,来临. 莅,到.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3.春天的雨清新而纯净;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秋天的雨端庄而沉思;冬天的雨自然而平静.4.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突出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5.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6.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 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7.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8.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 或拟人,或比喻,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人胜.9.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10.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11.(1)本具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2)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的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4)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像绿荫的波浪”更加使树生动,形象,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感受.教学案4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积累诗歌常识.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汉族,元代著名戏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古体诗:诗歌体裁的一种.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 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学法指导:1.写景抒情一类的诗歌,重点不在于字词训诂上,而在于感受诗歌的内在魅力,品味作者所营造的审美意象. 因此,不妨将诗歌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力还原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如此更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2.掌握一些常见的意象,如“子规”等.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āng()海(jié)石 sǒngzhì()(cháo)平归yàn()水何dàn dàn()() xiāosè()()2.解释词意澹澹:竦峙:星汉:杨花:客路:二、课内探究3.用/划分这诗的朗读节奏:(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读《观沧海》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5.《观沧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6.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7.《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8.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分析其首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9.《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三、能力训练11.请尝试写写一首小诗.参考答案1.沧碣竦峙潮雁澹澹萧瑟2.水波荡漾的样子;耸立;银河;柳絮;旅人行的路3.(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7.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10.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