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观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观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观察作者:钟晴燕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自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52例,将这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其RBC、Hb、以及Hct等指标差异不明显,在临床治疗后,RBC、Hb、以及Hct等指标研究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在临床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HIA)是较为难治的贫血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针对于AHIA的临床治疗方面,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是其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差别。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要采用输血进行治疗,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52例,将这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6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2~59岁,平均年龄为(37.2±1.5)岁。

对照组26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1~56岁,年龄在(35.1±1.1)岁。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其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主要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给予患者补充维生素C,并且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给予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每次160U,其中包括A型48U,B型44U,O型52U,AB型16U[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105期10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孙雅琴(沈阳二四五医院,辽宁 沈阳)摘要:目的了解用输血手段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资料取自本院2014-2016年期间诊治由自身免疫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抽取4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不规则抗体方式了解其血型以及血清相关特征,根据所得红细胞成分、自身抗体类型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输血治疗。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该手段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不相合红细胞输注次数为69次,其中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共有51次,无效率占患者比例23.5%;O型洗涤红细胞次数为18次,无效率为27.8%,对上述两组数据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并无意义P>0.05;根据患者自身抗体类型进行分类,为免疫球蛋白M组与免疫球蛋白G组,组间输注治疗有效率差异进行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无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方式手段对比,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用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手段治疗同样具备高效安全的优点,对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均有突出保障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5.0730 引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当前临床治疗依然存在较大的难度,此类疾病患者发病机制在于本身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并直接导致机体出现对自身有抵抗反应的活化补体、抗体,对自身有抵抗的活化补体和抗体,可与红细胞发生接触后在其表面吸附,破坏红细胞的表面从而使得机体出现溶血性贫血状况[1]。

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主要采取输血手段治疗,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归纳梳理后了解该治疗措施对此类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自本院2014-2016年期间诊治由自身免疫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抽取40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及疗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及疗效

1 4例 , 并 间 接 抗 人 球 蛋 白 试 验 7例 , 性 率 8 . , 接 间 合 阳 24 直 接 均 阴性 的 5例 , 直接 阳性 间接 阴性 的 5例 。 红 细胞 血 型抗 体
鉴 定 出抗 S F a K 抗 原 1 。 、y 、 例
危 险 性大 , 理 及 时 治 疗 对 于 抢 救 患 者 生 命 及 改 善 预 后 非 常 重 合 要 。本 文 对 20 0 6年 1月 ~ 2 0 0 7年 1月 来 本 院 治 疗 的 1 7例 AI HA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分 析 , 在 探 讨 AI 旨 HA 成 分

自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uommuehmoyi a e a a ti n e lt nmi, c AI HA) 由 于 自身 红 细 胞 构 象 改 变 、 疫 功 能 异 常 或 某 些 遗 是 免 传 因 素 等产 生 的 自身 抗 体 和 ( ) 或 补体 结 合 在 红 细胞 表 面 , 致 导
维普资讯
2 4 49
童 堕 07 1 月第 3 卷第 2 期 0年 2 6 4

临床 研究 ・
自身免 疫性 溶 血 性贫 血 患者 成 分输 血 及 疗效
汤钰 霞 , 忠俊△ 李 ( 第三 军 医大学新桥 医院输 血科 , 重庆 4 0 3 ) 0 0 7
( p rme to o d Tr n f so f n ioHopi l Th r lt r r dia ie st Ch n qn 0 0 7 Ch n ) De a t n f Blo a s u ino Xiqa s t , id Miia a y Me c lUn v riy, o g i g 4 0 3 , ia a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护理方法探讨_0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护理方法探讨_0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护理方法探讨目的进一步研究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可靠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案。

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临床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患者。

全部入选对象共计62例。

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

观察两组实施不同治疗和护理措施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以及临床护理整体满意度情况。

结果实施输血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输血前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本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比较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 输血方法和护理措施1.2.1 输血方法甲组患者给予三洗红细胞(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H20100812)2~4U输注;乙组患者给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H20111201)2~4U输注,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H20111204)20~30mg/d,冲击治疗1~3d[2]。

1.2.2 护理措施甲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乙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相关护理措施[3-4]。

1.2.2.1 心理护理多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宣讲、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对患者出现的各项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和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 输血护理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输血前,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试,确保患者体温在38℃以下才能进行输血。

输血时应由两名护士认真核实供血者和受血者姓名、血型及交叉配血报告,核对血液标签,外观,输血的成分、数量、血型、时间、处理方式等,核实准确后再由护士到患者床头核实受血者信息,然后根据医嘱进行成分输血,输血前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100mL,开始速度要慢,10滴/min。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6例输注洗涤红细胞的ahia患者(a组)和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合并血浆置换的ahia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a、b两组患者输血1周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数量均升高;同组内输血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ahi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合并血浆置换治疗aiha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浆置换;洗涤红细胞【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89-0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需要输血治疗。

本文对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来新余市人民医院治疗的24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aiha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洗涤红细胞的制备采用4℃保存24~72小时的acd或cpd抗凝全血,尽量选择肉眼观察沉淀效果较好,红细胞与血浆层之间能见到白膜层的全血200ml。

经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上海离心机械研究所型号:lc—6m离心机)在4℃5000r/min离心8分钟,分离出上层血浆和白膜层,然后注入0.9%的生理盐水125~150ml,充分混匀后以同样的方法离心6分钟分离出上清液及剩余白膜,再注入生理盐水。

重复上述方法洗涤2次后再用生理盐水配成70%比积的红细胞悬液即为一个单位的洗涤红细胞。

制备后的洗涤红细胞必须在6小时内输完。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I ] 郑继锋. 老 年 冠 心病 患 者冠 状 动脉 介 入 治 疗 术 的临 床 评 价 [ J ] . 全
[ 5 ] 李一平 , 张冬 , 窦克非 , 等. 混合 置人药物洗脱 支架 和裸 金属 支架
治 疗 多 处 冠 状 动 脉病 变 的远 期 疗 效 和 安 全 性 评 价 [ J ] . 叶l 国 循 环 杂志 , 2 0 1 4, 2 9 ( 7 ): 4 9 2— 4 9 6 .
【 中图分类号 】 R 5 5 6 . 6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4 3 7 X. 2 0 1 5 . 0 8 . 0 3 6
差 异无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治疗 后 , 实 验 组 Hb 、 R B C和 HC T均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见

74 ・
可 南 医学 研 究 2 o 1 5年 8月第 2 4卷 第 8期
HEN AN ME DI c AL R ES E A RC H A u g . 2 0 1 5, V o 1 . 2 4

No . 8
术治疗时 , 应做好 术前 准备 , 加强基础病 治疗 , 掌握患者 临床资
料, 询 问是否有脑血管疾病 史 ; 术 中严格控 制肝素剂 量 , 注意患 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 术后 严密 观察 患者病 情变 化情况 , 给予 对症 支持治疗 , 提 高预后效果 , 改善其生活质量 。
表 1 。 表 1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相 关 指 标 比较 ( ±S )
自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 a u t o i m mu n e h e m o l y t i c a n e m i a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输血疗效观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输血疗效观察

率与 白血 病 的发病率接 近 , 约为 2 . 6 2 / ( 1 0万 人 ・ 年) , 且有 4 5 %以
上患者的病程超过 2 年, 血红蛋 白通 常为 5 5 — 6 5
进行直接抗人球 蛋 白试验 , 6 4例患者均 检测为 阳性 , 特异性
。另 外 。 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选也均呈 阳性 , 。 一般 情况下 分布情况可见表 I
自身 免疫 性溶 血性 贫血 , 简称 A I HA, 是 由于 B淋 巴细 胞 功 1 . 2 . 2 检测 方法 进行 的 R h 血型鉴定 、 直接/ 间接抗人 球蛋 白试验 、 自身抗体特异性鉴定 、 乙醚放散试验 、 冷( 热) 抗体 能 出现异 常、 亢进现象 , 以致影 响免疫功能 , 导致其 出现紊 乱并 出 氯喹放散试验 、
然后进行的谱 细胞抗体鉴定 , 结果显示有 2例抗一 c、 3 例抗一 E, 带 来很大 阻碍 , 因为 反复输血 会产生不 规则抗体 , 受免 疫血 型血 者。 例抗 一 E 、 c, 未检测 到其他抗体 。 将患者红 细胞经 乙醚放散 得到 清学特点的影响 , 这些不规则抗体极易被 自身抗体 所掩饰 , 因此 , 1 h血型 、 O型 的红 细胞 进行抗 人球蛋 白试 极 易出现漏检不规则抗体 的情况 , 进而导致溶血性 输血反应 。这 的放散液体 和 已知 的 R
析, 报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直接抗人球蛋 白试验的分布情况 ( 总例数 : n = 6 4例 )
1 . 1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2年 1月一2 0 1 3年 1 月我 院 6 4例 自身免疫性 溶血 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所有患者均在输血前进行实 验检测。患 者 中, 3 8例女性 、 2 6 例男性 ; 年龄 4 2 ~ 7 8 岁, 平 均年龄 ( 6 4 . 3 + 5 . 4 ) 岁;

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及价值

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及价值

医学信息2019年第32卷6月Medical Information.Jun2019Vol.32收稿日期:2019-05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及价值徐辉(辽宁省锦州市中心血站,辽宁锦州121000)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及价值评价。

方法:研究中的80名患者,均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同期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两组患者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模式,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模式下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我国探视新型治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及研究意义。

关键词: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效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自身的B淋巴细胞出现功能异常,导致产生红细胞抗体,破坏机体内的红细胞所致的一种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虚弱、乏力、气短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输血治疗对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中,为了探究输血治疗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的80名患者,均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同期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中,男性有24人,女性有16人,年龄区间在22-67岁,平均年龄为(45.19ʃ2.91)岁,其中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例,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2例,包括淋巴瘤患者有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23人,女性有17人,年龄区间在21-68岁,平均年龄为(45.74ʃ2.64)岁,其中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5例,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5例,包括淋巴瘤患者有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策略探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策略探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策略探讨王登峰㊀田志彬㊀郑正彪㊀刘自安㊀徐战锋㊀宋㊀冰作者单位:457000河南濮阳,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ʌ摘要ɔ目的㊀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通过适合的血型血清学试验,给予科学安全有效输血策略.方法㊀利用体外A B O 血型及R h D 血型定型㊁意外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模拟受血者体内抗原抗体是否发生反应,最大限度让输注的血液成分发挥临床效应.结果㊀通过十余年来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前定型㊁意外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满足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者的临床输血治疗,没有发生一例因输血严重反应的临床事故.结论㊀利用不同的试验方法首先确认受检者的正确血型,筛查出有临床意义的同种意外抗体,确定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是保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科学安全有效输血的有力保证.ʌ关键词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原;抗体;输血ʌ中图分类号ɔR 445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443-01㊀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 u t o i mm u n eh e m o l y t i ca n e m i a ,A I HA )系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所需的最适温度,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A I HA 患者血型定型㊁意外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不确定性,一直困扰着输血科一线实验人员,A I HA 怎么正确定型及交叉配血,针对这类病人怎么科学安全有效输用血液成分,结合十余年来我科室所遇到的A I HA 输血病例现探讨如下.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病例㊀濮阳市各医疗单位2001 2013年送检市血站血型室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样本,其中有温抗体型㊁冷抗体型和混合型.见表1濮阳地区2001 2013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汇总表温抗体+冷抗体型温抗体冷抗体型合计17552294缓解6251748部分缓解820331无效3102151.2㊀试剂与仪器㊀单克隆抗-A ㊁抗-B ㊁抗-A B ㊁抗-D ㊁商用标准A B O 红细胞㊁筛选红细胞㊁谱红细胞均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产品,凝聚胺试剂(台湾贝索),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日本久保田公司),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贝索公司),37ħ恒温水浴箱(江苏金坛医疗仪器公司),45ħ恒温水浴箱(北京衡奥仪器有限公司).1.3㊀试验方法㊀A B O 血型鉴定,R h 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交叉配血均参考文献[2]中方法.2㊀结果2.1㊀A I HA 患者的A B O 定型㊁R h D 血型定型㊀A I HA 患者的红细胞被I g G 温自身抗体包被时,在非盐水介质定型时,可能会发生非特异性凝集;如果患者属于I g M 冷型自身抗体,采集血样注入试管时,温度降低,自身红细胞会很快凝集.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血型定型错误.目前我们常规输血前试验中排除自身抗体对A B O 正定型干扰的方法是:先去除患者红细胞上致敏的自身抗体,再做正定型.1)保温法:将血样从患者体内采出直至试验完成的全过程都控制在37ħ;2)洗涤法:用盐水递增温度(22ħң37ħң45ħ)反复洗涤患者红细胞,直至洗涤红细胞至直抗阴性再做正定型.自身抗体对A B O 反定型的干扰及排除干扰的方法,A I HA 患者如果间抗阴性,反定型不受干扰;如果间抗阳性,可以用自身红细胞或随机O 型红细胞吸收患者血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至间抗阴性后,再做反定型.2.2㊀抗体筛选及鉴定㊀A I HA 患者如果间抗阴性,其血清中无游离的自身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不受干扰;如果间抗阳性,其血清中有游离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会干扰同种抗体的检出.此时若按照常规方法作抗筛及鉴定抗体没有意义,必须先去除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才能进一步作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1)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法:首先要放散掉自身抗体,再用于自身血清吸收,反复放散-吸收,直到吸收后的红细胞直抗阴性,表明自身抗体已完全去除;2)同种红细胞吸收法:采用献血者红细胞反复吸收-放散,直到吸收后的红细胞直抗阴性,表明自身抗体已完全去除.自身抗体存在可掩盖同种抗体,可能引发一次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而鉴定血清内是否有同种抗体存在是十分重要的.若有同种抗体存在,输血应选择缺乏对应抗原的血液.2.3㊀交叉配血㊀A I H A 患者血清中如果没有游离的自身抗体,间抗阴性,主侧配血不受干扰;如果有游离的自身抗体,间抗阳性,主侧配血用常规的方法是永远配不上的.患者的红细胞致敏了自身抗体,直抗试验阳性,次侧配血用常规的方法也是永远配不上的.A I H A 直抗阳性㊁间抗阴性者,证明患者血清中没有游离的自身抗体,不干扰主侧配血.A I H A 直抗阳性㊁间抗阳性者不去除患者血中的自身抗体,主侧配血总是不合,必须先去除患者血中的自身抗体,再做主侧配血.去除血中自身抗体的方法同抗体筛查的预处理办法[3].3㊀讨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A I HA 患者血型正确定型㊁意外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的不确定性,对临床科学安全有效输血造成很大的威胁,如何使这类受血者科学安全有效输血是输血科及临床大夫最为关注的问题.通过从A I HA 的不同类型到怎么进行A B O 及R h 血型正确定型㊁同种意外抗体筛查及鉴定㊁交叉配血的可靠性才是科学安全有效输血的有力保障.临床实践中A I HA 病人因为存在自身抗体的特性,患者以避免输血为最佳.若有输血必要时,应给予维持足够输氧所需的最少量红细胞[4].否则会增加意外抗体产生的风险,增加自身溶血的风险.另外在临床输血中如何确定A I HA 的疗效标准也很重要,缓解标准:48例,患者临床贫血症状消失;部分缓解:31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H B 在80g /L 以上,网织红细胞在5%以下,血清总胆红素测定<34u m o l /L .直抗阴性/阳性.无效:15例,患者治疗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或溶血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能达到部分缓解标准者.A I HA 患者输血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同类型的A I HA 患者通过输血治疗有些疗效很明显,而部分患者疗效不明显或无效.因为目前临床常规输血前试验排除自身抗体对A B O 正定型干扰的方法还有些局限性;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预处理自身抗体也有很大局限性;有时在血清学上相合的血液可能难以获得,而实际上所伴随的同种抗体就可能引起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需证明这种冒险是正当的,此时不应该因为不能找到血清学上相合的血液而拒绝输血.即便是目前先进的D N A 技术或卡式配血技术也解决不了自身抗体干扰A I HA 患者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问题.以上问题临床上要研究㊁讨论㊁达成共识,否则一旦由此引临床输血事故和医疗纠纷,临床的责任将难以界定.参考文献[1]㊀刘景汉.汪德清.临床输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3-264.[2]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87.[3]㊀兰炯采.加强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前试验的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295-296.[4]㊀刘达庄.免疫血液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3344。

观察应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观察应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液、乏力 、发热、黄疸等各种贫血症状则应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对照组 患者 采用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 ,共计输血7 l 例次 ,输注量 6 1 U 试验组采 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 血液置换治疗 ,共计输血7 4 例次,输注量 4 2 u 。
1 . 3效果判定标准 : 对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和不 良反应发生情 进行分
了研究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 以看出, 自 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应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参考 文献
[ 1 ] 陆 紫敏 , 纪 黎 明, 梁萍 , 等. 不 同输血方 法在 自身 免疫 性溶 血性贫 血 患 者 中应用研 究 [ J ] 冲 国输血 杂志, 2 0 1 1 , 2 4 0 ) : 7 5 o 一 7 5 2 .
6 5例 自身 免疫 性溶 血性 贫血 惠 者作 为研 究对 象,随 机 分 为试 验 组 ( 3 3 例 ) 与对 照 组 ( 3 2例 ) ,对 照组 患者 采 用去 白红 细胞 悬液 输血 ,试
验 组 采用三 洗 红细胞输 血联 合血 液 置换 治疗 ,对 两组 患者 的输血 有 效率 和不 良反 应 发生 情况进 行 分析对 比 。结 果 研 究结 果显 示 ,试验 组 输 血有 效率 显著 高于对 照 组 ( P < 0 . 0 5 ) ,两组 患者 不 良反应 发 生情 况 比较 无明 显差 异 ( P > 0 . 0 5 ) 。结 论 自身 免疫性 溶血 性 贫血 患者应 用三
斑 狼疮和 6 例淋 巴瘤 ,另外 l 4 例 为原 发性贫 血。两组 患者一般 资料 比
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1 . 2方法: 输血操作者应注意掌握输注红细胞指征,本次研究界定红细胞 的阈值为6 0 g ,如果患者红细胞低于阈值以及患者出现头晕、深棕色尿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接受输血治疗后的作用及效果。

方法本次8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病症均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判定符合纳入标准后,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组(40例)行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对照组(40例)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观察分组治疗后,各组治疗有效率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后予以对比,来判定治疗的有效性。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39(97.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29(72.50%)对比显高,P<0.05 检验结果有意义。

研究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在内的各项指标对比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数据处理P<0.05,检验结果有意义。

结论输血治疗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治疗中,临床疗效具有可行性,对患者控制病情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故此项治疗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治疗效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较为多见的获得性溶血性疾病[1]。

该病患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B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系统在人体出现紊乱,造成(产生)自身抗体或活体的(激活))补体,从而引起红细胞被破坏,导致疾病的恶化。

溶血性疾病病情发展速度并不快,贫血是常见且主要的表现,受贫血情况(程度)的影响,患者会有心慌、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出现,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应及时接受输液(删掉)治疗以缓解症状。

本文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接受输血治疗的作用及效果(反应及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8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病症均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判定符合纳入标准后,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组患者患病年龄22-64岁,年龄均数(43.24±2.54),包括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参照组患病年龄24-65岁,年龄均数(45.12±2.26),包括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后得出无意义P>0.05。

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效果评价

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效果评价

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血液置换输血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

方法:择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收救治的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共70例,计算机随机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结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血液置换输血治疗。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经过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后,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效果指标的改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效果前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引起产生了红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被加快,造成机体出现贫血情况[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后,患者会出现的临床表现有心悸、头昏、乏力、气短、身体虚弱等,严重者甚至波及患者生命安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应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针对该病的主要方法是进行输血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统一[2]。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观察统计,旨在于探究血液置换输血治疗方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70例发生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均选自于本院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收诊治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5例。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均符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对患者的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改善其因心室肥厚所致的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8]。

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该药通过在肝脏中转换为有活性的代谢物贝那普利拉来抑制血管紧张素Ⅰ与血管紧张素Ⅱ之间的转化。

该药还可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和醛固酮的分泌,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压力和血管阻力。

贝那普利对患者的心率影响较小,患者用药后的安全性较高[9]。

有研究指出,联用左旋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协同增效、药物见效快、作用持久及安全性高的特点[10]。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其血压水平,提高其临床疗效,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1] 巴观平,王峰.贝那普利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12):76-78. [2] 吴杰华.尼可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15):17-18.[3] 阿瓦妮萨·阿卜杜喀迪尔,买提库尔班·买吐送.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0):64.[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王文.2011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6(15):1101-1115.[6] 叶智勇,郑夏妹,郑尚荣,等.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5):686-689.[7] 王华琴,张春连.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8,24(16):67-69.[8] 谭欣,李本福,李万清.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59-60. [9] 刘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2):133-134.[10]罗强.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12):29,30.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尹 薇(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摘要]目的:探讨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

利用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利用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利用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行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入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所接收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共66例,通过双盲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3例。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输血前后的各项指标。

结果总有效率分析中,研究组总有效率87.9%优于对照组69.7%,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输血前各项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压积率)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输血后,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为(87.22±6.09)、(2.85±0.64)以及(27.46±2.36),对照组上述指标为(83.60±5.88)、(2.50±0.53)、(25.46±2.92),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结论通过输血疗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症治疗的效果显著,临床总有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临床指标显著改善,推广价值存在。

关键词:输血疗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效果分析作为血液科的多发病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主要是因B淋巴细胞功能运转阻碍。

出现抵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损害,引起病症出现[1]。

在贫血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气急无力以及全身无力的情况,针对于此,本文通过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予以输血治疗,评定临床有效价值。

1 基线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66例,通过双盲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33)和参照组(n=33)。

入选原则:头部眩晕;浑身乏力以及出现深棕色尿液;排除依据: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病症。

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45.22±10.32)岁,原发性19例,继发性14例,其中包含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淋巴瘤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以及传染性单核细胞2例。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计算结果均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的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患者中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血方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三洗红细胞;疗效【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56-0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贫血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虚乏力、头晕气短以及心悸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地、积极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当前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方案中,输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种疗效非常明显的治疗方法。

但有文献表明不同的输血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不尽相同[1],故我院就此展开了对比性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对本次研究作如下详细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为76岁,年龄最小者为29岁,平均(47.6±5.4)岁,男女患者分别为38例、22例。

6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其中原发性24例,继发性36例;60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4例,淋巴瘤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份输血治疗体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份输血治疗体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份输血治疗体会(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需要输血治疗,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现将一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时交叉配血不合体会报道1患者:赵某,女,57岁,20XX年5月22日入院,缘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及全身乏力症状,并伴有面黄。

曾于我院住院治疗,行骨髓穿刺及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给予药物对症及输血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后出院后一直未正规治疗。

一月前自觉乏力症状再发,并伴有面色发黄,巩膜轻度黄染,眼睑苍白,口唇稍苍白,无发热畏寒、无呕血黑便、无咳嗽咳痰、无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1012/L,血红蛋白55g/L,血小板259×109/L,白细胞×109/L,分类正常,尿常规尿胆原16umol/L,生化检查总胆红素/L,直接胆红素/L,间接胆红素44umol/L,网织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为了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行输血治疗。

输血治疗原则是输用红细胞,因全血交叉配血:凝聚胺法,试剂采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主侧交叉配血阴性,次侧++~+++,将病人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与多人份供血者血清交叉配血,主侧阴性,次侧仍为++~+++,考虑为冷凝集素所致。

后用37℃的温盐水反复洗涤患者的红细胞数次后,又选用洗涤红细胞在372输注1U洗涤红细胞进行缓慢地温输注,同时给予大剂量激素泼尼松治疗,次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为64g/L,后又观察1-2天,患者血常规血红蛋白呈上升并保持相对稳定,提示无溶血加重,结果显示洗涤红细胞缓慢温输注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AIHA疗效显著,继续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

整体护理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0T11:16:39.9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作者:郭静[导读] 目的:分析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价值郭静阆中市人民医院,637400【摘要】目的:分析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治疗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成分输血治疗,然后将接受整体护理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结论:将整体护理应用于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整体护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分输血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难治性贫血,指的是机体B细胞免疫调控出现异常,产生了自身抗红细胞抗体并与其表面的抗原相结合,从而将补体活化,巨噬细胞激活,加速了红细胞的破坏[1]。

通常患者发病较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必须要通过及时输血来挽救患者的生命[2]。

为进一步提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对整体护理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研究。

现具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然后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临床资料建立完整。

在接受整体护的理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9,年龄范围17-69岁,平均年龄(42.51±7.23)岁,原发患者13例,继发患者17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5,年龄范围15-70岁,平均年龄(43.08±7.79)岁,原发患者10例,继发患者20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徐泉元【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6(029)003【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方法:回顾性探析某院接收治疗的4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对患者采纳应用成分输血方式,对其临床供参考依据的材料实行回顾性解析。

结果:4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显示阳性38例(79.17%),合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2例,16例患者采纳应用成分输血联合PE 治疗,14例治愈,2例救治无效死亡。

结论: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纳应用 WRBC 输注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value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Methods:Select 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received by a hospital,give them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ir clinicaldata.Results:Among the 48 patients,38 case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in direct coombs test(79.17%),22 ca-se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in combined indirect coombs test.1 6 cases accepted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combined with PE treatment,14 cases were cured and 2 casesdied.Conclusion:Treating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with WRBC combined with plasmapheresis has remarkable effect and is worth to be promoted.【总页数】2页(P374-375)【作者】徐泉元【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昌县人民医院孝感 432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6【相关文献】1.对进行成分输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 [J], 黄艳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及疗效 [J], 汤钰霞;李忠俊3.成分输血对治疗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J], 许国华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J], 许丽影;赵巍;孙硕5.成分输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综合护理效果 [J], 梁传丽; 简黎; 李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试析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试析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试析发表时间:2018-11-17T13:31:16.96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作者:黄小煌[导读]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51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不同的输血方法,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三组,每组患者17例,第一组为甲组,行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式,第二组为乙组,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输血方式,第三组为丙组,行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的输血方式,在输血治疗前后,检测比较三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胆红素,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输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明显上升,网织红细胞、胆红素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丙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高于甲组、乙组,网织红细胞、胆红素低于甲组、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丙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洗涤红细胞联合置换血浆的输血方式对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行之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方法;疗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作用于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1]。

该病导致严重贫血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时,选择合适的输血治疗方式至关重要[2]。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式治疗,探究不同输血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具体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在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51例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9~74岁,平均(54.32±3.62)岁,有原发性贫血患者17例,继发性贫血患者34例,继发性贫血包括淋巴瘤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6例输注洗涤红细胞的ahia患者(a组)和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合并血浆置换的ahia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a、b两组患者输血1周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数量均升高;同组内输血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b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ahi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合并血浆置换治疗aiha
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浆置换;洗涤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89-0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需要输血治疗。

本文对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来新余市人民医院治疗的24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aiha成分输血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洗涤红细胞的制备
采用4℃保存24~72小时的acd或cpd抗凝全血,尽量选择肉
眼观察沉淀效果较好,红细胞与血浆层之间能见到白膜层的全血200ml。

经用低温冷冻离心机(上海离心机械研究所型号:lc—6m离心机)在4℃5000r/min离心8分钟,分离出上层血浆和白膜层,然后注入0.9%的生理盐水125~150ml,充分混匀后以同样的方法离心6分钟分离出上清液及剩余白膜,再注入生理盐水。

重复上述方法洗涤2次后再用生理盐水配成70%比积的红细胞悬液即为一个单位的洗涤红细胞。

制备后的洗涤红细胞必须在6小时内输完。

1.2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系新余市人民医院需要输血的aiha住院患者,共24例,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5-81岁。

本组病例按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判定[1]。

其中原发性aiha 15例,继发性aiha 9例,患者多表现为头昏、乏力、发热、黄疸、尿色加深等为首发症状,其中贫血100%。

所有病人均有输注洗涤红细胞悬液,其中8例合并血浆置换治疗。

1.3 方法
所有aiha患者均给予激素治疗,16例输注洗涤红细胞的ahia 患者为 a组,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合并血浆置换的ahia患者为b 组。

a、b两组患者输血1周后,观察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
数量变化,以及患者贫血症状及体征。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

3 讨论
aiha是由于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活化的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表面,致使红细胞破坏加速而产生的溶血性贫血。

在常规治疗中,对于中度和轻度的溶血性贫血,可以不必输血,绝大多数患者用足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严重溶血时,红细胞压积下降至0.15以下,血红蛋白<45 g/l时应立即输血,以防止患者发生严重缺氧。

现代输血中,成分输血特别是洗涤红细胞的输注及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

由于本制品中的血浆已基本除去,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大部分除去,故可以减轻或消除因免疫作用引起的种种输血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输血反应的机会极少[2]。

对于aiha,特别是重症aiha病人,输血是重要的支持疗法。

aiha常规治疗是用类皮质醇激素来抑制这种自身破坏的免疫反应,当激素无效或需要大剂量激素维持时副作用大,治疗抢救时就比较棘手[3],使用血浆置换配合小剂量类皮质醇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血浆置换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疑难重症疾病的有效手段[4],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能快速清除体内抗体,从而达到抑制红细胞破坏的作用,同时可减少由于大量溶血而导致的血清胆红素增高所致的严重肝细胞损伤等并发症,结合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对处于紧急状下的患者有快速确切的效果。

血浆置换能把人体循环中的致病物质分离并丢弃或改变抗原抗体之间量
的比例,直接有效地去除患者血液中直接造成溶血的有害血浆,因
此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情况下应及时采用血浆置换。

本观察结果显示,aiha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1周后hb和rbc较之前都分别升高,但合并血浆置换的患者比较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8例患者激素及输注洗涤红细胞悬液,合并血浆置换治疗后,7例患者贫血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多次复查为100g/l以上,红细胞3.0×1012/l以上,疗效明显,症状缓解出院,有效率达87.5%,表明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治疗aiha的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8-71.
[2] 肖星甫主编.输血技术手册[j].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75~177.
[3] fumani h.corticosteroids and plasma exchange in multiple sclerosis[j].nenrol,2008,255(26):36.
[4] 刘文励,康锦治,魏素芹,等.血浆置换治疗在某些难治性疾病中的应用[j]。

中华内科杂志,1990,29(3):1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