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土的渗水性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土的渗水性
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3、倒水的动作不能太猛,要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否则水把土壤冲散会影响渗水速度;
4、倒好水后千万别晃动过滤器或搅动土壤。
4.观察比较
1、仔细观察水分渗透到过滤器下层的情况;
2、将渗下来的水分别倒进量筒量出体积,进行比较记录。
5.实验总结
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6.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
2、在过滤器上端的底部各放上一块纱布,以防泥土漏到下面的塑料杯中。
3、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得过于板实。
3.倒水
1、三个过滤器中加入的水应同样多,水量80毫升效果较好;
2、倒水时,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观察土壤样品
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仔细观察。
2.放土
1、提供实验器材:过滤器。(工具箱中有)

四年级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9份

四年级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9份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液体溶解于水的方式也不同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0~15毫升的水。 2、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实用油,充分震荡 后,静置一会儿。 3、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 名称 试管 滴管 醋 酒精 食用油 水 仪器使用情况 正常 损坏及原因 实验效果 注:此表由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实验员保管 单位 个 支 数量 3 3 备注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了解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
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 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2、重复实验3次。 3、观察
名称 筷子 烧杯 水
单位 根 个
数量 1 4
备注
实验小结
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不同
仪器使用情况 正常 损坏及原因 实验效果 注:此表由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实验员保管 教师 意见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 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听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 的效果。
名称 音叉 音叉锤 铝箔 木质米尺 尼龙绳 棉线
单位 个 个 张 把 根 根
数量 1 1 1 1 1 1 仪器使用情况
备注
实验小结
使用铝箔听不到音叉的声音,感受不到音叉的振动。 使用木质米尺听到音叉的声音较小,感受到音叉轻微的振动。 使用棉线听到音叉的声音较高,感受到音叉较强的振动。 使用尼龙绳听到音叉的声音高,感受到音叉强烈的振动。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通过实验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 名称 烧杯 钥匙 搅拌棒 水 洗发液 胶水 仪器使用情况 正常 损坏及原因 实验效果 注:此表由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实验员保管 单位 个 把 根 数量 2 2 2 备注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实验 )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实验 )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学校
班级
—年级—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P28-29)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找到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实验器材
土壤、放大镜、培养皿、筛子、实验盘、水、烧杯、玻璃棒、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初步观察土壤的组成。
2.取干燥的土壤,倒入筛子中筛,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沉降物的分层情况。
4.将湿润的土壤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将干燥的土壤置于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论
我发现:初步观察土壤的主要组成泥土颗粒;取干燥的土壤,倒入筛子中筛,筛子上面有大块石子和大颗粒的沙,筛子下面漏下细颗粒的黏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到沙子沉到水底,黏土漂浮水中,其他细小轻质杂物漂浮水面;将湿润的土壤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放在阳光下过一会观察到塑料袋壁上有小水珠;将干燥的土壤置于水中,观察到从土壤里冒出小气泡。
班级
—年级—班
实验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
比较不同土壤类型的渗水性(P32)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土壤类型其渗水性是不同的,渗水性由强到弱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器材
矿泉水瓶、湿巾纸、橡皮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
实验步骤
L用矿泉水瓶做3个相同的漏斗。
2.往漏斗中装入等量的三种不同土壤,并做好标记。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实验器材
天平、皮球、打气筒
实验步骤
L给皮球打足气。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一、引言教师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亲自操作实验装置,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则是对演示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就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的编写要点进行探讨。

二、实验背景在编写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背景。

这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装置的简要介绍。

通过明确实验背景,可以让读者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解释做好准备。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部分,应详细记录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这包括实验所需材料的准备、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试过程,以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步骤。

对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进行说明。

通过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部分,应详细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到的数据。

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应进行相应的说明。

通过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效果和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讨论在实验讨论部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包括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和实验数据的意义进行探讨。

同时,还可以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实验讨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实验结果的科学价值。

六、实验总结在实验总结部分,可以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这包括对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及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对实验的意义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实验总结,可以让读者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为今后的实验设计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七、结语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是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示实验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日期: 2023年10月26日实验地点:高中化学实验室实验教师:王老师实验班级:高一(1)班实验目的:1. 掌握氢气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实验原理: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

反应方程式为:\[ \text{Zn}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ZnSO}_4 +\text{H}_2 \uparrow \]实验仪器:1. 锌粒2. 稀硫酸3. 试管4. 单孔橡皮塞5. 水槽6. 火柴7. 集气瓶8. 澄清石灰水9. 酒精灯10. 烧杯11. 滴管实验步骤:1. 将锌粒放入试管中。

2. 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

3. 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并用集气瓶收集氢气。

4. 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火焰颜色。

5.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将集气瓶中的氢气导入烧杯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1.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逐渐增多,速度加快。

2.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点燃氢气,火焰为淡蓝色。

4. 将氢气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备了氢气。

2. 氢气具有可燃性,火焰为淡蓝色。

3. 氢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讨论:1. 氢气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本实验选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该方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2.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等领域。

3. 在进行氢气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爆炸事故。

实验反思:1. 本次实验中,我在观察气泡产生过程中,未能及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导致部分氢气逸散。

2. 在点燃氢气时,我未能及时关闭酒精灯,导致火焰过大,影响实验效果。

改进措施:1. 在观察气泡产生过程中,提前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避免氢气逸散。

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doc

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doc
1.制作检测电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路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导电性能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
到看清彩虹为止。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此实验也可直接用三棱镜代替,更具可操作性。1、在室外阳光下平稳放置三棱镜;2、轻轻转动三棱镜,使光线投射到室内或暗处的走廊墙壁上;3、观察光的颜色。)
2.合成彩色光1.指导学生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实验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实验结论: 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实验序号:10
实验内容: 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
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介绍月相盒
操作要点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中月相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
2.研究不同透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镜子成像的特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镜子成像的特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供实验材料
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2.交流实验方法
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3.实验研究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实验地点:________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装置与材料:五、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详细描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装置的搭建等。

2.实验过程:按照具体实验步骤进行描述。

3.注意事项:描述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安全操作、实验条件等。

4.数据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详细的计算、整理。

5.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1.实验结果:列举实验中观察到的重要结果。

2.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并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七、实验总结:1.实验心得:谈论在本次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并提出一些建议。

2.实验改进:根据实验心得和总结,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附:实验相关数据记录表(以下是一个实验报告单的示例)实验日期:2024年3月15日实验地点:XXX实验室一、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二、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测量,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三、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相互中和,生成化学键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四、实验装置与材料:1.装置:酸碱中和反应装置(包括酸碱溶液投加装置、反应容器等)。

2.材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纸、酚酞指示剂。

五、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瓶子中,并标明浓度。

2.实验过程:a.取一定量盐酸溶液倒入反应容器中。

b.用滴管向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同时观察溶液的变化。

c.当溶液呈中性时,停止滴加,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d.重复实验步骤a-c,分别取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进行实验。

3.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的溅入皮肤和眼睛。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1.实验结果: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质发生变化,pH值逐渐趋近于72.结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地球的内部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铁钉生锈了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序号:1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序号:6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序号:8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序号:10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版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日食和月食
实验时间
5月4日
实验目的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仪器器材
挂图、课件
仪器器材
放大镜
实验过程
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树叶、报纸、纸等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树叶、报纸、纸等物体,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实验结果
发现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呈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4月6日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仪器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铁钉、螺栓等
实验过程
1、将第一个瓶子中灌满清水,放进钉子后加盖,用蜡烛油将瓶口的缝隙封严。
2、将第二个瓶子的内壁尽量烘干,放进钉子后迅速加盖并密封。
3、将第三个瓶子内灌进少量的清水,放进钉子后有一部分在水面外,不封口,使其与外面的空气接触。
4、将上述装置放到同一个地方,留待观察。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实验结果
学生了解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铁锈
实验时间
4月6日
实验目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1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1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序号:1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序号:6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序号:8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序号:10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搞一名大科学家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教师模拟、学生操作方式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内容:蜗牛观测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实验类型:教师放到食物展位上展现实验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奇妙的水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实验类型:教师模拟实验、学生操作方式实验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奇妙的水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方式实验,可以喷气的水和可以飘浮的水为教师模拟实验,水的熔化实验为学生操作方式实验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可以喷气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气的距离将近,下方小孔的水喷气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水的压力越高,所以箭不远;孔边线越高,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箭得最北。

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

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

“曹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总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1、怎样抬高讲台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火柴盒、牙签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课题:5、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器材: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器材:A4纸1张、小纸盒1个、钩码若干、木块2个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内容:观察岩石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1、认识常见岩石实验器材:岩石标本若干、放大镜、稀盐酸(也可用醋代替)、烧杯、滴管、镊子、白纸、小木锤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班级:实验时间:杠杆平衡实验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我这样做: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5.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 1.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注意不要把钩码乱丢乱放,不要砸伤。

实验名称:杠杆和轮轴实验器材:螺丝刀每组一把、扳手每组一把。

我的猜想:杠杆和轮轴都能省力我这样做:1.选几名力气小的同学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得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

2 让全班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游戏,再让同桌的学生试一试,让大家都当一回“大力士”。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用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用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班别:组长: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尾部挂重物,可以降低它的重心,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班别:组长: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班别:组长: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得越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班别:组长: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

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班别:组长:实验内容:研究纸年级: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纸实验器材: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纸的特点主要有:1、沿着报纸纹路裁出的纸条更结实,逆着纹路的纸条易断;2、被撕过的纸的边缘是有很多毛毛的纤维,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3、纸的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4、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纤维分布的疏密有关系,而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和纤维的分布方向以及纤维本身的结实程度有关。

《比较八大行星的大小》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比较八大行星的大小》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标题:《比较八大行星的大小》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摘要: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通过比较八大行星的大小,对学生进行了直观的教学,增强了他们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本实验采用了简单易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比较过程,达到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比较八大行星的大小,了解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大小差异,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认识。

2. 实验材料- 包括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模型或图片;- 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

3. 实验步骤步骤一:教师将各个行星的模型或图片摆放在显示屏上,让学生观看并做好记录;步骤二: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每个行星的大小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步骤三:通过学生自行测量和比较,得出各个行星的大小,进行整理和总结。

4. 实验结果通过学生的观测和测量,得出以下结论:- 太阳系中行星的大小存在差异,其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学生们在比较过程中获得了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5.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采用了直观的比较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和比较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太阳系结构的认识。

实验结果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对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之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实验活动,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天体运行规律和太阳系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结语:本次实验通过比较八大行星的大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对太阳系结构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年级青岛版用皮肤感知物体的特征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青岛版用皮肤感知物体的特征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青岛版用皮肤感知物体的特征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一年级青岛版用皮肤感知物体的特征科学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通过皮肤感知物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实验材料:1.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张、木头、玻璃、塑料等。

2. 盲目带。

实验步骤:1.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在桌上。

2. 让学生依次用手去触摸每个物体,并观察和描述感觉到的特征。

3. 让学生猜测每个物体是什么材质做的。

4. 用盲目带蒙住学生的眼睛,再次触摸每个物体,并尝试猜测物体材质。

5.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和描述的结果。

实验结果:1. 学生通过触摸物体,能够感知到物体的特征,如光滑、粗糙、冰冷等。

2. 学生能够用触摸的特征判断物体的材质。

3. 盲目带蒙住眼睛后,学生的物体识别能力有所下降,但仍然能够通过触摸特征进行判断。

实验讨论:1.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进一步认识到皮肤是感知物体特征的重要器官之一。

2. 学生在交流观察结果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盲目带的使用能够加强学生对触摸特征的依赖,进一步培养触觉感知能力。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皮肤是感知物体特征的重要器官之一。

2. 通过触摸物体,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特征,并且判断物体的材质。

实验意义: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描述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触觉感知的认识。

同时,通过交流观察结果的过程,学生能够锻炼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这个实验可以作为一年级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身体感知器官的作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七色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七色光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2.合成彩色光实验
1.指导学生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3.转动陀螺,学生观察记录。
3.滤光实验
1. 演示:将红颜色的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然后罩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2.将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分别罩在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3.让光投射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提供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
2.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实验方法:
将平面镜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镜子固定;
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为止。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此实验也可直接用三棱镜代替,更具可操作性。1、在室外阳光下平稳放置三棱镜;2、轻轻转动三棱镜,使光线投射到室内或暗处的走廊墙壁上;3、观察光的颜色。)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4、七色光
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骤
操 作 要 点
1.巧造彩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演示教师姓名张洪桃
班级
五年级(2)班
合者:
日期:
2018年月4日
实验名称:
研究齿轮得转动、链条转动得特点
实验目得:
1.知道什么就就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得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与齿轮传动得结构与功能。
实验器材: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实验过程:
(步骤及分析)
1、组装链条传动装置:
(1)把大小不同得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用链条圈(或瓦楞纸条圈)套在两个齿轮得外围;
(2)把大小不同得两个齿轮向两边拉,使齿轮绷紧链条圈(或瓦楞圈)
2、观察链条传动得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得方向与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结论:
链条传动特点就就是齿轮转动得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得速度比小齿轮慢。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演示教师姓名张洪桃
班级
五年级(2)班
合作者:
日期:
2018年6月13日
实验名称:
人体得神经系统
实验目得:
1、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与神经就就是怎样协同工作得。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得过程。
实验器材:
人体神经图纸、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水杯、暗袋、漫画、大头针橡皮
实验过程:
(步骤及分析)
结论:
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与神经就就是怎样协同工作得,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得过程。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演示教师姓名张洪桃
班级
五年级(2)班
合作者:
日期:
2018年6月20日
实验名称:
感觉
实验目得:
1、了解各种感官得作用。
2、知道人体得各种感觉就就是对外界得反应。
实验器材:
不透明得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吸管
2、第一次垫3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得示数。
3、第二次垫上6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得示数。
4、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6、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得秘密。
结论: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演示教师姓名张洪桃
班级
五年级(2)班
合作者:
日期:
2018年3月19日
实验名称:
斜面得作用
实验目得:
1.知道斜面也就就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得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2、知道斜面得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得应用。
实验器材:
小车、拉力计、书本、知尺
实验过程:
(步骤及分析)
1、测出垂直提升小车所需得力;
实验过程:
(步骤及分析)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得物体。
3、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结论:
探究了视觉、听觉、味觉与嗅觉等得形成过程。
1、游戏:根据教师指令与动作,做出相反得动作。
2、我们游戏,从我们得耳、眼接受刺激到四肢作出反应,其中得信息传递过程就就是怎样得呢?请您们分组用水彩笔在人体神经图上画一画,用线与箭头来反应信息传递得过程。
3、知道神经在全身得分布情况及作用。
在对神经分布情况了解得情况下,自主探究神经传导活动得过程。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得神经反应速度并进行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