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民族理论测试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选择题目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 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 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 民族群体之间D. 民族个体之间2.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
A.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 加快经济文化发展C. 提高文化教青水平D. 扩大民族干部队伍3.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4.在民族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 C )A、共同语言B、共同文化C、共同生产方式D、共同心理认同5. 下列民族中哪个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 C )A.门巴族B.珞巴族C.基诺族D.仫佬族6. 以下选项属于民族基本特征的有(ABC )A.共同语言B.共同文化C.共同心理认同D.共同血统7. 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是( A )A.战争、暴力冲突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D.产品交换的发展8. 民族形成的时间是( A )A.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时B.人类产生时C.原始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9. 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序列是( A )A.氏族-部落-民族B.胞族-氏族-民族C.胞族-部落-民族D.部落-胞族-民族10. (D)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人们共同体。
A.氏族B.胞族C.部落D.部落联盟11. 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C.民族精神D.经济发展12. 一般来说,民族形成的时间是(B )A、原始社会B、奴隶制社会C、封建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3. 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是(ABC)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出现C.产品交换的发展D.军事冲突14. 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的社会现象是(D)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15. 下列属于民族异态发展的表现是(ABC)A.民族发展极度缓慢B.民族发展停滞C.民族出现暂时倒退D.民族协调快速发展16. 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CD)A.问题越来越多B.矛盾越来越尖锐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日益增多17.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区别是(ABCD)A.发生的时间不同B.发生的范围不同C.发生的结果不同D.实现的途径不同18.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B)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19. 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0. 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BCD)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21.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BCD)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泛民族主义2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BCD)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23.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C)A.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B.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C.民族间的差异和发展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灭D.各民族间在经济生活中还未实现共同富裕2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的论述中正确是的(D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完全消失B.社会主义时期,在一定条件下尚存的阶级斗争并不会再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C.社会主义时期,像私有制社会那种造成民族问题的许多社会因素依然存在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已经消失,民族问题的性质和以往已经不同了2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A )A.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事业B.解决东部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问题C.国家怎样向民族地区给予更多公共财政支持的问题D.各民族间由于某些思想观念引起的现实的矛盾和纠纷2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和思想保障就是(A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B.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D.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27、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 ABC)A、民族利益B、民族权利 c、民族发展问题 D、民族矛盾问题28.要消灭民族压迫,就必须要首先消灭( CD)A.民族组合 B.民族同化C.剥削制度D.阶级压迫29.下列有关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论点正确的有(ABC)A.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社会原因B.民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C.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问题就是民族问题30.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而(ABD )则是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民族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
而和平形态是民族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
我国古代和平的民族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四种主要形式:
1、和亲:指封建王朝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
汉唐两朝与游牧民族君主和亲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2、会盟:民族政权双方以缔结和约的办法来结束双方的军事行动,如宋辽澶渊之盟。
会盟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成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
3、互市:民族间经济贸易的主要形式,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
互市场所一般设在边境地区。
4、通贡:官方的经济贸易形式。
少数民族为了获得生活必须品,向中原王朝求贡。
封建王朝的开明国策
诸葛亮注重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西南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任命少数民族领导人为地方官员,在北方实行集米政策。
中国南部和中部实际上是自治区。
唐朝政府承认周边各民族的政治自治,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各民族的地方官员都是地方统治者。
许多民族地区实际上是唐朝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知识点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知识点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维护好我国各民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体现在历史学科中,也是需要我们
特殊记忆的。
在2016年的高考中,小编认为一定会有相关题型出现,这部分题型的难度相对来说不是很大,所以同学们不可忽视这部分的知识内容,一
定要准确记忆,下边就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相关知识点,供同
学们来参考。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1、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2、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农业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发生战争。
二、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1、同一国家内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2、不同民
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1、和平和亲——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互市——由官方控制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互市场所一
般在边境地区。
会盟——两个民族政权以缔结“和约”或“和议”的办法来约束
双方的行动。
2、民族关系的主流、总趋势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
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开发祖国。
各民族人民在互相学习和
交流中,在共同的劳动中,共同反抗斗争中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民族融合的概况: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
兼并战争加强了华夏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发展时期。
在统一的国家范围内,各民族之。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1)民族群体(或其部分)出现的民族与民 族之间的关系;
(2)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表现的 民族关系;
(3)其他曲折的方式表现出的某种民族关系。
3.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
(1)由发生联系的民族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 阶级构成等方面的条件所决定的; (2)受当时社会总的民族问题情况的影响。 我国的具体情况: 一、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完成之前) 二、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族间的交 往联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竞争机制影 响民族关系的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与协作、互助的 协调,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1、世界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普遍;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 (3) 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
(1)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 上的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2)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 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
(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 领域竞争增强并存;
(4)民族共同发展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 大的趋势并存;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1、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2、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 的共生性。
第三节 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一、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 1、 一般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 时代过程、国际大环境与国内政权、国内小环境 的因素;物质因素与文化因素等。 2、民族关系的宏观影响因素:民族自身因素、社 会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3、民族关系的微观影响因素:民族的语言、文化 交流,民族通婚等。
民族理论08试卷A
注意事项: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9.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10.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11.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建立了民族自治区A.3个B.4个C.5个D.6个1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A.80%左右B.64%左右C.45%左右D.27%左右13.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A.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B.正确执行民族团结政策C.大力举办民族教育D.各民族一律平等14.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实施范围是我国135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
这项工程的名称是A.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B.兴边富民C.国防建设工程D.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工程15.克拉玛依油田位于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16.旗袍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服饰A.汉族B.满族C.蒙古族D.瑶族17.《阿诗玛》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长诗A.傣族B.苗族C.白族D.彝族18.好来宝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曲艺A、哈萨克族B、朝鲜族C、撒拉族D、蒙古族19.泼水节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节日A.京族B.壮族C.傣族D.苗族20.“那达慕大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节庆活动A.柯尔克孜族B.俄罗斯族C.塔塔尔族D.蒙古族21.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之一,他的民族成分是A.汉族 B.蒙古族 C.满族 D.水族2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有A.8个B.9 个C.10 个D.12个23.“芦笙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重要节庆A.苗族B.瑶族C.畲族D.布依族24.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其处罚为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C.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5.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自治州A.30个B.35个C.25个D.20个26.、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战略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的民族成分是A.蒙古族 B.苗族C.侗族 D.土家族27.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的共同因素A.在逐渐增多B.在逐渐减少C.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D.正在消失28.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29.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注意事项: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综合测试二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 .民族问题是随着()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7.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8.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9.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10.只有进行()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11.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12.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13.民族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的需求。
14.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问题。
15.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16.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17.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公里。
18.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制度、()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制度等。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库(2015年2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单项选择题题库1.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
D.斯大林2.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C.自然3.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
D.和谐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D.经济利益5.我国大陆地区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B.31个6.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B.民主集中制7.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D.对口支援8.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10.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B.族类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D.民族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C.民族群体之间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C社会因素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D.14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民族理论
1.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对)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对)3.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对)4.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5.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6.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对)7.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8.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对)9.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对)10.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对)11.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对)12.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13.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14.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对)15.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对)16.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对)17.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18.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19.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改成民族观)20.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201907)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
1、北方主要少数民族:
(1)匈奴族:兴起(蒙古高原)、发展(战国、秦、两汉)、分裂(东 汉初)、内迁(南匈奴)(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
(2)鲜卑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386 年北魏)
(3)氐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发 展(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突厥族:兴起(阿尔泰山)、强大(6世纪中期)、分裂(隋)
; 百安居装修 https:/// 百安居装修 ;
宋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 7.改封谯国公 及被任遇 被封为左虞侯 车骑将军 [9] 《旧唐书·侯君集传》:君集初破高昌 张嘉福 ▪ 2019年7月0年(贞观十四年) 都是幸存之后被称.贼众奄至 资用丰给 [29] 有人以白 3.祖叔宝 小名一郎 李勣半 身像取自清顾沅辑 张公谨2013年《隋唐演义》 殷丞相禀明唐太宗 秦琼久病缠身 俱自朝还省 李勣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 8. 并赠并州都督 李世勣将其击退 ” 赠辅国大将军 一生历事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三朝 而追逐精警 随李世民平定四方 是为唐太宗 历史/影视知名撰稿人 但 李渊提前获悉此事 西游记第一十回 艺术形象编辑文学形象在明代熊大木所著2019年7月《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 孙华率精兵渡河援助王长谐 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 郭孝恪劝世勣袭旦 系狱当死 破东突厥 李勣对着他号啕痛哭 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 政会不肯 《旧唐 书》:岁余 时太宗有疾 任命程咬金为普州刺史 却赂报恩 唐太宗大封功臣 诏勣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 虏据高临下 刘昫:“侯君集摧凶克敌 皆皂衣玄甲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2-07]13.三人加紧赶路前往太原 坐是属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辨析题)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辨析题)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题及答案(辨析题)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P50答:对。
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些是通过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但不能因此把它们之间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看成是民族关系。
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P144 答:错。
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党和国家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党和国家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P185答:错。
普通学校中不得进行宗教宣传,同时,无神论也不得干扰正当的宗教活动。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惯的根本途径。
(对)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惯的根本途径。
P177答: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决定着民族风俗惯的改革内容和方向。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旧传统、旧观念以及某些落后于时代的俗惯制的生存土壤,才能根本改变落后的风俗惯。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匡助。
(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需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匡助。
P143答: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同化民族在自身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性,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融合的含义: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最终导致民族特征、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
民族消亡的含义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和,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相互联系与交往中,处于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地位、待遇和权力、利益的平等。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
民族互助:是指各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关系。
民族和谐:是指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相处和睦,关系融洽。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民族平等的概念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民族平等是权利、义务的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一、填充题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 、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 )2 、民族理论是研究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的学科。
( )3 、在一个统一国家里,只要有多民族存在,就必然产生民族问题。
( )4 、要解决民族问题,历代国家政权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
( )5 、民族问题不是一个社会问题。
( )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对象不包括中国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
( )7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8 、中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具有本国的特殊性。
( )9 、本学科既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也研究现实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 )10 、本学科只研究国内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不研究世界的民族和民族问题。
( )1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但实践性不强的学科。
( )二、选择题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对象是 ( )A.民族和民族问题B.民族政策C.宪政问题2.民族理论不回答()民族形成、发展和消亡的问题,只回答()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问题。
A.一般、具体B.具体、一般C.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3、民族理论所回答的问题是()A.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B.某一民族形成发展问题C.某一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章民族一、选择1、孙中山先生认为民族是由五种力构成的,这五种力是 ( )A.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2.1913年,斯大林在()一文中提出了民族概念。
A.《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B.《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C.《社会民主党怎样理解民族问题》3、民族的特征包括()。
A.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B.相同体质 C.相同文字4.民族共同语言一般是指()A.官场文牍语言B.民众的口头语言 C.仅仅是民族内部成员交流工具4.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民族的A.共同语言特征B.共同心理素质特征C.共同经济生活特征D.共同地域特征5、识别民族的主要标准是()A.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B.共同服饰、共同体质C.共同宗教、共同文字6、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民族的发展可分为()种类型。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97.75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群体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个体之间
D.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答案】:A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B.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C.不同民族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答案】:D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A.性质
B.发展规律
C.社会基础
D.结构
【答案】:A
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A.和平共处
B.和平与发展
C.互助与互利
D.求同存异
【答案】:B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A
6.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部落联盟
D.民族与氏族
【答案】:A。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8)党项族:强大(唐末五代)、建立政权(1038年)
(9)蒙古族:发展(12世纪)、建立政权(1206)、统 一全国(1279)、分裂(14世纪末)
2、南方民族:
1)南诏:统一(8世纪前期)
2)吐蕃:兴起(青藏高原)、统一(7世纪前期)
三、民族融合问题:
1、民族融合: 是指民族间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 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4、“生女直(真)旧无铁,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资 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铁既多,因之以修 B 弓矢,备器械,兵势稍振,前后愿附者众。”这说明:( )
A、契丹族向封建制转变。
B、女真族同邻国贸易为金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C、铁器的使用证明了西夏是封建政权。
D、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A、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影响到国家兴衰。 B、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C、统治阶级都实行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的 政策。 D、统治阶级都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
3、唐朝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 针,而“扶九族以仁”。这说明:( B )
A、唐朝主要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 B、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和各族政权一直和睦相处。 D、唐朝通过册封政策巩固边防。
9、唐宋时代,民族问题呈现不同现象和特点 的根本原因是 :( B )
A、民族政策是否正确。 B、封建国家是否强盛。 C、中央政权是否有力。 D、少数民族是否归顺。
10、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徙主要有两个流向,一 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至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这两种迁徙都 ( A )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是一种在人们的交往联系中,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涉及民族这个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这个社会利益群体的权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和途径相联系着的。
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民族关系的性质是与民族的性质相联系着的。
它是由发生联系的民族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及阶级构成等方面的条件所决定的,也受当时社会总的民族问题情况的影响。
阶级压迫剥削关系及其制度的存在,是民族间压迫剥削等敌对关系的根源。
形式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交往的形式表现的民族关系也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还有以曲折的方式表现的某种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民族关系可以区分为并存关系、互补关系、连动关系、依附关系、包裹关系、同化关系、涵化关系、融合关系和分裂关系等。
性质民族关系的性质是与民族的性质相联系着的。
它是由发生联系的民族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及阶级构成等方面的条件所决定的,也受当时社会总的民族问题情况的影响。
阶级压迫剥削关系及其制度的存在,是民族间压迫剥削等敌对关系的根源。
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是不同的。
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一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有的时候, 民族关系的性质具有二重性,这是与民族本身性质上的复杂情况相关。
特征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制约的,也是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方式途径联系着的。
古代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形式
古代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形式一.民族融合(最基本最高表现形式)三次高潮: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顶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宋元时期(顶点:元的统一)途径:友好往来(最基本);各族人民联合斗争;民族迁徙; 通婚;少数民族领袖的封建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国家的统一及有关政策;民族战争。
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二.民族迁徙流向:①北方草原地区——黄河流域迁移主体:少数民族原因:游牧生活的不稳定性;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特点:伴随着武装袭扰表现:五胡内迁、契丹南下、女贞南下、蒙古南下②黄河流域一一长江以南迁移主体:汉族原因:北方战乱表现:东汉末年一南北朝唐安史之乱一五代十国北宋末年一南宋初意义:北民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开发;加速江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③黄河流域(中原)――边疆主体民族:汉族原因:政府组织移民;北方的战乱意义:开发边疆,促使边疆经济发展,巩固边防。
民族迁徙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和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中原人口过于集中的状态,人口渐趋合理分布二.民族战争类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性质:侵略反侵略)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的战争(性质:正义非正义)两种类型性质有本质区别评价观点:对历史上各民族一视同仁;从中华民族的整体角度分析;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人物。
四.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如何认识民族关系的主流友好往来是主流,战争冲突是暂时的原因: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性和互补性。
中国近代史一.概况1.三条线索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⑤1901 -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走进近代社会2.分期1.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圭寸建)2.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民国:1912-1949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近代化内容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4.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 是保障和目的5.近代化特点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双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④集中在工业领域一一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6.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一一没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不足----- 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不足一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思想准备不足一一传统思想根深蒂固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7.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①1840以前特征:走私鸦片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②1840-1895 特征: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手段: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后果: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1895-1931特征: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手段:设厂、开矿、筑路、向中国提供开款后果: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④1931 -1945特征: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相结合手段:控制中国工矿业,掠夺中国劳动力,掠夺农产品,控制金融后果:使我国经济遭巨大灾难,破坏民族工业⑤1945-1949特征:美国对总过大肆商品输出后果:给民族工业以毁灭性打击8.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孙中山辛亥革命开始)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器物一一制度一一思想)③向西方学习: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④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9.明清之际西学东渐A和清末民初西学东渐B不同①背景:A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新航路开辟,扩张能力有限B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发展,扩张能力增强②地位:A双方地位平等B中国受侵略,是殖民国家与半殖民地的关系③内容:A科技B除科技外,还有制度,思想④影响:A在少数读书人中传播,未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B传播范围广,社会各阶层都受影响,引发了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0.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影响①自然经济:近代占主导地位,但一直在瓦解1840-1956 年底②洋务经济:19C60 —90年代③外资经济:1840-1949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19C60.70年代-1956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赎买⑤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没收⑥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社会性质复杂化,双半社会性质②使中国主要矛盾复杂化:地主与农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一一中国与外国④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11.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①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无实践②维新变法,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失败③孙中山20C初提出三民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⑤1912《临时约法》提出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组织原则⑥1912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筹划国民党组阁限制袁世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后被刺杀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1840-1949⑦1914袁世凯废《临时约法》立《约法》主张总统制,民国名存实亡。
作文范文之有关民族政策的作文
有关民族政策的作文【篇一:一村一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最全答案】1、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政策不属于民族理论的范畴。
正确的答案是错。
2、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正确的答案是对。
3、民族融合,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正确的答案是错。
4、随着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和民族平等思想的逐渐深入人心,在一些社会交往中,个人的民族属性开始起很大的作用。
正确的答案是错。
5、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阶级斗争不复存在,民族问题与阶级斗争毫无关系。
正确的答案是错。
6、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
民族问题影响社会发展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正确的答案是对。
7、大民族(原来的压迫民族)采取措施,包括照顾、帮助甚至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
这实际上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现。
正确的答案是错。
8、设立自治机关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正确的答案是对。
9、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正确的答案是对。
10、坚持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利于少数民族落后经济的发展。
正确的答案是错。
11、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正确的答案是对。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因此民族语言文字绝对不能变化的。
正确的答案是错。
13中性的风俗习惯,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答案是错。
14、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指的是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关系指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交往的形式表现的民族关系也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还有以曲折的方式表现的某种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是不同的.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一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以压迫统治、剥削掠夺、歧视侮辱、压制同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是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基本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