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消化系统生理

1.消化系统生理概述

2.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吸收

4.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吸收的概念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二、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食物磨碎、变小,并将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使三大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

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自律性

3.紧张性

4.富有伸展性

5.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波动较大。

2.动作电位:时程长,幅值低,其产生主要依赖Ca2+内流。

3.慢波电位:消化管平滑肌细胞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产生节律性去极化,由于这种周期性波动的发生频率较慢而被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

胃平滑肌慢波——3次/分

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五、胃肠激素

概念: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生理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 营养作用。

脑肠肽:

第二节机械性消化

一、咀嚼和吞咽

蠕动:食管肌肉的顺序舒张和收缩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二、胃的运动

(一)胃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

食物→咽、食道感受器→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胃容积增大

意义:使胃容量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

3.蠕动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排空速度:流体食物>固体食物

小颗粒食物>大颗粒食物

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食物需4-6小时

机制:

胃运动→胃内压↑→胃内压>十二指肠压→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1 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

胃内容物→胃扩张→胃运动↑

胃内容物→胃泌素释放→胃运动↑

2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

(1)肠—胃反射

食糜→肠壁上感受器→胃运动↓

(2)肠抑胃素

食糜→小肠粘膜→促胰液素、抑胃肽→胃运动↓

胃内因素→胃运动↑→排空→十二指肠因素→胃运动↓→排空

停止→小肠内盐酸被中合、消化产物被小肠吸收→抑制因素解除→胃运动↑

排空特点:间断性

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胃运动的抑制作用,是实现胃排空的重要机制。

(三)呕吐

生理意义:排出胃内有害物质

三、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

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生理意义: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与肠粘膜紧密接触;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3.蠕动

意义: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新的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

蠕动冲

(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延长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阻止大肠内容物倒流。

第三节化学性消化

一、唾液(PH 6.6~7.1)。

作用:

1.湿润溶解食物,引起味觉,使食物易于被吞咽;

2.清洁和保护口腔;

3.消化:淀粉淀粉酶麦芽糖

二、胃液(PH 0.9~1.5)

胃液由胃腺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构成。

胃腺有:1. 贲门腺,分泌粘液;

2.幽门腺,分泌碱性粘液;

3.泌酸腺,由三种细胞组成:

1)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2)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

3)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胃液重要成分的作用

1.盐酸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机制:

生理作用:

1)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酸性环境;2)抑菌、杀菌;

3)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4)促小肠吸收钙和铁。

2.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胃酸胃蛋白酶

蛋白质胃蛋白酶示 + 胨

3.粘液和碳酸氢盐

4.内因子

三、胰液(PH 7.8~8.4)

胰液重要成分的作用

1.碳酸氢盐

2.胰淀粉酶

淀粉胰淀粉酶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3.胰脂肪酶

甘油三酯胰脂肪酶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2.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

↓肠致活酶

蛋白质胰蛋白酶示+ 胨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蛋白质糜蛋白酶示 + 胨

蛋白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多肽+氨基酸

四、胆汁(PH 7.4)

作用:

1.促进脂肪消化

脂肪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微滴

2.促进脂肪吸收

胆盐+脂肪酸、甘油一酯 混合微胶粒肠上皮表面静水层肠粘膜表面

五、小肠液(PH 7.6)

作用:

1.肠致活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2.保护作用。

第四节吸收

一、吸收部位

胃:少量水分、酒精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大肠:水分和盐

二、小肠具备吸收的特点

1. 小肠具有广大的吸收面积;

2.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

3. 食物已被完全消化;

4. 绒毛内部有丰富血供,利于吸收。

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单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