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合集下载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濯;<石灰水【答案】B【解析】【详解】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错误;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C.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错误。

故选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C.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答案】B【解析】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性质不同,故A错误;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B正确;C、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点睛: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答案】C【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不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C。

点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物质的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在天然物质里,金刚石的硬度最大D.氢气使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2,下列装置能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是()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4,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A.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严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查氢气的纯度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由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5,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A.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充灌探空气球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灭火C.氧气——能更许多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冶炼钢铁D.干冰——蒸发时吸收热量——制冷剂6,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不能用硫酸的原因是()A.这两种物质间不能反应B.反应太剧烈来不及收集C.因为硫酸易挥发,因而产生的气体中混有杂质D.生成了微溶性物质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7,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8,C0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做化工原料C.制干冰 D.温室中用做肥料9,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A.它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B.它不能燃烧,在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C.它能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生成不能燃烧的物质D.它物质的着火点10,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11,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B.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D.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此气体是一氧化碳B.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时,能产生气泡,此固体中一定含CaCO3C.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红色加深13,下列物质不能将与鉴别分开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B.灼热的CuOC.灼热的铜片D.澄清的石灰水14,试管中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黑色粉末是()A.氧化铜B.四氧化三铁和木炭粉C.氧化铜和木炭粉D.氧化铜和二氧化锰15,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反应后过滤,得干燥的固体16,把10 gCO和C0210克,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 )A.5 g B.4.4 g C.5.6 g D.10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他每空1分,共30分)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详解】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一倍,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不变,可以知道混合气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②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③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通过氧化铜后生成了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氢气,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故B正确,通过①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根据④的分析可知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10.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CaCO3 CaO+CO2↑
C.Zn+H2SO4=ZnSO4+H2↑
D.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实验过程中一定没有CO2生成
【答案】B
【解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含答案)(word).docx

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含答案)(word).docx

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 含答案 ) (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A.加热B.用砂子擦洗C.加稀盐酸浸洗D.加碳酸浸洗C【答案】【解析】A、采用加热的方法容易损坏热水瓶胆,错误;B、用砂子擦洗,不易操作,会损坏热水瓶胆,错误;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能除去水垢,正确;D、碳酸钙不溶于碳酸(酸性较弱),错误。

故选C。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C.冬天取暖时,煤炉上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答案】 D【解析】【详解】A、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软水,可以用肥皂水进行鉴别,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错误;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8 ,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错误;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故选 D。

3.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装置 II 中出现气泡,说明I 中反应已开始B.反应中,装置I 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C.冷却后,若装置I 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D.冷却后,装置I 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答案】D【解析】A. 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 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 中反应已开始,错误;B. 反应中,装置I 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错误;C. 冷却后,若装置 I 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错误; D. 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 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正确。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17.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答案】B
【解析】
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说法不正确;
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B正确;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ABΒιβλιοθήκη CD实验


实验
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
定律
验证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证明石墨具
有导电性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则为氧气的体积,正确;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以上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正确;D、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正确。故选B。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
D.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C
【解析】
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会使人因缺氧而死,故选C。
7.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 )

第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09种元s素,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109种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2.CO与CO2在性质上不同的原因是()A.CO2比空气重 B.CO难溶与水 C.分子结构不同 D.制法不同3.“烟草吞噬生命”。

烟草燃烧能产生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A.N2 B.O2C.CO2D.CO4.碳纳M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碳纳M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M(1 nm=10-9 m)的空心管。

下列说法错误 ( )A.碳纳M管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B. 碳纳M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C. 碳纳M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D. 碳纳M管材料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5.古代遗留下来的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 )A.蓝墨水B.红墨水C.蓝黑墨水D.墨汁6.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A.石墨B.活性炭C.焦炭D.生石灰7.厄尔尼诺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CO2剧增,为减缓之,最理想燃料是()A.优质煤B.天然气C.汽油D.氢气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燃烧木炭 B.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煅烧石灰石 D.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B.集气瓶、锥形瓶、带橡皮塞的导管C.酒精灯、锥形瓶、集气瓶D.集气瓶、量筒、长颈漏斗10.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向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D.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11.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放人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则为氧气的体积,正确;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以上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正确;D、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正确。

故选B。

2.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启普发生器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详解】装置A是靠外力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B、C、D均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故选A。

3.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A【解析】A.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

故选A。

4.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C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B.CO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 Cu+CO↑【答案】D【解析】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墨、金刚石、C60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正确;D、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中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产物书写不正确,错误;故选D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A.乘公交车出行B.回收废旧电池C.大量焚烧秸秆D.推广风力发电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匹配的是()A.石墨作电极——石墨具有润滑性B.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CO支持燃烧C.干冰作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D.焦炭用于炼铁——焦炭具有氧化性3.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黑色物质“超级黑”,它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其导热效率为铜的七倍,坚固程度为钢的十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黑”说明碳单质都是黑色B.“超级黑”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似C.“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D.“超级黑”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燃烧4.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取C.收集D.验满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是()A BC D6.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B .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C .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D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7.下列是冶炼金属时发生的一些反应,有关归纳正确的是( )①H 2+CuO=====△Cu +H 2O ②C +2CuO=====高温2Cu +CO 2↑ ③CO +CuO=====△Cu +CO 2A .三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B .反应③可用于除去CO 中混有的CO 2C .三个反应都能观察到红色固体变为黑色D .三个反应生成等质量的Cu 时,参加反应的CuO 的质量一定相等8.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某同学用一根铁丝穿过3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照图示将水滴加到相应的位置。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答案】D【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D.稀盐酸除铁锈时,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方程式6氯化铁和水;是化学性质。

选D2.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石墨连接在电路中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色D.灯光亮了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灯光亮了,正确。

故选C。

3.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 取出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答案】D【解析】A.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错误;B.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集气瓶,然后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取出,错误;C.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取出,错误;D. 由于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其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正确。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如图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一“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

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以及其他各项生理活动,进行其他工作与劳动,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故正确;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保持不变,所以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故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答案】B【解析】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

故选B。

3.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启普发生器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详解】装置A是靠外力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B、C、D均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故选A。

4.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 取出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答案】D【解析】A.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错误;B.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集气瓶,然后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取出,错误;C.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取出,错误;D. 由于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其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正确。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1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1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1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欲鉴别三个集气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B.分别观察它们的颜色C.分别闻它们的气味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B、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均没有颜色,用观察它们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它们的气味的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答案】C【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正确;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D、分子间存在间隔,故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正确。

故选C。

3.关于CO2与 CO 的比较,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CO2比 CO 多一个氧元素B.性质:都能溶于水;CO2 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C.用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O 用于冶炼金属D.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 CO2比 CO 多一个氧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A错误;B、性质:CO2能溶于水,CO不溶于水,CO2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故B错误;C、用途: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故C正确;D、危害:CO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达标检测卷(有答案)(word)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达标检测卷(有答案)(word)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达标检测卷(有答案)(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答案】A【解析】【详解】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故选:A。

2.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石墨连接在电路中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色D.灯光亮了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灯光亮了,正确。

故选C。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CO与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C.水墨画可长时间保存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答案】C【解析】A、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错误;B、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C. 水墨画可长时间保存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正确;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错误。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A.实验时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B.丙可防止液体倒吸C.丁装置只起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D.炭粉和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吸热【答案】C【解析】【详解】A.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在乙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所以,实验时可以看到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故A正确;B.通过分析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B正确;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C 不正确;D.炭粉和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吸热,故D正确。

故选C。

2.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 取出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答案】D【解析】A.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错误;B.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集气瓶,然后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取出,错误;C.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取出,错误;D. 由于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其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答案】C【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不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经典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经典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如图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一“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

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以及其他各项生理活动,进行其他工作与劳动,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故正确;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保持不变,所以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故错误。

故选D。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3.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答案】B【解析】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B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误;C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

故选B 。

4.X 、Y 、Z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 、Y 、Z 依次为( )A .2H 、2H O 、2OB .C 、CO 、23H COC .Cu 、CuO 、4CuSOD .22H O 、2H 、2H O【答案】C【解析】【详解】A 、氢气点燃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氧气,但是氧气不会转化成氢气,故A 错误;B 、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转化成碳酸,故B 错误;C 、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 正确;D 、过氧化氢不会转化成氢气,故D 错误。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1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1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归类物质或现象A 氧化物水、双氧水、碳酸钙B可燃气体氢气、氧气、天然气C 还原性的物质焦炭、氢气、一氧化碳D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电子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物:物质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水、双氧水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故不正确;B、氢气、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燃烧,故不正确;C、焦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正确;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

【点睛】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启普发生器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详解】装置A是靠外力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B、C、D均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故选A。

3.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 取出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答案】D【解析】A.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错误;B.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集气瓶,然后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取出,错误;C. 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取出,错误;D. 由于该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其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正确。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

最新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可通过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把 CO 转化为 CO2B.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单质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所以都有毒性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故A不正确;B、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成分,是混合物,故B不正确;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二氧化碳是使动物不能呼吸,不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中毒,故C不正确;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生活经验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提倡节能减排B.利用干冰汽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D.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会使人因缺氧而死,故选C。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答案】B【解析】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的推测是成立的。

碳和碳的氧化物达标检测卷(有答案)(word)

碳和碳的氧化物达标检测卷(有答案)(word)

碳和碳的氧化物达标检测卷(有答案)(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300g B.50g C.100g D.150g【答案】A【解析】【详解】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能得到碳酸钙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0g×36%÷(12100×100%)=300g。

故选A。

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C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B.CO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 Cu+CO↑【答案】D【解析】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墨、金刚石、C60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正确;D、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中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产物书写不正确,错误;故选D。

3.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A.酱油和食醋——闻气味 B.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澄清的石灰水C.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看颜色 D.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答案】D【解析】【详解】A、依据生活经验酱油和食醋具有不同的气味,酱油有酱香味,而食醋有酸的味道,因此可以通过闻气味区别两种物质,故选项正确;B、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能区分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故选项正确;C、高锰酸钾为紫黑色,氯酸钾为白色,因此通过看颜色能够区分两种物质,故选项正确;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因此用点燃的木条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

【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石灰水D.水【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答案】B【解析】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

故选B。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答案】A【解析】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错误;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刻画玻璃,正确;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正确。

故选A。

4.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B.C2O3是氧化物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解析】【详解】A、1个C2O3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选项A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B.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C.Ca(OH)2溶液可区分CO和CO2D.燃着的木条可以区分稀有气体和N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肥皂水呈碱性,食醋呈酸性,故用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正确;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素,燃烧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区分CO2和CO,正确;D、稀有气体和N2都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木条都会熄灭,无法区分,错误。

故选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点评:区分或鉴别物质时,所选取的试剂或方法应能与待区分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样才可以区分。

2.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都具有导电性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金刚石不是黑色固体,错误;B、金刚石不导电,错误;C、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C60是由分子构成,错误;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C.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答案】B【解析】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性质不同,故A错误;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B正确;C、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点睛∶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4.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碳元素都到了二氧化碳中,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就是参加反应的碳,又因为两份等质量的木炭,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选C5.如图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因此不正确,故选项错误;B、图中二氧化碳用浓硫酸干燥时,应该长进短出,因此错误,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故选:D。

6.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B.C2O3是氧化物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解析】【详解】A、1个C2O3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选项A正确。

B、C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B正确。

C、由于CO具有可燃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故选项C正确。

D、由于CO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选项D选项错误。

故选:D。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称量NaOHB. CO2性质检验C.添加酒精D.制取CO2并验满【答案】A【解析】【分析】托盘天平使用原则是“左物右码”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添加酒精的注意事项是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详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遵循“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支持燃烧,图示操作可以用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故B正确;C、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正确;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8.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答案】C【解析】A、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无定形炭是黑色的,故A错误;B、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B错误;C、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D、只有无定形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红墨水褪色,而金刚石、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答案】C【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正确;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D、分子间存在间隔,故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正确。

故选C。

10.下列气体既能用碱石灰干燥,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O2B.CO2C.NH3D.HCl【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不与碱石灰反应,可用碱石灰干燥;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不符合题意;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故可用碱石灰进行干燥,故不符合题意;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氯化氢气体可以与碱石灰发生反应,不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和干燥方法,常用的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来判断能否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必须满足不与碱石灰反应即可。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A 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跟澄清石灰水反应,选项B错误;C、CO2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选项C正确;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选项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13.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①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②中b点气压没达到最大值,反应没有结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B.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C.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D.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答案】B【解析】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