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研究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fb1e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f.png)
汇报人:abc
一”思想
PART SEVEN
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 代价值
探讨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当代教 育的应用与实践
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其他教 育理论的融合与创新
拓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国际教 育领域的交流与影响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注重实践探索,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深化实践探索,将“教学做合一”思想应用到更多的教育实践中, 以提高教育质量。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以生活为中心,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 加贴近实际。
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通过实践活动、项目探究 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活到老,学到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更新和 拓展知识面。
在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影响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陶行知认为,传 统教育过于注重 教和学,忽视了 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导致学生 无法真正掌握知 识。
教学做合一思想 旨在改变这一现 状,强调在实践 中学习,将所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以达到 更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生活相融合。 行动哲学:陶行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行动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民主主义思想:陶行知提倡民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创新精神:陶行知强调创新精神,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出生地:安徽省歙 县
陶行知学历: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
陶行知职业:教育家、思 想家
提倡“教学做合一”,注重实践和行动 强调“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 主张“平民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 提倡“科学教育”,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陶行知健身思想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健身思想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538a823453610661ed9f42d.png)
一
、
陶行 知体 育健 身 思想特 点
出发 , 重视 体育的健 身价值 制定 切合 实际的教学 目标 , 并且 采用多种 形式开 展 体育 教学 , 实现方 式和手段 的灵活性 , 培 养学生 的学习 兴趣 。 每个学校 可 以从 现 实 情况 出发 , 对之 前采用 的教 学大纲 进行调 整 , 重新 领会 陶行知 先生 的教育 理 念 和健身思想 , 对 体育课程 进行科 学的划 分和安排 , 打破 原有 的格 局 , 使学 生能 够 轻松 自由的锻炼 身体 , 并受 用终 身 。 第三 , 教学 体系的改革 与完善 , 提高 体育教学 的效果 。 要将 陶行知健 身思想 切实 的应用 到高 中的体 育教学 中, 就必 须形成 系统 完善 的教学 体系 , 既 学习创造一个合理 、 有趣、 生动的教学情景 ,
使学生 不仅 能够得 到身 体上 的锻炼 , 而 且能够 在心 灵上有 所感 知 , 有 一 种体育 健身所 带来 的充实 满足 感 。 教学 内容 由学生 自主选择 学 习 , 让 学生 在体 育教学 过程 中能 合理展 现 自 己的特 长 , 充分运 用 自己已有的知 识 , 探求 最适合 自己的
学 效果 和质量 。
第 四, 改革体 育教学 的评价与考 核方式 。 在当前 的教学环 境下 , 考核 方式虽 然 是整个教 学工作 中处于尾 声的一 项教学工 作 , 但 是对前 期教学工 作的 内容和 方 式却 能产生 重要 影响 。 因为无论 是教师 还是学 生 , 对最 终 的考核结 果还 是看 重的。 改 革教学 内容与教 学方 式, 必然要 求对 考核方 式进行调 整和 改革。 在 考核 过程 中 , 要将 客 观评价 与主 观评价 相结合 , 虽然长 期 以来我们 摒弃 主观评 价带 来的 随意 性 , 但是对于 体育教 学而言 , 每一个 学生 的身体素质 、 个 人能力 有着很 大差异 , 如 果仅 仅采用 客观 评价 的方 式进行 评价 , 以硬性 的 标准为 唯一 评价尺 度, 对于学 生个 体而 言未必 就是 公平 。 所以, 采 用科学 合理 的评 价方法 , 减少学 生与教 师对 考核 结果 的心 理压 力 , 能够 促进 高 中体育 教学 工作 更好 的开展 。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14d89f7910ef12d2af9e7dc.png)
陶行知教 育思想 的基本观 点
我 曾提起 ,我 们不单 不 应给他 扣上 改 良主 义帽 子 ,也 不能 仅仅说 他是 由旧 民主主义走 到新 民主主 义 ,还 应该 看到 ,他是 由新 民主 主义 愈益走 上 了社
会主 义道路 。为 了说 明这个 问题 ,要结 合他 的具 体
言行 ,好好 分析一 下他 在教 育方 面的 基本思 想 的实 解 ,马克思主义者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 质。 阶级专政的政权 以前,除宣传共产主义,批判资本 他 的基 本思想 ,早 已 由他 自己归结 为 : “ 生活 主义,批判旧教育等等外 ,只能要求 “ 对一切儿童 即教育 ” ; “ 社会 即学 校 ” ; “ 学 做合 一” 。对 实行 公共 的 和免费 的教育 ,……把教 育 同物质 生产 教 此 .他 从二 十年代 至 四十年 代 ,曾作过 多 次讲 解 。 结合起来” , 并依靠部分进步文化教育工作者开展
_
-OO九年第三期
(第5) 总3 期
重庆陶研文史
Gol0 N ,9 .0 3 2 e ea, .5 n r No3
・ .- 思 想 研 究 f i知
论 陶 行 知 教 育 思 想
刘 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陶行知先生逝世三十七周年纪念会上 ,我曾 检 查 了 自己过 去的 “ ”倾思 想影 响 ,并希 望在认 左 真 坚持 四项 基本原 则 ,努 力学 习并 贯彻 执行 党 中央 有 关教育 方针 、指 示 的基础 上 ,注 意研 究 和正确评 价 陶行知教 育思想 。 那 次我说 :作 为 比较 早地 和 陶行知 先生 发生 师 生 关 系和工作 关 系的共 产党 员之一 来讲 ,我 在长 期 保持 和陶先生真诚相见 ,积极合作 的基本态度方 面 ,可 以聊 以 自慰 。对他 热 爱祖 国 、热 爱人 民 、平 等待人 、助 人为乐 、放 下架 子 、赤 脚下 乡 、无私 无 畏 、破 旧创新 、身体力行 、不断前进 等等高 尚品 德 ,一 直极 为崇敬 。可 是 ,我过去 曾先 后 给他扣 过 “ 良主 义” 、 “ 改 实用 主 义”和 “ 马尔 萨斯 ”等 新 三顶 帽子 ,说 明我 以往 虽然 避免 了某些 过左 行 为 , 却仍然存在 “ 左”倾思想影响。 我 也 说 了 :现 在 我 越 学 马列 主 义 、毛 泽 东 思 想 ,越 学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以来 的 有 关 文 件 ,越 学 《 邓小平文选 》,并重读 陶先生的许多著作 ,就越 加认识 到 ,我 以前 的好 些想 法 ,都 应该 认真 加 以改 正 。但 是那 次 尚未讲清 道理 ,现 在想再 进一 步着 重 谈 谈必须 改正 “ 左”倾看 法 的几个主要 理 由。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884dfdc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f.png)
篇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开展的线索”,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那么,我就把这一课的核心定位为隋唐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特点在隋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及深远的影响。
原因是,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非常深远;其优点和先进性在隋唐表现的非常突出,它与以后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它也为隋唐特别是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课教材是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创立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我准备通过科举考试的整个过程来整合课本中的三个子目录。
突出隋唐科举制的对士人、对统治者、对社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以及对世界文化制度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学生情况分析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前,我准备对两个不同层次的授课班级(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设计见附件一。
对调查结果的预计: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任用官吏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明确、不系统。
可能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了解古代帝王是怎样任用人才,但是对选拔人才、官吏的过程不甚了解。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如考什么,如何考等这些细节上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科举制是一项制度,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以及评价会有一些难度。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情境创设一亲历体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应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O (四)教学平台准备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科举制的创立》的制作0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朝以前选拔官吏的方法,并与隋朝的科举制进行比拟,分析科举制的优点。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历史、问题及趋势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历史、问题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8953ad2aa00b52acfc7ca75.png)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历史、问题及趋势【摘要】对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看似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着群众基础不够、研究方法僵化、时代意义有待挖掘、缺乏科学批判的勇气、办学实践不深入等问题。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未来发展应朝着大众化、多样化、时代化、科学化和深层化的方向继续前进。
【关键词】陶行知研究教育思想研究问题趋势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坚定的改革实践者,他的教育思想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进入21世纪,如何进一步推进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大众化、多样化、时代化、科学化和深层化,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师从陶行知、研究陶行知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发展历史现代社会陶行知教育思想能够得到重视和发展,是众多教育学者和改革实践家不遗余力地研究和宣传的结果,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内外对于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更多的学者意识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先进性,陶行知课题研究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系统地研究这段历史,有助于理清陶行知研究发展的脉络,认清时代使命,进而把握陶行知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不同年份陶行知研究成果数量的多寡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发展状况,根据对CNKI学术期刊网的收录统计分析(见图1),大致可以将陶行知课题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
1.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兴起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至60年代中期,临界点的标志性事件就是陶行知逝世和“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这个时期陶行知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
从研究内容上来说,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加以朴素的继承,在学校教育中基本沿袭陶行知的做法,使学校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在物质贫乏的战争年代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而这资源匮乏的状况在这一阶段仍未得到太大改善,因而生利主义和自我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科研函〔2009〕5
![教科研函〔2009〕5](https://img.taocdn.com/s3/m/9310d62f376baf1ffc4fadf6.png)
教科研函〔2009〕58号
关于公布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优秀教研论文和教学案例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优秀教研论文和教学案例评选工作已结束。
本次评选在各市组织初评的基础上,共选送优秀教研论文170篇、教学案例53篇,经省教科院组织专家认真评审,共评出优秀教研论文103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68篇),优秀教学案例24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5篇),现将评选结果通知你们,请及时通知获奖单位和作者(获奖名单见附件)。
附件:1.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优秀教研论文获奖名单
2.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优秀教学案例获奖名单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日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9年9月17日印发
共印30份
附件:1.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优秀教研论文获奖名单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优秀教研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25篇)
三等奖(68篇)
附件:2.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优秀教学案例获奖名单
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优秀教学案例获奖名单
一等奖(4篇)
二等奖(5篇)
三等奖(15篇)。
陶行知教学思想研究——以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为例的开题报告
![陶行知教学思想研究——以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为例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455f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陶行知教学思想研究——以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今天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两所著名学校,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基地。
因此,对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中的教学思想进行研究,既有重要意义,又具有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中的教学思想及其实践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以及对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启示作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 了解并梳理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演进过程;(2) 分析陶行知教学思想在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的具体实践过程,并探讨其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取得了何种成果和启示;(3) 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今天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借鉴意义。
2.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陶行知的著作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其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和具体表现。
(2) 历史研究法:通过对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的历史沿革和教育实践的梳理和分析,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成果。
(3) 比较研究法:通过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今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对当今教育的借鉴意义。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目标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预期目标:(1) 加深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认知,掌握其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和特点。
(2) 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中的实践,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成效,为今天教育实践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3) 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今天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借鉴意义,促进今天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研究计划在完成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开展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和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的历史及其教育实践。
陶行知健身思想探析
![陶行知健身思想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074862a98271fe910ef91d.png)
216年 5月 11 1
体育 与 科学
J un l f p r n c n e o ra o o l a d S i c S s e
M a 0 y 2 06
第2卷 7
第3 ( 期 总第 10 ) 6期
v ) 2 No 3 oa No I0 f.7 1 . ( 'tl . 6 ) I
材 。这叫做读书死 , 这就是教学 自己 吃 自己。他揭露 中国 旧 ” 教育是“ 教育等于读 书 , 书等 于赶 考” 结 果足 “ 命 读书 , 读 , 拼 始 有近视 , 继而驼背 , 始而吐血 , 以至 于夭 折。 陶行知不仅 对传统 ” 教育予以无情 的抨 击 , 而且 善 于从 批判 旧世界 中发 现 新世 界 , 提出他的“ 活的教育” “ 、生活 教育 ” 张 , 主 五四运 动后 , 在批 判传
全的公民和健康的民族。运动锻炼、 养护、 卫生预防、 营养及休息是其健身的主要 内容与手段。
陶行知健 身思想具有对 象的普遍性 、 用的基础性 、 作 实施的可行性 、 思想的开放性等 基本特征 关键词 : 陶行知 ; 身思想 ; 健 特征
中图分类号 : 8 7 G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5 0 20 )3 0 8 0 10 —4 9 (0 6 { 0 7 3 1
纵 览陶行知献身教育 的一生 , 他健 身思 想的 内容是非 常丰 富的。他 曾用一 系列 相近 的概 念来 表述 自己 的健 身观 , 健 如
害身体的“ 残废教育”杀人教 育” “ 中发现 “ 的教育 ” 生 活教 活 和“ 育” 阶段 。陶行知 自幼 生性 活 泼 , 年时 常与 小伙 伴 在 一起 作 少 踢球游戏 。据友人 回忆 , 陶行知常常说 :健康之精 神寓 于健 康 “ 之身体 , 闲时间要多活动 , 休 锻炼体 魄” 。他 目睹传统 教 育的种 种弊端 , 贬它 是 “ 人的 教育 ”“ 针 吃 ,从小 学 到大 学 , 十六 年 的教 育一受下来 , 便等于一个吸 了鸦 片的烟 虫 , 肩不 能挑手 不能提 , 面黄肌瘦 , 不禁风 , 弱 再加 以要 经过那些 月考 、 学期考 、 业考 、 毕 会考 、 考等考试 , 了一 个大学 毕业 出来 , 升学 到 足也 瘫 了 , 手也 瘫 了, 子也 用坏 了, 体 的健康 也 没有 了, 学毕 业 , 脑 身 大 就进 棺
如何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何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优秀获奖科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4ff4b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a.png)
如何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最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把保护儿童生命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
对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对儿童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其实是一项有规划、有目的、有安排、有组织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需要幼儿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内涵丰富的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促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文从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习惯培养、生命安全教育、家园合力教育等视角出发,探究教师如何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及家庭的各项活动中,从而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现阶段幼儿健康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幼儿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形成身心健康意识,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教育过程。
对此,幼儿教师需要把健康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各个区域活动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正向的、积极的指导和引导,从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中认识到坚持锻炼身体、拥有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拥有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同时能合理地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幼儿教师还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更加注重健康理论性知识的渗透,却没能让幼儿真正掌握与健康相关的实用技能。
还有一些教师采用的是强制性教育模式,他们要求幼儿必须遵守某些固定的活动规则或行为准则,但是却不讲清楚这些规则或规范的具体作用,这就导致幼儿只会机械模仿和盲目记忆,并不能真正理解健康的含义。
而上述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体意识和认知特点,影响了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忽略了幼儿本身的健康状况。
这就导致一些健康教育活动偏离了实际,且缺乏针对性,只有形式却没有实用意义。
学陶,师陶,创设精彩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践行陶行知思想研究
![学陶,师陶,创设精彩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践行陶行知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59b75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d.png)
学陶,师陶,创设精彩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践行陶行知思想研究发布时间:2022-05-17T08:04:07.86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月33期作者:赵群清[导读] 陶行知关于将教学融进日常生活的思考赵群清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新镇古文小学 537305摘要:陶行知关于将教学融进日常生活的思考,是今天我们对教育学所研究的一种很重要的思路。
在学校语文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语文老师们需要更加关注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学理论,并同时将这一教育学理论融进实际教育之中,使学校语文课充分地发挥自身的魅力与特点,从而让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这篇文章就是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学说入手,对小学语文课堂作出了必要的剖析与探究,并简要论述了怎样在学校的语文教育当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学说。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行知;生活教育引言:在学校的语文课堂当中,如果语文老师们可以很好地运用大量的语文教育资源形成了一种相对开放性的语文课堂,那么成为语言学习者主体的学生们,就可以利用这种教育资源得到了很好的语言拓展训练,同时也就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运用这种知识资源,将语文教育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语文教育具体到日常生活之中,并以此带动他们的综合素养向飞跃型发展。
学生们这一人群相较于其他人群,更为注重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的生存计划,还有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更有个性。
与他们父亲的学生群体相比,他们不再把老师视为知识和权威的源泉,而是有力量和信心质疑老师的教学方法。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了解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它有着十分渊博的教学知识和思想认识,是一个世纪新时期中国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和指导。
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一定要理解陶行知先生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想。
陶行知他的教育学说思想,一共包括以下一些主要组成部分:"生命即教学""社区即校园""教学做一体",这三者缺一不应,并且互相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从整个观点审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
有关陶行知说的有关休息的的,名言
![有关陶行知说的有关休息的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878bde0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f.png)
有关陶行知说的有关休息的的,名言陶行知语录: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
1、休息过长就会发霉。
——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
2、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
——休息名言拉布克
3、我乞求的是宁静,不是休息。
——罗铁
4、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列宁
5、漫长的休息,痛苦有如痼疾。
——古希腊诗人荷马
6、首先是工作,然后才是休息。
——19世纪英国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斯金《建筑的七盏灯·美之灯》
7、休息是好事,可怠倦是其兄弟。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
8、过多或过少的休息,都令人无法松气。
——瑞士作家希尔泰
9、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
10、闲暇不是心灵的充实,而是为了心灵得到休息。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11、当你没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了。
——英国诗人西德尼
12、上帝完成了创造世界的工作,第七天就歇手休息。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
13、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古巴诗人、民族英雄何塞·马蒂
14、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
——京剧大师梅兰芳
15、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
——毛泽东
16、劳动可以使身体得到休息,劳动可以使精神得到休息。
——德国政治家俾斯麦。
“健康第一”思想的两次明确提出
![“健康第一”思想的两次明确提出](https://img.taocdn.com/s3/m/e370541f14791711cc791769.png)
低,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 弱 , 青少 年 指 出 :青少年学生正在长身体 、 “ 长知识的时期 , 不仅要关 心
学生 营养 不足 , 学习 、 社会活动任务 过重 , 健康状况 严重不 他们的学 习和工作 ,而且必须时刻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 使
良 。针对 这 种 现实 状 况 , 毛泽 东 同 志 于 15 9 0年 6 1 日给 他们真正做到身体好 、 月 9 学习好 、 工作好。”
的教育 家洛克赞许 “ 健康之精 神寓于健 康之身体” 这句古老 15 年全 国教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的报告 ” 90 中明确指 出“ 对
的格 言, 他强调 :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福利 , 什么幸 健康 问题重视不够 , “ 有 对于课程过重 , 社会 活动 和会议过多 , 以
福。 人们所熟悉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 教育 家卢梭在他著名的 及学校忽视伙食 管理 ,忽视体育卫 生等损害学生健康的现 《 爱弥尔》中宣扬 了夸美纽斯在一个世 纪之前提 出的自然主 象 , 未及时规定有效的办法加以改 样 的 情 势 下 ,99年 6月 , 共 中 央 、 19 中
71 ・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国务 院颁 布了《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 面推
“ 体育于吾人实 占第一之位置”他强调健康和学 习两者的关 观念 、 育体制 、 , 教 教育结构 、 人才培养模式 、 教育 内容和教学
系, 主张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 把青少年学生 的营养问题 、 负担 方法相对滞后 , 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 影 不能适应提高 国
过重 的问题作 为教育工作 中的重大问题 。 收稿 日期 :0 8 1—2 2 0— 2 3 作者简介 : 晓芳(9 5 姚 18一 )女 , , 山西长治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 的研究。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特征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8a230277375a417866f8f9a.png)
、
捕 捉 其 中所 蕴 涵 的情 感 例 如刘 禹 锡 《 乐 天扬 州 初 逢 酬 席 上 见 赠 》 一 诗 : 巴 1 楚 水 凄 凉 “ l 1 地 . f 年弃置身 怀 …空 吟闻 二 ‘ 笛 赋 . 乡 翻 似 烂 柯 人 。沉 舟 侧 畔 剑 千 帆过 . 树 f头 万 小 春 。今 日听 病 】 { 『 君 歌 一 f . 凭 杯 洒 长精 神 ” 诗 f暂 n 全 感 情真 挚 . 郁 巾见豪 放 。 沉 既有 愤 懑 怅 惘 之 情 .又 有 慷 慨 激 昂 气 概 、 昂扬 乐 观 的精 神 . 释 了深 刻 的 人 阐 生哲理 .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具 要 整体把握 作者 的写 法特色 . 关 注写作技 巧 诗歌在抒情办法常 用 的方式足借 景抒情 、托物 。志 、 情 景 交 融 、 抒 胸 臆 : 现 手 法 有 直 表 虚实结 合 、 静结 合 ; 动 修辞 法 主 要 足 比 喻 、排 比 、拟 人 、对 偶 等 8 种 不 同 的表 达 技 巧 有 着 不 同 的功 能 和 作 用 『此 . 们 在 赏 析 和 阐 大 1 我 释 1 一 定 耍 明 白诗 歌 整 体 或 局 部 1 寸 所 采 用 的表 达 技 巧 . 能 够 根 据 不 并 同 的 表 达 技 巧 准 确 阐 释 其 不 问 的 作用 。 例 如 李 白《 王 吕龄 左 迁 龙 标 闻 遥有此寄》 诗 “ 花落尽子规 啼 , 一 杨 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 风直剑 夜郎两 。” 者把 “ 随 作 愁 心” 与“ 寄 明月 ” 这 既足 一种 拟 人 .
的修辞方 法 . I 司时也是 一种借物 传
情 的写 法 “ 里 明 月 寄 相 思 ” 者 千 作 对 朋 友 的关 切 之 情 溢 于 青 表 二是 要寻求诗歌 赏析的 途径 . 找 准 赏析 诗 词 的路 子 耍 “ ” 对诗歌 的读 的形式 灵 读 . 活 多 样 . 读 、 读 、 快 不 慢 地 慢 快 不
陶行知治学思想研究
![陶行知治学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faa46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9.png)
陶行知治学思想研究陶行知,这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治学思想,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即使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陶行知认为,治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真人”。
所谓“真人”,并非是指功成名就、富贵荣华之人,而是具有独立人格、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这种理念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
在治学方法上,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
他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实际的教育场景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是积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通过“做”,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陶行知还十分重视生活教育。
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同时,整个社会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场所,博物馆、工厂、农村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
这种观念拓宽了教育的边界,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实现他的治学理念,陶行知积极倡导教育改革。
他反对传统教育中的僵化体制和刻板方法,主张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
他亲自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等一系列实验性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教育实践探索。
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体育教学
![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体育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f66a8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2.png)
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体育教学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的思想,以其理论为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体育教学,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其根本目标。
体育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愿。
体育教学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发展。
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应当全面丰富,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
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锻炼、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等,既包括体能训练,也包括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知识学习。
在体育锻炼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能素质,包括耐力、速度、力量、柔韧等。
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操等锻炼方式,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在体育游戏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团体协作的体育游戏,如橄榄球、足球、篮球等,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应当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样,注重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方法既包括指导教学,也包括探究教学和体验教学。
在指导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解说、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体育动作和技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探究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体验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情境渲染等方式,营造真实的体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品格塑造。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ff72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2.png)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前言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家、思想家、文化名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教父”。
他的思想精深博大,涵盖的领域广泛,其中也包括健身。
本文旨在探究陶行知健身思想,深入挖掘其对个人健康、社会发展的意义,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身心健康提供启示。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内涵陶行知在其著作《从幼稚到成熟》中,揭示了健康的本质:“健康是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肉体和智慧、能干而充满快乐的精神”。
他提倡的不是法定的健康标准,而是“自由而健康”,“享受完整自由的健康,才是健康的真正含义”。
陶行知认为,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注重全面的锻炼。
他在《读书志》中写道:“一切的劳动,只要是运动,都能够塑造身体,提高体魄。
各种劳动与锻炼,自由游荡与漫步之中,休息与思考之间,无一不是对身体的锻炼”。
因此,陶行知的健身思想不仅包括体育锻炼,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锻炼。
陶行知在《幸福的家》中提出,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消费适度,保持适度的身体锻炼和劳动,并坚持适量的文化消费和精神活动。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现实意义陶行知的健身思想不仅对个人身体健康有益,对社会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陶行知的健身思想呼吁人们重视身体,坚持适度的锻炼。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然而,缺乏运动会使身体机能逐渐萎缩,降低免疫力,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陶行知的健身思想鼓励人们关注身体健康,坚持适度的锻炼,从而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
其次,陶行知的健身思想强调“自由而健康”,也就是说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自由。
在现代社会中,健身产业越来越发达,但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商业化、盲目追求、不当使用等。
针对这些问题,陶行知的健身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健身行业的发展,同时保障消费者的自由和身体健康。
最后,陶行知的健身思想也强调了身体和精神的结合。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缓解压力,增强信心和快乐感。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37e5c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d.png)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陶行知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人,他的整体思想理念可以看做是身心健康与教育相辅相成的有机组合体。
陶行知将运动和健身作为了一个和谐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他始终强调健康生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倡人们通过运动和健身实现最佳的身心状态,以此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创造力和幸福感,创造出一个充满能量的人生。
陶行知认为,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健身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养方式。
他提倡人们通过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正直、坚毅、勇敢、刚毅的品格素质,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压力和竞争。
陶行知将健身与教育结合,并提出“教育和健康不可分割”的观点。
他认为,健康的身体和灵魂的健康密不可分。
通过对生命和身体的认识和探索,人们才能真正实现心身健康的平衡。
因此,他倡导了一种“健康、知识、人格”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将注重身体健康的教育和注重知识和人格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陶行知的健身概念中,强调了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运动。
他提出,微运动是指轻度的运动,如走路、做家务等,这些日常的微动作虽然不会导致明显的运动量增加,但是对身体的健康状况和代谢过程却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这种微运动的方式,可以让身体保持适当的活动,使得肌肉平衡,形态完美,同时也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等。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健身思想是以健康生活和心身健康为出发点的,它着重强调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倡导了健康生活方式,提出了微运动的概念,以此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引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陶行知“每天四问”
![陶行知“每天四问”](https://img.taocdn.com/s3/m/47c0cddc2af90242a995e5c5.png)
在我提出四个,叫做“每日四〞。
第一:我的身体有没有步?第二:我的学有没有步?第三:我的工作有没有步?第四:我的道德有没有步?第一:“我的身体有没有步?〞第一,我每日要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步?有,步了多少?〞什么要?因“健康第一〞。
没有了身体,全部都完了!要成立健康堡,必注意几点:〔一〕“科学的察与断〞。
〔二〕“食的与改〞〔三〕“防疲的歇息“。
⋯⋯食日,无所专心,诚然不,可是分的用功,分的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碍。
妨碍着力的弱,妨碍着体力的乏,甚至于重病,不只耽了学和工作,并且减及于全生命的限期!每日能在致勃勃中工作学,健康必然在快乐中步了。
适合的歇息,是健身的主要秘之一,万不行忽视。
忽视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四〕“用生教育取代医生〞。
第二:“我的学有没有步?〞其次,我每日的,是“自己的学有没有步?有,步了多少?〞学怎能步?重要在有方法研究。
在我想到五个字,能够帮助我学易于步。
哪五个字呢?第一个,是“一〞字。
一是“一〞的一。
因此我希望有能力研究的先生和同学,必然一个目从事研究,即便是一个很小的,也能够研究出很深刻很渊博的大道理来。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收集〞的集。
我有了丰富的资料,更能够源源本本的尾的来研究它的一个明理解白,才能真实理解个的症所在,才能“水到渠成〞,才能收得“瓜熟蒂落〞的效劳。
第三个,是“〞字。
是去的,就是深入的意思。
于一个拿定了,便要全力向里面,出一个大道理来,使我学氛围有着的步。
第四个,是“剖〞字。
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剖析〞的意思。
关于每一个问题收集得来的资料,除了钻进深入以外,一定更为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功夫,剖析人微,好像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理解白,剖析得清清楚楚。
第五个,是“韧“字。
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
在做学识上,要用韧性战斗的精神,恒久不衰的,一直不懈的,坚持下去。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一点是重要的,是要“站岗位〞。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a3153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6.png)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
许静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卷),期】2011(000)018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教育中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从而使教育更有成效。
【总页数】1页(PI0129-I0129)
【作者】许静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教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
【相关文献】
1.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目标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科学化——厦门市海沧区东瑶小陶子践行生活教育 [J], 白森泉;
2.从生活教育到新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校建设理论初探 [J], 周志平;
3.体育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 [J], 王雪
4.妙以生活教育指导角色游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应用[J], 赖明洁
5.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陶行知教师论思想研究 [J], 阎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编 辑:______________891~1946)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值此纪念陶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研究和探讨他的健身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是非常有益的。
1陶行知健身思想的基本内容
健身这一概念,陶行知早在40年代就已提出来了。健身是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个人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辅之卫生与营养等,以追求身心健康并参与改造世界为目的的一项实践活动。
纵览陶行知献身教育的一生,他健身思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他曾用一系列相近的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健身观,如健康、康健、厚生、体健、保健、健全、身心两健、健全之身躯、锻炼体魄、养生而不杀生、建立健康之堡垒、造成健全的民族,等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据此,我们在研究陶行知健身思想时,把它放到与生活教育理论、与运动锻炼、卫生营养等广泛的联系中加以分析,进而探讨和把握陶行知健身思想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