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幼犁教授论历史命题解题艺术

合集下载

把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

把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

把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作者:聂幼犁来源:《历史教学》2007年第07期作者简介:聂幼犁(1953~),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关键词:题干、提向、正确选项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7-0043-03如果有人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国防虚弱。

”读过历史的人就一定会感到他的话要么没有讲完,要么有以偏概全之嫌。

因为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的原因有很多,并非只有“国防虚弱”。

如果有人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防虚弱。

”就不会给人这种感觉,因为他已经对自己的判断范围作了界定:“一个重要的原因”。

然而,将前者的说法变成一道选择题,这个问题就会显得隐蔽而不易觉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A.国防虚弱B.豪强争权C.藩镇割据D.分封诸侯这样的试题似乎不会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但从其科学性和教育性来看,是有明显缺陷和误导之嫌的。

习而久之,会降低学生逻辑思维的水平。

比较好的修改方案是按后者的说法来命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国防虚弱B.豪强争权C.藩镇割据D.分封诸侯以上例子说明,好的选择题应当是一个科学、独立、完整的表述。

反过来看,若要检查选择题是否有问题,把它的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

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它会把试题在史实、逻辑或文法上比较隐蔽的问题突现出来,更容易发现。

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检查下列试题:●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劫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张居正改革将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为:“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勤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_从_知本性_的_省略_角透析聂幼犁教授这节课的若干细节_邹玉峰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_从_知本性_的_省略_角透析聂幼犁教授这节课的若干细节_邹玉峰

[关键词]观察,证据,思维[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21-0053-04总第634期Sum No.6342011年第21期No.21,2011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从“知本性”的视角透析聂幼犁教授这节课的若干细节邹玉峰(上海市晋元中学,上海200333)聂教授的《历史的证据、推理和想象》一课,最令人醍醐灌顶的启示莫过于他在笃定破题之余,烙印在学生心中终身受用的智慧和功力———“知本性”。

细节的演绎———“淡薄”背后品“至味”权且搁置“知本性”这个陌生术语的内涵不谈,我们不妨先来解剖一则鲜活片段的几个细节,从中感悟其深邃与玄妙。

聂教授在出示了下面的邮票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则史料,如果有必要确认其真伪,一般而言,最可靠和方便的办法是什么?A.看其是否有知识错误B.寻找与它相同的邮票C.访问当年邮局老职工D.查核专业文献或档案【细节一】聂老师引导学生用视点扫描的一般方法,从历史人物到中国地图和国民政府标志(青天白日徽标);从中英文字———民族、民权、民生和“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peole”(民有、民治、民享)到“UNITED STATES POSTAGE”(美国邮政总署)的标识。

我们发现,聂教授在看似轻松的对话中,暗度陈仓地为学生昭示着一种思路和规范———只有细致入微地观察材料,才能发掘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玄机。

我们权且把这一细节称之为对“显性”情境信息的“观察”与“白描”阶段。

值得进一步咀嚼的是,在聂教授引导学生“观察”与“白描”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同步达成了一种“思维导路”的融通———情景信息与学生“已知”历史知识的链接,从而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情境中激活教材,在新的材料背景下盘活知识的目标诉求。

接下来,聂教授适时将学生的视点和思维牵引到了问题的判断当中。

此时的学生从证据角度做出正确的判断(“D查核专业文献或档案”)已经瓜熟蒂落了。

聂幼犁__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

聂幼犁__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华东师大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系聂幼犁1[1]《历史教学问题》2009第1期‚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话题。

正因为‚新‛,我觉得可能先要厘清有关概念,明确讨论主题。

否则,可能由于语词相同而概念不同,导致各自用不同的话语对话,徒生分歧。

一、什么是课程目标及其分类体系?‚课程目标‛系指课程预期的学生行为与思想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

这是从课程的角度来命名的,如果从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角度来命名,可称为‚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

2[2]学生行为与思想方式的变化与发展原本是鲜活生动、浑然一体的。

为了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变化,人们在观念上用分析的方法去界定、观察和透视,于是就有了目标分类体系。

课程目标及其分类体系水平也是评价课程是否有生命力,是否科学、合理和自觉的基本标准之一。

由于依据的理论和标准不同,分类体系也不一样。

如,布鲁姆把它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数个层级;加涅将其分成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再分解为若干阶段。

其实,我国古代先哲对学生的行为变化与发展也有分类,如‚德、智、体‛,‚知、行、意‛。

‚知‛又可分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行‛的最高水平是‚乐‛,直到‚痴‛。

人的学习及其结果是非常复杂的,对它的每一种方式的观察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长处,也肯定有弱势和短处。

实践上究竟哪一种更有利,还必须考虑其适用性和可行性,因为课程目标需要千百万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有关人员的认同与实践,受制于大家的认识水平和操作习惯。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引进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大部分课程认同其认知领域以知识掌握水平为标准进行分类,但都由于这两个问题而较大幅度地削减了层次,把六个变成了三或四个。

历史学科大多是三个,即‚记忆(或知道)‛、‚理解‛和‚运用‛。

3[3]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立体动态地观察学生行为与思想方式的变化、发展,是现代课程理论的一种透视方式,有它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广泛的实践依据,国际教育界是有较多共识的。

选择题之偏_思路的乖张_二_

选择题之偏_思路的乖张_二_

【收稿日期】2009-06-13命题研究选择题之偏———思路的乖张(二)聂幼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062)总第578期Sum No.5782009年第13期No .13,2009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关键词]选择题,高考,命题思路[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3-0066-03如果说,由于“标准答案”思路的乖张,使考查“知识与技能”目标成分比较大的试题发生偏颇,在思维方法的引导上会有不良的影响。

那么,以考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主的试题出现这种情况,后果就可能更加严重了。

例一:小李是一位“张学良迷”,得知张学良逝世的消息后,把以前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做了一张目录:①电影《西安事变》碟片②小说《少帅张学良》③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合影(翻印照片)④1990年《联合报》对张学良的访谈录音(拷贝)⑤《文史资料选编》中关于张学良的专辑⑥《中国历史》教科书……以上材料中,最有价值的是A .①②B .④⑤C .③⑥D .⑤⑥答案:B试题的亮点是贴近时事、贴近学生,立意与设计是既考查确认材料价值的能力,又尽可能地降低历史知识的记忆这个变量。

主要问题出在提问中的“最有价值”,头脑简单和习惯应试的考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选B,而学力较高的考生就可能被以什么标准、从什么角度来比较这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所困挠。

首先,假如以普及历史知识为标准,“最有价值”的就可能是A ,电影、戏剧与小说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就像许多赞赏“百家讲坛”的同志所持的评价尺度之一。

其次,假如以学生课程学习为标准,⑥肯定是首选,其它材料就得因人而异。

再次,即使从史料价值的标准来比较,也有一个比较的角度问题,如果从其原始性的程度来看,③④⑤都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其中③④还更具有原始的特征;只有从既原始,又可能有较大信息量或新信息这些角度来看,④⑤才可能是“最有价值”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聂幼犁教授报告的感受2012年3月24日,华东师大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系博士生导师聂幼犁教授应邀在九江为历史教师作专题报告。

聂教授的报告共分两大个部分:《中学历史命题、审题和改题》、《以素质为本才能有效提高考分》。

聂教授用生动的案例,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同一知识点可以设计考查不同目标的试题”、“同一则材料可以设计考查不同目标的试题”、“同一种目标可以设计不同角度难度的试题”。

不仅如此,一道材料的试题设计,先要对素材作标识处理,再从考查注释能力、考查句读能力、考查考订能力、考查细辨能力、考查探究能力、考查评论能等多角度去设计,这些都老师们平时最难把握的。

试题设计应如何选择不同的角度,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能触类旁通……聂教授的报告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视角。

下午,聂教授还以高中《辛亥革命》教学的说明反思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素质”与“考分”的关系。

“素质”与“考分”应当是显著相关的,在常态课中,提高素质可以更负责、更有效地提高考分。

目标的变化和发展是三维一体的。

通过特定的教学“过程”,有思想“方法”感受、感悟或觉醒,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取舍或认同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即更有活力和持久性。

“追求提升素质的教学境界,可以更负责、也更有效地提高考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聂教授渊博的学识让老师们受益良多,聂教授平易近人的作风更是令人敬佩。

整场报告五个多小时,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次日下午,聂教授又应邀做客九江一中濂溪大讲堂,为九江一中教师作了一场主题为“漫谈课程教学中的建构主义——从相声、小品中得到的感悟”的精彩报告。

在一中,聂教授以精心截录的相关相声、小品、老电影的视频为案例,从“学习的本质、知识与技能、思维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四方面,独辟蹊径,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视频中蕴含着的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的实施元素。

聂教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用大家熟知的视频,把建构主义这样高深的理论科学而又艺术、形象而又生动地阐释出来。

聂幼犁体验磨练_上海高考题命题技巧二2006-11-4

聂幼犁体验磨练_上海高考题命题技巧二2006-11-4

聂幼犁:上海高考题命题技巧二2006-11-4 15:43:00聂幼犁:上海高考题命题技巧二作者:聂幼犁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5 更新时间:2006-11-3三、简释题的设计思路1、文献诠释法●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3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引自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1997年中国收回的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或九龙尖沙嘴或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或九龙半岛和香港附近岛屿、大鹏湾、深圳湾);(全部答对给1分)(2)晚清政府签订涉及香港问题的第二个不平等条约,距1997年有 137 年;(3)晚清政府丧失香港地区主权时的在位皇帝分别是道光帝、咸丰帝、光绪帝。

(全部答对给1分)● 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

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

问题出在Kuang Hsu帝是谁。

问题:(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2分)(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4分)(1)“光绪”(1分)。

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1分)。

2)郑观应是(甲午战争前)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制,或兴西学),是早期资本家(以上要点各给1分,但本部分总分不超过4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6分)述怀(宋)李纲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

……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四方?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

诗中的(1)胡骑指什么?(1分)(2)退避指朝廷的什么政策?(1分)(3)中原指什么地方?(1分)(4)李纲为何如此述怀,渴望自强?(3分)(1)金兵(1分);(2)求和或投降(1分);(3)河南省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1分),如答汉族地区、宋朝疆域、黄河流域等也可给分。

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技术和要求

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技术和要求
落实课改新理念,努力使学生通过考试,能促进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三维目标) 方面的充分发展,能发掘多方面的潜能 。
•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 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材料 的辨别判定(真假、第一手、原始)、观察分析 (图、表、数据)、处理、评价、信息加工、解 释、纵横联系、比较、论证等是典型的考查“过 程与方法”。
制定双向细目表的要求: 第一,围绕考试目的设计细目。即所设计的细目内容,必须符合考试目的要 求,体现考试目的。 第二,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比例恰当。如对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 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等都应考虑到。 第三,能力层次分布合理。要根据考试类型和目标,充分考虑所考查知识点 在能力不同层次上的体现,以确保试卷的效度、信度以及一定的区分度。
• 根据考试目的、课标考标,依据教学内容,先制定出命题、 制卷的具体计划,计划包括测试的分值、时量、题型、内 容分布比例、难度、区分度等,再制定出双向细目表。
以中考为例:
• (1)分值与时量: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 (2)确定内容分布、题型以及比例: • 客观题:选择题20题,判断题10题(含湖南地方文化常
• 1.写出……的时间(地点、名词等)
• 2.列出……的意义(原因、特点等)
• 3.找出……的共同点
• 4.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括)
• 5.对……作出评价
• 6.用图(表)的方式表示……
• 7.按……对……作出解释
• 8.对……提出……问题
• 9.以……为例,反驳(或论证)
• 5.确定试卷基本计划
• 2011年我市中考历史成绩分数段曲线为:(平均分71.57, 及格率76.7%,优秀率13.75%,区分度0.6)

历史命题:贵在问题视角 重在能力要求

历史命题:贵在问题视角  重在能力要求

历史命题:贵在问题视角重在能力要求作为大规模的教育考试,高考试题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测量目标、刺激情境和问题设置,这三个要素缺失了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完整的试题。

在历史学科的具体命题中,选取若干新材料构建不同的刺激情境,通过问题视角的设置与转换,考查测量目标指向历史学科相关能力要求,已成为命题的常规范式与学科特色。

所谓“问题视角”是指试题的设问角度,即命题的立意主题与历史学科知识沟通联系的设问角度。

在如何设置与转换问题视角方面,著名的命题研究专家聂幼犁教授做了长期深入的探究,在近年的《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专刊上陆续发表其研究成果,得到广泛的认同与肯定。

笔者认同聂幼犁教授的“同一则史料,可以命制考查不同能力的试题”观点,且这些已在历史命题中广泛运用。

笔者举例如下:一、要求运用已学的知识,理解其中一个或几个信息“表达了什么含义”,“为什么表达这样的信息”。

●下图是美国《时代周刊》刊登在1971年度封面上的美国乒乓球队游览长城照片。

封面上方的英文是:China: A whole New Game;下方的英文是:U.S. Ping Pong Players at GreatWall 。

对这里的“Game”正确解读是A.民间交往B.体育比赛C.文化交流D.外交使命●下图是美国《时代周刊》刊登在1971年度封面上的美国乒乓球队游览长城照片。

(图同上,略)《时代周刊》发表评论说:“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作为回应,这一年美国政府发出“乓”的一声,是A.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B.尼克松总统正式访问中国C.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D.宣布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二、要求运用已学的知识,推理其中一个或几个信息“会有什么作用或影响”,以及与其有联系的事物会对此“发生什么反应”,直至考查“神入”目标。

●下图是美国《时代周刊》刊登在1971年度封面上的美国乒乓球队游览长城照片。

(图同上,略)由此推测,其策划与发行者A.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魔力B.看到美中之间的传统友谊得到传承C.预见世界政治格局将出现重大改变D.赞赏球队挑战“中国长城”的精神●下图是美国《时代周刊》刊登在1971年度封面上的美国乒乓球队游览长城照片。

选择题之偏_标准的混茫_聂幼犁

选择题之偏_标准的混茫_聂幼犁

【收稿日期】2008-12-18[关键词]选择题,标准,学术规范[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1-0058-03“混茫”亦作混芒,意为混沌未开。

另外,还指一种广阔无涯的境界。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三十韵》诗中有:“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无论取其中哪一种含义,如果一道选择题在其选择的标准上作“混茫”状,而标准答案又偏执一个,就在客观上类似拿考生开涮了。

例一: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A .秦末农民起义B .明末农民起义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①答案:C这是一道提出一个标准,要求考生以此确认某一史实的试题。

内容贯穿中国古代、近代历史,涉及的四次农民起义无可非议地属于中学历史课程的主干知识,考察目标是对这一标准的把握和对这些农民战争重要特征的理解,并有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要关注重大历史事件时代或主要特征的意义。

然而,事有蹊跷,学力较低的考生觉得该题非常容易,而学力较高的考生却觉得无从下手。

为什么?问题出在对提问中“影响”一词的理解上。

前者简单地把它理解为顺向的或积极的作用,选择了“太平天国运动”,因为在四个选项中,只有太平天国成立过“拜上帝会”,宣扬“上帝”.后者却出于思维的严谨性,为这个“影响”到底指什么影响而左思右想,难度颇“高”:如果是指有一点顺向意义或有利因素的影响,应当选“太平天国运动”,因为拜上帝会的思想和形式中确实有一些基督教的因子;如果是指反向的,或原因与结果式的影响,则当数“义和团运动”。

因为与基督教传教士有关的一系列“教案”、“血案”正是激起义和团运动的直接、而且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没有这些“教案”、“血案”,就不可能有农民掀起的“义和团运动”……这样,考生们大都凭猜测答题:估计该题可能“较易”的,就选择C ,认为一定“稍难”的,就选了D 。

此题留给教师和学生的是困惑不安:历史课程中使用“影响”一词,在没有特别说明或在独立使用的情况下,就自然地指顺向的或积极的作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把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

把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

把题干、提问与正确选项连起来读
聂幼犁
【期刊名称】《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如果有人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国防虚弱。

”读过历史的人就一定会感到他的话要么没有讲完,要么有以偏概全之嫌。

因为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的原因有很多,并非只有“国防虚弱”。

如果有人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防虚弱。

”就不会给人这种感觉,因为他已经对自己的判断范围作了界定:“一个重要的原因”。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聂幼犁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读"具慧眼"题"意自现——浅谈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与读题习惯的培养 [J], 屠燕琼
2.读题如读文,遵路识斯真——谈谈对材料作文题的"阅读理解" [J], 葛福安
3.围题发问读文探里——谈引导学生围题读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J], 于红红
4.数学"读题能力"是这样练成的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J], 查正美
5.读题多遍其义自见——例谈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J], 胡轶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听聂幼犁教授讲座有感

听聂幼犁教授讲座有感

听聂幼犁教授讲座有感作为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历史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聂老师竟然在中学的课堂里亲自上课指导中学教师课程改革。

这是万万让人想不到的。

在我的感觉和认识中,很多所谓的“专家”,是在会议上大谈特谈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从不真真正正在课堂上展示其模式、其理念。

但聂老师竟然是个特例,在课堂亲自展示了其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让现代教育方式真正地融进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聂老师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性,三维目标不简单等同于我们通常认识的“长宽高”。

它是一种哲学认识论上的理解,着眼于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

一节好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成熟,它更加关注学生对自己变化的自我体现和情感体验过程。

一节有过程、有情感体验的课才是好课。

聂老师不仅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

讲座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他在江苏某中学的一节历史课。

在课堂上,聂老师非常注意学生的思维变化,不仅如此,他还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思维逻辑——这一点我们通常是忽略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一个而不是其他?你的依据是什么?逻辑推理的过程是什么?聂老师的做法立即让所有的学生激情澎湃,因为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只要认真思维,都可以从实际生活、基本情感的推理中,找出历史的真相。

在课堂讨论中,聂老师非常巧妙的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当他告诉我们不知道时,一般老师可能就到此为止。

但聂老师却“抓住不放”,表扬这位同学:看不懂就承认看不懂,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精神。

不仅如此,此后有问题,聂老师还专门再找这些同学进行解答,给他们提供一次有一次机会。

虽然这样做,学生心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是不知道。

但在课堂快结束之前,一位差生主动举手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眼睛有点模糊,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加能证明聂老师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成功呢?一节课结束时,学生都不愿意下课,都想再听听这位老师对历史的不一样的解读,都希望校长调课,让课继续下去。

在全班同学的要求下,校长只好让教务处调课,让聂老师继续上下去。

聂幼犁教授“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理论与技术的改革”在线研讨实录

聂幼犁教授“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理论与技术的改革”在线研讨实录

聂幼犁教授“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理论与技术的改革”在线研讨实录作者:聂幼犁2007年2月15日晚,聂幼犁教授与广大教师畅谈“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理论与技术的改革”。

本次交流研讨聂老准备相当充分,为我们阐发了许多深具参考价值的观点。

为方便大家的阅读,我们特别整理编辑了这次在线答问。

需要说明的有以下几点:(1)本次在线研讨由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课程系聂幼犁教授主持,主办者是历史课程网,历史风云网协助此次在线研讨活动。

除历史风云网外,其他网站如果转载本文,请注明“资料来自中国历史课程网”。

据不完全统计,当晚参与讨论的注册会员有:神仙巫、hanlixiang6508、liuai、maybe88cn、布瑞斯、湖心听晚、虞文林、liqing、dragoonlance、无路可逃、lyys、无水成圣、博雅、羽扇纶巾周瑜、潇湘剑客、教苑凤仙、sea325、jby1968jby、小雪老师、朱正标、shensy1961、anhuiwangjiuho、zliuai等。

让我们再次感谢聂教授,并对以上参与讨论的老师表示感谢,同时特别鸣谢合作伙伴历史风云网站长周建定老师的鼎力支持!(2)特别感谢李清老师做同步整理,并及时提供给大家在线研讨的文本。

(3)这份整理稿中,除对一些文字、语句略做调整外,因聂教授几个重要论述与同网友的问答交流交错展开,我们把完整的论述和问答交流分开整理。

(4)顶头加粗字及“●”代表提问的网友,网友提问用楷体字;“■”代表聂教授,聂教授同网友的交流用宋体字。

聂教授的完整论述我们尽量贴近原有文本格式。

研讨总体情况介绍及开场白一解网友提问畅谈“什么是考试?什么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二解网友提问纵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上海)历史科命题改革三解网友提问“揭密”上海小论文试题阅卷“玄机”直陈“应注意材料的规范引用与准确解读”诉说“命题之苦”未完的“细节决定成败”开场白各位老师,大家好!哈哈,贺了圣诞庆春节!我这里给大家拜一个早年!我首先回答前些日子贴出来的问题。

论高三历史教师组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论高三历史教师组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高三历史教学直接面对应考,所以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组题工作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

现实教学中,第一是限于教学工作量大和考试频度高的原因,一部分高三历史教师对组选题热情不高,很多人借助于“组卷网”等网站资源进行智能化选择。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快完成组卷任务,但是试卷质量特别是和学生学情之间的差异是存在较大问题的。

第二缺乏对学生学力的准确分析与把握,组题难度与学生的高考复习要求差别较大。

第三采用“题海训练”战术,有些教师让学生每天练习历史试题高达50道选择题和3至5道非选择题,这种题海战术有两个问题,一是一部分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有较大幅提升,但总体成绩却出现倒退,二是一部分同学在学业负担加重的情况下,随意敷衍历史作业,课后练习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根本就不能达到。

笔者前几年一直承担着高三历史教学工作,因所在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组卷工作也成为了日常备课中的重点。

本文以笔者亲身经历和实践谈一谈高三历史教师组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紧扣课标和考纲,尊重学情选组合适之题历史学科课标和考试大纲是高三历史教师备好复课的指导文件,那么组题工作就要严格针对具体的课标要求和考试大纲而制定出习题考查的主要目标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和不同学生的学力状况分层次确定习题组选的基本框架。

例如必修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课程标准要求是“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试大纲规定为“分封制和宗法制”。

细分课标和考纲,可以得到三个层次的出题目标,一是“分封制、宗法制的实施目的、内容、作用”第一级识记类的出题目标,二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早期政治秩序的维系方法与原则”为第二级理解类的出题目标,三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概括和体现”为第三级归纳运用的出题目标。

三个层次目标环环相扣,学力中等偏下的学生第一、二层次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学力较高学生则必须真正熟练第三级目标。

通过对课标、考纲和学情的准确认识及细化,教师就可以基本确定每课、每单元以至于每个阶段的练习重点,这就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准确理解基础知识和高考要求的契合度,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练真正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提升应试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

试题设计如何考查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

试题设计如何考查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

人教版中考英语复习专题介词重点和解题方法一、初中英语介词1.Happy birthday, Peter! Here's a gift you.A. forB. inC. withD. from【答案】A【解析】【分析】句意:生日快乐,彼得!这是给你的礼物。

A给……;为……,B 在……里,C和……;用……;随着……,D从……,来自……。

送给某人的礼物,用介词for,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介词辨析,注意理解句意。

2.—Is there ________ in today's morning news on CCTV-1?—Yes, France Team beat Korea Team by 4: 0 in the 8`h FIFA Women's World Cup in France ________ June 8, 2019.A. anything special; onB. something special; inC. special something; onD. anything special; in【答案】 A【解析】【分析】句意:——在央视一今日新闻里有特殊的事情吗?——是的。

法国队在2019年6月8日的法国第八届女子足球世界杯中以4:比0的成绩击败了韩国队。

复合不定代词+形容词,排除B、C。

问句是一般疑问句,所以用anything;on+几月几日,June 8 是几月几日,具体日期,所以用on,故选A。

【点评】考查复合不定代词及介词用法,注意平时识记,理解句意。

3.—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bookstore?—Go ________ Center Street and you'll find it.A. ForB. alongC. with【答案】 B【解析】【分析】句意:——打扰一下。

最近的书店在哪里?——一直沿着中心街走,你就会发现它。

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论doc(一)2024

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论doc(一)2024

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论doc(一)引言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

聂幼犁先生是中国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历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聂幼犁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活动的创新、教师角色及其培养、评估与反馈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聂幼犁历史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旨在为今后的历史课程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正文内容一、聂幼犁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2. 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与学术素养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与批判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与历史责任感5.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1. 突出历史概念与基本史实的教学2. 强调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与演进过程3. 融入多元文化与多角度的历史故事4. 结合实践与体验的历史教育活动5. 积极探索与反思当代历史问题三、教学方法与活动的创新1. 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入的方法2. 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3. 开展讨论、辩论和小组合作学习4. 采用史料分析与文献研究的方法5. 设计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四、教师角色及其培养1. 教师作为历史知识和研究领域的专家2. 教师作为学生学业发展的引导者3. 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激励者4. 教师作为学生情感和道德培养的导师5. 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与研究的推动者五、评估与反馈机制1. 设计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与工具2. 尊重学生的差异与发展需求3. 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与指导4.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5. 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总结本文以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为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和评估反馈机制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从聂幼犁先生的历史课程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历史教育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

这些经验和思考对于我们今后的历史课程教学,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术素养和批判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论doc(二)2024

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论doc(二)2024

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论doc(二)引言概述:本文将探讨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通过对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历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论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评价方法的设计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正文:一、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1.明确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性2.设定历史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和分目标3.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4.与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相结合,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实操性5.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历史意识的培养推动学生成为批判性思考者和历史参与者。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1.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历史课程内容2.综合运用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3.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课程内容4.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使之更具吸引力和学习效果5.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动力,开启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拓展传统教学方法,借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2.运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入等手段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3.运用案例分析和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4.合理运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5.通过实践活动和参观考察等方式使历史课程教学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四、评价方法的设计1.明确历史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3.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内容的权威性和有效性4.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策略5.借鉴国内外的评价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评价方式。

五、教师的角色定位1.约束教师的主导权,推崇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2.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3.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价值观4.注重教师的自身发展,提升历史教学能力和学科研究水平5.强调教师的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影响学生的历史态度和道德素养。

三说“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

三说“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

三说“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作者:聂幼犁来源:《历史教学》2008年第04期作者简介:聂幼犁,男,1953年生,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会长。

关键词:“方寸”,邮票,试题设计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7—0060—05其实,就利用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这枚邮票命制选择题而言,以汲取其中的信息为基本考查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再认或回忆“是什么”“不是什么”以外,大致还可以有以下三个目标层次的设计:一、要求运用已学的知识。

理解其中一个或几个信息“表达了什么含义”。

“为什么表达这样的信息”。

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

在其策划、发行者看来,当时代表并领导中国抗战的是A.中华帝国B.中华民国C.伪满政权D.边区政府答案:B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

在下列内容中,符合其发行背景的是(图同上,略)文章内容: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②太平洋战争实现了战略转折③中国战场处于最艰难的时期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了胜利⑤北非战场已成为盟军的跳板⑥日本在关岛战役中再次失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答案:A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

它表明了当时美国(图同上,略)A.开始公开承认中华民国B.决定向日本侵略者宣战C.支持中华民族抗日战争D.已领导了反法西斯阵线答案:C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

它的主题当是(图同上,略)A.拥护林肯的政治主张B.赞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C.纪念中国抗战五周年D.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答案:C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其宗旨是为了(图同上,略)A.宣扬林肯的丰功伟绩B.支持孙中山的辛亥革命C.彰显中国人民的抗战D.肯定东北属于中华民国答案:C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幼犁教授论历史命题解题艺术“红彩陶猪”的出笼2004年4月上旬,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上海市青浦区发现了一处史前遗址,出土了被考古界誉为“上海第一人”的头骨、稻谷和红彩陶猪。

不久,这个材料就被用于当年6月份高考(上海)历史科的开卷第一题。

上海考生和教师对这道题作了较高的评价。

这道只有2分的选择题,命题者曾为此两易其稿。

从试题的设计上看,为了使考生“渐入佳境”,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第一道试题应当是全卷难度最低的,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这是“热身”第一题。

命制一道容易的试题本身并不难,但命制一道有良好导向作用的低难度试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03年的第一道试题就曾经为了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作过重大修改。

原题是:●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为了生存,他们创造的工具是A 木棒石器B 石器陶具C 木棒弓箭D 弓箭陶具把这道题放在第一题,无论从内容,还是从难度上看都是不错的,符合传统的做法,但命题者认为,在教与学的导向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因为它的考察目标是记忆水平,而且文字与课本比较接近,有可能鼓励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不符合课程改革“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的方向。

经过讨论,修改如下:●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A 数量很大,约有十多万件B 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 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 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经过修改的试题虽然保持了原试题的“题眼”,而且从情景到选项都取材于课本,但提问的角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将史实的判断改为问判断的依据,考察的目标变为理解证据证明力的能力,属于运用史学基本方法的能力,在教与学的导向上,鼓励的是懂得在阅读课文时,不仅知道课文的作者怎么说,而且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的学生。

2004年的第一题的第一稿是:●当人类通过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便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

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人工培育稻种,将我国进入农业文明的时代向前推进了A 1000年B 3000年C 5000年D 7000年这道试题的考察目标属重点知识——“半坡、河姆渡人的生产特征及其生活时代”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的运用,不仅引入了考古界的新成就,对考生来说,增加了新知识,而且在不提高难度的前提下,引入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文明史的概念,起到了在考试中开发课程的作用。

但是,命题者感到面对教学界死记硬背仍有较大市场的实际情况,其考察的目标仍属于记忆性应用,对时代记忆的导向似乎还不够理想,如果将三个错误选项错得再明显一点,改成“20000年、10000年、15000年”,虽然可以削弱这种导向,但不合情理。

如果能保持03年第一题的发展势头,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向“过程与方法”的方向推进,可能更为理想。

正在此时,各媒体报道了青浦的考古发现。

于是,决定利用这个新材料命制试题:●报载,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A 反映了上海文化起源于畜牧B 有助于了解当地猪的驯化史C 显示了猪是沪上最早的家畜D 证明了青浦的先民崇尚红色与原试题相比较,经过修改的试题的“题眼”仍然是原始社会,并保持了原试题用新材料、新情境考察应用水平的目标,但被应用的已经不是具体的史实知识,而是思维方法——一个新发现的史实可以恰当或准确地说明或证明什么的能力。

A选项的主语和宾语都属于过度推论,“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陶猪”并不能代表上海文化,发现一个陶猪,不能说明“起源于畜牧”。

C选项的宾语属于过度推论,“最早”是一个比较性的判断,没有其他材料作比较,就不能肯定“猪是沪上最早的家畜”。

D选项的宾语也属于不当推论,从一个案例中看到红色,不能说明“崇尚”红色。

B选项才是谨慎的、合逻辑的判断。

人工制品或艺术品是现实的反映,“没有野猪特征”,说明在现实中可能已经有了被驯化的家猪,通过此,“有助于了解”彼。

通过这样修改,应当说试题已经可以定型了,但问题是将它放在第一题,难度明显偏高,从试卷的整体上看,不符合试题难度从低到高的排列要求,为此命题者在保持试题材料、形式、考察目标的前提下“忍痛割爱”,再次作了降低难度的修改,一是将题干中解题的关键信息变为黑体,以引起考生的注意;二是对选项作了相同类型,但“正确”与“错误”特征更加外显的处理:●报载,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A 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B 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C 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D 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A选项中的“吴越”比原来的“上海”地区更大;B选项用了考生可能更熟悉的句式;C选项改为“证实了”“陶瓷中心”,使错误更明显;D选项将“崇尚”改为“只用”,使错误更为突出。

然而,从考试的结果看,虽然区分度较高(0.29),但难度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不是0.8以上,而是0.57,成了中等偏易的试题。

错误选项中,选A的考生占30%,选C的考生占12.1,选D的考生占0.7%,i这说明做错的考生,其错误类型集中在“主语和宾语”都有过度的倾向。

这个结果还可以从两方面来评价,一是相对于本次考试命题看,这道试题的难度还应当降低,或者把它位移到后面去;二是相对于教与学来看,应当加强理解论据证明力的适度性训练。

i本文数据引自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年报》。

“端午节问题”的立意这次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过程与方法”。

这是因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在知识的生成和建构过程中才能最有效地培养和孕育。

从考试测量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知识是否具有活力,所掌握的方法是否已经同化为自己的认知思路和策略,必须通过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的过程,才能真实地折射出来。

我们先来看一道上海市新课程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的历史选择题:●“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

”恩格斯这个评价的基本视角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践检验真理的观点B.阶级关系的特征和工人政党的成熟程度C.资产阶级的自我调节并实现了经济革命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尚无自己的理论体系上海市的新课程突出了人类文明史,努力体现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基础的进步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课本将这些思想方法蕴含在对历史事实的选择、编排和介绍中,既没有单独的理论化显示,也没有展示过恩格斯的这段话。

因此,对考生来说,就必须运用在课本中学到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对评价的再评价。

所以,我们说这道题的考察目标是以观察、评价历史的思想方法为核心的阅读、理解和评价能力。

它鼓励在理解课本所述史实的同时,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方法的学生,其基本导向是必须读“透”课本和充分关注课本作者的史学方法论。

高考(上海)历史命题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针对不少教师比较重视自己的传授与结论是否与课本或“主流意识”相吻合,却忽视如何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的倾向,开始探索思维方法的考察。

以选择题为例,其典型的做法是抓住“三段论”这个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命题,一直延续到2002年。

以下是02年高考(上海)历史第22题:●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这道试题利用了学生熟知的历史事实。

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判断及其逻辑关系的确认。

另外,它还有一个优点是能通过分析考生的选择情况,了解选错的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

但这种试题的形式比较刻板,有为命题而命题的感觉;用多了,有的教师和学生还想出了一种“分解判断法”,即“不要看它们的推理关系,只要分别确认其中每一个判断的正、误,然后与选项作比较”的办法。

这不仅使试题降低了测量上的有效性,而且,会使教与学脱离命题预计的正确导向。

为了进一步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课程改革,2003年高考(上海)的选择题一方面引入了其他考察方法论的试题,如第一题,在“北京人遗址出土的许多石块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的各种证据中,确认“最有力”的证据等;另一方面,对这类试题作了改进:●“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A 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B 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C 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D 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显然,如果是A或D,“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就推不出“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如果是B,相比之下,“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的结论就不会“最可靠”;只有D,才能使题干中的推论“最可靠”。

这样的试题,“强迫”考生必须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004年,课程改革的大规模宣传、学习和讨论已四年之久,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的号召下,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有了较大的发展。

为此,命题者适当加大了思维方法考察的力度,这在选择题中也有所体现。

除了第一道题“红彩陶猪”考察思维逻辑外,又对第二道选择题作了修改。

原来的试题是:●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纪念的是A 屈原B 张骞C 岳飞D 于谦这道题的灵感来自于当时媒体报道某国正在向联合国申请将端午节作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优点是在低难度的前提下,使试题贴近学生,深入时事、生活。

但这道试题的考察目标不甚理想,只须靠知识记忆或常识就能作出正确选择。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如下:●就说明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依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 古籍的记载B 屈原的作品C 政府的声明D 学者的解释修改后的试题既保留了原来的优点,又增加了全新的立意,把试题的考察目标变成了史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确认事实。

为了降低难度,解题的关键词按惯例用了黑体。

B、C、D三个选项还体现了学生可能发生的三种不同层次的思维错误。

端午节与屈原有关,但屈原生前不可能“预设”纪念自己的民间节日,并延续至今,其作品更不会为此提供证据;“政府的声明”固然有用,但其正确性还有赖于有效而可靠的史实依据,所以,不能说“最有说服力”;“学者的解释”有较大的证明力,然而,这种证明力的基础是什么呢?还取决于史料。

所以,比较这四个依据,“古籍的记载”“最有说服力”。

为了强调和引导学生树立关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这道试题正式出台时,又将题干中的“说明”改为“论证”,把“依据”换成“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