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34例随访

合集下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导致误放电8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导致误放电8例
12 使 用 的 ID 型 号 C I1台 ( et 2 6 5 ; . C P V na P 12 ) k
T lt nc1台 ( u rin A P 1 2 ); a eetr1台 eer i o G ada T 1 4 I 1 P cst 5 e ( e t txV 一1 5 ; dt nc7 台 ( co Hu 7 2 V nr e i 1 C) Me io i r Mir s 2 2
临 床 的应 用 也 日趋 广 泛 , 由此 带 来 的 临 床 问题 也 日渐 增 多 。本 文 对 1 1台 I D在 临 床 随 访 中 发 生 的误 放 电 C 原 因进 行 分 析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 19 20 9 4~ 0 6年 给 8 患 者 植 入 1 例 1台
法 分析 8 患 者 共植 入 l 例 1台 I D 的 临 床 随 访 资料 。8例 患 者 7例 为 男 性 , C 1例 女 性 , 中 单 腔 ID 7 台 , 腔 其 C 双 I D3台 , 腔 植 入 型 心 律 转 复 除 颤 器 ( R C 三 C T—D) 1台 。 随 访 2~1 2年 , 均 7年 。 结 果 随 访 中除 l 死 亡 外 其 平 例
型 1台 、 e e 7 2 Jw l 2 1型 1台 、2 3型 3 台 、 27 型 2 72 72 台) R ;C T—D 1台 ( 犹 达 E IT +H 一3 0 。 圣 PC M FV 5 )
例 I D患者身上 , C 占误放电 的5 . % , 6 3 严重 时 1 内连 天
上胸 部。其余 4 3例次心律失常 ( 8 , 35 8 均在 4 7% 4 /6 ) 4
I D启 动诊断 识别 过 程 中 自行终 止 ,C C I D未 继 续实 施 治疗程序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体积小,能植入患者胸腔或腹腔的医疗设备。对于高危患者,一旦发 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在数秒内转复为正常心律,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它又可起搏心脏。合理使用 ICD可以纠正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延长患者寿命。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ICD能感知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维性颤动,按临床室性心动过速频率设定心动过速感知频率,当室性心动 过速频率高于感知频率,脉冲发生器即被触发放电,对心脏释放电击能量,实施治疗功能。
1980年 2月,Mirowski和他的同事在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医院采用开胸手术的方法植入了世界上第1台 AID。
198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其用于临床。
1988年,经静脉除颤导线第1次应用于临床,避免了开胸手术;随后开发了具有程控功能的第 2代 ICD (Ventak.P,美国 CPI公司生产);1989年第 3代 ICD开始用于临床,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分层治疗(tiered therapy),即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低能量心律转复和高能量电除颤,不但减 轻了患者的痛苦,还具有多项参数程控功能。
1995年,双腔 ICD问世。可提供 DDD或 DDDR起搏,并能提高 ICD对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识别的特异 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识别和不适当放电。
适应证
适应证
1、ICD在SCD一级预防中的推荐 ①心梗 40 d后及血运重建 90 d后,经优化药物治疗后心功能Ⅱ级或Ⅲ级,LVEF ≤35%;或者心功能 I级, LVEF ≤30%(证据水平 A)。 ②既往心梗导致的 NSVT,LVEF ≤30%,电生理检查能够诱发出持续性室速、室颤者(证据水平 B)。 ③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优化药物治疗 3~6个月后心功能Ⅱ级或Ⅲ级,LVEF ≤35%(证据水平 B)。 2、ICD在SCD二级预防中的推荐 ①心梗 48 h后发生的非可逆性原因导致的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的室速患者(证据水平 A),以及血流动 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患者(证据水平 B)。 ②心梗 48 h后不明原因的晕厥,电生理检查能够诱发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患者(证据水平 B)。 ③非缺血性心脏病,出现非可逆原因的室速 /室颤导致心脏骤停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室速患者(证 据水平 A),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患者(证据水平 B)。 ④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持续性室速或室颤患者,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证据水平 B)。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全文)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起搏器等。

主要用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 。

随着器械植入适应证的拓展和植入量的增加,植入术后的管理问题日趋复杂和重要,但国内普遍存在重植入、轻随访的现象,植入器械术后随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

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组织专家组,结合国内的临床应用经验,回顾相关文献, , ,并参考有关国际学会对CIED植入后随访和监测的指南,编写了此专家共识。

其目的是指导国内开展的CIED术后随访工作,促进CIED治疗在中国的规范发展。

一、常用术语1.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ICD、CRT起搏器、植入型心电记录仪及植入型心血管监测器。

, 由于植入型心电记录仪国内应用较少,而植入型心血管监测器尚未在国内用于临床,因此本专家共识不涉及此两方面内容。

2. 器械询问应用遥测技术读取CIED可程控参数及存储于CIED内存中的数据。

可通过CIED程控仪或专用计算机直接读出和存储这些数据,也可以通过服务器遥测读出和存储这些信息,并在网络上查看。

3. 器械程控指通过无创方法改变CIED上的可程控参数,使医师及随访人员能够合理进行CIED设置,以评估和优化CIED系统性能和寿命,以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

4. 远程监测CIED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通过电话技术发送CIED相关数据至专门服务器。

远程监测终端(家庭监测仪/通讯器)可为一固定装置,通过患者家中的专用传输设备和模拟电话线与因特网连接进行传输;也可以是移动/便携式的设备,通过蜂窝技术无线连接至公共移动网络,最终传输加密数据至专门服务器,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随访观察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随访观察
讨 论

对 象
3例 患 者 均 为 男 性 , 龄分 别 为 6 年 8岁 、 5岁 和 5
6 0岁 。2例基 础 心 脏 病 为 冠 心 病 、 1例 为 扩 张 型 心
肌病 。植入 I D 适应 证 是 : 常规 心 电 图 和 ( ) C 经 或 心
电监 护 证 实为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 VT) ( ) 室 颤 动 和 或 心 ( vF)均 多 次 发 作 , 有 晕 厥 和 血 流 动 力 学 严 重 影 , 伴
3例 患 者 分 别 植 人 Me t ncJwe 7 2 和 dr i e l 2 0 C o 7 2 C 电极 导 线 均 为经 静 脉单 导线 植 入 式 , 有 2 3 I D, 具
量 心 律 转复 和 高能 量 电击 除 颤 以及抗 心 动 过 缓支 持
性 vVI 式 / DD方式 起 搏 的治 疗 功 能 , 植 入 后 方 D 在
脉注 射芬 太 尼 浅 麻 醉 下 进 行 。诱 发 室 颤 采 用 T 波 电击 0 6 .J方 法 进 行 。诱 发 vF后 , 先 以 1J进 行 首 5 除颤 , 除颤 成 功后 , 诱 发 VF进 行 测 试 。测 定 除 颤 再 阈值 <2 J后 , 出模 拟 测 试 除 颤 器 , 直 接 采 用 0 取 或 I D与 电极 导线 连 接 后 植 入 囊 袋 内 , 诱 发 vF, C 再 以
响 , 心 律失 常 药物 治 疗 无效 或 效果 欠 佳 。 抗
二 、 C 植 入 方 法 ID
I D 现 已成 为 目前对 致 命性 恶 性 心 律失 常 最 有 C 效 的治 疗 手段 , 尤其 是 目前 第 三 代 I D 具 有 分 层 治 C 疗 (i e h rp ) 即抗 心 动 过 速 起 搏 ( T 、 能 t rd tea y , e A P) 低

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随访的意义

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随访的意义

l a t o r , C R T — D) 是 治 疗 恶 性 室 性 心律 失 常 的首 选 方
法, 其中 I C D 应 用 于 临床 已有 2 O多 年 的 历 史 。
I C D / C R T D能 明显 降 低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死 亡 率 , 已
成 为心脏 性猝 死一 级预 防和 二级预 防最 有效 的治疗 措 施 。随着 I C D/ C R T — D的植人数量增加 , 植 入 术 后 患者 的 随 访 管 理 工 作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本 研 究 对
v e r t e r d e f i b r i l l a t o r , I C D) /心 脏再 同步心 律 转 复 除
颤器( c a r d i a c r e s y n c h r o n o u s t h e r a p y wi t h&f i b r i l —
加一 个 脉 冲 ) , R AMP+ ( B UR S T与 R AMP 的 结 合) ; 低 能 量 同 步转 复 ( C V) , 高能量除颤( D F, 首 次 2 o J , 第二次开始 3 0 — 3 5 J ) 。室 速 采 用 AT P — C V DF 分层 治疗 , 室颤 直接采 用 D F。 1 . 3 随 访周期 出院后 3个 月 、 6个 月 随访 各 随访
王 鑫 , 王 琚 楠 , 杨 东辉 。 , 王金 鹏。
( 1 . 吉 林 省 人 民医 院 , 吉林 长 春 1 3 0 0 2 1 ; 2 . 吉 林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心 内科 )
埋 藏式心 律转复 除颤 器 ( i mp l a n t a b l e c a r d i o —
成功转 复 ; 另一例 无治 疗事 件 。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
孙 红娟 , 单银娣 ( 州市 第一 人 民医 院 ,浙江 杭州 杭
摘 要: 目的 调查及分析植入心律转复 除颤 器患者的生活质 量。方法
30 0 ) 106
应用 S F一3 6健康 调查表对 1 患者植 入 8例
前1 周及术后 6月进行调查及分 析。结果
1 8例患者在植入心律转复 除颤器前后 健康状况 评分分别 为 ( .7±10 ) 、 36 .3 分
A src : bet e Ivsi t n a z e u i f fr ai t i l tbe adoetr ei iao (C . bt t O jci n et aeada l et at o le o t ns t i a al cri r f rl r I D) a v g n y h q l y fi p e w h mp n v e d b lt
I vsi t n a da a s o h q ai f i o p t ns i mp a tbecr iv r r eir l o / U H n — u n n et ai n n l i nt e u l yo l efr ai t w t g o ys t f e hi l a l a do et d f ia r /S N o g j a , n e b lt S A Y n—d / o ep e S o pt f a g h u 陆 加 u Z e a g3 0 0 ,C ia H N i i/N .1P o l’ s i o n z o , H l a H h j n 1 0 6 h n i
cne uv a[]C n e,9 26 ( ) 19 a cr ivlJ . acr19 ,9 7 :9 2—19 . s i 9 7
[] 5 左文述 . 现代 乳 腺肿 瘤学 [ ]济南 : M . 山东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患者焦虑的护理报告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患者焦虑的护理报告

5 0・
医学创新
20 0 8年 1 第 5卷第 3 1,oe br20 , o 5N . 2 d a Invt no C i N vm e.0 8 V 1 o3 c i a .

护 理 园 地

植入 型 心律 转 复 除颤 器术 后 患 者焦 虑 的 护 理报 告
表示 出院后很 难 适应 新 角 色 , 意识 存 在 严 重担 忧 潜 ( 担心 ID的放 电 ) 我 们 每 周 随访 1次 , C , 在取 得 患 者信任 的基 础上 , 过面谈 或 电话交 流 , 励他 们说 通 鼓
出 自己的感 受 , 知 电击 和 电能 耗尽 无法 避免 , 告 建议
作者单位 :10 2无锡市第二人 民医院心内科 240
通 迅作 者 : 永 梅 陈
3 .减少 I D 的放 电次 数 , 防 电子 风 暴 现 象 , C 预
回避诱发 因素
ID 电子 风暴 的诱发 因素主 要有 心 C
肌 缺血 、 电解 质 紊 乱 ( 显 著 的低 钾 血 症 和 低 镁 血 如
实施针 对性护 理 和 心理 干 预后 获 得 良好 的效 果 , 报
告如下 。

否胜任 , 由些可见 , D植入后患者的社会康复是护 I C
理 干预 中不容忽 视 的方 面 。在 目前社 区护理 服务 尚
不 完善 的情 况 下 , 建议 医院 义不 容 辞 地 承担 起 这 一 责 任 , 助患者 重 返社 会 , 供 出院后 的延 伸 服务 , 帮 提
有必 要深入 了解 患 者 的焦 虑 , 而 采 取有 针 对 性 的 从
心 理护理干 预措施 。
配合 , 仅关 心患 者 , 助 患 者积 极 面 对 现 实 , 不 帮 帮助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进展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进展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应用进展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病死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ICD 植入方法需要通过静脉将除颤导线送入右心系统,存在锁骨下或上腔静脉异常导致植入困难、术中穿刺并发症、导线脱位与断裂、导线相关感染等问题。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ubcutaneous ICD,S-ICD)系统于2009年获得欧洲CE认证、2012年获得美国FDA认证、2016年底获得CFDA认证并应用于临床。

一、SICD的组成和功能S-ICD包括导线和脉冲发生器,无需经静脉路径,也不需要将导线放在心腔内,均埋于皮下。

因导线不直接接触心脏及相关静脉,进而可避免静脉导线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并减少心肌损害。

导线具有感知和除颤功能,但无常规起搏功能,仅在除颤后30s提供经胸起搏。

导线经皮下隧道置于胸骨旁1~2cm,近端位于剑突,远端位于胸骨柄。

胸骨柄和剑突处的电极均具有感知功能,与脉冲发生器可组成三种感知向量(见图1)。

两个感知电极之间为长约8cm的除颤线圈,与腋下的脉冲发生器组成除颤回路。

脉冲发生器置于左侧腋中线,可提供高达80J的除颤能量。

二、S-ICD的安全性和疗效安全性方面,主要考核的指标是感染、植入部位血肿、电极导线移位和误放电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IDE研究中SICD植入180天时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9%,包括18例(5.6%)疑似/确认感染、其中仅4例与SICD 植入相关。

而且,植入相关感染在研究早期出现,随着手术技术及术前准备的改进大有改善。

不适当放电总发生率13.1%(41/314)。

EFFORTLESS 研究提示SICD术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包括3.8%的可疑/确认感染、0.2%植入部位血肿,0.85%电极移位,7%误放电(与传统ICD4%~18%的误放电发生率相近)。

研究还提示,并发症发生率将随着病例数的积累而明显下降。

全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完整版)

全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完整版)

全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完整版)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1980年首次成功植入人体开启了心源性猝死治疗的一个新时代,长期以来的临床证据已证明ICD可以改善多种致心源性猝死疾病的死亡率。

自1998年开始,ACC/AHA将ICD作为二级预防的IA类推荐,最新的指南推荐的ICD的适应证包括多种心脏病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已成为预防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治疗手段。

传统的ICD系统是通过外周静脉送入ICD导线至右心室,并与埋藏在左胸部皮下的脉冲发生器相联,除颤电极导线在静脉及心腔内。

近年来一种全皮下ICD(subcutaneous ICD,S-ICD?)系统问世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于前景进行介绍。

一、经静脉ICD存在的不足虽然ICD对于心源性猝死的防治具有跨时代的医院,但相关并发症始终是临床应用的困扰。

经静脉ICD系统的并发症包括操作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和源于感染和电极功能不良的晚期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气胸、创伤性胸腔积液、电极移位、血肿和感染,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一项荟萃分析表明,ICD植入后的最初16个月所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1%。

长期的并发症主要源于电极功能不良和器械感染。

与普通起搏器电极相比,ICD电极的故障更常见,这与ICD电极组件多、工程学上更为复杂有关。

长期的研究表明,电极无故障率五年后快速下降,8年时降至60%,10年时年故障率达20%。

感染风险是经静脉ICD另一个终身存在的顾虑,更换发生器是一个特别受关注的时间点,因为此时感染风险几乎较初次安装时翻倍[1]。

REPLAC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评估接受心脏植入电子装置发生器更换的患者,结果表明,更换IDC或CRT-D时感染的发生率为1.6%[2]。

同时期的队列研究表明,单腔或双腔ICD平均电池寿命为5.9年,CRT-D为4.9年[3]。

这样一来,大多数ICD植入患者一生至少需要更换一次发生器,有些则需要多次更换,尤其是对CRT有着阳性反应的患者。

最新: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与其他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共存的管理现状和进展

最新: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与其他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共存的管理现状和进展

最新: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与翼他心脏植入性电子装置共存的筐理现状和避展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是降低心脏性猝死(sudd en cardiac death , SCD)风险和高危患者全因死亡率的有效工具,真应用于||伍床已40年左右。

随着临床病例的积累,尽管体现出了卓越的临床效果,常规径静脉ICD( tans venous I C D,T V I C D)的弊端亦被充分暴露,包捂导线故障、静脉系统血栓和静脉狭窄/闭塞、感染风险、拨除的困难、高致死率及缺乏静脉入路时无法植入等。

有套萃分析报道,经过14年随访,不同型号的TV-I CD导线年故障率最低为0.25%~0.4%,最高可达2.08%~2.9%。

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ubcutaneous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 S I C D)全系统均在皮下,明显减少导线相关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克服了TV-I CD的弊端。

目前已经正式发袤的||面床研究显示,S-I CD在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不劣于TV-I CD且真导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TV-I CD 明显降低(1.4%对6.6%)。

因此对于无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 CRT)需求的患者,S-I CD可作为优先推荐。

然而,因患者疾病的复杂性或进展性,一些患者需植入真他心血管植入型电子装置(ca 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CI E D)或存在与真共存的问题。

这些CIED因真作用机制、算法完全不同,与之共存时是否存在中目亘干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随着病例数的积累,已经有一些临床研究或案例公开发表。

因此,本文就S-ICD与真他CIED共存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等做一介绍,期望给临床医生、装置工程师提供一定参考。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二、 法 : 方 3例 选 用 Me to i I c 生 产 的 7 2 d rnc n . 20
作 者 单 位 : 10 9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心 内科 20 2
性 自由基 、 少 脂 质 过 氧 化 产 物 及 E 1生 成 、 低 减 T一 降 体 内氧 化 应 力 , 加 NO 生 成 或 提 高 其 生 物 利 用 度 , 增 维 持 E 1和 NO 的 动 态 平 衡 等 有 关 。 因 本 研 究 样 T一
5 mV, P波 振 幅 >2 mV, 起搏 阻 抗 3 0 1 0  ̄, 搏 0 ~ 00 起
生 。我 院 1 9 9 8年 始 开 展 该 项 技 术 , 已成 功 为 1 3例 恶 性 室 性 心律 失 常 患 者 安 置 了 I D, 总结 如 下 。 C 现 对 象 与 方 法

1 3例 , 1 例 , 2例 , 龄 3 ~ 7 男 1 女 年 4 2岁 ; 中 特 发 其
性 VF 6例 , 张 型 心 肌 病 、 心 律 失 常 性 右 室 心 肌 扩 致
病 各 2例 , 尖 肥 厚 型 心肌 病 、 心 病 ( 壁 瘤 ) 拟 心 冠 室 及
诊 B u a a综 合 征 各 1例 。 心 律 失 常 类 型 为 : 9 rgd VT 例, VF及 VT+VF各 2例 。 均 行 心 腔 内 电 生 理 检 查, 8例 患者 行 射 频 消 融 未 成 功 。 均 服 用 心 律 平 、 索
诱 发 室 颤 ; . 选 择 的 放 电能 量 进 行 放 电 。 C用




1 3例 I D 手 术 均 获 成 功 , 中诱 发 室 颤 后 , C 术

植入型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及随访

植入型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及随访

1 , 次 之后 每半年 随访 1 , 敬 重复
检查。疗效 判定 ( ) 1 心
功 能改 善 t 级 卜为有效 ;2 室性心律失常 :4h () 2 动态心电 检测 ( S E E V N标准 ) 室性早搏 减少≥ 7 %以 卜. 5 成对 定性 搏≥8 %、 阵心动 过速消 失≥9 % 、5淡 以 L的室 陆心 0 O l 动过速硬运动时 <5敬的室性 心动过 速 消失为 有效 药 物
维普资讯
l :堡墨宣芏釜 } 1
Q 生 旦蒸 鲞蔓 塑
』 丝 e
皿:

l 0l
原发病 、 心功能 、 心律 失常 、 、 肝 肾功能 及血清 电解质 情况差 异均无显 著性
进 入 治疗 前停 甩 扰 心 律失 常 药 物 5个 半 衰 , 维持 量 . . ~0 2 f { 至观察 终点 住 院治疗 期 问两组
患 者发生持续性童性心动过速 或心室颤动者均绐 了电昧颤 ,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者给 予静脉使用 利多 卡困。地 高幸 服用胺碘酮期问使用 f 15~0 2 gd 】2 . .5t / 两组 患者平均 n 住 院时间 4周 , 随访时问 中位数 2 0个月(9 58±30 d 4 ) 住 院 期间 . 给干心 电嘘护 , 查心 电 、 肾功 能 、 血清 电解 质 出院 前复查超声心动图, 测射血分数 ( 超声 检测 )2 M 、4h动态心 电图 、 肝 肾及 甲状 腺功能 、 血清 电解质 、 心脏 x线胸 片 , 记 录心律失常 、 心功 能 变化情 . 物毒 副作 I , 录患 者结 药 H 记 j
( 文编辑 : 本 朱燕 嫣 )
7 . %,A组鞍 B组差异有显 著性 ( 71 P<00 ) .5 。两组患者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短期随访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短期随访

[ 关键 词] 心房纤颤; 植八型心律转 复除颤 器 随访研 究 ; ; 误放 电
[ 中图分类号] R4. 51 7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652 1 0 ̄I g 0 - 2( 2 2 7 Y 05 N) 92
终止 , 次 以 加 J 3 豫颤 转复 , v 无 F发作 记 录。1 倒恶性 心律 失常患者植入 ID后给 予美西律 口服 , 3周休 息时发作 v C 第 T 被误识别 为 、 下连发除颤 l ( 电子 风暴” , 6次 “ ) 紧急调整 11 1) 2
参数 , 、 的识别问期 从 30描 调 整至 30髓 , r的识 别 将 下 2 0 v 问期从 4 髓 缩短至 30m 后 , ∞ 6 B 再发 v 次 经 A P模式终 r1 I 止而未再 发生“ 电子风暴” 。l倒室性心动过 速患者植入 11 1) 2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 的最 常见 原因 , 占 约
II设置 v C) T和 V 工作 区 , T时采 用抗 心动 过速起 搏 F2个 v
(nt cri pc g A e 一 a ̄a  ̄ 8 ai , T )低能 量转复一 c d n 高能 量除颤 ,下时 、
第 1 加J 次 除颤 , 2 3 第 , 次为 3 除颤。术 后予胺碘酮 、 0J 心律 平 、 西律等 口服 减少心动过速发作次数 , 美 并密切随访 。 2 结 果
3 讨 论
性心 律失 常而植 入 II患者共 4侧 , 中男 3倒 , 1 , C) 其 女 例 年
龄5 2—7 岁 。 2
近年来 ID的性能和植入技术 发展迅速 , C 本组 4例患者 4侧患者反复胸闷胸痛 、 心悸 或 均属 于美国心脏病学学 院 和美 国心脏 学 会 ( C A A) 家 A O' H 专 委员会制订的 ID的 l C 类适 应症 , 采用非 开胸经左锁骨 J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目前认识和建议王方正张澍任自文郭继鸿胡大一陈新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分会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ICD专家工作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概述1969年Mirowski 狗实验成功。

1972年研究生产成功(与Medrad公司合作), 1980年2月4日,第一例用于临床(Johns Hopkins) 命名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AICD)。

1986年经静脉―皮下途径成功。

1988年第二代ICD,具有程控功能。

1989年第三代ICD,分层次治疗(tiered therapy) 1995年双腔ICD问世,带DDD或DDDR起搏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ICD治疗适应证I类1、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室速所致的心脏骤停。

(A级) 2、自发的持续性室速。

(B级) 3、原因不明的晕厥,在心电生理检查时能诱发有血流动力学显著临床表现的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不可取。

(B级) 4、伴发于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左室功能障碍的非持续性室速,在心电生理检查时可诱发持续性室速或室颤,不能被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抑制。

(B级) 5、病因未确定的晕厥反复性发作,伴有心室功能障碍和心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而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晕厥的原因(C级)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目前认识和建议IIA类无IIB类1、推测心脏骤停是由于室颤所致,而由于身体其他原因不能进行心电生理检查。

(C 级) 2、在等待心脏移植时,有归咎于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严重症状。

(C级) 3、诸如长QT综合征或肥厚型心肌病等有致病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高危的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

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与随访

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与随访
Cl i n i c a l a pp l i c a t i on a nd f o l l o w・ up o f pa t i e nt s wi t h i mp l a nt a bl e c a r d i o ve r t e r de ibr f i l l a t o r
江苏实用心 电学杂志
2 0 1 3年第 2 2卷第 5期

7 71 ・

பைடு நூலகம்
论著 ・
植 入埋藏式 心脏 转复除颤器 的临床应用与随访
邵山 钱 波 王 小青 孙 建辉
[ 摘要 ] 目的 报道 1 3例 埋 藏 式心 脏 转 复 除颤 器 ( i mp l a n t a b l e c a r d i o v e r t e r d e i f b r i l l a t o r , I C D) 对 置入 1 0例 单腔 I C D及 3例 双腔 I C D 患者进 行 电话 询 问和
I C D植入 后 应 加 强 随
访, 及 时调 整 工作参 数 , 同时给 予 患者心 理 治疗 、 对提 高 I C D 的治 疗效果 非 常重要 。
S H A O S h a n ,Q I A N B o ,W A NG X i a o — q i n g,S U N J i a n — h u i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t h e F i r s t
A T P治疗 。1 例 术后 3个 月 出现心律 失常 “ 电风 暴 ” 。共有 3例 术后 因 V T发 作 频繁 而服 用胺 碘 酮和 ( 或) 美托 洛 尔, 并根 据心律 失常发 作 情 况调 整 用 药 剂量 。结 论 [ 关键词] 心血 管病 学 ; 埋 藏 式心脏 转 复除颤 器 ; 心脏 性猝 死 ; 随访 [ 中图分 类 号 ] R 5 4 0 . 4 [ 文 献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7 4 0 ( 2 0 1 3 ) 0 5— 0 7 7 1 — 0 3

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外展
第27页/共31页
定期术后随访
3个月
1个月
起搏器程控:了解ICD的工作 情况 是否发生了有关合并症
6个月
每年
第28页/共31页
日常生活
不要频繁开关
避免安全带压 迫起搏器
不要密切接近 打开机器盖的 启动着的汽车 发动机
靠近有影响
大功率对讲机 电焊机 金属探测仪 手持电转钻机
严重影响
高压设备 大型电动机 发电机 雷达 广播天线 有强磁场的设 备
医疗设备
体外震荡碎石 机 超声洗牙机
电除颤
短波/微波透热 治疗 高/低频治疗仪
放射治疗
第29页/共31页
误放电
达到室性心动过速检查标 准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无心律失常时的误感知
第30页/共3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1页/共31页
第2页/共31页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植入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体内,用于探测室性纤 颤并应用电击直接作用 于心脏使纤颤停止并恢 复正常工作的装置。
第3页/共31页
ICD 的 结 构
第4页/共31页
• 病人 • 导线 • 脉冲器 • 程控器
导线 脉冲器
第5页/共31页
第6页/共31页
脉冲发生器
小时之内。
中国
•每分钟有2~3人猝 死
•院外抢救存活率 少于1%
第16页/共31页
心源性猝死 12%
其他心脏病因
88%
83%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7%为缓慢性心律失常
第17页/共31页
第18页/共31页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维护心功能 术前常规准备
➢严重的、危及生命 的心律失常 ➢对手术不了解 ➢负担昂贵的费用 ➢心力衰竭加重时, 容易发生恶性心律 失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5例患者 因房性心动过速 ( 房速 ) 或心房颤动( 房颤) 被误识别为 V T而发放电击。3 4例 中有 3例死 亡,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例死于心力衰竭 , 例死 因不 明。结论 : D可以有效 的终 止 V V , 1 l I C T、 F 是防
治 心源 性 猝 死 的有 效 治 疗 手 段 。
D I 1 . 9 9 j i n 1 0 —0 2 2 1 . 6 0 3 O :0 3 6 / . s . 0 75 6 . 0 0 0 . 2 s

临床论著 ・
植 入 型心律 转 复 除颤器 治疗 3 4例 随访
郝 蓬 张英 川 郭成 军 柳景 华 方 东平 李 果 何 东方 赵 东辉
的措施 。本 文对 我 院行 I D治 疗 患 者 的资 料 进 行 C 回顾性分 析 , 果报道 如下 。 结 资料 与方法 临床 资料 20 0 2年 1 至 2 0 月 0 8年 1 2月我 院共
2例, ( 9 3腔 双心 室 ) 。 3例
ID工作 区设置 C 均设置为 2个工作 区, T区与 V
51 8
心肺 血 管 病杂 志 2 1 0 0年 1 月 第 2 1 9卷第 6期
Ju 1 f a ivsu r P l 0ayDsae, 0e b r 0 0 V 12 . o6 oma 0 C r 0ac1 & um nr i ssN vm e 1 , o.9 N . d a e 2
[ 摘要] 目的 : 对我院 3 7例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 中 3 4例长期随访 ( 3例失访 ) 。方法 : 将随访结果进行 回顾性 总结分析 。结 果: 随访时 间 4~ 9个月 , 6 平均 (4 7±1 ) 2. 8 个月 。2 9例成 功接受 植入型心脏 复律除颤器(C ) ID 治疗 , 占全部患者的 8 . %。共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5 7次 , 中 53 8 其
[ 关键词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室性心动过速 ; 心室颤动 ;随访 ; 心律失常 [ 中图分类号] R 4 . 5 1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6 (00 0 -1-3 0 75 2 2 1 )6580 0
心源 性 猝死 ( C 多 因 突发 危 重 心律 失 常 所 S D)
给予低 能量 电转 复 ( V)最后 高 能 量 电除 颤 ( F 。 C , D )
V F首次电击能量 2 , 0J无效则增大能量为 3 。 0J
综 合征 1 , 因不 明 6例 。所有 患 者 均经 临床 证 例 原
随访
患 者 出院 前进 行一 次 随访 检查 , 体外 用
实有 V 或( V T 和) F发作 。其中 V T2 7例, F2例 , V
Vr V 。纽 约心 脏 功能 协 会 ( Y A) 级 :I r F5例 / N H 分
程控仪获取 ID所存储的信息 , C 了解术后是否发生 过 V / F以及 ID 的工作 情 况 。以其 检 测 和终 止 TV C
室性心律失 常 的满 意度 为 准 , 时 调 整诊 断 和治 疗 及 的参 数 。出院后 每 3个 月 随访 一 次 , 果 患者 有 不 如
3 3次 为 非持 续 性 , 自行 终 止 。接 受 I D治 疗 的 24次 中室 性 心 动过 速 ( T 2 8次 , 8. % 。心 室 1 均 C 7 V )3 占 69 颤动( F3 V )6次 , 1. % 。V 占 31 T由抗 心 动 过 速起 搏 ( T ) 止 2 2次 , A P终 1 由低 能 量 ( 2~1J 转 复 终 止 2 5) 3 次 。有 3次 V T在 A P治疗 时 转 为 V , T F 由高 能量 除颤 ( F 终 止 。V D) F经 高 能 量 除 颤 3 6次 , 部 一 次 成 全
1 , 心律 失 常 性 右 心 室 发 育 不全 1例 , rgd 例 致 B ua a
V F区 , 根据患者 Ⅵ / F的心率 范围 、 V 突发程 度 、 稳定
程度 、 持久程度等综合设定 工作参数 , 治疗采取 阶梯方 案 。、 先给予 抗心 动过速起 搏 ( T ) 如不 成功 , , r r AP , 再
于右房 耳 , 心 室 电 极 导 线 位 于 心 中静 脉 侧 支。3 左
发作 , 故多失 去有 利 的抢 救 时机 。药 物治 疗 效果 不 理想 。植 入 型心律 转 复除颤 器 (m ln becri — i pat l a o a dv
et e bia rI D) r r f rl o , e d i l t C 是迄 今为 止 预 防 S D最有 效 C
为3 7例 患 者行 ID 置入 治 疗 , 中有 3例 患 者 失 C 其 访 。长期 随访 的 3 4例患者 中男 性 2 6例 , 女性 8例 。 年龄 2 6 ( 2 241. ) , 中冠 心病 1 , 7~ 8 4 . 4 7 岁 其 - 6例 扩 张型心肌病 8例 , 肥厚 型心肌病 1例 , Q T综合征 长 .
致, 心电 图证 实多数 患者为心 室颤动 ( F 或室性 心 V) 动 过速 ( T 。由于 V V V ) T、 F往往 无先兆症 状 而突然
发作 。
方法
3 例经 左锁骨 下静 脉 途径 插入 导 线 , 1 右
心室 电极导线 位 于右 心室 心尖 部 , 房 电极 导 线位 心
例经右锁 骨下静 脉途径 插入 导线 。术 中测试起 搏 闽 值, R波振 幅 , 起搏 电极 阻抗 , 除颤 阈值 ( F )满 意 DT ,
后 连接脉冲发生 器 。脉 冲发生 器埋 于胸壁 皮 下或肌 肉囊 袋 内。除颤 电极 导 线均 为 双极 。I D为 M dr C et . o i 公司及 P cst r 司的产 品。单腔 2例 , nc aeet 公 e 双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