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和猝死预防的指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应用部分(最全版)

合集下载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于2006 年9月正式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 和Curopean Heart Jourmal杂志发表了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这是美国和欧洲联合发布的第三个指南,其他两个是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3年)和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

该指南为ACC、AHA、ESC(包括欧洲心律协会(EHRA)和欧洲心律学会(HRS))合并和更新过去重叠且有差异的包括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预防SCD 内容的19 个临床指南和4 个专家共识,依据目前医学可提供的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共同制定的一个新的意见一致的指南。

指南明确指出,不推荐临床医师像对待教科书一样,必须逐条按推荐执行室性心律失常和SCD 风险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在具体执行指南推荐的治疗原则时,可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的情况有所改变。

指南中的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SCD。

指南内容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检查如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EP)等。

介绍了药物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双室同步起搏(CRT)+ICD、导管消融、外科手术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管成形术的治疗选择;指南指出,除了临床表现外,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症状负荷决定治疗和预后;除了有特殊心律失常急性治疗推荐外,也有特殊病理、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以及遗传等情况下治疗推荐,还有对心脏结构正常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妇、老人和儿童等的治疗推荐。

即指南从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治疗手段若干切入点全面论述。

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现状及展望(完整版)

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现状及展望(完整版)

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现状及展望(完整版)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一种常见而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迅速死亡。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

近30年来,大陆SCD平均年发病率为40.7人/10万人,约50-70%的SCD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SCD 的关键,大量临床研究试验已证实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应用于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效果优于现有的药物治疗,可降低长期死亡率。

但传统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的围手术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多数是由植入式电极引起的,如静脉血栓、气胸、血胸、感染、心脏穿孔、电极断裂、心包填塞、三尖瓣损伤等。

部分患者由于心脏结构及解剖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机械瓣及其他少见原因,以及ICD植入后感染并发静脉闭塞,而面临TV-ICD植入困难的问题。

为满足临床需求,填补TV-ICD的缺陷和不足,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应运而生。

其无需植入心内电极,简化了手术过程,避免了TV-ICD 电极相关并发症,活动限制少,为SCD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旨在阐述S-ICD的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

一、S-ICD的组成及工作原理S-ICD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和皮下电极导线构成。

其植入以体表解剖标志为参照,不需要X线照射。

脉冲发生器植入患者胸部左外侧第6肋水平腋前线和腋中线之间的皮下组织囊袋中。

皮下电极导线长45cm,两端有两个感知电极,两者中间有一直径3mm、长8cm的除颤线圈电极,电极经皮下隧道置于胸骨左缘1-2cm,近端位于剑突,远端位于胸骨柄。

导线自第6肋水平行至左侧腋前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组成三个感知向量,S-ICD可自动选择最佳的感知向量,用于心脏节律分析及室性心律失常检测。

与TV-ICD的腔内心电图不同,S-ICD获得的皮下心电信号类似于体表心电图,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从而有利于通过形态学匹配来识别心脏节律。

心室电风暴心电图

心室电风暴心电图

心室电风暴心电图郜玲;卢喜烈【摘要】@@ 一、定义 rn心室电风暴又称室性心动过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2004 年已有人提出电风暴这个概念,指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1].2006 年 ACC / AHA / 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心室电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24 h 内自发逸2 次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证候群[2].【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2(031)002【总页数】2页(P108-109)【作者】郜玲;卢喜烈【作者单位】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无创检测中心;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无创检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心室电风暴又称室性心动过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

2004年已有人提出电风暴这个概念,指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1]。

2006年ACC/ 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心室电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24 h内自发≥2次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证候群[2]。

1.预兆表现心室电风暴发作前常有窦性频率升高,出现单形、多形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增多,室性期前收缩呈单发、连发、频发,偶联间期多不固定。

心电图上可伴有呈“巨R型”或“墓碑型”ST段抬高,缺血性ST段可显著抬高或压低,T波电交替或T波极度缺血性改变,如T波异常宽大畸形或呈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改变等。

2.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主要表现为自发、反复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可以是尖端扭转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能是快速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ACCAHAHRS“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性危险分层共识”解读

ACCAHAHRS“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性危险分层共识”解读

ACC/AHA/HRS“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性危险分层共识”解读猝死(sudden death)是世界范畴的健康问题,以美国为例,每天发生猝死的人数可达1200例,每年猝死者可高达40~50万,占各种自然死亡原因15%~20%。

而且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

关于猝死的定义,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不能预测的突然性内因性死亡,凡症状出现后24h内死亡者均称为猝死。

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共识,第十次修订了SCD的定义:发生在院外、急诊室或者在运往医院途中,任何心脏疾病引起的、症状发作1小时内的死亡。

死亡原因可以是室颤、室速、心脏停搏或者非心律失常原因。

在引发猝死的各种疾病中,心脏性猝死(SCD)最为常见,年发生数在美国为30~40万,男性多于女性。

我国报道的SCD发生率相对低于西方国家,但在猝死中仍居首位,并有上升趋势,因此,SCD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病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SCD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大部分SCD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占多数,其他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致右室发育不良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VD)患者等也是SCD的高危人群。

5%~10%的SCD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包括: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短QT综合征(SQTS)、Brugada综合征(B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PVT)患者等。

SCD之后幸存的患者随访1年有30%再发。

因此如何对高危患者进行SCD危险分层和评估十分重要。

可以进行危险分层的SCD特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因为这部分患者经治疗干预治疗(体内或者体外除颤)可逆转。

具体心律失常包括: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双向性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以及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室颤)等。

目前,关于心脏性猝死预测和危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分为有创评估方法和无创评估的方法,有创方法主要指心内电生理检查(EPS),EPS 用于评估晕厥和心律失常的关系、宽QRS波的鉴别诊断评价心脏内转律除颤器(ICD)的适应征、对心梗后非持续VT、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的患者进行危险评定。

AHAACC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预防新指南

AHAACC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预防新指南

AHAACC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预防新指南2017年10月30日,AHA/ACC/HRS联合更新并在线发布了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SCD)预防指南。

指南编写委员会主席、杜克大学医学中心Sana Al-Khatib教授指出,该指南为VA的治疗及SCD的预防提供了以证据为基础的推荐,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在怀疑患者SCD风险增加时应如何对其进行评估与治疗。

新指南强调,心搏骤停及其最常见的后果——SCD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50%,过去二三十年,美国每年有230 000~350 000人死于SCD。

对于VA患者及SCD风险增加的患者,新指南建议临床医生采用共享决策法,基于最佳可用证据及患者健康目标、偏好及对未来的预期来决定治疗策略。

此外,新指南建议有心搏骤停或持续VA病史的ICD患者,若因感染等原因需移除ICD时应佩戴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WCD)来预防SCD。

去年AHA发布的首项WCD相关科学咨询报告认为,对于有暂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的患者和存在植入永久性除颤器适应症但暂时存在禁忌症的患者,WCD 可作为一种临时性手段用于预防SCD,这一声明也得到了美国心律学会认可。

此外,新指南就可增加VA患者SCD风险的特定疾病及综合征管理作了详细推荐。

其中,值得强调的是,新指南推荐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植入ICD作一级预防。

新指南指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若经指南指导药物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1级、LVEF≤35%,其预期寿命超过1年,则可考虑植入ICD。

另外,新指南承认,尽管SCD风险分层及SCD、VA防治均取得很多进展,但仍存在很多知识上的空白。

例如,我们需进一步研究新型标志物及标志物联合来识别可最可能从ICD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以及进一步了解ICD在不同亚组患者(如年龄≥80岁、肾脏疾病患者尤其是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及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中的作用;需寻找可识别及治疗现有ICD适用标准不能发现的SCD高危人群(如心肌梗死发病40天内的患者)的方法;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尤其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确定ICD对于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脏结节病及遗传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确定因电池耗尽而需择期更换ICD generator但心搏骤停风险较低的患者之最佳处理方法,以及积累有关与经静脉ICD相比皮下ICD疗效方面的更多数据和有关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等其他新技术的更多数据。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行经导管消融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9-CM-3:37.26+(37.34/37.9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外治疗指南1.临床表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黑蒙、晕厥等。

2.心电图表现:(1)异位激动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

(2)至少连续发生3次。

(3)频率100-250次/分的心动过速。

3.持续性室速是指持续至少30秒以上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

4.特发性室速是指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并经过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持续存在的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发生的室速。

主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室速(亦称为腺苷敏感性室速)、特发性左心室室速(亦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或分支性室速)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室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9年)和《ACC/AHA/HRS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JACC 2006, 51卷,21期)等国外治疗指南,治疗持续性室速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经导管消融或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1.查找引起室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缺血、电解质异常和药物中毒等)。

3.经导管消融(见附件1)。

4.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器械治疗。

5.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6.获得患者及家属有关病情以及相关抢救的知情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I47.203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疾病编码。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心脏骤停(SCA)是心脏性猝死(SCD)的常见原因,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生率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1,2]。

心律失常性猝死是SCD的最直接原因,其中约80%为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20%为心脏骤停及各类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作为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SCD的高危患者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及SCD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者防治其再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ICD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包括AVID 研究、CIDS研究、CASH研究,研究结果均显示对于心脏骤停幸存者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或室颤患者,ICD比抗心律失常药物更有效。

在AVID试验[10]中,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幸存的SCD或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VT的患者,ICD改善了总体生存率(主要是胺碘酮),在其为期2年的研究中发现死亡率相对降低27%,绝对风险降低7%。

基于ICD的良好获益,目前在VA的管理和SCD的预防上持续助力,为此指南首次专门开辟一个章节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治疗(尤其是ICD治疗)的价值。

例如,经静脉ICD推荐用于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当根据患者的并存疾病和心功能状态推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风险很高而非心律失常(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死亡风险低时,患者更能够从ICD中获益。

下面将从与特定疾病状态相关及其他相关情况的VA和SCD风险的持续管理方面逐一阐述。

缺血性心肌病(IHD)新指南在缺血性心肌病二级预防的内容上涵盖了2008/2012年ICD 指南二级预防的内容,同时明确了对于患者预期寿命大于1年的要求。

对如下三种情况均给予了I类推荐:1、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因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VF)或室速(VT)所致的心脏骤停,以及非可逆性原因的伴有[3-6]或不伴[7]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预期寿命1年以上应推荐植入ICD。

4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13页文档资料

4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13页文档资料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于2019年9月正式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和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发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ACC ()、AHA ()、ESC ()网站发布全文。

这是第三个美国和欧洲联合发表的指南,其他两个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和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该指南是美国和欧洲主要心脏病组织ACC、AHA、ESC合并和更新过去有重叠、差异的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和预防SCD的19个临床指南和4个专家共识,依据目前医学上能提供的最佳的医疗手段,共同制定的一个新的意见一致的指南,指南包括的诊断过程、治疗和管理或特殊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预防SCD的策略推荐均来自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

指南不推荐医疗实践者,像对待教科书一样,对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必须逐条按推荐执行。

在具体执行指南推荐的治疗原则时,可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的情况有所改变。

指南的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常常会导致SCD。

指南内容包括有或可能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检查,包括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等。

逐步介绍了药物治疗、ICD和CRT+ICD装置、导管消融(破坏受累区域)、外科手术和冠脉血管成型术的治疗选择;指南也指出,个体除了临床表现外,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症状负荷决定治疗和预后;指南除了详细的对特殊心律失常急性治疗策略推荐外,也论述了特殊病理、心肌病和心力衰竭以及遗传等情况下的策略推荐,还对心脏结构正常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妇、老人和儿童的治疗推荐。

即指南从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治疗手段几个方面交叉性的全面论述,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

AHAACCHRS+心脏病管理更新+翻译版

AHAACCHRS+心脏病管理更新+翻译版

AHAACCHRS+心脏病管理更新+翻译版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美国心脏协会 (AHA) 和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 最新发布的心脏病管理指南,并提供中文翻译版。

该指南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了关于心脏病管理的最新信息和建议。

AHA/ACC 心脏病管理指南简介AHA/ACC 在2019年共同发布了最新的心脏病管理指南,该指南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涵盖了多个心脏病领域。

本文仅提供了一个简要概述,并不详细讨论每一个疾病或治疗。

主要内容1. 高血压管理:指南强调了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血压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2. 冠心病管理:指南提供了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最新建议,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介入治疗。

3. 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介绍了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心脏移植等治疗方法。

4. 心律失常管理:指南详细介绍了心律失常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射频消融治疗。

5. 瓣膜病管理:指南提供了瓣膜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包括经皮瓣膜置换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等治疗方法。

6. 医疗和手术风险评估:指南介绍了评估患者在医疗和手术中心脏事件和并发症的风险的方法,以指导决策和改善预后。

7. 心脏康复:指南强调了心脏康复在心脏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包括体育锻炼、心理支持和饮食改善等方面。

结论本文概述了AHA/ACC发布的最新心脏病管理指南,并提供了中文翻译版。

这些指南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了关于心脏病管理的最新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提供更好的患者护理和治疗。

请注意,该文概述仅提供了一般信息,具体的医疗决策需基于临床情况和专业判断。

建议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参考原始指南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2012年ACCFAHAHRS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解读

2012年ACCFAHAHRS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解读

• 4、先天性心脏病 与其他类型的结构性心脏病一样,在先天性心脏病患 者中越来越多应用ICD一级预防心脏猝死。尽管没有随机 临床试验证据,但多项观察性研究一致报道,先心病患者 系统性室性功能不全最能预测继发心脏猝死或适当ICD复 苏。上述研究支持在未来的指南修订中扩大ICD的作用, ICD在先心病和晚期室性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持续益处已被 证实。不过,当前的指南并未更改。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在先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作出特别推荐的证据仍不 充分。 5、原发性心电疾病
2012 年 ACCF/AHA/HRS关于心脏 再同步治疗的适应证
• I类适应证:药物治疗基础上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0.35 、窦性心律、LBBB 且 qrs 时限≥150 ms 、心功能II~IV级 (NYHA 分级)的患者(心功能III-IV级者 证据级别:a ;心功能II级者证据级别: b ); • 强调LBBB 且QRS 时限≥150 ms ,纳入了 心功能II级症状的患者。
• IIa 类适应证:①药物治疗基础上LVEF≤0.35 、窦性心 律、LBBB 且QRS 时限120 -149 ms 、心功能II-IV级的患 者(证据级别:b ,为新增适应证); • ②药物治疗基础上LVEF≤0.35 、窦性心律、非LBBB 且 QRS时限≥150 ms 、心功能III-IV级的患者(证据级别: a ,为新增适应证); • ③药物治疗基础上LVEF≤0.35 的心房颤动节律患者,若 需心室起搏或符合crt 标准;或者房室结消融/ 药物治疗 后导致近乎100% 心室起搏(证据级别:b )。标准由基 于心功能分级修改为根据LVEF,证据级别由c 上升至b ; • ④药物治疗基础上LVEF≤0.35 、预期心室起搏比例>40% 的新植入或更换起搏器的患者(证据级别:c )。标准由 基于心功能分级修改为根据LVEF 和是否需要起搏,适应 证由IIb 升级至IIa 。

ACC AHA ESC关于诊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指南(上)

ACC AHA ESC关于诊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指南(上)

ACC/AHA/ESC关于诊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指南(上)方丕华 编译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100037) 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一组常见的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和导管消融。

过去10年,已证明导管消融相当有效,而且常常是根治性的。

为了提高和优化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 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联合组成了一个专家委员会,于2003年制定了一个以便更好地处理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指南。

该指南有62页,除心房颤动(AF)以外,对所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目的是要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个诊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实用的权威性指南。

因篇幅所限,现将该指南摘要提供给读者参考。

1 流行病学在MES A研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 VT)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是2.25/1000人,而发病率是35/ 100000人/年。

年龄对PS VT有一定的影响,PS VT发作的平均年龄是57岁(从婴幼儿到90岁以上)。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作的年龄大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32±18岁VS23±14岁)。

性别在PS VT中亦起一定的作用,女性发生PS VT的相对危险性是男性的2倍(RR=2.0,95%CI=1.0~4.2)。

有关心房扑动(AF L)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大约60%的AF L患者第一次发作都有某种特定的诱发因素(如外科手术、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等)。

其余患者AF L的发生与慢性疾病有关(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和慢性肺部疾病),只有1.7%的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诱发因素(孤立性AF L)。

AF L的总发病率是0.088%,其中58%的患者也有AF。

AF L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高,从年龄50岁的5/100000增加到80岁的587/100000。

AF L患者男性是女性的2.5倍,而且诊断AF L的患者是PS VT的2倍。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协会(AHA )和美国心律协会(HRS) 联合发布《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扌旨南》。

该指南纳入了近年来高质量的大规模临床硏究,与2003年ACC/AHA/ESC指南相比更注重临床实践。

新版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SVT)指南详尽描述了SVT的完整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急症处理与长期治疗,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价值。

指南最后还将特殊患者的内容如儿科患者、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妊娠及老年患者做简要概述,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一、S VT完整定义室上性心动过速指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部位以上的心率〉100/min的心律失常。

SVT主要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z AVNRT)s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 - 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S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 AT)O但也涵盖规律的窄QRS心动过速、不规则SVT (如不规则房扑和多源性房速)、少见的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异位交界性心动过速等。

指南同时也提及,尽管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 AF)从严格定义上归属SVT,但由于房颤有相应的管理指南, 因此2015年SVT指南明确指出房颤不在所述范围中。

二、机制未明的SVT急、慢性处理原则指南指出,每年约有50000例的SVT患者于急诊就诊,急诊科医生无疑是第一个接触并评估这些SVT患者的临床医生。

在对SVT机制的判断上,12导联心电图比临床症状价值更高。

而对复杂的机制不明确的SVT , 则需要电生理检查才能准确获知,并于术中进行导管消融终止心动过速。

ESC2015 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

ESC2015 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

ESC2015 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防管理(中文版)本指南五大亮点分别如下:1. 指南首次推荐将DNA 分析作为年轻猝死患者尸检的基本组成部分。

有助于识别发现导致结构性心脏病的遗传性因素及死者家属中心包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

2. 指南引入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之后很有可能成为Ⅰ类推荐的建议。

例如,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出现复发性昏厥或多态/双向室速、且具有ICD 置入风险或禁忌症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氟卡尼进行治疗。

3. 指南还指出,对部分患者(常规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症)可考虑谨慎使用新技术,如:可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良、具有心律失常性猝死风险而又不适合置入ICD 的成年患者;对于静脉通路不畅通、因感染取出除颤器,或需长期使用ICD 治疗的年轻患者,皮下ICD 可替代静脉除颤器。

4. 识别具有高猝死风险并可能从ICD 中获益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是该指南的重要建议之一。

MADITⅡ研究中8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射血分数30% 以下或轻度/中度心衰(NYHAⅡ或Ⅲ类)的患者可从ICD 中获益。

故指南推荐,心梗之后6~12 周后对左室功能进行重新评估以明确置入ICD 的必要性。

5. 指南还强调应及早诊断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疾病,可在相关疾病患者或心源性猝死者亲属中进行相关筛查。

猝死患者尸检与分子解剖表现1. 研究患者猝死的原因以及心源性猝死是否继发于心律失常或非心律失常(如主动脉瘤的破裂),应建议做尸检。

(I,C)2. 尸检时,建议做标准的心脏组织学检查,包括左右心室横向切片的映射标记块。

(I,C)3. 对所有原因不明的猝死患者建议进行血液分析以及充分收集其他体液用于毒理学和分子病理学分析。

(I,C)4. 对所有怀疑有特定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的猝死患者,应进行尸检后致病基因分析。

(IIa,C)对疑有或已知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无创性评估1. 静息状态下心电图:针对所有检查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建议在静息状态下做12 导联心电图。

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关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

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关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

·热点关注·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关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梁峰1*,胡大一2,沈珠军3,姚远4#(1.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心内科,北京102600;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44;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0730;4.首都医科大学平谷教学医院心内科,北京101200)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6-0721-07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6.001*主任医师,教授。

研究方向: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E-mail :liangfeng666@aliyun.com#通信作者: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冠脉介入治疗。

E-mail :iloveluner@sohu.com201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关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 ,VA )患者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预防指南为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院(america cardiology college ,ACC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ESC 关于VA 患者治疗和SCD 预防指南的更新版[1-2]。

其内容重点聚焦于SCD 的预防,及时更新是由于SCD 疾病自然病史的新认识以及影响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 )的药物、器械及治疗策略的重要研究成果[3]。

本文主要解读VA 和SCD 总体风险评价和治疗,不包含特定心脏病患者VA 和SCD 的评价和治疗。

1SCD 的定义、流行病学和预防的展望猝死:明显健康的个体,症状发作1h 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致命事件;如果死亡未被见证,而事件前24h 受害者健康状况良好,则适合该定义。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要点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要点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要点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发布了“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管理指南”。

新指南覆盖了除房颤以外所有类型的SVT,包括规则的窄QRS心动过速和不规则SVT(如不规则房扑和多源性房速)。

本文就指南中有关SVT患者的临床评估、药物治疗原则以及常见的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IS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旁路的管理策略进行介绍。

1. SVT患者的评估SVT的诊断通常是在急诊室,但在初始心电图描记之前,常见能提示SVT的症状。

SVT患者发生晕厥较罕见,常见的症状是头晕目眩。

在心动过速和窦性节律期间获得的12导联心电图可能揭示心动过速的病因。

对于描述之前而不是现在存在心悸症状的患者,静息心电图可以识别预激综合征,初诊医生应将患者及时转诊给心脏生理专家。

对于出现SVT的患者,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识别心律失常的机制(图1)。

2.SVT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2.1急救治疗推荐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推荐等级Ⅰ,证据等级B-R)或腺苷(推荐等级Ⅰ,证据等级B-R)作为常规SVT患者的急救治疗方案。

若SVT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迷走神经刺激与腺苷治疗均不奏效或不可行,推荐使用同步电复律治疗(推荐等级Ⅰ,证据等级B-NR)。

若SVT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注射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是一种可行的急救治疗手段(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B-R),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合理的(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C-LD)。

2.2后续治疗对于有症状的SVT患者,同时窦性心律时无心室预激表现,推荐口服β受体阻滞剂、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推荐等级Ⅰ,证据等级B-R)。

电生理检查和消融治疗有助于SVT的诊断,而且也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推荐等级Ⅰ,证据等级B-NR)。

SVT患者应接受一定的临床教育,学会如何正确自我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推荐等级Ⅰ,证据等级C-L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和猝死预防的指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应用部分(最全版)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HA/ACC/HRS)近期发布了2017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和猝死预防的指南,并发表在Heart Rhythm上。

指南从室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做了全面、具体阐述。

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猝死预防方面,指南进一步强调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价值。

据悉,上一次ACC/AHA/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管理指南还是在2006年。

一、指南更新
1.指南强调: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生率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

2.ICD是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既往从未发生过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仍然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的危险标志。

但是,对于预期生存时间<1年的患者,不推荐植入ICD。

3.对于LVEF减低(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能够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4.关于ICD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新指南纳入了更多新的证据。

基于DANISH等临床试验的结果,指南建议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在最优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LVEF≤35%,预期生存时间>1年的患者应当植入ICD。

5.指南首次强调了临终关怀在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高危人群中的意义,并据此作出相应推荐。

指南建议:如患者出现难治性症状性心力衰竭、难治性持续性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者因其他疾病即将面临死亡,临床医师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权,讨论是否需关闭除颤装置。

6.指南建议对于心肌病患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结节病、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以及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应当进行专门的猝死危险评估。

7.指南首次专门开辟一个章节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治疗(尤其是ICD 治疗)的价值。

例如,经静脉ICD推荐用于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当根据患者的并存疾病和心功能状态推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很高而非心律失常(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死亡风险低时,患者更能够从ICD中获益。

8.对于符合ICD植入适应证,但缺乏合适的血管入路或者感染高风险患者,同时这些患者目前不需要、预测将来也不需要起搏来治疗心动过缓或者终止心动过速,或者作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一部分,全皮下ICD 为Ⅰ类推荐。

9.指南强调了医务人员应当以患者为中心,与患者共同商量治疗决策。

在植入ICD前,医务人员需个体化告知患者心脏性猝死风险,以及因心力衰竭或者非心脏原因导致的非猝死的死亡风险。

同时告知患者植入ICD的获益及潜在并发症。

10.指南最后强调:尽管目前在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不少知识缺口亟待解决。

例如,在有ICD适应证患者中,哪些患者更能从ICD获益?关键的ICD临床试验中代表性不足的亚组人群是否同样能够从ICD获益?此外,仍有相当庞大的患者人群不符合现行ICD适应证,但仍有很高的心脏性猝死风险,指南应当探索新的方法来降低这类人群的猝死。

因此,指南最后建议在这些缺口领域应增加研究投入。

新指南根据病因不同对患者做出了具体推荐:除对常见的引起猝死的疾病如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等做出推荐以外,还对一些较为罕见的疾病(如神经肌肉疾病、心脏结节病等)的管理做出推荐。

此外,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妇、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的猝死预防也做了相应推荐。

除了经静脉ICD以外,指南还对一些新的除颤设备,如全皮下ICD,可穿戴的除颤器也做相应推荐。

本文将对指南关于ICD的推荐部分作具体介绍。

二、推荐级别(COR)与和证据水平(LOE)的解释
COR与LOE是独立确定的(COR和LOE可随意匹配)。

如果某建议的证据等级为LOEC,并不代表其为弱建议。

本指南中提到的许多重要临床问题缺乏临床试验支持。

尽管没有随机对照研究(RCT),但可能存在非常明确的临床共识,认为某一特定检查或治疗是有用的或有效的(表1、表2)。

表1
推荐级别(COR,强度)
表2
证据水平(LOE,质量)a
三、特殊疾病状态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持续管理
1.缺血性心脏病
(1)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二级预防(表3、表4)
表3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二级预防的ICD推荐
表4
冠状动脉痉挛(CAS)的ICD推荐
(2)缺血性心脏病猝死的一级预防(表5)
表5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一级预防的ICD推荐
(3)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防(表6)
表6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防
2.非缺血性心肌病
(1)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二级预防(表7)
表7
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二级预防的ICD推荐
(2)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一级预防(表8)
表8
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一级预防的ICD推荐
(3)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表9)
表9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的ICD推荐
(4)肥厚型心肌病(表10)
表10
肥厚型心肌病的ICD推荐
(5)心肌炎(表11)
心肌炎的ICD推荐
(6)心脏结节病(表12)
表12
心脏病结节病的ICD推荐
(7)心力衰竭
①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表13)
表13
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ICD推荐
②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表14)
左心室辅助装置患者的ICD推荐
③心脏移植后的ICD应用(表15)
表15
心脏移植后患者的ICD推荐
(8)神经肌肉疾病(表16)
表16
神经肌肉疾病的ICD推荐
(9)心脏离子通道疾病(表17)
表17
离子通道疾病患者的ICD推荐
①先天性长QT综合征(表18)
表18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的ICD推荐
②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表19)
表19
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ICD推荐
③Brugada综合征(表20)
表20
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ICD推荐
④早期复极J波综合征(表21)
表21
早期复极J波综合征患者的ICD推荐
⑤短QT综合征(表22)
表22
短QT综合征患者的ICD推荐
四、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ICD推荐
特发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表23)
表23
特发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的ICD推荐五、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相关的特殊人群的ICD推荐
1.妊娠期妇女(表24)
表24
妊娠期妇女的ICD推荐
2.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表25)
表25
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ICD推荐3.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表26)
表26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ICD推荐六、经静脉ICD以外的除颤设备
1.全皮下ICD(表27)
表27
关于全皮下ICD的推荐
2.可穿戴的转复除颤器(表28)
表28
关于可穿戴的转复除颤器的推荐利益冲突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