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1:一、二章lml
yi在古代汉语意思
yi在古代汉语意思摘要:1.引言2.古代汉语中“一”的意义3.“一”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4.“一”的哲学意义5.结论正文:在古代汉语中,“一”这个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它不仅是数字中最基本的单位,还代表着单一、最初、统一等概念。
在古代汉语中,“一”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具有哲学、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内涵。
首先,在古代汉语中,“一”常常表示单一、独立、纯粹等意思。
例如,《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代表的是宇宙最原始的状态,是万物的根源。
再如,《诗经》中的“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里的“一”指的是君主,表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其次,“一”在古代汉语中还有着哲学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一”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源,是道家的核心概念。
如《庄子》中提到的“天地一气”,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气”演化而来,强调了一个“一”字所蕴含的宇宙观。
此外,“一”在古代汉语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古代的礼仪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即“敬一”,表示对天地、神明、君主的尊敬。
再如,古代的书法艺术中,一个字的结构、笔画、布局等都要讲究“一”,以求整体的和谐统一。
在语言方面,“一”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在古代汉语中,很多词汇都和“一”有关,如“弌”(yī)、“弌弍”(yīliè)等。
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古代汉语的词汇体系,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一”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一”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是多元且丰富的。
它既是数字中最基本的单位,又代表着单一、最初、统一等概念,同时还具有哲学、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内涵。
历史系《古代汉语》全套课件 PPT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实用参考]考研古代汉语一二册翻译自整理.docx
第一单元1.《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古代汉语1-2单元总结
古代汉语一二单元知识点(转)绪论古代汉语一般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系统,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
学习重点为古汉语词汇。
学习方法为大量阅读,背诵名篇,使用辞书,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一、字詞:1.邑,說文:“國也,從囗。
先王之制有大小,從卩。
”“邑”後變爲“右耳刀”,表地名。
2.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
從邑,者聲。
《周禮》:“距國王百里曰都。
”《左傳•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
”3.厭,此是壓之古字。
作滿足講,古字爲猒。
《說文•甘部》:“猒,飽也,足也。
從甘肰(肰,犬肉也)。
”後以“厭”借爲之,厭則加土爲壓,猒字遂廢。
4.鄙,《說文•邑部》:“五酂爲鄙。
”段注:“五百家也。
《春秋》經傳“鄙”字多訓爲邊。
”5.斃,《說文•犬部》有獘,“頓仆也。
……《春秋傳》曰:與犬,犬獘。
或從死。
”杜預注:“斃,踣也。
”6.聚,《說文•乑部》:“聚,會也(按,乑,衆立也。
從三人)。
一曰邑落爲聚。
”此處聚爲動詞。
杜預注:“完城郭,聚人民。
”7.襲,《說文•衣部》:“左衽衣也。
從衣,龖省聲。
”“襲擊”爲假借義。
8.寘,《說文新附》:“寘,置也。
”9.既,《說文•皀部》:“小食也。
”表示進食之後,34.與35.“即,36.即食也”正相反。
引申爲“完了”之義。
10.獻,《說文•犬部》:“宗廟犬名獻,犬肥者以獻。
”11.羹,《說文》釋爲“五味和羹”。
小篆從羔從美。
12.舍,《說文•亼部》:“市居曰舍。
”假借爲捨,後爲假借義加手旁。
二、語法1.雙賓語:謂之京城大叔。
不如早爲之所,永錫爾類2.複雜謂語:爾有母遺(連動)、使居之(兼語)3.前置賓語:姜氏何厭之有、敢問何謂也、其是之謂乎4.判斷句:制,岩邑也5.使動用法:驚姜氏,無生民心6.兼詞:虢叔死焉,公伐諸鄢7.分數表示法: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小九之一三、通假字、古今字1.莊公寤生。
(寤通啎)2.食舍肉。
古代汉语1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议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象形:以富于真实感的图像来表现词意,所记的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采取描画物状的写真法,象形字
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
指事:所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运用指示符号的象形法。
会意:以形会意:靠各参构部件形体组成成意。
同文会意字:重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新意。
异文会意字: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形体组成新意。
以意会意字:靠各参构部件形体组成成意。
所表对象:行为动作、抽象概念
文字特征:合体,又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
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
意。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
左形右声
左声右形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外形内声
内形外声
*形符偏于一角
*声符偏于一角
*互相穿插
省形与省声: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有时会被省略一部分。
形声字是在其他三种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是合体字,意符一般是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以上三类都可充当。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
《论语》第一二章全解.docx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 1 yu e XU e & Sh i X i Zh ι b U y ι yu e h U y (3u P <Bng Z 1 yu Qn f mg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 d b U y 1 l e h u Cn b U Zh i & b U y IJn b U y 1 j Un Z 1 h U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 I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 CU Z 1 yu e q i w C r en y e Xi CO t 1 钱 h co f ∂n Sh Cng Zh e Xi Qn y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 U h CD f C Sh C g 钱 h CD ZU o lu C Zh e W e zh 1 y CU y e j O n Z 1 W U b e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 e l 1 C d CO Sh eng Xi C t 1 y e Zh e q i W C r en Zh 1 b e n y U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孑L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 1),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 C):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 a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
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
《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
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目录
古代汉语王力版一二册目录(福师大上下)(福师大下)(南师大)清华古汉文选绪论单元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搴之战楚归晋知荦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常用词(一)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龙说赵太后常用词(二)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第三单元文选: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常用词(三)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也字(八)叙述句,矣字,焉字(九)否定句,否定词(十)疑问句,疑问词第四单元文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常用词(四)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第五单元文选: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疱丁解牛胠箧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398)吕氏春秋察传(405)韩子五蠹(409)常用词(五)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第六单元文选: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常用词(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第七单元文选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常用词(七)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十八)古书的注解(下)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 ppt课件
73
专名变为通名: “江”——先秦時專指“長江” “河”——上古時為“黃河”的專稱
74
(二) 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爪牙:《國語》:“夫雖無四方之憂,然 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這裡指勇武,勇武之士。
下流:《三國志》:“今封茂為聊城王, 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之念。”這裡是子孫 ,後輩。
• 截,從戈,雀聲。
• 書,從聿yù,者聲。
• 夜,從夕,亦省聲。
38
3、偏旁的混同
灬
馬,灬由马足 和尾的两笔讹 变
鳥,灬由鸟足 和尾的两笔讹 变
燕,灬由燕尾 讹变
然,灬由火 讹变
魚,灬由鱼尾 讹变
39
第二講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40
第一节 古今字
一、定义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
《诗·小雅·雨无止》:“辟言不信。”
51
采→採、彩
《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 龙虎,成五采。”
52
四、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字:
反→返 辟→避 竟→境 责→债 弟→悌 孰→熟 队→坠 贾→價 縣→懸 知→智 田→畋 戚→慼 畕→畺→壃→疆 尸→屍 说→悦
53
第二节 异体字
一、定义 兩個(或兩個以上)字的意義完全相同
44
衰→蓑
《说文·衣部》:“草雨衣。”
《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 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糇,hóu,干粮
45
臭→嗅 《荀子》:“彼臭之而无嗛xián于鼻。”
然→燃 《三国志·刘馥传》:“夜然脂照城外。”
46
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取→娶
《诗·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説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
古代汉语第一章笔记
第一章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汉字则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此外,还有古埃及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
未有汉字一致使用至今。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文字起源的两概念•自源文字:•独立发生、发展形成的文字体系。
其代表有汉字、亚洲西部的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
•他源文字:•袭取或改造已有文字而形成的文字体系。
(又叫“借源文字”(董琨《中国汉字源流》)指借用或参照其它文字形体或系统而建立的文字,如日文借源于汉字,英文、法文等都借源于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又借源于古埃及文。
文字起源的几种说法结绳说(出现最早)、八卦说(最不可信)、仓颉造字说、契刻说(与文字产生无直接关系)、图画说(英·史宾塞提出,20世纪传入中国)文字演进的三个阶段•(一)记事图画(文字画)•这一阶段还只是用图画或刻符表示事情本身,还没有用来标记语言的具体词,所以还不是文字。
•(二)原始文字•即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不成熟的文字。
•特点:还不能记录口语中所有的词,不能完整地记录语句,往往是文字符号与图画形式混合使用。
•(三)成熟的文字体系•即是在原始文字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增加新字,淘汰图画式表意法,固定其字形,并使其排列合乎语法规则,那么就能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商代的甲骨文就属于这一种类型。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世界文字的字符可分为三类·表意文字江、河、松、柏·表音文字英语、汉字中的假借字(音节文字:日文音素文字:英、法、德、俄)·记号字符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年、卫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六书”评议•1、“六书”的提出•“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没有具体的内容;从文史记载上看,战国、秦、西汉时也没有人对“六书”加以解释,直到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才提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
古代汉语1
古代汉语1训诂1、《尔雅》两汉注家林立,注本亦多。
注家之中,古文经学派实力最雄,出现了贾逵、服虔、马融、郑兴(曾任太中大夫,人称“郑大夫”)、郑众(兴子,曾任大司农,人称“郑司农”,“先郑”)许慎、郑玄(人称“后郑”)等一大批经学大师。
汉人注流传到今天,最著名的有毛亨的《毛诗诂训传》,郑玄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孔安国的伪《尚书传》,何休的《春秋公羊传注》等。
经注之外,还有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高诱的《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等。
2、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
西汉官吏、学者。
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pí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
《羽猎》《解嘲》《逐贫赋》《甘泉》《河东》等赋,是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仿《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
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数据。
西汉扬雄作第一部方言词典《輶yóu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收集各地方言,并加以比较和解释。
3、《方言》是汉代训诂学重要的工具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方言词汇集。
它的问世表明中国古代的汉语方言研究已经由先前的萌芽状态而渐渐地发展起来。
扬雄是在收集当时的方言资料和实际调查各地方言后整理成书。
《方言》经东晋郭璞注释之后流传至今。
今本《方言》计13卷,收的词条计有675条,大体轮廓可能仿《尔雅》体例,所收词汇虽不标门类,但基本上是按内容分类编排的。
释词一般是先列举一些不同方言的同义词,然后用一个通行地区广泛的词来加以解释,以下大都还要说明某词属于某地方言。
也有时先提出一个通名,然后说明在不同方言中的不同名称。
4、刘熙:(生卒年不详),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
《释名》和《孟子注》(今已不传)。
教材175、144页《释名》体例仿《尔雅》,按词义的内容分卷,共分27卷。
古代汉语第一、二节
僻——偏僻,幽僻。Pì
辟 bì
闢——打开。 pì
法,法度
譬——比如,比方。pì
甓——砖。
pì
3.古今字的结构 (1)今字多为形声字
今字多以古字为声符,增加或改变形符。 火——伙; 莫——暮; 亦——腋; (象形 形声)(会意 形声)(指事 形声) 增加形符的:益——溢;昏——婚;然——燃; 改变形符的:说——悦;赴——讣;没——殁; (2)“古”与“今”是相对而言的
这是采用分化同音字的方法而形成的古今字。为了 区分本义和假借义,后人另造新字,让使用频率高的占 用了原字形,不常用的使用新字形。 莫—暮;何—荷;易—蜴;须—鬚;直—值;云—雲; 益—溢;要—腰;禽—擒;辟—避;然—燃;孰—熟;
※有时一个字形借用多个义项。
避——回避,躲开。bì
嬖——宠爱,宠幸。bì
第二节 词汇
一、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
1.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主。
词按语音划分:
单音节 双音节 多音节
2.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方式 (1)以形音不同的双音节词取代原单音节词
太阳——日;等待——俟;修缮——完; 辞别——谢;疾走——趋;武器——兵。 (2)在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词缀 老虎;阿姨;初七;石头;桌子。 (3)在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节词 文章;道路;美好;善良;寒冷;婚姻;征伐。
这两个字是未分化前用同一个字形的两个不同的词。 前一个“奉”为“捧持”义,后一个为“奉献”。而 “奉”的本义是“承受,接受”。所以后人另造了新 字“捧”,与它的本义区分开了。
④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
这是“坐”未分化前的两个义项,一个是动词,一 个是名词。
这一类的古今字还有不少: 反—返;责—债;受—授;竟—境;取—娶;弟—悌; 昏—婚;景—影;共—供;文—纹;内—纳;止—趾 (2)同音假借的古今字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古代漢語的性質(一)什麼是古代漢語?清代學者陳澧:“聲不能傳於異地,留于異時,於是乎書之為文字。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東塾讀書記》卷十一〕我們這裏所說的古代漢語,有其特定的範圍,它應當以文字的出現〔約公元前十四世紀〕作為上限,至“五四”運動為止,古代漢族人民的書面語言。
漢語發展史分期:1、公元三世紀以前〔五胡亂華以前〕為上古期。
〔三、四世紀為過渡階段〕2、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南宋前半〕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紀為過渡階段〕3、公元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鴉片戰爭〕為近代。
〔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4、二十世紀〔“五四”運動以後〕為現代。
〔王力《漢語史稿》〕古代漢語的書面語言:文言和古白話。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口语、书面语〔文言、古白话〕本課所謂的古代漢語是指以先秦語言為基礎的、經漢魏作家加工、由唐宋古文家定型的古代書面語——文言。
古白話:在北方話口語基礎上加工形成因為古白話較淺顯,與現代漢語差別較小,能夠閱讀文言,一般也就能閱讀古白話。
所以,儘管古白話也是古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本課不去專門討論它。
二、學習古代漢语的目的:提高文言閱讀和運用能力。
《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原課本注:“佩著長長的寶劍,戴著高高的帽子。
鋏,劍柄,這裏指劍。
陸離,長劍擺動的樣子。
冠,戴。
切雲,帽子名。
崔嵬,高聳的樣子。
”《離騷》:“高餘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王維《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把“還”釋為“旋”,在上古有先例:子之還兮。
《詩經·齊風·還》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
《莊子·庚桑楚》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韓非子·喻老》三、本課內容:文選、通論、古代漢語常用詞四、古代漢語學習方法:〔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二〕注意語言現象的綜合比較。
古代汉语 王力 第一册 二单元 通论 简体版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我们在讨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时候说过,文字学家主要是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必要了解汉字形体的构造。
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官名,掌教育)以六艺教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书是六艺之一,但是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以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以为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由此看来,三家对于六书的解说基本上是相同的。
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只有形声有时也称谐声),于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这样,六书的名称和次序如下表: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5)转注 (6)假借许慎在《说文·叙》里解释六书时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
象形以日月为例,指事以上下为例,形声以江河为例,这都容易了解。
会意以武信为例。
武字本作武,从止从戈,《左传》宣公十二年说:“夫文,止戈为武”,意思是以武力止息干戈,保卫和平,这虽然是春秋时代的思想,但是可以说明武字是会意;信字从人从言,表示人言以诚信为贵。
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
令本是“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长本是“久远”的长,后来借用为“县长”的长(zhǎng)(注:此据《说文解字·叙》段玉裁注。
《说文》:“令,发号也。
”又:“长,久远也。
”汉律:县万户为令,灭万户为长。
)。
这也比较容易了解。
最不好懂的是转注。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后代的说文家对于转注的解释,争论最多,这里不需要一一列举。
值得介绍的有三家:第一家是江声,他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说文》部首,而《说文》在每一部首下都说凡某之属皆从某(如“凡木之属皆从木”),那就是“同意相受”。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二册同义词辨析集锦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二册同义词辨析集锦[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总之,“语”字的“告诉”这一意义,是“言”字所不具备的。
“谚语”一义,更是“言”所没有的。
[辨]谓,曰。
“谓”是“说”的意思,后面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曰”字后面紧跟着就是引语。
小说里常有某人“说道”,“谓”等於“说”,“道”等於“曰”。
“谓”“曰”与“言”“语”分别更大,因为“谓”“曰”后面必须有引语(这里指的是“谓”的第一义),“言”“语”后面不一定有引语。
[辨]召,招。
用口叫人来为“召”,用手招人来为“招”。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辨](1)报,告。
“报”字一般用於复命,“告”字用於告诉,所以它们的差别颇大。
(2)告,语。
在“告诉”的意义上,“告”与“语”是同义词,但对上就只能用“告”,不能用“语”。
(3)告,诰。
“告”与“诰”同音同义,后来分化了:告上为“告”,告下为“诰”。
[辨]反,复。
在“回来”这个意义上,这两个字是同义词,没有什么差别。
但“反”用得更广泛些。
[辨]驰,驱。
二者是同义词,都有马快跑和赶马快跑的意思。
如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都是马快跑,大雅板“无敢驰驱”则都是使快跑(意为放纵)。
古代汉语第一章到第四章课件重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 前提:古代汉语专指古代汉语书面语2 历史分期: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叫古代汉语。
分为四个时期:远古时期(殷商时代);上古时期(周秦两汉);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近古时期(元明清)。
这是传统的分法近年来又兴起了“近代汉语”的概念,指晚唐五代到清初的汉语。
那么,魏晋南北朝到晚唐以前为中古汉语,清中叶以后迄今为现代汉语3 内容:古代汉语书面语还包括两个系统:文言和古白话。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
(如诸子百家的文章,《史记》《战国策》《国语》《左传》)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的书面语言,又叫“近代汉语”。
(元杂剧像《窦娥冤》,明清小说中的古代四大名著)二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我们应该学习的是文言和古白话。
按照现在课时的安排,中文专业的古汉语课以文言为主,理论上讲授文字、词汇、语法等知识,同时学习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
现在的课时太少,内容一减再减,我们只能分专题讲解最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三古代汉语的作用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一门基础课。
同现代汉语一样,语言类的课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不论你学什么,语言基础打不好,都会成为学习的障碍。
更不用说中文、新闻这样的专业了。
还有像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史等所有涉及古代的课程,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系。
而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它对古代汉语有继承也有剔除,想学好现代汉语,也需要有良好的古汉语基础四如何学习古代汉语1 落实字、词、句;2 查阅工具书;3 多读作品一汉字的形体演变古文字(秦以前)甲骨文通行于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又叫贞卜文字、甲骨卜辞(内容);殷墟文字、殷墟书契(出土地点);契文、契刻文字(书写方法)金文通行于殷商至战国,铸在青铜器上,又叫钟鼎文(商周时期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指秦以外的六国文字,又叫战国古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與以上意義相關的就用“際”字,後簡化 為“际”。
《楚辞· 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易· 坎》:“樽酒簋ɡuǐ貳,剛柔際也。”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開荒南野 際,守拙歸園田。”
二、漢字的形體變遷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富有地域特 色)、小篆(長方)----------------古文字階 段 隶書、楷書、草書、行書 -----今文字階段 秦漢之際文字變化劇烈,被視為古、今文 字的分野。今文字,徹底拋棄了象形原則, 解散了古文字的寫實性的曲線。
三、身、骨、血、肉部 身,肚子,引申指身體 肉部
處於底部,一般不變形,如:腐、胔zi4 處於左邊時變形為“月”,與“日月”的“月”不易
區分,不過《說文》等字書作了明確區分。
狀基本固定),與語言中某個詞的音、義相對 應,這樣的符號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字。 文字據其成熟程度可分不同的階段:
原始文字階段:該文字尚不足以逐詞記錄語言,與
圖畫或記號混雜使用, 體系文字階段:該文字能依語法規則逐詞記錄語言, 徹底擺脫了對圖畫和記號的依賴。
世界上獨立產生原始文字、並發展一以體系文
貞:卜問;占:視兆。 一旬後的丁酉這天果然下了雨
《尚書· 盤庚》是大家公認可靠的商代文獻。 《盤庚》三篇,字數達三千餘,許多字不 見於商代甲骨文,拿甲骨文與《盤庚》相 比,二者在記事技巧上的差距是明顯的。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 言,曰:“我王来,既爰宅于兹。重我民, 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长宁,不常 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 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由 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大业, 氐绥四方。”
後者與倉頡年代相當,可能是處於原始階段的文字。
仰韶sháo文化:
新石器時代,集中在渭水兩岸 西安半坡P5
臨潼姜寨P5
共同點:燒制前刻劃;僅見於陶缽類器具;位
置固定在口沿外面的黑色帶緣上;一件陶器一 般僅有一個符號;出土於不同地點的陶器曾出 現過相同的符號 那麼這些符號是什麼?
形聲兼會意P22
相應的:課後練習四P42
第三節 漢字常用的部首
許慎在編撰《說文解字》時,把九千多個小 篆“分別部居,不相雜廁”,分成五百四十 部。 部首往往是一些構字能力非常強的偏旁,一 般總是充當會意字或形聲字的形旁,起表義 作用。 許慎《說文》“據形(小篆之形)繫聯”的540部 首不適於一般人查閱字典。在楷書為主要字 體的時代,這個矛盾更加突出。明代梅膺祚 編寫的《字彙》對部首作了重大改革:
象形: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指事:視而可識,察而見義,上、下是也。 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形聲: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轉注: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本無其字,依聲䚽事,令、長是也。 分別是什麼意思?
象形、指事:獨體字
面
會意:合體字
夾、夷、奚
立, 像人立在界限上 《說文》立部字皆與“立”義相關。楷書 字典的立部字中不少字與“立”義無關。
尸, 陳也,指屍體、神主 《說文》尸部字與此義相關:居(蹲)、 屍、屠、尾、屎 楷書字典尸部字有些與此義無關:尹(《說文》 歸又部)、局(《說文》歸口部)
二、男、士、力、女、子部 男,从田、力,男子力於田也。《說文》 收二字:舅、甥。一般字典不設男部,歸 田部。 士,男性,《說文》收三字:壻、壯、墫, 皆與男子在關。 牡,歸入牛部。楷書字典士 部收字較多,常與士義無關,如“壬、壹、 壴、壽”等。
第一章 文字
第一節 漢字的起源和形體的變遷
一、漢字的起源 文字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之 一。 什么情況下������ 會產生文字?
1、人類心智發展到一定程度; 2、社會有此需求
文字有形、音、義三要素。那麼什麼樣的 纔是文字?
當人們用以交流或記錄思想的某個符號(其形
文字形體與朝代 甲骨文
金文 戰國文字 小篆 秦隶(古隸) 漢隸 楷書
商代後期 商代盤庚遷都之後 西周、春秋 P12 十分分散 秦 西漢初 漢 萌芽於秦漢之際,至南北 朝成為主要字體
商代文字,以甲骨文為代表,正規字體則是金文。 西周春秋文字,以金文為代表,其次是甲骨文和 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 戰國文字的資料十分複雜分散,有金文、印璽、 貨幣文字、陶文、簡帛文字、石刻等。 秦代文字,小篆是主要字體,處理日常工作則用 較省力的隸書(秦隸、古隸) 漢代文字,西漢初使用秦隸(不太成熟的隸書), 後隸書逐漸成熟,是為漢隸。
“結繩”:記事的方法,輔助記憶的手段。
“倉頡(jie2)造字” 《說文· 頁部》:“頡xie2,直項也。从頁,吉聲。”頸 項僵直。 jie2僅用於此“倉頡”。
陶文: 黃河中游(渭水兩岸)的仰韶sháo文化:新石器文化 山東的大汶wèn口文化:與黃帝的史官倉頡的年代相當
前者可能尚不是文字,但對漢字的起源曾產生過影響;
至東漢,班固、鄭眾、許慎都列出了“六 書”的細目名稱。 三家的學術師承都可追溯sù到古文經學大 師劉歆。三家的“六書”內容一致,祇是 編排次序不同。 後來論述“六書”時,一般認為次序以班 固所編為優、而名目則以許慎所定為長。 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 借
四體二用:
秦代文字: 戰國末期,秦國的正體字發展為小篆;同 時有俗體字秦隸。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消滅與秦文字不同的 東方文字,並對基本定型的小篆進行整理。 小篆是秦代的主要字體,在莊重嚴肅的場 合都用小篆;處理日常事務,則用書寫方 便的隸。 小篆是古文字階段的殿軍。
小篆 秦代的主要字體
字的,有三種:P1
古蘇美爾楔形文字(兩河流域) 古埃及聖書字(尼羅河流域) 古漢字(黃河流域)
如何研究文字的起源?
闡明其原始文字階段、體系文字階段,起何時、
何地、何種社會條件。
距今已有三千餘年之久的商代後期的甲骨文,是早已
進入體系文字階段的成熟、發達的文字。 可以肯定,其距原始漢字的產生、體系文字的初期階 段已有較長的歷史。 考古資料缺乏、文獻不足,使漢字從起源之初到商代 後期甲骨文之間空缺着許多演變環節,無法理清其間 的發展脈絡。 但畢竟有一些有關漢字起源的信息:
金文: 商代較正規的字體是當時的金文。鑄於青 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叫鍾鼎文。文章 已直排左行。 商代鑄有銘文的銅器大都作於盤庚遷殷之 後,相對周代金文而言,篇幅較短,而且 數量較少。
甲骨文、金文形體差別很大,是由書寫、 鍥刻的工具和材料不同而導致的。 金文乃範鑄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商代人平 時以毛筆書寫的粗壯、圓轉、儲蓄的特點。 甲骨文因是用刀在堅硬的龜甲、獸骨上鍥 刻,以致筆畫纖細、瘦硬、鋒芒畢露。 例:日 丁
省形:隶、孝
形聲:合體字。數量最多,甲骨文20%, 說文80%
語音變化;省聲字、省形字
要求:基本字能識讀、能說出它是哪種造 字法。
用例見:P17-22
了解各種造字法在《說文》中所用術語 (注意,《說文》的說解有些並不可靠)
關於形聲字:
形聲六法P22 形旁或聲旁佔一角P22:雜、雖、騰、新、聽
答案: 重復、複雜 細緻、導致 皇后、後來 余:語氣詞、代詞、姓氏;餘:饒也 發達、發生;頭髪 才幹;纔 干,犯也,干擾、干涉;幹,樹幹、才幹
通過分析字形、字義來區分相近的繁體字: 際:
《說文· ������
部》:“際,壁會也。从������
,祭
聲。” 壁會:兩墻相接處。 兩墻相接處——物體的交界處(人與人的交往)— —事物的分界:擴大、抽象 裏邊(胸際):反向引申
西周、春秋文字: 主要是金文,其次是甲骨文和春秋晚期的“侯馬 盟書”。 西周金文內容廣泛,具有書史的性質。西周晚期 宣王時的毛公鼎銘文長達498字。 西周甲骨文字體與商人的甲骨文相當接近。 春秋文字漸露地域特色。山西侯馬的晉國都城遺 址中有大量石片、玉片,上寫盟誓之辭,被稱為 “侯馬盟書”——豐中銳末。P11
練習:繁簡字對應關係
“志”與“誌”: 心裏的志向
《書· 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標誌、記錄:
晋 陶潜 《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處處誌之。”
《列子· 杨朱》:“太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
注意:繁、簡體不是一一對應的!
練習: fu重()、()雜 zhi細()、導() hou皇()、()來 yu富() fa()達、()生;頭() cai()能;()一個月 gan()擾、()涉;樹()、才()
1、以便於檢字為目的,從楷書字形出發進 行分析歸納 2、簡化了《說文》的部首,總結為214部 3、部首及部屬字的排列皆依字的筆畫多少 為先後,筆畫少的在前、多的在後。 《康熙字典》的分部、排字依之。
仔細閱讀各部對於用例的分析,了解其編 排原則,最好是《說文解字》與《康熙字 典》對照來看:p28
甲骨文: 出土於殷墟,刻在龜甲或獸骨上,多數是 占卜記錄,故又稱殷墟卜辭。 占卜儀式和鍥刻材料的限制,導致甲骨文 呈現出一定的特殊形態,未能全面地反映 當時的書面語。
戊wù子卜,������ 貞:帝及四月令雨? 貞: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 王占曰:丁雨?不叀辛? 旬丁酉允雨。 (合集1438)
今文字階段: 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產生的時代、代表作 秦隸,沿續至西漢初,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 書。漢隸,蔡邕的《熹平石經》。 楷書,萌芽於漢魏之際,直到南北朝纔成為主要 字體 草書,漢代形成,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漢 代的叫章草,與漢隸相應。王羲之,對今草的形 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唐代出現了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