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_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合集下载

电动力学课件:2-1-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1

电动力学课件:2-1-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1

① 知的道选择即不可唯确一定,相E差一个常数,只要
② 取负号
③ 满足迭加原理
Q
E E1
E1 E2
1
E2
2
\ 1 2 (1 2 )
2、电势差
d dl E dl
空间某点电势无物 理意义,两点间电 势差才有意义
Q
P Q
E dl
P
① 电场力作正功,电势下降 ( Q P ) 电场力作负功,电势上升 ( Q P )
1 1 r r 2l cos 2l cos
r r
r r
R 2 l 2 cos2
R2
(P) 2Ql cos 2QlRcos p R
4 0 R2
4 0 R3
4 0 R3
3. 42页例2 4.带电Q的导体球(半径为a)产生的电势。
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参
考点选在无穷远。根据
Q
P
对称性,导体产生的场
因为电荷分布在无穷区域,可选
R
空间任一点为参考点,为方便取
y
坐标原点电势
0 x
0 0 P
0
(P)
E
P
dl
E0
dl
P
E0
0
dl
E0
R
(P) 0 E0 R( 0 E0Z 0 E0Rcos )
2. 电偶极子产生的电势
解:电偶极子: 两个相距为
2l
的同量异号点电荷构成的
|s 常数
n s
Q dS dS
S
S n
En

三.静电场的能量
仅讨论均匀介质
1. 一般方程: 能量密度
w
1
E
D
2
总能量

静电场与电势的计算

静电场与电势的计算

电势的测量
电势的测量 方法
包括直接电势测 量和间接电势测

电势实验数 据处理
对测得的电势数 据进行整理和分

电势测量的 仪器
使用电位差计等 设备进行测量
静电场与电势的相关实验
静电场与电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验中 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实验来研究它们之间的作用 机制。实验需要注意实验步骤的正确性和注意事 项的遵守,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 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深入探究静电场与电势的 关联性。
静电场与电势的计算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静电场的基础知识 第2章 静电势的概念与计算 第3章 高级电势理论与实验 第4章 电场能与场能 第5章 静电场与电势的相关实验 第6章 静电场的工程应用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静电场的基础知识
电荷的性质
电荷是物质固有的属 性,分为正电荷和负 电荷。根据电荷之间 的相互作用,可以分 为静电力和静电场。 电荷守恒定律指出,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 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02 电场能在电路中的应用
通过电场能驱动电路运行
03 电场能与电子束流
利用电场能控制电子束流的方向
电场能的应用场景比较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存储电荷 用于电路的储能
电路中的电场能
驱动电流 传输能量
电子束流控制
调节束流密度 定向束流运动
● 05
第五章 静电场与电势的相关 实验
静电场的测量
静电场的测量是通过 测量电荷周围的电场 强度来实现的。测量 方法包括电荷在感应 电荷上受力的方法和 在空间不同位置测量 场强的方法。静电场 测量需要使用电场计 等仪器。测量数据的 处理需要进行准确分 析和计算。

2.1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2.1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ˆ ( E E ) 0 n 2 1 ˆ ( D D ) n 2 1
由此,可导出电势所满足的边值关系:
结束
第二章∶静电场
任意两种介质分界面情况
在界面两边附近任取 h 2 两点P1和P2 ,它们与界面 h1 距离分别为h1和h2 ,则 P1 1
A
f
因而相距为
dl 两点的电势差为
d E dl
结束
第二章∶静电场

d dx dy dz dl x y z
所以
E
既:电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是电势的负梯度。 讨论 空间某点电势无物理意义,只有两点的电势差才有 物理意义。电势差的意义为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P1 移到P2点所作功负值。
2、静电势的微分方程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如果电荷周围有导体,那么物理机制为:
给定电荷分布 求空间一点 电场分布 感 应电荷分布 而场引起导体上 而感应电荷分布反过来引起
为简化问题,可把电荷和电场相互作用规律用 微分方程描写,而把周围导体或介质作为边界条件 处理。这样把求解静电场问题转化为解一定边界条 件下的微分方程问题。因是标量,求解的微分方 程比直接求解电场强度要简单。
第二章∶静电场
第二章
静电场
Electrostatic field
结束
第二章∶静电场
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给定的自由电荷分 布以及周围空间介质和导体分布的情况下,如 何求解电场。静电问题一般通过静电势求解。 静电场的特点
① H B 0 Jf 0 ② E, D, P, , 等均与时间无关。

电动力学chp2-1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电动力学chp2-1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E zez 3 00 d2z3dd 0 1 2 0 d 0 ez
在z=0面上:
0ezD |z0
0E |z0
d0 d 0102d
在z=d面上:
d ezD |z d
0E|zd
0
d
d
040d
z
Rp P0
lim ln 11R 2M 2 11R 02M 2
4 M 0
11R 02M 2 11R 2M 2
由 于 1R2 M 2 1 211R2 2M 2
pp040lnR R022
2 0

20lnR R020lnR R0
ln R


2 0 R
其 中 R ,R 分 别 是 P 到 直 线 的 垂 直 距 离 .
P
.R R
O
例 4 . 带 电 量 Q , 半 径 为 a 的 导 体 球 的 静 电 场 的 总 能 量 .

则 p Edl
p
a.点电荷
0

p

r
Q
40r2
dr
Q 4 0r
p Qi
i 40ri
b.电荷连续分布
x
xdV
40r
二.静电势的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
对各向同性均匀介质
D E 且 为 常 量
p
Aq2E1dl

410
q2q1 r12
例1.真空中静电场的电势为
aaxxxx00 (a为常数)
求产生该电场的电荷分布
解: 由静电势的方程 2
0
020
d2
dx2
0,(x0) 0,(x0)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布的空间,更不能认为存储于电荷;
只是对于静电场,能量才可表为
W
1 2
dV
这表明电场能量与电荷分布有关 。
对于随时间变化的电场,磁场亦要激发电场,电场总能量 不能完全通过电荷分布来表示。
8
(P)(O)PE dlE 0r
O
设坐标原点O 的电势为零
(P)E 0r
均匀电场不衰减,不宜选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导线单位长度带有电荷为t, 在P 点
i si
S
第一种情形:给定外表面上电势
SSS0 上式左端积分为零。
第二种情形:给定外表面处法向微商
0 nS nS nS
上式左端积分也为零。
14
i 2 d V 0 c o n s t. i V i
电势附加常量对电场无影响,所以电场是唯一确定的。
第一类:给定导体表面上的
i
n
或 i
第二类:给定导体上的电荷 Q i
1
E0Rcos
n
bn Rn1
Pncos
2 n cnRnPncos
23
➢ 在介质球表面处,电势满足
1
2
0
1 n
2 n
E0R0P1n
0E0P10
Rb0nn1Pn n cnR0nPn
n
(n1)bn R0n2
Pn
n
nncR0n1Pn
勒让德函数是相互正交独立的函数,所以对于不同的n 值,
40
Mli mln11
1R/ M2 1R0 /M2
R2 R02
(利用了洛比 达法则)
R2 R
40
lnR02
20
ln R0
设P0点为电势零点
(P) ln R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介质的电磁性质方程:Dv
v E
2
§2.1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1、静电场的标势
静电场的Maxwell方程为:
v
D
v E 0
自由电荷分布
是电位移
v D
的源
静电场是无旋场
➢静电场的无旋性表明电场沿任意闭合回路L的环量等于零
vv
Ñ L E dl 0
蜒 v v v v
E dl E dl 0
v D
vv
对于各向同性线性均匀介质有: D E
v E
v
E
2
Poisson方程,静电势满足的基本 微分方程
7
讨论: (1) Poisson方程的求解,必须给定边界条件。
2
(2) 若介质为不同类型的均匀介质组成,则对于每种介质,建立 Poisson方程,而在介质分界面上建立合适的边值关系以及边界条件。
➢ 导体内部不带净电荷,净电荷只能分布于导体表面上
由高斯定理
S E dS
q
0
可知,q=0
➢ 导体表面上电场必沿法线方向,导体表面为等势面,整
个导体为等势体

v E
可知,
为常量,因而是等势体;如果导体表面上的电场
不沿法线方向,则必有切向分量,因而电荷将沿切线方向移动
11
3)导体表面的边值关系
2 S12 常数
静电场
静电场的基本特点:
电荷静止
v J
vv
0
场量不随时间变化 物理量 =0
t
静电场的基本问题:
给定自由电荷的分布,以及周围空间介质或 导体的分布,运用电磁场理论求解带电体系 的电场。
1
解决静电问题的基本方程:

人教版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九章静电势及其应用全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九章静电势及其应用全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九章静电势及其应用全章知识点梳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静电势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本章的
主要内容:
1. 静电势的引入和定义
- 静电势的引入:通过了解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引入了电势
的概念。

- 静电势的定义:静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

2. 静电势的计算公式
- 点电荷与电势:点电荷产生的电势满足库仑定律的计算公式。

- 条形电荷与电势:通过积分计算条形电荷产生的电势。

- 环形电荷与电势:通过积分计算环形电荷产生的电势。

3. 静电势的性质
- 静电势的叠加性:由于静电势是标量,不同电荷产生的静电
势可以简单叠加。

- 静电势的路径无关性:静电势只与起始点和结束点有关,与
路径无关。

- 引力场势的负性:引力场势为负值。

4. 电势差和电势能
- 电势差的定义:电势差是沿着电场线的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别。

- 电势能的定义:电荷在电势差下具有的能量。

- 电势能的计算: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5. 电势能转化
- 电势能转化的示例:通过实例介绍了电势能的转化过程。

- 电荷在电势中的能量转化:电荷在电势中会发生势能转为动
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6. 电势和电场线
- 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线与电场线是相互垂直的。

- 电势线的性质:电势线始终垂直于电场线,而且电势线越密集,电场越强。

这些是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梳理,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对静电势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3.1 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3.1 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静 势 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微 方程汪 毅本章重点:静电势及其特性、分离变量法、镜象法本章难点: 本章难点电多极矩法、格林函数法静电势静电场遵循的方程:∇⋅ D = ρ ∇× E = 0表明静电场是无旋场,是保守力场,静电场的源为 自由电荷。

自由电荷 矢量场无旋,可以表示为任意标量的梯度静电场标势 [简称电势] 简称电势∇× E = 0ϕE = −∇ϕ静电势静电场安培环路定理:∫LE ⋅ dl = 0静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两端点有关,定义P1 和P2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ϕ ( P2 ) − ϕ ( P ) = − ∫ E ⋅ dl 1P 1P2实际计算中将无穷远处定义为电势的零点: 实际计算中将无穷远处定义为电势的零点ϕ ( P) = ∫P无穷远处E ⋅ dl静电势相距为dl的两点的电势差为:∂ϕ ∂ϕ ∂ϕ dϕ = − E ⋅ dl = dx + dy + y dz = ∇ϕ ⋅ dl ∂x ∂y ∂zE = −∇ϕ① ϕ 的选择不唯一,相差一个常数,只要知道 ϕ 即可确定E ② 取负号是为了与电磁学讨论一致 ③ ϕ 满足叠加原理电荷分布在有限区的静电势∞ Qdr ′ Qr ′ Q ⋅ dl = ∫ = a.点电荷: ϕ = ∫P 3 2 P 4πε r ′ 4πε 0 r ′ 4πε 0 r 0 n Qi b.电荷组: b 电荷组: ϕ = ∑ i =1 4πε 0 ri ∞c.无限大均匀线性介质中点电荷: 无限大均匀线性介质中点电荷ϕ=QQP Qf + QP Qf ϕf = ϕP = ϕ = ϕf +ϕP = = 4πε 0 r 4πε 0r 4πε0r 4πε rQfd.连续分布电荷: d 连续分布电荷:4πε rϕ=∫Vρ ( x′)dV ′ 4πε 0 r静电势的微分方程D = ε E,E =−∇ϕ ∇∇⋅D = ρ2⇒ ε∇⋅ E = −ε∇⋅∇ϕ = −ε∇ ϕ = ρρ 泊松方程: ∇ ϕ = − 松方程 ε 2 拉普拉斯方程: 拉普拉斯方程 ∇ ϕ = 02适用于均匀线性介质求解静电势ϕ仅需要一个偏微分方程,求解E却需 求解静电势 仅需要 个偏微分方程 求解E却需 要知道其散度和旋度。

静电势和功函数范文

静电势和功函数范文

静电势和功函数范文静电势(Electric Potential)是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势能与单位正电荷之比,是标量量纲,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静电势与电场密切相关,通过电场的相互作用,可以计算出电势的分布。

静电势是一种描述电场的重要物理量,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电场以及电势能的变化。

在电学中,静电势可以通过电场和电势差来定义。

电场是指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载体,是一种场的概念。

电势差则是指两点间的电势的差异程度,是描述电压的物理量。

在静电情况下,电场和电势差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 = - ∫ E · ds其中,V代表电势差,E表示电场强度向量,ds表示路径微元。

这个公式表明,电场强度的矢量积分决定了两点间的电势差。

电势差是沿任意路径的积分,因此路径的选择对于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影响的。

静电势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不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产生和性质。

同时,静电势还可以用来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

例如,当一个电荷在电场中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时,电势差给出了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种力被称为静电力,是静电势产生的结果。

静电势可以通过静电势能来理解。

静电势能(Electrostatic Potential Energy)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势能。

在任意一点,电荷都具有势能,它与电荷的电势有关。

U=qV其中,U代表静电势能,q表示电荷的大小。

这个公式表明,静电势能是电荷大小和电势的乘积。

当电荷的大小和电势的变化时,静电势能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静电势能与电势的差异程度有关,因此电势的变化可以导致静电势能的变化。

在应用中,静电势和静电势能是非常有用的物理量。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场中的电势分布,用来分析电荷的受力情况。

静电势和静电势能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学工程中,例如电容器的设计和电场的计算等。

总之,静电势和静电势能是描述电场中电势和电势能的重要物理量。

2-1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2-1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体, 导体球的电
荷分布于球面上
a
Q 40a
因此静电场总能量为
W
Q
2
80a
方法之二: 按电场分布
1 W E DdV 2
因为球内电场为零, 故只须对球外积分
W0Βιβλιοθήκη 2Q2 r 2drdQ 2 80 40 r 2
Q2



a
1 Q2 dr . 2 r 80a
M
M
1 1 R2 M 2 1 1 R 2 M 2 0 lim ln M 4 1 1 R0 2 M 2 1 1 R 2 M 2 0
2 R0 R ln 2 ln 40 R 20 R0
E 0 D
这两方程连同介 质的电磁性质方 程是解决静电问 题的基础。
E
静电场的无旋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 性,由于无旋性,我们可以引入一 个标势来描述静电场,和力学中用 势函数描述保守力场的方法一样。
把单位正电荷由P1点移至P2点,电场E
对它所作的功为

C2
电荷由P1点移至P2点时电场 对它所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只和两端点有关。
相距为dl的两点的电势差
d E dl
由于
d dx dy dz dl x y z
因此,电场强度E
E
等于电势 的负梯度
当已知电场强度时,可以求出电势;反过来,已 知电势φ时,通过求梯度就可以求得电场强度。
若选P0点为参考点,规定,
( R0 ) 0

( R) R ln 20 R0
取φ的梯度得
ER R 20 R

电动力学第二章

电动力学第二章
若轴对称,
u()abln
§3拉普拉斯方程——分离变量法 例2:电容率为 的介质球置 于匀强外场 中,求电势 解: 设:球半径为 ,球外为真空, 该问题具有轴对称性,对称轴为通过球心沿外场 方 向的轴线。取此线为轴线,球心为原点建立球坐标系。 以原点为电势0点, 为球外势, 为球内势能
1
写出通解 通解为
上给定
(i)电势 S

(ii)电势的法向导数
n S
若求解区域内有导体存在,还要给定各导体上的电
势或导体上的电荷。
则V内的电场唯一地确定。
一、拉普拉斯方程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静电场是由带电导体决定的. 例如:① 电容器内部的电场是由作为电极的两个
导体板上所带电荷决定的。 ② 电子光学系统的静电透镜内部,电场是 由分布于电极上的自由电荷决定的。
当带电体为一点电荷
静电场标势 静电势的微分方程
a.边界条件
由边界条件
导体的静电条件归结为:
①导体内部不带电,电荷只能分布于导体表面 上。
②导体内部电场为零。
③导体表面上电场必沿法线方向,因此导体表 面为等势面,整个导体的电势相等。
§1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1。静电场标势 2。静电势的微分方程
的梯度、散度、旋度公式
§4 镜象法
一、研究的问题 在所考虑的区域内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点电荷, 区域边界是导体或介质界面
二、镜象法的基本思想 在所求场空间中,使用场空间以外的区域某个 或某几个假想的电荷来代替导体的感应电荷或 介质的极化电荷
§4 镜象法
三、理论基础
镜象法的理论基础是唯一性定理。其实质是在 所研究的场域外的适当地方,用实际上不存在 的“镜象电荷”来代替真实的导体感应电荷或 者介质的极化电荷对场点的作用。在代替的时 候必须保证原有的场方程,边界条件不变

chapter2-1 静电势

chapter2-1 静电势

须为零,否则必定引起电流的存在。
公式中的 n 定义为导体表面的面法向单位矢量(指向
导体外面)
nE 0 n D f
3)静电状态下,与金属导体相邻的介电一侧的电势 的边界条件:
边界 常数
2
2 f n
____(1.13) 原则上讲,有导体存在的相关静电问题就是在边界条 件(1.13)下求解相应的泊松方程。式中,面法向矢 量 n 为从导体内指向导体外的单位矢量。 4)导体表面的总自由电荷量为:
连同边界条件 n21 ( E 2 E1 ) 0 n21 D2 D1 f 介质的电磁性质方程(本构方程) D D( E ) ——组成解决静电问题的基础。 2、静电势 的定义
静电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无旋性 E 0 , 总 可以把静电场表示成一个标量场的梯度(的负值) E 思考一下:本来一个矢量场有三个分量,为何可以 用只有一个分量的标量来描述? 由于 是标量,处理静电问题时,通常是首先求出 ,接着由 E 计算场量,然后再计算诸如电 场力 F 等量。 根据静电场无旋性,有如下的积分形式:
1 E DdV ; 2 V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存在电场的地方就存在能量,而电场不局限于自由
1 电荷所处的区域, 因此 2 f 并不代表电场能量密度
(没有电荷就没有能量的看法是错误的) ;真实的 1 静电能量是以 w 2 E D 的形式在空间连续分布 的,即:场强大的地方能量也大; 对于导体系统,采用上述公式计算静电场的总能量 最为方便(静电条件下的导体为等势体) 。
C1 C2
即: E dl E dl

1静电场标势及微分方程

1静电场标势及微分方程

第二章 静电场带电体系:电荷静止,所激发的电场不随时间变化;给定自由电荷的分布以及周围空间介质或者导体的分布,运用电磁场理论求解这样的带电体系的电场。

§1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1、 静电场的标势——静电势 麦克斯韦方程0 , ,=⋅∇∂∂+=⨯∇∂∂-=⨯∇=⋅∇B tD J H tB E Dρ静电条件:()00==∂∂J t 物理量 将静电条件代入麦克斯韦方程得到00=⋅∇=⨯∇=⋅∇=⨯∇B H D Eρ✧ 在静电条件下,电场和磁场相互独立,可以分开求解;✧ 静电场是无旋场;自由电荷分布是D的源。

解决静电问题的基本方程: 微分方程0 =⨯∇=⋅∇E D ρ +边界条件f D D n σ=-⋅1221+介质的电磁性质方程静电势的定义:静电场的无旋性是静电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其积分形式为0d =⋅⎰l E L——(1.3)“电场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零。

”将单位电荷从1P 点移至2P 点时电场对它所做的功⎰⋅21d P P l E将单位电荷从1P 点移至2P 点时电场对它所做的功与具体的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有关。

0d =⋅⎰l E L0d d 21=⋅+⋅⎰⎰-C C l E l E0d d 21=⋅-⋅⎰⎰C C l E l E⎰⎰⋅=⋅21d d C C l E l E利用这一特点,引入电势的概念,是空间位置的标量函数(标势); 定义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1d )()(12P P l E P Pϕϕ ——(1.4)推论:如果电场对(单位)正电荷做正功,则电势降低;只有两点的电势差才具有物理意义; 如果知道空间的电场的分布,则可以计算空间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实际的计算中为了方便,常选取某个参考点,规定该点的电势为零,这样整个空间里的电势就有一个确定的值。

如果电荷分布在有限的空间里,则可以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即()0=∞ϕ这样空间P 点的电势为()⎰∞⋅=Pl E P d ϕ相距为ld 的两点的电势的增量为l E dd ⋅-=ϕ式中()lz y x z y x zzy y x x z y x y y xd de d e d e e e e d d d d ⋅∇=++⋅⎪⎪⎭⎫ ⎝⎛∂∂+∂∂+∂∂=∂∂+∂∂+∂∂=ϕϕϕϕϕϕϕϕ从而得到,ϕ-∇=E——(1.5)如果知道了空间电势的分布情况,则可采用上式计算电场强度的分布。

电动力学09

电动力学09

1 1 We = − ∫ ∇(ϕ • D)dV + ∫ ϕ∇ • DdV 2 V∞ 2 V∞ 1 1 = − ∫S '+ S ϕD • dS + ∫ ϕρ f dV ∞ 2 2V 1 右第一项 = − ∫ [ϕ1D1 • (ndS ) + ϕ 2 D 2 • (−ndS )] 2S
1 1 = ∫ ϕ [n • (D 2 − D1 )dS ] = ∫ ϕσ f dS 2S 2S 1 1 所以 We = ∫ ϕρ f dV + ∫ ϕσ f dS 2V 2S
∂A ∂t
⇒ E = −∇ϕ
(2.1.1) (2.1.8)
ρ ⇒∇ ϕ =− ε0
2
的物理意义: 两点间的电势差, 静电标势ϕ 的物理意义 : r ,r0 两点间的电势差 , 等于把单位正电 点反抗电场力所做的功。 荷从 r0 点沿任意路径移到 r 点反抗电场力所做的功。 注意: 注意:a. 由(2.1.1)定义的 ϕ 不唯一,b. 电势差才有物理意义 定义的 不唯一,
∂ϕ1 ∂ϕ 2 ∂ϕ1 ∂ϕ 2 结论: −ε2 = σ f ,ε 0 ( − ) =σ。 结论:ϕ1 = ϕ 2 ,ε 1 ∂n ∂n ∂n ∂n
∂ϕ ∂ϕ *导体表面的边值关系 ϕ 1 = ϕ 2 ,ε 1 1 − ε 2 2 = σ f ∂n ∂n ϕ 导面 = 常, ∂ϕ ∂ϕ − ε =σ f , −ε ∫ dS = Q f . ∂n 导面 ∂n 的方向!! n 的方向!! S∞ 二、 静电场的能量 S’ *静电能 2 1 已知 We = ∫ E • DdV n 2∞ 1 ϕ1 = ϕ 2 = ϕ , σf S n • (D 2 − D1 ) = σ f , ∇ • D = ρ f E • D = −∇ϕ • D = −∇(ϕ • D) + ϕ∇ • D 1 1 We = − ∫ ∇(ϕ • D)dV + ∫ ϕ∇ • DdV 2 V∞ 2 V∞ 1 1 = − ∫S '+ S ϕD • dS + ∫ ϕρ f dV ∞ 2 2V

静电势计算

静电势计算

静电势计算静电势计算是电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静电学中,静电势是衡量电荷之间势能关系的重要指标。

在计算静电势时,需要考虑诸如电荷量、电场强度、电位、工作电压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介绍静电势计算的相关知识和参考内容。

首先,计算静电势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 电荷量:电荷量是衡量电荷的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库仑(C)作为单位。

2. 电势差:电势差是在电场中的两点之间的电势能差别,通常用伏特(V)作为单位。

3.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在空间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通常用牛顿/库仑(N/C)作为单位。

4. 电位:电位是指在某一点处的电势能,通常用伏特(V)作为单位。

5. 工作电压:指电路中的电源的电压或电势差,通常用伏特(V)作为单位。

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接下来介绍一些计算静电势时常用的公式和参考内容。

1. 计算点电荷的静电势对于一个点电荷q,与其距离为r的位置处的静电势计算公式为:V=kq/r,其中k为库仑常数,其值为9×109N·m2/C2。

2. 计算电偶极子的静电势电偶极子是两个反向等大异号的电荷之间的物理系统,其静电势计算公式为:V=(kp/r^2)cosθ,其中kp为电偶极距,r为距离,θ为两个电荷之间的夹角。

3. 计算分布式电荷的静电势对于一个均匀带电平板,距离其表面为z的位置处的静电势计算公式为:V=σz/ε0,其中σ为平板表面的电荷密度,ε0为真空介电常数,其值为8.85×10^-12F/m。

4. 静电势的计算工具在进行静电势计算时,可以使用一些电学计算工具。

例如,在常见的电子工具箱(Electronics Toolbox)中,可以使用静电势计算器(Electrostatic Potential Calculator)进行电荷和电荷组合的静电势计算。

总之,学习静电势计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学理论,并在电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介绍的静电势计算公式和工具,是掌握静电学知识和进行电学计算的重要参考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动力学 第2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动力学 第2章
一、静电场的标势 v 对静电场 ∇ × E = 0 v 由 ∇ × ∇φ ≡ 0 令 E = −∇ϕ v v v Q dϕ = ∇ ϕ ⋅ dl = − E ⋅ d l
v P2 P2 v ∴ ∫ dϕ = − ∫ E ⋅ dl
P 1 P 1
§2-1 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 v
∇⋅ D = ρ v v ∂B ∇× E = − v ∂t ∇⋅ B = 0 v v v ∂D ∇×H = J + ∂t
2 Vi Vi
= ∫ ε i (∇ϕ ) 2 dV
Vi
0
ε1
ε j εi
ε2 对所有分区求和 v ∑ ∫ ε iϕ∇ϕ ⋅ dS = ∑ ∫ ε i (∇ϕ )2 dV
i Si i Vi
设介质分界面面积之和为S ’ v ∴ ∑ ∫ ε iϕ∇ϕ ⋅ dS Si i v v = ∑ ∫ ε iϕ∇ϕ ⋅ dS + ∑ ∫ ε iϕ∇ϕ ⋅ dS S S' v i i en ∂ϕ ε j εi 在边界S上 ϕ S = 0 ∂n = 0
v v v 1 p⋅r ∴ E = −∇ϕ = − ∇( 3 ) 4πε 0 r
v r+ v +q v v θ r r − l
−q
z
P
1
∇(ϕψ ) = ϕ∇ψ + ψ∇ϕ
Q ∇(
v v p⋅r 1 v v v v 1 ) = 3 ∇( p ⋅ r ) + ( p ⋅ r )∇ 3 3 r r r
ρ ε
∇ 2ϕ " = −
ρ ε
设V 可以分为若干个均匀区域Vi 在i,j界面上有 ϕi ' = ϕ j ' ϕi " = ϕ j " ∴ϕ i = ϕ j ⎛ ∂ϕ ' ⎞ ⎛ ∂ϕ ' ⎞ ε j⎜ ⎟ = −σ ⎟ − εi ⎜

静电势计算

静电势计算

静电势是描述电场中电势能的物理量,用于表示在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计算静电势的方法基于库仑定律,它描述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关系。

对于离散的点电荷系统,静电势的计算公式如下:
V = k * Σ(q_i / r_i)
其中,V表示静电势,k表示库仑常数,q_i表示第i个电荷的电荷量,r_i表示第i个电荷到要计算静电势的点的距离。

对于连续分布的电荷系统,可以使用积分的方式来计算静电势。

例如,对于具有电荷密度ρ的三维空间区域Ω,静电势的计算公式如下:
V = k * ∫(Ω) (ρ/ r) dV
其中,V表示静电势,k表示库仑常数,ρ表示电荷密度,r表示从电荷所在点到要计算静电势的点的距离,dV表示体积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静电势时要考虑电荷的正负性和位置,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此外,电荷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周围的电介质等因素也会影响静电势的计算。

静电势的计算在电场分析、电势分布的研究以及电势能的计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Qf
二、静电势的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 静电势的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 1.电势满足的方程 电势满足的方程 电势 泊松方程 导出过程
ρ ∇ ϕ =− ε
2
适用于均 匀介质
r 2 ⇒ε∇⋅ E = −ε∇⋅ ∇ϕ = −ε∇ ϕ = ρ
拉普拉斯方程
2-10
r r D = εE,
r E = −∇ϕ
r ∇⋅ D = ρ
Q
P
a
A 2 ϕ = + B (r > 0) 满足 ∇ ϕ = 0 r
2-20
(r > a)
r r ∇⋅ ∇ϕ ∝ −∇⋅ 3 = 0 r
(r ≠ 0)
r → ∞,ϕ → 0
B≡0
A ϕ= r
∂ϕ Q = − ε0 dS = ε 0 dS = ∂r r=a a2


∂ϕ ∂ϕ A = =− 2 ∂n ∂r r ε 0 A4π a2 A
σf =0
σ p = ε0 (E2n − E1n )
电磁性质方程: 电磁性质方程: 静电平衡时的导体: 均匀各向同性线性介质: ② 静电平衡时的导体: ① 均匀各向同性线性介质 r r r r r 导体内 J = σE = 0 σ ≠ 0 ( ) P = χeε0 E = (ε − ε0 )E r r r r r r r r E, D, P, ρ,L= 0 (D = ε0 E + P) D = εE σ 外表面 E = En = , Et = 0 r ε0 ε ρP = −∇⋅ P = ( −1)ρ ε 电荷分布在表面上, 电荷分布在表面上,电 r r r σ P = −n ⋅ (P − P ) 场处处垂直于导体表面 2 1
注意:考虑了束缚电荷, 注意:考虑了束缚电荷,就不能再考虑介质
2-19
r ρp + ρ 决定。 决定。 用真空中的 ε 0 。这由 ∇⋅ E = ε
0
ε ,而
4.带电Q的导体球(半径为a)产生的电势。 带电Q的导体球(半径为a 产生的电势。 电荷分布在有限区, 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参 考点选在无穷远。 考点选在无穷远。根据 对称性, 对称性,导体产生的场 具有球对称性, 具有球对称性,电势也 应具有球对称性。 应具有球对称性。当考 虑较远处场时, 虑较远处场时,导体球 可视为点电荷。 可视为点电荷。
空间某点电势无物 理意义,两点间电 理意义,两点间电 势差才有意义 电势差为电场力将 单位正电荷从P移 单位正电荷从 移 到Q点所作功负值 点所作功负值
r r ϕQ −ϕP = −∫ E ⋅ dl
Q P
① 电场力作正功,电势下降 (ϕQ < ϕP ) 电场力作正功, 电场力作负功,电势上升 (ϕQ > ϕP ) 电场力作负功,
2-3
本节主要内容
一、静电场的标势 二、静电势的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 三.静电场的能量
2-4
一、静电场的标势
1.静电势的引入
静电场标势 [简称电势]
的选择不唯一,相差一个常数, ① ϕ 的选择不唯一,相差一个常数,只要 r 知道 ϕ 即可确定 E ② 取负号是为了与电磁学讨论一致 ③
r ∇× E = 0
∇ ϕ =0
2
适用于无自 由电荷分布 的均匀介质 的均匀介质
2.静电势的边值关系
Q
(1) 两介质分界面
P Q
r r ϕQ −ϕP = −∫ E ⋅ dl
P
0
ϕP = ϕQ
ϕ2
S
Q
r n
ε2
ϕ1 S = ϕ2 S
2-11
ϕ1
P
ε1
∂ϕ2 ∂ϕ1 ε2 −ε1 = −σ ∂n S ∂n S
r r r n ⋅ (D2 − D1 ) = σ
2.1 静电势及其微分方程
2-1
静电场的基本特点: 静电场的基本特点 r r r r ① J ≡ 0 ② E, B, ρ, P 等均与时间无关
r r r 不考虑永久磁体( ③不考虑永久磁体( M ≡ 0 ) ④ B= H =0 r r r r 为唯一解) (∇× H = 0, ∇⋅ B = 0 ,H = B = 0 为唯一解)
ϕ |s = 常 数
σ ∂ϕ ε =− σ En = ε ∂n s
∂ϕ Q = σdS = ε dS S S ∂n


2-13
三.静电场的能量 1. 一般方程: 能量密度 一般方程:
仅讨论均匀介质
1r r w= E⋅ D 2
1 r r 总能量 W = ∫ E ⋅ DdV 2 ∞ 2. 若已知 ρ,ϕ总能量为 1 W= ρϕdV 2 V

r r Q ② 两点电势差与作功的路径无关 ( ∫ E ⋅ dl ≡ 0) L
2-6
●等势面:电势处处相等的曲面 等势面: 等势面
r r r 与等势面垂直, E 与等势面垂直,即 E ⊥ n
均匀场电场线与等势面
+
电偶极子的电场线与等势面
2-7
点电荷电场 线与等势面
参考点 (1)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 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 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 通常选无穷远为电势 参考点 ϕ∞ = 0 (Q →∞)
a2
A=
Q 4πε0
ϕ=
Q 4πε0r
(r > a)
Q 4πε0a r (r ≤ a)
(r > a)
ϕ内 = ϕ表面 =
Q
r E = −∇ϕ =
2-21
Qr ∇r = 2 4πε0r 4πε0 r 3
此题也可用高斯定理(积分形式)求解。 此题也可用高斯定理(积分形式)求解。
⇒ D2n − D1n = σ
ε2 E2n − ε1E1n = σ
∂ϕ En = − ∂n
r r D=ε E
2-12
(2)导体表面上的边值关系 由于导体表面为等势面, 由于导体表面为等势面 , 因此在导体表 面上电势为一常数。 面上电势为一常数 。 将介质情况下的边 值关系用到介质与导体的分界面上, 值关系用到介质与导体的分界面上 , 并 考虑导体内部电场为零, 考虑导体内部电场为零 , 则可以得到第 二个边值关系。 二个边值关系。
0
θR
r E0
y
r r 0 r r P r r r ϕ0 −ϕ(P) = −∫ E ⋅ dl = −E0 ⋅ ∫ dl = E0 ⋅ ∫ dl = E0 ⋅ R
r r ϕ(P) = ϕ0 − E0 ⋅ R(= ϕ0 − E0Z = ϕ0 − E0 Rcosθ )
2-16
P
P
0
2. 电偶极子产生的电势 z


γ
S
1 W = ∫ ρϕdV 2 ∞
2-15
该公式只适合于静电场情况。 该公式只适合于静电场情况。 能量不仅分布在电荷区, 能量不仅分布在电荷区,而 且存在于整个场中。 且存在于整个场中。
r 1.求均匀电场 1.求均匀电场 E0 的电势
四、例题
z P
解:均匀电场可看作由两无限 大平行板组成的电容器产生的 电场。 电场。因为电荷分布在无穷区 可选空间任一点为参考点, 域,可选空间任一点为参考点, x ϕ = ϕ0 为方便取坐标原点电势

1 ρϕ 不是能量密度 2
2-14
导出过程: 导出过程: r r r r r r E ⋅ D = −∇ϕ ⋅ D = −∇⋅ (ϕD) + ϕ∇⋅ D = ρϕ − ∇⋅ (ϕD) r 1 1 W = ∫ ρϕdV − ∫ ∇ ⋅ (ϕD)dV 2 ∞ 2 ∞ r r r 1 1 2 ϕ∝ D∝ 2 dS ∝ r ∇⋅ (ϕD)dV = ϕD⋅ dS S r r r r 1 r r ϕD⋅ dS ∝ γ → ∞ ∫ ϕD⋅ dS → 0
ϕ
r E = −∇ϕ
ϕ 满足迭加原理
2-5
r r r E = E1 + E2 = −∇ϕ Q r r E2 = −∇ϕ2 E1 = −∇ϕ1 ∇ϕ = ∇ϕ + ∇ϕ = ∇(ϕ + ϕ ) ∴ 1 2 1 2
2、电势差
r r r dϕ = ∇ϕ ⋅ dl = −E ⋅ dl
2-8
(2)电荷组
ϕ(P) = ∑
i= 1
n
4 0r πε i
Q i
(3)无限大均匀线性介质中点电荷 )
Q ϕ= 4 r πε
Q 产生的电势
ϕf =
点电荷在均匀介质中 的空间电势分布( 的空间电势分布(Q 为自由电荷) 为自由电荷)
ε0 4πε0r (QP = ( −1)Qf ) QP ε ϕP = QP产生的电势 4 0r πε Qf + QP Qf ϕ = ϕ f + ϕP = = 4 0r πε 4 r πε r ρ(x′)dV ′ (4)连续分布电荷 ϕ(P) = ∫ 4πε r V 0
x − y 平面为等势面(Z = 0的平面)。 平面为等势面( 的平面)。 的平面
2-18
若电偶极子放在均匀介质 无限大介质): 中(无限大介质):
ϕ=
r r P⋅ R 4π R3 ε
(l << R)
均匀介质中点电荷产生的束缚电荷分布在自由点电 荷附近, 荷附近,介质中电偶极子产生的势为自由偶极子与 束缚偶极子产生的势的迭加, 束缚电荷, 束缚偶极子产生的势的迭加,设 Qp 为束缚电荷,
r r ε0 r r ε0 Qp = −(1− )Q Pp = 2QPl ez = 2Ql ez ( −1)P ε ε r r r r r r r r Pp ⋅ R ε0 P⋅ R P⋅ R P⋅ R ϕ= [1+ ( −1)] = + = 3 3 3 4πε0R 4πε0R 4πε0R ε 4πε R3
求近似值: 近似值:
r = R + l − 2Rl cos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