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2024年高考政治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收入与分配含解析
专题03 收入与安排第一部分 2024年高考真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图是我国2016~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收入与支出改变走势。
附: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3.6%,2024年拟按3.2%左右支配(赤字率的国际警戒线为3%)。
针对上图反映的问题,主动的应对方法是()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税收来源②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弥补收入不足③压缩社会保障类开支,削减财政支出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图示信息表示全国一般公共收入小于支出,说明我国出现财政赤字现象,且结合注释,我国的赤字率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对此的应对策略:经济发展是税收的基础,因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税收来源,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削减财政赤字,故①正确。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有助于适当降低财政支出,缩小收支差距。
④正确。
增发国债是弥补收入不足的措施,但会增加财政赤字率,故不是主动应对的方法,②解除。
社保支出关系民生福祉,不应压缩;“压缩社保开支”也不是主动的应对方法。
③错误。
故本题选B。
其次部分全国各地模拟题1.(2024·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二模)“十三五”我国对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自主创业的搬迁贫困劳动力,赐予税收减免、贷款支持和资金补贴,面对搬迁群众分类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定向定岗培训、需缺职业专项培训、以工代训,实施异地搬迁就业专项行动,完成358万搬迁劳动力就业,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国家政策实现搬迁群众收入水平提升的传导路径是()①国家财政补贴——搬迁群众消费水平提高——企业生产和就业增加——搬迁群众增收②税收减免政策——企业发展活力增加——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搬迁群众收入增加③就业专项行动——搬迁劳动力分类培训——群众异地生活实力提高——收入稳定增长④贷款政策支持——舒解搬迁贫困劳动力创业资金——创业带动就业——扩大收入来源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就业专项行动中的搬迁劳动力分类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技能,增加生存本事,群众异地生活实力提高,收入稳定增长。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PPT课件
示范引领 反思矫正
总值
亿元
财政收入 3.16万亿元 8.31万 21.3% 亿元
6
表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年份
2005年 2010年 年均实 际增长
城镇居 民
农村居 民
10493 19109 9.7%
元
元
3255元 5919元 8.9%
(1)描述两个表格所示经济信息。(6分)
√化税收调节,实现公平分配。
⑤国家财政要加大对××扶持,落实减免税收的政策。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
11
◆热点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彰显财政力量。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但是,当 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 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 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国继续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要 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
1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明确考点 把握考情】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构成、税收与 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3)征税与纳税:税收的基本特征、种类、作用、依法 纳税
3
【重点梳理 体系构建】
个人收入 生产 的分配源自分配分配制度 分配原则效率 公平 :含义、意义、措施
交换 消费
国家收入 的分配
财政
收入:影响因素 支出:构成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点梳理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经济生活》易错点梳理专题三收入与分配《经济生活》易错点梳理专题三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在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 ×)【点拨】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有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等。
2.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 ×)【点拨】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收入,但不是劳动收入,而是非劳动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劳动报酬,包括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劳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点拨】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但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 ×)【点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需要合理的分配政策、宏观调控。
5.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 ×)【点拨】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6.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 ×)【点拨】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没有差距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7.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
( ×)【点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的内容,不属于再分配。
徐海霞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编号:011命题人:徐海霞审核:崔宗花时间:3.18班级姓名学号面批:【考点导航】1.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为什么: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注意范围及分配对象)及其原因(尤其注意三个经济条件的区分)、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区分按劳分配、生产要素分配(2)分配原则效率原则(了解含义,识记为什么)公平原则、(注意含义中的相对、基本,★理解并识记为什么,怎样,并会区分哪些举措是初次分配中哪些是再分配的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处理?2 .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人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是重点,理解透会区分)另: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区分?3 .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课前复习案】【重难点突破】1、为什么确定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公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实现?)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处理?4、财政作用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分【体系构建】【课内探究案】【易错分析】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2.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4.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有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不利于公平。
5.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
6.共同富裕就是同时同步富裕7.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8.现实生活中的财政收入包括税、费、利、债四大来源。
9.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0.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11.税收的固定性就是指税收一经确定便一成不变1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3.掌握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4.理解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与消费观念。
二、教学内容1.收入的概念和意义。
2.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3.国民收入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4.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收入与消费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
2.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2.收入与消费观念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以及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收入与消费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收入和分配的概念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10分钟)详细讲解收入与分配的关系,向学生介绍不同收入来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步:讲授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20分钟)以PPT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分配方式,包括工资收入、利润收入、资本收入等。
并通过实例解释国民收入如何被分配。
第四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并就其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收入与消费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然后对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确的收入与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
2.教材《经济学》。
八、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下图是我国2016~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收入与支出变化走势。
附:据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3.6%,2021年拟按3.2%左右安排(赤字率的国际警戒线为3%)。
针对上图反映的问题,积极的应对办法是( )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税收来源②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弥补收入不足③压缩社会保障类开支,减少财政支出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详解】图示信息表示全国一般公共收入小于支出,说明我国出现财政赤字现象,且结合注释,我国的赤字率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对此的应对策略:①:经济发展是税收的基础,因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税收来源,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故①正确。
②:增发国债是弥补收入不足的措施,但会增加财政赤字率,故不是积极应对的办法,②排除。
③:社保支出关系民生福祉,不应压缩;“压缩社保开支”也不是积极的应对办法。
③错误。
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助于适当降低财政支出,缩小收支差距。
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2021·湖南高考真题)假设存在封闭经济,其金融体系只有一个可贷资金市场。
所有储蓄者都到这个市场存款,所有借款者都到这个市场贷款。
在这个市场上存在一种利率,这个利率既是存款的利率,又是贷款的利率。
下图中,S、D分别代表可贷资金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其他条件不变时,关于政府预算赤字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推断正确的是( )A.政府预算赤字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1,导致市场利率上升B.政府预算赤字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2,导致市场利率上升C.政府预算赤字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1,导致市场利率下降D.政府预算赤字使可贷资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2,导致市场利率下降【答案】A【详解】A:由于是在封闭的金融体系中,资金的总供给是一定的,政府预算赤字意味着政府优先借贷走一部分资金,使可贷资金减少,从而使资金供给曲线左移,由S移动到S1,在市场资金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A符合题意。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①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
②个体工商户的收入
③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收入
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021/2/4
D
10
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有严格区别的。表现在 (1)取得收入的途径不同: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是通过合法 诚实的劳动而取得的收入,除此之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 的收入都属于非劳动收入。(2)具体形式不同:合法的劳动 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 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 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等。
期权等分配办法。
下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①岗位工资②效益工资 ③净利提成 ④股份奖励
C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要具体分析:
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凭借技术向企业
投资入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一般的工资,奖金收入是按劳
5
按劳分配必须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国企职工的工资(基本工资和 岗位工资)收入、农村集体经济的联产计酬都是按劳分配,国 企职工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的补充形式。
但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 经济中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比如医保、 失业救济金,都属于非按劳分配。
2021/2/4
4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 者的劳动成
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适用 公有制范围 个体经济 除个体经济外都可以
分配主 公有制范围内 体及其 的劳动者,劳 地位、 动者之间是平
等互助的合作 关系 关系
专题3 收入与分配(新人教必修1)
• A.29760元;17000元
B.49760元;20000元
• C.48800元;20000元
D.44260元;3000元
• (北京卷)38.(32分)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 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 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
•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 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 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 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 (1)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 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 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11分)
• 【答案】(1)①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 ;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②发展教育可 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就业服务能够 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 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 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 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 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
的 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胀率,给经济“降温”。
联系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热点链接: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仍有些现实 问题亟待解决。如贫富悬殊的距离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 年的2.52∶1扩大到2009年的3.33∶1,绝对差距超过1万多元;中西 部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高达10倍。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2.(2013·高考广东卷)在开放型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①对原材料的进口增加②进口成本上升,生产成本增加③经济建设支出增加④生产扩张,总需求增加―→物价上涨―→通货膨胀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4.(2013·高考重庆卷)国家在餐饮行业推行刮奖发票,消费者就餐后索要发票就有中奖可能,若餐馆拒绝开具发票,可向税务机关举报。
关于刮奖发票,正确判断是() A.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B.对无需报账的就餐者可以不开具发票C.提供刮奖发票可显著增强餐馆竞争力D.索要和提供餐饮发票利于减少税收流失5.(2013·高考四川卷)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
截止2012年底,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有九成企业税负减轻。
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
“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3·高考重庆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与分配
者不缴;偷税和骗税也不同,骗税是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
优惠的行为。它不是向国家缴不缴税的问题,而是从国家骗来 税款或者税收优惠的问题。
4.怎样更好地依法征税和纳税 (1)从国家方面看: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税收征管,
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2)从公民方面看:一方面,公民要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另一方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 费国家财资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个作用”。“一个核心”是指维护社会公平;“两对关系” 是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财政、 税收的关系;“三个作 用”是指财政的作用、增值税的作用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2.在题型上,要关注近年来本专题高考试题类型由单一化向多 样化的转变,由措施类、体现类试题向探究类、分析类试题的 发展。已连续两年考查“拉弗曲线”“税率曲线”。命题背景 以当年时事热点为素材,考点主要涉及公平维护、财政政策、 个税调整等
(1)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 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2)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3)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4)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5)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 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流动人口多为进城打工的农民,使他们与市民享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收益。③投 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④投资 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
• (4)纳税人 • 提示:依法纳税+意识 • ①权利与义务,依法纳税;②公民应该有纳
税人意识。
2. 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意义
谢谢!
财政及其作用
作用
表现
促进社会公平、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改善人民生活的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邮
促进资源合理配 置的作用
电电信、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 ②加大对“三农”的支出。③对行 政管理与国防的支出。④对社会公
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
促进国民经济平 稳运行的作用
纳税人与负税人
纳税人
负税人
指税法规定的 是实际或最
区 直接负有纳 终承担税
别 税义务的单 款的单位
位和个人
和个人
1.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 联系2.由 负当自 税纳己人税负是人担一通时致过, 的一纳定税的人途与
核 心考 点
种类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征税 对 象
增值额
个人所得
税率
比例税率(基 本税率为17%)
再分配
具体措施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把蛋糕做大)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 进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①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打破单一的按劳分配,促进居民收入的多 样化 ③发挥财政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 制,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B、分配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
专题三 切片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本单元在历年高考题考查题量变化2005-2021年难易度考查题量变化2005-2021年考察主客不雅题考查频率102010271523171133考题数量收入与分配1020103750517017考题数量收入与分配近六年本专题中各常识点考查比重阐发分配制度 考查常识点1) 出产决定分配出产决定分配,出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底子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底子原那么。
它的底子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物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罗 劳动数量和质量〕为标准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罗 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出产要素分配。
2021年高考题〔2021年高考·安徽卷3〕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出产要素分配收入别离是 A. 44000元 26000元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元 11000元【解析】D 此题考查考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
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01234567892010年考查频率2009年考查频率05—08年考查频率328739考题数量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出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出租属于按出产要素中的地盘要素分配,共11000元;妻子作为个体老板,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故D项正确。
政治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高效整合课件(26张)
[探究演练]
专题综合探究
命题热点解读
单元综合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
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一规定引起了某校同学们的关注,他们对此展开热
烈讨论。
讨论一:何谓同工同酬
同学甲:同工同酬即劳动报酬完全一样。
同学乙:同工同酬重在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相同,不等于员工间的薪酬待遇完
政治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专题综合探究
命题热点解读
单元综合评估
(2)支持同工同酬。理由:其一,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临时工”享 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是坚持公平原则的体现;有利于维护 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其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同工同酬就是要在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使初次分配的结果 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其三,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同工同酬就是要保障劳动者享有付出同等劳动获得同样 报酬的基本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全相同。
(1)你赞同甲乙哪位同学的观点?
政治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专题综合探究
命题热点解读
单元综合评估
讨论二:是支持还是反对 支持方认为:“同工同酬有利于实现公平,调动人们积极性。” “同工同酬,有利于挖掘经济增长的新‘红利’。” 反对方认为:“用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企业可能会大幅裁员,大量临时工会下岗失业。”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同工同酬?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政治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2020新课标高考政治二轮讲义: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Word版含解析
[全国卷近三年考情一览表]考点考向全国卷三年考情备考指津2017 2018 2019 分配制度1.结合国家在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新举措,考查收入分配的形式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2.以宏观经济形势和积极财政政策为切入点,考查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和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3.以我国税制改革和减税降费新举措为背景,考查税收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效率与公平国家收入的分配 卷ⅠT16 卷ⅡT14 征税与纳税 卷ⅡT38 卷ⅡT13核心考点一 分配方式与社会公平分配方式 ①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②按要素分配:存在于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 ①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所得、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②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按要素分配所得(排除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实行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注意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但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按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分配同样属于按要素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均属于非按劳分配。
[时政术语必背]实行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利于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2.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前挂后联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1)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
(2)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
(3)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
个 人 收 入 的 分 配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 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方式并存
含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客观必然性 意义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 社会保障性收入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初 次 分 配
一致性 矛盾性
如何处理
(四点) 四点)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调控。 调控。 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 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⑤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 等)、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 2.分配原则 2.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一致性 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者又存在矛盾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都要处理好效率和 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 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 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 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 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财政
国家财政
财 政 的 重 要 来 源
财政的作用(三个) 财政的作用 三个) 三个
财政
收 支 的 三 中 情 况
财政收入 与支出
财政
税收的含义、本质 税收的含义、
三个) 税收的基本特征(三个)
税收的种类
五点) 税收的作用(五点)
国家
税收的种类 依法纳税是公民 2011 政 的基本义务
国家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①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3)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原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 原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 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 。 ②措施:第一、坚持和完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措施:第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二、 第二、保证 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 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重,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 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 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
2011届经济生活二轮复习 2011届经济生活二轮复习
专题三 收入和分配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经济生活框架设计思路 经济生活框架设计思路
消费――生产 生产――分配 分配――市场 教材按 “ 消费――生产――分配――市场 ” 来设计
全书逻辑体系: 为何生产(生活与消费)——是谁生产 是谁生产( 全书逻辑体系: 为何生产(生活与消费)——是谁生产(经营 者与劳动者)——为谁生产 个人收入的分配)——在哪里怎 为谁生产( 者与劳动者)——为谁生产(个人收入的分配)——在哪里怎 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 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 课程整 合 生活主 题 生活内 容 主体对 象 生活与消 费 生活的体 验 如何花钱 消费者 生产、劳 动与经营 生活的创 造 如何挣钱 劳动者 收入与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生活的“舞台” 生活的保证 生活的“舞台” 如何分配 管理者 如何发展 建设者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消费: 消费: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经 济 生 活
分配: 分配: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市场: 市场: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产: 生产:第二单元 生产、 生产、劳动与经营
货币 价格 消费
全册
生产与经济制度 企业与劳动者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个人收入的分配 财政与税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 ( ( ( 分配原则
(兼顾效率与 兼顾效率与 公平) 公平 如何实现社 会公平? 会公平?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根本途径 制度保障 保证和提高两个合理比重 两个提低 建立两个机制 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国 家 收 入 的 分 配
( 财 政 与 税 收)
财政及 其作用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工资标准, 保障机制。 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 保障机制。 第三、 第三、 再分配 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 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 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合法收入: 合法收入:国家保护 非法收入: 非法收入:国家取缔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 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 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 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 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 风险收入, 风险收入,如红利 剥削收入: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 的剩余价值
❤深化整合:收入差距问题 深化整合:
(1)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状况及表现: 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状况及表现: 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 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 极差距扩大。 极差距扩大。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原则
分 配
分配
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家收 入分配
征税 税收 纳税
2011
含义●特征●种类 含义●特征●
必要性●纳税意识●违反表现 必要性●纳税意识●
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生产力水平(根本原因)、生 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生产力水平(根本原因)、生 )、 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2011博林高考政治二轮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 ③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保证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 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 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更加注重公平, 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 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④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宏观调控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 入者的收入水平。 入者的收入水平。 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就业。 扩大就业。
主干串讲 1.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 生产决定分配, 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 为主体、 地必然实行 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 配制度。 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