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石缝间的生命1 精品

合集下载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示例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示例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示例第一章:石缝间的奇迹1.1 教学目标了解石缝生态系统的概念。

认识石缝间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石缝生态系统的概念,展示石缝间生物的图片。

探讨石缝间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如耐旱、攀爬等。

分享有关石缝间生物的有趣事实和案例。

1.3 教学活动观察石缝间的生物,记录其特征和生存策略。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石缝间生物的观察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缝间生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石缝间的生物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认识石缝间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了解不同石缝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石缝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多样性。

探讨石缝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共生等。

分享石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案例。

2.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不同石缝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记录其多样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石缝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石缝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三章:石缝间的生态平衡3.1 教学目标了解石缝间生态平衡的概念。

认识石缝生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引入石缝间生态平衡的概念,展示相关案例。

探讨石缝生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如食物链、物质循环等。

分享保护石缝间生态平衡的措施和方法。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石缝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关系,绘制食物网。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石缝生物在生态平衡中作用的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石缝间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四章:石缝间的生态适应4.1 教学目标了解石缝生物的生态适应能力。

认识石缝生物的适应特征和机制。

培养学生对生态适应的认知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引入石缝生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展示相关案例。

探讨石缝生物的适应特征和机制,如耐旱、快速生长等。

分享石缝生物适应的生态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石缝生物的适应特征,记录其适应机制。

石缝间的生命优秀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优秀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石缝间的生命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石缝中微小生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石缝中生长的植物和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石缝生态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石缝中有生物存在?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如何在石缝中生存的吗?二、探究活动(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观察附近的石缝,并记录下其中存在的生物。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这些生物在石缝中的生存方式和适应能力,并整理出观察报告。

3. 小组展示观察报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知识拓展(15分钟)1. 教师介绍石缝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如苔藓、蚂蚁、昆虫等。

2. 教师讲解这些生物是如何利用石缝中的水分、阳光和空气等资源生存的。

四、创作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设计一个小型石缝生态箱,模拟石缝中的生态环境。

2. 学生选择一种石缝生物,通过收集相关材料和制作,将其放置在生态箱中。

3. 学生对生态箱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的石缝生态箱,并分享观察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缝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并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

教案评价:1. 通过观察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石缝中微小生物的生存方式和适应能力,培养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创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教案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2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新版语文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2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新版语文版1

2.石缝间的生命【学习目标】1.明白得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歌颂的人。

2.体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重点)3.结合生活实际,培育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当生命绽放异彩时,咱们不能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咱们更要关注其背后艰辛的生存与付出。

请大伙儿欣赏三幅石缝间生命(野草、蒲公英、松柏)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今天,让咱们走进这篇让作者心灵震撼的《石缝间的生命》。

二、预习展现1.走近作者。

林希,1935年生于天津。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在《河北文学》首发小说,曾任《新港》杂志编辑,后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其诗集《无名河》获全国新诗奖。

2.读准字音。

倔强(jiàng) 采撷(xié) 吮吸(shǔn) 扼制(è)茁壮(zhuó) 狭隘(ài) 贫瘠(jí) 犀利(xī)佐餐(zuǒ) 逊色(xùn) 潸然泪下(shān)期期艾艾(ài)3.明白得词语。

潸然泪下:形容因有所触动而流泪。

困厄:艰巨窘迫。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4.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事物来代表石缝间的生命,找出它们的特点?明确:野草:生机不可扼制;蒲公英:生命确实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眼前显得惨白逊色。

三、合作探讨(一)把握内容,领会精神。

1.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熟悉石缝间的小草。

(1)找出具体描述小草的句子,从中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字词。

明确:句子:①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何等艰巨。

②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觅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字词:只是、三两片、细瘦、薄。

(2)从这些描述性的句子、字词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明确:石缝中的小草生长得十分艰巨,但顽强生存。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等奖(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等奖(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针对教师自身:不 断提高自身的教学 水平和能力,更好 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
教学过程
第六章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 了解石缝间的生命现 象,激发学生对生命 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内容:介绍石缝 间的生命现象,引导 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 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 体教学,通过图片、 视频等手段展示石缝 间的生命现象,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重点词汇与句型
重点词汇:石缝、生命、顽强、 拼搏、奋斗
重点句型:描述石缝间的生命 如何顽强拼搏的句子
课文中的例句分析
学生需要掌握的句型结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 力。
作业分析:通过 批改学生的作业, 了解学生对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
测验与考试:通 过测验和考试的 方式,了解学生 对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
师生交流:通过 与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看法和建 议
改进措施建议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 术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 态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三章
课文背景介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石缝间生命的描述,表达了 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本文所描述的石缝间生命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在恶劣 的环境中生长繁衍,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石缝生活现象,认识石缝生命的韧性和适应能力;2.探索石缝生命的保护与生态恢复问题;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意识;4.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2.实物材料:石塘、石块;3.课前准备:复习自然生态保护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一些生长在石缝中的植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有没有在石缝中见过这样的植物?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学习(30分钟)2.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图片,介绍石缝生命的特点和韧性,让学生了解石缝生命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石缝中的植物生长环境是极端的?–石缝植物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长环境的?–石缝生命的适应能力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4.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拓展(30分钟)5.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图片,介绍石缝生命的保护与生态恢复问题,让学生了解石缝生命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6.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石缝生命面临哪些威胁?–对石缝生命进行保护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石缝生命?7.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保护石缝生命的方案,并进行展示。

总结(15分钟)8.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点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9.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图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对学生的思考和行动要求。

四、课后作业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观察身边的石缝生命,记录并拍摄照片,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2.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关于石缝生命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石缝生命的特点和适应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拖延,保证课堂秩序的稳定性。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 - 写作指导】【篇一】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石缝间的生命石缝间的生命林希一、思路综述:本文是一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本文文质兼美,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学生阅读,也利于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揣摩语言,要求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

三、作者简介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

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时年19岁。

1957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

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

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存活了,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奇迹般延续着物种的繁衍。

苦苦的蒲公英:改变自己的形象,发展着生命的根,长成柔韧而强固的筋条。

参天的松柏:向上扭曲、旋转、伤痕累累,盘根错节,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紧扣书本,领略三种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2本文状物描写中情不自禁地为石缝间的生命现象而感动,许多抒情文句已超越了对这三种生命的感叹,试找出来读读。

“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这一环节,归纳石缝间生命生长的共同点,探索它们身上的精神,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得到感悟。

合作探究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3齐读文章最后三段,你认为文章是否仅仅赞美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为什么?这几段是作者的集中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等奖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等奖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等奖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石缝中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石缝中的生物群落及其特征。

2. 石缝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石缝中的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相结合。

2. 实验及实践活动。

3. 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

【教学过程】一、石缝中的生物群落及其特征1. 教师向学生介绍石缝中的生物群落,让学生通过观察石缝中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其特征和生存条件。

2. 学生们分组到校园内寻找不同类型的石缝,观察石缝中的生物,记录下他们的名称、形态和特征。

3. 学生们通过比较不同石缝的生物组成和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的差异。

二、石缝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2.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将同一种植物或动物放置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观察它们的生长状况,并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竞争力。

三、石缝中的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教师让学生探究石缝中的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生物在运转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2.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石缝中生物的代谢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将一些植物放置在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石缝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它们的反应。

【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本课研究生物群落及其特征,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的差异。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了解生物的生存策略和环境的影响。

3.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石缝中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继续探究石缝中的微生物,了解它们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和功能。

2. 学生可以探究石缝中的植物和动物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学生可以将课程实践推广到社区或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中。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观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提高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观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石缝间的生命吗?它们是如何顽强地生长出来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石缝间生命的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来表现主题。

4.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石缝间的生命”为主题,进行细节描写,表现主题。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对石缝间生命的感悟。

(2)教师评价学生的写作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石缝间生命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理解程度,能否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 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的写作技巧,是否有明显的提高。

3.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程度,是否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关注石缝间的生命。

4. 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否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主要特点。

2、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通过对重点词、关键句的学习,领会文章的思想。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展现的是对生命的礼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阅读《生命生命》吗?给老师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粒掉落在墙角砖缝中的香瓜子。

它的那一股足以擎天憾地的生命力,另作者肃然起敬!我们读者也同样被那香瓜子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打动。

今天我们再学习几种生长在石缝中的植物,去感受一下它们的生命力。

(曾经在一篇现代文阅读训练做过《生命生命》,文章中就出现过一粒在砖缝中的香瓜子,经过拼搏终于发芽、生长,让学生从一种植物走进另一种植物比较容易进入状态,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这是怎样的石缝,这是又怎样的生命?明确:小草、蒲公英、松柏。

“不毛的石缝”,“倔强的生命“。

三、研读文本1 、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些生命和我们日常在公园见到的有什么不同?明确:它们都生长在石缝中,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2、讨论:石缝间的生命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异同物种无名的野草小小的山花(蒲公英)参天的松柏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环境作者的评论给你的启示重点圈划重点词语,环境和评论的划出重点的句子。

3、这篇文章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他们不畏处境的险恶,顽强拼搏,终于羸得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尊严,张扬了生命的活力。

那么作者的本意仅在于此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增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感恩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征。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石缝间的生命》。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

(3)简介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征。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石缝间生命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石缝间,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实用5篇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实用5篇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实用5篇《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体味文字内涵,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提升自己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积极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体味文字内涵,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石缝间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课文1.校本作业题目导入2.明确文中生命总特点1.聆听、回忆2.倔强引导学生重视预*。

品味揣摩,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情感。

1.要求学生读课文,圈画、品读文中词句,感受生命的“倔强”。

2. 请学生思考:既然三种生命有相同点,那么只写一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三种呢?1.(1)圈化“在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自去寻找那不易觉察的石缝”“生机不可遏制”等,读出这是生命在面对困境时选择生存的倔强。

(2)圈划“山风的凶狂”“山石的贫瘠”“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柔中有刚的藤蔓”“生命就是拼搏”等,这是生命面对困境努力拼搏的'倔强。

(3)圈划“悬崖断壁”“高山峻岭的峰巅”“扭曲,旋转,伤疤”“向上,向上,向上”“伸展开了繁茂的树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扎”“钻”“根须爬满半壁山崖”“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这是生命面对困境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的倔强。

2.同中有异,层层递进,体现出作者越来越强烈的情感。

通过品读的方式,细细揣摩词语内涵,把握文中重要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揣摩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1.石缝间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何在?2.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3.请学生谈谈此时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1.对环境、对自己。

2. 齐读最后一段3.谈谈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回顾梳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阅读这篇抒情散文的。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示例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示例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示例第一章:了解石缝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缝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生物适应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石缝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

2. 石缝中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石缝生态环境,并记录下所见生物。

教学活动:1. 引入石缝生态环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石缝环境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石缝生态环境,记录下所见生物。

3. 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石缝中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第二章:石缝中的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缝中植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石缝中植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 引导学生观察石缝中的植物,并记录下植物的生长状况。

3. 分析石缝中植物的适应策略。

教学活动:1. 引入石缝中植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石缝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观察石缝中的植物,记录下植物的生长状况。

3. 分析石缝中植物的适应策略,讨论植物如何在石缝中生长。

第三章:石缝中的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缝中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石缝中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 引导学生观察石缝中的动物,并记录下动物的行为。

3. 分析石缝中动物的适应策略。

教学活动:1. 引入石缝中动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石缝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观察石缝中的动物,记录下动物的行为。

3. 分析石缝中动物的适应策略,讨论动物如何在石缝中生存。

第四章:石缝中的微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缝中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石缝中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2. 引导学生采集石缝中的微生物样本,并观察其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入石缝中微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石缝环境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采集石缝中的微生物样本,观察其特征。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是每一个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中,教学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说《石缝间的生命》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教学目标。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掌握小说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形象,并且理解小说中的一些主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次教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增强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选择采取“导读-阅读-解析”三步走的方法。

具体来说,我会根据小说的情节和题材,设计三个环节,分别是导读环节、阅读环节和解析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步:导读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讲解小说的一些背景信息、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书名的寓意等。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书名“石缝间的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我希望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小说背后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二步:阅读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精读。

具体来说,我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注意和理解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和情节线索,并且通过阅读来了解小说中的主角——胡云龙的成长以及他和学姐的感情故事。

不仅如此,我希望学生在阅读中也能够对小说的主题有所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环节,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阅读提示,比如注意细节描写、注意情境推理等。

第三步:解析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一些关键词汇、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解析和阐述。

我会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和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和解读。

比如,在解析人物形象时,我会让学生思考一下,胡云龙这个角色经历了什么,他的成长过程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了什么。

在解析情节时,我会让学生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设置了这样的情节,它是为了表达什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石缝间的生命》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并掌握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1.通过观看《石缝间的生命》了解石缝生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策略。

2.了解纪录片的制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探索兴趣。

三、教学内容1.观看《石缝间的生命》纪录片。

2.分组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3.教师总结纪录片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石缝间的生命》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并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引导性问题:1. 你了解过石缝生物吗?2. 你认为石缝是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3. 你觉得石缝生物是如何适应这个环境的?步骤二:观看纪录片(30分钟)学生观看《石缝间的生命》纪录片,并在观看过程中做好记录和笔记。

步骤三: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纪录片中的石缝生物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和适应策略?2.你觉得石缝这样的生存环境对生物有哪些挑战?3.通过观看纪录片,你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步骤四:汇报讨论结果(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石缝间的生命》纪录片进行总结,让学生理解纪录片的特点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纪录片的感想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2.收集学生的笔记和记录,评价他们对纪录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利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汇报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石缝生物的更多信息和适应策略。

2.鼓励学生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心。

3.尝试制作自己的纪录片,记录并展示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语文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

2.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布局的匠心。

3.理解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结构,找到作者行文的思路。

2.理解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富含哲理性的语句。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巧妙构思,深邃寓意。

2.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生命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赞美:赞美生命的尊严、生命的美好、生命的辉煌……然而,大自然并非对所有的生命都施以恩惠。

有时,有些生命所面临的生存条件是异常艰难的,而能在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2.欣赏歌曲《小草》(板书)小草,多么柔弱,多么渺小,然而正如歌中所唱的,“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在它的身上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去思索,去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

二、字词检查潸(shān)然泪下困厄(è)春绿秋黄吮(shǔn)吸扼(è)制犀(xī)利盘根错节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三、作者简介林希,1935年生于天津,原名侯红鹅,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在《河北文学》首发小说,曾任《新港》杂志社编辑,后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其诗集《无名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新诗奖及1983-1984年度天津鲁迅文学特别奖。

主要作品:《五先生》、《丑末寅初》、《小的儿》、《车夫贾二》等。

四、理清思路快速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找到作者的行文思路。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各部分大意概括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讴歌石缝间的生命。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揭示石缝间生命对于人类的意义。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目的要求:1、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掌握文章外延。

2、了解石缝得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誉的肉体与讴歌的人。

3、结合生活实践,培育先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肉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看法石缝间生命所表达的高尚肉体,培育先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肉体。

难点:了解本文坚困境中顽强生活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四、教学步骤进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德。

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活环境是异常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活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气。

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

明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遭到教益。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

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牵连,被定为〝胡风分子〞,时年19岁。

1957年又被错划成左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乡村参与体力休息。

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任务岗位。

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

其中«无名河»曾获全国优秀古诗集奖,«高买»获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

2021年,他的中篇小说«小的儿»获鲁迅文学奖。

三、正音顽强jué jiàng 采撷xié 吮吸shǔn 扼制è 茁壮zhuó狭窄ài 贫瘠jí 潸然泪下shān 佐餐zu 逊色xùn 犀利xī 期期艾艾ài ài四、朗诵课文1、自在朗诵课文。

要求:读准音,读出语调感情,全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生朗诵时,以轻音乐陪衬,营建一种好的气氛〕2、一般先生朗诵3、先生点评五、感知初通1、石缝间的生命指的是什么?它们如何在石缝间生长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新版)语文版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本中凝练的语言。(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
(1)介绍作者林希;
(2)复习课文中的字词,集体朗读字词和解释。
(1)了解作者林希;
(2)复习课文中的字词,集体朗读字词和解释。
(1)了解作品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在文中找一个词语,加在“石缝间的生命”的中间;
(2)全班齐读第1—3自然段,让学生找出生命“倔强”的具体内涵。
(1)默读全文,在文中找到“倔强”加在“石缝间的生命”中间。
(2)齐读1—3段,在这三段中找出“倔强”的具体内涵。
(1)培养学生速读文本,筛选信息的能力;
(2)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
深入品味
(1)指名让三位同学朗诵第4—6自然段;
(2)带领学生赏析描写野草、山花和松柏在石缝间生长的语句,体会“倔强”的深刻含义;
(1)培养学生文本概括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思考本文带来的启发。
课后作业
在笔记本上搜集面对逆境迎难而上的名言警句(不少于8句)
在笔记本上搜集面对逆境迎难而上的名言警句(不少于8句)
(1)锻炼学生动作描写的能力。
(2)深入体会“坚持”的力量。
《石缝间的生命》
开课教师
教研组
开课时间
开课班级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本中凝练的语言。
2.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把握作者运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深深体会石缝间生命的充满生机、奋力拼搏、驾驭环境的精神魅力。
3.引导学生树立面对逆境迎难而上的昂扬斗志。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确定主题
围绕“生命力”这一主题,可以 探讨生命的坚韧、顽强、希望等
方面。
寻找灵感
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寻找灵感 ,如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动物
求生、人类面对困境等。
自由创作
在明确主题和找到灵感后,进行 自由创作。可以运用各种写作手 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
悟。
06
CHAPTER
课堂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回顾
关键语句解读及情感表达
“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 疤。”: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生命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抗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的敬畏和赞美。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 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这句话通过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强调 了生命的坚韧和不易,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林希,是一位当代作家,其 作品以描写自然和生命为主题,风格 独特,语言生动。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ຫໍສະໝຸ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 并运用描绘生命力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与伟大,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态度。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程度
01
学生能够准确回顾并理解课堂所学的关键知识点,如生命的坚
韧与顽强、自然环境对生命的影响等。
文学鉴赏能力提升
02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
力得到了提升。
思考与表达能力进步
03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缝间的生命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涵。

2、理解石缝得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理解本文坚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步骤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

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

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

二、作者简介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

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时年19岁。

1957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

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

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

其中《无名河》曾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高买》获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8年,他的中篇小说《小的儿》获鲁迅文学奖。

三、正音
倔强juéjiàng采撷xié吮吸shǔn扼制è茁壮zhuó
狭隘ài贫瘠jí潸然泪下shān佐餐zuŏ逊色xùn
犀利xī期期艾艾àiài
四、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音,读出语调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朗读时,以轻音乐陪衬,营造一种好的氛围)
2、个别学生朗读
3、学生点评
五、感知初通
1、石缝间的生命指的是什么?它们如何在石缝间生长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

2、你最欣赏哪一种石缝间的生命?为什么?
六、研读课文
(一)问题讨论
1、“石缝间的生命”具有什么精神?
――“石缝间的生命”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顽强拼搏、创造辉煌的精神。

2、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原因要点: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撼心灵的情感力量。

作用:是文章的文眼,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3、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为代表来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点?
――野草:生机不可扼制;山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4、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概括性的诠释和理解?
――第九段。

(二)研读赏析
A、揣摩语言: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边划边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B、自主、合作、探究:
划出文章中你不理解的句子,齐讨论、分析。

重点突破以下几个问题:
①、第五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指什么?
――被规定着指环境使它们只能生长在石缝间,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作用;又被环境改变着指环境使它们成为战胜环境的强者,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②、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③、第九段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如何理解?
――生物学的:生命本向是尊贵的,有权自认为辉煌,生机不可遏制。

哲学的:生命被环境规定着、改造着,适者都是强者,生命就是拼搏。

美学的:不仅装点荒山枯岭,更向你提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

④、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章中看,这种“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创造生命奇迹、战胜险恶环境、显示生命顽强、增加世界活力、给人类带来重要启示等。

⑤、为什么文章开头说石缝隙间的生命是“倔强的生命”,结尾说它是“顽强的生命”?首尾两段间是什么关系?
――作者透过生命个体在与自然环境斗争中的“倔强”,深刻认识到了生命力的“顽强”。

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七、归纳小结:(中心内容)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阐述了生命的内涵就是拼搏,启示我们: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八、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