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学案人教版必修一:《寻找时传祥》教案(清风语文)

合集下载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寻找时传祥教案《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重点:1、学习时传祥的优秀品质。

2、学习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法。

难点:领会“寻找”的现实意义。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认真预习,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这个时代物欲横流,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

可是在上个世纪中叶,曾经有个名叫时传祥的人,可谓是家喻户晓。

今天,请你跟随老师的脚步,去寻找时传祥,了解时传祥……学生交流预习和自学情况。

强调: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偌大(ruò)沧桑(sāng)漠然(mò)老茧(jiǎn)污蔑(miâ)挨打(ái)遣送(qiǎn)淳朴(chún)记忆犹新(yóu)颠倒(diān)逝世(shì)黯然(àn)赚钱(zhuàn)糟蹋(tà)糠饼子(kāng)诚挚(zhì)请学生读记这些字词。

【教师补充,完善自习内容】1.《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介绍文体知识:人物通讯(属于新闻)特点:用事实说话;新闻性、文学性。

(结合分析本文的语言)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时传祥。

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家乡遭遇灾荒,他 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

那时,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体味人物通迅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中感受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时传祥勤劳、正直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人物通迅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在合作中探究感受时传祥正真、敬业。

教学流程一、导语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一个普通的掏粪工人,成了名闻天下的劳模,享誉京城的知名人物,国家主和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他,热情地握住他精糙的手,北京副市长万里也曾背起粪桶,跟着他学背粪,一时间传为佳话,这个人就是时传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知——《寻找时传祥》。

二、检查预习1、疏通字词诚挚(zhi)黯(an)然人海茫茫人事沧桑2、写作背景介绍三、整体感知(一)阅读全文,明确以下问题:(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2)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3)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二)交流归纳,学生发表自己见解。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归纳写作思路1、交待历史背景材料,为人物命运营造环境。

2、具体事例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侧重写时传祥下直本份。

3、时传祥精神:敬业、本分、实在、正直。

四、质疑探究1、课题为什么用“寻找”一词?2、作者写一篇“过时”通迅,怎样写?请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的用意(学贵有疑,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发言后明确,“寻找”:1、发掘时传祥身的精神,呼唤人们像他学习。

2、含蓄指出人们对美好精神的向往。

3、同学谈五、教师评点归纳六、作业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下面是分享的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3篇,供大家品鉴。

高中必修一《寻找时传祥——寻访精神高原》教案优质共1(一):导入有人感叹:“现今社会,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传祥”的人越来越少了,提起时传祥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些茫然,(课件)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时传祥,解读时传祥。

(二):展示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从典型事例中感受时传祥精神(体裁特点)(2)寻找时传祥的社会意义(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直、实在、本分……)(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达到目标)(三):学习过程(一个永远被历史记住了的名字,时传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不是以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种高贵精神的代名词)1、本文分别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时传祥的什么精神?(课件)2、为什么寻找时传祥?(课件)第一方面:(因为曾经是很珍贵的东西,现在丢失了,找不到了,才要寻找)在文章找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想(指导:找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自己的看法)(师补充: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风,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

2今天的学生已不再是劳动光荣热,而是追星热、拜金热,每天观察的是某某换了新发型、换了新衣服。

3分明是老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一提到时传祥老人们充满了美好的回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以复活,心存美好但联系现在愤懑,这种转折和落差,这种好风气的丧失,给老人带来了强烈的失落感。

令人深思,转折含蓄的对社会进行了批判,5人们的笑声反映出普遍的社会心态,自私自利、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诚信丧失、虚假充满着社会方方面面精神家园动荡不安6老伴反问引起了作者强烈的深思,,含蓄地说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感受他身上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英雄、宣传英雄的热情。

2.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感受他身上的优秀品质。

2. 难点:学习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内涵。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发学生对时传祥的兴趣和敬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时传祥的事迹,思考时传祥身上的优秀品质。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时传祥的事迹和优秀品质,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时传祥的奉献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与时传祥进行对比,加深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

6.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及其价值。

8.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时传祥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时传祥精神的深入挖掘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时传祥纪念馆,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 邀请时传祥的亲属或同事来校讲座,分享时传祥的生平和事迹。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时传祥1.1 教学目标了解时传祥的生平和事迹。

理解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1.2 教学内容介绍时传祥的生平背景。

讲述时传祥的事迹和贡献。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复述时传祥的生平事迹。

学生能理解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第二章:探索时传祥的精神世界2.1 教学目标深入探讨时传祥的精神世界。

理解时传祥的精神内涵。

2.2 教学内容分析时传祥的言论和行为。

探讨时传祥的精神追求。

2.3 教学方法采用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能分析时传祥的精神世界。

学生能理解时传祥的精神内涵。

第三章: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品质3.1 教学目标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将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应用到生活中。

3.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将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应用到生活中。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提出如何将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法。

第四章:寻找时传祥的精神传承4.1 教学目标了解时传祥的精神传承。

探讨如何传承时传祥的精神。

4.2 教学内容介绍时传祥的精神传承。

探讨如何传承时传祥的精神。

4.3 教学方法采用介绍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能了解时传祥的精神传承。

学生能提出如何传承时传祥的精神的方法。

5.1 教学目标反思如何将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应用到生活中。

5.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如何将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应用到生活中。

5.3 教学方法5.4 教学评估学生能提出如何将时传祥的精神品质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法。

第六章:案例分析——时传祥的故事6.1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学会将时传祥的精神品质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相结合。

6.2 教学内容分析时传祥在工作中的具体事迹,如敬业、奉献等。

讨论时传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他的精神品质。

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6.4 教学评估学生能分析时传祥的案例,并理解其精神品质。

17 《寻找时传祥》教案

17 《寻找时传祥》教案

17 寻找时传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理解通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和好的通讯所反映的重大、深刻的主题,能结合自己身边实际学习写一篇通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勤奋、真诚的人。

☞教学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及思想。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某些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革”期间,一个被师傅一手带大的人,把师傅打了;“文革”后,他带着妻儿跪在师傅的遗像前,泪流满面……是什么力量使他举起了手?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下跪?“革命”了的“文化”刮起的狂风,既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

(孙德宏语) 今天,寻找这种良知,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值得庆幸的是:时代在呼唤这种良知,时代需要这种良知。

板书:寻找时传祥(孙德宏)二、整体感知(1)接力阅读,依次读完(对学生读错字词用卡片形式加强记忆)。

(2)对文章中的疑难点提交大家讨论。

三、课文研讨(一)讲析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提问: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明确:交代了这篇通讯的背景资料,为后文人物故事提供环境。

提问:本段交代了什么样的环境?(同桌讨论后交流。

)明确:交代了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寻找时传祥”也就是要找回做人的良知。

(二)讲析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其他同学思考,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实在、敬业精神。

提问:第6段哪些词紧扣“寻找”的主题?(稍作思考、浏览后回答。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学会“对比”的思考方式。

2、结合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挖掘其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

3、使学生学习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历史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4、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遍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时传祥。

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时传祥”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劳动模范、掏粪工人。

他曾以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题目“寻找时传祥”是呼唤时传祥那种“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的精神。

2、作者: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

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一版主编。

著作有《困境中的思索》、《中观新闻论》、《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开发商决策论》(合著)等。

3、时传祥,1915年生。

山东人,1933年到北平当掏粪工人。

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二分队掏粪工,班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平均每天掏粪90桶,高出队友20%。

他的“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崇高精神,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与国家主席刘少奇合影留念。

“文革”其间,遭受迫害,遣回原籍。

1973年周恩来总理得知他患病后,派人接回北京治疗,两年后不幸病逝。

生前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其昭雪平反。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学习《寻找时传祥》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寻找时传祥》的主要内容,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学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3. 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作业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情况。

七、作业设计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时传祥的生平和贡献,写一篇读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设定一个学习目标,计划如何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八、课程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时传祥的故事和他人的贡献。

2. 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或历史地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寻找时传祥》教案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寻找时传祥》教案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寻找时传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含义,把握故事的结构和情节2. 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方法:阅读指导、小组讨论、整合讨论教学准备:1. 课文《寻找时传祥》2. ppt课件3. 学习笔记和讲解备课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制作ppt课件,导入故事背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了解。

2. 提问:你们在上个学期有没有听过或读过类似的故事?你们怎样评价故事中的主人公?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学习笔记中作简单的概括。

2. 小组讨论,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的主题。

3. 整合讨论,依次询问各组的观点,总结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三、深入分析(15分钟)1. 导入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通过ppt课件,呈现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

2. 学生自主讨论,探讨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整合讨论,归纳学生的观点,总结人物形象和心理的特点,以及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表达方式。

四、拓展与运用(15分钟)1. 提问: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他们各自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其他人物的特点和作用,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3. 整合讨论,归纳学生的观点,总结其他人物的形象和作用。

五、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整合讨论,归纳总结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就《寻找时传祥》一文,写一篇小结,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阅读故事中饮水思源的寓言故事《斑鸠与鸽子》,写一段赏析。

板书设计:主题:《寻找时传祥》教案人物形象:时传祥、胡又开、李秀英、郭北勇深化主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寻找时传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让他们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材分析】《寻找时传祥》是一篇人物通讯,它用事实说话,语言朴实、直白,阅读难度不大,但所写人和事与当今社会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传祥精神,真正理解它在生活中的意义。

另外,本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谋篇布局的方法等写作技巧很出色,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应在分析人物过程中体会、归纳并学习。

【学情分析】职中学生理解和领悟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引导、对比、换位思考、归纳等方法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感悟人物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物,感悟人物,感受人物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2、理解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寻找”的目的和含义。

(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1、理解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及谋篇布局的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出示几组明星名人的图片和时传祥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他们都是谁,顺势引出课文,了解作者和文章体裁特点。

导入语:现在呀,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阿Q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拿破仑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超女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代精神的时传祥的却越来越少了。

看到照片,大家都停顿犹豫了,说不出他是谁了。

其实他也是明星,只不过他成为明星的年代离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有点远,但是,他身上闪烁着光芒的时代精神依然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

他就是时传祥。

记者孙德宏在他去世20多年后的九十年代独立采写了有关他的一篇人物通讯——《寻找时传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

二、明确学习目标。

(见幻灯片)(1分钟)三、朗读:分组朗读课文的五个部分(15分钟)导入语:同学们,在了解这个“时代明星”之前,我们分组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看看这位生活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明星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的祖辈、父辈如此心心念念不肯忘记。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品德,引导学生学习时传祥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和重要事迹。

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时传祥的图片和相关背景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

1.4.2 讲述时传祥的事迹:详细讲述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和重要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

1.4.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1.4.4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时传祥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

1.4.5 总结:总结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强调其对于我们的启示和价值。

第二章:时传祥的生平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生平背景,为后续学习他的事迹和精神打下基础。

2.2 教学内容时传祥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

时传祥的成长经历和教育工作。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生平背景。

2.4.2 讲述时传祥的生平背景:详细讲述时传祥的出生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和成长过程。

2.4.3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对于他后来的事迹和精神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对于他教育事业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2.4.5 总结:总结时传祥的生平背景,强调其对于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章:时传祥的事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重要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德。

3.2 教学内容时传祥的重要事迹,包括他的教育贡献、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寻找时传祥(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寻找时传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文报道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形式和格调提示内容丰富的重大主题。

2、过程和方法(1)对时传祥的事迹可作些补充介绍。

(2)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做一些专题调查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时传祥精神,正直、敬业,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

教学设计:一、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诚挚:诚恳真挚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人海茫茫:人群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人事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人情的变化。

2、查找有关时传祥的生平事迹。

二、导入时传祥,1915年生,1933年到北平当掏粪工,建国后历任北京崇文区清洁二分队的掏粪工,班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平均每天掏粪90桶,高出对友20%,他宁肯一个人臭,换来万户香“的高尚精神,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

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于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

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与全国主席刘少奇合影留念。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谴回原籍。

1973年周恩来总理得知他患病以后,泖人接回北京治疗。

两年后不幸逝世。

三、朗读全文四、课文分析全文很明显分为三个部分,试概括三部分的内容。

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写时传祥与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关系。

第二部分:写时传祥的主要事迹第三部分;写时传祥遭受迫害。

五、探究;1、第一个部分只有短短的5句话,却有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请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归纳。

点拨:一个掏粪工人,一个国家主席,地位悬殊之大,却将他们相提并论,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在读者心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

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握了手等等。

激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这些悬念在下文都一一得到解答。

2、寻找时传祥的”寻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寻找?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点拨:因为曾经是很珍贵的东西,现在丢失了,找不到了,才要寻找。

从青年学生漠然的双眼中,从老人“惊讶”而“激动”而“愤愤”的神情及谈话中的那么多“转折”中坚定了作者要寻找有决心。

《寻找时传祥》教案(高一必修)

《寻找时传祥》教案(高一必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
二、教学重点:
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
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小黑板
七、教学流程:
1、导入:
2、介绍通讯知识:
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特点:报道祥细深入;注要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事迹和精神,感受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2. 通过学习《寻找时传祥》一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 学会通过事件认识人物,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4.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 学会通过事件认识人物,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寻找时传祥》原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时传祥的事迹,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1.2 学生齐读课文《寻找时传祥》,了解课文主题。

2. 初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

3. 精讲细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2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对时传祥精神的感悟。

3.3 教师针对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体验4.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4.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时传祥学习,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传祥的精神品质。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6.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时传祥的事迹,传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时传祥精神的学习和践行情况,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感悟文章等内容进行。

3. 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课堂朗读表现和课后作业朗读视频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白莲学校陈银英一、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2.知道要通过具体、典型事例写人物通讯。

3.理解“寻找”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重点: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三、教学难点:理解“寻找”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跌倒在路边,引来了无数人的围观。

如果你在场,你会扶他起来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围观的人很多,帮助老人的却很少。

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今天,有一个人,他生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他为一座城市作了无数的贡献。

最后时代却丢弃了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去寻找这位丢失了的,平凡又伟大的人物——时传祥。

(这样设计导入,目的是想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二)检查预习1.指名学生读字词。

偌大老茧诚挚黯然赚钱垒揣着感慨遣送人事沧桑(读准字音,为这节课的学习扫清障碍)2.介绍时传祥(三)整体感知1.假如现在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你是北京市的一位市民。

请你根据给出的时间回答记者关于时传祥的问题?(情景与角色模拟,一方面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时传祥的经历和事迹;另一方面是创设情景,拉近学生与时传祥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

)(四)研读课文1.本文第二、三部分分别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时传祥的正直、敬业、实在、本分?(1)第二部分:通过两个事例来写他敬业、实在。

①花市下四条胡同耿大爷家厕所墙倒了,砖块掉进了厕坑。

时传祥卷起袖子,用手把砖一块块捞出来,用水冲干净,再把墙头垒好,把厕所清扫干净。

②1958年,运粪改用汽车了……在他的带动下,原来每人每天平均背粪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

刮风下雨也一样。

第二部分:通过有身份的人的话来写他的正直、本分。

①几十年后,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五六十年代,哪天早晨起来看到村里大道被扫得干干净净,乡亲们就知道,准是传祥回家了。

《寻找时传祥》教案1

《寻找时传祥》教案1

《寻找时传祥》教案1一、教学目的1、掌握寻找时传祥的社会意义.2、学习时传祥精神.3、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二、教学重点、难点寻找时传祥的原因及意义.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等查找有关时传祥的资料.五、教学过程1、导入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遍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停顿) 时传祥(学生集体回答).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2、让学生展示有关时传祥的图片及资料,接着谈自己对时传祥的看法.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家乡遭遇灾荒,他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

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

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

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由六部口到广安门,再到姚各庄、小井一带。

他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

工钱则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

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呆不住。

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睡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

尤其是有钱人,常常把这些掏粪工蔑称为“屎壳郎”。

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

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

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

日伪统治时期,粪霸逼他去日本兵营掏粪。

进门的时候,他因为双手推着轱辘车,无法给站岗的日本兵摘帽敬礼,被日本兵用枪托和皮靴打得遍体鳞伤。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寻找时传祥》是一部描绘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纪录片,通过讲述时传祥的一生,展现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变迁。

本课程以该纪录片为载体,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时传祥的一生,掌握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纪录片、讨论、写作等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纪录片观看让学生观看《寻找时传祥》纪录片,了解时传祥的一生,感受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2.2 纪录片解读教师对纪录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2.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看纪录片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寻找时传祥》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时传祥的一生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

3.3 写作练习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观看纪录片时的认真程度、小组讨论时的积极性和写作练习时的完成情况。

4.2 学果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时传祥精神的理解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纪录片《寻找时传祥》用于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5.2 教学PPT教师制作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5.3 学习心得体会模板第六章:课程拓展6.1 相关历史资料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时传祥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等,以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了解。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教学设计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寻找时传祥?看见这个题目,许多年轻读者可能都会生出一个疑问:时传祥是谁?如果知道时传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掏粪工人,这疑问或许更大了。

现在许多城市都用上了水冲式公厕、机械化抽粪车,环卫工人们已经告别掏厕所、背粪桶的日子,为什么还要寻找时传祥呢?是的,2000年,北京城区最后一批旱厕已经永久关闭,那些需要人工清掏的死坑旱厕甚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填平,更加环保、清洁的水冲式公厕将“时传祥”们解放出来。

环卫工人们再也不用像上世纪50年代的时传祥那样人背肩扛清理粪便了。

于是,时传祥被遗忘,似乎也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本文正是写于时传祥的名字逐渐淡出历史的时候。

1995年,作者写作此文时,在中学生、大学生中间问起时传祥,他们已经“双眼茫然”了。

但是,从那个踏实做人、讲求奉献的时代中走过来的老人们记得时传祥,在他们的心中,时传祥依然活着。

一些接受采访的老师傅提起时传祥,就像是在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既为记者提到这个话题而惊讶,也因心底一段复活的历史而激动。

时传祥生于1915年,十几岁时就从家乡山东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

旧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行霸”,时传祥在粪霸手下掏了近20年的粪,受尽欺凌却依然生活穷困。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大改善了清洁工人的工作条件,既为他们规定了较高的工资,同时又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在环卫一线上配备了送粪的汽车。

奋战在环卫工作第一线的时传祥正是为首都的干净美丽做贡献的一员。

建国后的十七八年里,时传祥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汽车减轻了他的劳动强度,他又主动给工作加码,要争取做到“车不等人、加快周转”,原来每人每天平均背粪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

在工作中更是不畏风雨以群众为先,掏粪的分内事他做,垒好倒塌的厕所这种分外事他也做。

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时传祥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式。

【教学重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1、导入:
2、介绍通讯知识:
概念: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类别: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特点:报道祥细深入;注要思想意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叙可议、具有明显的评论性。

3、消息与通讯的比较
标题电头、导语篇幅表达方式
消息引题、正题、副题有短概括、简洁
通讯正题、破折号引起副题无长具体、细致
例:(消息标题)“织女”安卧“广寒宫”(引题)
四棉设置恒温休息室解决女工休息问题(正题)
4、生字词(形近词对比)
①偌(ruò)大诚挚(zhì)揣(chuǎi)着黯(àn)然老茧(jiǎn)淳(chún)朴
②解放姓解解差参差差别差劲出差
③揣着惴惴不安瑞雪沧桑苍翠崇高鬼祟
5、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课文(板书设计)
who what(时传祥精神)
掏粪工、劳模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
人大代表、工贼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正直、敬业、实在寻找干不好,大家不方便
正侧面描写 why ?(讨论)
呼唤人性回归
where when
北京以前:义务掏粪热、预约、光荣、价值观崇高
现在:不体面、嫌弃、受歧视、价值观失落
国家主席握手掏粪工
6、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含有机锋的地方。

(机锋: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波澜不惊,但在平静舒缓的话语中反映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的锋芒直指人性中最隐蔽最脆弱的地方。


(1)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2)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3)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
(4)这世界,变化真大!
(5)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6)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7、本课小结:
纵观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老师通过使用“对比”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使得凌乱的基础知识条理化,文章结构清晰化。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能学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比”。

八、教学后记:
在讲《寻找时传祥》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的重点是放在五个“W”上的,五个“W”是由西方新闻界的五“W”演化而来。

这样的板书设计学生普遍觉得很新鲜,所以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有兴趣,参与度很高,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按照我的设想,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的自读感悟的,所以我讲得并不多,只是将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生字词讲一下,比较了消息和通讯的不同之处,以及重点要讲的五个“W”。

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内容渗透给学生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对比。

使用“对比”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可以使得凌乱的基础知识条理化,文章结构清晰化。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运用“对比”的方法。

这节课的缺点还是和前几节课一样,有点前松后紧,刚开始讲的时候还比较有条理,但是讲了大半节课后,讲得就有点凌乱,不过学生还是很配合的,从总体上看效果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