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设计
系列模块 《美术鉴赏》
教材版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题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课时
执教人
教学对象
1 课时
高世界—走进具象艺术(《美术鉴赏》第 3 课)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第 1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难点 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这就要把具象艺术与艺术家对艺术形象
的典型处理结合起来讲解和鉴赏,因为这些形象都服务于艺术家的不同
目的。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配乐欣赏作品, 进入情境
(配乐展示具象 绘画作品并板书
第2页
欣赏作品,尝试判断。
情感以及主题,从而懂得更全面的了解具象艺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①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 ②理解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③了解评价具象艺术意义时要考虑到三个方面。
过程与 方法
本课以同学们熟悉的具象作品作为引导,通过《教皇英诺森十 世》和《收租院》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通过对《蒙娜丽莎》 的探究领悟出具象艺术除了记录功能,还具有社会干预性功能。通
1.典型形象
境。
生思考回答:
互动游戏:尝试分辨 A 你能看出画中人物的身份
作品属于肖像作品还 吗?(生答:农民…)
是主题性作品。
B 你看到这位农民的第一感
1. 荷拉斯兄弟宣誓 触是什么?(生答:同情、
2. 教皇英诺森十世 怜悯…)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
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肖像作品与主题性作品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三、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社会功能的实现 艺术创新
总结
了解具象艺术 鉴赏具象艺术 评价具象艺术
教师赠言: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 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 们的知觉。
——达·芬奇
课后拓展
作 品 欣 赏
在多数的具象作品中,我们可以像读小说一样从中 “读”出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故 事,甚至静物画、风景画和花鸟画也不例外。
具象艺术的功能: 1、记录功能 2、社会干预功能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肖像作品 与主题性作品
主题性作品是
肖像作品,但肖像 作品不一定是主题 性作品。
侦探行动
《马拉之死》迷案
具象艺术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具象艺术的特点 具象艺术的功能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情节性 1、记录功能 2、社会干预功能 肖像作品 主题性作品 典型形象 典型环境 社会功能的实现 艺术创新
超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画家 冷 军
1、具有视觉真实性(客观性)特点
具象艺术具有真实性,我们 能够从中分辨出人物的表情、动 作和服饰,物品的形状样子、功 能用途以及故事情节、地点环境 等信息。
2、具象艺术具有典型性特点
典型性特征表现出瞬间性特征,即艺术家选取 的是绘画对象形象最典型的一瞬间。
《韩熙载夜宴图》视频
3、具象艺术具有情节性又称叙事性特点
权势显赫 的教皇正襟 危坐在一把 精致的椅子 上,一双凶 相毕露的眼 睛直盯着观 众,威严中 带着贪婪, 凶狠中隐藏 着狡诈。
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肖像作品要
求客观真实。
它表现的是历史 上具体的人。肖 像作品中人物的 本质性特征只存 在与这一个人或 几个人中,要求 作品集中传达出 这个人的特点、 神态、气质和精 神面貌。
《青年女歌手》 靳尚谊 1984年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作品描述了什么故事?
他们是真实形象还是典型形象? 为什么要塑造典型形象?
谢谢
郑州回民中学:方占强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作品描述了什么故事?
他们是真实形象还是典型形象? 为什么要塑造典型形象?
《戴金盔的男子》
伦 勃 朗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 1632
《刺杀参孙》
三,典型具象艺术形式分类欣赏 古典油画、中国工笔画、 写实雕塑
古典油画
《跨越阿 尔卑斯山 圣伯纳隘 道的拿破 仑》
《苏格拉底之死》大卫
中国写实画派
《小姜》冷军 120*60cm
b
《白菜》 忻东旺 2013年 41.4万元
普基廖夫
走进具象艺术
二、具象艺术的特点:
1,视觉的真实性、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 情节性,又称叙事性
如何鉴赏具象艺术
首先,要分辨出它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
其次,看作品对环境的表典型表现:典型的形 象是与典型环境直接相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反过来,没有典型环境也就不可能有典型形象, 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美术作品完整的主 题。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 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 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shijie
十《
届早
美点
展》
金 奖
忻 东
旺
2*1.9m
刘 孔 喜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件)(1)
《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 法国
《王时敏像》曾鲸 明代
17
《教皇英诺 森十世》
委拉斯凯兹 西班牙 油画
18
《
达蒙
芬 奇
娜 丽
油 画
莎 》
19
红楼人物—— 《妙玉》
赵国经 王美芳
20
《无名女 郎》 克 拉姆斯柯 依 1883 (俄)
画家以现实主义思想,古典造型手法塑造了一位19世纪俄国新时代女性的完 美形象。画家在肖像画中展示的是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 活力的俄国女性典型,形象塑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是世界美术史上肖像画21 杰作。
35
具 象 美 术 作品欣赏
36
37
38
39
40
41
42
具象雕塑
43
《》 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的 代表作,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 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 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 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像高2.5米, 连基座高5.5米,用整块雕成。
44
2
1
(
) 《 拾 穗 者 》
米 勒
(
)
蒙
德
里
安
的
作
品
(3)《鲁昂大教堂》莫奈 2
问题:看看这几幅画,看画中都画了些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石榴》 冷军
《野兔》 丢勒
3
《 书 籍 》 冷 军
具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
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它是一种再现客观现实
的艺术
4
二.具象艺术的特点及作用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它表现出瞬间性 特点,即艺术家选取的是艺术形象 最典型的一瞬间。
第3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走进具象艺术
第3课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三、具象艺术的意义
巩固复习
三种美术类型
(按照语言形式分)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的特点 一、客观真实性 二、典型性 三、情节性叙事性
鉴赏方法
(四看)
一看内容 二看美感 三看思想情感 四看启示
他31、人、桥的画持上危面什、险色么桥艰彩态洞难是度下的艳?、处丽境美? 22、、遇两面还到岸对是共的共质同人同朴问们难美题是关?时冷,,漠 我2们、看应线选热该条择闹与是合,人精作还合致好是作美还积还是极是 只顾救自各还助己顾是??各粗好犷?美?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总结
一、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1、分辨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 2、分析典型环境。
二、具象艺术的意义? 1、记录功能 2、社会干预功能(认识和教育作用) 3、创新:技法创新,题材创新
三、具象艺术的意义 1、 2、 3、
鉴赏以下作品
分析具象艺术的三种意义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画面记录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精神?
可见,具象艺术具有记录功能。这是第一个意义。
夯(hāng)歌(油画,1962年)王文彬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
风走雨进寒具象暑艺术中奔波的货郎、抱孩子的母亲, 无忧无虑的孩子,说明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请观赏下列作品,
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有哪些典型环境
石拿工破(仑油一画世,加18冕49(年油)画库1尔80贝5-(18法07国))达维特(法)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
1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首段
汴京郊野的风光
中 段 繁 忙 的 汴 河 码 头
后段
热闹的市区街道
.视频\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_480P.f4v
这是存世最早的 孔子像,相传是画圣 吴道子所作,但是吴 道子生活的时代是唐 代,离孔子生活的春 秋战国时期至少已经 相隔800多年,其准 确性又有多高呢?
历 代 帝 王 图 阎 立 本 ( 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 唐 ) 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
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 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画家对作品中的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 而这一褒贬又是寓于每个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之中。
《占领总统府》 陈逸飞 魏景山
《占领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 的覆灭》)是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 作于1977年,堪称陈逸飞最经典之作, 也是其留名于美术史的力作。表现的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着蒋家王朝的 灭亡,新中国的开始。
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 教皇的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教 皇本人见到这幅作品后,良久才喃喃地说:“太像了,太像了……” 但这幅作品最后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为什么呢?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绢本设色,28.7厘米 ×33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 院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 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 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 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 的。《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 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 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 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 是汴河场景;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高中美术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课件
点 认为它是达·芬奇所绘的 《蒙娜丽莎》的第一个版
提 本。 1913年被住在伦敦艾尔沃
升 斯的收藏家收购而得名。 画中女子与众所周知的巴 黎卢浮宫收藏的《蒙娜丽 莎》中的女子有着相似的 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 笑容,不过看上去更年轻。 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 痕迹,相比之下,《蒙娜 丽莎》“本尊”则略显晦暗, 因此被称为年轻版《蒙娜 丽莎》。2013年2月,英 国《每日邮报》称,研究 表明此同为达·芬奇真迹。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 张择端(宋)
自主探究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一)组长:邵一堃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 张择端(宋)
自主探究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一)组长:邵一堃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 张择端(宋)
自主探究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一)组长:邵一堃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 张择端(宋)
自主探究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一)组长:邵一堃
这幅画的拥有者坚持认为这幅画是达芬奇所绘的第一个版 本。此说法得到了达芬奇故乡的达芬奇理想博物馆总监A V的 支持。此外,基金会宣布的证据还有:包括碳定年法等测试表 明这幅画作绘于16世纪早期并有明显的达·芬奇印记;用高科 技将卢浮宫版本放大后,两幅画作显示了完全同样的比例; 达·芬奇有为一幅画作绘制两个或以上版本的习惯,例如其另 一幅名作《岩间圣母》就有两个版本。
在一个艺术家的生命 里,死亡也许是可怕 的事情。我只得承认, 对我星星一无所知, 可是我见星星就会开 始作梦……为什么天 上那些灿烂的亮点, 会比地图上那些黑点 更难让我们接近呢?
——梵高
Starry, Starry night
繁星点点的夜晚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通过了解比较典型的几幅中外具象艺术著作,从而掌握具象艺术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生活。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重点: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典型性)以及社会功能(社会记录、社会干预)并能再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3.教学难点: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作典型性的处理,表现在塑造典型的形象与典型的环境上。
二、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三、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流传着许多关于画家如何真实地表现现实的故事。
中国五代时期的西蜀画家黄荃就是其中一位。
有一次,皇帝正在欣赏黄荃的作品,由于黄荃笔下的四季花草和各种动物都画得栩栩如生,以致引得一只进献的白鹰数次展翅欲啄,而受到皇帝的高度称赞。
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故事,传说古希腊有两位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都以高超的写实技术而闻名一时。
为了压倒对方,双方决定公开比赛,已决雌雄。
比赛的那天,宙克斯首先得意地揭开画上的挡布。
画的是一个儿童头顶着一筐葡萄,正在观众惊叹他画技高超之时,突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麻雀欲啄葡萄,更引得观众齐声喝彩,宙克斯十分得意,然而帕尔哈西奥斯却不为所动。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本课选用的教材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开篇环节。
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
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一些名作,使学生能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及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和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五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同学们在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吗?”对,就是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
大家请看,这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采用现代高科技做成的水会流、人会走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整幅作品大约4分钟,白天与夜景各两分钟,如实的描绘了宋朝当时社会繁华的生活场景。
好,大家通过这段视频了解到了什么是信息?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我们初步了解当时北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以及民俗、服饰、交通工具等等。
像这种非常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现象的艺术,我们称之为具象艺术,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板书)(从学生们的兴趣出发让学生看视频,以提问的方式获得信息进而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以五代时期黄筌的一幅《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中国五代画家黄荃画的四季花草及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以至引得一只进献的白鹰数次展翅欲啄而受到皇帝的高度称赞。
第3课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第3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评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具象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怎样鉴赏具象艺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具象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2、教学难点: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三、教学方法:提问法、演示法、讲授法四、教学准备:教材、美术作品、PPT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
环节二:范列讲解,课题新授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分析五代时期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和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景象,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
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
《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
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具象艺术的特点一: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2)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这幅肖像画中,作者准确把握了对象的阴险、狡诈、多疑甚至毒辣的性格特征。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从本课开始,具体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及其相关问题。
本课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由学生较容易理解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理解规律的。
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深入、更具体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美术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简单的鉴赏和分析一般的具象艺术作品。
但因为各地教学基础条件的差异,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所以教师的准确引导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实行,和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科学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典型作品的欣赏,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和功能(意义)。
2.水平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升学生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水平,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目标: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注重社会。
(设计意图:达芬奇说过: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玩万象表现给我们。
通过给学生表现美术作品,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体会具象艺术的客观真实表达特性,逐步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培养实事求是的品格,并养成擅长纪录自身成长事件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六、课时计划:1课时七、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使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准确的评价,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拿破仑一世加冕》表现的是一 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804 年 2 月 2 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盛大 的加冕仪式,正式称帝。出席典礼的 有世界各地的达官显贵,有教皇比维 斯七世,拿破仑的家庭成员,财政总 监及许多政治家、文武大臣、各国使 节和使节夫人等。画家在这里真实地 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这个历史性的时 刻。为了真实,画家专门请了一些模 特儿穿上当时的服装写生。整个画面 场面恢宏,色彩华丽辉煌,背景中庄 重、挺拔的建筑体现了古典主义的传 统。这正是拿破仑所需要的,因此拿 破仑多次公开称赞达维特,并授予他 荣誉军团勋章。
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主要是从具象艺术的功能——社会记录和社会干 预的角度来说明的,这两个功能是它区别于其他 类型的艺术的主要特征。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就 来自于此。
《夯歌》表现了骄阳似火、晴空万里,一群朝气勃勃 的姑娘正在水利工地的大坝上打夯。打夯本是繁重的体力 劳动,而画面似歌伴夯起、歌伴夯落,具有音乐舞蹈的节 奏美。作品以仰视的角度,在逆光中呈现姑娘顶天立地、 健康乐观的形象。在明丽的色调、暗青的山峦衬托中,画 面宛如一首高亢、雄壮的劳动协奏曲。
石工(油画,1849年)库尔贝(法国)
1849年完成的《石工》,是库尔贝的重要代表作。在巨 大画面上,画家突出了两个和真人一般大小的石工。一老一 少,穿着粗布衣,脚登简陋的木底鞋,正在路边凿打和搬运 石块。这场景是库尔贝在途中亲见的一幕,石工艰苦的劳动 使他震惊了,他决心去描绘他们。他把两个石工请到自己的 画室,请他们做模特儿,自己又到现场画了一些写生稿。为 了强调这种野外修路工的艰苦生活,除了在画幅上犹如浮雕 般立体地展现两个形体高大的石工之外,还在背景处添画了 铜锅等炊具,周围则是一片荒凉不堪的山坡。在炙人的烈日 下,两个石工就在道旁的沟边劳动。画幅的上部是遮顶的山 岗,在右角山坡的后面,仅透露出一角蓝天。库尔贝说: “ 我每天散步时都看到这些人。 而且,这个阶级的人们往 往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
高中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说课稿.doc
高中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说课稿1、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采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根底知识认知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等),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是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级学生。
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缺乏,美术教学受到无视。
学生的美术根底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结合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开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一)认知目标。
了解假设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掌握具象艺术的根底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开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4、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三)开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重点。
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典型性)以及社会功能(社会记录,社会干预),并能在此根底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属于美术出版社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合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一书的第3课。
在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中,具象艺术的发展是最为久远的,不仅是理解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基础,也是美术鉴赏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设定:(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主要是了解具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1.具象艺术的特点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3.具象艺术的功能(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教师描叙与引导、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参与讨论与展开座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象艺术,就是客观地再现,但是作为艺术家的思想的载体,不仅反映了时代,也反映了艺术家的感想,就如小说一样,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并希望通过本课的讲解,能够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
三、教学重点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尽管它要“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具象艺术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都是为艺术家的不同目的而服务的。
五、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以及绘画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具象艺术的同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领悟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导入新课放入图片,让学生观察。
《佐拉》马奈1868在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场景?请学生描述一下:(答: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男人坐在书桌前看书,桌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书,墙上挂着几幅画,甚至有一幅是日本的浮世绘,男人后面是一个中国画的屏风,男人身上穿的衣服也与现在差别不大……)补充: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这幅画中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的衣着表情,明白的看到画中的人在干什么,而且从这个房间的布置:浮世绘和中国画的屏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十九世纪后期,东方的艺术传入西方,并且为人们所接受。
*通过这幅画,引导学生注意这这幅画的场景,并通过场景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
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2)放图片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问:这是中国画里最有名的一幅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吗?大家对这幅画了解多少呢?并请同学描绘一下这幅画。
(答:这是《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宫廷画师张择端呈献给宋徽宗的画。
《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
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
)补充解释: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以及各阶层人物的活动。
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
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清明上河图》这一题目中的“清明”一词的解释,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是“清明时节”的意思,即此画是描绘北宋首都清明节的景象。
但也有人通过考证,认为“清明”是汴梁郊外的一处地名;《后汉书》中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句中所说的“清明”,乃是画家张择端称颂当时北宋首都的太平盛世,所以,此画描绘的不是春景而是秋景。
这些说法虽然还未取得学者们的认可,但是,从中可以体会到对一幅名画的理解,将会随着人们的认识而不断深化。
《写生珍禽图》黄筌(五代)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国画中的哪种类型的画吗?(答:这是工笔画)补充解释:这是五代的黄筌为他儿子所画的课图稿本,各自存在,是一幅写生作品,勾勒精细,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在此总结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委拉斯凯兹 1650年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位教皇的面部表情,你们从这幅画里感觉的出教皇是怎样的一个人吗?或者你们可以从这幅画中看出教皇的性格特征吗?(答:阴险、狡诈……)补充解释:这是委拉斯开兹受皇帝之命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应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之要求,为其绘制的一幅重要的肖像画。
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眼光威严,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者的面貌,在画家的笔下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教皇本人看了赞叹说: “画得太逼真了!”以致后来这幅肖像画挂在一间厅堂里时,从外面经过的几个主教,看到这一肖像还以为真的是教皇坐在里面呢!《蒙娜丽莎》达•芬奇问: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幅画《蒙娜丽莎》,同学们对这幅画的了解有多少啊?同学们心目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又是怎样的呢?……(答:非常地温柔;典雅;端庄;又时候看着在开心的微笑,有时候又像是苦笑……)补充解释:综合以上同学所答的,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
《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据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商人的妻子,达•芬奇为她画像时,这位24岁的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悲切抑郁。
画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乐师奏乐、唱歌,或说笑话,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惊叹它的神秘效果。
达•芬奇在这里极为谨慎地使用了他发明的“明暗渐隐法”,我们称之为面部表情的东西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嘴角和眼角。
因此,达•芬奇有意识地让它们模糊,使它们逐渐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使蒙娜丽莎的表情似乎总叫我们捉摸不定。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幅画,还能看出两侧不大相称。
在背景梦幻般的风景中,这一点表现得最为明显:左边的地平线似乎比右边的地平线低得多。
有人实验过,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看这幅画,蒙娜丽莎的眼睛始终都是都是注视着观赏者的。
在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里,妇女的行止受到许多约束,她们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不然,就是对上帝的亵渎。
所以中世纪的肖像画,一般都被画得呆板、僵硬,面部毫无表情。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为表现人的情感而费尽心机,为了画出蒙娜丽莎真实的形象,他还从解剖和生理学上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皮肤下面的脸部肌肉的微笑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映过程。
表现了达•芬奇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和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
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血衣》1959王式廓问:同学们从这幅画中看出这是中国的哪个时期吗?(答: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补充解释:这幅画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是作者在华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所积累的生活体验与素材为基础而创作的大型素描(油画稿),也是曾经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杰出革命历史画。
它以一位农村妇女手持的血衣作为揭示主题和画面情节的中心,用一系列饱受封建剥削和摧残的农民形象体现了控诉斗争激情,显示了民主革命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时代的到来。
《血衣》可以说是反映农村土地革命斗争的这类题材作品中最深刻、最成功的艺术典型。
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梅杜萨之筏》1819席里柯(法国)这张作品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港。
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于他指挥错误,舰队在途经西非海岸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事故。
遇到险情,舰长和一些高级官员赶紧乘救生船自顾逃命,而将其余的150多名普通士兵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天由命。
这些人开始在大海上进行漫无边际的漂流,十几天过去了,海浪、饥饿、绝望威胁着每一个人,木筏上发生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惨剧:有人被卷入大海,有人因饥饿难忍而啃食死者的肉,有人看到这一切忍不住而精神崩溃,导致相互残杀。
13天过去了,木筏上只剩下15个人,这时他们发现远处有船帆飘动,于是重新燃起了生的勇气。
最终,他们获救了,其中的5个人在上岸后不久也因过度虚弱而死去。
150多人,只有10人幸存下来,无论如何,这也是一场特大的惨剧。
但法国政府为了逃避官方的责任,对此事只做了简短的报道。
这一事件遭到舆论的一片哗然,籍里柯也格外愤慨。
当下,他开始聆听幸存者的叙述作为灵感的来源,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等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
为了这幅画,籍里柯还托筏上一个生还者木匠制作了一只木筏模型,让病人做模特儿,在上面摆出各种惨状。
为了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海浪和天空,他也亲自去海边进行研究。
画家用了18个月的时间来描绘这幅力作,以后又做了不断的修改,当它第一次公开展出的时候已经到了1819年。
展出时的轰动效果恐怕连作者本人也不曾料想到。
尽管这一事件已经过去许久,但当人们站在画作前,似乎又看到了汹涌的海浪,又看到了士兵们孤立无援的境况,画面不是在四平八稳地叙述,而是通过匠心独具的布局和触目惊心的描绘,强烈地刺激了观赏者的情感。
高官贵族们则恨不得将此画劈成碎片,以泻心头之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是国王路易十八出面,才使这幅名作免遭厄运,他将《梅杜萨之筏》捐赠给卢浮宫美术馆,在那里永久珍藏。
整幅画画面呈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但是周围的汹涌波涛,让观者感到木筏在大海中飘荡的不安和震撼。
《拿破仑一世加冕》1805-1807达维特(法国)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1804年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盛大的加冕仪式,正式称帝。
出席典礼的有世界各地的达官显贵,有教皇比维斯七世,许多政治家、文武大臣、各国使节和使节夫人等。
画家在这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教皇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
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