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4《口技》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24《口技》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4《口技》教案 语文版

24 口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并积累本文文学常识。

(重点)2.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3.学习并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口技。

口技,属于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模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面,所以俗称“隔壁戏”。

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表演。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自学指导1.走近作者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共20卷。

《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字铁崖,代表作品《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

2.字音字形少.顷(shǎo)呓.语(yì)叱.(chì)中间.(jiàn) 曳.屋(yè) 许.许声(hǔ)几.欲(jī) 犬吠.(fèi) 齁.声(hōu)三、合作探究1.积累文言词语。

(1)通假字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座位)(2)重点实词施.八尺屏障(摆放,布置)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众妙毕.备(全,都)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老鼠活动的声音)宾客意少舒...(心情;稍稍,略微;舒畅,松弛)曳.屋许许声(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脸色)奋.袖出臂(举起)(3)词类活用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摆酒宴)侧目.(名词作动词,看)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4)一词多义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妙:众妙.毕备(妙处)以为妙.绝(好)指:手有百指.(手指)不能指.其一端(指出)绝: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停止)2.注意下面加点的表时间的副词。

语文《口技》优秀教案设计 3篇

语文《口技》优秀教案设计 3篇

语文《口技》优秀教案设计篇8教材分析《口技》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文化生活”,五篇课文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重点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体验,领会作家对“文化艺术”的感悟。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阅读简易文言文的能力和语言感受力。

在导入教学后,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本注解和工具书归纳文学常识、准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学起来应该不太吃力。

另处,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

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教学重点1、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2、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法:导入新课——指导阅读——拓展练习学法: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练习媒体应用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能较好地辅助教学。

情境设计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

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样发出悦耳的音符。

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

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

不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口技》。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1、指导学生了解《虞初新志》及林嗣环。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容易读错的字,扫清朗读障碍。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4、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5、能让学生简要概括总结文章的结构及内容。

6、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7、指导小组完成自主导学(见学案)及拓展练习。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口技》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口技》的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1.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2.2通过课堂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2培养学生尊敬传统、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1.2学习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掌握口技表演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口技表演的背景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口技表演的了解和感受。

2.课堂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口技表演实践5.1教师示范口技表演,讲解基本技巧。

5.2学生分组练习,尝试表演口技。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口技》。

2.搜集有关口技表演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口技表演的特点和技巧,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在口技表演的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课文原文:口技口技者,京市中奇技也。

一日,闲游于市场,适见一人,身怀绝技,众皆惊异。

其人自称:“吾能以一口之声,模拟百鸟之鸣,又能模仿人间百态。

《口技》教案_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口技》教案_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口技》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年前,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了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而红。

在“洛桑学艺”中,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位笑星的精湛表演。

(播放洛桑学艺片段,约1分钟)短片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都是只靠一张嘴模仿出来的,这种技艺叫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

) 其实,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可那时不像现在有摄像机,演出只有通过文字记载。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记载的精彩的口技表演。

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作家作品关于作者林嗣环,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2、听读课文正是这位善写诗文的林嗣环,用精妙的文字记录下了三百多年前的这场口技表演,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吧。

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一边听,一边在书上做好笔记。

3、生字词语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来检查下大家的听读情况。

请一位同学来做小老师,读读这些词语。

少顷..(shǎo qǐng ) 无敢哗.者(huá) 犬吠.(fèi )呓.语 (yì ) 夫叱.大儿声(chì) 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shǎo ) 中间.(jiàn ) 曳.屋许许..声(yè)(hǔ)几.欲先走(jī)正音,齐读。

4、齐读课文当把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中的时候,希望大家依然读得准。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响亮、流利地朗读课文。

思考:你觉得林嗣环的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5、疏通文意同学们,对于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准它,更要读懂它。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你难理解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生提出疑问)老师也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语句,现在请你来翻译下这些句子,注意红色的字。

同学们记得在书上做好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篇二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找准课文节奏,并让学生翻译文章内容一、导入: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一段,引导学生:一张普通的嘴竟能将这些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

这种靠嘴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就是我国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艺术,洛桑能做的还仅仅简单的模仿,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林嗣环给我们带来的那位艺人的表演,看看他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声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这是一本笔记体小说集,本文作者林嗣环,清代文学家,字铁崖,著有《铁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词,朗读文章1、教师范读,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顷(qǐ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间(jiàn) 许(hǔ) 曳(yè) 几(jī)2、学生齐读,教师在读完后指点节奏3、点一到两人来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语气。

四、翻译文段1、齐读第一段,教师带领翻译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长,善于。

会:恰逢,正赶上。

宴:摆宴席。

于:在。

施:摆。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寂然:安静无声。

2、请学生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师从旁指点字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4全班齐读,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翻译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汇报情况。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第24课 口技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第24课 口技

学案一、字音字形犬吠.(fèi)呓.语(yì)夫叱.大儿(chì)夫齁.声起(hōu)伸颈.(jǐng)默.叹(mò)几.欲先走(jī)曳.屋许.许声(yè)(hǔ)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施.八尺屏障:摆放;布置(2)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3)既而..儿醒:一会儿,不久(4)一时..齐发:同一时候(5)众妙毕.备:全,都(6)宾客意少舒.:舒畅,松弛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京中有善口技者活用词语:善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擅长。

(2)会宾客大宴活用词语:宴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3)遥闻深巷中犬吠活用词语:遥解释: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4)妇抚儿乳活用词语:乳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奶。

(5)妇手拍儿声活用词语:手解释:名词作状语,用手。

(6)不能名其一处也活用词语:名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说出。

4.古今异义区分(1)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会议(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4)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5)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特殊句式识别(1)会宾客大宴(倒装句,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省略句,省略了量词,即“虽人有百只手,手有百个指”)三、作家作品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湖航存稿》《海渔篇》《岭南纪略》《荔枝话》等。

1.文章是如何突出口技艺人技艺之“善”的?点拨:开篇用四个“一”交代道具简单,暗示了口技艺人技艺之“善”,描写一家四口人由睡到醒的过程,连“欠伸”都能听得见,并且由表演四个人的“分部唱”到表演四个人同时发出声音的“大合唱”。

又用观众的神情和态度进行侧面烘托,表现口技艺人技艺之“善”。

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

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

七年级《口技》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口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口技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1.2 教学内容口技的定义和分类。

口技的历史发展和著名表演者。

口技的基本技巧(如模仿声音、口技表演等)。

口技的表演方法和练习方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引入口技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口技产生兴趣。

讲解口技的历史发展和著名表演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分组练习口技的基本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口技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口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示范法:展示口技的表演技巧和方法。

练习法:分组练习口技的基本技巧。

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口技表演,互相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学PPT:展示口技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表演技巧。

视频材料:播放著名口技表演者的表演片段。

练习册:提供口技练习题和表演任务。

3.2 教学材料准备提前准备教学PPT和视频材料。

分发练习册给学生,并指导他们完成练习任务。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在口技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口技表演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的口技技巧和表演能力的提高程度。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口技表演进行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同伴的口技表演。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口技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口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二周:学习口技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

第三周:分组练习口技,进行口技表演练习。

第四周:学生进行口技表演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

5.2 时间安排每节课45分钟,每周4节课。

按照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进行教学活动。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设置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口技技巧。

《口技》语文教案

《口技》语文教案

《口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口技》;(2)了解口技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技巧;(3)学会欣赏口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口技技巧,进行实践活动;(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勇敢上台、自信表达的勇气和信心;(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口技》;(2)掌握口技的基本技巧;(3)欣赏口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口技技巧的运用;(2)课文中所涉及的口技术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口技技巧,学生跟随模仿;3. 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练习、合作,共同提高口技水平;4.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口技》及相关资料;2. 口技道具(如口哨、口琴等);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口技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兴趣;(2)简介口技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口技》,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结合课文,了解口技的基本技巧和术语。

3. 示范教学:(1)教师示范口技技巧,如口哨、口琴等;(2)学生跟随教师模仿,体会口技的魅力。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练习口技,相互交流心得;(2)每组选代表进行表演,分享学习成果。

5. 课堂总结:(1)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2)学生总结口技技巧,提高自信心。

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练习口技,巩固所学技巧;(2)学生搜集有关口技的资料,深入了解这一艺术形式。

《口技》语文教案设计

《口技》语文教案设计

《口技》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口技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丰富对口技的了解。

(3)学会倾听、观察、模仿口技表演,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口技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口技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1)对口技表演中呼吸、发音等技巧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口技表演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口技的魅力。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示范法:教师示范口技表演,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 口技表演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口技表演技巧。

3. 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巩固所学词汇。

4. 相关资料:包括口技历史、名人故事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口技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总结口技表演的基本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教师示范:(1)教师展示口技表演,让学生感受口技的魅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背诵课文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

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声责骂) 倾(斜) 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口技》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口技》教学设计 语文版

《口技》学习时数:三学时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和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记叙特点。

教学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口技人高超技艺的写法。

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知道口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

2、了解作者及其我国古代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3、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4、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优质课网并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分钟。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剪辑:(投影播放“洛桑学艺”视频剪辑)这个小伙子叫洛桑,藏族,1993年,他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而一炮打红。

自此一年内,洛桑这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遗憾的是,1995年10月2日,这位年轻的笑星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

视频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凭洛桑的一张嘴模仿出来的)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口技,请看大屏幕:(投影关于口技的知识)(投影内容: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好,今天我们学习林嗣环的《口技》,去领略这美妙的艺术。

(板书课题:口技)我们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投影学习任务)1、知道口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

2、了解作者及其我国古代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3、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4、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

师:我相信大家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很顺利的完成目标。

二、识记作者相关知识和《虞初新志》。

2分钟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1《虞初新志》:古代笔记小说,清代张潮编选,共20卷,多收录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

编者的主旨是:“表彰轶事2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听课网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口技教案 语文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口技教案 语文版

口技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

今天学习的就是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

(板书课题。

) 2.生阅读注释。

(出示课件l。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听录音,完成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1.注意停顿,然后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3.通译全文,达到疏通文意。

4.全文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

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三、合作探讨1.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朗读课文。

要求:找多个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及时点评至无误为止。

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指导或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才能读好。

2.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要求: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记,若有错误并及时纠正。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中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3.通译全文。

要求:指名逐字、逐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记,发现错误起来纠正。

教师指导学生把重点字、词、句按古汉语现象归类整理。

4.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

明确:(共有三处:(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明白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作用。

)五、研读赏析师:再次朗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题目。

1.文章三个场景的描述,口技者以绘声为主,对声音的描绘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大及小,由微弱而喧闹,由简而繁,试看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请你分析。

动感课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口技》教案 (新版)语文版

动感课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口技》教案 (新版)语文版

24. 口技一、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难点: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会宾客大宴”正赶上。

“于厅事之东北角:厅事:大厅。

施:布置;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的东西,用来隔断视线。

抚尺:醒木。

少顷(shǎoqǐng):一会儿。

但闻屏障(píngzhàng)中抚尺一下:但:只。

闻:听见。

下:落,这里是“拍”的意思。

满坐寂然:通“座”,名词。

全场静悄悄的。

遥:远。

巷:胡同、里弄。

吠(fèi):狗叫。

惊觉jiao:惊吓而醒过来。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呓语yì:说梦话。

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

啼:放声哭。

亦:副词,也。

抚儿乳: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奶头。

呜:指轻声哼(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值,在。

是:此,这。

叱:大声呵斥。

一时:同一时候。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

意思是说各种声音都模仿mó fǎng的极像,毕:全,都。

伸颈jǐng: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是。

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

齁hōu :打鼾。

作作索索:形容老鼠活动的声音。

倾侧:倾斜歪倒。

宾客意少舒:少:稍微,读shǎo。

舒:松弛。

俄而:一会儿,不久。

中间jiàn 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力拉崩倒之声:噼里啪啦房屋崩裂倒塌的声音。

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

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

曳屋许许声yèhǔhǔ: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起用力的呼喊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口技》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口技》教案 语文版

《口技》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二、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

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

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难懂,串讲时,可以采取学生先讲,教师有重点地加以补充的方法。

归结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可以用讨论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解题,介绍作者,范读课文,讲析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

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口技》这段文章,还见于金圣叹批本《水浒》第六十五回的前批。

林嗣环与金圣叹几乎是同时人,现在还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断定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谁,课文著名林嗣环,是依据《虞初新志》。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口技教案 语文版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口技教案 语文版

24. 口技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难点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格外引人注目的璀璨明珠——口技。

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简介作者、作品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中进士。

著有《铁崖文集》等书。

《口技》原是他的《秋声诗》的序言。

三、朗读课文1.试读课文。

要求:分成两人以上的学习小组,一人读,其他人指出读音有误或停顿不当的地方。

意见不统一时,可查阅工具书。

2.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放声读,力求朗读顺畅。

教师可就部分容易读错的字予以正音:吠(f¨¨i) 呓(y¨¬) 叱(ch¨¬) 齁(h¨-u) 间(ji¨¤n) 曳(y¨¨) 3.齐读全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及停顿。

②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四、翻译全文1.自译课文。

要求:在学习小组中由一名学生借助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指出不足之处,如有争论,可做好记号,以便全班讨论时提出。

2.学生质疑。

要求:学生针对疑难词句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统一意见。

除注释外,理解有困难的大致有以下字词:但(只) 哗(喧哗) 乳(喂奶)(奶头) 是(这) 走(跑)3.请一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4.教师点评,指出长处,矫正缺漏。

点评内容:情节是否脱漏,口齿是否清楚,表情是否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口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积累本文文学常识。

(重点)
2.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
3.学习并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口技。

口技,属于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模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面,所以俗称“隔壁戏”。

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表演。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自学指导
1.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共20卷。

《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字铁崖,代表作品《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

2.字音字形
少.顷(shǎo)呓.语(yì)叱.(chì)
中间.(jiàn) 曳.屋(yè) 许.许声(hǔ)
几.欲(jī) 犬吠.(fèi) 齁.声(hōu)
三、合作探究
1.积累文言词语。

(1)通假字
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座位)
(2)重点实词
施.八尺屏障(摆放,布置)
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
众妙毕.备(全,都)
惊觉欠伸
..(打哈欠,伸懒腰)
其夫呓语
..(说梦话)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约;老鼠活动的声音)
宾客意少舒
...(心情;稍稍,略微;舒畅,松弛)
曳.屋许许声(拉)
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脸色)
奋.袖出臂(举起)
(3)词类活用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会宾客大宴
..(名词作动词,摆酒宴)
侧目.(名词作动词,看)
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4)一词多义
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妙: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
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2.注意下面加点的表时间的副词。

(1)忽.一人大呼“火起!”(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一时
..齐发(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同一时候)
(3)既而
..儿醒(表示两事相继发生)
(4)当是时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
(5)俄而
..百千人大呼;少顷
..。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未几
3.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遥闻/深巷中犬吠
(3)既而/儿醒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5)俄而/百千人大呼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7)虽/人有百手
(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4.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文义。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

)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百只手,一手有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百张嘴,嘴上有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

)
四、课外拓展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超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点)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到口技者借助简单道具,能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能力,妙不可言。

那么林嗣环又是如何妙笔生花,再现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的呢?
二、自主预习
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2.全文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明确:善。

“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这一句交代了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有何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摹这些声音的?
明确:声音有:犬吠、欠伸、呓语、儿啼、妇呜、夫叱、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

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遥闻——既而——当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二)写法探究
1.课文中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
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恨不得赶紧逃
脱这场火灾,说明他们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了,都失去了自持能力。

作用:细腻地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吸引力,从侧面烘托出了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2.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明确:“遥闻”表示远远听到之意,营造了小巷幽深、宁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了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微闻”指声音细而弱,反衬出房间的寂静,表现出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沉寂状态,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喧闹做铺垫。

3.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明确:不是简单重复,具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做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4.文中五次重复使用“百千”,有什么作用?
明确:“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急、火猛,也渲染了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四、板书设计
口技
一字统领:善
两次交代: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首尾照应)
三个场面:梦中惊醒、醒而复睡,火起群惊(正面描写)
三次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侧面描写)
五、课外拓展
《口技》抓住了口技表演中的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采用正面描写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突出了口技表演者之“善”。

请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一个场面,200字左右。

示例:下面出场的是杜杰,别看他个子小,这可是他的优势所在。

他可以自如地在赛场穿梭。

瞧!他一下就抢过球,正准备投篮却被几个高个子对手挡住了去路,左躲右闪。

杜杰机智地做了个假动作,使对方扑了个空。

他双手把球举起,凌空而跃,只见篮球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地向篮筐飞去。

大家都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注视着篮球。

那球就沿着弧线乖乖地“钻”进篮筐。

“嘿,好球啊!”同学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加油,加油!”场上又发出了一片呐喊助威声。

六、教学反思
《口技》一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是想落实读、说、做三个字。

所以先设计解决生字词,再由老师范读,引出对这篇课文内容、情感的把握,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在朗读时该如何处理。

然后是学生齐读,读懂大致意思。

总的来讲,读的这一环节做得还不错。

具体在说的这个环节方面,自我感觉也比较良好,我比较不满意的是在“做”的这个环节方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都说:“一堂成功的课堂,必须要留给学生自己做题的空间。

”而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我仅仅留有3分钟给学生做,而这三分钟的时间里,大部分学生只是张口读书,做得并不充分,不能充分检验出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