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一次讨论记录
课题研讨记录
课题研讨记录会议日期:2023-05-10会议地点:xxx参会人员:课题组成员及相关领域专家会议主持人:xx博士一、会议主题:讨论课题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二、会议记录:1. xx博士(主持人):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和课题组成员的参与。
今天我们将针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请大家积极发言,提出宝贵意见。
2. xx教授:我认为当前课题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际意义。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论,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3. xx博士:我同意教授的观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方法上的问题。
例如,数据采集和分析的难度较大,导致研究进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4. xx硕士:针对数据采集和分析的问题,我建议我们可以尝试与其他研究团队合作,共享数据和资源。
同时,我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研究效率。
5. xx专家:我认为团队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从政策层面出发,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课题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
6. xx博士(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的发言。
看来我们在研究方向和方法论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接下来,请大家就如何优化研究方案进行讨论。
7.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会议达成了以下共识:* 明确研究目标和方法论,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加强与其他研究团队的合作,共享数据和资源;* 采用更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研究效率;* 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为课题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 定期召开课题进展汇报会,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8. xx博士(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宝贵意见。
请大家根据今天的讨论结果,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并于下次会议上进行汇报。
同时,我们会邀请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我们的课题研讨,以期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9. 会议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将根据讨论结果对研究方案进行优化,并积极落实相关措施。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记录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1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建与研究时间:2015年5月25日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1、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XXX主持,首先向大家说明研讨会的目的、意义、安排部署调查问卷工作以及这次调查问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各参会教师积极讨论,明确各自分工。
通过讨论使各位教师对这次课题研究有了全面认识,为更好地进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收获:教师目前掌握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还不是很全面;讨论分析调查问卷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好调查问卷工作。
第2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建与研究时间:2015年9月13日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1、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XXX主持,针对学生目前的现状,应首先激发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通过讨论分析,明确了培养学生数学研究兴趣的方法:教师把视角由课内转向课外;老师创设一些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研究;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等。
2、各参会教师纷纷发言,畅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设想。
主要收获:研究的目的是搞清楚学生缺乏数学研究兴趣的表现、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第3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建与研究时间:2015年9月13日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1、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XXX主持,首先向大家阐述了这次研讨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2、各参会教师纷纷发言,畅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设想。
针对学生目前的现状,应首先激发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主要收获:无明显问题。
完整版)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记录
完整版)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记录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记录一时间:2015年1月7日主持人:XXX地点:机房应到人数:3实到人数:3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活动主题:课题研究小组成立会1.讨论开展“长丰县2015年教研课题活动”的通知内容;2.讨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3.讨论课题研究内容方向、课题名称;4.商讨每个人的大致研究目标;5.商讨填写课题申报表。
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记录二时间:2015年2月21日主持人:XXX地点:机房应到人数:3实到人数:3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活动主题:课题研究动员会1.确定课题;2.讨论研究了课题的背景、意义等问题;3.对课题进行论证,研究课题开展的方向;4.商讨确定课题申报表内容;5.课题研究活动组员任务分工;6.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7.讨论本课题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
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记录三时间:2015年5月6日主持人:XXX地点:机房应到人数:3实到人数:3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活动主题: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1.细化课题研究的任务分工;2.商讨确定网上调查问卷的内容;3.商讨如何在全校开展网上调查问卷活动;4.商讨调查问题结果数据的处理办法;5.讨论每人研究的进展情况;6.强调加快课题研究进度;7.讨论近期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商讨解决办法;8.阶段性总结课题开展情况。
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记录四时间:2015年11月4日主持人:XXX地点:机房应到人数:3实到人数:3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活动主题: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1.讨论每人研究的进展情况;2.强调加快课题研究进度;3.讨论近期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商讨解决办法;4.阶段性总结课题开展情况;5.总结网上问卷调查结果;6.商讨调查报告的书写事宜;7.公开课研讨及相关资料整理。
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记录五时间:2016年1月6日主持人:XXX地点:机房应到人数:3实到人数:3活动形式:讨论交流活动主题:课题研究结题准备会1.集中已有的研究成果;2.催促各成员整理完善材料;3.研究结题报告单的填写;4.结题申请表的填写;5.讨论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6.分类整理材料。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2、叶老师总结及安排工作
(1)加强有关课题方面知识的学习,继续实验。
&
(2)推广到学校其他数学老师。
(3)及时总结,加强反思,重视过程资料的收集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做最后的冲刺。
时间
2011-12=20 地点教研活动室
活动形式
研讨交流
参加人员
(
叶亚芬宁田 王刚 贾仙英
活
动
经
过
一、工作安排:
做好新学期作业布置以及作业批改的优化方式的实施工作,并做好记录。
二、研究讨论
研
讨
的
`
热
点
观
点
实施课题研究成果
主
要
收
获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讨
论
分
析
1、实验老师交流心得、共享资源
宁田老师:实验时,发现作业的布置既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更要考虑学生实际程度。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进行拓展提高;既要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既要完成作业,更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完成作业。所以,在作业布置的几个方面,我都以课题研究内容为基准,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提高了,作业基本都能完成。
;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7次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
课题结题的工作安排
时间
2012-3-7地点教研活动室
活动形式
研讨交流
参加人员
叶亚芬宁田 王刚 贾仙英
活
&
动
经
过
工作安排:
1、做好后期结题申请和结题工作,整理资料。
社会教研活动现场研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社会教育素养,加强社会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举办了社会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深化社会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和交流,推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社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参与人员我校全体社会教育教师、教务处负责人、部分学科带头人及教研组长四、活动流程1. 主题发言2. 教学案例分享3. 小组研讨4. 总结发言五、活动内容(一)主题发言活动伊始,教务处负责人就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及我校社会教育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
他指出,社会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如何深化社会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教学案例分享接着,两位资深教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社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第一位教师以《家乡的变化》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位教师则以《绿色出行》为主题,分享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小组研讨在小组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如何将社会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2. 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4. 如何应对社会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社会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四)总结发言最后,教务处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我校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他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们要继续深化社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社会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九月中旬)
社会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九月中旬)本次社会学兴趣小组活动于九月15日在学校图书馆举行,共有十二名成员参与了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社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活动内容1. 热身讨论活动开始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热身讨论。
每位成员分享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并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了解了小组成员的兴趣与研究方向,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2. 讲座与讨论接下来,社会学专业的教授李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向我们解释了社会问题的本质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我们深入探讨了他所提出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意见。
讲座结束后,我们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每位成员都分享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并就其中的争议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大家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共同探索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3. 小组研究计划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研究热点,包括教育不平等、贫富差距、青少年犯罪等。
因此,我们决定将小组的研究重点放在这些问题上。
每位成员自愿加入了不同的研究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
4. 活动总结和展望活动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总结和展望。
成员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让他们深思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大家向李老师表达了感谢,并期待未来更多的社会学研究机会。
活动心得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中的讨论和分享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并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积极执行研究计划,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实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努力,能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做出一定的贡献,并提高社会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度。
下一步计划为了进一步推动我们的研究,我们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定期举行小组研究讨论会,分享研究进展和问题;- 深入调研和采访相关人士,获取实际案例和数据支持;- 组织一次学术讲座,邀请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分享研究成果和观点;- 与其他社会学兴趣小组联合举办研讨会,促进学科交流和合作。
社会领域教研活动讨论(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领域课程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社会素养,我校于近日开展了社会领域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
2.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教材解读与教学目标分析活动伊始,由资深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对教学目标进行详细分析。
教师们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教学案例分析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案例中的亮点与不足。
通过对比分析,教师们对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3. 教学方法探讨针对社会领域课程的特点,教师们就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热烈讨论。
大家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注重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教研组建设与交流教师们就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以下建议:(1)明确教研组职责,加强组织领导。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注重成果转化,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四、活动总结本次社会领域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教师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教育教学成果,分享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1.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明确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得到了丰富,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研组建设得到了加强,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教研社会领域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领域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社会领域课程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提高教师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教学能力,提升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质量,我们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认识,明确社会领域课程的教育价值。
2. 探讨社会领域课程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XX幼儿园多功能厅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并邀请园长致辞。
2. 社会领域课程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A分享:大班社会活动《认识警察》教师A结合实际案例,从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幼儿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他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B分享:中班社会活动《分享快乐》教师B从活动目标、教学策略、幼儿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其他教师进行点评。
3. 社会领域课程教学策略探讨(1)教师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如何将社会领域课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2)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3)如何提高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社会领域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1)教师个人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
(2)园长总结园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努力和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五、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社会领域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育价值。
2. 教师们探讨了多种社会领域课程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水平。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六、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活动组织有序,时间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目标。
社会学科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提升社会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活动参与人员:社会学科全体教师五、活动记录:1. 活动开场(1)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2)全体教师起立,奏唱国歌2. 主题讲座(1)主讲人:XX老师(2)讲座主题:如何提高社会学科教学质量(3)讲座内容:a. 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分析b. 提高社会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c. 教学案例分享3. 分组讨论(1)分组:根据年级分组,每个年级一个小组(2)讨论主题:针对本年级社会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4. 教学观摩(1)观摩课:XX老师的《中国近代史》公开课(2)观摩课点评:其他教师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5. 总结发言(1)教研组长总结本次活动(2)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提出期望六、活动总结:本次社会学科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提高了教师对提高社会学科教学质量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方法。
2. 通过分组讨论,各年级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教学观摩课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有助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 领导的点评和期望,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七、后续工作:1. 各年级教师根据本次教研活动提出的解决方案,认真落实,提高教学质量。
2. 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学校将加大对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4. 加强与社会学科的专家、学者合作,提高社会学科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相信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社会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社会教研组活动室参与人员:小学社会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提升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社会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观念、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为了提升小学社会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本教研组特开展此次研讨活动。
二、活动内容1. 主题发言首先,教研组长张老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了阐述,强调了提升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张老师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把握教学重点。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4)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2. 经验分享接下来,教研组成员们纷纷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提升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经验和做法。
(1)李老师分享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她表示,通过制作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王老师介绍了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感受历史、文化等知识。
她认为,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刘老师分享了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她表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集体研讨在经验分享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们就如何提升小学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研讨。
(1)针对教材内容,教研组讨论了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大家一致认为,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2)针对教学方法,教研组探讨了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家认为,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法等,使课堂充满活力。
初中社会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初中社会教研组全体成员活动主题:探讨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初中社会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探讨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内容1. 活动签到与简短交流教研活动开始前,教研组长李老师进行了签到,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随后,教研组成员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分享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2. 教学案例分享教研活动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教学案例分享。
教研组成员王老师分享了一节关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公开课案例。
王老师详细介绍了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3. 教学策略探讨在第二个环节中,教研组成员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学方法创新:如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内容整合:如何将初中社会学科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评价方式改革:如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讨论过程中,教研组成员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采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
4. 集体备课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研组还进行了集体备课。
教研组成员们共同分析了教材内容,探讨了教学重难点,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研组还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5.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李老师肯定了大家在教学策略探讨和集体备课中的积极表现,并强调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社会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1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如何提高社会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四、参与人员1. 社会课教研组全体教师2. 学校教务主任3. 年级组长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教研组长主持,对本次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强调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教学案例分享(1)教师A分享《家乡的变化》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2)教师B分享《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的教学案例。
3. 讨论环节(1)针对教师A和B的分享,其他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围绕如何提高社会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展开讨论。
4. 教务主任总结发言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出学校对提高社会课教学质量的期望。
5. 活动结束六、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享(1)教师A分享的《家乡的变化》一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师B分享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讨论环节(1)针对教师A和B的分享,其他教师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③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④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
(2)围绕如何提高社会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教师们提出以下措施:①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②加强课程整合,实现跨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果;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④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社会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社会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举办了社会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家讲座、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社会学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活动地点:学校学术报告厅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晓刚先生担任主讲嘉宾。
张教授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为题,为在场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张教授从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让老师们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教学研讨讲座结束后,教师们围绕张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就如何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学研究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1)如何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A:我认为,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教师B:是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2)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学研究能力?教师C:我认为,提高学生的社会学研究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
教师D: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研究能力。
3. 案例分析为了进一步加深教师们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活动安排了案例分析环节。
教师们分组讨论了以下案例:案例一:某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案例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案例三: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对如何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社会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学科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社会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学科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教学研讨等形式,探讨新时代社会学科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周五)上午9:00-11:3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参与人员参与人员:我校全体社会学科教师、学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主题: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学科教学策略研究(2)内容:针对当前社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进行集体备课。
(3)过程:各学科组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材特点,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提出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 课堂教学展示(1)展示教师:张老师(2)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学过程:张老师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重大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研讨(1)研讨主题:如何提高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效率(2)研讨过程: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提高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3)研讨成果:通过本次研讨,教师们认识到提高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具体措施包括: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等。
初中社会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9月30日二、活动地点:初中部会议室三、活动主题:初中社会学科教学研讨四、活动主持:王老师五、参与人员:初中部全体社会教师六、活动内容:一、开场致辞活动开始,王老师首先对全体社会教师表示了欢迎,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
王老师强调,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全体社会教师的教学水平,共同探讨初中社会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二、教学经验分享1. 张老师分享:《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张老师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为主题,分享了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张老师提到,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李老师分享:《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运用》李老师以《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运用》为主题,介绍了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李老师强调,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王老师分享:《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王老师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主题,分享了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王老师提到,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教学研讨1. 教学方法研讨教师们就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研讨。
大家认为,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 教学评价研讨教师们就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
大家认为,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教学资源研讨教师们就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进行了交流。
大家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社科组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社科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社科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社科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探讨社科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社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15日(周五)上午9:00-12:00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上午9:00-10:00,社科组全体教师集中在会议室,进行集体备课。
本次备课主题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首先,由备课组长介绍本次备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教年级,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接着,大家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提高历史课堂趣味性的有效策略。
2. 教学观摩上午10:00-11:00,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由历史教师张老师展示一节七年级历史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张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历史故事和实物图片,使课堂生动有趣。
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张老师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3. 专题讲座上午11:00-12:00,由我校资深历史教师李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李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针对提高历史课堂趣味性这一主题,提出了以下建议:(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观摩在教学观摩环节,张老师的课堂表现如下:(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一次讨论记录
发信人: bodhicitta (纯净的心), 信区: GengDu标题: 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一次讨论记录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2010 年05月09日16:53:32 星期天), 站内信件第一次小组讨论时间:5月5日5:00PM地点:艺园餐厅参加人员:柳智宇、黄笛、彭义来、李林芳、曹彦丽。
主持:柳智宇记录:曹彦丽关键词:第一次小组讨论,组长黄笛,课题取向。
一.各位同学作自我介绍,互相认识。
二.柳智宇同学主持此次讨论,谈教育社会学小组成立的构想,以及本次调查期望解决的问题。
1. 北大学生,或者说现在的青年往往更加关注远在天边的事情,对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反倒漠然。
思想与行为脱节,学术与生命脱节。
“知行合一”是耕读社的理念,学问是有关生命的学问,生命是被人类文化滋养着的生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行动、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将自己的生命与人生、自然、社会交融起来。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身边的现象,那些离我们很近却构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因素的事物。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说:“能近取譬,是谓仁之方也。
”耕读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的场所,我们可以尝试把所研究的马上付诸实践,也希望教育社会学研究小组能成为一个长期的研究小组,成为耕读社研究与实践结合的一种尝试。
2. 提出了“北大学生生存心态”的课题,推荐田玲老师《北京大学生存心态及再生产》一书。
三.自由发言时间,各位同学畅谈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解,提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
彭义来:关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领域的研究课题。
小彭同学贡献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构想。
1. 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比较感兴趣,比如学校提供的资源是如何被使用的?使用的人群都是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这种资源配置能不能反映出一种潜在的规则?例如,北大虽然提供了丰富、开放的教育资源,但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和来自城镇的同学相比,由于之前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在进入北大后可能对某些可利用的资源缺少关注,这在客观上造成学生群体资源使用、配置的差异。
社科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科学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举办了社科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社科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社科教育的认识,明确社科教育的重要性。
2. 深化教师对社科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社科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4. 推动社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流程1. 开幕式(8:30-8:40)-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
- 校领导致辞,对社科教育的发展提出期望。
2. 专家讲座(8:40-10:00)- 邀请知名社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社科教育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
- 讲座主题:《新时代社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3. 分组讨论(10:10-11:30)- 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以下主题进行讨论:a. 社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b. 社科教学方法与手段;c. 社科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d. 社科教育评价体系。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4. 交流分享(11:40-12:00)-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经验交流。
- 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五、活动内容与成果1. 专家讲座- 专家从新时代社科教育的背景、挑战、机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 分组讨论- 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就社科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 部分讨论成果如下:a. 优化社科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b.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c.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信人: bodhicitta (纯净的心), 信区: GengDu
标题: 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一次讨论记录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0年05月09日16:53:3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第一次小组讨论
时间:5月5日5:00PM
地点:艺园餐厅
参加人员:柳智宇、黄笛、彭义来、李林芳、曹彦丽。
主持:柳智宇
记录:曹彦丽
关键词:第一次小组讨论,组长黄笛,课题取向。
一.各位同学作自我介绍,互相认识。
二.柳智宇同学主持此次讨论,谈教育社会学小组成立的构想,以及本次调查期望解决的问题。
1.北大学生,或者说现在的青年往往更加关注远在天边的事情,对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反
倒漠然。
思想与行为脱节,学术与生命脱节。
“知行合一”是耕读社的理念,学问是有关生命的学问,生命是被人类文化滋养着的生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行动、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将自己的生命与人生、自然、社会交融起来。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身边的现象,那些离我们很近却构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因素的事物。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说:“能近取譬,是谓仁之方也。
”耕读社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的场所,我们可以尝试把所研究的马上付诸实践,也希望教育社会学研究小组能成为一个长期的研究小组,成为耕读社研究与实践结合的一种尝试。
2.提出了“北大学生生存心态”的课题,推荐田玲老师《北京大学生存心态及再生产》一书。
三.自由发言时间,各位同学畅谈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解,提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
彭义来:关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领域的研究课题。
小彭同学贡献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构想。
1.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比较感兴趣,比如学校提供的资源是如何被使用的?使用的人群都是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这种资源配置能不能反映出一种潜在的规则?例如,北大虽然提供了丰富、开放的教育资源,但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和来自城镇的同学相比,由于之前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在进入北大后可能对某些可利用的资源缺少关注,这在客观上造成学生群体资源使用、配置的差异。
(记录员:小彭同学可以举一个例子辅助说明。
)
2.关注同学间的人际交往模式。
同学间有各种各样的“圈子”,比如同乡、校友、社团圈子。
这些圈子间,交往的对象不同,但是不是反映出了一种规律?是什么因素促成同学加入某个圈子?一个人所属的不同的圈子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个体在某个圈子里是怎样和同伴互动的?
李林芳:
1.关注中国古代教育,关注书院教育,探索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今天的教育有何可借鉴的经验。
2.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取向质疑。
认为教育社会学似乎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更多表现出了功利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取向,相对来说,这中取向似乎忽视了“人”的价值,置效益于人的发展之上。
我们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是想解决“人”的发展问题,人如何通过教育获得更加充分、自由的发展,而这种取向的研究方式和我们进行教育研究的初衷是相悖的。
(记录员同学尝试解释了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取向。
任何学科,包括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呈现出两种似乎相悖的研究取向,不太准确地描述,就是:人文的取向和科学的取向。
这种争论从中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开始,它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研究者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这决定了研究者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流程。
参加讨论的五位同学在研究取向上基本是一致的:重视研究的人文取向,把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放到首位,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不是单纯重视数据、效益所呈现出来的表面繁荣。
)
3.社会分层所带来的困惑:职业经理人阶层与知识分子阶层的互动方式,这是由老师课上所讲的经历引发的思考。
这两个阶层,所关注的话题不同、生活态度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区分。
这种分层是如何造成的?对社会分层如何评价?置身其中一个阶层的人有没有机会流动到其他的阶层?
(记录员同学的胡言乱语笔记:小李同学谈到的社会分层问题其实在学校这样的小社会中同样有所表现,小彭同学谈到的同学交往“圈子”是不是就是一种不完全的“分层”呢?我们对分层最关注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分层可能引发了什么样的后果?如果有消极的一面,是否可以改善?)
黄笛:具体谈到自己在教育社会学这门学科中的学习过程。
1.教育学的学习:通过阅读文献,对古代教育、现代教育都有一定的了解。
古代教育中,比较关注“师承制”(是个别教学吗?和集体教学相区别),古代教育史中,为何师承制发展比较完善?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也是小黄同学比较关注的领域。
崇尚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教育思想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记录员同学的题外话:黄笛同学命中的两道教育学考研考题,一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一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
2.黄笛同学被民主推选为组长,负责统筹安排调查的流程,调控研究的进度,安排组员的任务,召集并主持开会讨论。
曹彦丽:
对以上发言的同学做了些回应,为方便阅读穿插在各位同学的发言后面。
总结:
1.此次讨论,大家都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视角不同、关注点不同,在选题上虽然没有达成一致,但这种讨论与碰撞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我们下一次的讨论积累了经验,我们需要一个把研究课题逐渐聚焦的过程。
2.布置下一次讨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