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五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
常用文言文常识总结字:1、古今字2、通假字3、异体字词:1、实词2、虚词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3、古今异义词(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4、一词多义5、固定搭配所以…者、所+动词(…的原因)动词+者(…的人)6、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意动作状语(2)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意动(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意动(4)数词活用为动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基数词临时可活用为动词)eg:六王毕,四海一;统礼仪,一制度;句:1、判断句:“…者,…也”、“…,…也”、“…者,…”、“…,…”、2、否定句:“非”3、省略句:4、被动句:“为…所…”、“为…”、“所…”、“见…于…”、“见…”、“于…”、“被”5、倒装句:(1)主谓倒装(2)状语后置“于”(3)定语后置eg: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宾语要前置;eg:大王来何操。
B:否定代词“不、毋、未、莫+动词+宾语”,宾语要前置;eg:未之有也。
C:用指示代词“之、其”指复的句子,宾语要前置6、固定句式“如……何?“不亦……乎”“何其……”” “孰与” “以……为” “是故”、“是以” “不亦……乎”“得无……乎”“与其……孰若……” “宁……无”。
一、常见实词: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2003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1、古字通假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
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B:假借。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高中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际意义。
(一)常见实词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在仅指男子的配偶。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战争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像“知”通“智”,“说”通“悦”。
(二)实词的推断方法1、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2、字形推断法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来推测其意义。
3、语法推断法依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和作用来判断其词性和含义。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和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常见虚词1、而可以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2、之作代词、助词、动词等,用法多样。
3、以有“用、凭借、因为”等意思。
(二)虚词的用法辨析要准确理解虚词的用法,需要多读多练,积累常见的虚词搭配和用法。
三、句式(一)判断句通常以“……者,……也”“……,……也”等形式来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常见的有“于”字被动句、“为”字被动句等。
(三)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比如“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
(四)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常常省略。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五、翻译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一)原则1、信要忠实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2、达译文要通顺流畅。
3、雅译文要富有文采。
(二)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
案
简介
此文档是关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详细内容。
本文主要涵盖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并提供了相应的答案。
专题训练及答案
1. 专题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练
- 问题1: 请用文言文写出“我是一个学生”的意思。
答案: 吾乃一弟子也。
- 问题2: 老师对学生说:“好好研究,天天向上。
”请用文言文表达这句话。
答案: 师言:“勤学苦练,朝夕上进。
”
2. 专题二:文言文修辞手法练
- 问题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
答案: “春风吹夜樱,时节艳夏菊。
”
- 问题2: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
答案: “千军万马,势不可挡。
”
请注意,以上只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部分示例。
详细的专题训练及答案请参考相应教材。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及其答案。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部分第5章 题点训练5 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
题点训练五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目标解说]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做好断句题,要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因此断句能力高低,成了判断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真题回做(2013·重庆)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答案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解析本题从断句角度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词,如“矣”“岂”等。
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即可。
参考译文在饥荒之年,乞讨的人很多,县里没有房子来让他们居住,常常在严寒的冬天遭受风霜雨雪的侵袭,冻饿交加而死的人在道路两旁到处都是。
州县如果能给他们几间房来安身,难道不比建造亭台、扩建园林来作为没有用处的观赏更有好处吗?错题回练用“/”给下面画线的部分断句。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_之_履_平_地_而_不_与_洼_适_也_及_其_久_则_洼_者_若_平_至_使_久_而_即_乎__其_故_则_反_窒_焉_而_不_宁_故_君_子_之_学_贵_乎_慎_始。
(刘蓉《习惯说》)答案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参考译文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扫描☆名师点拨考点剖析☆聚焦高频1考点:文言文阅读例1:(2018深圳中考)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3)王数.封我矣(_______)(4)而子辞.(_______)8. 翻译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9.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答案】7.(1). 发:起,指被任用 (2). 衡:通“横”,梗塞、不顺 (3). 数:多次 (4). 辞:2推辞,谢绝8. (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 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解析】7.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专题五七级下文言文知识汇编y
七年级下文言文知识汇编及名著简介 yzm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1)〖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因(趁,乘)竞走取之(争相)(跑)2.翻译下列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谢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
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座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2.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朋友感到很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的手(想要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本文题目: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
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
”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
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
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
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
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
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
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
如:“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同学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战争”等。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1)作代词,代人、事、物。
(2)作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无实义。
(3)作动词,“到……去”。
2、而(1)表并列,“和”“又”。
(2)表承接,“然后”“就”。
(3)表转折,“但是”“却”。
(4)表修饰,“地”。
3、以(1)作介词,“用”“把”“凭借”“因为”等。
(2)作连词,表目的“来”;表结果“以致”。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五、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1、信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雅用词优美,富有文采。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对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要准确翻译。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文言文复习教案适用年级:高三主要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2.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3. 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1.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复习常用文言词汇、古文常用语法词汇、文言虚词等。
2.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复习文言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结构等,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1. 理解古文篇章结构:通过多篇古文的阅读,培养对古文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包括开篇、承接、递进、高潮、结尾等部分。
2. 掌握古文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对古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状语等,帮助理解整篇古文的意境。
3. 整体思维理解古文: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对整体思维的运用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推理分析等。
同时,注意借助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1. 古文翻译训练:通过训练,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句子的翻译、句型的转换等。
2. 古文仿写训练: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古文仿写,模仿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文赏析和演讲:阅读分析古文,并能够进行赏析和演讲,深入理解古文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四、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1.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2. 模拟考试:进行文言文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要求,并及时总结分析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不足,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课件
电子阅读的优点主要有信息存储量大;有网络功能;有 良好的娱乐休闲型;便于携带等。但是也有很多缺点,如辐 射较多,对读者的视力有不良影响;记忆效果不够好;以浅 阅读为主,不能深层次阅读;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依赖较多的操作技术;价格较高;缺乏阅读的韵味。
由此可见,电子阅读相比于传统阅读有很多的缺点和不 足,所以,电子阅读是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但是,如果能 够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学 习与阅读的需要。
• 9.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 译文:
• 10.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5分)
•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 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
•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山。 •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
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
什么不同?(3分)
•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 10.C •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 蜀地边疆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 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普陀山)去, 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 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 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 (普陀山),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 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四川距离 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到达 了。一个人立志求学,反倒还不如蜀地边远之处的一个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5:考试题型文言文断句课件【优秀课件】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选自《世说新语》)
3、察对话,定句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察对话,定句读。
实际 操作
4、依修辞,定句读。
中要
5、借句式,定句读。
综合 运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 说新语》)
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 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 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 是/ 为过失 未/ 足 以亡 积/恶多者 虽/有一善 是为/ 误中 未足/以存 人君闻/ 此 可以悚/惧 布衣 闻/此 可以改容/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词
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描写,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形象特征。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同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理解人物在 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主旨
总结词
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阅读理解的最终目的。
”。
被动句
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如“他 被打了”。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式, 如“见(之)笑了”。
倒装句
句子成分倒置的句式,如“甚 矣(汝之不惠)!”。
02
文言文阅读理解
理解文意
总结词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内容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 主题和要点。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以及特殊的句式和语法结构。
副词
表示程度、时间、范围的词, 如“很”、“正在”。
虚词
代词
代替名词的词,如“之 ”、“其”。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 象或起止时间、地点的 词,如“在”、“从”
。
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如
“和”、“或者”。
助词
表示语气的词,如“啊 ”、“呢”。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用“者”、“也”等词来表示 判断的句式,如“人是动物也
《文言文复习专题》 ppt课件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翻译技巧 • 文言文写作实践 • 文言文复习测试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是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主要应用于古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
它是一种典雅、庄重的表达方式,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1.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名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名词用等语法现象较为常见。
2. 倒装句式:文言文中,句子的语序常常倒装,如主语、宾语、状语等可以前置或后移。
3. 固定句式: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固定短语和固定句式,需要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
4. 省略句式: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成分,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三、常用词汇1.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人”、“马”、“书”、“房屋”等。
2.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变化、消失等的词,如“走”、“吃”、“死”、“生”等。
3.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态、颜色的词,如“好”、“美”、“黑”、“长”等。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词,如“我”、“他”、“它”、“这里”等。
5. 数词:表示数字的词,如“一”、“二”、“三”、“十”等。
6. 虚词:帮助造句或表达某种特殊意义的词,如“之”、“以”、“而”、“则”等。
四、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通过扩大或缩小事物形象特征或范围,以增强表达效果。
3. 对偶:成对的修辞手法,形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感。
4. 排比: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5.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
五、常见文体类型及特点1. 记叙文:以叙述为主,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来表达主题。
2.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分析、推理和论证来阐述观点。
3.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通过解释说明事物、现象或原理来传达信息。
4. 散文:形式自由,内容丰富,以描写、记叙或抒情为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1. 通读全文,理解全文大意。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关于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介绍如下:一、文言文语法基础1. 词类:文言文中主要有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 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似,基本句型有主谓、主谓宾、主谓定状等。
3.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某些词会因为语境的需要,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二、文言文字词解释1. 常用字词:如“之”、“其”、“何”等的常见含义和用法。
2. 通假字:文言文中,有些字音同或音近,可以互相通用,这些字称为通假字。
3.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解释。
三、文言文句式结构1. 判断句:用判断词“是”、“为”等构成的句子。
2. 被动句:表达被动含义的句子。
3.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了一些成分,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4. 倒装句: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四、文言文修辞手法1. 对偶: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
2. 排比: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子。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来强调事物的特征。
4.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
五、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意概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细节理解:注意文中的细节描述和人物言行。
3. 情感分析:分析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六、文言文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按照原文的词汇和结构进行翻译。
2. 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3. 调整语序:针对倒装句,需将词语顺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
4. 补充省略成分:根据上下文,补充被省略的成分,使译文流畅通顺。
七、文言文写作练习1. 仿写: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句式和结构进行写作练习。
2. 摘要写作:阅读文言文篇章,提炼出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摘要写作。
3. 创作练习:尝试自己构思主题,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创作,锻炼文笔和表达能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礼记》(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礼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注]①辟:亲近、偏爱之意。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富A润屋B德C润身D心广E体胖F故G君子H必诚其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指使……和睦,《谏逐客书》中“却宾客以业诸侯”中“业”的用法与之相同。
B.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词义相同。
C.形,指显现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中的“形”用法不同。
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与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在感彩上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