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论人性和政治

合集下载

罗素:论人性

罗素:论人性

罗素:论人性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毫无疑问对食物的渴望曾经是而且仍然是很多大的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存在差异,那就是人类有欲望,而且可以说是无穷无尽、永远无法充分满足的欲望,这些欲望使得他们即便到了天国也无法安静。

蟒蛇在一顿饱餐之后就去睡,直到需要另外一顿时才醒来。

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则不会如此。

阿拉伯人曾一度节俭地过着以几颗枣为生的生活,后来夺取了东罗马帝国的大量财富,住在无法想象的豪华宫殿中,他们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

饥饿已经不再是一个动机,因为他们稍一点头示意,希腊奴隶就会给他们奉上精美食品。

但是其它的欲望仍然促使他们十分活跃,尤其是四种欲望,我们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和权力欲。

占有欲——渴望拥有尽可能多的财产权利。

这是一种动机,我想,这种动机来源于恐惧和对生活必需品的渴望的结合。

我曾经善待来自爱沙尼亚的两个小女孩,她们是从一场饥饿的饥荒中死里逃生的。

她们住在我家里,当然有足够多的食物。

但她们却一有空就跑到邻近的农场偷土豆并囤积起来。

洛克菲勒在年幼的时候生活十分贫苦,成年后仍以类似的方式生活着。

与此类似,阿拉伯酋长坐在他们丝质的拜占庭长沙发椅上仍忘不掉沙漠,他们所囤积的财富远远超过任何可能的身体需要。

无论怎样对占有欲进行心理分析,没有人可以否认它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动机——尤其是在有权有势的人们之中。

因为,如我前面所说,占有欲是一种无限的动机。

不管你已拥有多么多,你仍将渴望占有更多。

完全的满足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虽然占有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力来源,但在人们解决了饥饿问题之后,它却无论如何不再是最强烈动机。

竞争欲是一个更为强大的动机。

在伊斯兰教历史上,很多个王朝都一再惨遭不幸,这是因为国王的多位妻子的儿子们彼此不和而引发内战,造成全面毁灭。

伯特兰·罗素《论人性和政治》赏析

伯特兰·罗素《论人性和政治》赏析

伯特兰·罗素《论人性和政治》赏析作者:潘正凯来源:《新高考·英语基础(高一)》2017年第04期一、作考簡介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伯特兰·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1950年,伯特兰·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二、作品内容简析《论人性和政治》(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是伯特兰·罗素的一篇散文。

罗素认为,人从事政治活动源于四个动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和权欲(acquisitiveness,rivalry,vanity and love of power)。

虽然占有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力,竞争欲却是一个强大得多的动机。

虚荣心是一个有着极大潜力的动机。

权欲同虚荣心一样,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只有无限权利才能使人完全满足。

权欲这一动机究竟引导人做出有益的行动还是有害的行动,取决于社会制度以及个人的能力才干。

另一个重要的动机是追求刺激。

人优越于畜生之处表现在他们会感到厌倦。

文明生活已变得十分沉闷。

于是,人们以各种方式追求刺激,以摆脱厌倦。

追求刺激具有破坏性。

因此,我们必须为满足这种冲动提供无害的发泄途径。

这篇文章文笔生动、幽默,对人性和政治的阴暗面进行了无情、犀利的讽刺、抨击。

罗素散文的措辞深受其数学思维风格的影响,具有逻辑严密性和表达精确性。

为便于读者的理解,本文以英汉对照的方式呈现了《论任性和政治》中有关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和权欲的描述。

罗素人性经典语录

罗素人性经典语录

罗素人性经典语录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2、不要害怕怀有怪念头,因为现在人们接受的所有的观念都曾经是怪念头。

3、民主,就是挑选那个受批评的人的过程。

4、喝醉是暂时性的自杀。

5、我明确的说,由教会所组织的基督教是道德进步的最大敌人,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6、从阿米巴变形虫到人类的这一过程对哲学家来说,很明显是个进步。

但是变形虫怎么想我们就不知道了。

7、传统的人看到背离传统的行为就大发雷霆,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这种背离当作对他们的批评。

8、幻觉不是你的错,在幻觉中做决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9、生活中完全没有冒险,这可能是没什么意思的。

但是生活中如果不管什么种类的探险都有,那肯定是短暂的。

10、我曾相信,所有值得知道之事,我在剑桥都知道了。

在我旅行的过程之中,这一想法逐渐消失了。

这与我本意相反,但是却对我非常有益。

11、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12、使人生愉快的必要条件是智慧,而智慧可经由教育而获得。

13、植物藉栽培而生育,人类藉教育而成人。

14、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

一条"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另一条,"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

15、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伯兰特—罗素《社会凝聚力与人性》

伯兰特—罗素《社会凝聚力与人性》

伯兰特·罗素《社会凝聚力与人性》在这些演讲里,我打算考虑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进步所必需的那种程度的个人首创性和生存所必需的那种程度的社会凝聚力结合起来?我将从人性中的各种冲动入手,正是这些冲动使社会合作成为了可能。

我首先考察这些冲动在非常原始的社会里所采取的各种形式,然后考察不断进步的文明中逐渐变化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各种适应性。

接下来,我将讨论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里社会凝聚力的范围和强度,它们导致了今天的社会以及这些社会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在探讨了使社会结合在一起的各种力量之后,我将着手讨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另一个方面,即个人首创性,说明它在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曾经发挥过的作用,它在今天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在个人或者群体中首创性过多或者过少的各种可能性。

随后,我还将探讨我们时代的一个基本问题,即由现代技术所引发的在组织和人性之间的冲突,或者换一种说法,经济动机和创造以及占有冲动的分离。

在论述了这一问题以后,我将考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最后,我将把个人的思想、努力以及想象力同社会权威之间的总体关系作为一个伦理问题来思考。

在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社会性动物中,合作与结群具有某种本能的基础。

这在蚂蚁和蜜蜂身上最充分,它们显然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反社会的行为,也从来不会背离对蚁巢或者蜂群的忠诚。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赞赏这种对公共责任的不渝的忠诚,但是它也有其缺陷;蚂蚁和蜜蜂不能制作伟大的艺术品,也不能做出科学发现,或者创立宣扬所有蚂蚁都是姐妹(all ants are sisters)的宗教。

它们的群居生活实际上是机械、呆板和静态的。

我们宁愿人类生活具有一种动荡的因素,如果我们由此能够避免这种进化上的停滞的话。

早期人类是一个脆弱并且稀少的物种,他的生存最初是不稳定的。

在某个时期,他的祖先从树上下来,失去了适于攀缘的脚趾的优势,却获得了胳臂和手的便利。

由于这些变化,他们获得了一种好处,不必继续生活在森林里,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所分布的广阔空间所提供的食物却没有他们在非洲热带丛林里所享有的那么充足。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优秀论文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优秀论文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优秀论文罗素认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罗素在写作哲学史的时候注重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阐释,关注权利、经济、欲望等基础性因素。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论文篇1浅析罗素的哲学史观摘要:罗素认为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罗素在写作哲学史的时候注重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阐释,关注权利、经济、欲望等基础性因素。

在谈到中国文化时,他提到了历史决定论的害处。

他看到了西方哲学的两部分,一部分是“暗流”,一部分是“阳光”。

他告诉我们哲学使人宽容,使不同文化之间可以找到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生活方式宗教科学多元决定论宽容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1罗素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其原因在于历史学能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是我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成为一个大的宇宙公民,而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

它以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

哲学不仅追求知识,而且追求智慧。

历史在这个根本点上与哲学是相通的。

而罗素的哲学史观,便是在他的历史观和哲学观中展开的。

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罗素的哲学史观。

一、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罗素认为,“一般人的眼中,哲学是高高在上、远离大众、远离社会生活的,这是不正常的。

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原因有许多,既有人们的误解,认为哲学思想过于艰深;也有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把哲学本身哲学化了。

不错,在现代社会中,哲学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学科,需要专门的人才去研究。

但是,哲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又有所不同,它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密切相关,因为哲学乃是广义的人生哲学。

”①人生观或人生哲学看起来涉及的范围好像比较小,只与人有关,甚至仅仅与个人有关,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与世界相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归根结底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看法。

而且更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要认识世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认识人生。

深入了解罗素其人其事其思想与名言

深入了解罗素其人其事其思想与名言

思想-政治学
政治上罗素的立场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罗素是一个自由主 义者,但他反对一切反抗行为所怀有的那种天生的激进态度和同 志感情,却使他对社会主义者反抗贫困的斗争深表同情,因而他 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而是具有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 自由主义。
思想-政治学
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罗素坚持个人的基本自由不应受到侵犯。他认 为,实践中的个人学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除了经过应有的法律程序以外,不应接受处罚; 另一方面,应当有一个范围,在这中间个人的活动不受政府控制。
生平
在1964年还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罗素二十世纪的影响力士伟大的, 他是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才的作 家,罗素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都是涉及到政治、历史、 文学、哲学、数学、伦理和教育等诸多领域。1970年2月2日罗素卒于梅里 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附近,在这之前两天,罗素还在为谴责以色列袭击埃 及和巴勒斯坦的难民营写声明,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 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这就是罗素简介,他的一生都是值得 后人称赞的。
我为何而生ຫໍສະໝຸດ 名言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 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开始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
奔过巨 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 平静。最后,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
名言
言论自由只有在政府认为它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存在。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恐惧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残忍的主要原因之一。 智慧始于征服恐惧。 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但也是苦闷的,因为美好永远在将来,当下永远有苦难。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放弃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论人性和政治------罗素

论人性和政治------罗素

论⼈性和政治------罗素伯特兰·罗素是⼆⼗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最著名、影响最⼤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1950年诺贝尔⽂学奖得主 本⽂着眼于⼤的社会问题:欲望、权利、战争等,却落脚在⼈性与哲学的深度。

偏僻如理,发⼈深思。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

在其漫长的⼀⽣中,完成了40余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论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对西⽅哲学产⽣了深刻影响。

1950年获诺贝尔⽂学奖。

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论⼈性和政治Undoubtedly the desire for food has been, and still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great political events. But man differs from other animals in one very important respect, and that is that he has desires which are , so to speak, intimate, which can never be fully gratified, and which should keep him restless even in Paradise. The boa constrictor, when he had an adequate meal, goes to sleep, and does not wake until he needs another meal. Human beings, for the most not part are not like this. When the Arabs, who had been used to living sparingly on a few dates acquired the riches of the Eastern Roman Empire and dwelt in palaces of almost unbelievable luxury, they did not, on that account, become inactive. Hunger could no longer be a motive, for Greek slaves supplied them with exquisite viands at the slightest nod. But other desires kept them active; four in particular , which we can label acquisitiveness , rivalry, vanity and love of power.毫⽆疑问,占有⾷物的欲望⼀直都在,⽽且现在也仍然在,它是导致重⼤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

罗素100句经典名句

罗素100句经典名句

罗素100句经典名句思想是伟大、敏捷而自由的,它是世界之光,是人类的无上光荣。

罗素爱情和知识只要是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

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

罗素自由、道德和人类的尊严恰恰在于人们行善不是因为善被推行而是因为人们向往它,盼望它,热爱它。

美满的生活离不开自我约束,但是与其约束那丰富而广博的爱情,倒不如约束那狭窄而充满敌意的妒忌之心。

罗素生活是一种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冒险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基于建设的愿望,而非保持自己的所有财产或是获取他人的财产的欲望。

——罗素建立在自欺之上的满足是不稳定的,而真理无论是何等的令人不快,最好还是正视它,习惯它,并依照它去建立你的生活。

罗素机械因为美观才受到崇拜,因为能提供动力才具备价值,因为恐怖才受到憎恨,因为被强迫奴役才遭受厌恶。

[英国]罗素太强的自我是一座牢狱,倘你想完满地享受人生,就得从这牢狱中逃出来罗素一个欲望,就其本身来说,既不可能是合理的,也不可能是不合理的。

它也许与其他的欲望发生冲突,因而导致不幸;它也许引起其他人的反对,因而是不可能令人满意的。

[英]罗素人的起源、人的成长、人的希望、人的爱和信念、人的激情、人的英雄主义和炽热期望、人类世世代代的一切劳动成果、一切虔诚、一切思想和灵感、一切才华、一切辉煌,都注定要在太阳系的灭亡中灭绝。

罗素他不在自己的所有中寻求快乐,却在别人的所有中寻求痛苦。

罗素“生命是一种概率,我们只是尝试着使这个概率变得更好。

”我们可以回忆起自己的梦,但如果别人不告诉我们的话,我们无法知道他的梦。

虚荣心如果过度,那么无论任何活动所带来的乐趣都会被自身的原因所扼杀,倦怠和厌烦也不可避免地由此产生。

(英)罗素如果我们认识了所有原子事实,并且也认识到除我们所知道了的以外再没有其他原子事实了,那时我们在理论上就能够通过逻辑推出一切其他真理。

[英国]罗素记忆和证言对科学至关重要。

罗素酩酊大醉是暂时性的自杀。

罗素离婚是婚姻的安全阀。

(英)罗素我们为什么而活,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

浅谈人性和权力的关系

浅谈人性和权力的关系

浅谈人性和权力的关系B14130427 曾晨摘要:人性与权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某个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与人性相辅相成。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人性与权力这样一对关系。

关键词:人性权力权力与人性的关系一、权力权力一个小小的字眼,却包含着难以尽述的内容,人们时而对它满对它满怀敬意与期待,时而又对它抱着厌恶与仇视。

权力往往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做到普通人所难以企及的事,能实现一般人所不敢奢求的目的。

正因为权力具有如此特殊的性能,所以它对人们的诱惑也是非常大的。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家对权力下了诸多定义,其主要角度或者从权力作为力量和能力的原有含义确定其定义,如霍布斯认为,行动者的权力和有效的动因是一回事。

或者从权力主体与权力对象关系出发,按照对于权力对象的控制和影响力确定政治权力的含义。

如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

马克思.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

这些定义的共同之处是把权力看成一种力量,并且指明了权力在人际关系中具有控制和影响的作用特征。

从古至今,中国人为了拥有权力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尊严的代价。

中国人为什么对权力有一种执著而坚定的追求?是因为权力可以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是可以成就他们无法成就的梦想,是可以使他们获得比别人更高,高好的心理感受。

为什么中国的权力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在中国从古至今,获得权力的人都可以从权力的辐射作用中得到无比多的利益、荣誉,而且这些权力拥有者往往还是别人无法监管的人,他们的权力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正是因为如此,拥有权力者就成了众星捧月,成了很多利益追逐者的追逐对象。

以各种方式去赢得接近权力的机会,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争取让权力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是很多与权力拥有者博弈的人至始至终考虑的问题,如何用最小的代价从权力拥有者的手中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也是这些人——这些权力商人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

论罗素现实人性基础上的伦理观_吕朝龑

论罗素现实人性基础上的伦理观_吕朝龑
[ 3] ( P339)

性之所以如此 , 罗素认为主要来源于人的两种 潜能, / 一种是独立的潜能 , 它的目标是取得或 保有不可为人所分享的私人财富 , 这一潜能追 求的核心是所有权。另一种是创造潜能 , 或者 说是建设性的潜能, 它的目标是创造新的财富 , 或利用这些财富的方法 , 而这种财富是人类共 [ 3] ( P249) 有的, 不为某个人所独占 0。 很明显 , 前一 种潜能很可能给人带来许多 / 缺点 0, 如人的财 富占有欲、 争 强好胜欲、 自我表现欲 和权力欲 等 , 而后一种潜能却有可 能给人带来许多 / 优 点 0, 如创造、 建设、 博爱、 友善、 宽厚等。当然 , 不论前一种人性 , 还是后一种人性, 它们都是人 身上存在的一种事实 , 尽管它们有自己明显的 / 优点 0与 / 缺点 0的表现趋向 , 但这仅仅是一种 可能性 , 而不是一种必然性, 所以, 这种 / 优点 0 与 / 缺点 0也仅仅是在可能意义上来说的, 并不 必然就表现为 / 优点 0或 / 缺点 0。 2 . 对任何一种人性事实 , 既不乐观, 也不悲 观。既然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是包含人性优点和 缺点的集合体, 那么, 对人们身上出现的优点 , 我们是不是非常乐观呢? 对人们身上出现的缺 点 , 我们是不是非常悲观呢 ? 在罗素看来 , 任何 一种人性, 不 论是优点还是 缺点, 它 们都是事 实 , 在一般意义上它既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 也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幸。例如, 就自由、 成功 而言, 我们一般都认为它们是良好的人性倾向 , 但罗素警告我们不要这样盲目乐观, 他说: / 至 于自由 , 它首先在本质上是消极的: 它斥责一切 对于自由的可以避免的干涉, 而没有给人一个
所以 ,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 我们不能凭空虚构 人性多么善良 , 也不能蔑视人性多么不好, 而是 实事求是地从现实人性的优缺点出发 , 并智慧 地引导它们创造人生的美好生活。 3 . 只要引导得当 , 我们可以把任何一种人 性事实引向美好的人生。罗素是一个人道主义 者, 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 尽管他认为人性既有 优点 , 也有缺点, 但总体而言 , 人仍然是万物之 灵, 人性所包含的任何一种事实都是人自身存 在的依据 , 只要它存在, 我们就要从这种事实出 发, 把它引向美好的人生 , 而不是执意弘扬哪些 或压制哪些人性因素。所以, 罗素就断言 : / 我 们相信本能应该受到引导而不是压制。 0

罗素 政治理想 读后感

罗素 政治理想 读后感

罗素《政治理想》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书籍,其中罗素探讨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组织的理想构想,为我们提供了对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设想。

阅读这本书后,我对罗素的政治理念和他所倡导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他对公正、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产生了共鸣。

首先,书中强调了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

罗素主张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不论他们的出身、种族、性别或社会地位如何。

这让我深思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激发了我为实现公正社会作出努力的决心。

其次,书中讨论了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障。

罗素认为,个体的自由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表达自己意见和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

他主张建立一个政府体系,保护和维护人民的权利,以确保他们的自由不受侵犯。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自由和权利的思考,以及如何平衡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和平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罗素主张通过国际组织和协调来解决国际冲突,避免战争的发生,达到和平与稳定。

他认为,国际合作是建立一个全球和谐和平的关键。

这让我思考如何促进国际合作,以实现全球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阅读罗素《政治理想》,我认识到罗素对公正、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他的政治理念对实现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激发了我对政治和社会组织的思考,激励我在个人行动中追求公正、自由和和平。

我相信这本书将对关注政治哲学和社会变革的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他们带来对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设想和行动的启示。

《论人性与政治》译文

《论人性与政治》译文

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论人性和政治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论人性和政治毫无疑问,占有食物的欲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导致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

巨蟒饱食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再进食时它才醒来,绝大部分人不像巨蟒那样。

习惯于吃几个枣充饥的阿拉伯人没有因为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财富,稍一点头,希腊奴隶就会为他们端上最精美的食物,然而是其他欲望使他们行动起来,尤其是以下四种。

可以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

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

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我曾经帮助过两个来自爱沙尼亚的小姑娘,她俩在一次饥荒中差点被饿死。

她们住在我家,当然有许多吃的,可是她们却利用整个闲暇时间到附近的农场去转,偷土豆,还把偷来的土豆贮藏起来。

洛克菲勒年幼时经历了极大的贫穷,成年后他仍以同样节俭的方式生活。

同样,坐在拜占庭帝国丝绒沙发椅上的阿拉伯酋长也不会忘记沙漠,他们把远远超出任何可能物质需要的财富囤积起来。

然而,无论对占有欲进行怎样的精神分析,没有人否认:占有欲是巨大动机之一--尤其在享有较多权力的人当中更是如此,正如我上面讲到的那样,占有欲是永无止境的动机之一。

无论你得到了多少,你还希望得到更多,满足是个你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虽然占有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机,但它并不是征服饥饿后的一个强大动机,更为强烈的动机乃是竞争。

在伊斯兰教史上,王朝一次又一次的遭难,是因为同父异母的子女们常常意见不同,从而导致了内战,赞成了普遍的破坏。

现代欧洲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当英国政府极不明智地允许德皇出席斯匹特海德海军检阅式时,出现在德皇脑海里的想法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他想的是"我必须拥有一个海军,跟祖母的一样好"。

性善与性恶——中西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比较

性善与性恶——中西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比较

性善与性恶——中西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比较"人性论是中西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哲学基础。

中外哲人的政治思想大都建立于人性论这一哲学基础之上。

因此,既然对中西政治思想进行比较,就有必要深入比较这两者的哲学基础。

本章主要选择孔、孟、荀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老庄道家与犬儒学派,韩非与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论为代表进行比较阐述。

限于篇幅,其他重要思想家的人性论就只好割爱了。

本章不是纯粹探讨人性论,而是着重从人性论作为中西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一角度去阐述。

第一节中国人性论人性问题可以说是先秦哲学的核心内容。

先秦诸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本节主要阐述儒家、道家和法家人性论。

一、儒家人性论“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杞柳而后以为杯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告子上》)“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博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上》)从这两段话可见,告子认为人性是自然的,不分什么善恶;而孟子也没有说人性就是善的。

他至多只是说明人性可能为善。

所谓“顺杞柳之性而以为”和“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前一个“之”作动词,意为趋向),只是表明一种可能、一种趋向。

而“可能”、“趋向”并不等于现实。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论人性、权力与腐败

论人性、权力与腐败

自权力产生以来,腐败几乎与之结伴而行。

即便人类社会进入所谓后现代的今天,权力腐败也并未就此绝迹。

如何有效治理腐败已成为各国从普通百姓到政治精英以及知识分子阶层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而在我国,尤其经济渐自计划时代向市场时代跨入以来,腐败更是以异常惊人的速度蔓延,以至于在许多地方发展到“见腐败不怪,不腐败才怪”的境地。

治腐渐成当代中国政治、学术的中心议题之一。

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无助于腐败现象的根本扭转。

如何对待,大家见仁见智,笔者也曾撰文有过讨论,今意欲再论之。

腐败是人对权力的滥用,任何腐败问题都必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二是权力。

正是人与权力的二者互动催生了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而任何治腐措施也必须以此二者为根本出发点。

一、腐败的质——人与权力结合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物竞天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法则。

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物总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与周围的群种和环境进行抗争的,而这种抗争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从周围环境中抢夺有限资源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因此,生物的本性首先是自利的,否则无法在自然的残酷选择中生存下来。

人作为生物的一部分,更是经历了无数的自然选择才进化到今天的人类。

因此,人的原始本性即其自然的生物性,必定是自利的。

也即从人的本性出发人总是为自己着想、力图追求自己欲望的实现的。

那么权力是什么呢?马克斯·韦伯把权力描述为一种可能性,“即处于某种社会关系内的一个行动者能够不顾抵制而实现其个人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一可能性所依赖的基础。

”R·H·陶奈则认为,权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或一群人)按照他所愿意的方式去改变他人或群体的行为以及防止他自己的行为按照他所不愿意的方式被改变的能力。

可以说,权力意味着一种对其他人的一定强制、支配和控制,意味着掌权者的行为相对于其所作用对象的优位。

如此,人之为人,能有谁不爱权力呢?罗素说得好:爱好权力,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说,是一种愿望,愿望能对外在的世界(无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的)产生预期的效果。

人生的追求罗素

人生的追求罗素

人生的追求罗素罗素的人生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被誉为数理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触及了众多领域,其中包括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类的追求。

本文将以罗素的思想为基础,探讨人生的追求。

一、人生的意义罗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个体必须为自己创造出来的。

他反对宗教对于生命意义的解释,认为人们应该依靠理性和科学来寻找答案。

罗素提出一种积极的个人伦理观,即个人目标的实现能够产生合理价值。

他主张人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利益和集体福祉。

他认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利益。

二、追求知识与真理罗素认为,人们的追求应该从追求知识和真理开始。

他坚信通过学习和思考,人们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他鼓励人们怀抱质疑的态度,不断追求真理。

罗素反对迷信和盲从,他鼓励人们理性思考,审慎判断。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追求知识与真理,是人生的一种持续的追求。

无论在学术研究、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中,都需要我们坚持追求知识与真理,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三、追求个人成就在人生的追求中,个人成就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个人成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和地位,也包括我们对人生的探索、对自己能力的完善以及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罗素认为,个人成就的实现需要个人充分发展潜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并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强调,在追求个人成就的过程中,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个人成就的追求不仅仅是个体的需要,也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个人的努力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四、追求幸福与满足罗素认为,人生的追求最终都指向幸福与满足。

他认为幸福不是外界的物质条件所能带来的,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感和人际关系的良好。

在追求幸福与满足的过程中,罗素主张理性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他认为,通过思考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找到真正让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

罗素 类型理论

罗素 类型理论

罗素类型理论《罗素类型理论》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他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是由不同的类型所确定的。

罗素的类型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家们研究人格的基础。

罗素类型理论提出了关于思维和行为的四种基本类型感觉、直觉、思维和情绪。

这四种类型决定了人们如何通过知觉、分析和决策来处理信息。

这四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健全的综合系统,它是认知发展的基础,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行为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做法以及如何增强自己的行为模式。

感觉类型是指基于观察和感知的思考模式。

它以实际的经验作为指导,倾向于重视现实中所见的事物。

它以直接的、积极的、创新的思维来发掘新的机会,为人们找到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或者创造新的可能性。

直觉类型是指联想、思考和感知的类型。

它以对现实的推理和思考为基础,倾向于重视以想象的思维进行的决策。

它易于通过联想来发现新的机会,以比较和合成的方式解决问题。

思维类型是指理性和逻辑思维的类型。

它以正式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为基础,倾向于重视以逻辑和客观方式进行的思考。

它有助于发现事实和理由,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复杂的问题。

最后,情绪类型是指基于情绪和情感的类型。

它以情绪的灵活改变为基础,偏向于重视以情感和非逻辑方式完成的工作,努力引导人们去探索生活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际关系,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动力,从而实现更高的成就。

罗素类型理论的四种类型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能力。

罗素类型理论是现代心理学家们研究人格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性及其行为模式的方法。

了解罗素类型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达到目标。

那些影响政治的欲望——罗素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

那些影响政治的欲望——罗素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

那些影响政治的欲望——罗素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罗素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智者”。

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每一个有良知和热爱智慧的人,都能从罗素的著作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

本文是他在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对人类的欲望对政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今晚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来演讲是因为当前关于政治和政治理论的讨论往往缺少对心理学的关注。

在朝鲜战争开始之际,如果你在书里面翻翻,你可以很轻松地弄清双方的军队数目、人均收入。

但是,如果你想知道朝鲜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南北朝鲜的居民是否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他们各自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不满、希望和恐惧又是什么,你就是把书翻遍,也是徒劳一场。

因此,你无法得知南朝鲜的居民到底是盼着联合国介入,还是更想北方的兄弟来完成统一。

同样,你也猜不到他们到底会不会为了拥有投票权,投那些他从来没听说过的政治家,而放弃土地改革的诉求。

如果要让政治变得科学化,这些事情不再令人吃惊,那么我们的政治考量就必须深入到人类行为的根本出发点。

各种政治口号蕴含的内在渴望有多大影响力?在一个人能或者不能吃饱饭的时候,它们的鼓动效果一样大吗?如果一个人给你一张选票,而另一个人给你一块面包,你会在饿到什么程度的时候还会坚持要选票?所有人的行为都被欲望驱动着。

然而有些道德家却异想天开,以为靠责任和道德就可以对抗欲望。

我之所以说这是异想天开,不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表现得很有责任,而是因为如果不是一个人渴望表现得有责任心,则责任一词对他毫无意义。

永不满足的欲望在政治上影响力巨大的欲望可以划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来自于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住所、衣服。

当这些东西变得稀缺时,为了生存下来,人们会不遗余力地获取它们,甚至付诸暴力也在所不惜。

研究早期人类历史的学者表明,在四次不同时期的干旱年代,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口大量外流,给周围地区的政治、文化、宗教带来深远影响。

霍布斯:君主专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罗素:民主才是更好的选择!

霍布斯:君主专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罗素:民主才是更好的选择!

霍布斯:君主专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罗素:民主才是更好的
选择!
在当下,民主政治已然成为世界潮流,公平更是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数百年前的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霍布斯认为君主专制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在霍布斯看来,君主通过民众让渡的部分政治权力建立国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霍布斯认为君主专制可以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可若是你了解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就应该清楚,霍布斯所认可的君主专制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美好。

在君主专制国家,整个天下都是君王的私产,他们对百姓的统治也与自身性格存在较大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百姓遇到了一个仁慈的君主,还有可能过上相对幸福的生活,可若是遇到了一个暴君,百姓就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可以说,选择君主专制就等于将亿万人民的幸福放在了未知的君主身上。

将自身的幸福交给陌生的君主,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并非是最佳的选择。

毕竟,君主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国家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财富,他可以享受奢侈的生活,却未必能够体会大多数平凡人的心酸。

也正是如此,罗素否定了霍布斯所推崇的君主专制,认为对于一个国家,对于生活于国家之中的百姓来说,分享权力,追求民主才是更好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完成了40余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论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论人性和政治Undoubtedly the desire for food has been, and still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great political events. But man differs from other animals in one very important respect, and that is that he has desires which are , so to speak, intimate, which can never be fully gratified, and which should keep him restless even in Paradise. The boa constrictor, when he had an adequate meal, goes to sleep, and does not wake until he needs another meal. Human beings, for the most not part are not like this. When the Arabs, who had been used to living sparingly on a few dates acquired the riches of the Eastern Roman Empire and dwelt in palaces of almost unbelievable luxury, they did not, on that account, become inactive. Hunger could no longer be a motive, for Greek slaves supplied them with exquisite viands at the slightest nod. But other desires kept them active; four in particular , which we can label acquisitiveness , rivalry, vanity and love of power.毫无疑问,占有食物的欲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导致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

巨蟒饱食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再进食时它才醒来,绝大部分人不像巨蟒那样。

习惯于吃几个枣充饥的阿拉伯人没有因为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财富,稍一点头,希腊奴隶就会为他们端上最精美的食物,然而是其他欲望使他们行动起来,尤其是以下四种。

可以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

Acquisitiveness-the wish to possess as much as possible of goods , or the title to goods-is a motive which, I suppose, has its origin in a combination of fear with the desire for necessaries.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

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I once befriended two little girls from Esthonia, who had narrowly escaped death from starvation in a famine. They lived in my family ,and of course had plenty to eat.But they spent all their leisure visiting neighbouring farms and stealing potatoes, which they hoarded . Rockfeller ,who in his infancy had experienced great poverty ,spent his adult life in a similar manner.Similarly the Arab chieftains on their silken Byzantine divans could not forget the desert ,and hoarded riches far beyond any possible physical need. But whatever the psychoanalysis of acquisitiveness, no one can deny that it is one of the great motives -especially among the more powerful, for ,as I said before, it is one of the infinite motives .However much you may acquire you will always wish to acquire more ;satiety is a dream which will always elude you.我曾经帮助过两个来自爱沙尼亚的小姑娘,她俩在一次饥荒中差点被饿死。

她们住在我家,当然有许多吃的,可是她们却利用整个闲暇时间到附近的农场去转,偷土豆,还把偷来的土豆贮藏起来。

洛克菲勒年幼时经历了极大的贫穷,成年后他仍以同样节俭的方式生活。

同样,坐在拜占庭帝国丝绒沙发椅上的阿拉伯酋长也不会忘记沙漠,他们把远远超出任何可能物质需要的财富囤积起来。

然而,无论对占有欲进行怎样的精神分析,没有人否认:占有欲是巨大动机之一--尤其在享有较多权力的人当中更是如此,正如我上面讲到的那样,占有欲是永无止境的动机之一。

无论你得到了多少,你还希望得到更多,满足是个你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But acquisitiveness, although it is the mainspring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 is by no means the most powerful of the motives that survive the conquest of hunger .Rivalry is a much stronger motive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uhammadan history, dynasties have come to grief because the sons of a sultan by different mothers could not agree, and in the resulting civil war universal ruin resulted. The same sort of thing happens in modern Europe When the British Government very unwisely allowed the Kaiser to be present at a naval review at Spithead ,the thought which arose in his mind was not the one which we had intended.What he thought was."I must have a Navy as good as Grandmamma's."And from this thought pier place than it is if acquisitiveness were always stronger than rivalry.But in fact ,a great many men will cheerfully face impoverishment if they can thereby secure complete ruin for their rivals, Hence the present level of taxation.虽然占有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动机,但它并不是征服饥饿后的一个强大动机,更为强烈的动机乃是竞争。

在伊斯兰教史上,王朝一次又一次的遭难,是因为同父异母的子女们常常意见不同,从而导致了内战,赞成了普遍的破坏。

现代欧洲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当英国政府极不明智地允许德皇出席斯匹特海德海军检阅式时,出现在德皇脑海里的想法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他想的是"我必须拥有一个海军,跟祖母的一样好"。

就是他的这个想法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烦。

如果占有欲总是比竞争欲强烈,那么世界会比现在列充满幸福。

但事实上,许多人只要保证把他们的竞争对手彻底击败宁肯面对贫穷,于是就出现了目前的税制。

motive of immense potency. Anyone who has much to do with children knows how they are constantly performing some antic and saying "Look at me" "Look at me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desires of the human heart. It can take innumerable was a Renaissance Italian princeling who was asked by the priest on his deathbed if he had anything to repent of "Yes,"he said "There is one thing.On one occasion I had a visit from the Emperor and the Pope simultaneously .I too tem to the top of my tower to see the view ,and I neglected the opportunity to throw them both down .which would have given me immortal fame." history does not relate whether the priest gave him absolution. One of the troubles about vanity is that it grows with what it feeds on .The talked about. The condemned murderer who is allowed to see the account of his trial in the Press is indignant if he finds a newspaper which has reported it inadequately.And the more he finds about himself in other newspapers ,the more indignant he will be with those whose reports are meager. Politicians and literary men are in the same case. And the more famous they become,the more difficult the press cutting agency finds it to satisfy them .It is scarcely possible to exaggerate the influence of vanity throughout the range of human life, from the child of three to the potentate at whose frown the world trembles. Mankind have even committed the impiety of attributing similar desires to the deity ,whom they imaging avid for continual praise.虚荣心是个有巨大潜力的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