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类风湿

合集下载

类风湿医案

类风湿医案

类风湿关节炎医案朱良春案1:(类风湿关节炎)张某,男,48岁,工人。

1985年3月12日初诊。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4年余,经常发作,发则周身关节游走肿痛。

遇寒更甚,气交之变增剧。

此次发作,症情同前,但局部有灼热感,初得凉稍舒,稍久则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

抗“O”为833u,血沉32mm/h。

苔薄黄,舌质红,脉细弦带数。

迭进温经散寒、蠲痹通络之品无效。

此寒湿痹阻经隧,郁久化热伤阴之证。

治宜泄化郁热,养血顾阴,佐以温经通络。

生地黄45g,肥知母12g,全当归10g,鸡血藤30g,广地龙10g,青风藤30g,制川乌8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虎杖20g,甘草6g,7剂。

3月20日二诊:药后自觉较适,关节热痛及口干苦减轻,苔薄舌红,脉细弦。

原方续服7剂。

3月27日三诊:关节热痛趋缓,口干已释,苔薄,脉细弦。

改服丸药巩固之。

益肾蠲痹丸3袋,每次6g,每日2次,食后服。

4月10日四诊:症情平稳,复查血沉18毫米/小时,抗“O”<500u。

继服丸剂以善其后。

[注]:益肾蠲痹丸处方:熟地黄、当归、仙灵脾、鹿衔草、炙全蝎、炙蜈蚣、炙乌梢蛇(蕲蛇效更好,但价格较昂)、炙蜂房、炙地鳖虫、炙僵蚕、炙蜣螂虫、甘草等,共研极细末。

另用生地黄、鸡血藤、老鹤草、寻骨风、虎杖,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

每服8g,日2~3次,食后服。

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

案2:(类风湿关节炎)杨某,女,33岁,工人。

1986年4月5日初诊:去年10月开始周身关节疼痛,怕冷恶热,血沉147mm/h,经常发热(37.5℃~38.2℃),一度怀疑为红斑狼疮,但未找到LE细胞,嗣查类风湿因子(+),乃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迭用抗风湿类药物无效,长期服用地塞米松(3片/日)以缓其苦。

目前关节肿痛、强硬,晨僵明显,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面部潮红虚浮,足肿,腰痛,尿检蛋白(++~+++),苔薄黄,舌质紫,脉细弦。

郁热内蕴,经脉痹阻,肾气亏虚,精微失固。

治宜清化郁热,疏通经脉,益肾固下。

宋欣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两则

宋欣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两则
壳、 泽泻 、 防己 、 瞿麦 、 石苇 、 茯苓皮 、 车前 子健脾 淡渗利
皮、 车 前子 各 3 0 g 。 1 4 剂。 1日1 剂, 早 晚分 服 , 同时予雷
芎、 桃仁 、 红花 、 龙 胆草 、 黄连 、 黄柏 各 l O g 。 1 4 剂。 1日 1 剂, 早 晚分 服 , 同时予雷公 藤 多苷每次 2 0 m g , 每 日2 次。
二诊时, 双腕 活动 度较 前改 善 , 右肘 以无 明显 发热 , 舌 红、 苔白, 脉涩 , 血沉 2 0 m m / h , 前方 加蜈 蚣 3 条, 全蝎 6 g 加 强通 络活 血之 功 。 l 4 剂。 三 诊关 节疼痛 进一 步改 善 , 再予 1 4 剂 中药巩 固疗 效。
无 明显 肿胀 , 血沉 2 8 m m / h , 续守前方 以巩 固。
按: 宋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 始于感 受风寒湿热等外
邪。 因湿性 缠绵粘 滞 , 日久 困脾 , 加之寒湿 耗损 阳气 , 正
气 日虚 , 难 以抗邪 , 病邪逐 步进 入肌 肉、 血脉乃至骨节之
按: 叶天士 日“ 吾吴 湿邪 害人最广 ” , 湿 邪或湿 热之 邪侵 袭人 体 , 循经 人络 , 阻滞气 血 , 阳气不 布 , 导致 关节
案l : 颜某 , 女, 4 6 岁。 患者潮 湿环境 工作 2 0 年余 , 2
月前 出现 双手多个 指 间关 节 、 掌指关 节肿痛 麻木 , 后逐 渐 累及 至 双腕 、 双肘 、 双肩、 双膝关 节 , 且觉 乏力伴 四肢
重着感 。 舌红、 苔黄厚 腻 , 脉弦滑数 。 查 类 风 湿 因 子 7 7 . 8 I U / L , 抗 环瓜 氨酸 多 肽抗 体 1 2 3 . 6 u / m l , 血 沉

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三则

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三则
藤 、秦艽 、陈皮 、络 石 藤 、僵 蚕各 1g 5 ,红 花 、姜 黄 、 桂枝 、全 蝎 、制半夏 、白术 、当归各 l g O ,土茯 苓 2 g 0, 制乳 香 、制没 药 、炙 甘草 各 5 。水 煎服 及外 洗 ,2 / g 次 d 0 0年 5 2 。2 1 月 5日二诊 :上方 用 1 4剂 ,疼痛 有所 减 轻 ,便 秘 。上方加 肉苁 蓉 、锁 阳各 1 g 5 ,继 续 口服及 外 洗 。2 1 0 0年 6月 1 5日三诊 :上方又用 2 剂 ,肿痛 明显 1
1 湿 热 痹 阻
李某 ,女 ,3 岁 。2 1 1 0 0年 2月 1 9日初诊 。全 身 关 节肿痛 3 月 。病史 :3个月 前 ,出现 低 热 、乏力 、 个
关节 疼痛 ,先 按感 冒治疗 ,服 用 扑热 息 痛 等 药 ,后 又
按 风湿 治疗 ,口服 布洛 芬 ,近 期 去市 某 医院 检查 :血 沉 快 ,C反 应 蛋 白增 高 ,RF 阳性 ,X 线 摄 片显 示 关
腕 、肘关 节疼痛 1 。病史 :1年前 ,手 、腕 、肘 关 节 年
出现疼痛 ,肿 胀 ,晨 僵 ,未 引起 重 视 , 自购 消 炎 痛 口
服 ,有所 缓解 ,停药后 病情加重 ,后 经多家医 院诊 断为
类风湿性 关节炎 ,用过 萘普生 、甲氨蝶 呤等药 ,因不 良 反应 而停 药 ,现要求 中医治疗 。刻诊 :手 、腕 、肘关节 均肿痛 ,晨 僵 ,局部压 痛 ,痛处不移 ,肢麻 ,手关 节 明
四诊 :上 方 又 服 3 5剂 , 阴 虚 内 热 诸 症 消 失 ,类 风 湿 关 节炎 明显缓 解 。
减轻 ,晨 僵消失 ,关节 活动不受 限 ,二便 通畅 。上方 去
制 乳香 、制没药 、姜黄 、桂枝 ,又服 2 8剂 ,病情稳定 。 按 :湿 热瘀 蕴结 ,阻于 经 脉 ,气 血 瘀 滞 ,阻 遏 气 机 ,终 致 湿 热 痰瘀 痹 阻 经 络 ,流 注 骨 节 ,关 节 肿 大 、 变 形 ,功能 障碍 。治 宜 活血 化 瘀 ,祛痰 通 络 。方 中桃 仁善 泄血滞 ,祛瘀 力 强 ,为治 瘀 血 阻滞 常 用 药 ;红 花 活血 祛瘀 ,通经 止痛 ;姜 黄活 血 行气 而 止 痛 ;羌 活 解 表散寒 ,祛 风胜 湿 ,止 痛 ;秦 艽质 润 而不 燥 ,为 风 药 中之 润剂 ,祛风 湿 ,通 络止 痛 ;鸡 血 藤行 血 补 血 ,舒

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案例

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案例

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案例甘草附子汤,是一种在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经典方剂,主治寒痹阴弱、筋骨拘急、关节疼痛等症状。

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甘草附子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案例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患者女性,45岁,主诉全身关节疼痛,僵硬,尤其是手腕、膝关节明显。

经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常服用抗炎药物仍无效。

中医诊断为寒湿凝滞,肺脾气虚。

方药:甘草附子汤加减。

服药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持续服用一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二: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患者男性,58岁,多年来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双膝、腰背部疼痛明显,关节红肿。

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诊断为寒湿内蕴,气血不畅。

方药:甘草附子汤加减。

服药后患者感觉体内气血得到调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腰背部的疼痛也有所缓解。

连续服用一个月后,关节红肿消退,患者精神状态和食欲明显改善。

案例三: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患者女性,60岁,近期出现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乏力症状。

CT检查显示为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为肾虚风寒侵袭。

方药:甘草附子汤加减。

服药后患者感到腰部疼痛减轻,下肢麻木感明显改善,乏力感减轻。

连续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减少,下肢麻木症状几乎消失,身体机能得到明显改善。

以上就是几例甘草附子汤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应用中药治疗时,务必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更改药方和剂量。

祝愿大家早日康复,健康快乐!。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一)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案:刘某,女,42岁,2013年11月4日。

主诉:关节痛,怕凉,昼轻夜重。

病史:发病1年余,手足小关节肿痛,尤手指小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指趾变硬遇寒冷,阴天则加重,关节怕风畏寒冷,四肢发凉,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血沉偏高,类风湿因子阳性。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辨证审机:寒湿之邪客于筋骨,阻塞经脉,瘀血凝滞关节。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桂枝10克制附子26克补骨脂10克黄芪60克乌梢蛇15克全蝎6克蜈蚣2条制乳没各10克生地25克鹿角胶10克炒山甲6克党参2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分三次服之。

二诊:2013年11月11日。

服药一周后,晨僵明显好转,因疼痛减轻,提高了睡眠质量,坚定了治疗信心,效不更方,仍用原方加减。

方药:黄芪60克党参30克当归25克桂枝10克制附子6克乌梢蛇10克全蝎10克蜈蚣2条鹿角胶10克穿山甲6克制乳没各10克甘草1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分三次服之。

三诊:服药十四剂后,疼痛基本消失,对寒冷刺激已无明显不适,变形小关节已缩小,仍按原方加减。

方药:当归25克党参30克黄芪60克制附子6克桂枝10克乌梢蛇10克全蝎10克蜈蚣2条鹿角胶10克穿山甲6克丹参25克制乳没各10克甘草1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分三次服之。

四诊:诸证均消失,关节肿大消失,无晨僵,无疼痛,类风湿因子检验正常,已告临床治愈,停止治疗。

按语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围,但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殊症状与痹症中的白虎历节、骨痹等相似。

严用和之《济生方》写道:“白虎历节,由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风寒湿毒之气,使筋脉凝滞,气血不流,蕴予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病昼轻夜剧,其痛彻骨,如虎啮,故名白虎也。

”全身症状头眩短气、汗出泛恶,身体消瘦疲乏,局部关节疼痛,痛如虎咬,昼轻夜重,关节肿大,肌肉萎缩,甚至可造成关节变形。

乌头桂枝汤治类风湿案例

乌头桂枝汤治类风湿案例

乌头桂枝汤治类风湿案例乌头桂枝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的治疗。

下面列举了十个乌头桂枝汤治疗类风湿的案例:1. 患者X,女性,47岁,类风湿已有10年,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2个月后,关节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感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扩大。

2. 患者Y,男性,58岁,类风湿已有5年,关节红肿、僵硬,特别是早晨起床时更为明显。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3个月后,关节红肿明显减轻,僵硬感明显减轻,早晨起床时活动更加灵活。

3. 患者Z,女性,36岁,类风湿已有3年,关节疼痛、肿胀,容易疲劳。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1个月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感明显减轻,精力恢复。

4. 患者A,男性,42岁,类风湿已有8年,关节活动受限,手指关节变形。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4个月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手指关节变形减轻。

5. 患者B,女性,50岁,类风湿已有6年,关节红肿、疼痛,特别是气温变化时更为明显。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2个月后,关节红肿明显减轻,疼痛感明显减轻,对气温的敏感性降低。

6. 患者C,男性,60岁,类风湿已有4年,关节活动受限,容易疲劳。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3个月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疲劳感明显减轻。

7. 患者D,女性,55岁,类风湿已有7年,关节红肿、疼痛,特别是下肢关节更为明显。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2个月后,关节红肿明显减轻,疼痛感明显减轻,行走能力提高。

8. 患者E,男性,48岁,类风湿已有9年,关节疼痛、肿胀,特别是天气潮湿时更为明显。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3个月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感明显减轻,对湿气的敏感性降低。

9. 患者F,女性,52岁,类风湿已有5年,关节活动受限,容易疲劳。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4个月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疲劳感明显减轻。

10. 患者G,男性,45岁,类风湿已有6年,关节红肿、疼痛,特别是手腕关节更为明显。

经过连续服用乌头桂枝汤2个月后,关节红肿明显减轻,疼痛感明显减轻,手腕关节灵活度提高。

中医医案——类风湿关节炎(二)

中医医案——类风湿关节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加减痛风汤治愈顽痹病案:陈某,女,51岁。

初诊:1982年5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肢体关节肿痛年余。

病初以手指、腕关节为主,继而肘、膝、踝、跖趾、颞颌等关节亦逐渐受累,手指关节明显肿胀疼痛,晨僵,局部有灼热感,活动受限,阴雨天疼痛加剧,形寒喜暖。

诊查:手指关节肿胀,扪之灼手,活动不利;步履艰难;舌苔薄白,脉象沉细。

查血沉65mm/1h,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

辨证: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久郁化热,痰瘀凝滞。

治法:清热化湿,祛痰消瘀,通络止痛为先。

处方:麻黄10g 桂枝10g 苍术10g 黄柏10g 防风己各10g制胆南星10g 桃仁10g 红花10g 雷公藤10g(先煎)生地黄15g全蝎3g 生甘草5g二诊:上方进服7剂,关节肿痛减轻,灼热感消失。

原方去黄柏、生地黄,加地鳖虫10g,制川乌10g。

三诊:上方连进30剂,关节肿痛全部消失,活动自如。

复1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C反应蛋白阴性,病情向愈。

按语本例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属顽痹之证。

其病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邪,病久邪阻络脉,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而形成痰瘀痹阻。

病理性质主要属实。

治疗必须以祛邪通络为原则,以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基础。

该方既能散风邪于上,又能泻湿热于下,还可化痰活血、消滞和中。

然后再根据寒热虚实的变化随证加减。

本病例病初邪从热化,加生地清热凉血,兼制它药之温燥;雷公藤祛风解毒,并可作为辨病用药。

痛剧再加全蝎搜风剔络。

随后,热邪渐退,但痰湿、瘀血难除,加制川乌温经通络,地鳖虫活血消瘀。

药力较宏,病情很快消除。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40-241,汪履秋医案。

汪履秋,1919年生。

江苏省兴化市人。

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

1936年从师于当地名医陈一如,学成后悬壶桑梓与沪上。

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三)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痹证病案:田某,女,40岁,2015年1月7日。

主诉:产后关节痛15年。

病史:该患于2000年生产一女后,受凉而致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腰部及下肢关节尤甚。

风湿系列化验示:抗O升高。

初诊:该患15年来每遇严寒天气或湿冷环境即致周身疼痛,腰痛,双下肢屈伸不利,四末凉麻,时有汗出,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辨证审机:产后血虚,筋脉失养,日久则肝肾不足。

治法:益气养血,温经散寒。

方药:黄芪60克防风15克地龙20克白芍20克红花10克当归25克杜仲2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薏米30克白术20克乌药15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益母草10克牛膝10克。

四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之。

二诊:2015年1月12日。

服药五剂,药后关节痛减,肢麻亦轻,仍感腰酸痛,处方如下:黄芪60克当归25克白芍25克地龙20克红花15克防风15克杜仲25克首乌25克薏米30克白术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桂枝15克附子12克甘草20克炮姜30克。

四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之。

三诊:2015年1月28日。

患者自觉服上方效果良好,自行继服十六剂。

身痛、关节疼痛大解,数年沉疴如失。

按语此案患者病史已久,发病当初属于产后身痛范畴,今年诸症又作,则已属痹证范围。

此病新发之时,病机为产后血虚,筋脉失养,而今病时已久,肝血肾精俱不足,治当以补益肝肾合祛风通络之法。

此案用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黄芪、当归、白术、白芍、薏米等益气养血、荣养筋脉,防风疏风散寒、行气止痛;杜仲、羌活、独活、乌药等温肾气、壮腰膝、养督脉;重用红花、地龙以活血通经络以共奏益气血、补肝肾,益气温通经络,和血通痹止痛。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67-68,张建明医案。

张建明,1957年生,曾任七台河市中医院院长、七台河市人民医院院长,2002年被七台河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11月,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突出贡献奖,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名医王为兰治类风湿医案

名医王为兰治类风湿医案

名医王为兰治类风湿医案近年来,慢性病不断增加,其中类风湿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疼痛度极高的疾病。

在医学界中备受尊重的名医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此类疾病的治疗。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名医王为一位类风湿患者——兰治病痛的经历。

兰是一名中年女性,突然间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左手和膝盖部位非常疼痛,晨起时甚至连床都下不了。

在前往医院后,得知兰患有类风湿,兰深感绝望。

起初,兰使用西药控制病情,但病情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有些药物副作用会使她的身体感到反弹。

鉴于此,一位朋友向她介绍了名医王,并大力赞扬王医生的治疗技能,于是,兰也选择了前往王医生的诊所。

王医生是一位极为和蔼的医生,他在精心的检查过后,为兰制定了一份个性化服药方案,并且会定期对病情进行检查。

在名医的治疗下,兰的病情在不断改善。

虽然类风湿不是一种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但可以通过控制病情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兰也感到自己的病情虽未完全治愈,但是大大的减轻了痛苦。

通过与王医生交流,兰意识到治疗类风湿的关键是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对于类风湿患者来说,积极的心态也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类风湿无法完全治愈,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心态,病人能够继续享受生活和工作。

名医王在治疗过程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关注全面的治疗,包括关节保护、康复治疗和营养方面的指导。

这样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类风湿这一慢性病症状的严重性。

尽管抗炎药物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但成效有限。

名医王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还能够减少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名医王为兰治类风湿疾病的经历告诉人们,慢性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早的治疗和心态的调节。

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医生的指导,往往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2007.6.2,张之岳母,年逾花甲,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余年。

现关节肿痛,难于行走,每逢天变,必以杖勉助其行,多年来皆赖激素以解其痛,且服汤药无数,以致今之见汤药呕恶难咽。

物觅外洗之方以减其苦。

勉拟:
川草乌各30g 威灵仙60g 透骨草60g 红花30g 乳没各30g 细辛30g 桂枝60g 马钱子10g 赤芍60g 防己30g 元胡30g 穿山甲6g 1剂
2007.6.18,上药用后肿痛大减,已能勉强下床行走。

自言前此每遇咳嗽即周身疼痛难忍,而今咳嗽已不痛矣。

脉寸浮尤以右为甚,它脉皆沉弱无力,膝关节触之热甚,自述肤表烦热,舌苔白滑而现斑。

川草乌各60g 威灵仙60g 透骨草60 红花30g 乳没各30g 细辛30g 桂枝60g 赤白芍各60g 马钱子15g 防己30g 元胡30g 穿山甲6g 知柏各30g 肉桂30g(兑入药汤中)当归30g 黄芪15g 海风藤60g 路路通60g
5剂
007.7.23,前方用2剂后因更换塑料布而过敏,经用西药调治获愈,继用前布仍如其故,又经调治几复其常。

自言此前即经常过敏,此次作时有水液渗出,疑其为湿疹。

脉寸浮大而左寸浮短,知其常苦头痛。

言以前常苦头痛,但遇劳累、生气易作,今已不甚。

观其舌中现黑苔但不甚燥,自言其肤表常觉热而骨内寒,渴而不欲多饮。

此虚阳浮越。

前外洗方加
苍术60g 滑石30g 硫黄15g 以助其温阳除湿。

并嘱其内服:
肉桂10g 黄连1.5g 细辛6g 生姜30g 大枣8枚擘料姜石60g 5剂以引浮阳归其大海。

廖世煌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

廖世煌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

廖世煌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廖世煌,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僵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和金匾教学工作40余年,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对金L有较深的造诣,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甲亢、甲瘤、肝炎、外感、发热、咳嗽、肠胃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内科杂病,著有《<金I要略)的辨证方法与临床运用》一书。

现介绍廖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以飨同道。

1病历摘要案1.张某,女,51岁。

初诊日期:2001年3月5日。

主诉:四肢关节肿痛3年多,加重1个月。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小关节肿痛,晨僵,以后逐渐加重,出现双腕、肩、躁、髓关节亦痛,活动障碍。

经中西药治疗,曾用强的松等,疼痛稍有减轻。

3周前不明原因而病情加重,全身多处关节肿痛无力,晨僵明显,而且呈此起彼伏,恶风,头晕,汗多,食欲不振,体倦,大便澹,体温370},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微滑。

经检查双指关节肿,局部皮肤发暗,有压痛,腕、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触不热,自觉亦不甚热,面色眺白,下肢轻度浮肿。

诊断:历节病(脾虚风湿证)。

治法:益气固表,健脾除湿兼祛风。

方用防己黄蔑汤合桂枝汤加减。

处方:黄蔑15g,白术12g,汉防己6g,获荃10g,意该仁lOg,神曲12g,桂枝lOg,白芍lOg,防风lOg,砂仁lOg,川木瓜lOg,川草薛lOg,鸡血藤15g0 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外用南星止痛膏。

二诊:关节肿痛减轻明显,食增,恶风、汗出等症减轻,体力增加。

效不更方,守上方服7剂。

三诊:诸症明显改善。

口干不欲饮,睡眠欠佳,舌质转红,苔薄白,腰酸痛,眼花,耳鸣。

此肝肾不足,心肾不交之象。

改以四君子汤合祀菊地黄汤加减。

廖按:本病例是一个脾虚卫表不固兼有风邪的病例,类似情况临床屡见不鲜。

其辨证要点在于:(1)有脾虚水湿盛于内外,如胃纳差、便澹、腹胀、体倦乏力、关节四肢肿,有明显晨僵,关节压痛,而无明显热感。

(2)表虚。

汗多恶风,短气。

(3)关节疼痛而重,又有游走性痛。

【胡希恕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胡希恕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胡希恕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o案6
霍某,女,54岁,小学教师。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多年。

手小指关节屈不得伸,腰引及大腿疼,行动困难,稍坐久即不能起。

与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症不减。

与下方得速治:
赤芍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薏苡仁八钱,附子三钱。

按:
更方为芍药甘草附子汤加薏苡仁而成。

胡希恕先生讲《仲景方剂学》时曾说:“薏苡仁为解凝性利尿药,与附子为伍,解胸痹痛,治关节痛也好使。

”由此可知,治疗关节痛,苍术、附子为一个对子,薏苡仁、附子也是相似的一个对子,须知。

倪海厦医案:类风湿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

倪海厦医案:类风湿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

倪海厦医案:类风湿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
倪医师病案纪录初诊日期:2008/03/10
姓名性别:年龄及体型来诊日期:
254 S, ZH 女46岁2008/03/10
来诊原因:类风湿性关节炎。

双膝、双肩及手指关节痛且不灵活,特别怕风怕冷(手不敢摸金属物,因金属物会冷)
问诊:
1、睡眠:不好,在3点时醒,就无法再睡
2、胃口:不好,有飢饿感,但食物吃下去不消化。

不呕心
3、大便:正常,有时会便秘,很少放屁
4、小便:小便黄但次数多
5、手足温度:双手足皆冷,易抽筋
6、问汗:晚上盗汗
7、生理期:月经正常,量比以前多,月经准时
脉诊:脉细小无力
望诊:
1、舌诊:淡黄红
2、?查其手心红
诊断:寒实在腹,关节为风寒湿三痺
针灸处方:三间透后谿 ??膝五针 ??曲池 ??足三里
中药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亁姜汤、大黄附子细辛汤桂枝五钱 ??白芍四钱 ??麻黄三钱 ??白朮三钱 ??炮附子三钱
炙甘草三钱 ??防风五钱 ?知母五钱 ?吴茱萸三钱 ?亁姜二钱
大黄三钱细辛二钱
五帖 ?9碗水煮成3碗 ?早晚餐前各一碗
解说:
备注:。

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方案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方案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方案例
谢某,男,39岁,郑州人。

有多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近因疼痛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手指不温,呈多发性对称性关节变形,疼痛,因受凉加重,肢体沉重,口干不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略腻,脉沉滑。

辨为寒痰夹热证,治当温阳化痰,兼清郁热,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二陈汤合方,桂枝12g,生白芍10g,麻黄6g,生姜18g,白术15g,知母12g,防风12g,附子10g,姜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2g,乌梅2g,生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关节疼痛略有减轻,变附子为生川乌6g,以前方6剂。

三诊:疼痛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口干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较前均有明显好转,以前方治疗80余剂,疼痛得到明显控制。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服3次,治疗5个月,关节变形较前也有改善。

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有明显不适。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因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舌质红、苔薄黄腻辨为湿热,因口干不欲饮水辨为寒夹热,又因脉沉滑辨为寒痰,以此辨为寒痰夹热证。

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散寒,兼清郁热,以二陈汤醒脾燥湿,理气化痰。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风、散寒、胜湿治愈历节风病案:覃某,女,12岁。

初诊:1978年6月13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于数日前外感,右腕关节肿痛。

一个月后疼痛加重,继而左手腕关节也肿大疼痛,且全身其他关节呈游走性窜痛。

初在某医院就诊,化验:血沉88mm/1h,胸透:心影向两侧扩大。

听诊:心尖部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诊为“风湿热”收住院。

曾用青霉素、阿司匹林、激素等治疗四个月,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且两踝、腕、指、趾关节肿大畸形,疼痛加剧。

复查:血沉25mm/1h,类风湿因子弱阳性,血浆脂蛋白0.89/L。

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转请中医治疗。

诊查:舌胖嫩,苔薄白,脉弦结。

辨证:属“历节风”。

治法:疏风散寒胜湿,益气活血。

处方:当归补血汤合三痹汤加减。

当归8g 黄芪15g 丹参15g 牛膝15g 桂枝6g 羌活6g 防风9g 秦艽9g 白蒺藜9g 伸筋草9g 木瓜9g水煎服,6剂。

1二诊:1978年6月18日。

四肢关节疼痛稍缓,仍肿大畸形,低烧37.2℃左右。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风寒湿邪郁留阴分,久则化热。

治宜祛风清热、敛阴养血。

处方:白虎汤合大秦艽汤加减。

生石膏12g 知母6g 苍术6g 赤芍药9g 秦艽9g 当归9g 威灵仙15g 木瓜9g 薏苡仁15g 鸡血藤20g水煎服,3剂。

三诊:1978年7月20日。

服上方药6剂后肿痛减轻,热退。

守方续服药月余,至症消除。

治宜滋阴清热,益气补血,健脾利湿。

处方:秦艽鳖甲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银柴胡12g 地骨皮12g 防己12g 生黄芪12g 左秦艽15g 威灵仙15g 白茅根15g 鸡血藤24g 千年健9g 赤白芍各9g 苍白术各9g水煎服,6剂。

另:金鸡虎丸一瓶,按说明服用。

半年后随访,药后完全恢复。

按语对本例患者的辨证论治,首先突出疏风必活血的特点,除选用秦艽、羌活、防风、桂枝、木瓜、威灵仙等疏风胜湿、散寒通痹之药外,还重用了黄芪、当归、丹参、赤白芍、鸡血藤等益气养血、活血柔筋之品。

中医医案——类风湿

中医医案——类风湿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乌头汤合消痛饮治疗痹症治疗期间共服药24剂,治疗时间1个月。

病案:张某,男,54岁,1996年3月4日。

主诉:全身关节痛,两手活动受限,浮肿,半年。

初诊:患者扶持来诊,各关节疼痛,尤为两手指关节活动受限,浮肿疼痛,不能握拳,今已半年之久,用激素有缓解但始终不愈。

脉象沉缓细,舌苔白腻,两膝关节轻度浮肿,抗O 600,类风湿因子(+)。

西医诊断:类风湿中医诊断:风寒湿痹辨证审机:风寒湿邪所袭,客于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驱风散寒,祛风止痛。

方药:乌头汤【1】合消痛饮加减桃仁15克红花15克制川乌2.5克制草乌2.5克山龙20克地龙20克灵仙20克川牛膝20克防己20克贯筋20克伸筋草20克黄芪40克。

六剂一日一剂,早晚水煎服。

二诊:1996年3月11日。

服药六剂,自述服药后疼痛缓解,活动稍有不便。

按本方继服六剂,一日一剂,早晚水煎服。

三诊:1996年3月17日。

两诊服药十二剂,各关节疼痛大减,浮肿减轻,握拳有缓解。

脉象沉缓,舌苔白。

病系邪气渐除,经络气血运行渐复之兆。

方药:制川乌2.5克制草乌2.5克防己20克山龙20克地龙20克伸筋草20克贯筋20克灵仙20克黄芪4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鸡血藤20克苍术20克乌梢蛇10克。

六剂一日一剂,早晚水煎服。

四诊:1996年3月25日。

患者自行来诊,关节疼痛基本消除,膝关节浮肿已除,指关节仍有肿但已减轻,握拳较前好转。

前方六剂,水煎之。

五诊:1996年4月2日。

关节疼痛消除,可以握拳尚不灵活,浮肿基本消退,活动自如。

脉缓,证属邪退正复向愈之候。

为巩固疗效继用小活络丸三盒,病情稳定。

按语痹症临床常见,特别是北方地区多发。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本病乃六淫之邪而发。

《内经》云:“风邪胜者为行痹,寒邪胜者为痛痹,湿邪胜者为着痹”之分。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二)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经散寒、补气祛风、活瘀通络法治疗顽痹治疗期间服药102剂,治疗时间6个多月。

病案:李某,男,62岁,2005年3月。

主诉:近两年自觉筋紧怕冷,活动困难,生活最多只能半自理,行动需人背扶。

病史:10余年前,因受凉出现周身关节疼痛,自服一些治风湿药维持,病情时好时犯,渐有发展趋势。

曾到当地西医医院诊治,经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口服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注射抗生素等,关节痛略有缓解,但不能停激素,停服激素则疼痛加重。

遵医嘱逐渐将激素减量。

1年后,将激素逐渐减完,但其四肢腕踝肘膝手足关节肿胀弯曲变形逐年加重,逢阴天下雨着凉病情更重。

初诊:四肢弯曲变形,关节肿胀,不红不热,手触之关节肿处痛不可忍,不敢动,动则痛剧,痛苦面容,面目虚浮,语音低微,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而细。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顽痹辨证审机:寒湿之邪留滞筋骨,久病入络,伤及肝肾。

方药:制川乌10克草乌10克附子20克防风20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麻黄6克熟地25克黄芪40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生姜5克。

七剂水煎服。

煎法注意:制川乌、草乌、附子先煎1小时,他药先浸泡,待附子煎1小时后,纳入他药再合煎1小时,共煎2次,留药液200ml,早晚分2次服,每日一剂。

二诊:药后痛稍减,余无变化。

守前方加鸡血藤30克,清风藤30克,蜈蚣2条,继服十剂。

三诊:痛又减轻,但关节肿胀不消,畏冷同前。

系属阳虚,正气不足,守前方加党参30克,黄芪增至80克,薏苡仁80克,十五剂,观后效。

四诊:服药后,疼痛减轻,已能忍受,脉仍弦细,为气郁不散,前方减乌、附各10克,加香附10克、陈皮10克,继服二十剂。

五诊:关节疼痛大减,唯关节肿胀不消,守前方减麻黄、细辛,加石斛30克、补骨脂30克、伸筋草40克,以助阳荣筋,二十剂。

六诊:四肢肿痛基本缓解,关节肿处微见消,但按之仍痛,精神好转,嘱继服三十剂。

【徐书医案】阴阳辨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徐书医案】阴阳辨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徐书医案】阴阳辨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医案由姚馨婷老师整理)
01 医案信息
黄某女 41岁
去年9月份被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口服甲氨蝶呤,但血沉升高反复不降,故来国医堂就诊。

初诊(2019.3.28)
刻下:提重物时出现上肢水肿,疲劳时加重,大便不成形,饮食正常,睡眠尚可,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血液检查:血沉33mm/h,C反应蛋白12.21mg/L。

处方:麻黄3克,炮附子7克,细辛3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青风藤10克,仙灵脾3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干姜3克,茯苓30克,生白术20克,炙甘草6克,泽兰10克,泽泻10克,全蝎3克,徐长卿10克,酸枣仁20克,元胡10克,葛根30克,威灵仙20克,水煎服20剂。

二诊(2019.4.25)
患者服上药20剂后,于4月21日复查血液,现血沉17mm/h,C反应蛋白0.8mg/L,结果均已正常。

现症见大便干,舌胖大有齿痕,脉右寸大,故于上方中加葛根30克,继续水煎服20剂。

02 徐书医话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师父在临床上从阴阳来辨治,以寒热入手,寒证用乌附麻桂姜辛汤加减,热证用加减木防己汤。

朱良春老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仅是风、寒、湿,而是风、寒、湿已经入髓入络,形成免疫复合物,单纯的祛风散寒之剂已无效,故提出补肾壮督治其本,重用虫类药破瘀散结。

此患者师父认为是邪气内陷,阳虚为本,故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托邪外出,合用甘姜苓术汤祛寒湿。

师父辨证精准,用药精当,仅20剂药,血沉指标就降至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
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乌头汤合消痛饮治疗痹症
治疗期间共服药24剂,治疗时间1个月。

病案:张某,男,54岁,1996年3月4日。

主诉:全身关节痛,两手活动受限,浮肿,半年。

初诊:患者扶持来诊,各关节疼痛,尤为两手指关节活动受限,浮肿疼痛,不能握拳,今已半年之久,用激素有缓解但始终不愈。

脉象沉缓细,舌苔白腻,两膝关节轻度浮肿,抗O 600,类风湿因子(+)。

西医诊断:类风湿
中医诊断:风寒湿痹
辨证审机:风寒湿邪所袭,客于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驱风散寒,祛风止痛。

方药:乌头汤【1】合消痛饮加减
桃仁15克红花15克制川乌2.5克制草乌2.5克山龙20克地龙20克灵仙20克川牛膝20克防己20克贯筋20克伸筋草20克黄芪40克。

六剂一日一剂,早晚水煎服。

二诊:1996年3月11日。

服药六剂,自述服药后疼痛
缓解,活动稍有不便。

按本方继服六剂,一日一剂,早晚水煎服。

三诊:1996年3月17日。

两诊服药十二剂,各关节疼痛大减,浮肿减轻,握拳有缓解。

脉象沉缓,舌苔白。

病系邪气渐除,经络气血运行渐复之兆。

方药:制川乌2.5克制草乌2.5克防己20克山龙20克地龙20克伸筋草20克贯筋20克灵仙20克黄芪4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鸡血藤20克苍术20克乌梢蛇10克。

六剂一日一剂,早晚水煎服。

四诊:1996年3月25日。

患者自行来诊,关节疼痛基本消除,膝关节浮肿已除,指关节仍有肿但已减轻,握拳较前好转。

前方六剂,水煎之。

五诊:1996年4月2日。

关节疼痛消除,可以握拳尚不灵活,浮肿基本消退,活动自如。

脉缓,证属邪退正复向愈之候。

为巩固疗效继用小活络丸三盒,病情稳定。

按语痹症临床常见,特别是北方地区多发。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本病乃六淫之邪而发。

《内经》云:“风邪胜者为行痹,寒邪胜者为痛痹,湿邪胜者为着痹”之分。

本病为寒邪胜兼风湿之邪而发病。

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祛寒为主,佐以散风祛湿之药物,故应手取效。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2,常柏林医案。

【1】乌头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

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功效。

主治寒湿痹阻关节证。

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

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

歌诀
历节疼来不屈伸,或加脚气痛维均,芍药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

组成
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炙)各三两,川乌(㕮咀,以蜜二升,即出乌头)五枚。

用法用量
上五味,㕮咀四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

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功用
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主治
寒湿痹阻关节证。

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

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

方义
本方证乃因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所致。

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气血运行阻滞,故关节疼痛剧烈,屈伸活动不利。

治当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方中乌头味辛苦,性热,有毒,
其力猛气锐,内达外散,能升能降,通经络,利关节,其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凡凝寒痼冷皆能开之通之;麻黄辛微苦而温,入肺、膀胱经,其性轻扬上达,善开肺郁、散风寒、疏腠理、透毛窍,其宜散透表,以祛寒湿。

二者配伍,同气相求,药力专宏,外能宣表通阳祛邪,内可透发凝结之寒邪,外攘内安,痹痛自无。

芍药宣痹行血,并配甘草以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乌头温经止痛,亦制麻黄过散之性;白蜜甘缓,以解乌头之毒。

诸药相伍,使寒湿去而阳气宣通,关节疼痛解除而屈伸自如。

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寒湿痹阻关节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关节疼痛剧烈,痛不可触,关节不可屈伸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三叉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证等属寒湿痹阻者。

加减化裁
病在上肢者加桑枝、秦艽;病在下肢者,加桑寄生、牛膝;若寒甚痛剧者加草乌、桂枝;病久夹有瘀血者,加乳香、没药、元胡、红花、全蝎、蜈蚣、乌梢蛇;兼气血两亏者,加人参、当归;寒阻痰凝,兼有麻木者,酌加半
夏、桂枝、南星、防风;病久肝肾两虚,关节畸形,酌加当归、牛膝、枸杞子、熟地等。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方中乌头为峻猛有毒之品,故乌头炮用,且煎药时间宜长,或于蜂蜜同煎,以减其毒性。

若唇舌肢体麻木,甚至昏眩吐泻,应加注意,如脉搏、呼吸、神志等方面无大的变化,则为“暝眩”反应,是有效之征;如服后见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脉搏有间歇等现象,甚则神志昏迷,则为中毒反应,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重要文献摘要
1、《金匮要略心典》: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

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散者。

故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

如卫瓘监钟、邓入蜀,使其成功而不及于乱,乃制方之要妙也。

2、《成方切用》:历节病即行痹之属也。

乃湿从下受,挟风流注,故或足肿而必发热,且更不可屈伸而疼痛,故以甘、芍和阴,麻黄、黄芪通肌肉之阳气,而借川乌之迅发,以行其痹着。

3、《退思集类方歌注》:方中余四味用水煮,乌头用蜜煎,蜜煎则乌头之性出,而乌头之气不散,正取其气味俱全,而雄入之势更壮,非徒以蜜能解乌头之毒之谓也,故
以乌头名方。

细剖其义,芪、芍、甘草牵制麻黄之表散,白蜜牵制乌头以温经,无非欲使寒湿之邪,从关节徐徐而解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