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合集下载

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氨硝酸硫酸:硝酸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氮族元素是在学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最后一个主族,在以学过的盐酸、硫酸的知识中,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为学习硝酸的性质作了很好的铺垫;所学的电离理论、原子结构及氧化还原理论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大强酸的性质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同时可加深对上述理论的理解。

所涉及的一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打下了基础。

硝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是三大强酸之一,也是氮的一种重要化合物。

硝酸应用很广泛(可用来制造炸药、氮肥、染料、人造丝等),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有着重要用途。

硝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因此,硝酸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2)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重点、难点虽然硝酸的部分性质在初中化学中曾经介绍过,但作为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而且浓、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尽相同,还原产物也不相同,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更复杂,更难掌握,因此硝酸的氧化性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关于硝酸的物理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的教学,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交流、归纳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做好实验,给予学生以正确、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做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和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

1、情境激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相关推荐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十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1、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2、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喷泉实验现象及原因:讨论: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实验注意事项:思考:CO2 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吗?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气体:HCl CO2 CO2 NO2 Cl2 NH3液体:H2O H2O KOH KOH NaOH HCl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氨水成份:分子:离子: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粒子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化学性质:(1) 与水反应:NH3+H2O—【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2)跟酸的反应:NH3+HCl— NH3+HNO3— NH3+H2SO4—(3) 盐+NH3H2O——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例:NH3H2O+MgCl2==== NH3H2O+Al2(SO4)====(2)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 ==== NH3↑ + HCl↑(NH3 +HC l= NH4Cl)NH4HCO3 ==== NH3↑+H2O +CO2↑NH4Cl的分解类似碘的升华,但两者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变化,后者是变化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第一章:氨的性质与制备1.1 氨的发现与发展1.2 氨的物理性质1.3 氨的化学性质1.4 氨的制备方法1.5 氨的应用领域第二章:硝酸的制备与性质2.1 硝酸的制备原理2.2 硝酸的物理性质2.3 硝酸的化学性质2.4 硝酸的应用领域2.5 硝酸的储存与运输第三章:硫酸的制备与性质3.1 硫酸的制备原理3.2 硫酸的物理性质3.3 硫酸的化学性质3.4 硫酸的应用领域3.5 硫酸的储存与运输第四章:氨、硝酸、硫酸的相互作用4.1 氨与硝酸的相互作用4.2 氨与硫酸的相互作用4.3 硝酸与硫酸的相互作用4.4 氨、硝酸、硫酸在工业中的应用4.5 氨、硝酸、硫酸的环境影响第五章:氨、硝酸、硫酸的安全操作与防护5.1 氨的安全操作与防护5.2 硝酸的安全操作与防护5.3 硫酸的安全操作与防护5.4 氨、硝酸、硫酸的实验室安全5.5 氨、硝酸、硫酸的应急预案第六章:氨的工业应用6.1 氨的合成与工业流程6.2 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6.3 氨在农业中的应用6.4 氨在合成材料中的应用6.5 氨的其他工业应用案例第七章:硝酸的应用与工业制备7.1 硝酸的工业制备方法7.2 硝酸在肥料工业中的应用7.3 硝酸在化工合成中的应用7.4 硝酸在炸药工业中的应用7.5 硝酸的其他应用领域第八章:硫酸的工业制备与应用8.1 硫酸的工业制备过程8.2 硫酸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8.3 硫酸在化工合成中的应用8.4 硫酸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8.5 硫酸的回收与环保措施第九章:氨、硝酸、硫酸的环境影响与治理9.1 氨排放对环境的影响9.2 硝酸和硫酸排放对环境的影响9.3 氨、硝酸、硫酸的污染防治措施9.4 氨、硝酸、硫酸的环保法规与标准9.5 氨、硝酸、硫酸的可持续发展第十章:氨、硝酸、硫酸的案例分析与实验10.1 氨的案例分析10.2 硝酸的案例分析10.3 硫酸的案例分析10.4 氨、硝酸、硫酸的实验设计10.5 氨、硝酸、硫酸的实验操作与安全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氨的性质与制备:氨的物理性质(如低沸点、无色气体)和化学性质(如碱性、与水的溶解性)是理解氨的基础。

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示例1

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示例1

教案1、实验原理:2NH4Cl+C a(O H)2△CaCl2+2NH3↑+2H2O2、干燥剂:碱石灰/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4、检验:(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白烟5、棉花团的作用:防止试管内的NH3与管外空气形成对流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言]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份,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

但我们自然界中氮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投影][讲]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氮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但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这种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投影]氮的固定(fixation of nitrogen):将游离的氮(N2)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讲]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合成氨巨大贡献,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直至今天,化学工业上仍旧采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板书]合成氨工业:N 2 +3H 22NH 3[讲]合成氨工业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饥饿和死亡问题,这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年哈伯并没有将NH 3 为人类造福,而是被德国纳粹所利用,制造了危害性非常大的毒气弹。

那么,NH 3究竟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NH 3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板书]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 一、氨(ammonia) (一) 氨的物理性质[讲]新闻阅读: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讲]由这段新闻,我们可以推测氨气有什么物理性质呢[板书]1、无色 ,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硫酸1014 余平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硫酸性质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和探索真知精神;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氧化性;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探索过程;●教学方法:启发式。

演示实验、实验和问题探究、分组合作●教学用具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双孔橡皮塞及导气管、酒精灯、砂纸、玻璃棒、大烧杯、胆矾、浓硫酸、纸屑、木条、棉花、铜片、细铜丝、品红溶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铝条、硫酸铜溶液、蔗糖、蒸馏水、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稀硝酸●教学过程[新闻导课]今年2月23日,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海洋用浓硫酸将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必然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与深入的思考。

[沉思]海洋为何可以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板书】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硫酸)【过度】在初中我们学过稀硫酸,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生答】(1)与指示剂作用(2)与碱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金属反应(氢前)(5)与某些盐反应【投影】稀硫酸的性质【讲解】写出离子方程式来可知,这五个性质均与H离子有关,也称之为酸的通性,哪为什么会有这五种性质呢【生答】因为在稀硫酸是强电解质溶液,在溶液中电离出阳离子只要是H+,【师】很好!【板书】一、稀硫酸1、性质:具有酸的通性2、原因:H2SO4 = 2 H+ + SO42-【过渡】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是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由于溶液中粒子不同,所以性质上肯定有差异,即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

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氨硝酸硫酸:《硫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氨硝酸硫酸”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稀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特性和强氧化性,重点是运用第二章中有关氧化还原知识对硫酸的强氧化性进行分析。

到本章为止,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网络。

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已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学生的对三大强酸的认识,加强对硫酸的特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及其化学性质(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硫酸的特性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通过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分析,推理及课堂练习的处理,教给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了解外因与内因的辨证关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并通过情景设置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培养其保护动物的爱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二、学情分析1.本课的学习内容系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最后一块内容,学生已对无机物的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联系,以及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和联系。

[VIP专享]氨、硝酸、硫酸_说课稿

[VIP专享]氨、硝酸、硫酸_说课稿

12科教尹冯丽122110057氨的性质及其用途(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谈一谈关于这一课时我的一些的教学设计思路。

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对氮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受热易分解,遇碱性物质放出氨气,但对于氨气的性质缺乏系统性掌握。

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对比学习、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缺乏训练,而且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

情感方面:通过一年半的化学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识不足。

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以及能力程度,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了解氨盐的性质及其用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的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要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和意义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教材把这一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章节,通过对前面一二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4.4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2 (人教版必修1)

4.4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2 (人教版必修1)

氨硝酸硫酸:氨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材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1、对比分析法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

2、实验探究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氨的性质。

3、多媒体辅助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4、演绎推理法运用已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氨的还原性。

5、讲解法三、学法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发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因此,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致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拓展
提高
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这是浓H2SO4酸性和脱水性的体现。
思考
交流
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实验
探究
蔗糖与浓H2SO4的反应
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
知识
整理
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于它的脱水性。
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实验。
实验
探究
1、展示一瓶浓硫酸
观察现象,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思考
交流
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注意观察、对比。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
学生分析总结
整理归纳
1.物理性质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板书: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
问题探究
蔗糖遇浓H2SO4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如何形成的?这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稀硫酸是否也如此?
讨论推测并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思考
交流
碳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那么金属呢?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稀H2SO4能否和铜反应?为什么?那么,浓H2SO4能否与铜反应呢?
3、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
4、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反应是否会继续进行?
思考
交流
上述反应中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

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氨  硝酸  硫酸  说课稿  教案
4、实验④说明了什么问题?
2Al+3Cu2+==2Al3++3Cu
学生联想到Al2O3保护膜的作用
思考总结浓硫酸与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应的特征
归纳整理
A、加热条件下,浓H2SO4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
B、常温下,浓H2SO4可使Fe、Al钝化。
C、浓H2SO4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第一节硫酸硝酸和氨
一硫酸:钝化
二硝酸:1、浓硝酸与铜: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稀硝酸与铜: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碳与稀硝酸:C+4HNO3=2H2O+4NO2↑+CO2↑
三、王水:浓硝酸:浓盐酸1:3(体积比)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
导入
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后,而能被浓H2SO4氧化,那么在氢之前的金属是否更容易被其氧化呢?




活动


①将一根随时处理完氧化膜的铝条迅速
置于盛饱和CuSO4溶液的试管中,过一
会儿取出。(可用热NaOH溶液处理氧化
膜,)
②把铝条表面的铜用砂纸打掉洗净后,
思考交流
请阅读教材P86,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总结硝酸的性质和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阅读教材,讨论总结:浓、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纳整理
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
b.常温下,浓硝酸可使Fe、Al钝化。

氨,硫酸,硝酸教案设计

氨,硫酸,硝酸教案设计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第1课时)一氨气的喷泉实验(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二..氨气的物理性质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易液化。

③极易溶于水(1:700)。

2、氨的化学性质(1)氨跟水反应——显弱碱性NH 3+H2O NH 3·H 2ONH 3·H 2O NH4 ++OH-一水合氨很不稳定NH 3·H 2O NH3↑+H2O①NH3极易溶于水。

(1 :700)②NH3与水反应后有碱性物质生成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NH3·H2O,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NH3+H2O NH3·H2O NH4++OH-NH3·H2O NH3↑+ H2O所以氨水显_碱性_____,既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__红色__,又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__变蓝__。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NH3·H2O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和OH-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2)氨跟酸的反应NH3+HCl=NH4Cl (白烟)NH3+HNO3=NH4NO3 (白烟)2NH3+H2SO4=(NH4)2SO4氨与氯化氢的反应NH3+HCl=NH4Cl沾有浓盐酸的玻棒沾有浓氨水的玻棒现象:产生大量白烟(3)NH3具有还原性4NH3+5O24NO+6H2O这个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3、氨的用途: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及制造的原料。

液氨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硝酸吸热降低制冷剂三.铵盐的性质(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NH4Cl、(NH4)2SO4、NH4HCO3等都是铵盐。

化学高中一年级第四章说课稿:氨、硝酸、硫酸

化学高中一年级第四章说课稿:氨、硝酸、硫酸

化学高中一年级第四章说课稿:氨、硝酸、硫酸
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化学物质互相作用的科学。

小编准备了化学高中一年级第四章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硝酸硫酸
《硝酸》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大强酸的性质和制法,以及氮的化合物知识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可加深对物质结构理论、电离及氧化还原的初步知识的理解。

所涉及的一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工业制硝酸的化学反应原理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合成氨等
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硝酸制法的反应原理,并
了解主要生产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学习硝酸的性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制取硝酸的原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绎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3、教学重、难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硝酸的制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法论为指导,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结论——应用”的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进行施教,主要侧重于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概括。

具体实施方法是:通过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和态度;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介绍王水的成分和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进行化学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化学学习的认知理论,运用化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为指导,让学生从都是创设的问题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有选择地观察,有目的地思考,进行类比、讨论,透过化学现象探索其本质。

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用适当的学法,如硝酸的物理性质,用观察法学习;学习化学性质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演绎推理,使学生认识到硝酸的不稳
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制法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学阅读、归纳总结,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简明扼要地从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引入。

(二)硝酸的性质: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纲进行实验操作,简单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表达能力。

2、硝酸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1)不稳定性
通过对比实验,设疑引导学生分析久置硝酸呈黄色的原因,得出硝酸的不稳定性的结论;由学生推导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加以理解,“有降必有升”,贯穿辩证法的教学;同时提问硝酸如何保存?及时反馈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性质决定保存”
的规律。

(2)酸性
让学生温故知新,利用已学知识,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说明硝酸的酸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强氧化性:重点是与金属的反应。

①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设疑】浓硫酸能与铜反应,那么浓、稀硝酸能否与铜反应呢?
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改进实验装置,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

分析实验现象,配合软件演示,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导化学反应方程式。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得出浓、稀硝酸在反应中均起到强氧化性和酸性的作用;同时继续设问:“比较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让学生深入讨论,通过比较浓、稀硝酸与铜反应时的激烈程度,得出结论: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同时纠正学生用价态变化多少来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的学习误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出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被还原成NO2气体,稀硝酸被还原成NO气体,均没有H2生成。

设问过渡:“比铜活泼的金属能否与硝酸反应?”
引导学生类比浓硫酸的性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活泼金属能与硝酸反应,而且没有H2生成;同时强调:在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加热时溶解。

接着指出金、铂不能溶于硝酸,但能溶于王水;简单介绍王水的成分及巧记方法。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进行辩证法
的教育。

②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通过设疑:“浓硫酸与碳能反应,那么浓硝酸呢?”引导学生类比,写出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问:“在反应中浓硝酸起什么作用?”同时指出其它非金属如S、P等也会与浓硝酸反应。

③让学生讨论硝酸能否与H2S、SO2、Br-、I-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教师小结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使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完整性,让学生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途径和方法。

④及时设置课堂练习进行反馈。

(三)硝酸的制法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实验室制法:引导学生类比HCl的实验室制法,结合硝酸的性质,总结归纳其原理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性质决定制法”的规律。

2.工业制法:结合软件演示,引导学生联系氮的不同价态化合物,推导出反应原理,这样既能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又能全面地认识氮的化合物知识;通过设置思考题,阅读课本内容,归纳出硝酸工业制法的主要内容,为合成氨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教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