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氨硝酸硫酸》教学导案.docx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4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氨的物理性质;
掌握氨和氨水主要化学性质;
理解喷泉”实验中产生喷泉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氨、氨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2学习难点:氨水的成分。
三、教学过程:。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氨 硝酸 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氨硝酸硫酸》精品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对比学习中,渗透“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原则的教育。
通过微型实验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三、主要实验器材1mL一次性注射器,小青霉素瓶,小试管,50mL 烧杯,玻璃棒。
四、实验药品浓硝酸,稀硝酸,NaOH溶液,稀硫酸,Na2SO4溶液,铜丝,蒸馏水。
五、教学过程【巩固训练】1、根据硝酸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保存硝酸应注意哪些问题?(2)工业上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硝酸?2、在这一节课的开始,我们观看了某路段上发生硝酸泄露事故的新闻图片,下面是记者对事发现场报道的部分资料,通过阅读这段文字,大家能从中认识到硝酸的一些特性,请同学们从文字中找出体现硝酸性质的描述,并指出分别体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
参考案例(四)复习课课题盐类的水解上课环节:下发相关材料(如复习课专用纸)——学生自我梳理——小组内同学相互展示梳理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小组内推出最优秀成果班内展示(可由老师通过实物投影完成)——点评、剖析或归纳(师生共同)——应用提高下面以一个学生的学习为例简要体现上课过程.【自我梳理】1、知识归纳:例:表现形式1水解实质:盐类水解影响因素:水解规律: 应用举例: 表现形式2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2、知识疑点:(梳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浓度对水解程度影响的原理、水解程度大小与溶液pH 大小的关系。
高中化学氨硝酸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氨硝酸硫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熟悉氨硝酸和硫酸的化学反应;
3. 掌握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氨硝酸和硫酸实验检测方法的掌握。
教学内容:
1. 氨硝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硫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3. 氨硝酸和硫酸的化学反应;
4. 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氨硝酸和硫酸的用途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
3. 实验示范:进行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演示;
4. 练习和讨论: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并进行讨论;
5. 总结反思:总结氨硝酸和硫酸的特点和重要性,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来评价;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
1. 化学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掌握其化学反应和实验检测方法,从而提升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氨硝酸和硫酸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高中教案化学氨硝酸硫酸
化学-氨硝酸硫酸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氨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氨硝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3. 能够运用氨硝酸硫酸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氨硝酸硫酸的制备方法;
2. 氨硝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3. 氨硝酸硫酸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引入氨硝酸硫酸的概念和应用;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氨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实验操作:进行氨硝酸硫酸的实验制备,并观察其产物的性质;
4. 实践应用:根据实验结果和化学性质,讨论氨硝酸硫酸的应用领域;
5. 总结归纳:整理氨硝酸硫酸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该化合物的理解;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扩大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图书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记录和报告;
2.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3. 小组合作和展示成果。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2. 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化学第章第节氨硝酸硫酸(共课时)教案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教材把这一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章节,通过对前面一二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氨、硝酸、硫酸及铵盐的性质;2、能描述氨的实验室制法;3、了解硫酸 硝酸及氨的用途。
;4、能说出氨气的喷泉实验及氨气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和探讨,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3、提高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调高总结反应规律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硝酸性质的探讨,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引起质变。
现象和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2、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3、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喷泉实验原理;2、浓硫酸的性质;3、硝酸的性质.【教学难点】1、强化性酸的反应规律;2、对适合做喷泉实验气体的分析;3、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浓硫酸,浓氨水,浓盐酸实物;氨气的喷泉实验;蔗糖炭化实验视频;氨气实验是制备视频;铵盐性质视频;硝酸性质视频等。
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提问】从以上时间中能够得出氨气有什么氧的性质?遇到氨气泄露,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如果发生氨气泄露,用湿毛巾捂住鼻孔呼吸,尽快逃离现场,实施自救.【教师讲解】氨气对人的眼、鼻、喉等黏膜有刺激作用,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状,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化学必修.《氨硝酸硫酸》教学导案

化学必修.《氨-硝酸-硫酸》教案————————————————————————————————作者:————————————————————————————————日期:三、氨硝酸硫酸——氨教学目的1. 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品PPT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知道氮元素有多种可变价态,今天我们学习其最低价态的化合物——氨气的性质。
思考交流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1.氨气的色、味、态,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推导氨气的密度(与空气比较)。
2.设计怎样的实验可以证明氨气是否溶于水?观察实验,阅读教材P97。
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归纳整理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 4.8。
回答上述思考与交流问题2。
问题提纲学习交流1.请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3. 喷泉是如何形成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4.若要产生喷泉,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5.通过氨的喷泉实验你对氨的性质有什么认识?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a.氨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显碱性。
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溶解,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压入到烧瓶,形成喷泉。
a.干燥的烧瓶;b.瓶内压强减小应用提高上述实验,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你可否设计一个可以产生喷泉的其他装置?广开言论交流,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老师给予肯定。
自学释疑阅读课本P97~99页有关内容,读完后,请向大家介绍你对氨气(NH3)这种物质的认识?阐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阅读,讨论,交流。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导学案.docx

高一化学必修 1 导学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四节:氨硝酸硫酸课时:第二课时编号 25【学习目标】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可以熟练说出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基础知识】一、硫酸的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电离: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 2H+ + SO42-1、遇指示剂变色:(石蕊,酚酞)酸遇石蕊变红,遇酚酞变蓝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 BaSO4↓+2H2O3、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 Fe)离子方程式Fe+2H+=Fe2++H2↑4、与碱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如 CuO)离子方程式CuO + 2H+ =Cu2+ + H2O5、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如与 BaCl2、与 Na2SO3溶液)离子方程式2+ 2 —Ba +SO4 =BaSO4↓二、浓硫酸1、物理性质H2SO4物理性质:纯H2SO4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不易挥发,易溶于水,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浓H2SO4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常用浓硫酸为98.3%的硫酸,浓度更大的称为发烟硫酸(SO3溶在硫酸中)。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着器壁 ( 如试管和烧怀壁 ) 慢慢的注入水里 , 并不断搅拌 , 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2、化学性质:(1)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干燥某些气体,做干燥剂,(注意:浓硫酸不可用来干燥碱性和还原性气体。
如:NH3、 H2S)(2)脱水性:原理:浓 H2SO4能把有机物中的H、 O 元素按 H2O 的组成比( H∶ O=2∶1 )脱出来,使这些有机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的炭。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脱水性实验P101 图 4—31:“黑面包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硝酸硫酸教案

氨硝酸硫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2.掌握氨硝酸和硫酸的制备方法;3.理解氨硝酸和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氨硝酸1.1 基本性质氨硝酸(NH4NO3)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呈弱酸性。
它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2 化学反应氨硝酸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氨气和硝酸盐: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氨硝酸也可以与金属粉末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氮气:2NH4NO3 + 3Mg → MgO + Mg(NO3)2 + 2NH3 + H2O + N21.3 制备方法氨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将氨气和硝酸反应而成:NH3 + HNO3 → NH4NO32. 硫酸2.1 基本性质硫酸(H2SO4)是一种无色、无臭、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密度大,易吸水,呈强酸性。
2.2 化学反应硫酸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硫酸也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3 制备方法硫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将硫磺燃烧后与水反应而成:S + 2O2 → SO22SO2 + O2 → 2SO3SO3 + H2O → H2SO4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2.氨硝酸和硫酸的制备方法。
2. 教学难点1.硫酸的制备方法;2.氨硝酸和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和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氨硝酸和硫酸的制备过程和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讨论法:通过讨论氨硝酸和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氨硝酸和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氨》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Ⅰ)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NH3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学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把《硫和氮的氧化物》和《硫酸硝酸》联系起来,把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构成完整的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具有承上启下、补充完善、体系构建的作用。
2.学情分析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系统化知识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新奇现象喜欢探究,用实验手段,采用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②理解并掌握氨的性质(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和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氨的性质,通过氨的用途分析,使学生认识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②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哈伯事迹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社会生产和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难点及教学策略1.重难点分析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新课标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考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氨的化学性质”。
体现在“与水反应、与酸反应、催化氧化”三方面。
氨水的成份分析及性质表现应属于学生现阶段较不易接受的知识。
前期氯水的学习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
2.教学策略本节课本节以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实验教学为核心,设置学生探究活动两个,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 《氨- 硝酸- 硫酸》教案作者:日期:三、氨硝酸硫酸——氨教学目的1. 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用品PPT 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知道氮元素有多种可变价态,今天我们学习其最低价态的化合物——氨气的性质。
思考交流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1. 氨气的色、味、态,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推导氨气的密度(与空气比较)。
2. 设计怎样的实验可以证明氨气是否溶于水?观察实验,阅读教材P97。
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归纳整理氨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4.8 。
回答上述思考与交流问题2。
问题提纲学习交流1.请描述实验现象。
2.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3. 喷泉是如何形成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4.若要产生喷泉,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5.通过氨的喷泉实验你对氨的性质有什么认识?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a. 氨极易溶于水。
b. 氨水显碱性。
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溶解,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压入到烧瓶,形成喷泉。
a.干燥的烧瓶;b. 瓶内压强减小应用提高上述实验,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你可否设计一个可以产生喷泉的其他装置?广开言论交流,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老师给予肯定。
自学释疑阅读课本P97~99 页有关内容,读完后,请向大家介绍你对氨气(NH3)这种物质的认识?阐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阅读,讨论,交流。
归纳整理一、NH3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 H2O NH4++OH-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产生OH-离子交流讨论思考:如果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氨气,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因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弱碱性。
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将氨气通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现象;再加热该试管,观察现象。
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试液变红——溶液显碱性。
加热后溶液又变无色——氨水不稳定,受热分解。
小结板书二、氨水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NH3·H2O NH3↑+ H2O思考交流1. 氨水中的粒子有哪些?液氨与氨水是否同一种物质?2. 如何检验氨气?3. 把一瓶浓氨水露置在空气中,有何现象?不是同种物质。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氨气。
久置则浓度变小——挥发性。
分析比较液氨与氨水的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投影展示结果。
大家评价,达成共识。
液氨氨水物质种类粒子种类过渡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那么它遇到酸会不会反应呢?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接近。
观察现象。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小结3.NH3与酸的反应——生成铵盐。
氨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如:HCl、H2SO4、HNO3产生大量白烟。
NH3+HCl=NH4Cl(白烟)拓展提高阅读课本P98 页,进一步理解氨与酸反应的规律。
1. 写出氨气与硫酸、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下列不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A. 氨气B . 氯气C . 氧气学生到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
回答讨论题目。
讲述板书(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基础)4.NH3 与氧气的反应(催化剂,加热)。
催化剂4NH3+5O2 △4NO+6H2O理解低价态氮——氨的还原性。
过渡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的盐叫铵盐。
那么铵盐的性质有哪些呢?讨论交流根据已经接触过的铵盐,讨论总结铵盐的性质学生讨论,回忆。
巩固练习 1. 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氨水的溶质是NH3·H2OB. 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 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D. 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2.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氨水显碱性的原:。
3. 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A. 浓硫酸B. 碱石灰C. 氯化钙D. 五氧化二磷4.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作燥剂。
(3)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4)只提供如图2 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作业课本P103——1、2、4、5 板书设计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第1课时)三、氨气1.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
2. 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 H2O NH4++OH-(2)碱性:NH3+HCl=NH4Cl3. 铵盐的性质:(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 +H2O(2)受热发生分解反应:(NH4)2CO3 2NH3↑+CO2↑ +H2O NH 4Cl NH3↑+HCl↑4.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 +2H2O装置:固+ 固气参考资料氨对人体的危害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 ),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
氨气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
氨气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黏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四、硫酸、硝酸和氨——硫酸教学目标1. 复习硫酸的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2. 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浓H2SO4 的特性。
教学难点浓H2SO4 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归纳整理问题探讨思考交流思考交流思考交流规律小结讲解交流讲解本课小结巩固练习3)强氧化性分组讨论后,代表回答,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师生共同探讨分析,上述反应中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何物?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各为多少?3.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 4.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反应是否会继续进行?上述反应中浓H2SO4 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讨变价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H2S→ S → SO2→ SO3→(H2SO4)浓硫酸能与非金属及化合物反应与碳反应:C+2H2SO4(浓)与硫反应:S+2H2SO4(浓)浓硫酸→ 二氧化硫碳→二氧化碳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
简述硝酸和硫酸的用途。
分组讨论并回答。
举例说明CO2↑+2SO2↑+2H2O学生分析和预测实验现象,浓硫酸表现什么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3SO2↑+2H2O学生讨论,回答。
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但是由于浓度不同时H2SO4 存在的方式不一样,量变引起质变,导致性质的差别。
本课时重点学习了硫酸的性质。
硫酸是典型的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本课时重点学习了(1)(2)(3)(4)酸的性质。
硫酸是典型的强酸。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1. 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填空)。
(1)(2)(3)(4)(5)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 气体。
资料浓、稀硫酸的检验方法1.称重法: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 ),故重的是浓硫酸。
2.黏度法:浓硫酸是黏稠的液体,而稀硫酸则接近于水的黏度,所以将试剂瓶拿起摇动几下,就可看出哪个是浓硫酸,液体较满时可取少许于试管中振荡。
3.沸点法:硫酸是高沸点的酸,98%的浓硫酸沸点为338℃,故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热,先沸腾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稀硫酸。
难以沸腾的是浓硫酸。
4.稀释法:浓硫酸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在小烧杯中加10mL 水,沿烧杯壁慢慢加酸(切不可将水加到酸中),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
5.铁铝法:分别取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铁丝或铝片,无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出现的是稀硫酸。
因为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6.铜碳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片或木炭后,再分别加入酸,然后加热,能够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
7.胆矾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
8.纤维素法: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一段时间后,表面脱水炭化的是浓硫酸。
9.蔗糖法: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0g 蔗糖,滴入1mL水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产生“黑面包”的是浓硫酸。
10.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
11.食盐(硝酸钠)法:在试管中加入少许食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食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
12.电导法:取两个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电路中串联上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且较亮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中水较少,绝大部分硫酸分子没有电离,故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导电性较差。
五、硫酸、硝酸和氨——硝酸教学目的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
3.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4.通过硝酸跟硫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用品PPT浓硝酸、稀硝酸、铝条、铜片、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锌与稀硫酸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能被浓H2SO4氧化,而任何金属跟硝酸反应都不会产生氢气,那么铜跟硝酸反应又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硝酸做一回亲密接触。